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以小见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小见大”写作指导幸运草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
例文:
散步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探究:《散步》通过记叙“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大”的主题
小结:从写作角度,请同学们根据上面例文说一说什么是”以小事见大”:
所谓“以小事见大”: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
写作技巧1:精当选材,细节出彩(如何写小事)
(1):
例文(中考满分作文):
幸福的颜色
①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然而
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

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在我和妹妹都
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

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

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
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探究:《幸福的颜色》是通过记述事,从而为我们展现了父母亲之间那份深厚的爱与理解这样一个“大”主题你觉得小作者选取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精当选材 (要善于选取典型性的小事)
选取的材料一定要为大主题而设,事件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
(2):
例文①《背影》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
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例文②(中考满分作文):
跟着
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回到校园,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不小了,还玩这个……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探究:《背影》片段和《跟着》,作者分别是通过和方式,把深沉的父爱这一“大”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细节出彩(动作、神态、过程)
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增强形象可感性。

写作技巧2:小事不小,有容乃大(如何见大)
例文①《跟着》结尾片段: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通过父亲跟着自己后面这一小的细节,从中发掘出父子深厚“感情”这一大主题例文②《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片段: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选取细小点挖掘闪光处(情、理)
从小的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掘别人之所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从而以小而见大
归纳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以小事见大”作文的表达特点:
首先或选择一件小事,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然后——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
作文指导二:以小见大之“以小人物见大”
一、回顾经典
1、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候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小心些
2、实在不太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还竖起第二根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一到夏天,睡觉的时候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3、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是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细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4、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疾,瞎掉了一只眼
二、写作技巧:
写小人物方法(正面人物)―――以小见大
1.写“小点”
写人物局部,一般不必从头到脚都写,写小人物所作小事中的一、二个点,如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个动作
2. 写“缺点”
亮“缺点”让内容更抢眼,描“缺点”让形象更丰满“不完美”让人物形象更“完美”,正视个人身上的不完美就是正视人生的不完美这不仅是健康的写作态度,也是健康的人生态度……
3.写“亮点”
写人物,可以写小点甚至是缺点,但最终是要写出小人物身上感人的亮点,以小见大,要善于把小事写细致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可以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为了突出小事中的亮点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

作文指导三: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
例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选段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

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
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
写作技巧:从写作的角度,短文写“小物件”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文章借鸭蛋表达抒乡的情怀
由此可见,“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特点是,文章通过选取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小物件,通过对其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深刻的主题
从中可以归纳出写“小物件”文章的一般写作思路是:
1.先比较详细的描写小物件,然后从中见出大主题:或借小物件喻人;或借小物件抒情;或借小物件获得生活生命的感悟
2.这个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必须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这一小物件,最后才把深刻大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展现出来。

注意事项:
1.选物选出熟悉或常见的小物件,或借小物件喻人(喻理);或借小物件抒发情怀;或把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或把小物件作为获得感悟的一个媒介点
2.借小物件喻人(喻理)或借小物件抒发情怀时,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3.把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要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
4. 把小物件作为获得感悟的一个媒介点,一般安排在文章的中间,要注意写出这个小物件给人的某一方面积极的启示,然后才自然地生发出生命生活的感悟作文指导四:以小见大之“以小细节见大”
(一)了解细节:
什么叫细节呢?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的细腻的描写一篇优秀的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些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读者过目不忘文章通过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扣人心弦的作用感悟细节:
学习活动一: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
(一)《跟着》
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

跟着爱,走。

(二)《父爱如山》片断: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
(三)《我想握住你的手》片段
“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
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点头”。

归纳:细节描写分类
文章(一)过程的细节
文章(二)外貌的细节
文章(三)动作的细节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语言描写的细节、景物描写的细节、心理描写的细节等
写作技巧:1、文章为什么要进行细节的描写?
文章一:这篇文章一共只有三百来字,全文围绕父亲跟着我上学这一件事,把父亲看似散步实则送我上学的过程写得很详尽:“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深沉的父爱就在这细腻的过程中娓娓道来,不能不扣动人的心弦文章二:这段文字中最感人的是对父亲白发的描写:“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透过这个细节,我们感受到的是父亲用生命的衰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灯,化作一点一滴的父爱,满头的银霜都是爱的海洋啊
文章三:也许这是父亲人生中第一次送花呢!“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泛起红晕”“慌乱地点头”,这些动作多不像一位父亲,但恰恰是这些词语,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女儿面前的窘态,也写出了父亲和女儿之间浓浓的亲情和温馨
归纳:由此可见,细节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形诸雅洁精炼的语言,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激动人心、最震撼人心的“特写”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细节的支撑,成功的细节就是作品优秀的标志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能更好的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的中心(以小细节见大)
2、如何写好细节?
如最典型的动作细节莫过于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那一段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归纳:
1、抓住特征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开展区别性思维,“求小同而存大异”,大题小作,小处见大,写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闪光点”来如《背影》文章抓住父亲肥胖艰难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同时,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这一细节,既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也使情感更加强烈。

2、用语精工抓住了细节还要善于用语言勾勒描摹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曾例举“五分钱硬币在地上滚着”不如“五分钱硬币在地上叮叮铛铛地滚着”来得好。

3、细节描写要能深刻地揭示主题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要看所写的细节对中心主题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处,然后才确定是否采用细节描写。

正如作家李准所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

【病文展示】
放飞母爱
吃过晚饭,我与同伴在操场上散步消食。

暖暖的春风拂过面庞,柔和的夕阳洒满操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迎着夕阳,任身后的影子被无限拉长,就如我们脚下长长的跑道。

我与同伴放肆地追逐打闹,笑声飘满了整个操场,夕阳映红了我们的脸庞,任青春的激情肆意流淌。

偶一抬头,我看到了在操场中心放风筝的一对母女――一位老师和她的孩子。

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那位老师和孩子一起享受着童年的欢愉。

我和同伴的目光不禁被那个在操场上不断奔跑的小身影所吸引,站在操场边,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一对母女,感受着这对母女之间的快乐。

孩子双手举着风筝,妈妈在后面扯着线,等孩子奔跑起来,借着风势放开风筝,妈妈则迅速地顺着风向不断地扯动风筝线,风筝开始飞起来,孩子在一边高兴地拍着手。

眼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可是不知怎的,风筝一头栽了下来。

母女俩凑到了落地的风筝旁,好像在整理着什么。

一会儿,两人又重新起身,开始了风筝上天的“工程”。

这次是妈妈拿着风筝在前面跑,女儿在后面扯线,也许妈妈想借助自己身高的优势,让风筝飞上天吧。

风筝在妈妈刚一放手的同时,又无情地栽到了地上。

“这风也太不善解人意了,不知道帮帮这对母女!”同伴嘴里嘟囔着。

一次又一次放飞,一次又一次落地,不知放飞了多少次,母女俩也不知道围着操场跑了多少圈,可那风筝和风儿就是丝毫都不配合。

“唉,回去吧,看来是看不到风筝飞上天了!”同伴拉着我向教室走去。

我回头驻足,那对母女还在努力着。

妈妈侧着头,试了试风向,再次拿起风筝,再次试飞。

妈妈迎风奔跑起来,孩子顺着妈妈的奔跑不断地放着线,经历了无数次摔地的风筝终于在这一刻越飞越高,飞到了空中。

“飞起来了,哦,我的风筝飞上天了……”孩子拍着手欢呼雀跃着。

母亲则握着孩子的小手,把孩子拥在怀前,教导孩子如何用线控制风筝。

风筝渐渐地飞高了,我们仿佛看到了母亲脸上洋溢的笑容……
(开篇铺设环境描写――春风拂面,夕阳无限,于此间引出放风筝的一对母女,自然而美好。


(正文部分详细叙述母女俩放风筝的始末,其中也涉及到相关动作描写,但不够细腻,不能打动人心,使行文显得缺乏动情点。


(收束简洁,但言未尽意未明,未能点明题旨。


【病文诊断】
本文记叙了一对母女放风筝的故事,事件记叙完整,重点突出了母女俩放风筝时的努力和坚持,最后风筝飞上天,用孩子的欢呼雀跃表现孩子的兴奋之情,用母亲的细心教导突出母女间的和谐亲密。

收束简洁。

作者做到了从小处落笔选材,但在写法和主题突出上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

一、写事完整但描写欠缺。

在行文中,作者只重视了事件过程的记叙,如母女俩是如何努力放风筝的,先是女儿拿风筝母亲放线,后是母亲拿风筝女儿放线。

事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