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学概论》之阶级与国家课件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8064920975f46527d3e196.png)
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
一、 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家的消亡
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 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 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 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 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 和阶级实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 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 的意志而建立以来的
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 础服务的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 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控制冲突、 维护社会秩序
——列宁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 着重考察了雅典国家、罗马 国家、德意志国家三种欧洲 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 —揭示出国家是阶级分化的 结果、国家权力是国家形成 的标志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1)雅典形式
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就是维护既有社会生 产关系和阶级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 益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论断是与 阶级分析紧密联系的——没有阶级就没有 国家,阶级性决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
其他国家观分析
1. 社会共同体说
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观点,其 基本特征是把国家看作人们基于特 定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国家契约说基于某种主观假设,认 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并不符 合历史事实,因而缺乏科学性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e1517783d049649a6658e7.png)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02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P51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单选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
关儒键词家
练一练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 A.以法治国 B.为国以礼 C.为政以德 D.以德行仁 E.无为而治
2.下列哪些人是属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 A.莫尔 B.康帕内拉 C.圣西门 D.傅里叶 E.欧文
3.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孔斯坦 B.边沁 C.孔德 D.斯宾塞 E.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 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P45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的研究对象。
此后,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单选题)
15C
16C
17C
18C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9C
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繁荣阶段
发展和变革阶段
• 马基雅维里 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 政治思想家;
开端: 古希腊
中世纪
1政治学概论
![1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addaee172ded630b1cb675.png)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
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
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
《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
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
(《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
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
“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
“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
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
”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2)“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外诸说左上》)他还用朝庭和皇帝的行为来解释天象,或用天象来解释人事。
这种奇怪的理论后来没有得到继承,但是它在没有多少知识的百姓中却大有影响。
[经济学]政治学概论
![[经济学]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105cc09b89680203d825b5.png)
政治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理论体系的基础。
• 宣言的主要内容(识记)
• 提出了国家的阶级组织的观点。 • 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 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 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 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2019/2/18
政治学概论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 关系的总和 •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 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 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 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 对象。(理解) • 因此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 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 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 治学的研究对象。
2019/2/18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 的一门科学。 •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 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有鲜明的阶 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2019/2/18
政治学概论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对象
•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 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 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
政治学概论
• 原始氏族制度的特点(理解) • 第一, 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 则。 •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 成员的管理组织。组织机构――议事会 。 • 第三, 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 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 的义务。 • 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氏族 组织也随之解体。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ppt课件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273c94102de2bd9605888f.png)
评判:道德政治观体现了某种社会政治价值的取
向。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不
能现实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
盖了社会的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不能深刻揭示
社会本质。
ppt课件
14
权谋政治观
• 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 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 特点。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 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 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 是君主掌握权势,术是驾御群 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 略和手段。
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政治的性质和状况由经济 基础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性 作用
ppt课件
23
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而政治则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 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 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73页)。
ppt课件
19
超自然政治观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认为,人 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 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 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 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 去天下。
ppt课件
20
中世纪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约 1225年—1274年)《神学大全》 ,认 为“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 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1.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2.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ppt课件
2024版政治学概论(适用版)完整版讲义
![2024版政治学概论(适用版)完整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edaae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7.png)
选举制度设计及实践分析
选举制度类型
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比例代表制等,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对 政治参与和政治结果产生不同影响。
选举过程
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活动、投票等环节,确保选举的 公正、公平和公开。
选举制度实践问题
如选区划分、投票率、选举舞弊等,需要不断完善选举制度和提高选 民参与意识。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实 证分析法等
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
选举制度、公民参与、政治文 化等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政治、权力、国家、政府、政 治制度等
政治体系及其构成
国家体系、政府体系、政党体 系等
国际政治与全球化
国际体系、国际关系、全球化 对政治的影响等
民主化进程持续推进
随着全球范围内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实现政 治制度的民主化转型。
新兴技术将继续改变政治生态
未来新兴技术将继续对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区块链技术、虚 拟现实技术等将对政治参与、选举制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
面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 不断完善和发展。
民主化进程
民主化是指政治制度向更加民主、开 放和包容的方向发展,包括选举制度 的改革、公民参与度的提高、政治透 明度的增加等。
影响因素
影响民主化进程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 平、历史文化传统、国际政治环境、国 内政治力量对比等。
新兴技术对政治生态影响
信息技术对政治生态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广泛和便捷,对政治生态产 生了深远影响。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课件
![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王惠岩-周光辉)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1683a77fd5360cbb1adb8b.png)
✓ 3.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 果。代表人物有杜林和普洛维赤。错误有三点。
2021
29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 二、国家权力 ✓ 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2021
8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2021
9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 历史演变
✓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 1.儒家——孔子与孟子为代表,影响最大,长期占据统治
地位;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主要观点:一是 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即礼治,二是提出为政以德的治 国之道即德治。(德治与王道)
2021
15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2021
16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 ✓ 3.理论联系实际; ✓ 4.阶级分析; ✓ 5.经济分析。
2021
2021
25
✓ (二)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论断
✓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表明 国家产生的时间。
✓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阶级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 以内(秩序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不允 许被统治阶级破坏,也不许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或者集团 破坏)。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c223e29b89680203d82565.png)
2.中世纪时期(5-15世纪,The Middle Age) 中世纪时期( - 世纪 世纪, 中世纪时期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Augustine 阿奎那: 阿奎那:Aquinas 神学大全
3.近代时期(文艺复兴至18世纪,Renaissance) 近代时期(文艺复兴至 世纪 世纪, 近代时期 ) 马基亚维利(Machiavelli):The Prince 不丹(Bodin):The six books of a commonweal 霍布斯(Hobbes):Leviathan 洛克(Locke):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孟德斯鸠(Montesquien):The Spirit of the laws 卢梭(Rousseau):The Social Contract 4.现代时期(19世纪至今) 现代时期( 世纪至今 世纪至今) 现代时期 历史主义:黑格尔、孔德、马克思、 社会进化论:思宾塞、梅因、 现实主义:密尔、托克维尔、米歇尔斯、韦伯 专业化开始于美国 A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 B.科学主义方法的运用 C.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语汇系统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5C602
政治学概论
武玉坤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wuyukun@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邹静琴 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007年版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一、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
1.古希腊、罗马时期(城邦政治) 古希腊、罗马时期(城邦政治) 古希腊
Plato:理想国(The Republic)、政治家(politics)、法律篇 :理想国( )、政治家 )、法律篇 )、政治家( )、 ),academy,阿卡德米 (The Laws), ), , Aristotle:The Politics,Lyceum吕克昂学园 : , 吕克昂学园 波里比阿( 波里比阿(Polybius)斯多葛学派,人类的普遍性和自然法: )斯多葛学派,人类的普遍性和自然法: natural law Cicero:the six books of republic,最伟大的传承者之一 : 最伟大的传承者之一 对自然法的阐述; 对自然法的阐述;对法律遵守而形成的公民范围的扩大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2ab73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5.png)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第⼀章政治⽣活中的国家第⼀节国家与国家形成理论1、国家的含义与特征1.1 国家的含义“国家”在汉语中由“国”和“家”两个汉字组成。
最初, 两者是分开使⽤且有区别的, 如《尚书》中的“天⼦建国, 诸侯⽴家”,但由于“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的需要, 这⾥“家”的理解已经超越⼀般意义上的家庭, 上升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这实际上为“国”、“家”并提奠定了基础。
所以, 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还有“国”、“家”合在⼀起的说法, 如《荀⼦》中的“国家⽆礼则不宁”。
但有⼀点需要注意, 在中国古代, ⼤⼀统的国家常常被称为“天下”,“国家”并不是指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与西⽅学说中“state”的国家观念相等同的国家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从国家的词源学来考察,凸显了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同时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其不可或缺的乃是公共权威中⼼的存在,否则国家仅有地缘意义⽽⽆政治意义了。
西⽅政治学对国家的界定众说纷纭。
政治哲学探讨的是国家的本性,由此⽽形成两⼤流派:⼀是古典取向的共同体说;⼆是近代取向的契约从政治共同体的⾓度理解国家,揭⽰了国家的本源意义,或者说展现了国家的理想形态,⽤以关照和判断国家的现实形态;近代契约论则认为国家乃是基于个⼈利益的基础上建⽴的,⼈们正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才不得不联合成国家,国家的终极⽬的也在于实现个⼈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来⾃于恩格斯。
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给国家下了完整的定义:“国家是表⽰:这个社会陷⼊了不可解决的⾃我⽭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摆脱这些对⽴⾯。
为了使这些对⽴⾯,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于在⽆谓的都争⽃中把⾃⼰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种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量,这种⼒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但⼜⾃居于社会之上并且⽇益同社会脱离的⼒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对国家本性的探讨,以对现实国家进⾏价值判断和关照批判,有着重对现实国家的现象还原,对其形态做科学描述,并将两个⽅⾯有机的加以结合。
《政治学概论》五 国 家PPT课件
![《政治学概论》五 国 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90318958f5f61fb73666cc.png)
• 专业分工;层级体制(等级制度);依法 行政;理性化(排除感情);量才用人 (唯才是举);永业化倾向(终身雇佣制)
.
13
• 2、现代国家的要素 • ⑴传统的三要素说、四要素说 • ⑵民主——现代国家的重要因素
.
14
• 二、民族与现代国家建设
• 两种民族观——政治化的和文化性的
• 1、政治化的民族观——苏联最为典型,还 包括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
• 秩序:国家通过法律等规范(硬性)社会成员和 组织行为的能力——制定游戏规则,担任“裁判 员”。
• 正义:一种道德规范(柔性),合法性资源。但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其正义观念是不一样的。
.
10
• 第二节 现代国家建设
• 一、现代国家的含义
• 1、现代国家的特征
• ⑴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实体(物质性)— —领土、居民;
•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 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对工人的雇佣制。
• 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 家
• 4、社会主义国家
•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 公有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意识形态, 实行共产党的领导。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 家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很 大变化。
.
23
• 三、以国家和社会关系为标准的划分
•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根据国家与社会的融合程度, 将国家形态分为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现代 民族国家。
• 1、传统国家:阶级分化、城乡差别明显,行政力 覆盖范围有限(渗透性危机,天高皇帝远),国 家只有边陲而无疆界(无明确的疆域概念),大 量军事力量受制于军阀和民间力量。国家与社会 关系松散。国家对社会的影响有限。
.
政治学导论(第一章) ppt课件
![政治学导论(第一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7cff88f90f76c660371a21.png)
5. 市民社会的强大:反对专制主义的社会契约理论、君主立宪理论 和人民主权理论的诞生 。
6. 工业革命的兴起:不干涉的自由主义和限制王权的民主主义理论 随之发达。
7. 资本主义矛盾的展现:对现代以来思想和价值的反思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这揭示了政治的基本或本质特征 :一定社会关
系中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集团的权威性统治。 ❖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斗争是 以阶级斗争为其基本内容及主要形式,阶级斗争的 最高形式是政治革命。 ❖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PPT课件
49
人性的假设
人本性上是 一种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 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只有 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人是什么? 人为何组成国家? 国家如何组成与如何活动? 国家如何管理?怎样管理最好?
PPT课件
马克思
50
政治人=道德人
通过政治生活扬善
“人之初,性本善”
贤人政治
PPT课件
15
“人类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 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PPT课件
16
“林彪之类如上台,搞点资本主义很容易。”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 产
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
走!”
PPT课件
17
4. 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行为主义研究和制度设计
PPT课件
43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392896227916888586d775.png)
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 科”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 部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 统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 的政治学著作
出现了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相 激相争的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 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 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 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 备的科学理论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 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 为主义革命”
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 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 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 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 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丰富发展 第四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的涵义——斗争政治观
政治的涵义——管理政治观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 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PPT68页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PPT68页](https://img.taocdn.com/s3/m/92445028a58da0116d17495b.png)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45P)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45P)](https://img.taocdn.com/s3/m/4cdd8b08964bcf84b9d57ba5.png)
1)政治权力以公共利益面目出现,维护占统治地位的阶 级的利益,为达到此目德,政治必须维护安定的政治秩 序和社会秩序。 2)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是通过政治而获得社会化和普遍 化的
第一章 绪论 二.政治的地位和作用
2.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自由主义的英国模式
2)集权主义的德国模式
3)威权主义的韩国模式 4)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
3)政治权力要实现的主要是政治利益。
4 )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第二章: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和相关概念
2 .政治权力的基础: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 (人格、财产和组织)
武力
财富 政治权力只是经济权力的产物 政治技能和人格魅力
权力动机欲望(权力动机的大小关系到权力的大小)
第一章:绪论 一.政治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讲政治)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
第一章:绪论 一 政治的涵义
3.现代科学政治观 1 )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 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 分配的过程。 2)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谁得到什么) A人性具有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B 满足人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C 人们所需求的资源是有代价的 D 任何社会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决定这些资源和代 价如何分配,这个过程便是政治。
第一章:绪论 一 政治的涵义
3.现代科学政治观 3)分配必须是权威的(区别于市场和社会)
A 不一定直接影响社会上每个成员
B 虽然很多政治主体能参与分配,但仅指政府机构去作出 政治决定
政治学 国家 ppt课件
![政治学 国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521e803c1ec5da51e2702b.png)
22
❖国家权力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 ❖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 ❖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总之,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力为后盾的阶
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 机器。
23
2. 国家的基本目的 我们认为,国家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以
下: (1)安全。国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共
13
国家形态
❖国家形态:也叫“主权形态”,它是
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相对 “国家属性”或“主权特征”的组织 单位。如在原始社会时期,“国家形
态”表现为一个个的氏族和部落;后 来表现为一个个小的城邦国家;当今 社会,是200多个主权国家。人类从形 成氏族公社到实现世界政府,依次出 现以下六个类型的“国家形态”,即: 氏族→部落→城邦国家→主权国家→ 联盟国家→全球合纵国/世界政府等六 种形态。
14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
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 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
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 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 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 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 性和制度性的特点。 市民社会是 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
15
(3)正义。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 生存所需的基本要求。资源分配应该给予 公平交易,机会均等,同时又应该保障分 配结果不至于差异巨大。
25
安全需要暴力来保障,秩序需要权力 来维护,正义需要权威来达成。
安全
秩序
正义
暴力
权力
权威
26
3. 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国家与社会、统治者与人民利益的差 异性导致了国家悖论的出现。诺思认为, 国家制订规则基于两个目的:第一、界定 所有权结构,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第二、 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这两 个目的之间往往会导致矛盾,这就使国家 悖论,这是国家不稳定的根源。国家兴衰 说到底就是社会正义和统治者利益之间的 关系协调问题。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PPT幻灯片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fde332fab4daa58da1114a90.png)
•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 研究途径是研究的视角、角度。 • 1、历史学途径:研究历史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 2、社会学途径:把团体研究当作解释政治行为的
方法。 • 3、经济学途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
政治的决定性作用; • 比较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政治问题,
或者强调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 4、制度与法律途径 • 旧制度主义:将宪法或政治制度作为直接研究对
的研究 • 实证的政治学——政策科学、行政管理学
等——对“实然”的研究
• ⑵按照研究领域划分,政治学研究划分为 若干研究内容结构
• 中国政治学研究与教学中,政治学基本内 容分为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思想、政治 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等
•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1、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评价:——功利性太强,为帝王提供统治 术和策略,沦为政治参谋,缺乏独立性和 客观性,缺乏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进行研究 的动力。
•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 基本特点: • 科学性 • 阶级性 • 革命性 • 实践性
• 三、政治学的范围 •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 政治理论与方法论; • 本国政府与政治; • 比较政府与政治; •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 • 国际关系;
•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 ⑴与历史学的关系 • ⑵与心理学的关系 • ⑶与社会学的关系 • ⑷与经济学的关系
• 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阶级或民众的地位
• 现代民主国家,民众通过参政议政,保护自己的 权利和利益,提升地位。
• 第二节 政治学 • 一、什么是政治学 • 1、政治学的定义 • 政治学就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其运作
规律的科学。 • 2、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 ⑴按照研究方法,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a207903b52acfc789ebc9ee.png)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重点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第六章国家形式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十章政治文化第十一章政治发展第十二章国际政治第一章绪论关于政治学的解释有以下几种?1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古代思想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2 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有:凯尔逊;3 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有: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君主论》;4 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有:孙中山;5 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的含义有?◆ 1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4 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有?1 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2 中国政治;3 比较政治;4 公共政策;5 行政管理;6 国际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学1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2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3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1 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09P)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09P)](https://img.taocdn.com/s3/m/f2b4a2aff121dd36a32d82a5.png)
因此,政治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是经济利益争夺斗争的产物,政治斗争也 就是经济争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2、什么是政治
研究国家的知识,即如何组织和安排公 正合理的人类社会生活。它涉及: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利益分配方式和制度、公共管理 和政策等方面。 即利用国家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 通过公共管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 其中,公共权力的来源、分配、获得和 使用是核心问题。
(2)西方的政治学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政治学时代:城邦 理论、世界理论;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学时代:政治世界的神学 解释;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冲突。 现代的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国家、政府学 说及公共权力理论。 当代的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政府和公共权 力的作用问题;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实证主 义研究盛行。
公共权力 无政治社会 自然形成的共 同体的权力, 以自愿服从或 认同为基础
公共事务 众人之事,众 人治理
公共利益 公正、公平、 合理在民众中 分配 掌握公共权力 的阶级占绝对 优势或独占公 共利益。
政治社会
以国家机器为 由一个人或少 后盾,以经济 数人垄断;社 占统治地位的 会主义阶段由 阶级垄断。 绝大多数人民 “肉食者谋之” 共同治理
实际上,集权与分权(decentralization)是一组概念, 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和极权主义、权威主义是 一组概念,分别描述三种状态的政治组织和生活方 式。
3.国家、民族国家
作为country的国家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 某一地域之内的人文的和自然的统称单位。 作为state的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的是在 固定疆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实 施权威的政治社会。 作为nation-state的国家是一个国际政治的 概念,指的是以民族为基础所形成的政治共 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一节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恩格斯称之为“有决 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 级--商人。”( 《马恩选集》P162/4/1995版)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 生了两个结果: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人阶级的出现,出现了金 属铸币:这是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和生产的新手段。于是,就产生了 金融借贷、利息、高利贷剥削。土地、人成了买卖与抵押的对象。富 人与穷人。奴隶的强制性的劳动成了整个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 础。至此,私有制完全代替了公有制,奴隶制终于形成了。第二、由 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和抵押,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的氏族和 部落的居民混杂居住,使社会成员成分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氏族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特别是自由民 与奴隶、富人与穷人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而氏族制度在这种对立 和冲突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时候“氏族制度 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 家代替了”。( 《马恩选集》P165/4/1995版)
第一章 第一节
• 从“家庭的发展阶段”来看,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 要是血缘纽带,而非经济纽带。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 婚(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群婚经历了两个发 展阶段,最初阶段是“血缘家庭”(它是按辈分来划分成员的,其禁 止父母与子女间通婚),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它禁止兄弟 姐妹间通婚)。 “普那路亚(同伴)家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婚姻制 度从“内婚制”转向“外婚制”(即禁止一定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之 间通婚的婚姻制度)。 •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一个族群内部(兄弟姐妹间) 的婚姻禁忌一经确立,该族群就转化为氏族了。 •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 是为生产而直接结合起来的原始社会单位。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 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 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 按生产发展阶段来说,氏族产生于蒙昧时代中期(鱼为食物并使 用火),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弓箭的发明),到野蛮时代的低 级阶段(制陶、驯养动物、种植植物)达到了全盛时期。
第一章 第一节
• (2)国家的产生 •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 入到文明时代,即进入到社会分裂为阶级对立的时代的标志。国家正 是适应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出现的私有制、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 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 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 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 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 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 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 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 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马恩选集》 P170/4/1995版)恩格斯又说:“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 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 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 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 迫阶级的新手段”。 (《马恩选集》P172/4/1995版)
第一章 第一节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切小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可以承认国家是阶级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但就是不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为承认 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可以把国家说成是居于两个对 立的阶级之上的超阶级的国家。国家既不代表剥削阶级, 又不代表被剥削阶级,它是高出于一切阶级,调和各阶级 利益的力量,这样,无论哪个阶级都不应损害它,更不要 打碎它。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国 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 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反过来 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列宁 选集》P175/3/1995版)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是一切国 家产生的普遍规律。
第一章 第一节
• (美)摩尔根:《古代社会》 (1877)(易洛魁人)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 氏族制度特征: •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这是氏族的基本规则,也是维系氏族的 纽带。 • (2)氏族的管理机构是议事会。(它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 的议事机构) •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 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 (1)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内部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 • (2)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章 阶级与国家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第一节 阶级与国家的起源
• 一、阶级产生与国家起源
• 1、氏族公社与原始民主
•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国家产生 之前,人类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氏族公社。 • 恩格斯指出: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制度,受到两种生 产的制约,即“劳动的发展阶段”和“家庭的发展阶段” (《马恩选集》P2/4/1995版)。前者指生产方式,后者 指婚姻家庭关系。 • 从“劳动的发展阶段”来看,这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极低,生产工具十分简陋,单个力量难以维持生活与生存, 形成了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的公有制。
第一章 第一节
• 2、氏族制度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
• •
(1)氏族制度的解体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增长,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 织也随之解体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 的社会根源。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即是原始社会三次大分工的结果。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这次社会大分工产生 了三个结果: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 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这就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第二、由于生 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 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次社会大分工也产生 了三个主要结果:第一、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第二、个体家庭开始 成了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第三、部落联盟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