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的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汇报人:2024-01-05•引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录•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结论01引言1 2 3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资源不足、文化活动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调查背景了解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参与情况。
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村,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调查对象包括农村居民、村委会、文化站等相关人员,以全面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状况。
02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农村文化设施数量01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农村文化设施数量有所增加,但总体上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文化设施质量02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老化、破损,需要维修和更新。
文化设施使用情况03部分设施使用率不高,需要加强管理和运营,提高使用效率。
文化活动种类农村文化活动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民俗活动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活动参与度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
活动组织管理部分文化活动组织管理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
农村文化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人才数量人才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部分文化人才素质不高,专业技能和知识需要提升。
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03020103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化设施建设不足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但目前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详细描述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导致村民无法享受到文化服务。
同时,已有的文化设施也存在陈旧、落后等问题,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
目前农村的文化活动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4篇)农村文化建设篇1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
20xx 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
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
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
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
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
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
20xx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
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
20xx年共放映数字电影20xx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分析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
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
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精选对于家乡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
精选对于家乡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报告: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一、背景和目的家乡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查旨在明确家乡文化的特点、发展状况,探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家乡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和范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范围涵盖了我们的家乡——一个以农业为主导,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小城镇。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家乡居民、文化从业人员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等。
三、调查结果1. 家乡文化的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家乡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历史沉淀深厚:家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座历史名城。
(2)农耕文化浓厚:农耕文化是家乡的核心文化,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及相关民俗活动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
(3)艺术表现丰富:家乡培养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本地得到广泛的发展。
2. 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尽管家乡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家乡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1)城乡差距明显: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2)文化设施不足: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相对较少,不适应人们对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3)文化产业待发展:尽管家乡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未能实现对文化产业的有效引导和扶持。
(4)文化教育缺失: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对文化传统的有效传承和教育。
3.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将城市和农村文化建设同等重视,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差距。
(2)增加文化设施投入: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文档5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文档5篇Investigation report on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编订:JinTai College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文档5篇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文档2、篇章2:农村文化调查报告文档3、篇章3: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文档4、篇章4: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文档5、篇章5: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文档篇章1: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文档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机,为xx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
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资料近万份。
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
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
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氛围首先应从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开始兴建。
我县虽然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和阅报栏,但有的还是流于形式,书刊、报纸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要多为农民订阅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让它们充分发挥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剧团,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民间文化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方便优惠,还应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真正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
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推广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信息,广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
最新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最新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第1篇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就概述近年来,我市着眼于不断满意农夫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为抓手,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文化网络、文体设施基本健全据调查,全市20个镇区全部建有文化机构。
镇文化服务站、文体健身中心在全省领先实现全覆盖。
332个行政村中,除了村村建有村文化室和村农家书屋外,全市投资2000多万,已使每村都建有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路径等设施的休闲活动中心,新建集中居住点的文体设施也在逐步健全。
同时,文化部门还拟定了《市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和《文化志愿者管理看法》,招募了418名农村文化志愿者,缓解了基层有阵地无管理人员的尴尬局面。
基层农村文化服务正逐步由单一层次向市、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发展,投入主体逐步由单纯公办向公办、民办、个体办方向转变。
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了市民的文化权益。
(二)公益文化活动深化农村社区近年来,我市以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为载体,不断创新公益文化活动,使城镇文化向农村渗透。
基层文化设施的运用效益也初显成效,大多数镇村基本做到了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
各镇文化站全年开放不少于200天,能正常开展书报阅览、体育熬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多项活动。
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藏书平均不少于1000册,每天接待读者50人次以上。
基本达到镇每月、村每季一场文化活动,平均每阵地每月接待群众均在200人次以上。
全市有各种形式的民间剧团118个,被各镇村聘为文艺宣扬队,常年为百姓演出,年均演出20000多场,观众累计达600多万人次。
市文化部门每年送戏下乡1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4400多场次,图书流淌服务点遍地开花。
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已成为文化惠民的常常性活动。
有关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篇1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1、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围绕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420多万元,完成了榆山社区和锦水社区及安城乡、洪范池镇、孔村镇等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为全县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起步良好。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迈进。
全县2个办事处和6个乡镇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率达100%,为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村文化大院建设渐成规模。
我县共有365个行政村,截至20xx年底我县文化大院建有率达到70%,为促进全县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按照省、市统一要求,我县建设完善了县级分中心站点、乡镇基本型站点、村级基本型和扩展型站点。
县级分中心站点由市里统一购置设备,将原来图书馆的普通阅览室改为拥有2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并配有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其具有加工、存储、整合、传输信息资源的功能,使我县图书阅览实现真正的网上阅览。
乡镇、村基层站点与镇、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实行一个场所,两个牌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10个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1.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发展农村图书馆、文化礼堂和文化宫的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投资,其中绝大多数乡村有图书馆,还有一些有文化宫。
此外,乡村文化活动也有所增加,如村级文艺演出、传统节日活动等。
2.面临的问题尽管农村文化建设有进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设施不平衡。
仅有部分乡村有图书馆、文化礼堂和文化宫,大多数乡村缺乏相关的文化设施。
(2)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
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文化活动多以村级文艺演出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
(3)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一些乡村文化设施闲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建议和措施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乡村文化服务设施,提高农村人民的文化获得感。
(例如,增加农村图书馆的数量,改善文化礼堂的设施条件。
2.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引入更多多元化、时尚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例如,组织农村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
)3.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解决农村缺乏专业文化人才的问题,培养更多具备文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4.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如与学校合作,将文化设施用于学生的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率。
四、结论农村文化建设在一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文化素质。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我们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1. 了解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与项目;2. 探究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 提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及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农村社区随机选择了10个样本,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传承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农村文化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大部分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主要原因是农民忙于农业生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活动。
2. 文化设施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薄弱。
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足,缺乏合适的场地供农民进行文化娱乐和学习。
同时,人力资源的缺乏也限制了文化设施的发展。
3. 文化传承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面临丧失、流失的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丧失兴趣,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
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机制不够完善,需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四、对策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大农村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度;2. 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投资,建设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提供更好的文化设施和服务;3. 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传承机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培养农村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提高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存在一些机会和潜力。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投资、加强传承工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4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本次调查对某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1.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向;2.分析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并对县文化局、文化站、村委会等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 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设施的建设,以及乡村戏曲、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缺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队伍不足以及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程度不高等。
3. 相关建议: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规模;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乡村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加强人才培养,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专业水平;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培养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
五、结论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六、参考文献1. 国家文化部《农村文化建设指导意见》2. 陈思远、王伟,《农村文化建设与扶贫攻坚》3. 杨晨,《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以上为本次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决策和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
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近万份。
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
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
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xx罗江、美xx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2022年至今,共放映电影210场,为农民送戏40场,举办文艺活动12场,既满足了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
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
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2022年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
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
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农村文化建设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通过设计问卷,对农村居民开展调查,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和参与程度,同时还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了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情况。
三、调查结果1.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相对较少。
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附近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化广场和文化展览馆等设施较少,无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2.农民文化参与意识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文化参与意识较低,很少主动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宣传和引导,对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出于经济、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3.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为主,如春节晚会、元宵灯谜活动等。
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发农民的文化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问题分析1.缺乏文化设施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投入不足,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设施和场所。
2.农民文化参与意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和引导不足,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3.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的活动组织和策划,对于农民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够。
五、建议和对策1.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投入,优化农村文化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场所和设施,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2.提高农民的文化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增加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激发农民的文化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3.创新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的不同文化需求。
4.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建设的专业性和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2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2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45%,但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却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素质,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1、促进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随着农村面貌的不断改观,越来越多的农民追求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和精神照顾,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2、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除了为农民提供精神慰藉,还能起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民经济行为的效率,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繁荣文化事业,弘扬中国文化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益于挖掘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尽管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深远,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目前,在农村地区大量废置的文化资源,如农家书屋、农民文艺团体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单纯地为农民办文化活动,也未能有效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2、文化项目缺乏。
农村地区文化项目相对较为单一,大多集中在传统活动上,如庙会、戏曲等。
缺少新型、创意活动,限制了农民的文化体验。
3、文化宣传和普及不足。
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村文化活动也未得到有效的宣传,无法得到更多的参与和支持。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
如果要打造多元、精品化的农村文化发展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服务机构。
政府可以拨出经费建立专门的农村文化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文化服务。
2、丰富农村文化项目。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开展农村文艺展演、文化体验、农村活动等,增添农村文化项目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体验体验。
【荐】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7篇
【荐】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7篇【荐】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7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疼爱,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
孩子的独立性很差,而依赖性却很强。
也有一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阻力。
因为有了他们“坚强的后盾”,家长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显打了折扣。
1、数量少。
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
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
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
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
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
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
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
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
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
乡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汇报5篇
乡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汇报5篇乡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汇报5篇乡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汇报5篇【篇一】根据县政协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9月12日至13日,由副主席普丽、杨廷荣,原副主席廖晓腊带队,县政协文史委、教科文卫体委会同县委宣传部、县委政策研究室、县财政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分别深入到王子树乡、清平乡、章凤镇、农场管委、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采取听汇报、查看阵地、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调研。
调研组通过调研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下,我县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完善、农村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取得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通过调研也发现了陇川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文化场所附属设施建设不完全,文体设备配置不足,利用率低;二是文化活动经费不足,乡镇(农场)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内部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需要;三是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交流和展示平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不足;四是乡镇文化干部在编不在岗、“身兼数职”。
针对存在问题,调研组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中,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阵地作用,切实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落实文化经费投入,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
二是强化文化引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尝试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
开展如“文明村寨”、“移风易俗”、“送文化”、“五好家庭”等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精神面貌的评比活动。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促进人才聚集创新。
面向社会招贤纳才,把具有专业特长、热爱乡村文化事业、业务素质高、甘于奉献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战线上来;同时采取梯次培养、层层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发挥文化人才巨大效应,破解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
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
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
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
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
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xx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xx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一篇:xx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为了进一步推动例子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府、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我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力量,采取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一、基本情况xx文体服务中心现有职工10人,其中文体服务中心4人,影剧院6人,全部属于自收自支。
已先后成立了xx书画协会、信鸽协会、书画研究会、诗词书画协会和篮球协会。
到目前为止,各协会共有会员322名,遍布全镇各村、各行业。
同时协助文艺骨干成立了楚剧、小品、歌舞等形式一体的的文艺团体——xx文工团。
全镇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个,面积75平方米,投资6000元,篮球场15个,总投资20元;小型舞台戏台2个,投资6元,文艺体育团体协会4个,人数215个,活动范围镇内外,今年演出演出场次33次,文化中心户8个,总投资35000元;新增健身器材23套,日平均人活动人数800人次;新增体育器材45套。
今年三王村、黄矶村、庙湾村等12名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购买图书、报刊、棋牌等,积极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
白浒镇村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村为抓手,前力抓好村级文化建设,投资12万元,村级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已建起健身场、篮球场。
今年8月15日还组织了全镇首届“铁牛杯”篮球邀请赛,全镇12支篮球队参加角逐。
在该项村妇联的组织下,每周开展腰鼓表演、太极剑、太极扇表演和歌舞表演成为我市第二个“周周乐”,也是全市第一个农村“周周乐”。
黄矶村运用村级民兵活动室,经常对外开放,让广大群众开展小型体育比赛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
二、主要做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我镇采取“三驾马车”齐驱(领导重视、部门协力、群众参与)的办法,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责任。
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以后,我镇将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着力抓实、抓牢、抓到位。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意义重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农村文化现状调查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村地区,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其对当地文化建设的认识和评价。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许多农村地区虽然存在一定的文化传承,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 文化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文化设施和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较为稀缺。
这导致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文化的机会较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2. 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欠缺,特别是交通和通信等方面。
这不仅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 农村人才流失:许多年轻人出于对城市发展机会的渴望,选择离开农村,这导致农村地区年轻一代的人才较少。
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步。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分析根据我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我们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由于资金紧张,文化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农村的文化建设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2. 缺乏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尤其是在文化专业方面,缺乏相关人才的支持,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3. 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降低。
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为了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文化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2. 引进文化人才: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培养更多专业化、专业性的文化人才,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 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技艺培训等活动,增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实践课教学成果报告题目:关于城乡的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完成日期: ___指导教师:学院思政教研室制关于城乡的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前言文化不仅仅是经济的重要成分,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文化也是我们党的一面精神旗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其次,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主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以塑造城市形象,首先得从文化做起。
我们必须结合每个城市的功能和定位,高起点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将城市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物古迹的关系、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
根据各个城市的特征,适度超前、提高品位、形成特色,努力成为全省文化集聚、辐射的中心。
其他城市要着力在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人才、文化街区等方面注重地方特色,体现人文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
民俗是农村的文化,所以建设农村文化,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深入发掘民俗文化、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积极创建全国和省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发展和引导集镇商贸文化、乡村假日文化,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旅游文化、商贸文化发展,办好乡村文化节。
同时政府应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
继续开展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建设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从农村搬到社区集中居住,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我省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提高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一体化水平,实现城乡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调查者认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提升居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具体化。
何为社区文化现象,即人们集中居住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
但在城乡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干部工作思想和群众文化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农村的干部群众都把抓生产发展作为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物质动力,轻精神鼓励的现象,加上思想文化基础薄弱,文化活动氛围不浓,使形成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念显得尤为困难。
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又大多热衷于到城市工作,留在家里的老、妇、幼,文化水平相对低,对新事物接受困难。
尽管现在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相较于衣食住行支出,农民的文化消费还是十分节省。
2.硬件设施差自从设立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室等,这些地方就成为了农村开展文化生活的阵地。
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大多数文化阵地设施设备不健全,如农家书屋藏书量少,活动场地小,可供群众娱乐的设施也很少,大多数农村文化活动就是在传统节日的时候在文化室开展一些戏曲、棋类比赛、灯谜等节目。
而在城市,有大广场、文化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电影院,还有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等,不时还举办各种文艺晚会、比赛等,能够提供的东西比农村多得多。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除了一些年轻人,某些农村家庭对于网络的接受程度也偏低。
单靠农村有限的书籍和单一的文化活动,不足以拓宽村民的视野。
文化载体的不足,农村干部要组织开展活动也面临着困难。
3.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缺乏首先,体现在资金缺乏上,因为没有固定的、常态化的专项资金,一些文化建设往往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境地。
像某些农村借助了上级部门拨款或外商投资等力量,建立了类似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但建成之后由于没有持续的资金维持管理,这些文化机构等于有名无实,也没法得到有效利用。
其次是文化人才缺乏,如果没有专门负责文化工作的人,就谈不上文化的专门管理,文化建设就容易成为点缀式的空头呐喊。
现在农家书屋和文化室等都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农村干部兼任,也存在素质水平差异大、能力高低不平衡等问题。
专职人员不专,就难以很好地引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城乡文化差距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制约城乡统筹发展。
调查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予以应对:1.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以社区基层文化服务点为龙头,以社区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导,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活动。
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里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2.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结合。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的战略原则: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为助手,注重文化体制的不断创新,加快形成以文化传媒业、电影产品业、广告业、旅游业等为支柱,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永联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就已经以支柱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品牌,形成了一条规模的产业链,真正将文化产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3.重视社区文化队伍的建设,提升文化工作水平。
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应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
4.强化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建设和谐人居环境。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而促进城乡文化建设的社区文化建设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一)社区文化可以营造“新社区精神”1.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
老百姓原有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农村中长期养成的陋习也会带进新社区,这时社区文化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能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予解决与导向,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改变、抵制原有村民们的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品位,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2.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
农民们的生产工作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使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打破了过去保守的“农家人”界限,成了开放的“社会人”,人们各自忙忙碌碌。
八小时的工作忙碌之外,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因此,如何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就成为社区群众交往的一个难题。
而社区文化的群众性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它成为增进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易于把社区群众吸引在一起,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
3.有助于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
农民涉及到了许多拆迁以后的问题,他们对新社区的生活有一段适应的过程,甚至会有排斥感。
新社区文化建设可以通过组织老年、青年、少年、残疾人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动,尤其是代表本社区外出演出,不仅会大大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而且在社区集体演出活动中还会增强对本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
通常,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而接受喜爱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社区文化可以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人们接受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
一方面,投入现代工业生产的老百姓,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需要精神上给予调剂;另一方面,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原有的农民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如何打发时间,让生活更充实,社区文化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灵沟通,个体化的人格也融入社区整体。
(二)社区文化可以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社区综合竞争力”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个社区的综合发展的形象是外在面目与内在精神本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现实文化交融的结果。
对于一个社区而言,社区文化就是该社区的气质和灵魂,一流的社区文化塑造一流的社区形象。
比如,在我们南丰镇永联农耕文化节中,商业购物、美食品尝、文化娱乐、风光游览浑然一体,无论是游客还是服务人员,都在参与中获得了美好的乐趣,使人们在购物、美食、观光中体验文化的高品味。
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新社区的美好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永联村的影响力和竞争地位。
(三)社区文化可以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大概念,它不仅体现了一个社区全体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道德风貌、精神状态、健康等人文状况,而且还反映着一个社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智力水平。
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准、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等。
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共同反映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状况。
只有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不能忽视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在宣传发动、财政投入、完善机制、管理工作和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交流上应加大力度。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也推出了许多文化惠民举措。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待看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