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a82b6c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2.png)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第一篇: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语言文字法制建设为语言文字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总依据。
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
这部宪法的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推广普通话这项工作被纳入国家根本大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强调了普通话具有了全国通用的性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育法》实施后,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教学成为学校及其第一次3月7日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而且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法律。
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立法目的:1.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2.用法律形式确定公民在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利,以及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义务。
3.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理。
适用范围: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6a04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png)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内地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法律,于2001年通过颁布实施。
该法案的实施旨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加强对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
此法案的颁布,对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和要求1. 语言文字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其准确、清晰和统一。
这意味着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都应当遵循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使人们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和交流。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此法案也着重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鼓励少数民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同时保障其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权益。
3. 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鼓励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主要语言文字,促进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稿人,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涵盖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以及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推动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一法案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撰稿人,我会继续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ppt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a72d34d0d233d4b14e69f5.png)
4.4教育部门工作中的使用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 他集体活动中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 用语用字。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 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四、规范与使用
4.10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情 形
(一)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二)历史名人、革命先烈的手迹; (三)姓氏中的异体字; (四)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五)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四、规范与使用
(六)已注册的商标用字; (七)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八)涉及港澳台与情况。 老字号牌匾、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
4.5电视、广播等传媒中的使用
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网络音视频节目以普通 话作为播音、节目主持、采访的基本用语。
使用方言播音的,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或者省广播电影电视部门批准。电视台用方言 播音时,应当在屏幕上显示规范汉字。
影视剧的语言应当以普通话为主,影视屏幕上 的字幕及其他公示性文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国家语言文字法解读
主讲人 王宇
一、语言文字法的立法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 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 1日起开始实施的。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
四、规范与使用
4.9企业、商品名称的使用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的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
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
![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13778ed4afe04a1b071de78.png)
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教学要求:1、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确理解有关的规定;2、理解普通话与方言并存使用的辩证关系;3、掌握汉语拼音运用的有关规则,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点拨法、自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内容P2—5(一)总则(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三)管理和监督(四)附则二、国家通用语言语言——普通话P7--11(一)普通话及其三大标准普通话P8 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1、语音标准:北京语音原因: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最大2、语汇标准:北方话原因:政治经济的影响大;文化基础雄厚;群众基础广泛;通行地域广阔3、语法标准: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二)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P121、普通话是在方言(北方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普通话要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的作用;3、方言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4、普通话与方言相互共存,彼此影响、发展。
三、现代汉语方言P13(一)几个概念1、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指在某个地区或某种社会团体中通行的语言。
2、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3、社会方言:是统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变体,如行业语。
(二)七大方言区P14--17(三)方言的发展趋势(略)P20四、汉语拼音方案P21(一)方案的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二)音节的拼写规则P25—271、隔音字母y、w的使用3、ü上两点的省略4、区别e和ê5、声调符号的运用(三)《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P271、按词注音,分词连写;2、汉语地名中的专名与通名分写;3、姓名分写,开头字母大写;4、时态助词连写,结构助词分写;5、单音节动词和单音节形容词后带一个单音节词充当补语,要连写;6、单音节词重叠要连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8ac18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使用和规范的法律法规,旨在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发展。
该法于2001年10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现在我将对该法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使用的官方语言,其广泛推广和普及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2.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公民的义务。
公民有使用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义务,不得歧视或排斥他人因使用其他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利,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和研究。
4.推广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国家鼓励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倡导文明用语,反对粗俗和低俗用语。
二、语言文字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的措施:1.政府机关和公共场所应当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方言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2.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水平。
3.媒体和出版物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提高公众的语言文字素养。
4.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等应当积极开展普通话学习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活动。
三、语言文字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作出了以下要求:1.使用普通话。
国家鼓励公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规范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的使用。
2.文明用语。
公民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应该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使用正规、文雅和文明的用语。
3.俗话俗说。
在一些特定场合和特定群体中,可以使用俗话俗说进行交流,但不得侮辱、诋毁或歧视他人。
4.打击低俗用语。
《解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座课件
![《解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cb6a76284ac850ad0242e6.png)
义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以及从事新闻出 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的人员,在履行职务时 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立法目的
❁ 第三,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 理。
主要管理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 和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公共场合的用语用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主要特点
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于违反该法第二章各条款的行 为,法律明文规定了处罚范围和处罚方式。
第四章“附则”规定该法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006年5月26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并于2006年7月 1日起施行。
立法目的
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 第一,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规范汉 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 家,有56个民族,近百种语言,30多种现行文 字。处理好语言文字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立法目的
❁ 第二,用法律形式确定公民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方面的权利,以及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义务。
二、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 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国家通用文字是规范汉字。
我国现行语言文字的通用范围有所不同,分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 地方通用语言文字两个层次,普通话、规范汉字是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 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一)什么是普通话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 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定名为“普 通话”,并确定了普通话的定义。
现代汉语专题(第一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分解
![现代汉语专题(第一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06c1c65b307e87101f6966b.png)
3.什么是三大语文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大语文运动是指我国发生在20世纪的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 话文运动。这三大运动各有自己的目标,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形成了 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 ⑴切音字运动 切音字运动指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 运动。切音就是拼音,也叫合声,切音字就是泛指在这一运动中产生的 各种各样的汉语拼音方案。在切音字运动中,各种各样的拼音方案纷纷 被推出,字母形式和拼写对象多种多样,可谓百花齐放。据有关方面统 计,在切音字运动中一共推出了27个方案。这些方案,从拼写对象看, 有以北方官话为拼写对象的,有以各地方音为拼写对象的。在字母形式 上,有采用汉字楷书笔画式字母的;有采用汉字独体篆隶笔画式字母的; 有采用速记符号式字母的;有采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数码式字母 的;有采用独体古文(蝌蚪文)作为字母的;有采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 的,真正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推普 工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的。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 确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工作方针, 经过几十年的推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普通话已经深入 人心。于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根据推广普通话形势发展 的需要,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在1992年9月21日发布的《关 于进一步做好中等师范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通知》中将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 高”,把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重心由提倡和推行转移到普及 和提高上来,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可以说上了一个新台阶。
5.我们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是什么? 1997年12月23日,又一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召开。此次会议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明确 为四条:
⑴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 ⑵坚持汉字简化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资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资料二](https://img.taocdn.com/s3/m/53247cc12cc58bd63186bd5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0 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https://img.taocdn.com/s3/m/043025553b3567ec102d8a81.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即语言文字规范化相关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2.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哪个机构?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3.我国宪法对语言文字工作有何规定?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何意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5. 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一词是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上确定指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
在那次文字改革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张若奚作了《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的报告,在报告中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普通话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教育部确定了这一定义:"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ppt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a72d34d0d233d4b14e69f5.png)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图中的“窜”应改为 “穿”
三、普通话及规范文字的推广 部门
省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工作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文化、信息产 业、工商、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 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的相关工作 。
4.7公共服务行业的使用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基本服务用语。 公共服务行业的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公
文、印章、票据、报表、说明书、电子屏幕、 宣传材料等,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本规定所称的公共服务行业,是指商业、邮政、 通信、文化、餐饮、娱乐、铁路、交通、民航、 旅游、银行、保险、医疗以及其他直接面向公 众服务的行业。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 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 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 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 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 字”和错字、别字。
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 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四、规范与使用
4.9企业、商品名称的使用 企业名称、商品名称的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不得使用繁体字 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需要使用外国 语言文字的,应当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 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严禁单独使用外国 语言文字。 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标志、说明等应当 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在境外销售的商品的 包装、标志、说明等确需使用繁体字的,可以 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繁体字。
六、法律责任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 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的, 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 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 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69f663ccfc789eb172dc8b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⒈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⒉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⒊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
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
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⒋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⒌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
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⒍“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什么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答: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③招牌、广告用字;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现代汉语专题(第一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
![现代汉语专题(第一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1040b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5.png)
◆⑷地理上的屏障也是造成方言分歧的原因,高山大河的阻隔 影响人们的交际往来,影响语言的沟通,在这样相对封闭的 环境中,语言就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逐渐产生差异,形成方 言。
2. 什么是方言岛?
◆方言岛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 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 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 的方言岛现象。
规范标准。
◆⑷作为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著作必须是典范的。
㈢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1.怎样认识理解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 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认识。 ◆ 第一,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 第二,民族共同语并不等于基础方言。 ◆ 第三,共同语以某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斥其它
㈡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 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 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 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㈢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 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 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⑵吴方言 又叫吴语,代表话早期是苏州话,现为上海话和苏州话。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 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⑶湘方言 又叫湘语,代表话是长沙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西北角除外)。 ⑷赣方言 又叫赣语,代表话是南昌话。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 (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 ⑸客家方言 又叫客家话,代表话是广东梅县话。客家方言是因古时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而形成,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 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 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海外华人社区也有客家话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bc10a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1982年7、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2013年为第16届推普周。
8、2013年推普周的具体时间是哪几天?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时间是9月11日到9月17日。
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9、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
”10、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11、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1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017法宣考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解读一、立法背景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7c0f4ff01dc281e53af0c1.png)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宗旨:⑴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⑵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
⑶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的使用:“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4、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是否要人为地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而且也并不要求公民在所有场合都讲普通话。
从语言发展来讲,普通话和方言也处于不断丰富、融合的过程中,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纳词汇,以丰富自己。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还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
6、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危害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要求汉字必须规范。
7、哪些行业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且要接受测试并持证上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
等级标准根据行业特点有不同要求。
您知道吗?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汉语是其中之一,并且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简化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6dbf6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d.png)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概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为了促进全国人民的交流和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法律的重要意义。
2.法律的背景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通过,是我国对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保护的法律。
该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对于语言文字统一和保护的重视,有利于促进全国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
3.法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包括对于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的规定,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保护和宣传的规定,以及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该法律要求全国各地普遍使用普通话,同时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使用。
4.法律对于语言文字保护的意义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保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普通话,有利于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全国统一。
5.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和执行,有利于促进全国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
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该法律的宣传和执行,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统一和多样性共存。
6.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丰富、全面,对于保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促进全国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项法律,做好宣传和执行工作,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统一和保护。
在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该法律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1.法律的执行情况和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于保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促进全国各民族的交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地区,普通话的普及和使用并不够全面,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保护工作还需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f47c04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该法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用语言:法律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汉语普通话),并规定普通话为国家的社会交往、教育、媒体、政务等领域的通用语言。
2. 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文字为中文,强调使用标准化的汉字书写。
此外,法律还关注文字的规范化、有效性和传承性,鼓励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
3. 普及普通话:法律要求加强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提高全体公民的普通话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融合。
这包括在教育领域加强普通话培训、提高普通话教师的专业素质等。
4.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关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权益,鼓励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本民族文字的使用与传承。
同时,也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
5. 法律责任:法律规定了对未遵守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进行执法和惩处的责任和措施。
这旨在保障国家的统一,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制建设。
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目的是促进
全国范围内的语言统一、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
这项法律对于加强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23d3774a98271fe910ef951.png)
第一次3月7日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语言文字法制建设为语言文字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总依据。
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
这部宪法的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推广普通话这项工作被纳入国家根本大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强调了普通话具有了全国通用的性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育法》实施后,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教学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而且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法律。
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立法目的:1.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2.用法律形式确定公民在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利,以及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义务。
3.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理。
适用范围: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宗旨:⑴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⑵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
⑶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的使用:“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3、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4、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
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是否要人为地消灭方言?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而且也并不要求公民在所有场合都讲普通话。
从语言发展来讲,普通话和方言也处于不断丰富、融合的过程中,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纳词汇,以丰富自己。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还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
6、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危害是什么?
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要求汉字必须规范。
7、哪些行业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且要接受测试并持证上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
等级标准根据行业特点有不同要求。
您知道吗?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汉语是其中之一,并且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简化汉字。
您知道吗?语言文字规范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团结。
留意过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所有的电视转播的字幕使用的都是法文吗?知道全世界现有143部成文宪法中有79部规定了国语和官方语言吗?知道加拿大、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已经为语言文字专门立法了吗?
您知道吗?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礼仪;而且自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一个民族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
汉语汉字作为世界上惟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语言文字,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您知道吗?中国“入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世界政治、军事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格局将逐步凸现,如果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内部不统一、不规范,何谈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您知道吗?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滞后已经影响了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的效率。
为了让计算机识别和输出汉字,我们已付出了比西方昂贵得多的代价;要让计算机识别和理解汉语,还有一系统“瓶颈”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都会影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削弱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您知道吗?我们对某一个人建立的最初印象,除了面容、身材、服饰打扮等外貌形象,更为深刻的恐怕是通过其谈吐举止表现出的气质修养,谈吐实质是这个人的语言素养。
您知道以下词语的准确读音吗?“奇数、呆板、模样、油炸、召开、确凿”,您知道“单、区、宁、任、华”用于姓氏是读什么音吗?如果您是大连人,您知道大连方音的缺陷吗?“白菜、排队、开水”应该怎样读才准确呢?
您留意到了吗?街头巷尾招牌、广告、宣传用语、标牌以及报纸、影视字幕等也常常会出现错别字、繁体字(书法、名人题字除外)、异体字,尤其是一些废止的简化字。
这些不规范用语用字已经影响了我们这座城市、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形象。
您知道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表明在公务活动、新闻媒体、教育教学和公共场所等社会交际领域,说话、写字不再纯粹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应该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社会行为。
您知道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是一个号召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自觉地按照法律的规定使用语言文字的号角,是一个标志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