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小学生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生心理特点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
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
”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
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
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
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小学很常见。
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
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
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
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
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
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逃学与厌学问题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问题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一、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一、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小学生在情感的内容、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1、情感自控性的发展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的情感特点。
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他们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
同时,小学生也逐渐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
2、情感稳定性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
3、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入学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使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其情感变化的事物也日益复杂。
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与评价、学校中所发生的事件等,都成为小学生体验新的情感的内容。
随着小学生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和深刻。
小学生的情感同学前儿童一样具有直观性,他们的情感主要与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相联系。
同时,他们的情感也与事物的表象相联系,他们不仅因受到表扬而高兴,受到批评而沮丧,而且想到这些表扬和批评的情景也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激励着他们努力地学习。
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外部特点相联系,中高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越来越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征。
此外,小学阶段,儿童高级的社会情感也开始逐步发展。
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情绪发展特点表现为:1、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较肤浅小学生已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如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同志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
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波动较大。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1.观察力的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里活动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观察缺乏精确性。
往往只注意食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节部分缺乏观察。
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食物较突出的特征,导致观察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
观察缺乏深刻性。
以感性经验为主,只看到食物的表面现象和特征,难以抓住食物的本质,观察趋于肤浅。
2.小学生的记忆。
小学生的记忆从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但是,仍需要靠无意记忆来积累知识;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
有意注意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同时在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认识和监控,即元认知方面发展很快,但水平有限。
3.小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其思维发展特点是: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关键期在小学四年级,并且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中思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
小学生学习特点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
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
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
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
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学习特点初中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的可塑性很大,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
其学期有如下几个特点: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解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解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解析,并探讨这些特点对教学的具体影响。
一、认知特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知,更善于理解具体的对象和现象。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有限,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干扰,缺乏综合思考的能力。
再次,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他们的思维习惯受到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的限制,难以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训练。
这些认知特点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供丰富的具体事例,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度引导,帮助学生从片面的认识走向全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情感特点小学生的情感特点较为丰富和多样化。
首先,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较为强烈,他们对事物的情感反应较为直接和敏感。
其次,小学生的情感易受外界影响,对于环境的变化和他人的评价有较强的敏感性。
再次,小学生的情感易冲动和波动,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或情绪的影响。
教师对小学生情感特点的了解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注重情感的培养和情绪的引导。
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发展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
三、社会交往特点小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逐渐扩展的阶段,他们的社会交往特点在教学中也会体现出来。
首先,小学生的社会交往圈子扩大,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开始形成友谊和竞争关系。
探讨小学生的生长特征及教育方式PPT
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情感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教导他们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同理 心和合作精神。
家校合作: 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 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互相支持和配合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探讨小学生的生长 特征及教育方式PPT
目录 小学生的生长特征 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的生长 特征
小学生的生长特征
年龄段特征: 小学生一般为612岁,是儿童时期的关键阶段 ,身体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
身体发育: 小学生身高体重逐 年增长的生长特征
睡眠需求: 小学生需要充足的睡眠,每 晚应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 社交能力: 小学生开始培养社交技能, 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小学生的教育 方式
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多元化教学: 使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游戏、讨论和互动,以 满足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兴趣引导: 发现小学生的兴趣 和天赋,鼓励他们参与感兴趣 的活动和学科,培养积极向上 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要点有哪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要点有哪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要点1.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
- 理解小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困惑,如成长焦虑、人际关系问题等。
2.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 鼓励他们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乐观、自信和有决心等。
-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友善、包容和助人为乐等。
3.教育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帮助小学生认识和应对各种压力源,如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等。
- 教导他们使用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如呼吸调节和积极暗示等。
4.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加强同伴关系的建立。
- 教导他们与他人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等。
5.提升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小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兴趣,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 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如分析、规划和执行等。
6.加强家校合作与支持- 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 提供家长和教师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共同应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7.建立健康的学校环境和文化- 创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营造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
以上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要点,综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培养积极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提升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家校合作与支持,以及建立健康的学校环境和文化等方面。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小学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小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的详细描述。
一、身体特点与发展规律1. 快速生长发育: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高体重都会快速增长。
此时,他们的骨骼、肌肉和脏器等器官也在迅速发展。
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运动发展与协调能力提升:小学生对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运动机能逐渐发展和提升。
他们在跑、跳、投、接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敏度。
3. 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与日常的运动密切相关。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因此,鼓励小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1. 学业认知能力逐渐提升: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开始接受系统的学习。
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科的技能,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对外界的好奇心强烈: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广泛接触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人和环境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渴望从各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和探索来满足好奇心。
3. 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形成: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并初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班级和家庭中的地位,并注重自尊心的建立。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4. 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小学生的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更加关注与同伴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出现友谊和亲密关系。
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教育与发展规律1. 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小学生需要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通过学校的教学来扩展知识面。
期末总结学生特点怎么写
期末总结学生特点怎么写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求知路上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充满了疑惑和兴趣,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从未停止。
1. 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常会看到学生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探索着周围的环境,问众多问题,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做出详细的观察和思考。
他们像是一只永不疲倦的探险家,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始终充满了好奇心。
2. 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他们对知识渴望的表现。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
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各种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知识比赛,希望通过竞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奖励。
二、孩子们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和挑战既有来自学科内容的难度,也有来自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问题。
了解孩子们的困难和挑战,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 学科内容的困难学科内容的困难是学生在学习中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理科和数学科目中。
这些困难可能来自课程本身的难度,也可能来自学生对课程理解的问题。
学生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 自身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
比如,一些学生可能对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一些学生可能存在拖延症,无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等。
三、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面临困难和挑战是正常的,但如何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浅析0-18岁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浅析0-18岁不同年龄阶段学⽣的认知发展特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党之⼤计。
使命、责任、追求全落在了每⼀位⼈民教师的肩上,如何让孩⼦教育好、发展好、成长好则是每⼀位⼈民教师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
研究表明,理解并掌握学⽣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根本上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经过查阅资料,我总结了从幼⼉到⾼中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如下:⼀、学前⼉童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特点针对幼⼉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著名的⼼理学家⽪亚杰将学前⼉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学前⼉童阶段主要处于前两个阶段,其特点如下: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此阶段⼉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和动作反应,从⽽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通过这⼀阶段,⼉童从⼀个仅仅具有反射⾏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常⽣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感知运动阶段是幼⼉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
a.⼉童视觉的发展:视敏度的发展、颜⾊视觉的发展;b.⼉童听觉的发展:听觉的感受性与⾔语听觉逐渐完善;c.⼉童触觉的发展:视触觉的协调,动觉发展;d.⼉童的知觉发展主要特征:对⽅位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不断发展等。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2-7岁)⼉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了符号功能,依据表象进⾏思维,从⽽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学⽣认知发展阶段特点(⼀)感知觉的发展在整个⼩学阶段,⼩学⽣的感知觉发展很快。
低年级⼩学⽣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学⽣的感知能⼒有了很⼤提⾼,知觉的有意性和⽬的性明显发展。
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也逐渐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
(⼆)注意的发展⼩学⽣的注意⼒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
小学儿童学习特点
小学儿童学习特点小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对象,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下面就针对小学儿童学习特点进行论述。
一、好奇心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他们对学校教学内容极感兴趣,有着天然的求知欲望,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
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二、记忆力好小学生的记忆力极强,能够快速记住大量知识点。
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大脑发育较快,连通性较强,神经元密度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记忆网络。
但是,小学生的记忆容易遗忘,需要及时巩固和强化学过的知识。
三、好动、好玩小学生是尤为喜欢玩耍的年龄阶段。
他们的身体处于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运动和锻炼,教育者应在教学中注重活动形式,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既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又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四、逻辑思维弱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经常会犯一些常识性和因果性错误。
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大脑发展阶段还很初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五、情感方面强小学生的情感方面相对成熟,常常受到情绪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智认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六、需要规律。
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生活规律非常关键,规律的健康生活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生活辅导,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学习特点十分独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中小学生特点及成长规律研究报告
新时代中小学生特点及成长规律研究报告近几年来,新时代中小学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时代中小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以确定更好的帮助学生发展的方向。
首先,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外表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新时代中小学生普遍拥有比以往更健康的身体,素质更强。
他们头发比较细致,肤色也更加不一样,很多孩子都有着完美的比例。
此外,新时代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孩子几乎能够操作一切计算机软件,甚至还能开发一些新的软件。
其次,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注重实践能力,喜欢探索,全面开展多元的学习,重视主动性、创新性和全面性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思维创新能力。
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对新科技的好奇心,对技术的追求,对各种创新思想的怀抱,使他们更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再次,新时代中小学生的文化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更加开放,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不再把一切都看作是固定的知识,而是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举多得,多参考多求证,藉此增加自己的见识。
此外,新时代中小学生的社会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新时代中小学生更加善于与他人沟通,也更能够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很好地解决社会矛盾。
最后,在新时代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方面,新时代中小学生普遍学习质量更好,普及率更高,受学习范围更广,获得更多学习机会,从而掌握更多的能力与知识,拥有更发达的头脑,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小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的身体特征、学习特点、文化态度、社会能力和成长规律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小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实现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潜力。
学生构成情况
学生构成情况一、小学生小学生是学生构成中的重要一部分,他们通常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
小学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他们正处于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天真无邪,充满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较强,容易接受新知识。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指导,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中学生中学生是学生构成中的另一部分,他们通常年龄在13岁至18岁之间。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他们的学习任务也相应增加。
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社会和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逐渐加重,需要他们具备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他们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在学业和兴趣爱好之间找到平衡。
三、大学生大学生是学生构成中的高级阶段,他们通常年龄在19岁至22岁之间。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新鲜血液,他们是未来的希望和栋梁。
大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成熟,具备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他们在大学中接受专业知识的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大学生除了学术上的发展,还需要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需要在大学中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研究生研究生是学生构成中的高级阶段,他们通常年龄在23岁至30岁之间。
研究生是深造的一部分,他们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研究生的特点是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较强。
他们需要在研究生阶段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
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学术研究项目。
总结:学生构成情况多样化,从小学生到研究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学生们需要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三年级小学生
三年级小学生引言三年级是小学教育中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处于认知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他们开始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教育方法和学习需求,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指导他们。
一、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1.身体发育:三年级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具有较高的活动能力。
他们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并且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基本的身体卫生活动。
2.认知能力提升:三年级小学生开始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他们开始学会分类、比较和分析,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概念和抽象思维。
3.社交发展:三年级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在社交交往中逐渐形成友谊和小团体。
他们开始学会合作和分享,并开始学会体会他人的感受。
4.情感变化:三年级小学生情感比较丰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他们对待事物有更多的情感色彩,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三年级小学生的教育方法1.激发兴趣: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情景模拟和故事讲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个性化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培养良好习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可以设置规范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需求1.学科知识:三年级小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知识。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学科基础。
2.学习方法:三年级小学生需要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通过示范、指导和激励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本质及现代学生观知识提要
《小学生的本质及现代学生观》知识点提要一、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是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主体,也是自我改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
2、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学习间接经验,可缩短个体的不成熟期,使个体发展得更顺利。
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通过学习,促使个体身心发生积极变化。
二、现代学生观的内容以及教师如何践行现代学生观1、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包括道德、志趣、意向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教师在工作贯彻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策略:(1)正确处理诸育关系,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2)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教师在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策略:(1)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
(2)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3)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班集体。
(4)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
(5)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个性化人才,需要教师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培养。
教师在工作贯彻因材施教学生观的基本策略:(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班集体教学,又要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为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设计最优化的教育方案。
将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于日常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所谓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小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三个方面。
(一)认识特点、感知感知包括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的示范感兴趣,而对老师的讲解缺少热情。
、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在小学阶段,注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
()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的范围狭窄,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及自觉性和灵活性都较差。
、思维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情感和意志特点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不够。
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应强烈、变化快、波动起伏大,他们富于激情,一旦环境适宜,他们的激情更易爆发出来,常为一些小事狂喜或悲痛。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一年级小学生是处于学龄阶段的孩子,他们正式踏入学校教育的大门,开始接受系统的学习和培养各方面能力。
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奇心旺盛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望。
他们对于学校新的环境、新的朋友以及新的学科都充满了兴趣,希望能够亲身去尝试和了解。
这种好奇心的特点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愿意尝试新的学习内容。
二、注意力不集中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短暂,他们的精力无法长时间持续集中在一个任务上。
这也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堂上的内容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育一年级小学生时,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能力强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实践,他们通过亲身操作来学习和理解事物。
这种特点在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和艺术创作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在教育一年级小学生时,需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表达能力有限一年级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也是由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育一年级小学生时,需要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流习惯。
五、社交能力正在发展一年级小学生的社交能力正在发展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人,并且需要学会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以上就是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进步。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正面的榜样。
各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时期是他们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形成的关键时期。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父母、教师和其他关注孩子成长的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
本文将详细探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 角色认同:小学生开始培养自我意识和审美意识,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他们常常通过模仿和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探索自己的身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心灵世界的丰富:小学生的心灵世界被想象力所驱动。
他们能够产生丰富的幻想和创造力,喜欢通过绘画、写作、戏剧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情绪多变:小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害怕、挫折等负面情绪,也会经历快乐、喜悦、兴奋等积极情绪。
4. 注意力短暂: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他们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他们对新奇事物更加感兴趣,容易分散注意力。
5. 社交能力发展:小学生迫切需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时,他们也在逐渐学习解决冲突和与他人合作。
6. 动手能力强:小学生喜欢动手尝试,愿意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探索。
他们更愿意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小学生的发展规律1. 认知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逻辑和系统化。
他们能够进行分类、归类和抽象思维,并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科学和语言知识。
2. 社会心理的发展:小学生开始逐渐融入社交群体,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懂得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3. 动作协调性的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和运动,如踢球、跳跃和跳绳等。
体育锻炼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精神健康都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认识小学生特点着眼提高公民素质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学李永新改革与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是深化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迈开新的步伐,我们感到在当前要着重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改革与加强小学德育工作迫切性的认识;二是全面认识当代小学生的特点;三是努力寻求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对此有研究的同志。
一、改革开放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工作,更加迫切,更加必要。
在发展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都感到小学德育工作遇到了困惑与挑战。
其一,学校德育工作从观念到方法都受到了挑战,有的德育工作者把它概括为“教育者的困惑,受教育者的逆反,德育理论的匮乏”。
虽然情况不完全如此,但确实反应了这样一个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德育工作难度更大了,要求更高了。
其二,我们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的小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出生和成长,接收的信息量大,具有与以往时代小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独特性。
其三,学校与社会息息相通,一方面商品经济对培养学生开拓进1 取、自主自强精神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会“乘虚而入”,学校进行的教育往往被社会的不良影响所抵消。
在困惑与挑战面前,我们都在思考:学校德育中有许多教育观点和方法,应该认真进行改革。
但是,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从学生的成长来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理想信念,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而且大量事实表明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再补课就晚了。
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小学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的最重要场所,每个建设者都经过她的哺育成长。
一代又一代新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都从这里起步。
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坚持走什么道路,都在这里奠定重要的基础。
这个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败,决定着党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和盛衰。
现在不少家长都“望子成龙”(“成才”),就从成才的角度看,据国内外一些教育家研究证明,优秀人才的出现,不仅决定于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感情、意志和美德。
这一点很值得深思。
德育和智、体、美、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它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方面是起主导作用的。
二、要全面认识小学生的特点。
关于当代小学生的特点,不少德育工作者作过探讨,发表了很多有启发的见解。
这里仅结合我校的实际,谈一点认识。
2 总的来看,当代小学生这个群体主要方面是长处突出、特色明显,蓬勃向上;但也有另一方面:短处不少,缺陷严重,令人忧虑。
综合起来是长处与短处伴生,特色与缺陷并存。
具体反映在这样几个方面。
1、由于在信息时代出生和成长,接收的信息量大,接收大信息面广,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新事物快;但有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动力不足,爱祖国观念不深,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经不起挫折,盲目追求高消费。
2、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想,自主要求增强,爱活动,有组织能力,不满足接受现成的结论和老师家长的简单说教;但往往个性太强,遇事不为他人考虑,对事物的复杂性缺乏认识,不愿受纪律约束。
3、希望取得成功,受到理解,对社会、对他人有热切的期望;但部分学生“只知受爱,不知爱人”。
对于自己应对社会、他人要尽的责任和义务缺乏认识,自私、缺少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基本的文明道德行为修养。
(不遵守公共秩序,乱丢果皮纸屑,不爱护公共财物等)4、喜欢学习,广泛读书,广泛接收各种信息,知识面较广;但部分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接受消极东西的影响。
5、喜欢交际,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但讲义气、重关系(走门串户,互相做生日,赠送礼品的现象较普遍),少数学生小团伙思想较严重。
3 学校德育工作的眼光首先应放在学生的长处和优势上,发现和弘扬学生中存在的正气,以积极面去克服消极面。
三、努力寻求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寻求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改革与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感到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和实践。
首先,转变观念问题。
一是要把过去一律以政治教育为重点变为以道德养成教育为重点。
要把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与已经进入成年的人加以区别,要改变过去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围绕共产主义理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来展开的做法,这当然不是说不要政治教育,不是要在德育内容中删去与政治有关的部分,而是不把政治教育当成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和强调不以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取代学校德育的规律和方法。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要为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和成才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打好基础,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公民。
因此,小学阶段的思想教育要把树立现代公民意识作为第一任务。
现代公民意识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法制、信誉、民主与平等的观点,竞争与合作、效率、时间等观点。
最近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在全国上下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
它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在人生旅途和复杂的社会中怎样立足,怎样生活,怎样交往,怎样珍惜4 自己,又怎样尊重别人。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荣辱观念,是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
可以设想,如果能使亿万小学生从小养成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好的文明习惯,那将会深刻地影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素质和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二是变说教、灌输为积极引导。
在德育工作中要努力克服因循守旧、忽视客观实际效果的现象。
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被普遍重视的发挥学生主体(主动性)作用的原则,也应当运用到德育工作中来。
要提倡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用真挚的感情去启动学生的心扉。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教育要求,只有转化为学生自己需要时,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向着高一级水平发展。
在思想教育和班组工作中,教师应把学生看作集体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注重自治、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小学德育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是否适应新时期对劳动者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否适应小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否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
其次,搞好三个结结合合问题一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结合。
今天的小学教育是为培养祖国的建设人才打基础,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使他们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的需要,要着眼于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
做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的机遇更多的是在真正合格的公民之中。
显然,连做一个5 合格的公民都成问题的人,成为人才的可能性是很少的。
另外,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但是,学校又不同于社会。
学校担负着社会赋予的培养教育、塑造青少年一代的任务,因此,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一定允许。
如进网吧,下营业性舞厅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明确规定为不允许。
我们深感在商品经济观念大量涌入学校的今天,在适应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教育、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我们认为,应该以学校的“小气候”影响社会的“大气候”,在培养良好风气方面学校应走在社会的前头,以形成良性循环。
为此,要坚持从严治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二是德育与知识教育结合。
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多种多样的校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的大量工作是教学,因此德育必须与学习、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坚决改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长期游离于教学之外,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各科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坚持贯彻教育性原则,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到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学到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同时,德育工作还要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如远足、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等。
我校近两年来开展的“三热爱”教育活动、黄金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最近开展的责任教育活动等,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
6 这个问题,当前显得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1)学校思想教育难度加大了,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2)改革、开放、商品观念增强的社会环境,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和拉力增大了;(3)部分家庭教育不得当,如对子女的期望过高,重智育、轻德育,搞超负荷施教(不是因材施教),忽视学生身心特点等,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4)净化、优化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目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尤其是不健康书刊、网络对青少年起着腐蚀作用。
现在不少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开放日制度,开展书评、影评活动,都是搞好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以利于建立立体交叉的络。
第三,加强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当前,小学德育的学科性和系统性,是改革与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值得探讨的一个突出问题。
1、科学性。
我们认为,要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一是宏观上,认真探索把德育工作放到社会变革大背景下进行设计。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有许多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要补充“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不仅要看到商品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对学生对消极影响,更要看到商品经济对培养学生现代化公民意识的积极作用。
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7 思想的指导,理直气壮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还要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针对学生思想特点和规律着重进行“合格公民”的教育,落脚点是学会做人。
另外,在德育工作中,要改变只重认知忽视行为养成的状况,把行为训练及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强调通过实际的锻炼和训练,把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和基本道德观点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行动,既懂道理,又会行动,言行统_ . H一。
二是在微观上,认真探索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过去我们往往只是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来教育学生,这当然是对的,但还不够,还应当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是个重要的原因。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又有其不同的个性,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
另外,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必要。
我们学校开设了心语室,指定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了心理知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2、系统性。
小学阶段时间跨度比较大,不同年级的年龄特征也比较明显,因此,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内容,既要突出重点,即以道德养成教育为重点,又要统筹安排,分年段实施,努力探索小学德育8 的科学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