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2b4ab8ee06eff9aff80779.png)
20
(三)、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
1.准公共产品及其特点与分类 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准公共产品理论 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 共产品,是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 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 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 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33
概念术语
公共性
公共问题
公共需求
公共事务
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 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公益性公共产品
互益性公共产品
事业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公共组织
行政组织
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力
准政府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34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性? 2.公共问题和公共需求各有什么特点?二者有什么关系?
(3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 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32
(三)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1)目的不同
(2)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3)管理的性质不同 (4)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5)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6)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7)绩效评估不同
第一,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性。 第二,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多样性。 第三,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丰富性。
27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 本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
28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众为本原则 服务原则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法治原则
第一章 导论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财政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19ce63680203d8cf2f24ed.png)
(二)财政学的发展
与财政的概念和内涵认识演变相一致,财政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 认识深化和逐步明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 段:传统财政学和现代财政学。
1、传统财政学阶段(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 2、现代财政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来)
第二节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财政问题不能仅仅以财政部门的收支活动 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 的“大财政”与“小财政”之分。前者指的是 以整个政府的收支作为考察问题的基础,而后 者仅仅以政府中财政部门的收支作为考察的基 础。
科学的经济学之所以产生于这一时代的必然性 在于,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如何很好地组 织急剧膨胀的要素资源使其得以被有效率地利 用,越来越成为一个在经济领域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而在现代,这一问题又远较前代复杂 得多,这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市场的一般形 态也正好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得以迅速地成 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探 究复杂而非直观的市场制度背后的规律性就成 为了一种时代的要求。
二、财政学源于经济学
亚当·斯密(1776)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研究》被恩格斯誉为是创立了财政学的著作。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 系统地论证了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古典 的(量入为出)原则。
三、财政学的发展
(一)财政概念的演变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 收支分配,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公共经济活动。
财政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图 中所示的路径2上
图1-1 经济行为、制度与结果
第三节 财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研究方法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c8f8518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2.png)
我今后会怎样上这门课?
以课堂讲授,优秀作品赏析,座谈的方式 组织教学。主要讲授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设计的本质、分类,知识组合,工作内容, 工作范围,工作方法与特征,讲授设计领 域的基本知识及影响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 本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 结合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
设 计 概 论 |导言
怎样才能被称为设计师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导论
3 理解设计师
从事设计工作,通过教育培养与 经验积累,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 解力,掌握设计的技能与技巧, 能够完成设计任务的人。
设计师的知识技能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导论
3 理解设计师
1.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2自然与社会知识技能
设计师的社会职责与特质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导论
2 设计的领域和分类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 第11次年会公布了修改后的工业 设计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 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 经验和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 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 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 称为“工业设计”。
2.3环境设计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
设 计 概 论 |导言
1 学习目的
设计概论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入门指导课程。 旨在介绍相关的设计专业的性质,本质与 特色,专业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史与现状 等情况。学生通过设计概论的学习,可对 本专业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以后 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课程 学习中需掌握设计的意义、形式与功能、 设计的作用;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等 知识。
2.1视觉传达设计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导论unication Dsign直译而来,是指通过视觉来 传递各种信息为目的的设计。
第一章 中医学 导论
![第一章 中医学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20732d192e45361066f512.png)
《伤寒杂病论》
东 汉 张 机 ( 仲 景 )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由于战乱 频繁,原书散失不全,经宋代林亿 等整理, 分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是优秀的古典医学名著,书中所载 方药(269首)至今广泛应用。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证治准绳,方书之祖。
·
《伤寒论》
主要论述治疗外感热性病。 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四、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展望
(一)中医学的学科优势
1.综合性 2.实用性 3.诊疗手段的非损伤性及安全性 4.注重自身内因、重在调整状态
(二)中医药走向世界
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
(三)中医学的展望
1.中医理论——亟需重新认识及阐发 2.中医临床——众多优势有待发扬 3.拓展新领域——未来中医药学发展的更大空间
总之,人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医疗理性认识,经过反复验证,不断更新、创造和发展, 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医药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
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1.形成的历史背景
古代自然科学的渗入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 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四 大 经 典
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 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观 察和探索人体与自然界关系所得出的认识,也是中医诊
疗疾病时所必备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
病理、诊断治疗、防病、养生之中,并对现代环境科学, 认识和治疗身心疾病,以及解决天人对立的生态失衡,
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
教育政策法规》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5469ab5ef7ba0d4b733b0e.png)
三、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法作用的认识。
答: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
⑴ 指引作用;
⑵ 评价作用;
⑶ 教育作用;
⑷ 预测作用;
⑸ 强制作用。
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⑴ 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
⑵ 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二、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答:1、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4、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5、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三、当前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治教?
二、学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1、学校的权利
⑴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⑵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⑶ 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⑷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⑸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⑹ 聘任教师或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⑺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⑻ 拒绝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2、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均负有重大责任。教师培训的渠道主要有各级教师进修学校、高等学校以及广播、电化教育机构、自学考试等。
第三章 学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是什么?学校的法律地位如何?
答:1、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
大学美育 第一章 导论
![大学美育 第一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4228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3.png)
任务2 王国维:“审美境界论”审美思想
1.美育的内涵:心育论
1903年,王国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首倡著名的“心育论”,并对美育的目 标、内涵、德智体美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构建了中国现代美育的框架,成为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现代美育的学者。
他对于教育宗旨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完全之人物”;第 二,“完全之人物”的含义是“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不可不备真善 美之德”;第三,“美者感情之理想”,“美育(即情育)是也”。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 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美育的发展规划作了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 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 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任务1 蔡元培: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者
2.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
“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终身大力提倡的一个重要美育命题。 蔡元培将美育与宗教进行了比较:“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
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蔡元培的结论是:“总之,宗教可以没有,美术可以辅宗教之不足,并且只有长处没
任务2 王国维:“审美境界论”审美思想
4.美育的目的: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 (2)人生境界
有短处,这是我个人的见解。”
任务1 蔡元培: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者
3.全面地论述了美育的内涵,为中国现代美育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这些论述是以介绍西方美育理论、尤其是康德美学理论为主,这实际上是现代形态的
美学与美育学科构建的起始。
民商法第一章
![民商法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443bfe910ef12d2af9e7c2.png)
四,民法和商法的关系
通说: 通说:一般法和特殊法的关系 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的争论 我国持民商合一
�
三,调整原则 民法: 公民 公民, 民法:1.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保护原则 2.平等自愿公平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原则 3.等价有偿原则 等价有偿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商法的原则
1,商主体法定原则 , 2,公平交易原则 , 3,交易简便,迅速原则 ,交易简便, 4,鼓励交易原则 , 5,交易明确,安全原则 ,交易明确,
商法:是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 商法: 商法 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其商行.
特征: 特征:
1,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 , 特征 2,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 3,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 , 和易变性 4,商法的公法性 , 5,商法的国际性 ,
第一章 导论
一,民法和商法的起源
1.民法的起源:古罗马社会 民法的起源: 民法的起源
2.商法的起源:欧洲中世纪 商法的起源: 商法的起源
二,概念和特征
1.民法
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 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特征:
1)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 ) 身关系. 身关系. 3)是法律规范的总和. )是法律规范的总和.
2.商法
"商"的意义
1),一般意义:买卖或交易行为; ),一般意义:买卖或交易行为; ),一般意义 2),经济学角度:以营利为目的,直接 ),经济学角度 ),经济学角度:以营利为目的, 媒介财货的行为; 媒介财货的行为; 3),法律术语:一切营利性营业活动和 ),法律术语 ),法律术语: 事业的总称. 事业的总称.
第一章 法理学导论
![第一章 法理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178efeaeaad1f346933fd0.png)
• (二)17-19世纪 • 古典自然法学派在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最为盛行。 • 19世纪,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德国 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的哲理法学派盛行。 • (三)20世纪 • 这一时期,西方法律和法学的一个重大问 题是“法的社会化”问题,即强调法不仅 应保护个人权利,而且应着重保护社会利 益。
• 一外国电影故事描写道:五名探险者受困
山洞,水尽粮绝,五人中的摩尔提议抽签 吃掉一人,救活他人,大家同意。在抽签 前摩尔反悔,但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 好抽中摩尔并将其吃掉。获救后,四人被 以杀人罪起诉并被判处绞刑。关于上述故 事情节,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2013年第53题)
• A.其他四人侵犯了摩尔的生命权 • B.按照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之福祉”
说明了法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并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及空想 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或其他机会主 义者在解释法律时的生和发展以及在直接参加革 命斗争的时间中,也精辟地分析和 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 • (二)列宁的法律思想
学”;汉代“律学”;近代“西学东渐” 之“法律之学”(梁启超)。 • 西方关于法学的经典定义:“人和神的事 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古罗马 法学家“乌尔比安”);“权利与义务之 学”(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
•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
律的学问,它以特定的概念、原理讨论法 律现象,寻求法律问题的答案。法学是一 门实践性的科学,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是 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 的。
• 这里的疑难案件指对适用何种规则以及对
法律的解释存在困难的案件,在此种情况 下,法理学所确立的原则成为解决疑难案 件的准则。例如,在政策与法律相冲突的 情况下,法律至上原则就成为选择规则的 准则,在几种法源相冲突的情况下,法律 位阶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特别法优 于普通法原则等法理原则就成为选择规则 的准则。
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d7b2720e866fb84ae45c8de4.png)
1860年煤气公司211家,1870年,350家。
24
案例分析续
2.电力工业的出现。
1856年,沃纳.西门子运用法拉第在1830年发现的电学理论,
设计出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
但22年里,电气工业并未出现,因为缺少麦克斯韦电磁学 理论。 麦克斯韦理论出现后,爱迪生于1878年发明了电灯。 电灯取代煤气灯。
back
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制约表现为:
1. 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与经济可行性的矛盾 2. 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矛盾 3. 技术效益的滞后性及潜在性与应用者渴望现实盈利的矛盾 4. 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效益与风险的矛盾
5. 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成本与新增效益的矛盾
35
表 技术项目的抉择
方 案 Ⅰ Ⅱ Ⅲ Ⅳ 技术先进 √ √ ≠ × 经济合算 √ × ≠ × 决 策 可行 不可行 一定背景下可行 不可行
(1)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2)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构 由9:1变化为现在的1:9
19
2.科学技术的变革效应(Transform Impact)
(1)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2)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3)促进了经济的软化。
1、硬件与软件占产品价格的比 20世纪50年代:8:2;70年代:5:5 90年代:2:8;2000年以后:0.5:9.5 2、产品对原材料、能源和一般性劳动力的依赖 性减少。如半导体芯片的材料成本仅占1-3%
从表现形态上看,技术可分成: 物质技术(硬技术)----体现为机器、设备、基础设 施等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 非物质技术(软技术)---体现为工艺、方法、程序、 信息、经验、技巧和管理能力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e1423eb90d6c85ec3ac6fa.png)
(二) 孔子的食物生产实践
食物原料的选择、加工、制作,都要严肃认真,重 视卫生,使对食材的利用和加工技艺的发挥都达到最 佳状态。
(三) 孟子的饮食思想
孟子以孔子的言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完全承袭并坚定地崇奉了孔 子食生活的信念与准则,不仅如此,通过他的理解与实践,更使之 深化完整为“食志-食功-食德”这一鲜明系统化的“孔孟食道”理论。 孟子以孔子的言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完全承袭并坚定地崇奉了孔子 食生活的信念与准则,不仅如此,通过他的理解与实践,更使之深 化完整为“食志-食功-食德”这一鲜明系统化的“孔孟食道”理论。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审美理想。“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 调和、协调。
“不时不食”
一是定时吃饭 二是不吃反季节食物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
一.食医合一 二.饮食养生 三.本味主张 四.孔孟食道
“民以食为天”
天:至高无上。 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张光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
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 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
(四) 营养保健
以谷物为主,注重饮食保健,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是国人 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 下咽。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分合理搭配, 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 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补精益气、 养身健体的目的。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定义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 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 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 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一章 导论(言语沟通课堂讲解)
![第一章 导论(言语沟通课堂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16c201e6edb6f1aff001f6f.png)
什么是言语沟通(speechcommunication)学?
研究人类在丌同场景下,使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相互交流和 沟通的性质、过程和效果的学问
区别于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言语沟通(speech communication)学的目的: 通过对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理解, 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和说服作用。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批评研究
本讲结束,谢谢!
信息说
• 赫尔墨斯
• 神旨 • 苏格拉底 柏拉图
言语 沟通
交往说
• 《对话录》
• 《理想国》 • 亚里士多德
说服说
• 演说术
• (Rhetoric,修辞术)
演说术:弗里内审判
言 论 沟通 的 特 点 :
过程性 联动性
互动不同动
有意识和无意识
言语沟通范围
跨文化沟通 公共演
讲
小组沟 通 人际沟 通 自我沟 通
言语沟通不修辞(演说)术的联系
古希腊(荷马)
智者派
VS
哲学派
伊索拉特斯(公无前436-前338) 古罗马,西塞罗
文艺复兴不启蒙时期
美国
智者派
克拉克斯 (Corax),西西 里
高尔吉亚斯,政 治艺术
诉讼艺术,里 内审判
哲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 德
中国古代说辩史
春秋戓国,纵横等百家
近现代
言语沟通学研究斱法
通用语言一直是人类的理想
语言沟通和言语沟通
语言的起源,(桑戴克,1963),四种假设: 1、叮叮当 2、包~呜噢 3、普~普 4、呀木~呀木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2003) •语言(language):由语音、语句、语法等符号组成的任意 符号系统 ,它是约定俗成的,由同一社会成员认同,用来表达思想和 情感的工具。 •言语(speech):指人们的语言实践,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人们 用语言戒非语言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感情,它包括说话不听话的双重 过程。
第一章 导论(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第一章 导论(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https://img.taocdn.com/s3/m/9f08789d5fbfc77da369b144.png)
(第五版)
风笑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研究: 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会研究是由社会科 学家、社会学家以及 其他一些探究有关社 会世界里各种问题答 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 种研究类型。
社会研究中的两种典型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要通过具体
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2)人文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要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 研究中的主动性。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 的具体类型
四种研究方式比较
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
人文主义:社会研究要考虑人的特殊性, 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中的主动性。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
研究范式 科学范式
自然范式
逻辑过程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理论模式 理论检验
理论建构
主要目标 确定相关和因果关系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文字描述与阐释
主要方式 实验、调查
性质 定量 定量
定性 定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访谈、观察、实验、文献等 资料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其他相关技术:问卷及量表制作技术、计算机技术、
编码技术等
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直接影响着研究方式的选择。 实证主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利用文献 的定量研究;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e517411c6bd97f192279e920.png)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 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生活之中, 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你能列举一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 色的行为文化吗?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是一个 有机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表 里,不能割裂。 只是为了考察文化提供不同的切入点, 才分层论析。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 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 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 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 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
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 种观点: (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 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 正义;真、善、美。
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 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 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 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 善与恶,美与丑。
——中国文化:情感,虚文本位:中国文 化重情感,虚文,人与人关系以情感为 基础。 e.g.“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 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 件.……社会经济,因以大乱。”
e.g.“亲养其子,复育其孙;以五递进,又各纳 妇,一门之内,人口近百矣;况夫累代同居,传 为佳话。虚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妇群君,内多 诟谇;依赖成性,生产日微;貌为家庭和乐,实 则黑幕潜张,而生机日促耳。昆季之间,率为共 产,倘不相养,必为世讥。事畜之外,兼及昆季。 至简之家,恒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兹因此 被养之昆季习为游惰,遗害於家庭及社会者亦不 少。” 中国表面上风俗淳厚,但实际上却造成人的依 赖性,减低生产力。
护理教育学 第一章 导论
![护理教育学 第一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044d85d883c4bb4cf6ecd1ca.png)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一)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于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中。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区别在于:①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可控制性最强;②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承担;③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取得入学资格的人。
(二)教育学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卫生保健事业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数量充足、质量优等的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护理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护理教育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母学科与子学科的关系。
护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教育学发生互动、互补关系,继而形成了护理教育学。
(三)护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科学基础,在解决护理教育问题、解释、说明护理教育现象,预测、控制护理教育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一)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意义1.认识护理教育的客观规律,指导护理教育实践。
2.培养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实际技能。
3.打好从事研究性、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二)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方法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护理教育学,才能正确吸收中外护理教育史上优秀的遗产,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总结我国护理教育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掌握护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应根据学习需要,适当参加一些护理教育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提高自己运用理论解决护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等。
4.坚持学习与思考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学院
1.1.1法的基础知识
一、法的概念
1.我国古代“法”的溯源 我国古代的法字是“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
“氵”,平之如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 “廌”( zhì),据说是一种独角神兽,又叫獬豸(xiè zhì),
许昌学院
2)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 之方式的部分,行为模式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 求。它规定人们的行为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允许做什么。这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规范的 主要内容。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父母对子女有抚 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这是规定应当做什么;“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 虐待或歧视”,这是规定禁止做什么; “夫妻双 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这是规定允许做什 么。
性中正,辨是非,在审判时被触者即被认为败诉或有罪,所以“击 之,从去”。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灋者,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 ,所 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许昌学院
法: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 律:寓意规范和具有规范作用。 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
许昌学院
2. 定义: 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
许昌学院
1.1.2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国家意志,具 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种类: 按照规范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
范和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可以分为:命令性规 范和禁止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限度的范围、程 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 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
许昌学院
3)法律后果: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 的规定。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判处 刑罚等。
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在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有些法律明确地规定了制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 致使公共财
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
自然人和法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
许昌学院
(一)自然人: 基于自然生理规律出生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外 国公民和无国籍的人。
1)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 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我国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记。 第十四条 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许自昌己学姓院名的权利。
(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或条件);模式;法律后
果三个部分构成。
法律规则的三要素: 1)假定条件 2)行为模式 3)法律后果
许昌学院
1)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 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
许昌学院
随堂练1:请按照法律规范的种类进行划分。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
期徒刑或者拘役。”②有些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规
定在其他法律文件中。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
法》的制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2条
中。不论制裁部分怎样规定,法律规范一般都有制裁,
因为制裁是保证法律规范实现的强制措施,是法律规
范的一个标志。
许昌学院
1.2.1 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与 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许昌学院
4.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5.法的特征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 家意志性。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具有利导性。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是由程序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程序性。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这两个概念一般不严格区分。本书对此也 不加以严格的区分。
许昌学院
马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
许昌学院
请大家思考:何为道德?法律与道德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许昌学院
3.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
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 正当与否的作用。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凡是知道案 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这个法律规范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就是 假定部分。在许多情况下,假定部分未明确写出, 可以从规范条文中推论出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第18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这条没有明确写出假定部分,但可以推论出来,即 夫妻一方先亡而有遗产,便是假定。
许昌学院
2)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 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许昌学院
第1章 导论
任务1 任务2 任务3
法的基础知识 相关民法基础知识 经济法基础知识
许昌学院
第1章 导论
知识目标: 掌握法、法律的概念;经济法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掌握法律规 范、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熟悉法律责任、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了解法的本质、形式、经济法律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识别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范畴,准确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学会分析民事行为及 代理的性质。
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 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反映一定物质条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 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 会关系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在法学上,法和法律有时有严格区分的必要,法指的是特殊的规范 体系,而法律则指的是法的渊源之一或法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