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学习资料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5ec5dfcfc789eb162dc851.png)
第3课时精读引领课——《盼》《爸爸的计划》+《腊八粥》《小蒙戛坐汽车》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与拓展阅读,学习借助环境描写与人物细节刻画来表达心理的方法。
2.继续领会作品的立意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凸显中心意思。
3.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童真童趣。
二、教学过程(一)借助文字,感受人物心理。
1.《盼》这篇课文对“盼”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生动逼真,我们读来感同身受。
2.再次走进这篇课文,找出文中你最欣赏的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由。
(1)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2)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3)“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
”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
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4)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3.小结与仿写:我们可以借助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比如:有一天你考砸了,偏偏老师要让父母在试卷上签字,你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签字这件事,你的心理活动有哪些试着写上一两句。
(二)聚焦立意,习得创作方法。
1.《盼》这篇课文的立意是什么围绕中心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学生交流。
提示:全篇课文都是在写“盼”,自从有了新雨衣之后,就一直在盼望着下雨,渴盼着穿上新雨衣在雨中漫步的快乐惬意,暗含“有梦想,有追求,就有希望”的道理。
【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
![【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1209f4b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b.png)
【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父爱之舟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对父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2.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包括关键词汇、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单元整体教学】精读引领课《父爱之舟》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
–通过展示父爱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段落,让学生分享或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体验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情。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父爱?父爱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怎样的影响?2.预习:组织学生预习文本。
–指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父爱之舟》,重点关注文章的主题、文本结构和感情表达等方面。
–要求学生标注生词,并思考一些问题:文章可能围绕哪些方面展开讲述?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来表达父爱?文本的语言特点有哪些?3.精读: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大声朗读并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
–学生重点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或有意义的句子和段落,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师生合作,解析文本难点和生词,澄清学生的疑惑。
4.讲解:解读文本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本,总结出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问答、示范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父爱的内涵和作用。
5.拓展: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延伸主题。
–引导学生对父爱之外的其他情感展开思考,例如母爱、友情等。
–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让学生表达对其他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基本框架、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并小结出学到的知识点和感悟。
7.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本或材料。
–提供一些与父爱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或音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父爱的主题,并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
四、教学评估1.口头评估:教师利用课堂讨论、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2.笔头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写作或综合性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上第二单元精读引领课
![三上第二单元精读引领课](https://img.taocdn.com/s3/m/db6bb2bdd1f34693daef3e99.png)
《灰雀》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新词。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学习重点】通过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习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学习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列宁的资料。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看图导入,齐读课题。
⑴出示列宁图片,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⑵师小结,简介列宁。
⑶板书课题,书写指导“雀”。
(检查听写字词环节省略)2.灰雀和列宁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1.读课文3到13段,从文中标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仔细揣摩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
(生读课文并标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2.大屏幕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体会列宁对孩子的保护和男孩知错就改的品质。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⑴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生分小组讨论对男孩和列宁的看法⑶生分别谈对男孩的看法。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预设从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中可以得知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预设这句是心理描写,表明男孩一方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又不敢说出实情的矛盾心理。
三上精读引领课备课2
![三上精读引领课备课2](https://img.taocdn.com/s3/m/2993d2fc172ded630b1cb669.png)
(出示课件):
玩耍谢寥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
手掌有趣使劲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绒毛。 2我草地会变色及变色的原因。
(3)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4)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5)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第三自然段。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了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什么不同?
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我先发现了草地会(),又发( ),第一次发现是(a.有意的 b.无意的)第二次发现是(a.有意的 b.无意的)。
1>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起得很早”和“并”说明什么?说明以前不知道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
2>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这次的发现是有意发现,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仔细观察。
五年级语文下册精读引领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精读引领课](https://img.taocdn.com/s3/m/89253c7aa417866fb84a8e12.png)
过
程
设
计
主备人教学设计
修改栏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另附页)
修改教案请用红笔进行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语文主题学习”备课笔记专用稿纸
学习主题
走进信息世界
第3课时
主备人
张婧
课时教学内容:把握自己
课型
综合活动
课时教学目标:阅读《把பைடு நூலகம்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认识七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课时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设计
精读引领示范课
![精读引领示范课](https://img.taocdn.com/s3/m/0d104d6901f69e3143329435.png)
精读引领课《北京的春节》(第二、三、四、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趣,交流预习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2.你们知道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一)、初读感知,理清思路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老北京的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3.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二)、交流讨论,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做好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所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出文中描写的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精读引领课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精读引领课](https://img.taocdn.com/s3/m/3976ee1583c4bb4cf7ecd1fa.png)
教学内容:精读引领课《中彩那天》教学目标:1.听写生词。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前后心情变化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让学生从中明白: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3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第一段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前后心情变化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让学生从中明白: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教学难点: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第一段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听写生词。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质疑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1.默读课文。
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一)讲读三、四、五、小节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
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如: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说说你的理解:(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
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
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谴责.板书设计:中彩那天开车道德难题留?不高兴还?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措施:。
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种子传播的十大奇观 》教案
![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种子传播的十大奇观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997bc0029bd64783e2cff.png)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植物妈妈有办法》+丛书《种子传播的十大奇观》【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脚”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4.借助关键词,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读文识字(一)导入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
植物的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送走孩子们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
2.出示词语,多种方式认读。
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重点指导多音字“得”。
得不到,就得。
分别再组几个词巩固练习。
为:在具体语境中根据字的意思选择读音。
读好轻声词语“知识”,再补充:认识、见识,识字、识别3.出示生字,认读,交流识字方法,进行组词或说话练习。
(三)品读赏析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边读边圈出来。
师相应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2.选择你最喜欢的植物妈妈,认真读读这个小节,想一想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桌一起交流并全班汇报3.学习蒲公英传播种子方法。
(1)蒲公英娃娃师如何离开妈妈的呢?指生读第2小节。
(2)借助图片,理解“降落伞”的含义,动画展示风来了蒲公英纷纷出发的情景(纷纷不是说一下离开,而是接二连三离开的意思),几个孩子合作表演“纷纷出发”加深感受。
第二课时精读引领课《夏天里的成长》
![第二课时精读引领课《夏天里的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d6828134b9d528ea80c7797c.png)
第二课时精读引领课《夏天里的成长》+图书《山的那边是什么》【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
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
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导,揭示文题1.导入:同学们,中国古语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一年四季有不同,夏天的主要特点是:万物生长。
联系生活,说一说,在夏天,都有什么会成长呢?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一下“夏天里的成长”。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以点带面,理解“万物”。
万物:生物、无生命的事物、人总结: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中心句)三、研读课文,感受生长1.有生命的生长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
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朗读感悟: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竹子、高粱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
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这些生物的成长,你会用哪些?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写法指导: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形象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通过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展开描写,往往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无生命的生长有生命的植物、动物会夏天飞快地成长,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无生命:山、地、河、铁轨、柏油路重点句子: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
景阳冈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景阳冈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850f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e.png)
景阳冈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景阳冈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2.细读打虎部分,体会武松既有过人之处也有普通人的特点,体会施耐庵笔下武松的真实。
3.在阅读中,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关注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武松的过人之处和普通人的一面。
2.抓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武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了解《水浒传》1.北宋以来,民间零星流传着很多“好汉"故事。
元末明初,施耐庵凭着高超的艺术技巧,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写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水浒传》。
读《水浒传》我们可以感受到“故事串联”的痕迹:一个英雄一个英雄地写,一个英雄引出另一个英雄2.这么多英雄好汉,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看来很多人喜欢武松,在七十回本《水浒传》里,施耐庵写得最多的就是武松。
那武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读小说时,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人物形象。
二、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1.这篇课文是一篇古白话文,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有几个词语值得关注。
2.我们先来关注一下“筛"这个字。
(1)“筛”这个字在课文里反复出现,是因为店家反复为武松筛酒。
(2)“筛"就是“倒”的意思,就是“斟"的意思。
斟酒倒酒,店家前前后后给武松筛了几碗酒呢我们来数一数。
出示: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又筛下一碗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酒家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3)武松前后共喝了十八碗酒,店家并不愿意。
按照常理,一个卖酒的,如果有客官要买酒,应该高兴才是啊!那么店家为什么心不甘情不愿呢——他怕武松喝醉酒,在路上被老虎吃了。
《蜜蜂》+《红蚂蚁(节选)》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蜜蜂》+《红蚂蚁(节选)》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f3dc5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9.png)
2.教学难点
(1)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能会对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把握不够准确,难以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
-例如:红蚂蚁的迁徙现象,学生需要从文中提取相关细节,理解其原因和过程,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观察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蜜蜂和红蚂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个别成员的贡献度不高。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鼓励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今后需要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蜜蜂》与《红蚂蚁(节选)》的精读引领课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篇科普短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导入环节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这个方法很有效,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可能在这个环节中表现不够积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上语文第一单元精读引领课
![五上语文第一单元精读引领课](https://img.taocdn.com/s3/m/32d345621711cc7931b716e5.png)
精读引领课教学内容:精讲《窃读记》。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地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
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二、初读课文1.快速默读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2.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品读赏析1.作者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种滋味好受吗?请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预设:(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3.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
四、感悟写法有的同学说课文写得像日记一样真实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运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五、积累运用: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精读引领课《刷子李》+图书《苏七块》
![第三课时 精读引领课《刷子李》+图书《苏七块》](https://img.taocdn.com/s3/m/e23318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a.png)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刷子李》+图书《苏七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通过随文学习巩固识记6个生字。
2.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3.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并学以致用,为单元习作铺路。
4.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以一篇带动整本书阅读。
【教学重点】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教学难点】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并学以致用,为单元习作铺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写法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这些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什么呢?出示填空:我通过( )描写认识了( )。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刷子李。
你从“刷子李”这个绰号上能获取哪些信息?3.只要是姓李的,刷墙的都叫刷子李吗?教师补充资料: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二、围绕核心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①出示三个难读的词语考考学生:包袱蘸浆露馅儿第一个读准轻声(bāo fu)第二个读准第一声(zhàn jiāng)第三个既要读好(lòu)又要读好儿化音②结合课文理解“半信半疑”“天衣无缝”“神圣不可侵犯”等词语的意思。
2.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是那么高超的?请用“___”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一)研读直接描写刷子李的语句1.出示句子:A.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B.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C.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精读引领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人类的脚步》教案
![精读引领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人类的脚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014f70284ac850ac024292.png)
第5课时精读引领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拓展文章《人类的脚步》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冠”,积累“猎豹、冠军”等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
3.带着问题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4.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初步感知说明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课件闪现段落,学生结合前面学到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1.金星上有真正的“酸雨”……液滴还没有落到地面上就蒸发掉了。
——金星上有真正的“酸雨”。
2.地球上下雨不是什么稀罕事……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大气和天气。
——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大气和天气。
(选自图书《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上会下雨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可找出中心句,借助关键词句,采用扫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
这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速读方法。
(二)快速默读,把握内容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求: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2.连词成句地读;3.默读时关注关键词句。
课件计时器启动。
(提示:读完后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组织交流:1.完成课后作业2。
根据课文内容,按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照样子填序号。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分别找不同阅读速度的学生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每一自然段写一种事物,抓住事物速读。
(三)自主学习,检测字词学生借助课后生字条自学,教师出示词语检测:冠军陆地俯冲搭乘赤道火箭轻易发动机手电筒高速公路呼啸而过难以置信(四)带着问题,再读课文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教师加以梳理。
2.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比如:猎豹、游隼、超音速、流星体、赤道等事物的认识。
(五)感悟表达,学习写法1.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每一自然段讲一种事物,而且比上一个自然段所写事物的速度快。
(课件依次出现相关事物图片和速度)2.本文是说明文,采取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列数字、作比较。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cacf1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2.png)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精读引领课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教会孩子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展示等方式,探究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比如快速阅读、精读、扫读等,让学生更加高效地阅读和掌握知识。
(这是在引领研究方式)三、拓展阅读,提高阅读量精读引领课不仅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要通过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古诗文、名言警句、报刊杂志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感。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和愉悦,从而更加主动地去阅读。
(这是在引领海量阅读)四、总结归纳,巩固知识精读引领课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归纳,巩固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激励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这是在引领评价方式)综上所述,精读引领课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同时,精读引领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合作意识和阅读兴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才能具备自学能力。
没有自学能力,语文主题研究在课内、自主地、大量地进行阅读就不能落地生根。
因此,必须教授方法。
方法的教学可以包括速读法、浏览法、默读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品词析句的方法,以及研究整篇课文的方法,如研究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方法、研究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研究古诗的方法等等。
教学课内例文时,需要做到问题引领,品读重点句、段,注重研究过程,让学生经历自主研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重难点、最后总结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
教学课内例文的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
在迁移阅读丛书篇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阅读内容与阅读要求。
第三课时 精读引领课
![第三课时 精读引领课](https://img.taocdn.com/s3/m/e1cff96401f69e31433294d8.png)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鲸》主题丛书中的《萤火虫》、《菌儿自传》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体形、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鲸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出示三年级下册《太阳》第一段:“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这一段话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鲸》。
(引入新课,直奔主题)二、课前准备检查交流自主学习提示: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作比较。
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的句子小组交流。
三、品读体验随文得法1、出示第1段,找出本段描写鲸所用的说明方法。
(师随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说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说明方法并完成表格。
教师小结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四、类比阅读领悟异同自主学习主题丛书《冲浪科学》中《萤火虫》、《菌儿自传》一文,找出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画出相关的句子,继续完成表格,小组汇报交流。
五、实践体会,学以致用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说明方法,请你选择一种物品如:蔬菜、水果、玩具或电器等,用上今天所学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2.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的写一写《猫》(二选一)第四课时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新型玻璃》主题丛书中的《能干的氮气娃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精读引领课
![精读引领课](https://img.taocdn.com/s3/m/2a0208094431b90d6c85c734.png)
精读引领课张秀玉学习目标:1、学习《七步诗》《芙蓉楼送辛渐》2、复习《静夜思》《回乡偶书》《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乞巧》《嫦娥》《赠汪伦》《泊船瓜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学习单:《》一诗的作者是朝诗人写作背景为全诗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查阅《七步诗》《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简介和本诗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学习主题二概括古诗词特点:“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做的诗,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创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旷古流传的古诗名句,让世人为之倾倒。
其特点:1 高度的概括性,诗歌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吧对生活的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
2 生动的形象性,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强烈的抒情性,抒情是古诗最根本最重要的特征,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等等,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赏析古诗时,一定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三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读:解释诗题感受画面二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读:结合背景领悟诗境四读:反复诵读吟咏诗情四自主学习古诗《七步诗》《芙蓉楼送辛渐》(一)以《七步诗》为例展开教学1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七步诗》,边导入边板书。
为何称之为七步诗?这个题目后面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结合收集的材料来交流。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学习资料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cd45617375a417876f8f4d.png)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精读引领课(一)几点解读和建议:1.精读引领,就是要选择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做为课例。
2.精读引领,就是要“精准”,准确把握单元的“语用主题”和本节课的语用点。
3.精读引领,就是要“精讲”,也就是少讲,要“瘦”下来,课堂问题设计要“简单”,不能过于琐碎,做到一课一得。
4.精读引领,就是引领“方法”,也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悟方法的过程。
5.精读引领,就是引领“过程”,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练法、用法的时间和机会。
6.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习方式”,整个课堂要体现“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7.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生海量阅读,在现阶段实现“1+2”的量,即教材上一篇精读文章+丛书上的两篇文章,整个课堂要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二)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意图:复习回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
当然,不同学段依据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和课时目标还可以复习生字、词语和其它内容。
导入方式不拘一格,尽可能做到简短、有趣,不拖泥带水,以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努力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课堂上大量阅读留足时间。
)二、精读课内例文,悟法得法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
在精读课内例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训练要扎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精读课例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训练到位。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想扎实训练的过程,就是想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点一点去落实,课课有收获。
(这是在引领过程)(2)要与文本平等对话精读课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走进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
(一)几点解读和建议:
1.精读引领,就是要选择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做为课例。
2.精读引领,就是要“精准”,准确把握单元的“语用主题”和本节课的语用点。
3.精读引领,就是要“精讲”,也就是少讲,要“瘦”下来,课堂问题设计要“简单”,不能过于琐碎,做到一课一得。
4.精读引领,就是引领“方法”,也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悟方法的过程。
5.精读引领,就是引领“过程”,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练法、用法的时间和机会。
6.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习方式”,整个课堂要体现“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7.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生海量阅读,在现阶段实现“1+2”的量,即教材上一篇精读文章+丛书上的两篇文章,整个课堂要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二)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意图:复习回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
当然,不同学段依据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和课时目标还可以复习生字、词语和其它内容。
导入方式不拘
一格,尽可能做到简短、有趣,不拖泥带水,以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努力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课堂上大量阅读留足时间。
)
二、精读课内例文,悟法得法
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
在精读课内例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训练要扎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精读课例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训练到位。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想扎实训练的过程,就是想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点一点去落实,课课有收获。
(这是在引领过程)
(2)要与文本平等对话
精读课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走进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在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一语用主题的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同喜同悲,真正读懂文本。
孩子对母语的兴趣、语感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依托精读引领课。
(这是在引领情感)
(3)教会孩子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就不具备自学能力;没有自学能力,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内、自主地、大量地进行阅读就不能落地生根,所以必须教方法。
方法的教学,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速读法、浏览法、默读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品词析句的方法,也可以是学习整篇课文的方法,如:学习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等等。
(这是在引领方法)
(4)教学课内例文的方式:1.做到问题引领。
问题设计关注单元语用要求和课后题、文中泡泡内容,不可贪多。
2.品读重点句、段。
就是品读单元预习课上的“重点段”。
3.注重学习过程。
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重难点、最后总结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
4.做到“动态生成”。
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有“预设”,但更要有“生成”。
(这是在引领学习方式)
(5)教学课内例文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三、阅读丛书篇目,用法练法
在迁移阅读丛书篇目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内容与阅读要求:在这一课型至少阅读丛书上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在单元预习课上要和课内精读课文一起预习,所以教师要心中有数,熟悉文章内容,明了这“1+2”的整合点、语用点。
依据这两个点设计课堂问题,课堂问题不宜太细,要使学生用在学
习课内例文时收获的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实现用法、练法的目的。
(2)阅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课堂练笔,内化实践
(意图:得法练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目标中,“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输入在前,输出在后,课堂上在学生经历读别人的文章、听别人的见解、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之后,让他们学以致用,做到读写结合,马上练一练、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到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情境,给学生练笔、表达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