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下课后习题详解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下习题册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下习题册答案详解

解 : a 30cm ,d 0.6m m , b=2.2m
D =a+b 2.5m ,
x 2.25m m
x D dx 5400 A
d
D
第 4级 明 纹 至 中 心 距 离 满 足 :
dx 4 x 4 D 9.00m m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练习34 光的干涉(2)
1.在双缝装置中,用一折射率为n的薄云母片覆盖其中
光的程亮差度2 分,, 2别则. 5为 有 , :3 .5
,比较 P、Q、R 三点
(1)P点最亮、Q点次之、R点最暗;
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 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
20D 想 的 精 髓 , 否 则 容 易 造 成 观 者 的 阅 读 压 力 , 适 得 其 反 。 正 如 我 们 都 希 望 改 变 世 界 , 希 望 给 别 人 带 去 光 明 , 但 更 多
x 20x= 0.11m 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 a 到 达 这 个 限 度 时 , 或 许 已 经 不 纯 粹 作 用 于 演 示 , 极 大 可 能 运 用 于 阅 读 领 域 ; 无 论 是 传 播 观 点 、 知 识 分 享 还 是 汇 报
n 1 题 目 中 k=-7
所 以 : e 7 n 1
答案为:(1)
2.迈克耳逊干涉仪可用来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当干涉仪
的动镜M2移动d距离时,测得某单色光的干涉条纹移 动N条,则该单色光的波长为:( )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下册习题册习题详解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下册习题册习题详解
第 1 页共 1 页
1 真空中的静电场习题详解
习题册-下-1
习题一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圆环开有一小空隙而形成一圆弧,弧长为 L,电荷 −Q 均匀分 布其上。空隙长为 ΔL( ΔL << R ) ,则圆弧中心 O 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别为 [ (A) (C) ]
−QΔL r −Q i, ; 4πε 0 R 2 L 4πε 0 R Q ΔL r Q i, ; 4πε 0 R 2 L 4πε 0 R
dq = ρ ⋅ 4π r 2 dr
5
第 6 页共 6 页
1 真空中的静电场习题详解
习题册-下-1
dq 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为
dU =
dq ρr d r = 4πε 0 r ε0
整个带电球层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为
U 0 = ∫ dU 0 =
ρ ε0

R2
R1
rdr =
ρ
2ε 0
(R
2 2
− R12 )
,所以空腔内任一点的电势 U 为 因为空腔内为等势区( E = 0 )
U = U0 =
ρ ( R22 − R12 ) 2ε 0

y
4
第 5 页共 5 页
1 真空中的静电场习题详解
习题册-下-1
答案:
Q
π ε 0 R2
2
,方向水平向左。
解:本题运用点电荷公式对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在空间产生的电场进行计算。 如图所示,取电荷元 dq =
2Q
πR
Rdθ ,则电荷元在中心 O 点产生的场强为
2Q dθ dq 1 π = dE0 = 4πε 0 R 2 4πε 0 R 2 1
P 1
P2

大学物理下(毛峰版)课后习题答案ch16+光的偏振+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下(毛峰版)课后习题答案ch16+光的偏振+习题及答案

第16章 光的偏振 习题解答1.自然光、线偏光和部分偏振光有何区别?用哪些方法可以获得线偏振光?如何使用检偏器检验光的偏振状态?解:自然光、线偏光和部分偏振光偏振态不同;可以通过偏振片、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两种各相同性介质分界面上产生反射和折射、双折射晶体的双折射等方法来获得线偏振光。

2.自然光是否一定不是单色光?线偏振光是否一定是单色光?解:自然光不能说一定不是单色光.因为它只强调存在大量的、各个方向的光矢量,并未要求各方向光矢量的频率不一样.线偏振光也不一定是单色光.因为它只要求光的振动方向同一,并未要求各光矢的频率相同.3.一束光入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发现只有透射光而无反射光,这束光是怎样入射的?其偏振状态如何?解:这束光是以布儒斯特角入射的.其偏振态为平行入射面的线偏振光.4.什么是寻常光线和非常光线? 什么是光轴、主平面和主截面?寻常光线和非常光线的振动方向和各自的主平面有何关系?解:当一束平行自然光正入射到双折射晶体的一个表面上,在另一表面有两束光出射,其中一束遵从折射定律,称为寻常光线(o 光),另外一束不遵从折射定律,称为非常光线(e 光);当光在双折射晶体中沿一特殊方向传播时,o 光和e 光不分开,它们在该方向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这个特殊的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光线在晶体表面上入射,此界面的法线与晶体的光轴所构成的平面称为主截面;光轴与晶体内任一折射光线所构成的平面称为该光线的主平面;o 光的光振动方向垂直于o 光的主平面,e 光的光振动方向在e 光的主平面内。

5.在单轴晶体中,e 光是否总是以e n c /的速率传播?哪个方向以0/n c 的速率传播? 答:e 光沿不同方向传播速率不等,并不是以e n c /的速率传播.沿光轴方向以0/n c 的速率传播.6.用一束线偏振光照射双折射晶体,此时能否观察到双折射现象?解:能观察到双折射现象。

7.投射到起偏器的自然光强度为0I ,开始时,起偏器和检偏器的透光轴方向平行,然后使检偏器绕入射光的传播方向转过30°、45°、60°,试问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透过检偏器后光的强度是0I 的几倍?解:由马吕斯定律有0o 2018330cos 2I I I == 0ο2024145cos 2I I I == 0ο2038160cos 2I I I ==所以透过检偏器后光的强度分别是0I 的83,41,81倍. 8.在两块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片1P 和3P 之间插入另一块偏振片2P ,1P 和2P 的夹角为α,光强为0I 的自然光垂直入射1P ,求通过3P 的透射光强I 。

大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大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

作为学习大学物理的学生,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大物下册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速度与位移的区别是什么?答: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快慢,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位移是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2.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答: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3. 什么是加速度?答: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第二章:牛顿定律与运动学1. 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答: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答: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答: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第三章:动能、功和能量守恒定律1. 动能是什么?答: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表达式为:K=1/2mv²,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什么是功?答: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它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功的表达式为: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物体的位移。

3. 能量守恒定律是什么?答: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不能被创造或破坏。

第四章:动量和碰撞1. 动量是什么?答: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大学物理习题(下)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习题(下)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1. 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C ](A) 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D) 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 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该振子的初相为43π,则t=0时,质点的位置在: [ D ](A) 过1x A 2=处,向负方向运动; (B) 过1x A 2=处,向正方向运动;(C) 过1x A 2=-处,向负方向运动;(D) 过1x A 2=-处,向正方向运动。

3.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 ,且向x 轴的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 B ]4. 图(a)、(b)、(c)为三个不同的谐振动系统,组成各系统的各弹簧的倔强系数及重物质量如图所示,(a)、(b)、(c)三个振动系统的ω (ω为固有圆频率)值之比为: [ B ](A) 2:1:1; (B) 1:2:4; (C) 4:2:1; (D) 1:1:25. 一弹簧振子,当把它水平放置时,它可以作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试判断下面哪种情况是正确的: [ C ](A) 竖直放置可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不能作简谐振动; (B) 竖直放置不能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作简谐振动; (C) 两种情况都可作简谐振动; (D) 两种情况都不能作简谐振动。

6. 一谐振子作振幅为A 的谐振动,它的动能与势能相等时,它的相位和坐标分别为: [ C ](4)题(5)题2153(A),or ;A;(B),;A;332663223(C),or ;A;(D),;A4433ππ±±π±±±π±ππ±±π±±±π±7.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10.04cos(2)3x t ππ=+(SI ),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 = -0.02 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 D ](A)s 81; (B) s 61; (C) s 41; (D) s 218. 图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这两个简谐振动叠加后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为[ C ](A) π23; (B) π; (C) π21 ; (D) 0二、 填空题9. 一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示,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为: A=10cm , /6rad /s =ωπ,/3=φπ10. 用40N 的力拉一轻弹簧,可使其伸长20 cm 。

大学物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下册-课后练习标准答案

大学物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下册-课后练习标准答案

第11章 热力学基础11-1 在水面下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 m 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大气压P 0 = 1.013×105 Pa )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

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其中ρ为水的密度(常取ρ = 1.0⨯103 kg·m -3)。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V 1,T 1)和(p 2,V 2,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p gh p p ρρ+=+=021。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p T p V T p V ρ11-2 氧气瓶的容积为3.2×10-2 m 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107 Pa ,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1.00×106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0.40 m 3 压强为1.01×105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 mRT /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m 3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m 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m 2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

解:根据分析有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122111===;;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933121321=-=-=V p V p p m m m n11-3 一抽气机转速ω=400rּmin -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升。

大学物理(下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下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11畅13( a)
11畅13( b)
(2) 设该异线应放在 y = - d 处 ,显然 ,该异线在轴线处产生的磁成应强度应
与原来的半圆柱面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即
μ0 I 2π d

μ0 I π2 R
所以
d=
πR 2
因面 ,另一导线应放在 y = - π2R处 .
12唱7 均匀磁场 B 被限制在半径 R = 0 .10 m 的无限长圆柱空间内 ,方向垂
同理 ,空腔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
因 R2 = 0 ,B0′2 = 0 ,故
B0′ = B0′1 + B0′2
B0′1

μ0 Ia 2π( R21 - R22 )

2 × 10 -4 T
11畅13 如图11畅13( a)所示 ,一半径为 R 的无限长半圆柱面导体 ,其上电流与其
轴线上一无限长直导线的电流等值反向 ,电流 I 在半圆柱面上均匀分布 .试求 :
当 r < R1 时 ,有
促 E · d S = E · 4π r2 = 0

E =0
当 R1 < r < R2 时 ,有
促S
E · d S = E · 4π r2 =
1 ε0



1 4π ε0
q r2
当 r > R2 时 ,有
促S
E · d S = E · 4π r2 =
1 ε0
ab · h
= 1600π - 4 3 × 10 -2 V 式中 h 为由 O 到ab的垂直距离 ,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
∮ 此题也可用 Ei = Ev · d l 公式直接积分求解 .
图 12 唱7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下)习题册及答案详解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下)习题册及答案详解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简谐振动1. 一质点作谐振动, 振动方程为X=6COS (8πt+π/5) cm, 则t=2秒时的周相为:π5116, 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为:s 0375.0.2. 一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为T 0, 若将弹簧剪去一半, 则此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 和原有周期T 0之间的关系是:022T T =.3. 如图为以余弦函数表示的谐振动的振动曲线, 则其初周相φ=3π-,P 时刻的周相为:0.4. 一个沿X 轴作谐振动的弹簧振子, 振幅为A , 周期为T , 其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 如果在t=0时, 质点的状态分别是:(A) X 0=-A; (B) 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C) 过X=A/2 处向负向运动; (D) 过A x 22-= 处向正向运动.2 1 0 P t(s) X(m)试求出相应的初周相之值, 并写出振动方程.)2cos()(ππ+=t TA x A ; )22cos()(ππ-=t T A x B)32cos()(ππ+=t T A x C ; )452cos()(ππ+=t T A x D5.一质量为0.2kg 的质点作谐振动,其运动议程为:X=0.60 COS(5t -π/2)(SI)。

求(1)质点的初速度;(2)质点在正向最大的位移一半处所受的力。

解(1))5sin(00.32π--==t dtdxv 10.00.3,0-==s m v t(2)x x dtdv a 2520-=-==ω 22.5.7,30.0--===s m a m x AN ma F 5.1-==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简谐振动的合成1. 两个不同的轻质弹簧分别挂上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 若它们的振幅之比A 2 /A 1=2, 周期之比T 2 / T 1=2, 则它们的总振动能量之比E 2 / E 1 是( A )(A) 1 (B) 1/4 (C) 4/1 (D) 2/11)()(;)(2222221122112=⋅==A A T T E E T A m E π2.有两个同方向的谐振动分别为X 1=4COS(3t+π/4)cm ,X 2 =3COS(3t -3π/4)cm,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cm A 1=, 初周相为:4πφ=. 3.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 同频率的谐振动, 已知其中一个分振动的方程为X 1=4COS3t cm, 其合振动的方程为分振动的振幅为A 2 =cm 44. 动方程分别为X 1=A COS(ωt+π/3), X 2 =A COS (ωt+5π/3), X 3 =A COS(ω程为:)6cos(3πω+=t A x5. 频率为v 1和v 2的两个音叉同时振动时,可以听到拍音,可以听到拍音,若v 1>v 2,则拍的频率是(B )(A)v 1+v 2 (B)v 1-v 2 (C)(v 1+v 2)/2 (D)(v 1-v 2)/26.有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谐振动,其合成振动的振幅为0.20m ,周相与第一振动周相差为π/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习题集(下)详细解答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习题集(下)详细解答

单元一 简谐振动一、 计算题17. 作简谐运动的小球,速度最大值为3m v =cm/s ,振幅2A =cm ,若从速度为正的最大值的某时刻开始计算时间。

(1)求振动的周期;(2)求加速度的最大值;(3)写出振动表达式。

解:(1)振动表达式为 cos()x A t ωϕ=+振幅0.02A m =,0.03/m v A m s ω==,得 0.031.5/0.02m v rad s A ω=== 周期 22 4.191.5T s ππω=== (2)加速度的最大值 2221.50.020.045/m a A m s ω==⨯= (3)速度表达式 sin()cos()2v A t A t πωωϕωωϕ=-+=++由旋转矢量图知,02πϕ+=, 得初相 2πϕ=-振动表达式 0.02cos(1.5)2x t π=-(SI )18. 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

求此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

解:设振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由曲线可知: A = 10 cm当t = 0,φcos 1050=-=x ,0sin 100<-=φωv解上面两式,可得 初相 32π=φ由图可知质点由位移为 x 0 = -5 cm 和v 0 < 0的状态到x = 0和 v > 0的状态所需时间t = 2 s ,代入振动方程得 )322cos(100π+=ω 则有 2/33/22π=π+ω, ∴ 125π=ω 故所求振动方程为 )32125cos(1.0ππ+=t x (SI) 19. 定滑轮半径为R ,转动惯量为J ,轻绳绕过滑轮,一端与固定的轻弹簧连接,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 ;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如图。

现将m 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一微小距离后放手,试证物体作简谐振动,并求其振动周期。

(设绳与滑轮间无滑动,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x (cm) t -5 10 O -102 (18)题解:以物体的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

大学物理(下册)课后题答案_完整版

大学物理(下册)课后题答案_完整版

大学物理下册课后习题答案习题八8-1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 (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 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如题8-1图示(1)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2-1 q1 qq2cos30 ----------------------a4 n0/.3 2(T a)T q(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8-2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I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 如题8-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 带的电量.解:如题8-2图示T cos mg解得 q 21 sin 4mgtan8-3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 E J ,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 T 0)时,贝U 场强4°r*,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解:Ey^r °仅对点电荷成立,当r 0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再用上式求4 n 0r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 ,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8-4在真空中有 A ,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 q 和解得 题8-1图题8-2图T sinF e4 n 0 (2l sin )2H |2-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 q2,又有人说,因为4 o d 22f = qE ,E —,所以f =卫•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f 到底应等于多少? o S o S解: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 .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 ,第二种说法 把合场强E 2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oS2个板的电场为E —,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 f q q q ,这是两板间相互作2 o S 2 o S 2 o S用的电场力.p ql ,场点到偶极子中心 0点的距离为r ,矢量r 与丨的夹角为l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 E r 和垂直于r 的分量E分别为•••场点P 在r 方向场强分量垂直于r 方向,即方向场强分量psi n 34n o r8-6长l =15.0cm 的直导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5.0x10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 B 端相距a i =5.ocm 处P 点的场强;⑵在导线的垂直平分 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 d 2=5.ocm 处Q 点的场强. 解:如题8-6图所示(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 dx ,其上电量dq 在P 点产生场强为dE p1dx4no (a x)2E P dE P1 2dx 4 n o 2(ax)2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 ,(见题8-5图),且r E r =2pcos3 , orE =严 4 o r证:如题8-5所示,将p 分解为与 r 平行的分量psin 和垂直于lr 的分量psinE rp cos 2 n o r 3 E o题8-5图 -9Cm -1的正电荷.试题8-6图用I 15 cm , 5.0E P(2)同理dE Q 6.741由于对称性dElQx 0,dE Qy5.0 10 C cm14.9612 2~n 0(4a l )9 110 9 C m 1, a 12.5 cm 代入得2 110 N C 方向水平向右dx—2方向如题8-6图所示x d2即E Q只有y分量,1 dx d24nxd2―dfE Qy l dE Qyl4n 22 dx1 32 z 2 2\2(x d2) l2 n 0 J l24d;1, l 15 cm,d2 5 cm代入得102 N C 1,方向沿y轴正向R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求环心处0点的场强•一个半径为8-7RdE Q E Qydq dl Rd ,它在O点产生场强大小为RddE4 n0R2方向沿半径向外则dE x dE sin sin4 n 0 R积分E x dE y dE cos( cos d4 n 0 Rsin dE y cos d 04 n 0RE E x,方向沿x轴正向.2 n 0R8-8均匀带电的细线弯成正方形,边长为I,总电量为q . (1)求这正方形轴线上离中心为r处的场强E ;(2)证明:在r I处,它相当于点电荷q产生的场强E .q解:如8-8图示,正方形一条边上电荷在P点产生物强dE p方向如图,大小为4COS 12COS 2 COS 1dE P在垂直于平面上的分量dE dE P COSdE I r| 2 f 1 2 丨I 2/ 1 2I 1 2I I 2 I4 n °」—<r—i1r —4 \ 2 V 4题8-8图由于对称性,P点场强沿OP方向,大小为8-9 (1)点电荷q位于一边长为a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2)如果该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3)如题8-9(3)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取半径为R的圆平面.q在该dE pCOS 1 COS 2E PE P4 dE4n o(r2g4lqr4 lr方向沿OPdE p平面轴线上的A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R arcta n — )x解:⑴由高斯定理E dS -S立方体六个面,•••各面电通量(2)电荷在顶点时当q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q6 0 .,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2a的立方体,使q处于边长2a的立方体中心qe6 0边长2a的正方形上电通量对于边长a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q所在的顶点,则e 如果它包含q所在顶点则 e 0 .如题8-9(a)图所示.题8-9(3)图题8-9(b)图题8-9(a)图(3) ••通过半径为面积* 题8-9(c)图R的圆平面的电通量等于通过半径为..R2x2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S 2 M R2x2)[1q。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下册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下册习题解答

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9.1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半径为R 的导体球带电后,其电势为U 0,则球外离球心距离为r 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 302rU R . (B) R U 0. (C) 20rRU . (D) r U 0. [ C ] 9.2如图所示,一厚度为d 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导体板,电荷面密度为σ ,则板的两侧离板面距离均为h 的两点a 、b 之间的电势差为:(A) 0. (B)2εσ. (C) 0εσh . (D) 02εσh. [ A ]9.3 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 处( d < R ),固定一点电荷+q ,如图所示. 用导线把球壳接地后,再把地线撤去.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 处的电势为 (A) 0 . (B)dq04επ.(C)R q 04επ-. (D) )11(4Rd q -πε. [ D ]9.4 在一不带电荷的导体球壳的球心处放一点电荷,并测量球壳内外的场强分布.如果将此点电荷从球心移到球壳内其它位置,重新测量球壳内外的场强分布,则将发现: (A) 球壳内、外场强分布均无变化. (B) 球壳内场强分布改变,球壳外不变. (C) 球壳外场强分布改变,球壳内不变.(D) 球壳内、外场强分布均改变. [ B ]9.5在一个孤立的导体球壳内,若在偏离球中心处放一个点电荷,则在球壳内、外表面上将出现感应电荷,其分布将是:(A)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也均匀. (B) 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均匀. (C) 内表面均匀,外表面不均匀.(D) 内表面不均匀,外表面也不均匀. [ B ]9.6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D)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 D ]9.7如图所示,一内半径为a 、外半径为b 的金属球壳,带有电荷Q ,在球壳空腔内距离球心r 处有一点电荷q .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试求: (1) 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 (2) 球心O 点处,由球壳内表面上电荷产生的电势. (3) 球心O 点处的总电势.解:(1) 由静电感应,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上有感生电荷-q ,外表面上带电荷q +Q .(2) 不论球壳内表面上的感生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因为任一电荷元离O 点的 距离都是a ,所以由这些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adqU q 04επ=⎰-aq04επ-=(3) 球心O 点处的总电势为分布在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和点电荷q 在O 点产生的电势的代数和q Q q q O U U U U +-++=r q 04επ=a q 04επ-b q Q 04επ++ )111(40b a r q +-π=εbQ04επ+9.8有一"无限大"的接地导体板 ,在距离板面b 处有一电荷为q 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试求: (1) 导体板面上各点的感生电荷面密度分布.(2) 面上感生电荷的总电荷.解:(1) 选点电荷所在点到平面的垂足O 为原点,取平面上任意点P ,P 点距离原点为r ,设P 点的感生电荷面密度为σ.在P 点左边邻近处(导体内)场强为零,其法向分量也是零,按场强叠加原理,()024cos 0220=++=⊥εσεθb r q E P π 2分 ∴ ()2/3222/b r qb +-=πσ 1分(2) 以O 点为圆心,r 为半径,d r 为宽度取一小圆环面,其上电荷为 ()2/322/d d b r qbrdr S Q +-==σ总电荷为 ()q brrdrqb dS Q S-=+-==⎰⎰∞2/322σ 2分O9.9 如图所示,中性金属球A ,半径为R ,它离地球很远.在与球心O 相距分别为a 与b 的B 、C 两点,分别放上电荷为q A 和q B 的点电荷,达到静电平衡后,问: (1) 金属球A 内及其表面有电荷分布吗?(2) 金属球A 中的P 点处电势为多大?(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B解:(1) 静电平衡后,金属球A 内无电荷,其表面有正、负电荷分布,净带电荷为零. (2) 金属球为等势体,设金属球表面电荷面密度为σ. ()()0004///4/d εεσπ++π⋅==⎰⎰a q a q R S U U B A S P A∵0d =⋅⎰⎰AS S σ∴ ()()04///επ+=a q a q U B A P9.10三个电容器如图联接,其中C 1 = 10×10-6 F ,C 2 = 5×10-6 F ,C 3 = 4×10-6 F ,当A 、B 间电压U =100 V 时,试求:(1) A 、B 之间的电容;(2) 当C 3被击穿时,在电容C 1上的电荷和电压各变为多少?解:(1) =+++=321321)(C C C C C C C 3.16×10-6 F(2) C 1上电压升到U = 100 V ,电荷增加到==U C Q 111×10-3 C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0.1 关于D的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高斯面内不包围自由电荷,则面上各点电位移矢量D为零.(B) 高斯面上处处D为零,则面内必不存在自由电荷.(C) 高斯面的D通量仅与面内自由电荷有关.(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C ]10.2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 ,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σ为(A) ε 0 E . (B) ε 0 ε r E .(C) ε r E . (D) (ε 0 ε r - ε 0)E . [ B ]10.3 一平行板电容器中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已知介质表面极化电荷面密度为±σ′,则极化电荷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 0εσ'. (B) r εεσ0'. (C) 02εσ'. (D)rεσ'. [ A ]10.4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与端电压一定的电源相联.当电容器两极板间为真空时,电场强度为0E ,电位移为0D,而当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时,电场强度为E ,电位移为D,则(A) r E E ε/0 =,0D D =. (B) 0E E =,0D D rε=.(C) r E E ε/0 =,r D D ε/0 =. (D) 0E E =,0D D=. [ B ]10.5如图所示, 一球形导体,带有电荷q ,置于一任意形状的空腔导体中.当用导线将两者连接后,则与未连接前相比系统静电场能量将 (A) 增大. (B) 减小.(C) 不变. (D) 如何变化无法确定. [ B ]q10.6将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到电源上充电到一定电压后,断开电源.再将一块与极板面积相同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板平行地插入两极板之间,如图所示. 则由于介质板的插入及其所放位置的不同,对电容器储能的影响为:(A) 储能减少,但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无关. (B) 储能减少,且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有关. (C) 储能增加,但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无关.(D) 储能增加,且与介质板相对极板的位置有关. [ A ]介质板10.7静电场中,关系式 P E D+=0ε(A) 只适用于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 (B) 只适用于均匀电介质. (C) 适用于线性电介质.(D) 适用于任何电介质. [ D ]10.8一半径为R 的带电介质球体,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电荷体密度分布ρ = k / r 。

大学物理下册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下册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下册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马文蔚第五版】但由于|dr|=ds,故 ,即||=.由此可见,应选(c).1-2 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 (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 ,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0不合题意)则 ,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 ,,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c)].解 (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 ,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而径向增量1-9 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当t =0 时, vox =-10 m?6?1s-1 , voy =15 m?6?1s-1 ,则初速度大小为(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则加速度的大小为1-10 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则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b)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 ,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 ,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即为下午3∶00 时.1-13 分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和可得和.如a=a(t)或v =v(t),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由分析知,应有得 (1)由得 (2)将t=3s时,x=9 m,v=2 m?6?1s-1代入(1) (2)得v0=-1 m?6?1s-1,x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1-14 分析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v =a(v)dt 分离变量为后再两边积分.解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1)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速度由此可知当,t→∞时,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运动方程1-15 分析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x 和ay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的两个分量式x(t)和y(t).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和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0 =0时v0 =0,积分可得又由及初始条件t=0 时,r0=(10 m)i,积分可得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2 y =2t2消去参数t,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 3y =2x -20 m而所以, ,解 (1) 由参数方程 x =2.0t, y =19.0-2.0t2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2(2) 在t1 =1.00s到t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则t1 =1.00s时的速度v(t)|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则1-18 分析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解 (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 y =1/2 gt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100 m?6?1s-1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解1 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1) (2)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解2 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x =0,则【篇二:大学物理第五版上册标准答案】,即||≠. ?但由于|dr|=ds,故drds?,即||=.由此可见,应选(c). dtdt1-2 分析与解dr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dtdrds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计算,在直dtdt2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2?dx??dy?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v??????求解.故选(d).?dt??dt?1-3 分析与解dv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d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drds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dtdt而dv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dt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x?dxv??dtll2?h2,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dldl,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vdtl2?h2?v0l2?h2/l?v0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 dx?0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dtdxd2x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dtdt2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dx?0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p?2s (t=0不合题意) dtdxdt2t?4.0sdx??48m?s?1dtt?4.0s?2??36m.s1-7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x(t),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t 图.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 aab?vb?va?20m?s?2(匀加速直线运动),abc?0(匀速直线运动)tb?taacd?vd?vc??10m?s?2 (匀减速直线运动)td?tc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1x?x?v0t?t22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v?20m?s?1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c)].ds?(dx)2?(dy)2,最后用s??ds积分求s.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解 (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y?2?12x 4(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r0?2j , r2?4i?2j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2222x2?y2?x0?y0?2.47mq(dx)2?(dy)2,由轨道1xdx,代入ds,则2s内路程为 240s??ds??p4?x2dx?5.91m1-9 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 vx?dxdy??10?60t,vy??15?40t dtdtv0?v0x?v0y?18.0m?s?122v0yv0x32(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ax?dvdvx?60m?s?2 , ay?y??40m?s?2dtdtax?ay?72.1m?s?222ay21-10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y1?v0t?121aty2?h?v0t?gt2 22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11v0t?at2?h?v0t?gt222t?2h?0.705s g?a(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d?h?y2??v0t?12gt?0.716m 2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 0?h?1(g?a)t2t?22h?0.705s g?a(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1h??v0t?at2 则d?h?h??0.716m2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t,则质点p 的tx??rsiny???rcos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x?x??rsint, y?y??y0??rcost?r tt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r?rsind2ttttta?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v?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篇三: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下册课后答案完整版】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中的()题 9-1 图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分析与解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9-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9-4 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 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题 9-4 图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中子电量为10-21-21 e,e,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qmax??1?2??8?10?21e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9-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21e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33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与径向单位矢量e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9-7 点电荷如图分布,试求p点的电场强度.分析依照电场叠加原理,p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p点激发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量为q的一对点电荷在p点激发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点的电场强度就等于电荷量为2.0q的点电荷在该点单独激发的场强度.解根据上述分析ep?题 9-7 图9-8 若电荷q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若棒为无限长(即l→∞),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题 9-8 图分析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x,其电荷为dq =qdx/l,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de?e??de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ldei(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e??deyj??lsin?dej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1q/l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这说明只要满足r2/l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电场强度的大小.。

大学物理习题集(下)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习题集(下)习题解答

单元一 简谐振动一、 选择、填空题1. 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C 】(A) 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B)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D) 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 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该振子的初相为π34,则t=0时,质点的位置在: 【 D 】(A) 过A 21x =处,向负方向运动; (B) 过A 21x =处,向正方向运动; (C) 过A 21x -=处,向负方向运动;(D) 过A 21x -=处,向正方向运动。

3.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微小角度θ,然后由静止释放任其振动,从放手开始计时,若用余弦函数表示运动方程,则该单摆的初相为: 【 B 】(A) θ; (B) 0; (C)π/2; (D) -θ4. 图(a)、(b)、(c)为三个不同的谐振动系统,组成各系统的各弹簧的倔强系数及重物质量如图所示,(a)、(b)、(c)三个振动系统的ω (ω为固有圆频率)值之比为: 【 B 】(A) 2:1:1; (B) 1:2:4; (C) 4:2:1; (D) 1:1:25. 一弹簧振子,当把它水平放置时,它可以作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试判断下面哪种情况是正确的: 【 C 】(A) 竖直放置可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不能作简谐振动;(B) 竖直放置不能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作简谐振动; (C) 两种情况都可作简谐振动; (D) 两种情况都不能作简谐振动。

6. 一谐振子作振幅为A 的谐振动,它的动能与势能相等时,它的相位和坐标分别为: 【 C 】)4(填空选择)5(填空选择A2332,3)D (;A 22,43or ,4)C (;A 23,65,6)B (;A 21,32or ,3)A (±±±±±±±±±±±±,ππππππππ7. 如果外力按简谐振动的规律变化,但不等于振子的固有频率。

大学物理下册课后答案 超全超详细

大学物理下册课后答案 超全超详细

第十二章 导体电学【例题精选】例12-1 把A ,B 两块不带电的导体放在一带正电导体的电场中,如图所示. 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A 的电势为U A ,B 的电势为U B ,则 (A) U B > U A ≠0. (B) U B > U A = 0.(C) U B = U A . (D) U B < U A . [ D ]例12-2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半径为R 的导体球带电后,其电势为U 0,则球外离球心距离为r 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 302rU R . (B) R U 0. (C) 20r RU . (D) r U 0. [ C ] *例12-3 如图所示,封闭的导体壳A 内有两个导体B 和C 。

A 、C 不带电,B 带正电,则A 、B 、C 三导体的电势U A 、U B 、U C 的大小关系是(A ) U A = UB = UC (B ) U B > U A = U C (C ) U B > U C > U A (D ) U B > U A > U C例12-4 在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内,先放进一个电荷为 +q 的点电荷,点电荷不与球壳内壁接触。

然后使该球壳与地接触一下,再将点电荷+q 取走。

此时,球壳的电荷为 ;电场分布的范围是 . -q 球壳外的整个空间例12-5 如图所示,A 、B 为靠得很近的两块平行的大金属平板,两板的面积均为S ,板间的距离为d .今使A 板带电荷q A ,B 板带电荷q B ,且q A > q B .则A 板的靠近B 的一侧所带电荷为 ;两板间电势差U = .)(21B A q q - Sd q q B A 02)(ε- 例12-6 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 ,两极板间距离为d 。

充电后,两极板间相互作用力为F 。

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极板上的电荷为 。

C Fd /2 FdC 2例12-7 C 1和C 2两个电容器,其上分别标明200 pF (电容量)、500 V (耐压值) 和300 pF 、900 V .把它们串连起来在两端加上1000 V 电压,则(A) C 1被击穿,C 2不被击穿. (B) C 2被击穿,C 1不被击穿.(C) 两者都被击穿. (D) 两者都不被击穿. [ C ]ABA C Bd例12-8 半径分别为1.0 cm 与2.0 cm 的两个球形导体,各带电荷 1.0³10-8 C ,两球相距很远.若用细导线将两球相连接.求:(1) 每个球所带电荷;(2) 每个球的电势.(22/C m N 1094190⋅⨯=πε) 解:两球相距很远,可视为孤立导体,互不影响.球上电荷均匀分布.设两球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导线连接后的电荷分别为q 1和q 2,而q 1 + q 1 = 2q , 则两球电势分别是 10114r q U επ=, 20224r q U επ=两球相连后电势相等 21U U =,则有 21212122112r r qr r q q r q r q +=++== 由此得到 921111067.62-⨯=+=r r qr q C 92122103.132-⨯=+=r r qr q C两球电势 310121100.64⨯=π==r q U U ε V例12-9 如图所示,三个“无限长”的同轴导体圆柱面A 、B 和C ,半径分别为 R a 、 R b 、R c .圆柱面B 上带电荷,A 和C 都接地.求B的内表面上电荷线密度λ1和外表面上电荷线密度λ2之比值λ1/ λ2.解:设B 上带正电荷,内表面上电荷线密度为λ1,外表面上电荷线密度为λ2,而A 、C 上相应地感应等量负电荷,如图所示.则A 、B 间场强分布为 E 1=λ1 / 2πε0r ,方向由B 指向AB 、C 间场强分布为E 2=λ2 / 2πε0r ,方向由B 指向CB 、A 间电势差 a b R R R R BA R R r r r E U ab a bln 2d 2d 0111ελελπ=π-=⋅=⎰⎰B 、C 间电势差 b c R R R R BC R R r r r E U cb cb ln 2d 2d 0222ελελπ=π-=⋅=⎰⎰ 因U BA =U BC ,得到()()a b b c R R R R /ln /ln 21=λλ 【练习题】*12-1 设地球半径R =6.4⨯106 m ,求其电容?解:C=4πε0R=7.12³10-4F12-2三块互相平行的导体板,相互之间的距离d 1和d 2比板面积线度小得多,外面二板用导线连接.中间板上带电,设左右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1和σ2,如图所示.则比值σ1 / σ2为λ2(A) d 1 / d 2. (B) d 2 / d 1. (C) 1. (D) 2122/d d . [ B ]12-3 充了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看作很大的平板)间的静电作用力F 与两极板间的电压U 的关系:(A) F ∝U . (B) F ∝1/U . (C) F ∝1/U 2. (D) F ∝U 2. [ D ] 12-4 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球,一为空心,一为实心,把两者各自孤立时的电容值加以比较,则(A) 空心球电容值大. (B) 实心球电容值大.(C) 两球电容值相等. (D) 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 C ] 12-5 一导体A ,带电荷Q 1,其外包一导体壳B ,带电荷Q 2,且不与导体A 接触.试证在静电平衡时,B 的外表面带电荷为Q 1 + Q 2.证明:在导体壳内部作一包围B 的内表面的闭合面,如图.设B 内表面上带电荷Q 2′,按高斯定理,因导体内部场强E 处处为零,故0/)(d 021='+=⎰⋅εQ Q S E S∴ 12Q Q -='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设B 外表面带电荷为2Q '',则 222Q Q Q =''+' 由此可得 21222Q Q Q Q Q +='-='' 第十三章 电介质【例题精选】例13-1 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 ,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σ为(A) ε 0 E . (B) ε 0 ε r E . (C) ε r E . (D) (ε 0 ε r - ε 0)E . [ B ] 例13-2 C 1和C 2两空气电容器串联起来接上电源充电。

大学物理第四版下册课后题规范标准答案

大学物理第四版下册课后题规范标准答案

习题1111-1.直角三角形ABC 的A 点上,有电荷C 108.191-⨯=q ,B 点上有电荷C 108.492-⨯-=q ,试求C 点的电场强度(设0.04m BC =,0.03m AC =)。

解:1q 在C 点产生的场强:11204ACq E ir πε=vv ,2q 在C 点产生的场强:22204BC q E j r πε=v v ,∴C 点的电场强度:4412 2.710 1.810E E E i j =+=⨯+⨯v v v v v ; C 点的合场强:22412 3.2410VE E E m =+=⨯,方向如图: 1.8arctan33.73342'2.7α===o o 。

11-2.用细的塑料棒弯成半径为cm 50的圆环,两端间空隙为cm 2,电量为C 1012.39-⨯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棒上,求圆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棒长为2 3.12l r d m π=-=, ∴电荷线密度:911.010q C m l λ--==⨯⋅可利用补偿法,若有一均匀带电闭合线圈,则圆心处的合场强为0,有一段空隙,则圆心处场强等于闭合线圈产生电场再减去m d 02.0=长的带电棒在该点产生的场强,即所求问题转化为求缺口处带负电荷的塑料棒在O 点产生的场强。

解法1:利用微元积分:21cos 4O x Rd dE R λθθπε=⋅,∴2000cos 2sin 2444O dE d R R R ααλλλθθααπεπεπε-==⋅≈⋅=⎰10.72V m -=⋅;解法2:直接利用点电荷场强公式:由于d r <<,该小段可看成点电荷:112.010q d C λ-'==⨯,则圆心处场强:1191220 2.0109.0100.724(0.5)O q E V m R πε--'⨯==⨯⨯=⋅。

方向由圆心指向缝隙处。

11-3.将一“无限长”带电细线弯成图示形状,设电荷均匀分布,电荷线密度为λ,四分之一圆弧AB 的半径为R ,试求圆αv v2cm O R x αα心O 点的场强。

《新编大学物理》(下册)教材习题答案

《新编大学物理》(下册)教材习题答案

第9章 静电场一、选择题 9.1 答案:B 9.2 答案:C解:根据高斯定理,通过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通量为d εqse =⋅=Φ⎰S E ,由于电荷位于立方体的中心,从立方体各个面穿出的电力线一样多,所以穿过一个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06εq. 9.3 答案:B 9.4 答案:A解:根据电势的定义式)0(,d =⋅=⎰BBP V V l E 知,空间中某点的电势高低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有关,所以B 、C 、D 均不正确;如果某一区域内电势为常数,则该区域内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为0,即0d =⋅=-⎰BA B A V V l E ,要使其成立,该区域内电场强度必为零. 9.5 答案:A解:根据电势和电势差的定义式)0(,d =⋅=⎰BBP V V l E ,⎰⋅=-=BAB A AB V V U lE d 知,空间中某点电势的高低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有关,选择不同的电势零点,同一点的电势数值是不一样的.而任意两点的电势差总是确定的,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9.6 答案:D解:根据电势叠加原理,两个点电荷中垂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势为BB AA B A r q r q V V V 0044πεπε+=+=由于中垂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电荷的距离相等,即r r r B A ==,所以rq q V B A 04πε+=.要使其为零,则0=+B A q q ,所以B A q q -=.9.7 答案:A解:根据保守力做功和势能的关系PB PA BA AB E E q -=⋅=⎰l E d W 0知,负电荷沿电力线移动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势能增加.根据等势面的定义,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而电势相等的点场强不一定相等;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公式AB B A AB qU V V q =-=)(W 知,初速度为零的点电荷, 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如何运动取决于点电荷本身和电势的高低.正电荷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负电荷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 9.8 答案:C解:达到静电平衡后,根据高斯定理设各板上的电荷密度如图所示.根据静电平衡条件,有BA BA P E σσεσσ=⇒=-=020习题9.8图 解习题9.8图由于A 、B 板由导线相连,所以其与中间板C 的电势差必然相等,所以12210220112222d dd d U U A B B A BC AC =⇒--⨯=--⨯⇒=σσεσσσεσσσ 9.9答案:D解:根据动能定理,有)11(41221)44()(W 21022010r r m e m r er e e V V e B A AB -=⇒⨯=-=-=πευυπεπε 二、填空题 9.10 答案:3028Rqd επ;方向水平向右解:根据场强叠加原理,本题可以利用割补法,等效于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和一个带相同电荷密度的异号电荷缺口在圆心处的电场.由于均匀带电圆环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在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异号电荷缺口在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30220208424Rqd R dR qR dq E εππεππε=⨯== 方向水平向右.习题9.10图习题9.11图习题9.12图9.11答案:2R E π⋅解:根据题意知穿过半球面的电力线条数和穿过底面的电力线的条数相同,所以根据电通量的定义,有2d E d d d R E S S E e π⋅==⋅=⋅=⋅=Φ⎰⎰⎰⎰底面底面底面半球面S E S E 9.12 答案:02εσ,水平向左;023εσ,水平向左;02εσ,水平向右 解:根据教材例9-7的结果和电场强度叠加原理,以水平向右为正有000212222εσεσεσ-=-=+=E E E A 0002123222εσεσεσ-=--=+=E E E B 000212222εσεσεσ+=+=+=E E E C “+”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 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左. 三、计算题 9.13解:(1)如图所示,在θ处取一小段弧为电荷元,其电量为θλλRd dl dq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分布知,它在O 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Rd R dq dE 02044πεθλπε==在x、y 轴上的分量为θcos dE dE x -=,θsin dE dE y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有⎰=-=πθθπελ000cos 4d RE x Rd R E y 0002sin 4πελθθπελπ-=-=⎰所以 j j i E RλE E y x 08ε-=+=(2)根据点电荷的电势分布,有044πεθλπεd Rdq dV ==根据电势叠加原理,有⎰=-=πελθπελ044d V 9.14解:(1)由于均匀带电的球体可以看作是由许多半径不同均匀带电的球面构成,根据教材例9.5的分析知,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场分布具有球对称性分布,所以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分布,即到球心距离为r 的所有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都相等,方向为各自的径向.可以利用高斯定理求解.根据电场的这种球对称性分布,过P 点作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如图所示.根据高斯定理,有∑⎰⎰⎰⎰=π==⋅=⋅=⋅=Φise qE r ds E ds E ds E 0214cos d εθS E解习题9.13图根据已知,有电荷的分布为:=∑i q )()(343433R r Q R r r R Q><⨯ππ 所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4)(42030R r r QR r R Qr><πεπε根据分析知,电场强度E 的方向为径向.如果Q >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径向指向外;若Q <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径向指向球心. (2)根据电势的定义式⎰∞⋅=P V l E d ,为了便于积分,我们沿径向移到无穷远,所以⎰∞⋅=r V lE d 1⎰⎰∞⋅+⋅=RR rrE r E d d 30200302288348)(R Qr R Q R Q Rr R Q πεπεπεπε-=+-=)(R r <rQ r E V rr024d d πε=⋅=⋅=⎰⎰∞∞l E)(R r >9.15解:(1)如图所示,在空间任取一点P ,过P 点作无限长圆柱面轴的垂线交于O 点,O 、P 的距离为r .为了便于分析P 点的电场强度,作其俯视图,则俯视图圆上任意一段弧代表一根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根据教材例9-6的分析知,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呈轴对称分布,即任意点的场强方向垂直于直线.由于圆柱面电荷分布的对称性,所以P 点的场强方向沿垂线向外(假设λ解习题9.14图>0).同理,距离直线也为r 的另一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也沿该点的垂线方向向外.可见,到柱面的轴距离相同的所有点的场强大小都相等,方向沿各点的垂线方向向外,即场强也呈轴对称分布,可以用高斯定理求解.根据电场强度的这种对称性分布,过P 点作同轴的圆柱面为高斯面,如图所示.该闭合的高斯面由上、下底面和侧面组成,其面积分别为S 1、S 2和S 3,半径为r ,长为l . 根据高斯定理有⎰⎰⎰⎰⋅+⋅+⋅=⋅=Φ321s s s d d d d S E S E S E S E se由于上、下底面的外法线方向都与场强E 垂直,0cos =θ,所以上式前两项积分为零;又由于圆柱侧面外法线方向与场强E 的方向一致,因此有⎰⎰⎰⎰==⋅=⋅=Φ333s d d s s se ds E Eds S E S E2επ∑=⋅=i qrl E根据已知,有电荷的分布为:=∑i q)()(0R r l R r ><λ 所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解习题9.15图=E )(2)(00R r rR r ><πελ根据分析知,场强的方向是垂直于轴的垂线方向.如果λ>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垂线向外辐射;若λ<0,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垂线指向直线.(2)由于均匀带电无限长圆柱面的电荷分布到无限远,所以不能选择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必须另选零电势的参考点.原则上来说,除“无穷远”处外,其他地方都可选.本题我们选择距圆柱面轴为)(00R R R >处电势为零,即00=R V .根据电势的定义式⎰⋅=0d R PV l E ,有RR r E r E V R RRrR P01ln 2d d d 0πελ=⋅+⋅=⋅=⎰⎰⎰l E )(R r <rR r E V R rR P02ln 2d d 0πελ=⋅=⋅=⎰⎰l E )(R r >9.16解:(1)由于圆盘是由许多小圆环组成的,取一半径为r 宽度为dr 的细圆环,此圆环上带电量为rdr dq πσ2⋅=,由教材例9-9的结果知,圆环轴线上到环心的距离为x 的任意点P 的电势为2204x r dq dV +=πε根据电势叠加原理,有P 点电势为)(242220220x x R x r dr r dV V R-+=+==⎰⎰εσπεσπ (2)根据分析知,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方向沿轴线方向,所以解习题9.16图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gradV -=E ,有轴线上到环心的距离为x 的任意点P 的电场强度为i i k j i E ])(1[2)(21220x R xdx dV V z y x gradV +-=-=∂∂+∂∂+∂∂-=-=εσ 此结果与教材例9-4的结果一样,很明显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去掉了复杂的矢量积分. 9.17解:由于自由电荷和电介质分布的球对称性,所以E 和D 的分布具有球对称性,可以用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根据电位移矢量D 的这种球对称性分布,过P 点作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如图所示.根据D 的高斯定理,有∑⎰⎰⎰⎰=π==⋅=⋅=⋅i sq D r ds D ds D ds D 24cos d θS D 根据已知,有电荷的分布为:=∑i q)()(0R r Q R r ><所以,电位移矢量D 的大小为=D )(4)(02R r r QR r >⋅<π根据分析知,电位移矢量D 的方向为径向.如果Q >0,则D 的方向沿径向指向外;若Q <0,则D 的方向沿径向指向球心. 根据电场强度E 和电位移矢量D 关系E E D εεε==r 0,有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习题9.17图==rDE εε0)(4)(020R r r Q R r r ><επε方向也为径向.根据极化强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 P )1(0-=r εε,知极化强度的大小为=-=E P r )1(0εε )(4)1()(0200R r r QR r r r >-<επεεε根据极化电荷密度和极化强度的关系n n 'P =⋅=e P σ,有2004)1('r Q r r επεεεσ--= 所以,球外的电场分布以及贴近金属球表面的油面上的极化电荷'q 为Q R R Q q r r r )11(344)1('3200-=⨯--=επεπεεε第10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一、选择题 10.1 答案:B 10.2 答案:C解:根据洛伦兹力公式B υF ⨯=q m 知,洛伦兹力始终与运动速度垂直,所以对运动电荷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电荷的动能不变。

大学物理学(下册)习题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 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 12-1 C 12-2 C 12-3 C 12-4 B 12-5 C 12-6 A 二、填空题 12-710000100p V p V p V p V --12-8 260J ,280J - 12-912-10 )(5.21122V p V p -,))((5.01212V V p p -+,)(5.0)(312211122V p V p V p V p -+- 12-11 268J ,732J 三、计算题12-12 分析: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T 的单值函数,内能的增量E ∆由始末状态的温度的增量T ∆决定,与经历的准静态过程无关.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等温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内能的增量,在等压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部分用来转变为内能的增量,同时对外做功. 解: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定体摩尔热容,32V m C R = (1) 等体升温过程20=A,21333()8.3150623222V V m E Q C T R T R T T J J ∆==∆=∆=-=⨯⨯= (2) 等压膨胀过程,2133()8.315062322V m E C T R T T J J ∆=∆=-=⨯⨯= 2121()()8.3150416A p V V R T T J J =-=-=⨯=1039p Q A E J =+∆=或者,,215()8.315010392p p m p m Q C T C T T J J =∆=-=⨯⨯=12-13 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求解. 解:氢气的定体摩尔热容,52V m C R =(1) 氢气先作等体升压过程,再作等温膨胀过程. 在等体过程中,内能的增量为 ,558.3160124622V V m Q E C T R T J J =∆=∆=∆=⨯⨯= 等温过程中,对外界做功为221ln8.31(27380)ln 22033T T V Q A RT J J V ===⨯+⨯= 吸收的热量为3279V T Q Q Q J =+=(2) 氢气先作等温膨胀过程,然后作等体升压过程. 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对外界做功为211ln8.31(27320)ln 21687T V A RT J J V ==⨯+⨯= 在等体升压过程中,内能的增量为,558.3160124622V m E C T R T J J ∆=∆=∆=⨯⨯= 吸收的热量为2933T Q A E J =+∆=3虽然氢气所经历的过程不同,但由于始末状态的温差T ∆相同,因而内能的增量E ∆相同,而Q 和A 则与过程有关.12-14 分析:卡诺循环的效率仅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度1T 和2T 有关.本题中,求出等温膨胀过程吸收热量后,利用卡诺循环效率及其定义,便可求出循环的功和在等温压缩过程中,系统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解: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321110.005ln 8.31400ln 5.35100.001V m Q RT J J M V ==⨯⨯=⨯ 由卡诺循环的效率2113001125%400T A Q T η==-=-= 可得循环中所作的功310.255350 1.3410A Q J J η==⨯=⨯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3321(1)(10.25) 5.3510 4.0110Q Q J J η=-=-⨯⨯=⨯12-15 分析:在a b →等体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转换为内能的增量,温度升高.在b c →绝热过程中,系统减少内能,降低温度对外作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在c a →等压压缩过程中,系统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对外作负功.计算得出各个过程的热量和功,根据热机循环效率的定义即可得证. 证明:在a b →等体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1222()()V m V V m b a C mQ C T T p V p V M R=-=-在c a →等压压缩过程中,系统放出热量的大小为,,2122()()p m P p m c a C mQ C T T p V p V M R=-=- 所以,该热机的循环效率为41,212221,12222(1)()111()(1)p m P V V m V C p V p V Q V p Q C p V p V p ηγ--=-=-=---12-16 分析:根据卡诺定理,在相同的高温热源(1T ),与相同的低温热源(2T )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的效率都相等,有221111Q TQ T η=-=-.非可逆热机的效率221111Q T Q T η=-<-. 解:(1) 该热机的效率为21137.4%Q Q η=-= 如果是卡诺热机,则效率应该是21150%c T T η=-= 可见它不是可逆热机.(2) “尽可能地提高效率”是指热机的循环尽可能地接近理想的可逆循环工作方式.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可得理想热机每秒吸热1Q 时所作的功为4410.50 3.3410 1.6710c A Q J J η==⨯⨯=⨯5第十三章 气体动理论一、选择题 13-1 D 13-2 B 13-3 D 13-4 D 13-5 C 13-6 C 13-7 A 二、填空题13-8 相同,不同;相同,不同,相同. 13-9 (1)分子体积忽略不计;(2)分子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3)只有在碰撞时分子间才有相互作用.13-10 速率大于p v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d 1f v v ∞=⎰,速率在∞~0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之百.13-11 氧气,氢气,1T 13-12 3,2,013-13 211042.9-⨯J ,211042.9-⨯J ,1:2 13-14 概率,概率大的状态. 三、计算题13-15 分析: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可知,内部无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下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强,等于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理想气体的压强之和.解:设氦、氢气压强分别为1p 和2p ,则12p p p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得1He He m RTp M V =, 222H H m RT p M V=所以,总压强为62255123334.010 4.0108.31(27230)()()4.010 2.010 1.010H He He H m m RT p p p Pa M M V -----⨯⨯⨯+=+=+=+⨯⨯⨯⨯ 47.5610Pa =⨯13-16 解:(1)=可得 氢的方均根速率3/ 1.9310/s m s ===⨯ 氧的方均根速率483/m s === 水银的方均根速率/193/s m s === (2) 温度相同,三种气体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232133 1.3810300 6.211022k kT J J ε--==⨯⨯⨯=⨯13-17 分析:在某一速率区间,分布函数()f v 曲线下的面积,表示分子速率在该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速率区间很小时,这个百分比可近似为矩形面积()Nf v v N∆∆=,函数值()f v 为矩形面积的高,本题中可取为()p f v .利用p v 改写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可进一步简化计算.解: ()Nf v v N∆=∆ 当300T K =时,氢气的最概然速率为1579/p v m s ==== 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在v v v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为232224()2mvkT N m e v v N kTππ-∆=∆7用p v 改写()f v v ∆有223()2222()4()e ()()2pv mv v kTpp mv v f v v v v e kTv v ππ--∆∆=∆=由题意可知,10p v v =-,(10)(10)20/p p v v v m s ∆=+--=.而10p v ,所以可取p v v ≈,代入可得1201.05%1579p N e N-∆=⨯=13-18 解:(1) 由归一化条件204()d 1FF V V dN V AdV f v v N Nπ∞===⎰⎰⎰ 可得 334F NA V π= (2) 平均动能2230143()d d 24FV FV N f v v mv v N V πωωπ∞==⨯⨯⎰⎰423031313d ()2525FV F F F mv v mv E v =⨯==⎰13-19 分析:气体分子处于平衡态时,其平均碰撞次数于分子数密度和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温度一定时,平均碰撞次数和压强成正比.解:(1) 标准状态为50 1.01310p Pa =⨯,0273T K =,氮气的摩尔质量32810/M kg mol -=⨯由公式v =kTp n =可得224Z d nv d d π===5102231.013104(10)/1.3810273s π--⨯=⨯⨯⨯次885.4210/s =⨯次(2) 41.3310p Pa -=⨯,273T K =4102231.331044(10)/1.3810273Z ds ππ---⨯==⨯⨯⨯次0.71/s =次13-20 分析:把加热的铁棒侵入处于室温的水中后,铁棒将向水传热而降低温度,但“一大桶水”吸热后的水温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可以把“一大桶水”近似为恒温热源.把铁棒和“一大桶水”一起视为与外界没有热和功作用的孤立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铁棒冷却至最终与水同温度的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将增加.熵是态函数,系统的熵变仅与系统的始末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因此,求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状态之间设计任一可逆过程进行求解. 解:根据题意有 1273300573T K =+=,227327300T K =+=.设铁棒的比热容为c ,当铁棒的质量为m ,温度变化dT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dQ mcdT =设铁棒经历一可逆的降温过程,其温度连续地由1T 降为2T ,在这过程中铁棒的熵变为2121d d 300ln 5544ln /1760/573T T T Q mc T S mc J K J K T T T ∆====⨯⨯=-⎰⎰9第十四章 振动学基础一、选择题 14-1 C 14-2 A 14-3 B 14-4 C 14-5 B 二、填空题 14-622 14-7 5.5Hz ,114-82411s ,23π 14-9 0.1,2π14-10 2222mA T π- 三、计算题14-11 解:简谐振动的振幅2A cm =,速度最大值为3/m v cm s =则 (1) 2220.024 4.20.033m A T s s s v ππππω⨯====≈ (2) 222220.03m/s 0.045m/s 4m m m a A v v T ππωωπ===⨯=⨯≈ (3) 02πϕ=-,3rad/s 2ω= 所以 30.02cos()22x t π=- [SI]14-12 证明:(1) 物体在地球内与地心相距为r 时,它受到的引力为2MmF Gr=- 负号表示物体受力方向与它相对于地心的位移方向相反.式中M 是以地心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体内的质量,其值为10343M r πρ=因此 43F G m r πρ=-物体的加速度为43F aG r m πρ==- a 与r 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故物体在隧道内作简谐振动. (2) 物体由地表向地心落去时,其速度dr dr dv dr v a dt dv dt dv=== 43vdv adr G rdr πρ==-043v r R vdv G rdr πρ=-⎰⎰ 所以v =又因为dr vdt == 所以tRdt =-⎰⎰则得1126721min 4t s ===≈14-13 分析:一物体是否作简谐振动,可从动力学方法和能量分析方法作出判断.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由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入手,根据牛顿运动方程写出物体所满足的微分方程,与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作出比较后得出判断.能量法求解首先需确定振动系统,确定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然后需确定振动物体的平衡位置和相应的势能零点,再写出物体在任意位置时的机械能表达式,并将其对时间求一阶导数后与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作比较,最后作出是否作简谐振动的判断. 解:(1) 能量法求解取地球、轻弹簧、滑轮和质量为m 的物体作为系统.在物体上下自由振动的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系统内无非保守内力作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取弹簧的原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取物体受合力为零的位置为振动的平衡位11置,也即Ox 轴的坐标原点,如图14-13(a)所示.图14-13 (a)图14-13 (b)设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 ,由图14-13(b)可知,有10mg T -=,120T R T R -=,2T kl =得 mgl k=当物体m 偏离平衡位置x 时,其运动速率为v ,弹簧的伸长量为x l +,滑轮的角速度为ω.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得222111()222k x l mv J mgx ω+++-=常量 式中的角速度 1v dxR R dt ω==将机械能守恒式对时间t 求一阶导数,得2222d x k x x dt m J Rω=-=-+ 上式即为简谐振动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式中ω为简谐振动的角频率2km J R ω=+另:动力学方法求解物体和滑轮的受力情况如图14-13(c)所示.12图14-13 (c)1mg T ma -= (1)12()JT T R J a Rβ-==(2) 设物体位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 ,因为这时0a =,可得12mg T T kl ===当物体对平衡位置向下的位移为x 时,2()T k l x mg kx =+=+ (3)由(1)、(2)、(3)式解得2ka x m J R =-+物体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所以它是作简谐振动. (2) 物体的振动周期为222m J R T kππω+==(3) 当0t =时,弹簧无伸长,物体的位移0x l =-;物体也无初速,00v =,物体的振幅22200()()v mgA x l l kω=+=-==00cos 1x kl A mgϕ-===- 则得 0ϕπ=13所以,物体简谐振动的表达式为2cos()mg k x t k m J Rπ=++ 14-14 分析:M 、m 一起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k 和M m +,振动的初速度0m v 由M 和m 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决定,振动的初始位置则为空盘原来的平衡位置.图14-14解:设空盘静止时,弹簧伸长1l ∆(图14-14),则1Mg k l =∆ (1)物体与盘粘合后且处于平衡位置,弹簧再伸长2l ∆,则12()()m M g k l l +=∆+∆ (2)将(1)式代入得2mg k l =∆与M 碰撞前,物体m 的速度为02m v gh =与盘粘合时,服从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速度为02m m mv v gh m M m M==++取此时作为计时零点,物体与盘粘合后的平衡位置作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竖直向下.则0t =时,02mg x l k =-∆=-,02mv v gh m M==+14ω=由简谐振动的初始条件,0000cos , sin x A v A ϕωϕ==-可得振幅A ===初相位0ϕ满足000tan v x ϕω=-== 因为 00x <,00v >所以 032πϕπ<<0ϕπ=+所以盘子的振动表式为cos x π⎤⎫=+⎥⎪⎪⎥⎭⎦14-15 解:(1) 振子作简谐振动时,有222111222k p E E E mv kx kA +==+= 当k p E E =时,即12p E E =.所以 22111222kx kA =⨯0.200.14141x m m ==±=±(2)由条件可得振子的角频率为/2/s rad s ω=== 0t =时,0x A =,故00ϕ=.动能和势能相等时,物体的坐标15x =即cos A t ω=,cos t ω= 在一个周期内,相位变化为2π,故3574444t ππππω=, , , 时间则为1 3.140.3944 2.0t s s πω===⨯ 213330.39 1.24t t s s πω===⨯=315550.39 2.04t t s s πω===⨯=417770.39 2.74t t s s πω===⨯=14-16 解:(1) 合成振动的振幅为A =0.078m== 合成振动的初相位0ϕ可由下式求出110220*********.05sin0.06sin sin sin 44tan 113cos cos 0.05cos 0.06cos 44A A A A ππϕϕϕππϕϕ⨯+⨯+===+⨯+⨯ 084.8ϕ=(2) 当0102k ϕϕπ-=± 0,1,2,k =时,即0103224k k πϕπϕπ=±+=±+时, 13x x +的振幅最大.取0k =,则 031354πϕ== 当020(21)k ϕϕπ-=±+0,1,2,k =时,即020(21)(21)4k k πϕπϕπ=±++=±++时,13x x +的振幅最小.取0k =,则 052254πϕ==(或031354πϕ=-=-) 14-17 分析:质点同时受到x 和y 方向振动的作用,其运动轨迹在Oxy 平面内,16质点所受的作用力满足力的叠加原理.解:(1) 质点的运动轨迹可由振动表达式消去参量t 得到.对t 作变量替换,令12t t '=-,两振动表达式可改写为0.06cos()0.06sin 323x t t πππ''=+=-0.03cos3y t π'=将两式平方后相加,得质点的轨迹方程为222210.060.03x y += 所以,质点的运动轨迹为一椭圆. (2) 质点加速度的两个分量分别为22220.06()cos()3339x d x a t x dt ππππ==-+=-22220.03()cos()3369y d y a t y dt ππππ==--=-当质点的坐标为(,)x y 时,它所受的作用力为22()99x y F ma i ma j m xi yj mr ππ=+=-+=-可见它所受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指向中心(坐标原点),作用力的大小为223.1499F ma π====⨯=14-18 分析:充电后的电容器和线圈构成LC 电磁振荡电路.不计电路的阻尼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随时间按简谐振动的规律变化.振荡电路的固有振动频率由L 和C 的乘积决定,振幅和初相位由系统的初始状态决定.任意时刻电路的状态都可由振荡的相位决定. 解:(1) 电容器中的最大能量212e W C ε=线圈中的最大能量17212m m W LI =在无阻尼自由振荡电路中没有能量损耗,e m W W =.因此221122m C LI ε=21.4 1.410m I A A -===⨯(2) 当电容器的能量和电感的能量相等时,电容器能量是它最大能量的一半,即22124q C C ε= 因此661.010 1.41.0101.41q C C --⨯⨯==±=±⨯ (3) LC 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变化规律为00cos()q Q t ωϕ=+式中0Q C ε=,ω=.因为0t =时,0q Q =,故有00ϕ=.于是q C ε=当首次q =时有C ε==,4π=53.147.85104t s -===⨯18第十五章 波动学基础一、选择题 15-1 B 15-2 C 15-3 B 15-4 A 15-5 C 15-6 C 二、填空题15-7 波源,传播机械波的介质 15-8B C,2B π,2C π,lC ,lC - 15-9 cos IS θ 15-10 0 15-11 0.45m 三、计算题15-12 分析: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作位移方向、振幅、频率都相同的谐振动,振动的相位沿传播方向依次落后,以速度u 传播.把绳中横波的表达式与波动表达式相比较,可得到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等特征量.t 时刻0x >处质点的振动相位与t 时刻前0x =处质点的振动相位相同. 解:(1) 将绳中的横波表达式0.05cos(104)y t x ππ=-与标准波动表达式0cos(22)y A t x πνπλϕ=-+比较可得0.05A m =,52v Hz ωπ==,0.5m λ=,0.55/ 2.5/ u m s m s λν==⨯=. (2) 各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为0.0510/0.5/ 1.57/m v A m s m s m s ωππ==⨯=≈各质点振动的最大加速度为192222220.05100/5/49.3/m a A m s m s m s ωππ==⨯=≈(3) 将0.2x m =,1t s =代入(104)t x ππ-的所求相位为10140.29.2ϕπππ=⨯-⨯=0.2x m =处质点的振动比原点处质点的振动在时间上落后0.20.082.5x s s u == 所以它是原点处质点在0(10.08)0.92t s s =-=时的相位. (4) 1t s =时波形曲线方程为x x y 4cos 05.0) 4110cos(05.0πππ=-⨯=1.25t s =时波形曲线方程为)5.0 4cos(05.0) 425.110cos(05.0ππππ-=-⨯=x x y1.50t s =时波形曲线方程为) 4cos(05.0) 45.110cos(05.0ππππ-=-⨯=x x y1t s =, 1.25t s =, 1.50t s =各时刻的波形见图15-12.15-13 解:(1) 由于平面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根据a 点的振动表达式,并以a 点为坐标原点时的波动表达式为0cos[()]3cos[4()]20x xy A t t u ωϕπ=++=+(2) 以a 点为坐标原点时,b 点的坐标为5x m =-,代入上式,得b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53cos[4()]3cos(4)20b y t t πππ=-=- 若以b 点为坐标原点,则波动表达式为3cos[4()]20xy t ππ=+-s1s5.12015-14 解:由波形曲线可得100.1A cm m ==,400.4cm m λ==从而0.4/0.2/2u m s m s T λ===,2/rad s Tπωπ==(1) 设振动表达式为 0cos[()]xy A t uωϕ=++由13t s =时O 点的振动状态:2Ot Ay =-,0Ot v >,利用旋转矢量图可得,该时刻O 点的振动相位为23π-,即 10032()33Ot t t ππϕωϕϕ==+=+=-所以O 点的振动初相位为 0ϕπ=-将0x =,0ϕπ=-代入波动表达式,即得O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0.1cos()O y t ππ=-(2) 根据O 点的振动表达式和波的传播方向,可得波动表达式0cos[()]0.1cos[(5))]xy A t t x uωϕππ=++=+-(3) 由13t s =时Q 点的振动状态:0Qt y =,0Qt v <,利用旋转矢量图可得,该时刻Q 点的振动相位为2π,即013[()]30.22Q Qt t x x t u πππϕωϕπ==++=+-=可得 0.233Q x m =将0.233Q x m =,0ϕπ=-代入波动表达式,即得Q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0.1cos()6Q y t ππ=+(4) Q 点离O 点的距离为0.233Q x m =15-15 分析: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波的能量同样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周期性.波的强度即能流密度,为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对时间平均的能流.注意能流、平均能流、能流密度、能量密度、平均能量密度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解:(1) 波中的平均能量密度为32235319.010/ 3.010/2300I w A J m J m u ρω--⨯====⨯最大能量密度为 532 6.010/m w w J m -==⨯ (2) 每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2π的同相面间的能量为25273000.14() 3.010() 4.621023002u d W wV w S w J v λππ--====⨯⨯⨯⨯=⨯15-16 分析:根据弦线上已知质点的振动状态,推出原点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即可写出入射波的表达式.根据入射波在反射点的振动,考虑反射时的相位突变,可写出反射波的表达式.据题意,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能量相等,因此,在弦线上形成驻波的平均能流为零.解:沿弦线建立Ox 坐标系,如图15-16所示.根据所给数据可得图15-16/100/u s m s ===,2100 /rad s ωπνπ==,100250u m m v λ===, (1) 设原点处质元的初相位为0ϕ,入射波的表达式为0cos[()]xy A t uωϕ=-+据题意可知,在10.5x m =处质元的振动初相位为103πϕ=,即有110001000.51003x u ωππϕϕϕ⨯=-+=-+=得 05326πππϕ=+=所以,入射波表达式为550.04cos[100()]0.04cos[100()]61006x x y t t u ππππ=-+=-+入考虑半波损失,反射波在2x 处质元振动的初相位为2010511100()10066ππϕππ=-++=反射波表达式为220cos[()]x x y A t uωϕ-=++反 ]611)100(100cos[04.0]611)10010(100cos[04.0ππππ++=+-+=x t x t(2)入射波和反射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叠加后合成波为驻波40.08cos()cos(100)23y y y x t ππππ=+=++入反波腹处满足条件 2x k πππ+=即 1()2x k =-因为010x m ≤≤,在此区间内波腹位置为0.5, 1.5, 2.5,,9.5x m = 波节处满足条件 (21)22x k πππ+=+即 x k = 在区间010x m ≤≤,波节坐标为0,1,2,,10x m = (3) 合成为驻波,在驻波中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因而平均能流为零. 15-17 分析:运动波源接近固定反射面而背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即接收到直接来自波源的声波,也接收到来自固定反射面反射的声波,两声波在A 点的振动合成为拍.当波源相对于观察者静止,而反射面接近波源和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直接来自波源的声波无多普勒效应,但反射面反射的频率和观察者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率都发生多普勒效应,因此,两个不同频率的振动在A 点也将合成为拍. 解:(1) 波源远离观察者而去,观察者接收到直接来自波源声音频率为1R S Suu v νν=+观察者相对反射面静止,接收到来自反射面的声波频率2R ν就是固定反射面接收到的声波频率,这时的波源以S v 接近反射面.2R S Suu v ννν==-反 A 处的观察者听到的拍频为21222S S R R S S S S Suv u uu v u v u v νννννν∆=-=-=-+- 由此可得方程2220S S S v uv u ννν∆+-∆=0.25/S v m s ≈(2) 观察者直接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就是波源振动频率1RS νν'= 对于波源来说,反射面相当于接收器,它接收到的频率为S u vuνν+'=对于观察者来说,反射面相当于另一波源,观察者接收到的来自反射面的频率为2RS S u u u v u vu v u v u u vνννν++''===--- A 处的观察者听到的拍频为212RR S S S u v vu v u vνννννν+''∆=-=-=-- 所以波源的频率为3400.24339820.4S u v Hz Hz v νν--=∆=⨯= 15-18 解:平面电磁波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为222221y y E E x u t ∂∂=∂∂, 222221z zH H x u t ∂∂=∂∂ 与平面电磁波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可知波速为82.0010/u m s ==⨯ 所以介质的折射率为1.50cn u== 15-19 解:由电磁波的性质可得00E H =而 000B H μ=, 真空中的光速c =所以0E B c==从而可得 0008703000.8/0.8/310410B E H A m A m c μμπ-====⨯⨯⨯ 磁场强度沿y 轴正方向,且磁场强度和电场强度同相位,所以0.8cos(2)3y H vt ππ=+[SI ]第十六章 几何光学一、选择题 16-1 A 16-2 B 16-3 B 16-4 C 二、填空题16-5 6.0S cm '=,12V = 16-6 80f cm '=16-7 34s cm '=-,2V =- 16-8 左,2R 三、计算题16-9 解:设空气的折射率为n ,玻璃的折射率为n ',则 1n =, 1.5n '= 因为 2r = 所以物方焦距4nrf cm n n=='- 像方焦距6n rf cm n n ''=='- 又因为 1f fs s'+='而 8s cm = 所以 12s cm '=(实像)1ns y V y n s''==-=-' 其中 0.1y cm = 所以 0.1y Vy cm '==-16-10 分析:将球面反射看作n n '=-时球面折射的特例,可由折射球面的成像规律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12.1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D 的A 点处,有点电荷q 1 = ×10-9C ,B 点处有点电荷q 2 = ×10-9C ,AC = 3cm ,BC = 4cm ,试求C 点的场强.[解答]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大小的公式22014q q E k r r ==πε,其中1/(4πε0) = k = ×109N·m 2·C -2.点电荷q 1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方向向下.点电荷q 2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2220||14q E BC=πε994-1224.810910 2.710(N C )(410)--⨯=⨯⨯=⨯⋅⨯, 方向向右.C 处的总场强大小为E =44-110 3.24510(N C )==⨯⋅, 总场强与分场强E 2的夹角为12arctan33.69E E ==︒θ. 12.2 半径为R 的一段圆弧,圆心角为60°,一半均匀带正电,另一半均匀带负电,其电线密度分别为+λ和-λ,求圆心处的场强.[解答]在带正电的圆弧上取一弧元 d s = R d θ,电荷元为d q = λd s , 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220001d 1d d d 444q s E R R Rλλθπεπεπε===,场强的分量为d E x = d E cos θ,d E y = d E sin θ.对于带负电的圆弧,同样可得在O 点的场强的两个分量.由于弧形是对称的,x 方向的合场强为零,总场强沿着y 轴正方向,大小为2d sin y LE E E ==⎰θ0(12R=λπε. 12.3 均匀带电细棒,棒长a = 20cm ,电荷线密度为λ = 3×10-8C·m -1,求:(1)棒的延长线上与棒的近端d 1 = 8cm 处的场强;(2)棒的垂直平分线上与棒的中点相距d 2 = 8cm 处的场强. [解答](1)建立坐标系,其中L = a /2 = (m),x = L+d 1 = (m). 在细棒上取一线元d l ,所带的电量为d q = λd l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电荷元在P 1点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 场强的方向沿x 轴正向.因此P 1点的总场强大小通过积分得011()4x L x L λπε=--+220124L x L λπε=-. ①将数值代入公式得P 1点的场强为8912220.13109100.180.1E -⨯⨯⨯=⨯⨯-= ×103(N·C -1),方向沿着x 轴正向.(2)建立坐标系,y = d 2.在细棒上取一线元d l ,所带的电量为d q = λd l ,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的P 2点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2220d d d 4q lE k r r λπε==,由于棒是对称的,x 方向的合场强为零,y 分量为 d E y = d E 2sin θ.由图可知:r = d 2/sin θ,l = d 2cot θ, 所以 d l = -d 2d θ/sin 2θ,图因此02d sin d 4y E d λθθπε-=,总场强大小为=.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得P 2点的场强为89221/220.13109100.08(0.080.1)y E -⨯⨯⨯=⨯⨯+= ×103(N·C -1).方向沿着y 轴正向.[讨论](1)由于L = a /2,x = L+d 1,代入①式,化简得1011011144/1a E d d a d d a λλπεπε==++,保持d 1不变,当a →∞时,可得1014E d λπε→, ③这就是半无限长带电直线在相距为d 1的延长线上产生的场强大小.(2)由②式得y E ==,当a →∞时,得022y E d λπε→, ④这就是无限长带电直线在线外产生的场强公式.如果d 1=d 2,则有大小关系E y = 2E 1.12.4 一均匀带电的细棒被弯成如图所示的对称形状,试问θ为何值时,圆心O 点处的场强为零. [解答]设电荷线密度为λ,先计算圆弧的电荷在圆心产生的场强. 在圆弧上取一弧元 d s =R d φ,所带的电量为d q = λd s , 在圆心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2200d d d d 44q s E kr R Rλλϕπεπε===, 由于弧是对称的,场强只剩x 分量,取x 轴方向为正,场强为d E x = -d E cos φ. 总场强为0sin 22R λθπε=,方向沿着x 轴正向. 再计算两根半无限长带电直线在圆心产生的场强.根据上一题的公式③可得半无限长带电直线在延长上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04ERλπε=,由于两根半无限长带电直线对称放置,它们在O 点产生的合场强为``02coscos 222x E E R θλθπε==,方向沿着x 轴负向.当O 点合场强为零时,必有`xx E E =,可得 tan θ/2 = 1,因此 θ/2 = π/4, 所以 θ = π/2.12.5 一宽为b 的无限长均匀带电平面薄板,其电荷密度为σ,如图所示.试求: (1)平板所在平面内,距薄板边缘为a 处的场强.(2)通过薄板几何中心的垂直线上与薄板距离为d 处的场强.[解答](1)建立坐标系.在平面薄板上取一宽度为d x 的带电直线,电荷的线密度为d λ = σd x ,图图根据直线带电线的场强公式02E rλπε=,得带电直线在P 点产生的场强为00d d d 22(/2)xE rb a x λσπεπε==+-,其方向沿x 轴正向.由于每条无限长直线在P 点的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同,所以总场强为0ln(1)2b aσπε=+. ① 场强方向沿x 轴正向.(2)为了便于观察,将薄板旋转建立坐标系.仍然在平面薄板上取一宽度为d x的带电直线,电荷的线密度仍然为d λ = σd x , 带电直线在Q 点产生的场强为221/200d d d 22()xE rb x λσπεπε==+,沿z 轴方向的分量为221/20cos d d d cos 2()z x E E b x σθθπε==+,设x = d tan θ,则d x = d d θ/cos 2θ,因此积分得arctan(/2)arctan(/2)d 2b d z b d E σθπε-=⎰0arctan()2bd σπε=. ② 场强方向沿z 轴正向.[讨论](1)薄板单位长度上电荷为λ = σb , ①式的场强可化为0ln(1/)2/b a E a b a λπε+=,当b →0时,薄板就变成一根直线,应用罗必塔法则或泰勒展开式,场强公式变为02E aλπε→, ③这正是带电直线的场强公式.(2)②也可以化为0arctan(/2)2/2zb d E d b dλπε=,当b →0时,薄板就变成一根直线,应用罗必塔法则或泰勒展开式,场强公式变为02z E dλπε→,这也是带电直线的场强公式.当b →∞时,可得:02zE σε→, ④ 这是无限大带电平面所产生的场强公式.12.6 (1)点电荷q 位于一个边长为a 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一面的电通量是多少? (2)如果将该场源点电荷移到立方体的的一个角上,这时通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 [解答]点电荷产生的电通量为Φe = q/ε0.(1)当点电荷放在中心时,电通量要穿过6个面,通过每一面的电通量为Φ1 = Φe /6 = q /6ε0.(2)当点电荷放在一个顶角时,电通量要穿过8个卦限,立方体的3个面在一个卦限中,通过每个面的电通量为Φ1 = Φe /24 = q /24ε0;立方体的另外3个面的法向与电力线垂直,通过每个面的电通量为零.12.7 面电荷密度为σ的均匀无限大带电平板,以平板上的一点O 为中心,R 为半径作一半球面,如图所示.求通过此半球面的电通量.[解答]设想在平板下面补一个半球面,与上面的半球面合成一个球面.球面内包含的电荷为 q = πR 2σ,通过球面的电通量为 Φe = q /ε0,通过半球面的电通量为Φ`e = Φe /2 = πR 2σ/2ε0.12.8 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和R 2(R 1 > R 2),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单位长度的电量为λ和-λ,求(1)r < R 1;(2) R 1 < r < R 2;(3)r > R 2处各点的场强.[解答]由于电荷分布具有轴对称性,所以电场分布也具有轴对称性. (1)在内圆柱面内做一同轴圆柱形高斯面,由于高斯内没有电荷,所以E = 0,(r < R 1).(2)在两个圆柱之间做一长度为l ,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形高斯面,高斯面内包含的电荷为 q = λl ,穿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d d 2e SSE S E rl Φπ=⋅==⎰⎰E S Ñ,根据高斯定理Φe = q /ε0,所以02E rλπε=, (R 1 < r < R 2).(3)在外圆柱面之外做一同轴圆柱形高斯面,由于高斯内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E = 0,(r > R 2).12.9 一厚度为d 的均匀带电无限大平板,电荷体密度为ρ,求板内外各点的场强.[解答]方法一:高斯定理法.(1)由于平板具有面对称性,因此产生的场强的方向与平板垂直且对称于中心面:E = E`.在板内取一底面积为S ,高为2r 的圆柱面作为高斯面,场强与上下两表面的法线方向平等而与侧面垂直,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02ES E S ES =++=,高斯面内的体积为 V = 2rS ,包含的电量为 q =ρV = 2ρrS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可得场强为 E = ρr/ε0,(0≦r ≦d /2).①(2)穿过平板作一底面积为S ,高为2r 的圆柱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仍为 Φe = 2ES , 高斯面在板内的体积为V = Sd ,包含的电量为 q =ρV = ρSd ,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可得场强为 E = ρd /2ε0,(r ≧d /2). ②方法二:场强叠加法. (1)由于平板的可视很多薄板叠而成的,以r 为界,下面平板产生的场强方向向上,上面平板产生的场强方向向下.在下面板中取一薄层d y ,面电荷密度为d σ = ρd y ,产生的场强为 d E 1 = d σ/2ε0, 积分得100/2d ()222rd y dE r ρρεε-==+⎰,③同理,上面板产生的场强为/2200d ()222d ry dE r ρρεε==-⎰,④ r 处的总场强为E = E 1-E 2 = ρr/ε0.(2)在公式③和④中,令r = d /2,得E 2 = 0、E = E 1 = ρd /2ε0, E 就是平板表面的场强.平板外的场强是无数个无限薄的带电平板产生的电场叠加的结果,是均强电场,方向与平板垂直,大小等于平板表面的场强,也能得出②式.12.10 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若在球内挖去一块半径为R`<R 的小球体,如图所示,试求两球心O 与O`处的电场强度,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为匀强电场.[解答]挖去一块小球体,相当于在该处填充一块电荷体密度为-ρ的小球体,因此,空间任何一点的场强是两个球体产生的场强的叠加. 对于一个半径为R ,电荷体密度为ρ的球体来说,当场点P 在球内时,过P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可得方程图P 点场强大小为3E r ρε=. 当场点P 在球外时,过P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可得方程2301443E r R ππρε=P 点场强大小为3203R E r ρε=.O 点在大球体中心、小球体之外.大球体在O 点产生的场强为零,小球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320`3O R E a ρε=,方向由O 指向O `.O`点在小球体中心、大球体之内.小球体在O`点产生的场强为零,大球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03O E a ρε=,方向也由O 指向O `. [证明]在小球内任一点P ,大球和小球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03r E r ρε=, `0`3r E r ρε=,方向如图所示. 设两场强之间的夹角为θ,合场强的平方为222``2cos r r r r E E E E E θ=++2220()(`2`cos )3r r rr ρθε=++, 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cos()a r r rr πθ=+--,所以3E a ρε=, 可见:空腔内任意点的电场是一个常量.还可以证明:场强的方向沿着O 到O `的方向.因此空腔内的电场为匀强电场.12.11 如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和-q 的点电荷,A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试验电荷q 0从O 点经过半圆弧路径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解答]正负电荷在O 点的电势的和为零:U O = 0;在C 点产生的电势为0004346C q q q U RRRπεπεπε--=+=,电场力将正电荷q 0从O 移到C 所做的功为W = q 0U OD = q 0(U O -U D ) = q 0q /6πε0R .12.12 真空中有两块相互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 和B .A 平面的电荷面密度为2σ,B 平面的电荷面密度为σ,两面间的距离为d .当点电荷q 从A 面移到B 面时,电场力做的功为多少?[解答]两平面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 E A = 2σ/2ε0 = σ/ε0,E B = σ/2ε0,两平面在它们之间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反,因此,总场强大小为 E = E A - E B = σ/2ε0, 方向由A 平面指向B 平面.两平面间的电势差为 U = Ed = σd /2ε0,当点电荷q 从A 面移到B 面时,电场力做的功为 W = qU = qσd /2ε0.12.13 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带电量为Q .若规定该球面上电势值为零,则无限远处的电势为多少?[解答]带电球面在外部产生的场强为204Q E r πε=,由于 d d R R RU U E r ∞∞∞-=⋅=⎰⎰E l 200d 44RR QQr r r πεπε∞∞-==⎰04Q Rπε=,当U R = 0时,04QU Rπε∞=-.12.14 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试证明离球心r (r <R )处的电势为图2230(3)8Q R r U R πε-=. [证明]球的体积为343V R π=,电荷的体密度为 334Q Q V R ρπ==. 利用12.10题的方法可求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大小为30034QE r r Rρεπε==,(r ≦R ); 204QE rπε=,(r ≧R ). 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r 处的电势为22300()84QQR r R R πεπε=-+2230(3)8Q R r R πε-=. 12.15 在y = -b 和y = b 两个“无限大”平面间均匀充满电荷,电荷体密度为ρ,其他地方无电荷. (1)求此带电系统的电场分布,画E-y 图;(2)以y = 0作为零电势面,求电势分布,画E-y 图.[解答]平板电荷产生的场强的方向与平板垂直且对称于中心面:E = E`,但方向相反.(1)在板内取一底面积为S ,高为2y 的圆柱面作为高斯面,场强与上下两表面的法线方向平等而与侧面垂直,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d e SΦ=⋅⎰E S 0d d d 2S S S ES =⋅+⋅+⋅=⎰⎰⎰E S E S E S 12.高斯面内的体积为 V = 2yS ,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 2ρSy ,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可得场强为 E = ρy/ε0, (-b ≦y ≦b ).穿过平板作一底面积为S ,高为2y 的圆柱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仍为 Φe = 2ES , 高斯面在板内的体积为 V = S 2b ,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 ρS 2b ,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可得场强为 E = ρb/ε0, (b ≦y ); E = -ρb/ε0, (y ≦-b ). E-y 图如图所示.(2)对于平面之间的点,电势为0d d y U y ρε=-⋅=-⎰⎰E l 22y C ρε=-+,在y = 0处U = 0,所以C = 0,因此电势为 22y U ρε=-,(-b ≦y ≦b ).这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当y ≧b 时,电势为0d d nqbnqbU y y C εε=-⋅=-=-+⎰⎰E l ,在y = b 处U = -ρb 2/2ε0,所以C = ρb 2/2ε0,因此电势为2002b bU y ρρεε=-+,(b ≦y ).当y ≦-b 时,电势为 00d d b bU y y C ρρεε=-⋅==+⎰⎰E l , 在y = -b 处U = -ρb 2/2ε0,所以C = ρd 2/2ε0,因此电势为 2002b b U y ρρεε=+,两个公式综合得 200||2b b U y ρρεε=-+,(|y |≧d ). 这是两条直线.U-y 图如右图所示.U-y 图的斜率就形成E-y 图,在y = ±b 点,电场强度是连续的,因此,在U-y 图中两条直线与抛物线在y = ±b 点相切.[注意]根据电场求电势时,如果无法确定零势点,可不加积分的上下限,但是要在积分之后加一个积分常量.根据其他关系确定常量,就能求出电势,不过,线积分前面要加一个负号,即d U =-⋅⎰E l这是因为积分的起点位置是积分下限. 12.16 两块“无限大”平行带电板如图所示,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并接地(地的电势为零),设A 和B 两板相隔5.0cm ,板上各带电荷σ=×10-6C·m -2,求:(1)在两板之间离A 板1.0cm 处P 点的电势; (2)A 板的电势.[解答]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为 E=σ/ε0,方向从A 指向B .以B 板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则r B = 0,r P = -0.04m ,r A = -0.05m . (1)P 点和B 板间的电势差为d d BBPPr r P B r r U U E r -=⋅=⎰⎰E l 0()B P r r σε=-, 由于U B = 0,所以P 点的电势为6123.3100.048.8410P U --⨯=⨯⨯=×104(V). (2)同理可得A 板的电势为()A B A U r r σε=-=×104(V).12.17 电量q 均匀分布在长为2L 的细直线上,试求: (1)带电直线延长线上离中点为r 处的电势; (2)带电直线中垂线上离中点为r 处的电势; (3)由电势梯度算出上述两点的场强. [解答]电荷的线密度为λ = q/2L .(1)建立坐标系,在细线上取一线元d l ,所带的电量为d q = λd l , 根据点电荷的电势公式,它在P 1点产生的电势为总电势为 10d 4L L l U r l λπε-=-⎰0ln()4Ll Lr l λπε=--=-0ln8q r LLr Lπε+=-. (2)建立坐标系,在细线上取一线元d l ,所带的电量为d q = λd l , 在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的P 2点产生的电势为2221/20d d 4()lU r l λπε=+, 积分得2221/201d 4()LLU l r l λπε-=+⎰0)4Ll Ll λπε=-=08qLπε=0ln4q LLrπε=.(3)P 1点的场强大小为11U E r∂=-∂011()8q L r L r L πε=--+22014q r L πε=-, ①方向沿着x 轴正向.P 2点的场强为22U E r ∂=-∂01[4q L r πε==, ②方向沿着y 轴正向.[讨论]习题12.3的解答已经计算了带电线的延长线上的场强为1220124L E x L λπε=-,由于2L λ = q ,取x = r ,就得公式①.(2)习题12.3的解答还计算了中垂线上的场强为y E =d 2 = r ,可得公式②.由此可见,电场强度可用场强叠加原理计算,也可以用电势的关系计算.12.18 如图所示,一个均匀带电,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的均匀带电球壳,所带电荷体密度为ρ,试计算: (1)A ,B 两点的电势;(2)利用电势梯度求A ,B 两点的场强.[解答](1)A 点在球壳的空腔内,空腔内的电势处处相等,因此A 点的电势就等于球心O 点的电势.在半径为r 的球壳处取一厚度为d r 的薄壳,其体积为 d V = 4πr 2d r , 包含的电量为 d q = ρd V = 4πρr 2d r , 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为00d d d 4O q U r r rρπεε==, 球心处的总电势为21222100d ()2R O RU r r R R ρρεε==-⎰, 这就是A 点的电势U A .过B 点作一球面,B 的点电势是球面外的电荷和球面内的电荷共同产生的.球面外的电荷在B 点产生的电势就等于这些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根据上面的推导可得22120()2B U R r ρε=-. 球面内的电荷在B 点产生的电势等于这些电荷集中在球心处在B 点产生的电势.球壳在球面内的体积为3314()3B V r R π=-,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这些电荷集中在球心时在B 点产生的电势为332100()43B BBQ U r R r r ρπεε==-.B 点的电势为U B = U 1 + U 2322120(32)6B BR R r r ρε=--.(2)A 点的场强为0AA AU E r ∂=-=∂. B 点的场强为3120()3B B B B BU R E r r r ρε∂=-=-∂.[讨论] 过空腔中A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由于面内没有电荷,根据高斯定理,可得空腔中A 点场强为E = 0, (r ≦R 1). 过球壳中B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面内球壳的体积为 3314()3V r R π=-,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根据高斯定理得方程 4πr 2E = q/ε0, 可得B 点的场强为3120()3R E r rρε=-, (R 1≦r ≦R 2).这两个结果与上面计算的结果相同.在球壳外面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面内球壳的体积为 33214()3V R R π=-,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根据高斯定理得可得球壳外的场强为33212200()43R R qE r rρπεε-==,(R 2≦r ).图A 点的电势为22210()2R R ρε=-. B 点的电势为d d BBB r rU E r ∞∞=⋅=⎰⎰E l 23120()d 3BR r R r r r ρε=-⎰2332120()d 3R R R r r ρε∞-+⎰322120(32)6B B R R r r ρε=--. A 和B 点的电势与前面计算的结果相同.12.19 一圆盘,半径为R ,均匀带电,面电荷密度为σ,求:(1)圆盘轴线上任一点的电势(用该点与盘心的距离x 来表示); (2)从电场强度的和电势梯度的关系,求该点的电场强度. (此题解答与书中例题解答相同,在此省略) 12.20 (1)设地球表面附近的场强约为200V·m -1,方向指向地球中心,试求地球所带有的总电量. (2)在离地面1400m 高处,场强降为20V·m -1,方向仍指向地球中心,试计算在1400m 下大气层里的平均电荷密度. [解答]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R =×106m .(1)将地球当作导体,电荷分布在地球表面,由于场强方向指向地面,所以地球带负量. 根据公式 E = -σ/ε0,电荷面密度为 σ = -ε0E ;地球表面积为 S = 4πR 2, 地球所带有的总电量为Q = σS = -4πε0R 2E = -R 2E /k ,k 是静电力常量, 因此电量为629(6.37110)200910Q ⨯⨯=-⨯=×105(C). (2)在离地面高为h = 1400m 的球面内的电量为2()``R h E Q k+=-=×105(C),大气层中的电荷为 q = Q - Q` = ×105(C).由于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的半径,其体积约为 V = 4πR 2h = ×1018(m 3), 平均电荷密度为 ρ = q /V = ×10-12(C·m -3).第十三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3.1 一带电量为q ,半径为r A 的金属球A ,与一原先不带电、内外半径分别为r B 和r C的金属球壳B 同心放置,如图所示,则图中P 点的电场强度如何?若用导线将A 和B 连接起来,则A 球的电势为多少?(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解答]过P 点作一个同心球面作为高斯面,尽管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但是高斯面内只有电荷q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 E 4πr 2 = q /ε0, 可得P 点的电场强度为204q E r πε=.当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电荷-q 时,外侧将出现同种电荷q .用导线将A 和B 连接起来后,正负电荷将中和.A 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电势等于球心的电势.A 球的电势是球壳外侧的电荷产生的,这些电荷到球心的距离都是r c ,所以A 球的电势为04cq U r πε=.13.2 同轴电缆是由半径为R 1的导体圆柱和半径为R 2的同轴薄圆筒构成的,其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导线的圆筒的带电量分别为+λ和-λ,则通过介质内长为l ,半径为r 的同轴封闭圆柱面的电位移通量为多少?圆柱面上任一点的场强为多少?[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长为l 的圆柱形高斯面,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通过圆柱面的电位移通过等于该面包含的自由电荷,即 Φd = q = λl . 设高斯面的侧面为S 0,上下两底面分别为S 1和S 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d d SΦ=⋅⎰D S Ñ012d d d 2S S S rlD π=⋅+⋅+⋅=⎰⎰⎰D S D S D S ,可得电位移为 D = λ/2πr ,其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电场强度为 E = D/ε0εr = λ/2πε0εr r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13.3 金属球壳原来带有电量Q ,壳内外半径分别为a 、b ,壳内距球心为r 处有一点电荷q ,求球心o 的电势为多少?[解答]点电荷q 在内壳上感应出负电荷-q ,不论电荷如何分布,距离球心都为a .外壳上就有电荷q+Q ,距离球为b .球心的电势是所有电荷产生的电势叠加,大小为 13.4 三块平行金属板A 、B 和C ,面积都是S = 100cm 2,A 、B 相距d 1 = 2mm ,A 、C 相距d 2 = 4mm ,B 、C 接地,A 板带有正电荷q = 3×10-8C ,忽略边缘效应.求(1)B 、C 板上的电荷为多少?图(2)A 板电势为多少?[解答](1)设A 的左右两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1和σ2,所带电量分别为q 1 = σ1S 和q 2 = σ2S ,在B 、C 板上分别感应异号电荷-q 1和-q 2,由电荷守恒得方程q = q 1 + q 2 = σ1S + σ2S . ① A 、B 间的场强为 E 1 = σ1/ε0, A 、C 间的场强为 E 2 = σ2/ε0.设A 板与B 板的电势差和A 板与C 板的的电势差相等,设为ΔU ,则ΔU = E 1d 1 = E 2d 2, ② 即 σ1d 1 = σ2d 2. ③解联立方程①和③得 σ1 = qd 2/S (d 1 + d 2), 所以 q 1 = σ1S = qd 2/(d 1+d 2) = 2×10-8(C); q 2 = q - q 1 = 1×10-8(C). B 、C 板上的电荷分别为 q B = -q 1 = -2×10-8(C); q C = -q 2 = -1×10-8(C).(2)两板电势差为 ΔU = E 1d 1 = σ1d 1/ε0 = qd 1d 2/ε0S (d 1+d 2), 由于 k = 9×109 = 1/4πε0,所以 ε0 = 10-9/36π, 因此 ΔU = 144π = (V).由于B 板和C 板的电势为零,所以 U A = ΔU = (V).13.5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 ,带电量为q ,在它的附近放一块与A 平行的金属导体板B ,板B 有一定的厚度,如图所示.则在板B 的两个表面1和2上的感应电荷分别为多少?[解答]由于板B 原来不带电,两边感应出电荷后,由电荷守恒得q 1 + q 2 = 0. ①虽然两板是无限大的,为了计算的方便,不妨设它们的面积为S ,则面电荷密度分别为 σ1 = q 1/S 、σ2 = q 2/S 、σ = q/S ,它们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E 1 = σ1/ε0、E 2 = σ2/ε0、E = σ/ε0.在B 板内部任取一点P ,其场强为零,其中1面产生的场强向右,2面和A 板产生的场强向左,取向右的方向为正,可得 E 1 - E 2 – E = 0,即 σ1 - σ2 – σ = 0, 或者 q 1 - q 2 + q = 0. ②解得电量分别为 q 2 = q /2,q 1 = -q 2 = -q /2.13.6 两平行金属板带有等异号电荷,若两板的电势差为120V ,两板间相距为1.2mm ,忽略边缘效应,求每一个金属板表面的电荷密度各为多少?[解答]由于左板接地,所以σ1 = 0.由于两板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右板右面的电荷会全部吸引到右板左面,所以σ4 = 0.由于两板带等量异号的电荷,所以σ2 = -σ3.两板之间的场强为 E = σ3/ε0,而 E = U/d , 所以面电荷密度分别为σ3 = ε0E = ε0U/d = ×10-7(C·m -2),σ2 = -σ3 = ×10-7(C·m -2).13.7 一球形电容器,内外球壳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球壳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相距很远.将内球用细导线接地.试证:球面间电容可用公式202214R C R R πε=-表示.(提示:可看作两个球电容器的并联,且地球半径R >>R 2)[证明]方法一:并联电容法.在外球外面再接一个半径为R 3大外球壳,外壳也接地.内球壳和外球壳之间是一个电容器,电容为外球壳和大外球壳之间也是一个电容器,电容为2023141/1/C R R πε=-.外球壳是一极,由于内球壳和大外球壳都接地,共用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并联.当R 3趋于无穷大时,C 2 = 4πε0R 2.并联电容为12120022144R RC C C R R R πεπε=+=+-202214R R R πε=-.方法二:电容定义法.假设外壳带正电为q ,则内壳将感应电荷q`.内球的电势是两个电荷产生的叠加的结果.由于内球接地,所以其电势为零;由于内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球心的电势为0201`044q q R R πεπε+=,因此感应电荷为12`Rq q R =-.图根据高斯定理可得两球壳之间的场强为122002`44R q q E r R r πεπε==-,负号表示场强方向由外球壳指向内球壳.取外球壳指向内球壳的一条电力线,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 球面间的电容为202214R q C U R R πε==-.13.8 球形电容器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其间一半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求电容C 为多少? [解答]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12012211441/1/R R C R R R R πεπε==--.对于半球来说,由于相对面积减少了一半,所以电容也减少一半:0121212R R C R R πε=-.当电容器中充满介质时,电容为:0122212r R R C R R πεε=-.由于内球是一极,外球是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器并联:01212212(1)r R R CC C R R πεε+=+=-.13.9 设板面积为S 的平板电容器析板间有两层介质,介电常量分别为ε1和ε2,厚度分别为d 1和d 2,求电容器的电容.[解答]假设在两介质的介面插入一薄导体,可知两个电容器串联,电容分别为 C 1 = ε1S/d 1和C 2 = ε2S/d 2. 总电容的倒数为122112*********d d d d C C C S S S εεεεεε+=+=+=, 总电容为 122112SC d d εεεε=+.13.10 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R 1的导线和与它同轴的内半径为R 2的导体圆筒构成的,其长为l ,其间充满了介电常量为ε的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导线上的电荷为λ,圆筒的电荷为-λ,略去边缘效应.求:(1)两极的电势差U ;(2)介质中的电场强度E 、电位移D ;(3)电容C ,它是真空时电容的多少倍?[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长为l 的圆柱形高斯面,侧面为S 0,上下两底面分别为S 1和S 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d d SΦ=⋅⎰D S Ñ012d d d 2S S S rlD π=⋅+⋅+⋅=⎰⎰⎰D S D S D S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 q = λl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可得电位为 D = λ/2πr ,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电场强度为 E = D/ε = λ/2πεr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取一条电力线为积分路径,电势差为21d d d 2R LLR U E r r r λπε=⋅==⎰⎰⎰E l 21ln 2R R λπε=. 电容为212ln(/)q lC U R R πε==. 在真空时的电容为 00212ln(/)l q C U R R πε==,所以倍数为C/C 0 = ε/ε0.13.11 在半径为R 1的金属球外还有一层半径为R 2的均匀介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设金属球带电Q 0,求: (1)介质层内、外D 、E 、P 的分布;(2)介质层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解答](1)在介质内,电场强度和电位移以及极化强度是球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的球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q = Q 0,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 可得电位为 D = Q 0/4πr 2,方向沿着径向.用矢量表示为 D = Q 0r /4πr 3.电场强度为 E = D /ε0εr = Q 0r /4πε0εr r 3,方向沿着径向.由于 D = ε0E + P , 所以 P = D - ε0E =031(1)4rQ rεπ-r. 在介质之外是真空,真空可当作介电常量εr = 1的介质处理,所以 D = Q 0r /4πr 3,E = Q 0r /4πε0r 3,P = 0.(2)在介质层内靠近金属球处,自由电荷Q 0产生的场为 E 0 = Q 0r /4πε0r 3; 极化电荷q 1`产生的场强为E` = q 1`r /4πε0r 3; 总场强为 E = Q 0r /4πε0εr r 3.由于 E = E 0 + E `,解得极化电荷为 `101(1)rq Q ε=-,介质层内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 ``01122111(1)44r Q q R R σπεπ==-.在介质层外表面,极化电荷为``21q q =-,面密度为 ``02222221(1)44r Q q R R σπεπ==-.13.12 两个电容器电容之比C 1:C 2 = 1:2,把它们串联后接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量之比为多少?如果把它们并联后接到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之比又是多少?[解答]两个电容器串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带电量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 Q 2/2C ,得静电能之比为 W 1:W 2 = C 2:C 1 = 2:1.两个电容器并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 CU 2/2,得静电能之比为 W 1:W 2 = C 1:C 2 = 1:2.13.13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d ,接在电源上维持其电压为U .将一块厚度为d 相对介电常量为εr的均匀介电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一半空间内,求电容器的静电能为多少?[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 = ε0S/d ,当面积减少一半时,电容为C 1 = ε0S /2d ;另一半插入电介质时,电容为C 2 = ε0εr S /2d .两个电容器并联,总电容为 C = C 1 + C 2 = (1 + εr )ε0S /2d , 静电能为 W = CU 2/2 = (1 + εr )ε0SU 2/4d .13.14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d ,两板竖直放着.若电容器两板充电到电压为U 时,断开电源,使电容器的一半浸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液体中.求:(1)电容器的电容C ;(2)浸入液体后电容器的静电能;(3)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解答](1)如前所述,两电容器并联的电容为 C = (1 + εr )ε0S /2d .(2)电容器充电前的电容为C 0 = ε0S/d , 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 0U . 当电容器的一半浸在介质中后,电容虽然改变了,但是电量不变,所以静电能为W = Q 2/2C = C 02U 2/2C = ε0SU 2/(1 + εr )d .(3)电容器的一半浸入介质后,真空的一半的电容为 C 1 = ε0S /2d ;介质中的一半的电容为 C 2 = ε0εr S /2d .设两半的所带自由电荷分别为Q 1和Q 2,则Q 1 + Q 2 = Q . ①由于C = Q/U ,所以U = Q 1/C 1 = Q 2/C 2. ②解联立方程得01112211/C U C Q Q C C C C ==++,真空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0112122/2(1/)(1)r C U U Q S C C S dεσε===++.同理,介质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021222(/1)(1)r r C U UC C S dεεσε==++.13.15 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200cm 2,板间距离为1.0mm ,电容器内有一块1.0mm 厚的玻璃板(εr = 5).将电容器与300V 的电源相连.求:(1)维持两极板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的能量变化为多少?(2)断开电源维持板上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能量变化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 0 = ε0εr S/d ,静电能为 W 0 = C 0U 2/2. 玻璃板抽出之后的电容为 C = ε0S/d .(1)保持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W = CU 2/2,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ΔW = W - W 0 = (C - C 0)U 2/2= (1 - εr )ε0SU 2/2d = ×10-5(J).(2)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 0U ,保持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W = Q 2/2C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2000(1)2C C U W W W C ∆=-=-20(1)2r r SU d εεε=-= ×10-4(J). 13.16 设圆柱形电容器的内、外圆筒半径分别为a 、b.试证明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在半径R[解答]设圆柱形电容器电荷线密度为λ,场强为 E = λ/2πε0r ,能量密度为 w = ε0E 2/2, 体积元为 d V = 2πrl d r ,能量元为 d W = w d V . 在半径a 到R 的圆柱体储存的能量为2d d 2VVW w V E V ε==⎰⎰2200d ln 44Ral l R r r a λλπεπε==⎰. 当R = b 时,能量为210ln 4l bW aλπε=;当R =22200ln 48l l bW aλλπεπε==,所以W 2 = W 1/2,即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在半径R =13.17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a 、b ,柱面之间充满介电常量为ε的电介质(忽略边缘效应).当这两个导体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 )时,求:(1)在半径为r (a < r < b )、厚度为d r 、长度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处,电场能量体密度是多少?整个薄壳层中总能量是多少?(2)电介质中总能量是多少(由积分算出)?(3)由电容器能量公式推算出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解答](1)圆柱形内柱面的电荷线密度为 λ = Q/l ,根据介质是高斯定理,可知电位移为 D = λ/2πr = Q /2πrl ,场强为 E = D/ε = Q /2πεrl , 能量密度为w = D ·E /2 = DE /2 = Q 2/8π2εr 2l 2.薄壳的体积为d V = 2πrl d r ,能量为 d W = w d V = Q 2d r /4πεlr .(2)电介质中总能量为22d d ln 44bV aQ Q bW W r lr l a πεπε===⎰⎰.(3)由公式W = Q 2/2C得电容为 222ln(/)Q lC W b a πε==. 13.18 两个电容器,分别标明为200PF/500V 和300PF/900V .把它们串联起来,等效电容多大?如果两端加上1000V 电压,是否会被击穿?[解答]当两个电容串联时,由公式211212111C C C C C C C +=+=,得1212120PF C C C C C ==+.加上U = 1000V 的电压后,带电量为 Q = CU ,第一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 U 1 = Q/C 1 = CU/C 1 = 600(V); 第二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 U 2 = Q/C 2 = CU/C 2 = 400(V).由此可知:第一个电容器上的电压超过它的耐压值,因此会被击穿;当第一个电容器被击穿后,两极连在一起,全部电压就加在第二个电容器上,因此第二个电容器也接着被击穿.第十四章 稳恒磁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