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概述经典课件(PPT54页)

合集下载

8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pptx

8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pptx
➢ 内蕴的真实——内在追求 ➢ 假定的真实——外部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蕴的真实
➢ 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 本,而是对它的反映,是作家对社会 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
➢ 即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 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 术的揭示和表现。
➢ 内蕴即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卡夫卡——《变形记》——怪诞形象—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生状态、人际关 系
鲁迅——《呐喊》——病态社会的病态 人格
诗人艾青
文本赏析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假定的真实
➢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 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
真实:是一个表示客观存在的概念,指的 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 物及其客观规律。
文学的真实性: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 映生活所达到的准确和客观实在的程度以 及读者的真实感达到的可信程度。
艺术真实的三个维度: 创作真实——艺术家的真切体验和情感 本体真实——主观性与假定性的统一 鉴赏真实——在“重建”中的认同和信任
——恩格斯
历史上的两个经典批评案例:
其一,恩格斯对英国女作家哈克纳斯的 《城市姑娘》的具体分析。
其二,列宁对托尔斯泰作为“天才的艺 术家”的总体评价。
《城市姑娘》以“如实的叙述”把陈旧 的故事“变成”新的故事,但仅仅描写工 人群众消极的一面并不是时代面貌的真 实反映。
虽然列宁猛烈地抨击了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 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说 教,却高度赞扬他“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以伦 比的图画”,认为他的一系列作品,不仅真实 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最后30年俄国实际生活 所处的矛盾条件的表现”,而且“作为俄国千 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的时候所具 有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对“原始资本积累” 所造成的灾难还进行了深刻的揭发和愤怒的抗 议,从而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学理论教程第⼋章⽂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章⽂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节艺术真实认识与艺术真实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艺术概括认识与艺术真实⽂学作为认识活动⽂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的形象体系作品“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性“真”是⽂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巴尔扎克论真实“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

——巴尔扎克别林斯基论真实“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实切⽽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与⽣活真实不同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主观的真实诗艺性内蕴的真实何谓内蕴的真实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和表现社会⽣活内蕴的层次真相事理层历史⽂化层哲学意味层⽂本赏析礁⽯⼀个浪,⼀个浪⽆休⽌地扑过来每⼀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上像⼑砍过的⼀样但它依然站在那⾥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假定的真实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活的内蕴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现实形象融会,如《西游记》、《变形记》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现实型作品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假定与“真”: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西游记》、《变形记》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戒以及神仙、妖魔(⾮现实形象)的结合《变形记》主⼈公格⾥⾼⾥变成甲壳⾍(⾮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现实形象)的结合《雷⾬》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个⼈物之间的⽭盾纠葛发⽣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昼夜之内,冲突集中⽽强烈。

《牡丹亭》《牡丹亭》中杜丽娘“梦⽽死”、“死⽽⽣”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们就会从⼼理倾向上忽略其他⽽“以假为真”。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可编辑ppt
16
三、艺术概括
含义
➢ 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 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 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 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作用
➢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可编辑ppt
17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艺术真实
认识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概括
可编辑ppt
2
认识与艺术真实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 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 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 作品 “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性
➢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 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 真实
——别林斯基
可编辑ppt
5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
➢ 内蕴的真实 ➢ 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
➢ 主观的真实 ➢ 诗艺性
可编辑ppt
6
内蕴的真实
何谓内蕴的真实
➢ 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 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 的揭示和表现
➢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 真相事理层 ➢ 历史文化层 ➢ 哲学意味层
➢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 作用
➢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 到印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可编辑ppt
24
齐白石的虾
可编辑ppt
25
徐悲鸿的马
可编辑ppt

第八章文学创造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审美价值追求
——刘白羽:《平明小札》 虽与科学真实相去甚远,单却表达了人的真实生活体验。
刘白羽
诗艺性(诗艺的真实) • 含义
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 界,必然要讲究“诗艺”
理性因素与诗艺的真实
• 文学作品中同样表达着一定的理性认识, 但文学作品中的理性因素应当是“如水中 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 无相,立说无说”将哲理性的感悟寓于意 象之中的,以象显质、以象显义、以形传 神,讲求含蓄、委婉、曲折、暗示、象征 等的表现,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这也是 文学和哲学、伦理学等最大的不同之处。
艺术真实主要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 艺术家对于客体的认识是一种情感的把握、情感 的评价、情感的认识。 • 三种情感流:一是作家在遭遇客体时所生发的情 感,也即“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情感,其次 是作家在进行文学写作活动中,回味起来的对于 客体的情感,由于这个时候作家已经与创作所指 向的客体有了一定的距离,这种情感更具有无功 利性,第三种情感流是伴随着作家的文学创作而 产生的由于创作渐入佳境,或者文思阻塞而产生 的或愉悦,或郁闷的情感体验。在对文学情感真 实的讨论中主要涉及的是前两种情感。
真相事理层
历史文化层 哲学意味层
小宋做乞丐
文本赏析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或表现社会生活的 内蕴。
作家、艺术家必须同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和感悟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集中、概括,通 过想象与虚构予以重现、变形和再造。 生活中的真与假是对立的,真的假不了,假的 真不了,而艺术中的真与假是辩正的,假中见真, 以假为真,有时是越假越真,要想真必须假。 亚里士多德:“把谎话说得圆”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一节文学的真实一、文学中的求真文学创造首先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

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历史理性”求“真”。

诚然真的并非都是善的和美的,然而善的和美的却一定是真的,没有“真”,“善”和“美”就失去了根据与依凭。

实践证明,作家对对象世界的理解、反映和阐释,只要合情合理,他的作品就会具有“真实性”的品格;而具有“真实性”品格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及认同感,并因其与“善”、“美”相统一而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

一句话,“真”乃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

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是说,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

2.假定的真实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共同特征。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

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1.主观的真实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活动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当做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的;尽管这种把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主体介入的印记(理论方法及观察手段的影响),但是它的方向和目标却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让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不受主观影响的条件下显露出来。

文学创造则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三、艺术概括
含义
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
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个别或 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 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 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作用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三 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的一般规律规定性
文本赏析
孙犁《荷花淀》:“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 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 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 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 白洋淀的哨兵吧!”
诗艺性
含义
是创作主体 通过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使自己的
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 震撼力。 诗艺的真实非事理的真实:而是审美形式(文学 形象)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主观的真实不是客观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
实。 文学提供的“真实”是被主观化、心灵化了 的真实。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 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文本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声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杨牧
真理是实践的妻子, 诡辩则是它的情妇。 它们相处的日子越长, 各自的面目也越清晰。 由于一时的情欲冲动, 实践也会被诡辩愚弄。 但是当它发现难以自拔的时候 一个早晨,终于向真理诉说苦衷。
文本赏析
《弯弯的月亮》
袁炳发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 的喜欢。一天,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 地回答:“像小船儿。”老师很高兴。这时,星子说:“老师,我 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一听,满脸的不高兴:“你的回答是 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 回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奶奶说: “老师说得对,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 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 从此,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在课堂上再不敢向老师提出“特别” 的问题……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

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
自由与奔放
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裁判:情感评价“ 裁判:情感评价“善”的价值取向追求 功利性 高尚性 诗意:情感评价“ 诗意:情感评价“美”的实现方式 诚挚性 艺术性 “真”的实现
诚挚性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 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 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 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 ——庄子
第一节 艺术真实
1、论真实 、
庄子: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 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 人。”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 密在于真实” 不真实的作品“ 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 有任何价值” 有任何价值”。 别林斯基: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 别林斯基:“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 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 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
毛诗序: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为情而造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刘 勰:为情而造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诗者,由情生者也。 袁 枚:诗者,由情生者也。
2、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情感评价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本质属性。 情感评价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本质属性。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齐白石的虾、 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 比如《人间喜剧》和《追忆似水年华》
•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 横断面的《人间喜剧》
2020/12/13
《追忆似水年华》
•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 客体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 。
• 普鲁斯特用了与巴尔扎克不同 的艺术概括手法。
2020/12/13
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 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三、艺术概括
• 含义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 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 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既具有鲜明 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 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教材,162)
2020/12/13
艺术概括的作用
➢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 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 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托 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 ,使艺术概括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中达到了顶峰。
《 复 活 》 插 图
2020/12/13
四、生存论的艺术真实
• 以上讲的是认识论的艺术真实,也许我 们还应从生存论的角度讲艺术真实。
➢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 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 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2020/12/13
屠格涅夫
2020/12/13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拉· 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某 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他 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我 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这 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知 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造 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成 熟。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OK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OK
• 人在世生存着,这是最根本的真实、真理。这是陈述与事实相符的“真 理”得以成立的基础。
• 艺术真实是人在世生存的展现。人在世着、拥有自己的世界、总是筹划 着自己的未来。作品正是这样的“真理”的发生。
32
海德格尔论艺术与真理
• 他说:“艺术的本质先行就被规定为真理之自 行设置入作品。……艺术就是:对作品中的真 理的创作性保存。因此,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 和发生。”接着,他指出:“作为存在者之澄 明和遮蔽,真理乃是通过诗意创造而发生的。 凡艺术都是让存在者本身之真理到达而发生: 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作品的本 源》《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59)
24
艺术真实概述
•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 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 识和感悟。”
• “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教材,161)
25
三、艺术概括
• 含义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 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 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教材,162)
——别林斯基
6
历史理性
• “历史理性”在我们的教材中的用法:
– “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历史理性’求‘真’。” (154)
– “‘真实’的描写,可以达到历史理性的要求。” (155)
– “艺术家和美学家因之无不把体现着‘历史理性’的 ‘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155)
– “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 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157)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
艺术真实概述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 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 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 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 ‘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 出来的审美化真实。”(教材,161)
.
三、艺术概括
含义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 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 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既具有鲜明 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 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教材,162)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51)
科林伍德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表现的、想象的艺 术。
情感即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总之,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情感评 价是它的本质属性。
.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 “情感评价”与“诗意的裁判”的含义相通。(教材, 166)
因此是一种假定情境中的、内蕴的真实。
.
内蕴的真实
何谓内蕴的真实
➢ 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 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 表现
➢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 真相事理层 ➢ 历史文化层 ➢ 哲学意味层
.
文本赏析
诗人艾青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人在世生存着,这是最根本的真实、真 理。这是陈述与事实相符的“真理”得 以成立的基础。
艺术真实是人在世生存的展现。人在世 着、拥有自己的世界、总是筹划着自己 的未来。作品正是这样的“真理”的发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 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 《追忆似水年华》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 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 断面的《人间喜剧》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 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 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别林斯基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
➢ 内蕴的真实 ➢ 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
➢ 主观的真实 ➢ 诗艺性
内蕴的真实
何谓内蕴的真实
➢ 文学创造正是在既有理智体察又有直 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透 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 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诸葛亮
曹操
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 态作用
➢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 得到印证。比如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 画的马
齐白石画的虾
齐白石
徐悲鸿画的马
徐悲鸿
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 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 值品格内容的规定
巴尔扎克论真实
巴尔扎克 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 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 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
——巴尔扎克
高尔基论真实
“文学是巨大而又重 要的事业,它是建立 在真实上面的,而且 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 面,要的就是真 实! ”
——高尔基
高尔基
Camillo Golgi
1844-1926
别林斯基论真实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 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 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 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 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 而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 Belinsky,Vissarion Grigoryevich
1811—1848
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 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
刘白羽
——刘白羽:《平明小札》
诗艺性
含义
➢ 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作用
➢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 必然要讲究“诗艺”
➢ 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 ➢ 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
文本赏析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 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 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托 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 使艺术概括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 达到了顶峰。
《 复 活 》 插 图
第二节 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认识与情感
➢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 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例如 《三国演义》
➢ 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 认识的情感
➢ 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 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
《三国演义》
同样是死亡,诸葛亮在五丈 原辞世引发读者的扼腕叹息 与曹操之死所引发的感情是 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情感源 自作者和读者对这两个人物 截然不同的伦理判断。
《雷雨》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 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 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 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曹禺
《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 “梦而死”、“死而生” 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 情节,由于情感真挚, 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 忽略其他而“以假为 真”。
主观的真实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节 文学的真实
文学中的求真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一、文学中的求真
➢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 旨在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巴 尔扎克论真实、高尔基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
➢ 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 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 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 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 心灵化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 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 的对象物
文本赏析
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打
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那时,它
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光
普照大地。于是大地苏醒了,树叶
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凝静中张Biblioteka 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
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
➢ 真相事理层 ➢ 历史文化层 ➢ 哲学意味层
文本赏析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艾青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假定的真实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西 游记》、《变形记》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艺术概括的含义
➢ 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 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 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 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艺术概括的作用
➢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比 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现实型作品
➢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
《西游记》、《变形记》
唐僧(现实形象)与孙 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 妖魔(非现实形象)的 结合
《变形记》主人公格里 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 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 (现实形象)的结合
屠格涅夫
Ivan Turgenev 1818—1883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 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 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 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 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 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 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 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 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