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
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坚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根本性 质,落实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 务。实践最有说服力.群众最有发言 权.我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新闻事 业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新闻
万方数据
特稿
新闻工作的定位,找准新闻工作的坐 标,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 多做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工作.多做
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的工作,不断巩固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 展、维护和谐稳定。
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从根本上说.我
们的新闻工作属于人民、为了人民。能
传绕,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工作必须 倍加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现 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工作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
更为先进,但无论环境条件怎 样变,深入群众“接地气”的
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要善于用普通百
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 方式阐述观点,平等交流、平易近人, 防止居高临下、自说自话。要多用群众 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多一些短话、实
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 深入基层、深人群众,了解改革建设的
关节点、抓住广大群众的关注点、把握 服务人民的着力点,充分反映改革发展
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
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 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 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 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倡导编
低保户案荣莲家进行采访。当日.新华牡量州分杜i己青幕 到贵州旱情重灾区盘县.嚣入田间地头、老百妻}家进行采 访报道,执行贯彻中重部“走基层、转作风、泣文风”活 动,l殴东新,摄l
辑记者沉下身心、走进基层, 在实践的艰苦磨砺中感悟生活 真谛、锤炼品质作风、增长本 领才干。要真正深入到改革开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最近,中央新闻做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出要求。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走得深入、转得到位、改得彻底上下工夫,不断把“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
(老师您好:一些领导说的话可以作为文章的开头吗?文章的后面需要再进行总结吗?)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走”要走得深入。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
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深入基层、融入生活,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切实解决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源头和方向问题。
走得深入,关键是思想感情深入。
要真正俯下身、弯下腰,身入心入,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把握群众脉搏,感知群众疾苦,激发思想的火花,激活创造的灵感。
这样,新闻报道才能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转”要转得到位。
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所在,新闻工作一刻也不离开人民群众。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切实解决好新闻工作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转得到位,关键是转得自觉。
要转换片面追求所谓“新闻效应”、“吸引眼球”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摒弃漠视基层、远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心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平凡人的生活百态中发现真善美的“火花”,在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中反映改革发展成就,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不断深化这项活动,“改”要改得彻底。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
要倡导讲新话、讲真话、讲短话、讲家常话,切实解决好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问题。
改得彻底,关键是改得坚决。
要真正摒弃空话套话连篇、官腔学生腔标准腔泛滥的不良习气,用老百姓喜欢听的语言风格,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表达语句,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使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让这个伟大时代的主流价值和鲜活美好走进公众视野和心田。
县级广电如何开展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县级广电如何开展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山西省襄汾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山西襄汾041500)摘要:县级广电如何开展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呢?首先,领导要率先垂范,做走基层的带头人。
其次,编辑记者要深入生活,带着责任走基层。
再次,要引深“走转改”活动,切实提高新闻水平。
关键词:县级如何开展走转改方式方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以来,作为地方广电,怎样才能将此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呢?笔者结合县级广电开展的走基层活动,浅议县级广电如何开展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切实改进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
一、广电领导率先垂范,做走基层的带头人作为地方新闻媒体,一项活动开展的是否成功,关键看媒体领导在活动中的决策、行为,广电领导在“走转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们带头组织策划,是搞好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他们深入基层,采写鲜活的民生新闻报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让“走基层”变成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新闻报道让新闻报道文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走转改”活动在县级广电开展以来,我们襄汾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全台的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
要求台长、总编、副总编、部门主任亲自带队,带领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采访调研,撰写有价值的基层新闻稿件。
一是策划组织一批有影响的“走转改”专题专栏。
在台领导的亲自决策下,开辟了《四大转型走基层》、《开局之年看转型》、《走基层听民声》、《致富带头人》等专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走基层”活动。
这些专题、专栏全部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四大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主题进行宣传报道,全面反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投身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是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
2011年10月份以来,台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南贾镇东刘村采访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深入东牛村采访仿古家具的市场规模及营销策略;深入蹲点联系村官滩村,详细了解红枣对村民带来的收益、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搞好新闻宣传工作要把群众放心上
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搞好新闻宣传工作要把群众放心上“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人心。
”——胡锦涛“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胡锦涛媒体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拜群众为师,才会真正走进群众心中,得到群众的信赖。
走基层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崇高行动,要始终高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追求,担当弘扬正气的社会责任。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深入采访抓新闻“活鱼”,为群众贡献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还要满腔热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用到为百姓造福上。
唯有如此,党的新闻事业才会赢得人民,才会根深叶茂、四季长青。
当下正在蓬勃而有序地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新闻界展示的最为壮观的传播图景。
尽管这个活动目前还在进行之中,但将它确立为新闻界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之一,已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了。
“走转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首先,它鲜明而很好地回应了时代关切。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虽然我国的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形势依然严峻。
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不同发展时期的矛盾统统挤压在同一时空的领域中,使得我们的工作特别困难,任务特别艰巨。
因此,时代驱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必须随之而适应和跟上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种种需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许多思想和认识,面对世界上数量最大的我国近五亿网民及其巨量信息,怎样从信息中发现新闻、怎样把信息裁剪成新闻、怎样避免将失实信息变成虚假新闻等等,这些都已成为新闻工作者今天时时刻刻面对的新问题和新纠结。
“走转改”的实践证明:只有做到、做好和坚持“走转改”,我们才能在当今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真正搞好新闻宣传工作。
“走转改”让新闻报道更具生命力
“走转改”让新闻报道更具生命力作者:李秀民来源:《活力》2014年第06期[关键词]走转改;电视;新闻“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简称。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一、“走转改”活动简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之后,新闻战线迅速响应,各级电视台、各大报刊纷纷开辟“走基层”栏目。
“走转改”犹如一缕春风,伴随着新闻记者走基层的步伐,吹向神州大地。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去是为了“深入实际生活”“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
“走基层”要求新闻记者走进社会群众当中,深入细致地了解民情民意,倾听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并直面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百姓想说的,就是传媒要传达的;百姓想听的,就是传媒要传播的;百姓想要的,就是传媒要给予的。
这样创作的新闻作品才有价值、有生命。
“转作风”:“俯下身弯下腰才能与百姓心贴心”,从思想观念上“转作风”是为了让新闻作品更加贴近群众。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把“服务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改文风”: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
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让新闻报道更加喜闻乐见。
“短、新、实”的内容为新闻报道增添了魅力。
在走基层的报道中,老百姓的镜头多了,基层的声音响了,套话空话少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多了,官腔官调少了,群众语言多了。
二、“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性(一)“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载体“走转改”活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诠释和实践载体。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体现在新闻工作上就是要“尊重事实,坚持新闻真实性”。
“转作风”是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根本
“转作风”是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根本自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委要求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中央、各省市区和行业新闻单位均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界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教育引导新闻工作者明确“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进一步增强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笔者认为,要想使“走转改”活动在集中开展3个月之后形成常态化,就必须深刻明确一点:“转作风”是“走转改”活动的根本。
新闻工作者只有从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上认真自我剖析、扎实改进转变,“走转改”活动才能取得实效、永葆活力。
一、当前新闻工作者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2008年7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就明确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发扬“六种作风:爱岗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
对照这一标准,我们发现当前新闻工作者的作风同过去相比,有了许多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具体表现为:1、虚假失真。
部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不端正,作风不踏实,文风不老实,胡编乱造、以讹传讹的“报道”时有所闻。
北京电视台“纸箱肉包子事件”便是反面典型,该事件不仅给中国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也给中国食品行业带了巨大的损失。
2、空泛肤浅。
部分新闻工作者作风飘浮,习惯于泡会议、凑热闹、抄材料、写表面文章,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
对一些疑难问题的报道,也只触及皮毛,不能揭示实质。
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消弱着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力。
3、活泼不足。
部分新闻报道的内容正确但吸引力较差。
原因是新闻工作者采访不扎实,写作欠打磨,不善于从群众视度、用群众语言深入浅出、鲜明生动地阐述理论政策等重大主题。
一些结构老套、句式呆板、语言乏味的报道,降低着受众对报道的兴趣度。
“走转改”,让新闻更有生命力
百 家 论 坛
“ 走转改” , 让新 闻更有生命力
宋 湘 群
吉林 省 通 化 广 播 电视 台新 闻 中心
“ 走基层 、 转作风 、 改文风” 活动是新 闻战线牢 固树立群众 观点 ,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 增 强新 闻宣传吸引力 、 感 染力 , 提升 新闻队伍 能力素养 的一次重要新 闻实践活动 。广大新 闻工作 者走进 田间地头 、 社 区工 厂 , 深入各行各 业第一线 , 感知 国情 市情 , 观察转型发展 , 体味百姓冷暖 , 回应群众关切 , 以饱含深 情的笔触 、 清新鲜活的语言 , 在火热的社会生活 中真实记 录时 代变迁 , 用一组组带着泥土芬芳 、 浸染着生活气 息的新 闻报道 回答 “ 为 了谁 、 依靠谁 、 我是谁 ” 的时代命题 , “ 走” 出了真情 实 感, “ 转” 出了踏实严谨 , “ 改” 出了清新朴 实 , 推 出了一大批“ 接 地气 ” 、 “ 有人气” 的新闻报道 , 得 到了各基层单位 的认可 , 也赢 得 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随着 “ 走 转改 ” 活动的深入开展 , “ 走转 改” 在我的认知世界里从模糊逐渐变得清 晰, 从 抽象逐渐变的 鲜活, 我更加深 刻地领悟到 , 新闻工作者生存 的土壤 在基层 , 基层有着最鲜活 、 最丰富 的新闻资源 , 深入实践才能富有生活 气息 , 才能创作 出人 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 品。 “ 走转改” , 拓宽报道视野 基层是一座宝库 , 只有带着认真 的态度 , 带着 感情 , 深入 到基层去 , “ 宝库 ” 才会对你打开大门 , 民间蕴藏 的大量 内容丰 富、 题材新鲜的报道 资源才能被开掘出来。走进去 , 才知天地 之广 阔 , 才能准确把握社 会之脉搏 , 记 者才会真正得到珍 宝 , 读者才会 读到真正 的新 闻。 坚持深入基层采访 , 占有大量第一 手 的材料 , 才能 由表及里 , 去伪存真 , 洞察本质 , 把握真 实 , 把 握正确导向。只有深入基层 , 我们才能倾听到群众心声 , 成 为 群众的知音。才能体验群众 的酸甜苦辣 、 烦恼忧愁 , 产 生感情 上 的共鸣 , 写 出活生生的新 闻人物 。只有及时 、 准确 的挖 掘老 百姓迫切关注的热点 、 难点 、 焦点问题 , 急群众之所急 , 想群众 之所想 , 才能创作 出群众喜欢 看又看得懂的新闻作 品。 如我台记者马晓明和赵洪全在社区蹲点时了解到一对和 奶奶相依为命的双胞胎兄弟正为考上大学而没钱念书一筹莫 展 的线索后 , 先后在《 聚焦民生》 节 目中播发 了《 贫困双胞胎兄 弟 遭遇上学难》 和《 好 心人 捐助 孪生兄弟顺利上 学》 两 篇报 道, 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孝顺兄弟和多病奶奶 的深 切同情 ; 一时 间, 捐款和爱心从 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 在短短二十几天时 间里 便凑足了i万多元学费 , 两兄弟如愿以偿升 上了大学 , 令他们 放心不下 的奶奶也在本台记者的多方协调下 ,住进 了免 费的 敬老院。 记者通过走 进基层而挖掘 出来的两篇报道 , 真实反映 了祖孙三人 的悲苦生活 , 解决 了兄弟两没钱上学的现实困境 , 弘扬了社会 各界扶危济困的爱心美德 ,更让两 名年轻记 者体 会到 :小记者也可 以有大作为 、帮助别人 快乐 自己的职业价 值。 广播电视作 为大众传媒肩负着宣传 与传播 主流意识 形态 观念 , 传承和弘扬 民族 民间文化社会责任 。把笔触 、 话筒和镜 头对准基层群众 , 把版面 、 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 , 强化 “ 基 层 无 小 事” 的新 闻意识 听百姓言, 说百姓事, 解 百姓难, 了解他 们真 实的生 活和对人生的感悟 ,反 映他们真实的情感和本来 的面 目, 这样才能给人 以真实 的感觉和震撼 的力量 。 ■、 “ 走转改” , 提升思想含量 “ 勿忘人 民” ,这是我国新 闻工作者杰 出代表穆青生前最 为钟爱 、 写得最多的四个字 。基层和群众 , 是每个新 闻工作者 的情感 之根 、 报道之根 。新 闻工作者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 , 才 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人 民群众身上有很 多闪光 的东西 可供挖
“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评论文章[5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评论文章“走转改”的启示(人民论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启,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让人有如沐清风之感。
到基层去,是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一把钥匙。
不仅是新闻单位,其他机关单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这样,防止和纠正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真正把身子沉下去,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更有效地促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扎扎实实践行执政为民理念。
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领导干部讲话和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长,二是空,三是假。
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
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损及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执政主张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走进基层,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群众关切的文风。
坐在机关大楼里感受不到群众安危冷暖,也培养不出与群众的深厚感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
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就业、就医、就学、养老还有多少困难,社会上还有多少“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才能知道老百姓当前对改善民生是多么的期待,也才能找到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现在一些文件、讲话、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没味、没用,听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没有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
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
走进基层,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养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
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苦思冥想,语言就会干瘪枯燥,文章就会索然无味。
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百姓情。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9.23•【文号】新出字[2011]310号•【施行日期】2011.09.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新出字〔2011〕3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报刊主管部门,中央主要新闻出版单位,总署机关各部门、署直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新闻出版队伍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新闻出版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央的部署,新闻出版总署研究决定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新闻出版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出了一大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和出版产品,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在网络、手机信息传播的冲击下,新闻出版系统也出现了浮躁之风,一些编辑记者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不实事求是,只在网上淘信息、抄文章,使新闻报刊图书文章空话多、废话多、套话多,书报刊跟风炒作、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等问题凸现出来,严重影响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基层群众反映强烈。
新闻出版是面向人民大众的事业,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新时期新闻出版队伍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新闻出版产品的竞争力和传播力,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科学发展,有利于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出版采编出版发行全过程,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穿到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服务各环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线作者:冯卫红王锦栋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11期中央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新闻宣传战线只有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中,才能明确新闻宣传工作的坐标,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为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大局所需、群众所盼。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
新闻报道不仅要比“速度”,更要比“深度”;理论成果不仅要比“长度”,更要比“厚度”;文艺作品不仅要比“亮度”,更要比“精度”。
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宣传是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是转作风转出来的,是改文风改出来的。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
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
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接地气、俯下身、抓活鱼,才能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因此,新闻宣传战线只有通过“走转改”活动,认认真真地转作风,扎扎实实地改文风,才能使作品真正地打动群众、感染群众、引导群众。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
新闻宣传从业人员必须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贯彻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要进一步突出“走转改”活动的鲜明主线。
要视人民为“英雄”,始终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宣传工作的反映对象;要视人民为“亲人”,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工作的奋斗目标;要视人民为“裁判”,始终把群众的客观评价作为宣传工作的衡量标尺。
再论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文 / 建省 南 平市 广播 电视 台 副 台长 陈 辉 福
在 联 系 实 际 、 在 取 得 实 效 。开 展 “ 转 改 ” 形 象 , 坚 持 以 贵 走 塑 要 “ ” “ ” “ ” 又 因 “ ” “ ” “ ”三 位 一 体 , 联 走 促 转 推 改 , 改 促 转 推 走 , 互 互 动。 “ ” 重 塑 形 象 的 基础 条 件 , 求 记 者 肯 花 时 间 花 力 气 走 是 要 走 基 层 , 到 “ 心投 入 ” 走 基 层 ”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新 闻 观 , 做 身 。“ 体 是增强服 务大局 意识 、 增进 人 民群 众感情 、 培养 良好职 业精 民能 力 , 将产 生 深 刻 的 影 响 。 必 神 和 职 业 道 德 的题 中 之 义 ,是 转 “ 转改”是 塑造媒 体辅 政 走 作 风 改 文 风 ,学 习 运 用 群 众 语 言 亲 民 形 象 的 基 础 性 工 程 提 升 新 闻 报 道 吸 引 力 感 染 力 的 职 新 闻战线 开 展 “ 转 改 ” 动 , 走 活 业 要 求 。 靠 会 上 摘 、 上 淘 、 博 网 微 是 坚 持 党 的新 闻事 业 性 质 宗 旨、 行 履 找 , “ 便 面 ” 抓 不到 “ 鱼 ” 吃 方 是 活 新 闻 工作 责 任 使 命 的 必然 要 求 , 落 是 的 , 且 还 有 可 能 断 送 新 闻事 业 。 而 实 “ 贴 近 ” 求 、 强 新 闻 宣 传 吸 引 三 要 增 基层是新 闻事业 的根 , 在人 心 , 根 力 感 染 力 的重 要 途 径 , 加 强 队 伍 建 是 根 深 才 能 叶 茂 。只 有 迈 开 双 脚 , 深 设 、 高 新 闻 工 作 者 综 合 素 养 的 有 效 提 入 一 线 , 下 去 , 心 投 入 , 发 沉 身 把 举 措 。 为 这样 一 项 提 升媒 体 形 象 的 作 现 和 解 决 人 民群 众 的 实 际 问题 放 基础工程 , 闻界不仅要把 “ 转改” 新 走 在首位 , 能双脚着地 接 “ 气 ” 才 地 , 当成 一 项 重 要 的政 治 任 务 , 要 把 它 也 变 成 一 项 自 觉行 动 , 为 媒体 人 的 职 成 闻到 泥 土 的 芬 芳 , 能 明 白 “ 是 才 我 业 追 求 , 为锤 炼 气 质 、 造 辅 政 亲 成 打 谁 、 靠 谁 、 了谁 ” 才 能 牢 记 依 为 , 民形 象 的 唯一 途 径 。 “ 为 民所用 、 为 民所 系、 为 权 情 利 南 平 台 台长 陈 毅 达 在 光 泽 圣农 走 基层 思 想 挺 拔 ,旗 帜 鲜 明 是 主 流 新 民所 谋 ” 的教 诲 , 虚 谨 慎 地 向人 谦 闻 媒体 的 重 要 气 质 。 作 为 我 们 党 重 要 的 执 政 资 源 和 战 略 高 民群 众 学 习 , 向实 践 学 习 ; 能 和 人 民 群 众 建 立 起 血 肉 关 系 , 才 地 , 闻工 作 承 担 着 宣 传 群 众 、 员群 众 、 务 群 众 的 重 要 职 挖 掘 到 鲜 活 生 动 的报 道 素 材 : 会 以 亲 人 的 角 度 、 录 的 手 新 动 服 才 记 反 满 责 , 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 必 自觉 践 行 群 众 路 线 。中央 领 导 指 法 和 群 众 的语 言 去 报 道 群 众 的 生 活 、 映 群 众 的 困 难 , 腔 出 , 党 要 “ 终 坚 持 人 民 至 上而 又 有 的 放 矢 地 开 展 新 闻宣 传 和 新 闻 服 务 , 现 作 为 一 全 始 人 实 唯 物 史 观 、 党 为 公 执 政 为 民 的执 政 观 , 指 导 思 想 上 进 一 名 党 和 人 民的 新 闻工 作 者 的 价 值 追 求 。 立 在 步 树 : 众 观 点 、 化 群 众 立 场 , 工 作 内容 上 进 ~ 步 反 映 立群 强 在 “ ” 展 示 职 业 精 神 的重 要 动 作 , 求 记 者 抛 开 杂 念 , 转 是 要 群 众 愿 望 、 足 群 众 需 求 , 思 想 作 风 上 进 ~ 步 增 进 群 众 感 练 真 功 转 作 风 , 满 在 实现 “ 火 重 生 ” 身 入 ” 不 愿 “ 入 ” 迈 不 浴 。“ 却 心 , 情 、 近 同群 众 的 距 离 , 答 解 决 好 ‘ 了谁 ’ ‘ 靠 谁 ’ ‘ 拉 回 为 、依 、 我 开 “ 脚 跑 ” 身 在 曹 营 心在 汉 ,走 基 层 ” 会 成 为 “ 台 秀 ” 双 , “ 就 舞 。 是谁 ’ 的问题 ” 。作 为执政 党重要 的辅政工 具 , 新闻媒体是 通 “ 基 层 ” 为 了接 “ 气 ” 接 “ 气 ” 为 了 “ 作 风 ” “ 走 是 地 , 地 是 转 ,转作 过信 息传播影响 人们 的思想行为 实现 的 , 也要 先回答并解 决 风 ” 为 了 以 心换 心 赢 民 心 , 包 括 新 闻 事 业 在 内 的 党 的 各 是 使 好 “ 了谁 ” “ 靠谁 ” “ 是 谁 ” 个 基 本 认 识 问 题 。新 闻 媒 项 工 作 获 得 最 广 泛 、 可 靠 、 牢 固 的 群 众 基 础 和 力 量 源 泉 。 为 、依 、我 这 最 最 转 是 是 是 体 只 有 牢 固 树 立 以人 民 为 中 心 的 新 闻理 念 ,站 稳 群 众 立 场 , “ 作 风 ” 新 闻 实 现 辅 政 的 必 要 条 件 , 一 个 态 度 问题 , 亲 民 爱 民 , 能 履 行 好 辅 政 责 任 。 要 做 到 亲 民 爱 民就 要 转 作 才 次 “ 火重 生 ” 革 命 。要 有 对 职 业 的敬 畏 心理 。好 的作 风 浴 的 风 改文风 , 必须走基层 , 就 以记 者 职 业 身份 和 社 会 影 承 担 是 新 闻事 业 获 得成 功 的 基 础 , 是 记 者 成 长 为 敢 于 当担 责 任 向, 也 起 宣 传 群 众 动 员 群 众 组 织 群 众 的 辅 政 责 任 , 认 真 真 把 新 闻 的 “ 民记 者 ” 要 前 提 。必 须 摒 弃 高 高 在 上 、 认 人 必 自以 为是 、 情 虚 媒 体 基 础 工 作 做 扎 实 。基 层 是 新 闻工 作 的 源 头 活 水 , 有 深 假 意 的作 派 走 基 层 , 只 必须 以 务 实 作 风 走 基 层 , 着 感 情 、 带 带着 入 基 层 才 能 获 得 取 之 不 尽 、 之 不 竭 的 新 闻 素 材 , 能 解 决 问题 、 着 服 务 “ ” 去 , 真 诚 、 实 、 入 的 “ ” 与 老 百 用 才 带 沉 下 用 扎 深 跑 , 好“ 依靠谁 ” 的问题 : 只有深 入基 层 , 才能拜群众 为师、 向群 众 姓 坐 在 同一 条 凳 子 上 , 心 求 教 , 真倾 听 , 心 实 意 帮助 老 虚 认 真 学 习, 自觉 转 变 作 风 , 白 自 己 的 身 份 和 责 任 , 道 “ 是 百 姓 排 忧 解 难 ,并 以 老 百 姓 喜 闻 乐见 的 形 式 采 制 出 真 实 、 明 知 我 朴 鲜 这 才 谁 ” 也 只 有 深 入 基 层 , 能让 新 闻更 鲜 活 、 目更贴 近 , 正 实 、 活 新 闻作 品 , 样 才 能赢 得 人 民群 众 的尊 重 和 欢 迎 , : 才 节 真 把 实现好 、 护好 、 展好最 广大人 民群众 的根本 利益作 为 能 体 现 媒 体 的社 会 责 任 和 新 闻推 动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力量 。 维 发 新 闻 宣传 工 作 的 出发 点 和 落 脚 点 , 答好 “ 了谁 ” 回 为 。 “ ” 巩 固成 果 的根 本 所 在 , 求 媒体 遵 循 规 律 抓 日常 改 是 要 二 、走转改” “ 必须三位一体 互为联动 改文 风 , 为 “ 业 自觉 ” 成 职 。媒体 作 为 党和 政 府 的舆 论 工 具 , 所 直 “ 基层 、 作风、 文风 ” 一项实践性很 强的活动 , 走 转 改 是 重 表 现 出 的 文 风 体 现 出执 政 党 的 工 作 作 风 , 接 影 响 新 闻 宣 传 全 国新 闻 战 线 组 织 开 展 了 声 势 浩 大 的 “ 基 层 、 作 风 、 走 转 改 文 风 ” 以 下 简 称 “ 转 改 ” 活 动 。 “ 转 改 ” 实质 就 是 走 ( 走 ) 走 的 群 众 路 线 , 求 新 闻界 贯 彻 好 党 的 群 众 路 线 , 一 步 推 动 作 要 进 风 文 风 好 转 , 固 树 立 服 务 群 众 意 识 , 对 弘 扬 和 传 播 社 会 牢 这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 重新 塑造媒体 良好 形象 , 提高 新 闻辅 政亲
接地气,新闻宣传“二次发力”——宜春日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探析
有“ 官老爷” 的态度和行为 , 不能有 “ 争名夺利 ” 的心态 和行为 。 新闻 工作者应站在 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 关心 百姓利益 , 映百 反
时代 。 勤奋高产 的记 者 , 个个 都是“ 飞毛腿 ” 他们长期 奔波在新 , 闻采访第一线 , 晴天一身灰 , 天一身泥。所以说 , 闻是跑 出 雨 新 来的, 是记者用脚板 “ 出来的 。 写” 新闻记者 必须经常地 、 不间断
民 群 众喜 闻乐 见 的文 章 很难 。 只有 下 基 层 , 同百 姓 “ 嗑 ” 听 百 唠 ,
到最基层去 , 到偏远地区 , 交通不便 , 道路不通 , 路况 、 通信不好
的地 方 去 , 平 时 记 者 足 迹 难 以到 达 的地 方 , 为 人 所 了 解 的 到 鲜
姓说说“ 家常话”感 受普通百 姓的生活 , , 了解 困难群体 的艰辛 、
客 观 复 杂 的 社 会 里 , 表 明其 鲜 明 的 观 点 和立 场 , 反 映 出人 要 要 民 的 心声 。 没有 解 决 好 思 想 认 识 问题 , 立 好 正 确 的 舆论 导 向 , 树 就不 会 写 出人 民群 众 喜 爱 的 好作 品 。 有 的 记 音 下 去 转 了一 圈 回来 了 , 了 , 了 , 录 了 , 还 看 问 记 但
文精 品选读 、 闻作 品竞赛 、 新 座谈交流 、 专家 阅评 等多种 活动 ,
在新 闻报道 中大力提倡 “ 、 、 的清新文风 , 短 新 实” 切实提高新 闻 报道 的公信力 、 亲和力 、 吸引力 、 染力 。 感
许 多 记 者 深 入 基 层 学 习 群 众 语 言 , 用 群 众 语 言 , 事 运 用 实 说 话 、 典 型 说 话 、 细 节 说 话 , 近 了 新 闻 报 道 与 人 民 群 用 用 拉 众 的 距 离 , 人 民群 众 能 听 得 明 白 、 得 进 去 , 风 也 发 生 了 使 听 文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报道体会
3幅 组照 和 文 稿 互 相 配合 , 互 印证 , 得 益 彰 。 这 种 编辑 相 相
手法值得各位编辑参考。 照片是 用手机抓拍 的, 质量虽然不 高。
从“ 不拘 一格选头条’ ’ 说起
— —
民日 》 报 这种“ 不拘一格选头条” 的做法无疑为其后来“ 来一 选”
位 总编辑埋 下了伏笔 。 一篇头版 头条就 因此改变 了一 个人 的政
治前 途 。 头 版 头条 新 闻的 重要 性 和 影 响 力 由此 可 见 。
一
值 班 编 委 手记
但 通讯 员抓新 闻的意识很 强, 值得各位摄影记者学习。 由此 , 笔
2 1 年 ,郑州晚报》走基层 ・ 01 《 “ 沿黄 乡村行 ” 系列报 道获得河 南
省新 闻奖三等奖。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 , 走基层不只是一次行动 ,
而是一种 态度 , 它只有开始 , 没有结束。■
者想到 了中国新 闻界 一个十分 熟悉的故事 , 那就是有关人 民 日 报 社前 总编辑范敬 宜的成名作《 莫把 开头 当“ 头” ( 17 过 》 见 99
这是 一篇 小特 写, 现场感 强, 以生动 的例
子 , 练 的笔 触 , 小见大 , 而折射 出 精 以 从
惠来邮政是践行 “ 东精神 ” 广 的楷模 。稿 件 体现 了“ 、 、 精 神 。 走 转 改” 值得 广 大记
头条 位 置 刊 发 。“ 旬老 翁 ” 八 一稿 写得 好 。
上 头版头条 ; 8月 1 0日, 奉献 ,绿叶 《
对根 的 情 意 — — 访 揭 阳 一 中 “ 英 志
根植春泥气自华——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风 ”活动 ,是全 国新 闻战线认真贯彻落实 “ 三贴近 ”、增 强新 闻宣传 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更是加强 队伍建 设 、提 高新 闻工作者 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 “ 走”是我 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前提 ,是新 闻工作 的基 本 方法。走基层 ,是转作风 、改文风 的有效 载体 、根本途 径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才 能回应 时代
[ 2 ] 习近平 . 在 中华 全 国新 闻 工作 者协 会 第九届 理 事会 第一 次会 议
暨 中国新 闻奖 、 长江 韬奋 奖颁 奖会 上 的 讲话 [ J 1 1 人 民 日报 ,2 0 1 6 年l 1
月 8日.
习,坚持实践 、实 践、再实践。新闻工作者时刻都应 当有 加强学 习的紧 迫感 ,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具备扛得起 担 子 的能力 ,做政 治上的 “ 明 白人 ”,做业务工作 的行家 里
只有真正 “ 弯下腰”,唠嗑中学说家常话,田野里感受百
姓 隋,才能更好地 改进文风 ,因深 入而生 动,因真切而感 人。
模范、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在 复 杂 的舆 论环 境 之下 ,新 闻工作 者 不仅 要 有 博学 深 思 的 理 论修 养 ,更 要 有行 万 里 路 、访 百家 人 的 实践 能 力 。在变 化 的社 会 环 境 中 ,不忘 记 深入 群 众 “ 接 地 气 ”的 传 统 ,不丢
地 转变作风 ,才能 向广大受众奉献 出无愧 于人民、无愧于 时代的新闻精品 。近年来 ,衡水晚报采编 人员始终坚持走 村落、下车 间、转街巷 ,通过深入基层 、深 入群众带动作 风转变和文风改进 ,不 断拉近 与读 者的距离,增强报纸 的 公信力 、亲和力 、吸 引力和感染力 。
XX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方案
XX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方案XX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和市委宣传部《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的要求,使我台新闻宣传的聚焦点更加关注民生,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XX区新闻中心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台实际,制定广播电台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在新闻战线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的指示精神,引导我台新闻工作者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树立我台良好形象。
二、工作安排1.全面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坚持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组织全台人员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群众观,进一步端正新闻宣传指导思想。
2.开设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专题专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站的宣传优势,精心挑选主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开办反映民生热点,通达社情民意的栏目,把更多的声音留给群众。
坚持“三贴近”原则,将深入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宣传报道中,特别是重大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政策解读和热点引导等宣传报道中。
多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多写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新闻,多写反映实际、反映基层的新闻,不断增强新闻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
在新闻节目中开设专栏,全面反映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措施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实际变化,反映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美好生活,展示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小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小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小结。
全省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发动会以来,周口市高度重视,把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传达贯彻落实,按照发动会议和省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结合周口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确保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自活动开展以来,广阔新闻工作者积极理论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要求,采写了大批自普通民众生活的生动稿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迅速传达学习,进步思想认识8月11日,周口市在收听收看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发动〔视频〕会议后,立即举行会议,就全市新闻战线广泛深化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展了安排部署,传达学习发动会议精神和省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深化贯彻________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群众道路的重要举措,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对于把握正确言论导向,提升新闻队伍才能素养,进步新闻言论宣传的贴近性、有效性和感染力、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性,大家一定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坚持标准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特色和实效相结合,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坚持党性原那么、落实三贴近要求、进步新闻工作者作风素质的根底性工程和长远性规划,实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严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活动按照精细化、详细化、有操作性的要求,周口市研究制订了《全市新闻战线广泛深化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施行方案》,要求各新闻单位严密结合各自实际,改良创新活动方式,组织设计活动载体,推动很多深化扎实开展。
一是建立学习和调查研究制度制度。
全市各新闻单位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制定科学的教育培训方案,认真组织广阔新闻工作者学习马克思认识论、方法论,吃透、把握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他们结实树立马克思新闻观,自觉地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在新闻战线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浓重的学习气氛、实在进步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心得体会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心
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8月以来,我们单位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国信办关于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努力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察
三、改文风切忌改头换面。
众所周知,“党八股”文风今天并未绝迹,而且在新形势下还有新表现,那就是人们深恶痛绝的“长、假、空”文风。
相信广大新闻工作者能做到以人为本,以事业为重,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把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在走基层中彰显新闻报道的生命力
在走基层中彰显新闻报道的生命力作者:戴小泉来源:《声屏世界》2012年第07期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一时间,“走转改”系列报道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真实而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生活画卷,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反响。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让新闻报道题材新颖、内容鲜活、感染力强,更让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基层是新闻报道生命力的源泉。
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忠实记录社会的真实面貌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众多走基层记者发出的感叹。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类媒体上下联动,纵横呼应,营造出融入基层一线、将视角放平、向劳动者致敬的社会舆论态势。
我们看到,一些原先高高在上,擅长于“空对空”的记者、主持人,开始深入到田间地头。
在地下上百米深的采矿现场,可以看到记者头戴安全帽,一边拍摄,一边采访的身影;在交通艰难“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可以看到记者骑着自行车,与邮递员一道翻山越岭,送信到户的感人场面;在硕果飘香的田间果园,可以看到记者身背竹篓,挥汗如雨的收获场景。
这些新闻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有泥土的芬芳,使人感到新鲜,受到教育,更让人们了解到,生活原本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是那样的不容易。
众多基层百姓的声音和形象出现在媒体上,生动活泼,令人喜闻乐见,让人们从心底里感受到“现在的新闻有看头了”。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绝非是给记者简单的“换位体验”,而是让他们时刻牢记:基层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天地,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真正老师。
实践证明,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作品,无一不是记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写出的不朽之作。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而时代的变化总是在基层首先酝酿、产生。
如果记者只会抄材料、编新闻,甚至闭门造车,不愿深入一线,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又怎么能写出有生命力、影响力的报道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新闻生命力更强
杨秀芬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播电视新闻、报纸新闻又散发了泥土芳香,重新恢复了生机,一条条、一篇篇鲜活、生动、真实的片子、稿子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让我这个新闻战线的老兵甚感欣慰。
一、社会的呼唤,人民的期待,社会发展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真正动力。
邓小平同志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讲述的都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源泉。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思想根源。
从根本上说,新闻工作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一种职业,它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失去了人民群众,就不存在了新闻工作,也就没有了记者这个职业。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受众需求更加多元,随着工作条件的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一些记者隔窗看景、闭门造车、粘贴复制,浮在办公室、电脑旁,根本不知道、不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更不熟悉各行各业发展变化背后的故事,写出的稿
子、拍摄出的片子苍白无力、无可信度,无说服力,官话、套话、假话、空话连篇,不实事求是,让人听了烦感、看了烦心,总是感觉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不存在任何问题,这样的新闻其害处有三:1、给中央决策以误导,影响国家战略发展;2、给全国人民以蒙蔽,到处都是光明,造成人民不分是非;3、容易造成人们不思进取,不谋发展的后果。
所以,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沉下身去,静下心来,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让老百姓畅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理话,让政府领导听一听老百姓的呼声,了解一下基层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才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这座桥梁纽带联系的更好更牢,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想信党信赖政府,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创造财富。
二、新闻工作者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做出好新闻
1、深入基层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
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几十年来,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情系基层,用扎实、深入的采访,推出了大量朴实、鲜活令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才能走进群众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生存状态,才能体会群众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群众喜怒哀乐,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盼。
带着感情走进基层,加大民生报道分量,增强采写百姓故事力度,才能了解改革建设的关键点、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
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以卓有成效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加快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步伐。
2、转变作风站在人民群众立场看问题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新闻的根源就在人民群众。
9月6日的湖南日报刊登了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省委即将出台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若干制度的意见》,要求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谐社会的向心力、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要以群众为主体,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看问题,和群众一起交心交朋友探讨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关心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用群众的眼光和观点去反映问题、去写稿子,替人民群众鼓与呼,群众才能和你交心交谈,把你当成能反映群众思想、解决群众问题的知心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和拍摄出来的片子才有说服力,才有可信度,才能真实反映人民的意愿,真正起到新闻工作者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做了鹤壁电视台第一个纪录片《深山拓荒人》,长达30分钟,是真实纪录鹤壁市近郊一位失地农民李水生由于对土地的眷恋,他撇下80多岁的老母和全家老少十几口人,拿出30万的全部积蓄到大山
里去承包荒山,经过10年的拚打,他把一个只长草的荒山建设成了一个满眼碧绿、果树满山的花果山。
当时为了采访到他的真实想法,我和另一位记者深入荒山20多次,用摄像机跟踪了他大半年的时间,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欢乐与苦恼,并把他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府为他解决,为此,他和记者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做出的片子真实感人,用原汁原味纪录了他在荒山建设中的历程,片子在河南台《纪录片之窗》中播出,反响强烈,引来中央和省级媒体纷纷下来采访。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做出好片子,对待每一个采访题材都要去沉下去,下一番苦功夫,深入采访对象的内心,和他交朋友,才能反映他的真实想法,采写出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好作品。
3、改文风替人民群众鼓与呼
在我们正常的新闻采访中,从中央到地方媒体几乎每一条经验式报道中都有领导采访,不论大小领导面对镜头理直气壮,侃侃而谈,说如何如何做好各项工作,做秀的功夫很高,其实干工作的都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劳动者和最基层的干部职工,像这样的新闻让人一看都觉得不真实,没有群众语言,没有群众观点,更没有反映群众意愿,这样的新闻根本不叫新闻,显得苍白无力,说白了是假大空。
要想改变文风,每一条片子或每一篇稿子中就必须用群众语言,有群众心声,把话筒和镜头对准群众,让最基层的声音响起来,让实实在在的内容多起来,让套话空话少起来,让官腔官调少起来,让群众语言多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群众也才会愿意看,愿意听,看得懂,听得进。
三、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自觉行动
基层,永远是锤炼意志的熔炉,也是增长知识的课堂。
走转改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基层去,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明白他们长期对吃苦耐劳的忍受,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对百姓生活有更加深入地体验,了解百姓的疾苦,倾听到百姓的心声,才能真正明白这些行业的群众都在想些什么,什么是他们感觉最难的,以及生活中最希望的,新闻报道才能真正把准时代脉搏,与群众心灵共振,真正写出百姓关心、群众爱看的新闻报道,才能弥补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才干,为新闻报道和新闻实践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然而,时至今日,新闻工作者“走转改”竟然成了“新闻”并引发热议,有的地方甚至还要出台“硬性规定”予以敦促,实在是令人深思。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正当其时,意义非同凡响。
如何将“走转改”活动发扬光大,让其远离形式和做秀,实现“真走、真转、真改”并推向纵深,变成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成为常态和习惯,笔者认为须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1、要求每一条新闻采访要有点有面有细节。
杜绝那些假大空的报道,做出的新闻必须有典型、有背景、有故事情节、有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这样促使记者沉下去,去进行深入地采访,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
2、要求每一条新闻要有深度和广度。
做出有深度的报道,拍摄有份量的片子,需要记者下大功夫,下到基层,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心交心才能做出,而不是浮在面上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
样更有利于培养记者扎实的工作作风,端正记者的工作态度,改变记者在人们心目中风光悠闲的形象。
大家都知道,做记者是相当辛苦的,尤其是电视记者,不光要拍摄好镜头,更要组织好稿子,还要组织采访场面,做出一条好新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但在工作中,很多年轻记者常常苦于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没有可做的片子,其原因就是天天泡在办公室和电脑旁,根本就下不去,下去也是做做样子,怎能做出好片子、写出好稿子吗?殊不知,基层到处是好的典型、好的题材,画面也好,稿子也好,都是非常丰富的,只要下到基层,眼里有人民群众,心中有群众观点,就能做出好的报道,写出人民喜欢的好稿子。
3、每一条新闻和稿子中要用群众语言,有劳动者声音和镜头。
要求每条片子中用群众语言,有劳动者的声音和镜头,就迫使部分新闻工作者改变过去下基层时喜欢围着领导转,拍摄的情景是经过“导演”的,宣传的人物是经过“挑选”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的,一切都是面上文章,而没有真正听到群众的声音,更没有劳动者的声音和镜头,所以强制要求记者不断在新闻稿件的感染力和鲜活性、生动性上下工夫,倡导“短、新、实”文风,多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多一些短话、实话、新话,少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这对增强记者的三贴近意识、培养一支深入基层、踏实吃苦、创新奉献的新闻工作者队伍非常有利。
4、每一个新闻单位要把新闻质量和记者深入基层的工作态度作为评职评先的硬性条件。
脚步有多实,感情有多深,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
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各单位全面部署,迅速行动,有力度,重广度和深度,抓住了核心,突出了实效。
然而长期开展这项活动并不是权宜之计,重要的是要把三贴近意识、基层意识、群众观点真正融入到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血液中,成为日常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要把新闻质量和记者深入基层的工作态度作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评职评先的硬性条件来要求,并以此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建章立制,形成制度,要以有效的奖惩机制推动“走基层”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记者的基层意识,群众观点,才能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产生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才会促使我们新闻的生命力更强!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