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 第8篇富贵不能淫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
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
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大丈夫的做法: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大丈夫的操守: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1、注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2、通假字:往之女家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3)行天下之大道:妾妇之道也:(4)必敬必戒:戒之曰:5、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2)贫贱不能移:(3)威武不能屈:6、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一怒而诸侯惧惧:(3)安居而天下熄.熄:(4)丈夫之冠也冠:(5)父命之命:(6)以顺为正者顺:(7)立天下之正位.正位:(8)与民由之由:(9)无违夫子违:(10)独行其道行:8、文言虚词之:居天下之广居:与民由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1、实词积累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人恒过.⑤而后作.⑥而后喻.2、词类活用①人恒过.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1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驴不胜怒,蹄之D.已而之细柳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乙文】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
(2分)答案:10.B11.A12.C13.①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2分)②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重点实词(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2)得志.志:_____ ____(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道:_____ ____(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3.文言虚词_____ _________ ____(2)与.民由之 _____ ____(3)独行其.道 _____ ____二、文意理解 (正确的打“√”,有误的打“×”)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第8篇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 (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摇(苏:改变) ③使……屈服2.(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称得上,称作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二、1. √ 2.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
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富贵不能淫

8.中考语⽂⽂⾔⽂复习富贵不能淫◎第8 篇富贵不能淫:情操与志趣( 以睿智雄辩论述⼈⽣理想与担当) (⼀)阅读下⾯的⽂⾔⽂,完成1~4题。
(12 分)上使谕天祥⽈:“ 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天祥⽈:“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愿⼀死⾜矣。
” ⼜使谕之⽈:“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 天祥对⽈:“⼀死之外.,⽆可为者。
”遂命.之退。
明⽇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赐之死。
”麦术丁⼒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赞①,系之⾐带间。
其词⽈:“ 孔⽈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今⽽后,庶⼏②⽆愧!” 过市,意⽓扬扬⾃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 吾事毕矣。
”问市⼈孰为南北,南⾯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之,⾄则死矣。
见闻者⽆不流涕。
【注释】①⾃赞:⾃我总结。
的⼈多得像⼀道墙。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即.以汝为中书宰相(2)⼀死之外.(3)遂命.之退(4)临.刑②庶⼏: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4 分)()()()()(节选⾃《⽂⼭先⽣全集》,有删改)2. 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全都相同的⼀组是( )(2 分)A. 汝以.事宋者事我何以.战B. ⼜使谕之.⽈⼩⼤之.狱C. 遂可其.奏其.间千⼆百⾥D. ⾄则.死矣有龙则灵3. 请将⽂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愿⼀死⾜矣。
4. 孟⼦关于“⼤丈夫”的著名论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迁移强化练实词迁移(1)即①即.更刮⽬相待________________②太守即.遣⼈随其往____________③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2)外①故外.户⽽不闭________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③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④尝趋百⾥外. _________________(3)命①五⼗⽽知天命. _______________②⽗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4)临①临.溪⽽渔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临.表涕零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故临.崩寄⾂以⼤事也__________④执策⽽临.之_________________虚词迁移(1)以①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④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2)之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②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3)其①下视其.辙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真⽆马邪__________________③其.正⾊邪____________________(4)则(⼆)阅读下⾯的⽂⾔⽂,完成1~4题。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雁门太守行》《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雁门太守行》《富贵不能淫》含答案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班级举办“学习优秀诗文·体悟人生哲思”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7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他认为①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赞叹,孟子认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他用“②怎么能算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否定了其看法。
(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填空)79.孟子认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意思是①。
而把“人和”发挥到极致,则会天下归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的意思是②,可见孟子对公孙衍、张仪的鄙夷。
80.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
请摘抄《雁门太守行》中代表将士们大丈夫行为的诗句,并加批注。
81.“大丈夫”是孟子学说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儒家学说中的理想人格。
请你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否依旧适用于当代社会。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82.查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良工不示人以朴”中“朴”的意思是右图中的第_____________个义项。
83.马援能否被称作“大丈夫”?请联系《富贵不能淫》,结合他的言行作简要分析。
【答案】78.施行仁政这79.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法则。
80.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视,将士们手持宝剑奋力杀敌,视死如归,这种精神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富贵不能淫》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 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1、阅读孟子《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小题1】下面语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 必敬必戒戒:告诫C.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命:教导,训诲D. 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A. 一怒而诸侯惧B.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C.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D. 不得志,独行其道【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分析直接严肃,充满讽刺意味。
B. 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
C. 本文运用了排比,不仅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为天下而立大志的思想和觉悟,做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A[解析]【小题1】B项,“戒”意思是“谨慎”。
故选B。
【小题2】C项,“女”通“汝”。
故选C。
【小题3】A项,“分析直接严肃”错误,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故选A。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1~4题。
(15分)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往送之门,戒.之曰(3)居.天下之广居(4)与民由.之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
(3分)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通过景春对大丈夫形象的概括引出论题。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①岂:怎么,难道。 ②诚:真正,确实。 ③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④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主要论述了大丈夫应有的优秀品质。孟子把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 作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高尚品德;把穷达有道作为大丈夫的准则;把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作为大丈夫的节操。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甲】见《富贵不能淫》全文。
【乙】
南安军①
文天祥
梅花②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③。
【注】 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的南安军,曾绝食明志。②梅花:指 梅岭,即大庾岭。③梦中行采薇: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中,采 薇充饥,最后饿死。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拓展探究)
7.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案】 这句话描写的是大丈夫应有的节操,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 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时,要坚守内心;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威胁的 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拓展
类型一
女: 同“汝”,你 戒: 谨慎 夫子: 这里指丈夫 由: 遵从 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子未学礼乎 4.往之女家 5.以顺为正者 6.此之谓大丈夫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12分)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分析】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文言文《孟子富贵不能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也冠:帽子C.往之女家女:同“汝”,你D.与民由之由:遵从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一怒而诸侯惧环而攻之而不胜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女子之嫁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其将固可袭而虏也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首先用道理论证得出“妾妇之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C.文章层层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D.文章多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分析】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 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二、古诗文联读( 1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和“论据”展开批驳。
B. 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
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
叫做大丈夫!”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2分)
A. 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1~4题。
(15分)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往送之门,戒.之曰(3)居.天下之广居(4)与民由.之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
(3分)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富贵不能淫》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作业(含答案)

第8篇富贵不能淫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往之女.家女:(2)以顺为正.者正:(3)与民由.之由:(4)独行其道.道:(5)烈火焚烧若.等闲若: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此之谓大丈夫。
3.恰当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诗文的表情达意。
《富贵不能淫》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石灰吟》则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分)4.请根据你对《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理解,简要分析《石灰吟》的作者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4分)二、[2021合肥庐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
2019年各地中考及模拟语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阅读与答案汇集

2019年各地中考及模拟语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阅读与答案汇集1、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12分)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分析】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含答案解析)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重点实词(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2)得志.志:_____ ____(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道:_____ ____(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3.文言虚词_____ _________ ____(2)与.民由之 _____ ____(3)独行其.道 _____ ____二、文意理解 (正确的打“√”,有误的打“×”)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第8篇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摇(苏:改变) ③使……屈服2. (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称得上,称作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二、1. √ 2.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五部分:文言实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往之女.家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惑乱,迷惑,句中意为:②贫贱不能移.原意:改变,动摇,句中意为:③威武不能屈.原意:屈服,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大丈夫:(2)安居而天下熄.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4)丈夫之冠.也冠:(5)父命.之命:(6)往.送之门往:(7)以顺.为正者顺:(8)独行.其道.行:道:4.一词多义(1)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2)诚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帝感其诚.(《愚公移山》)③臣诚.知不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③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④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4)道①妾妇之道.也②行天下之大道.③独行其道.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⑤以咨诹善道.(《出师表》)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⑦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二、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问题探究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2.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四、理解性默写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依据是“,”2《富贵不能淫》中用“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的句子是:,,。
3《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贵不能淫》中,可以和这句话互为注解的语句是:,;,。
4孟子认为“大丈夫”在“富贵”“贫贱”“威武”三种极端情况下应做到:,,。
5孟子阐述“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的语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篇富贵不能淫
(《孟子》)
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②贫贱不能移.
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③威武不能屈.
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
2.重点实词
(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
(2)得志.志:_____ ____
(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
(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
道:_____ ____
(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
3.文言虚词
_____ ____
(1)之 _____ ____
_____ ____
(2)与.民由之 _____ ____
(3)独行其.道 _____ ____
二、文意理解 (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
第8篇富贵不能淫
知识梳理
一、1. (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
摇(苏:改变) ③使……屈服
2. (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
称得上,称作
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
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
二、1. √ 2. √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