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预防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预防水产养殖是满足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伴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过量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对水产养殖的正常运作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预防措施。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1. 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废水中的大量养分排放、饲料的过量投喂以及养殖底泥的堆积等。
这些因素导致水体中氮、磷等养分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 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产养殖有以下危害:a. 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使水体中悬浮物增多,浑浊度升高,降低了水质的透明度,影响养殖水体的观赏价值和美观度。
b. 水中溶解氧不足:养殖废水排放使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溶解氧不足,影响养殖生物的正常呼吸。
c. 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氮、磷等养分过多刺激水生植物的滋生,导致水域中水生植物过度繁殖,形成水面覆盖,阻碍养殖作业和生物光合作用。
d. 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发生赤潮,对养殖动物造成生病甚至饥饿。
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1. 养殖排放控制:建立合理的废水排放制度,限制养殖废水中的养分含量,避免过量排放,减少富营养化的发生。
2. 水体净化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包括沉淀、过滤、曝气等技术手段,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3. 水生植物疏浚:定期清除水域中过度繁殖的水生植物,保持水体的通畅,减少氧气的消耗,防止水生植物滋生过多。
4. 水域环境调控:合理调节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等,以创造适宜养殖的水质环境,减少营养物质过剩。
5. 养殖管理规范:通过合理饲养管理,减少饲料浪费和过量投喂,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底泥过度堆积,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三、水体富营养化预防措施1. 养殖场选址:在选址时要考虑周边水质和环境状况,避免选择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养殖。
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2 . 池塘经 过多年养 殖 , 没有进行 整
修, 再加上养殖 中后期池塘存鱼量 、 投饵 量逐渐增 加 , 使残饵 、 鱼 类排泄物 、 死 亡 藻类不断增多 , 底部有机物积淀严重 , 导 致各种细 菌 、 病毒大量 繁殖 , 引发疾病 , 危害鱼类。 同时, 这些有机物在 缺氧条件
分泌物和鱼类 的粪便 ,在塘底积累成厚
含氮 、 磷 的工业废水 、 生活污水及农业废 水排人 江 、 河、 湖, 致使 水体 中的藻类 和 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氧下 降,水质恶化 ,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 亡, 这种现象称 为水体富营养化。 它阻碍
了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
( 通联 : 4 0 4 0 4 0 ,重 庆 市 万 州 区周 家
2 . 用增氧剂, 增水 中氧气。 借助一些 化学制剂 ,在水 中发生化学反应 而产生 氧气。方法有 :按每亩用过氧化钙 3 ~ 5 k g 左右 , 用水溶解 , 给整个水 面泼洒 ; 或 用鱼浮灵 、 鱼氧精 、 救鱼仙 、 鱼用生氧剂
者 明矾 1 . 5 ~ 2 . 5 k g ,或 者尿 素 1 ~ 1 . 5 k g ,
或者沸石粉 5 0 ~ l O O k g , 兑水溶解 , 全池泼 洒。 三是按 每亩水面水深 2 2 . 5 m用黄泥 l O k g , 加水 调成糊 , 然后加 入尿 5 0 k g或 者食盐 1 0 , 搅拌后全池泼洒 。四是每 亩可用过氧化氢 ( 也称 双氧水 ) 1 1 . 5 k g , 直接洒人鱼池。也可以用石灰水 7 ~ 1 5 k g 化水泼洒均可缓解鱼 浮头 。
水质管理技巧养殖水体的调控与维护

水质管理技巧养殖水体的调控与维护水质管理技巧:养殖水体的调控与维护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水质管理成为保障养殖水体健康的关键。
良好的水质能够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疾病发生率。
本文将介绍水质管理的技巧,包括调控与维护。
一、水质调控1. 建立合适的水体环境保证养殖水体周围的环境干净,避免有害物质进入。
可以采用隔离带、过滤网等措施,防止沉积物和杂质进入养殖水体。
2. 控制饲料投喂量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饲料残留增加。
过多的饲料残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
3.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进行水质监测,了解水体的温度、溶解氧、水位、PH值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水质,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
4.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氧气供应不足。
根据养殖品种和水质条件,制定合适的养殖密度标准。
二、水质维护1. 定期换水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换水,保持水体新鲜。
换水可以有效清除养殖废物、饲料残留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质量。
2. 防止有毒物质污染注意防止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包括农药、化肥等。
使用农药和化肥时要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量,避免带入水体。
3. 积极预防水体疾病加强养殖水体的疾病预防工作,避免疾病引发水质恶化。
定期检查养殖环境,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保持水质清洁。
4. 种植浮游植物适量种植浮游植物,如水葫芦、水藻等。
这些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质量。
综上所述,水质管理是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水质调控和维护,可以保持养殖水体的健康和稳定,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者应根据养殖类型和水质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巧,确保水体环境达到优良状态。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它是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最后影响鱼类、植物、人类的生活环境。
这种污染有时候非常难处理,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继续蔓延。
湖泊富营养化可采取措施( 1)调整水产养殖方式,限制捕捞强度;( 2)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展人工增氧、水质改良、投肥和底栖动物的养殖等生态修复技术;( 3)增加清淤工作频次,保持水位稳定,并减少淤泥释放的营养物质;( 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特别是环境水质标准的执行;( 5)采用底泥疏浚、曝气和离子交换等技术,改善底泥水环境。
此外,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经微生物降解后还田,提高水体利用率,为后续生物操纵、人工设施提供了基础。
如水稻可以抑制蓝藻繁殖,鱼塘的网箱可以通过过滤或循环系统消灭蓝藻。
还可以采用底部透明覆盖膜的方法,该膜能阻挡阳光穿过,避免紫外线对水体造成的伤害。
再者,运用水生植物、放养鲢鳙、使用生物抑藻剂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治理方法和手段虽然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问题,比如蓝藻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及水体中重金属的二次富集等。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将防控理念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来治理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首先,控制蓝藻是控制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应从根本上防止蓝藻大量繁殖。
同时,应保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控制蓝藻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优先选择在江河的支流或源头采用生态调度的方法控制蓝藻;第二,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抑制蓝藻的生态学基础。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管理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管理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然而,与养殖业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之一就是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与藻类管理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藻类管理的方法,以期提供对于养殖业从业者和相关部门的参考。
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养殖场池塘、湖泊等水域中的养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养殖废水排放: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如氨氮、硝酸盐等,当这些废水排入水体中无法及时处理和稀释,就会导致养殖水体中养分的堆积。
2. 水域周边土地利用不当:水域周边的农田、草地以及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经过不当的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使得养分持续流入养殖水体中。
3. 饲料过剩和浪费:养殖业中对饲料的管理不善,饲料过量投喂、饲料残渣未及时清理等问题,使得养殖水体中的养分过剩。
二、藻类管理的方法藻类在养殖水体中广泛存在,适量的藻类存在对养殖有益,但过多的藻类数量和种类不当则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藻类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域流动性增强: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可以有效减少藻类的繁殖。
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水道、增加水泵的流量等方式来增强水体的流动性。
2. 水质监测与调控: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水体中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如水温、 pH 值、溶解氧含量等。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控,如增加氧气供应、调节 pH 值等,以维持水体中的生态平衡。
3. 生态修复与生物控制: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或动物,建立养殖水域的生态系统,以达到对藻类的生物控制。
例如,可以引入适宜的鱼类,利用其食性来减少藻类的数量。
4. 饲料管理和养殖技术提升: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饲喂和浪费,减少养殖水体中的养分输入。
提升养殖技术,降低养殖废水的排放量和养分含量。
结语: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管理是养殖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索

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对虾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业,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青睐。
随着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给水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对虾养殖池塘中,饲料残留、粪便排泄以及养殖废水等因素会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水体容易导致水体浑浊、藻类大量繁殖、氧气含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和养殖环境。
为了有效防止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探索相应的防治措施。
生物调控技术的应用以及生态修复方法的探索成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
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只有通过此种努力,才能实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持续治理和水环境的持续保护。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探索生物调控技术和生态修复方法的应用,旨在为对虾养殖行业提供有效的水体管理和保护方案。
本研究旨在强调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与重视,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为促进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水体环境的持续保护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水体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实现水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 正文2.1 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含氮、磷等养分,从而促进藻类和有机物的大量生长和积累。
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包括:1. 养殖过密和过度投喂:对虾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池塘水体富含有机废料和粪便,而过度投喂会增加池塘中的有机负荷。
2. 缺乏池塘水体流动和循环:缺乏合适的水体流动和循环会导致废物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促进富营养化的发生。
3. 土壤侵蚀和沉积物的释放:强降雨等自然因素导致土壤侵蚀和沉积物的释放,带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环境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感谢观看,欢 迎批评指正
生态影响:1970年,南京玄武湖大规模控泥后,大型水生植物群 落消失,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1. 去除水体中的氮磷
(1) 工程转移法 引水稀释:加贫营养水稀释或用贫营养水进行换水冲刷,这是 最快速的手段。
最初杭州西湖采用了引入钱塘江水稀释冲污的方法防止富营养化,一天的换水两相当于 西湖贮水量的1/33左右。换水对于富营养化的治理效果不大,因淤泥中含大量氮磷,可以随时释放出来。
4. 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
•
(1)控制养殖数量和密度
•
在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水污染防治“九
五规划”及2010年规划》明确规定太湖湖泊围网养殖总
规模限制在0.1万h㎡=0.1万公顷
•
(2)控制投饵量(减少饵料中氮磷对水体
的影响)
•
为了获得较高的鱼产量,常投入大量人
畜粪尿、化肥等营养物质,网箱养鱼带投入颗粒饲料。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 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外环境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的内环境控制
1.水体富营养化的外环境控制
控制污废水中氮磷的排放
提高处理率,严控直排 深度处理除氮磷
外环境控制 控制农村肥料流失
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
(限制氮磷进入水体)
加强水体周围的生态保护建设
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
外环境控制——限制氮磷进入水体
1.控制污水中氮磷的排放 ⑴ 提高处理率,严控直排
目前污废水处理率较低,一些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有 机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
外环境控制——限制氮磷进入水体
⑵ 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除氮磷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也给水体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因此,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成为保护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养殖业的重要任务。
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1. 过度投放养殖废料:许多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过度投放饲料和养殖废料,导致废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2. 不合理的养殖密度:养殖场为了增加产量,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超标的问题,养殖动物排泄的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 缺乏科学管理措施:许多养殖场缺乏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如不定期换水、不进行废水处理等,导致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无法得到合理处理。
二、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1. 水质恶化:养殖废水中的富营养物质使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氧透明度下降,严重影响水质。
2. 水生态系统破坏:富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造成浮游植物密度过高,降低水中溶解氧浓度,威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捕捞资源减少: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浮游动物过多,从而对鱼类捕捞资源造成威胁,严重影响渔业发展。
三、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计算投饲量:合理计算饲料投放量,避免过量饲养导致养殖废物过多。
养殖场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科学制定饲养计划,避免浪费和过度投放。
2. 定期换水:养殖场应建立定期换水的制度,通过适量换水,减少养殖废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浓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3. 养殖废水综合利用:将养殖废水进行合理处理,可以开展循环利用,如利用废水进行灌溉或者种植水草,有效降低养殖废水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4.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养殖场应加强科学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控制养殖密度,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避免养殖过程中对水环境造成过度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措施——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化学方法
1、使用化学试剂凝聚沉降 比如,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 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 物而沉降下来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化学方法
2、使用杀藻剂 这种方法适合于水华盈湖的水体。杀藻剂将藻杀死后,水藻腐烂分解仍 旧会释放出磷。因此,应该将被杀死的藻类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的化 学药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
3、引水换水 引水换水的方法对于稀释富营养化严重湖泊的营养盐的确作用明显,能 够降低其中营养盐的浓度,但是最终没有能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是治标不 治本的权宜之计 由于稀释作用减缓了藻类生长的密度制约压力,引水冲污后藻类生长往 往呈现加剧趋势,单纯用引水冲污的办法控制富营养化藻类的过度生长繁 殖,往往难以奏效, 也只是一项治表的应急措施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的危害 使用化学方法很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因此,化学方法应尽量避免在饮用水源地或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使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物方法
生物性治理措施是一项去除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有效措施 利用水生生物通过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 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指把黑臭水体内受到污染的底泥、垃圾等固态污染物清理 出来,从而减少内源污染物 优点是可以快速去除水体中底泥污染物,减少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缺点是底泥要进行二次处理,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 底泥疏浚被认为是减少内源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能有效的去除那些 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因此被认为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2、微生物法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养分的循环起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 当水生态系统中含有大量的无机营养物质,通过对氮的氨化、硝化、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驱动着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参与着有 机磷的分解作用,可以促进水生植物的吸收利用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和调控方法【精编版】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和调控方法水体富营养化又称老肥水,大多数情况下是伴随着蓝藻的暴发,水质渐进恶化,因此,当水体富营养化时切不可大意。
有些养殖业主仍然沿袭着施肥的养殖方式,无论水质肥瘦与否均向池塘里投入大量的有机肥,甚至是未发酵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在池塘里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又往往产生一些氨氮、亚硝酸盐、沼气等有害物质,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变老,进而影响鱼类的健康,危险概率相当大。
在养殖生产中除新建鱼塘或养殖初期或水体特别清瘦时施用有机肥以及化肥外,一般情况下没必要投施肥粪,因为目前水产养殖大多数投喂的是全价饲料甚至是超标准的高含蛋白质饲料,鱼排出的粪尿更易肥水。
鱼类的粪便主要是以氨氮形式排出,因此在池塘水体中(尤其是养殖中后期)含有足够的氮元素。
当池塘水体呈现深绿、墨绿、蓝绿等水肥颜色时,就标志着水体过肥和老化,这时鲢鱼不喜食的蓝绿藻类(如污泥颤藻、颗粒直链藻等)就已经是占优势的种群了。
在下风口水面上出现的翠绿色的“水华”是由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等形成的。
这些藻类产氧能力低,死亡时又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鱼中毒,当大量死亡时又造成“转水”,容易引发泛池等。
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投饲量加大。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养殖动物的增长,饲料的投入量就随之加大,残饵的堆积,营养物质的大量涌现。
外源投入品副产物加大了水体的承载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2、微生物降解能力减弱。
大量的粪便、残饵的堆积,微生物转化的能力处于一个超负荷,这就出现了有机质的沉积速度远远大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粪便、残饵越积越多,富营养化形成。
3、有益藻减少,水中原生动物增加。
随着养殖时间推进,水体的营养物质失衡,比如氮磷比例失调,有益藻类营养源的不均衡,导致了藻类繁殖速度减慢,有益藻类的量减少,藻类获取水里的营养物质的量也就随之减少,被分解营养物质无法全部被藻类利用,累积过多后就出现了反馈抑制作用,造成物质循环受阻。
4、频繁的消毒。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密集养殖的增加,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影响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以期帮助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养殖水体在开始养殖之前,合理选择养殖水体非常重要。
应选择水质条件良好、富氧量高的水体进行养殖。
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存在,可以通过水生植物修复,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是预防和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可以了解水体中富营养化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养殖方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三、合理投喂和饲料管理饲料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源头性污染物之一,合理的投喂和饲料管理对于防治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进行饲养管理,避免过度投喂导致饲料过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四、建立养殖水体净化系统建立养殖水体净化系统是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引入水生植物、活性炭过滤、生物滤池等方式,净化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五、合理排污和循环利用合理处理养殖废水,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养殖者可以通过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同时,也可以将废水进行循环利用,用于农田灌溉或农作物养分补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六、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和监测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和监测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基础工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对养殖场的巡查和监测,确保养殖户合规经营,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总结: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还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量大幅增长,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例如,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建设活动,都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加,如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畜禽养殖等。
此外,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为了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探索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调整生态系统内部的鱼类、贝类等食物链,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利用,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同时,生态修复技术也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等方式,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流失,达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2.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
通过在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生态微生物,可以将水体中积累的营养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二次污染,可以实现对水体的长期控制和管理。
3. 水体吸附技术水体吸附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新型技术。
通过引入一定量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膨润土、纳米氧化铁、硅藻土等,可以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实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
吸附技术不仅能够处理大量污染源,而且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微量元素。
4. 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底层水从水体底部泵出,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深层水体的分散和稀释,从而起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该技术能够较快地减轻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总的来说,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十分难治的环境问题。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养殖渔业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
水体富营养化对于水生生物和环境都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从源头控制、养殖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三个方面,探讨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策略和措施。
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防治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合理控制养殖场的产污源是源头控制的关键,包括控制投饲量、改进饲料配方、减少养殖密度等。
首先,控制投饲量是防治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量投饲可以减少养殖场排放的废物负荷,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当合理制定投饲量,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避免过量投饲。
其次,改进饲料配方也是源头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增加消化率高、营养流失少的饲料成分,减少养殖动物排泄物中的氮磷含量,有助于降低养殖场水体的氮磷浓度。
养殖场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的需求,科学配制饲料,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营养流失。
最后,减少养殖密度也是源头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可以减少饲料残渣的堆积和养殖动物的粪便排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有效防治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
养殖场管理者应当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特性和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二、养殖管理除了源头控制外,养殖管理也是防治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方面。
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养殖管理计划,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的废物负荷和养殖动物排泄物的排放。
首先,加强废物处理是防治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采用生物处理、水生植物净化等技术手段,对养殖废物进行处理,可以降低养殖过程中废物负荷对水体的污染,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其次,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是防治养殖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凸显。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生态环境,还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因此,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两个方面,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
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首要环节。
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包括投饵管理、废弃物处理和菌类控制。
首先,投饵管理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合理的投饵量和投饵时间能够有效减少饵料残留和浪费,降低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养殖户应根据水质状况和鱼类需求,科学制定饵料投喂计划,并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调整投饵量,避免过量投饵导致水质富营养化。
其次,废弃物处理是降低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环节。
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养殖户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生物滤池和固废处理设施,将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最后,菌类控制也是源头控制的重要一环。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致病病原体,如弧菌和青藻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养殖户应加强水质监测,合理使用消毒剂和免疫预防措施,控制细菌病害的发生,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进一步恶化。
2. 综合治理除了源头控制,综合治理也是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调控水质、生物控制和人工增氧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调控水质是综合治理的核心。
通过施用硅酸盐和磷酸盐等化学剂,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
此外,利用湿地植被和活性炭等材料,搭建起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滤池,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其次,生物控制也是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配置养殖组合和控制养殖密度,可以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引入一些具有生态调控功能的物种,如淡水贝类和底栖动物等,帮助清除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营养物质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营养物质调控技术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度积累已经成为影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
为了更加有效地调控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保证养殖水质的优良,水产养殖中出现了许多养殖水体营养物质调控技术。
一、生物调控技术生物调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生物来调节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某些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来吸收过多的营养物质。
例如,藻类是一类常见的浮游生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减少水体中的养分含量。
在水产养殖中引入适量的藻类,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减少养分的积累。
二、化学调控技术化学调控技术是通过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来改变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化学调控剂是硫酸铜、硫酸铵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与水中的磷和氮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
然而,使用化学调控技术需要注意化学物质的选择和使用量的控制,以免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是通过构建适宜的生态系统来调节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的方法。
这种技术利用植物、动物等在养殖水域中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调控水质的目的。
例如,通过搭建人工湿地,引入某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水体中的有机废弃物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水质,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四、物理调控技术物理调控技术是通过应用物理手段来改变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调控技术包括使用过滤装置、增氧装置和紫外线消毒器等。
利用过滤装置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杂质和废弃物,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
增氧装置则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
紫外线消毒器则可以消除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保持水体的清洁。
通过以上几种养殖水体营养物质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有效控制措施

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有效控制措施
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业,但同时也会对水体环境产生影响。
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如果排放过多,就会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的影响。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藻类、浮游植物等生物过度繁殖,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还会引发水体中蓝藻等有毒藻类的繁殖,产生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首先,养殖场要加强污染物治理,通过人工处理、自然过滤等方式减少废水排放。
其次,加强水域管理,建立保护区、禁捕区等措施,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此外,可以采用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等绿色养殖方式,减少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之,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保护水体环境,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 -。
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索

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索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虾塘水体富营养化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虾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虾粪、饲料残渣和虾苗死亡等有机物不断产生,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流入,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虾塘的硬化处理:首先应该对虾塘进行硬化处理,这一过程包括对虾塘地面进行松土、平整和密封,从而增强了虾塘的保水能力和抗生能力。
在硬化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硬化,可适度加强虾塘底部的通气性,从而增加虾塘底部的好氧环境,防止产生缺氧环境,从而降低虾粪、饲料残渣等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这样可以减少了营养物质的量,从而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环境监测:对虾塘的水体环境进行监测,是比较重要的防治富营养化的措施之一。
在水体环境监测时,可以检测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状况等,以分析出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严重程度,为后期的治理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可以定期对虾塘进行水质调节和池底通气处理,从而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通气性。
此外,还可以在虾塘中添加富氧剂和杀菌消毒剂,来提高虾塘的水质状况和环境卫生状况。
增加虾塘的保健护理:为了减轻虾塘的富营养化状况,需要增加虾塘的保健护理措施。
一方面,可以适量减少虾苗的放养量,从而减少虾苗密度,降低虾塘中有机物的含量。
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添加有机酸、盐酸等酸性物质,来控制有机物的分解和硝化反应,从而减少氨氧化的速率和nitrification的反应。
此外,还可以增加虾塘中的吸附系统和脱氮系统等,来进一步减少虾塘中的富营养化现象,提高虾塘的水体环境质量。
维护虾塘水源:为了防止虾塘水体富营养化,还需要维护虾塘的水源。
在虾塘水源维护中,需要确保虾塘所用的水源清洁新鲜,水质符合国家的水质标准。
同时,还要对水源进行定期的检测、监测和过滤处理等,以提高水源的质量。
在虾塘使用水源时,应避免对水体的污染和排放等,以保障水体环境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可以使用凝聚沉降的化学试剂,杀死水体中的藻类植物。
也可以养殖大型的水生植物,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的作用,减低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
还可以挖掘水底污泥和沉积物质、对水体底部补充氧气、注入磷、氮含量低的水。
水体富营养化的解决方法
可以使用凝聚沉降的化学用剂,来杀死水体中的藻类植物。
通常使用铁、铝、钙等物质,能够与水体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水体中的含量浓度就会下降,大量的水藻就会死亡,此时需要人工将这些水藻捞出,避免污染水体。
还可以通过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通常在水中养殖凤尾莲、芦苇、狭叶香蒲、丽藻等大型的水生植物,能够吸附、转化、降解水体中,大量的氮、磷元素,以及悬浮颗粒。
也可以合理防治水体污染,管控污水排放的工程。
尽量提高污水排放达标的标准,确保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在排放时,其中氮、磷的含量较低,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发生,也要控制化肥的使用,避免大量使用化肥污染水体。
可以通过挖掘水底的污泥,以及沉积物质,对水体进行深层的曝气,为水体底部补充充足的氧气,能够阻碍底部淤泥中磷元素的释放,还能在盆底铺上塑料薄膜,阻隔水体与土壤接触,甚至可以注入氮、磷含量较低的水。
富营养化水体控制技术

富营养化水体控制技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富营养化水体指的是水体中出现的高浓度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来源广泛,如城市化、农业、养殖等。
这种现象会引发藻类、水生植物等大量的繁殖,最终形成水体中的蓝藻、藻类等的大量生长,进一步加剧了富营养化的程度。
长此以往,不仅将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对人类健康也会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如何控制富营养化水体已经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富营养化水体控制技术。
一、深入了解富营养化水体的成因要控制富营养化水体,首先要对它的成因有一个深入了解。
富营养化水体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一方面是人类的生活污水直接和间接地进入水体,其中含有的高浓度氮、磷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是人类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排放的农业化肥、化学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在水体中不能及时分解和代谢,就会促进藻类、蓝藻等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的水体。
二、常用的富营养化水体控制技术1.机械化控制机械化控制是将水体中的藻类、浮游植物等有机物质通过人工方法清除出水体,主要可以采用抽水机器、刮藻器、浮游生物收集器、机械挖泥船等设备。
通过这些机械化的设备可以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移到别的地方,从而减少富营养化的程度。
但这种措施显然不能完全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它只是解决了暂时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已。
2.化学控制化学控制就是引用化学的方法控制富营养化水体的现象,主要是采用添加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铝等以锁定磷的方法。
这种方法优点是控制效果明显,短期内就可以看到效果,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化学药剂会对水质产生污染,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仍然相对较高,并且长时间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3.生物学控制生物学控制就是利用一些微生物来分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生物控制主要是采用生物法、水草法等控制方法。
其中,水草法就是在水体中加入一些水生植物,它们能够吸收水体中的碳和氮营养,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实现水体的富营养化控制。
养殖水体营养物质控制技术

养殖水体营养物质控制技术随着全球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蓝藻水华、水质恶化、鱼类疾病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开发养殖水体营养物质控制技术,以保持水体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质监测与评估首先,水质监测与评估是养殖水体营养物质控制的基础。
通过定期采集水样,测量和分析其中的氨氮、硝态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基于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调控方案,从而防止和减少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
二、饲料管理与配方优化饲料是养殖过程中主要的营养输入源,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水体营养物质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调整饲料的种类、成分和投喂量,可以控制养殖动物摄取的营养物质量。
同时,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消化率,减少养殖废物的产生,从而降低水体营养物质的输入量。
三、循环水系统的运用循环水系统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养殖方式,对于水体营养物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统通过过滤、吸附和生物处理等技术,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有机肥料或其他资源。
通过循环使用水体,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和浪费,有效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生物控制方法的应用生物控制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有效的水体营养物质控制技术。
例如,利用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可以降低水体中的氮和磷的浓度,防止蓝藻水华的发生。
此外,引入掠食性动物,如鲤鱼和鲈鱼,可以控制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密度,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生物控制方法可以降低对化学药剂和人工处理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五、种养结合与养殖规模控制种养结合是一种综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负荷的养殖模式。
通过在养殖水体周围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富营养化的程度。
此外,适度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过密养殖和过量投喂饲料造成的营养物质积累,对于养殖水体的健康维护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养殖水体营养物质控制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由于缺乏水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片面强调养殖产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养殖水
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赤潮(红潮、黑潮、黄潮)爆发,养殖效益下降、生态系统退化。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1、投饲量加大,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养殖动物的增长,饲料的投入量就随之加大,残饵
的堆积,营养物质的大量涌现。
外源投入品副产物加大了水体的承载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2、微生物降解能力减弱,大量的粪便、残饵的堆积,微生物转化的能力处于一个超负荷,
这就出现了有机质的沉积速度远远大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粪便、残饵越积越多,富营养化
形成。
3、有益藻减少,水中原生动物增加,随着养殖时间推进,水体的营养物质失衡,比如氮磷
比例失调,有益藻类营养源的不均衡,导致了藻类繁殖速度减慢,有益藻类的量减少,藻类
获取水里的营养物质的量也就随之减少,被分解营养物质无法全部被藻类利用,累积过多后
就出现了反馈抑制作用,造成物质循环受阻。
4、频繁的消毒,在养殖过程中频繁的杀虫消毒又不及时补充有益菌群,造成水体缺乏有益
微生物。
从而有益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大大削弱甚至归零,使水体富营养化由于人为的干预出
现加速!
水体富营养化对养殖的危害
1、有害藻类爆发。
由于水体的粪便残饵的堆积,微生物降解转化能力减弱,很多的物质就
以大分子有机物形态存在,小型的藻类无法吸收利用,但是如裸藻、甲藻、蓝藻等有害藻类
却能吸收利用,这种环境为有害、不良藻类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条件,大量的裸甲藻及蓝藻爆发,导致水体pH值居高不下溶氧昼夜变化大。
一旦遇到恶略天气倒藻直接导致水体缺氧养
殖动物浮头甚至翻塘,同时藻毒素大量产生。
2、水体化学耗氧量(COD)过大,由于水体有机物的大量堆积,就会出现有机物氧化分解
大量消耗水体溶氧,COD在整个氧消耗比例高达50%以上,是所有水体耗氧因子中的耗氧
绝对大户。
3、溶氧低下,水中有机质多不但COD耗氧多,还会导致水体发粘致使水体纳氧力降低,导
致了水体溶氧严重不足,不要说变天,就是晴朗天气,都会出现缺氧。
4、有害寄生虫(以有机碎屑为食的微生物)及有害细菌(厌氧菌)大量繁殖,病虫害的爆发。
大多数有害微生物都是厌氧菌如果水体长期溶氧不足,厌氧菌会快速大量繁殖。
5、有毒物质大量沉积,出现氨氮、亚盐、硫化氢等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沉积(聚毒层),
由于水体的氮源堆积过多,同时微生物转化能力不够,就出现了有机质堆积厌氧分解产毒。
水体溶氧不足,水体的氨化、硝化、反硝化循环受阻,养殖对象出现了亚硝酸盐中毒,其
中毒机理是破坏血红蛋白载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
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体氧缺乏,有益浮
游生物匮乏,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此时水体稳定性极差,如遇阴雨天气,水体温度、盐度、
酸碱度等发生快速改变,水体就会发生巨变—倒藻、泛底(底部有害有毒物质融入水中),
造成养殖生物的应激反应加剧,疾病爆发。
判断水体富营养的指标
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mg/L 、COD大于10mg/L。
磷含量大于0.01—0.02 mg/L,PH7—9,水中细菌总数超过10万个/L,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 mg/L.。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有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两种。
现场检测是利用较为简单的仪器在现场直
接测定或通过目测的方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作大致判断。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三种:
1、透明度测定法:用直径30cm的白色瓷盘(也可将铁板或其它材料涂成白色代替)放入水
中目测看不到时的深度作为透明度。
因此测定时间宜确定在每天9时至16时之间。
透明度
能够大致反映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透明度越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
有时虽然水体的
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但测得的透明度仍较大,原因是:大型丝状菌类及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浮
游藻类暴发性死亡、雨天浮游藻类下沉、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不利藻类生长等。
2、镜检:利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对水体中常见的单胞藻数量、水体污染的指示性原生动物
数量及其变动状况进行检测,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
如鞭毛藻类数量达到50万个
/mL以上时,扁藻、祼藻等数量达到10万个/mL以上时,大致可判断水体处于较高的富营养
化状态。
又如营腐生性生活的鞭毛虫等大量出现时,水体即进入高营养物质污染状态。
3、目测:通过肉眼观察水色判断水质好坏与富营养化程度。
典型的不良水质有如下几种:(1)绿色水体:水中氮含量大。
(2)黑褐色或酱油色水:剩饵、残饵多,底质恶化,水体
中以鞭毛藻、裸藻、褐藻等为主,养殖动物易发病。
(3)黄色水:池中积存大量的有机物
经细菌分解,池水pH下降时易产生此色,动物生长不利。
(4)白浊色水:主要含纤毛虫、
轮虫、桡足类浮游动物及粘土微粒或有机碎屑,对虾易得病。
(5)澄清色水:为贫营养水
或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不利于养殖。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方法
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控制了氮、磷也就是基本上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1、氮的控制,在养殖前期,水体中氮含量一般都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为保持水色
和一定的透明度,维持菌相和藻相平衡,有时候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氮(施肥)。
但是到了养
殖中后期,水体中氮水平急剧升高,水体进入富营养化状态,为消除多余的氮,有效的办法
是向水体定期投放芽孢杆菌类产品,加强水体的氨化、硝化、反硝化能力。
2、磷的控制,磷在水体中以可溶性磷和不溶性磷二种形态存在。
只有可溶性磷才能被藻类
吸收,将水体中可溶性磷转化生成不溶性(或微溶性)磷,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办法。
在养殖中后期定期向水体投放生石灰,能使可溶性磷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Ca5(OH)(PO4)3]。
投放生石灰一般每15天~30天一次,每天每亩10kg~20kg不等。
3、微生物制剂抑制技术。
在养殖池中经常施放有益微生态制剂,能及时降解进入水体中的
有机物,如动物尸体、残饵等,减少有机耗氧,稳定pH值。
单细胞藻繁殖旺盛的水体,不
但溶氧高,而且单细胞藻可以稳定水体的物理要素及化学要素,清除氨氮等有害的物质,减
轻环境中让养殖动物产生应激的因素。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微管增氧等,提高溶氧量,促进微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芽孢杆菌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 使池底积累的大量残余饵料、排泄废物、动植
物残体以及有害气体( 氨、硫化氢等), 使之先分解为小分子( 多肽、高级脂肪酸等), 后分解为
更小分子的有机物( 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单糖、环烃等) , 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和
硫酸盐等, 有效降低了水中的COD、BOD,使水体中的氨基氮(NH3-N) 、亚硝基氮(NO2-N) 和
硫化物浓度降低,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 同时还能为以单细胞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促进繁殖。
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又为池内底栖水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提供
氧气, 从而使养殖水体形成一个良性的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保持良好的
水质。
另外, 它们分泌的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进而减少甚至消灭水产
养殖动物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