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试用期合同规定
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

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1《劳动合同法》规定:(一)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二)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注意:(一)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三)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四)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2劳动合同法中试用期的规定如下:《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对于这一规定,不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并不完全理解,因而在约定试用期时违反有关规定。
那么,什么是试用期,它有什么作用,劳动合同中如何才能正确的约定试用期呢?所谓试用期,又叫适应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
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可以二字表明,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不是必备条款,而是协商条款,是否约定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确定。
但是,只要协商约定试用期,就必须遵守有关试用期的规定。
根据现行的法律和政策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试用期要执行以下六点规定:(1)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平等协商约定,不得由用人单位一方强行规定。
《劳动合同法》 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解读】本条是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可以维护新招收职工的利益,使被录用的职工有时间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试用期,既是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为劳动合同其他条款的履行提供了保障。
在用工过程中,目前滥用试用期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什么样的劳动岗位需要约定试用期,约定多长的试用期,以什么作为参照设定试用期等,实践中比较混乱。
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什么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法律规定的上限。
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问题是劳动合同立法中劳动者意见最多的问题之一。
劳动法中的劳动期限和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中的劳动期限和试用期规定劳动法作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为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就业市场的有序运行,对劳动期限和试用期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重点探讨劳动法中劳动期限和试用期的规定,并对其意义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
一、劳动期限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的期限分为两种情况,即固定期限劳动关系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
1. 固定期限劳动关系固定期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合同在签订时就明确规定了终止时间的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经劳动者同意可延长至十年。
劳动期限届满后,劳动合同可以终止,也可以继续履行。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合同在签订时没有明确约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的期限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意愿进行调整,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期限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稳定就业权益,防止劳动关系的滥用和任意解除。
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雇佣和解雇劳动者。
二、试用期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关系中一种特殊的期限安排,旨在帮助用人单位更全面地了解劳动者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对于学徒工、实习生等特殊工种,试用期可以适当延长至一年。
试用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工作表现,评估其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岗位需求。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决定是否继续雇佣,并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用人单位雇佣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劳动者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也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防止用人单位随意解雇。
三、劳动期限和试用期的适用范围劳动期限和试用期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的劳动合同,不论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工种或特殊情况,劳动法也明确规定了一定的例外情况。
例如,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艺术创作人员等特殊岗位,劳动法允许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约定不受劳动期限的限制。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一、试用期定义及试用期期限的规定早期的规定《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对试用期作了如下的定义: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中规定:“按照《劳动法》第21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不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行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对试用期期限规定得更加具体: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另外,除了企业员工试用期外,还有国家公务员的试用期、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试用期。
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机关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间实行试用期工资标准。
期满合格正式录用,期满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试用期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但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可延长至十二个月,该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内。
二、试用期和学徒期、见习期的联系与区别关于学徒期与试用期,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5号)的规定,学徒期是对进入某些工作岗位的新招工人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这一培训方式仍应继续采用,并按照技术等级标准规定的期限执行。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试用期和学徒期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半年。
劳动法中的三年合同期限

劳动法中的三年合同期限一、导言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其期限的设定对于双方权益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其中,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有明确具体的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的劳动合同。
在实际工作中,三年期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常见的合同期限,其法律规定和实施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劳动法中关于三年合同期限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年合同期限的法律规定1. 试用期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 合同续签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简称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三年合同期限的实施情况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签订三年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劳动法是我国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法规。
其中,对于试用期的规定,旨在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益平衡,对雇主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试用期的定义、试用期的设立和结束、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护等角度来探讨劳动法对试用期的具体规定。
一、试用期的定义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在劳动关系开始阶段约定的一段时间,用以检验员工能力、品德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自然日)。
试用期的设立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
二、试用期的设立和结束试用期的设立需通过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来明确约定。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条件、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文件,应当明确规定试用期的开始时间、试用期的期限、工资待遇等内容。
通常情况下,试用期一般在劳动关系开始时设立,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劳动关系已经建立后再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结束有两种情况:一是试用期到期,劳动合同自动生效;二是经用人单位考核,确认劳动者适合正式工作,提前终止试用期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试用期到期或提前终止试用期,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并注明试用期考核结果。
三、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护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与正式员工一样,享有一定的劳动权益和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劳动法对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资待遇: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待遇应当与正式员工相当,不得低于同岗位、同级别正式员工的工资水平。
2. 劳动条件: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 社会保险: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享有与正式员工同等的社会保险权益,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4. 劳动纪律: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应当依照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安排和管理。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劳动法对于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每一个员工都经历过试用期,所以很多员工都需要了解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推荐的劳动法对于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3个月,无试用期。
1年>劳动合同>=3个月,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1个月;3年>劳动合同>=1年,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合同>=3年,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6个月。
劳动法试用期解除合同规定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法针对滥用试用期的规定(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
具体规定是: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
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024年劳动合同法中试用期的规定

2024年劳动合同法中试用期的规定很抱歉,2024年劳动合同法的具体规定目前无法预测。
劳动法的修改和修订通常涉及复杂的程序和讨论,需要经过立法机构的讨论和审议,最终确定。
此外,每个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也可能不同。
在没有确切的法律变动或规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参考当前的劳动合同法规定。
根据当前的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时约定的、最长不超过一定期限的期间,在试用期内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旨在帮助雇主评估劳动者的适应能力、技术能力和工作表现,同时也给劳动者一个更长时间来了解和适应工作环境。
试用期的具体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根据目前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通常为三个月。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2. 试用期的解除:试用期内劳动合同可以随时解除,双方不需要提前通知或支付经济补偿。
但是,试用期解除不能违反劳动法的其他规定,比如不能因为性别、种族、宗教等原因歧视解除。
3. 试用期的工资待遇:在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待遇通常和正式员工有所区别,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具体的工资待遇应当通过劳动合同或企业规章制度来约定,并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4. 试用期的权益保障: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或类似的基本劳动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时间、休假和工作条件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只是目前劳动合同法的一般性解释。
具体的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2024年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或修改之前,对于试用期的具体规定,还需要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修订。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

2024试用期法律怎么规定一、新劳动法试用期时间是多久一、新劳动法试用期时间是多久《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劳动仲裁时间一般多长时间劳动仲裁时间一般是45日,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所以,劳动仲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0日。
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1、申请人需要补正材料的,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的时间从材料补正之日起计算;2、增加、变更仲裁申请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增加、变更仲裁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3、仲裁申请和反申请合并处理的,仲裁期限从受理反申请之日起重新计算;4、案件移送管辖的,仲裁期限从接受移送之日起计算;5、中止审理期间不计入仲裁期限内;6、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另行计算的其他情形的。
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1、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申请立案;2、仲裁机构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3、仲裁机构开庭审理;4、仲裁机构进行调解;5、调解不成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2024年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2024年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根据中国劳动法,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前约定的一段时间,用于双方互相了解、试用是否适合工作的期限。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员工也有权评估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以下是根据现行中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常见规定。
请注意,具体规定可能因各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1. 试用期期限: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试用期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具体试用期的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工作性质来确定。
2. 工资和待遇:在试用期内,员工享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工资和待遇。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因试用期而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或剥夺其享受福利待遇。
3. 劳动关系:试用期期间双方均享有相同的权益和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一切与正式员工相同的义务,包括支付工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
4. 解雇和终止合同: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解雇员工。
双方在试用期内亦可协商终止劳动合同。
然而,试用期内的解雇和终止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仅为参考,具体情况可能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查阅官方的劳动合同法规定或咨询相关专业服务机构。
第 1 页共 1 页。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劳动法试用期是指签订劳动合同时,雇主和劳动者可以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对劳动者进行试用的一种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依法可以与雇主签订书面试用期劳动合同,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一、试用期的必要性1、为了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2、根据劳动者的特点,使雇主能够更好地选择和调整劳动者;3、为雇主和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调节期,使双方在劳动关系中能够适应彼此;4、加强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5、避免雇主在误读劳动者时发生损失;6、促进双方建立长期的劳动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
二、试用期的规定1、雇主和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不得超过六个月;2、雇主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3、试用期劳动者享受被试用企业的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障;4、试用期结束后,雇主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5、试用期结束时,雇主应当将试用期劳动者转正,签订正式劳动合同;6、试用期内劳动者如有不良表现,雇主有权解除劳动合同;7、如雇主有正当理由不能继续雇用试用期劳动者,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一定的补偿; 8、如雇主未按规定的期限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应当按照加班报酬标准支付劳动者报酬或补偿。
三、试用期的注意事项1、试用期的规定应当明确,不得超过六个月;2、雇主在录用劳动者时,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试用期劳动合同;3、雇主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4、试用期劳动者享有被试用企业的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障;5、雇主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6、雇主有权根据劳动者的表现解除劳动合同;7、雇主未按规定的期限给予劳动者报酬或补偿,应当按照加班报酬标准支付劳动者报酬或补偿;8、雇主有正当理由不能继续雇用试用期劳动者,应当给予试用期劳动者一定的补偿;9、试用期结束后,雇主应当将试用期劳动者转正,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时间规定

劳动合同时间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时间规定如下:
一、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形式。
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约定合同期限,期限届满后,双方可协商续签或终止合同。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约定合同无固定期限,除非出现法定解除情形,否则合同持续有效。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约定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合同期限,任务完成后合同自然终止。
二、试用期规定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三、合同续签
劳动合同期满,双方均有意愿续签的,应提前三十日协商续签事宜。
续签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四、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合同自然终止。
合同终止前,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五、合同解除
劳动合同双方均可依法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劳动者解除合同应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
六、合同变更
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内容。
变更后的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七、合同效力
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八、其他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试用期是雇佣关系中常见的制度,该制度让雇主和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互相试探和了解,为双方提供更为灵活的工作安排和解除合同的选择。
劳动法对试用期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一、试用期时间根据《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时间为6个月。
雇主与员工可以协商试用期的具体时间,但是无论试用期的协议时间多长,最长试用期都必须在6个月以内。
二、试用期工资和福利待遇在试用期期间,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得低于所在企业或行业的最低标准。
试用期工资应当以小时、天或者月计算,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员工在试用期也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如带薪年假、带薪病假等。
试用期期间,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雇主不得以试用期为由减少员工的权益。
三、试用期期间员工权益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期间,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一样的权益和待遇。
这意味着,雇主在试用期期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对员工权益的保护,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试用期期间,雇主有权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表现、适应能力等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必须合理,并且在试用期结束前及时告知员工评估结果。
如果员工表现不符合雇主的要求,雇主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必须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四、试用期合同解除试用期合同解除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试用期期满,雇主与员工达成了正式的劳动关系,不再需要试用期合同;二是在试用期内,根据双方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解除了试用期合同。
当试用期期满,双方可以继续维持雇佣关系,雇主可以与员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
在双方继续合作的情况下,双方应当根据具体岗位和行业的要求,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工资待遇、福利等内容。
除了试用期期满,试用期合同还可以根据双方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提前解除。
双方约定的解除条件必须明确,一般包括双方提前解除的通知期限和相应的经济补偿标准。
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合同的提前解除应当支付试用期内已工作日数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几个月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几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一般几个月?几乎每一个新人进入到一个新的岗位都会面临到试用期的问题,但是,你了解劳动法规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多久吗?此外,哪些情况下又不可约定试用期呢?下面,来学习下吧。
一、劳动法规定试用期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3个月,无试用期。
1年>劳动合同>=3个月,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1个月;3年>劳动合同>=1年,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合同>=3年,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6个月。
二、法律明确规定三种情况下不可约定试用期,这三种情况分别是: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合同履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3)非全日制用工。
此外,若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试用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试用期内,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包括:⑴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⑵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⑶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⑷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重大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⑸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
我国劳动法对试用期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试用期的设立。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立试用期,但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个用人单位工作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内,可以作为试用期。
第二,试用期的工资待遇。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对员工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工资可以少于正式员工的工资标准。
但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试用期的解除和终止。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或不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
但需要提前向员工发出书面通知,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具体的经济补偿标准不同地区可能有差异,但不得少于一个月工资。
第四,试用期的评估和确认。
在试用期结束时,用人单位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如果员工的工作表现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那么用人单位应该与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否则,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终止劳动关系。
总之,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试用期的设立、试用期工资待遇、试用期的解除和终止以及试用期的评估和确认等方面。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保障。
试用期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劳动法规定
试用期劳动法规定是指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在一定期限内对劳动者进行试用的制度。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试用期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用期的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开始生效之日起不超过六个月的期间。
试用期不宜过长,原则上
应在三个月左右。
二、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待遇
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享受与正式职工相同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待遇等。
用人单位不得降低试用期期间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并应保障其权益。
三、试用期期间的解雇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权解雇试用期工作不合格的劳动者,但应当提前三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并支付相应的赔偿。
赔偿标准为试用期工资的一个月。
四、试用期期间的权益
试用期间,劳动者享有和正式职工相同的劳动安全保障权益。
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工作不得采取歧视、虐待等不公平待遇的行为。
五、试用期期满后的处理
试用期满,劳动合同未解除的,即转为正式职工。
双方应当继
续履行劳动合同,并享有正式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和权益。
六、试用期的延长
双方可以协商延长试用期,但延长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原试用期的一半。
用人单位不得滥用延长试用期,以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我国劳动法对于试用期的主要规定。
试用期的设立,可以使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都有一定的作用。
新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新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前言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招聘人员之间的一项约定,其目的在于对待聘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考察和试用,确定其是否适合公司规模和岗位要求,保证公司的人员资源更加合理配置。
然而,试用期期间也存在着用人单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为此,新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力求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下面将对新劳动法的试用期规定进行简单介绍。
试用期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的一段时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等情况,决定是否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期间。
”也就是说,试用期是在劳动合同订立的同时,双方约定的一段时间,用人单位在此期间内评估员工的综合素质,判断其是否满足公司要求,符合录用标准以后再与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如果不通过,则允许终止劳动合同。
试用期对员工的影响试用期期间,员工的工作感受还在摸索中,不同于正式员工,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例如,薪酬待遇是否与面试时相符、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与能力、是否能与同事、上司相处融洽等都是需要员工在试用期内熟悉和了解的。
然而,试用期中员工的权利和地位并没有因为这些不确定性而降低,反而在新劳动法中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新劳动法对试用期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试用期的最大期限进行了规定,这对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产生了积极作用。
此外,新劳动法还对试用期中的薪资待遇、职责要求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即用人单位应该明确地告知试用期员工关于薪资待遇、试用期结束后工作岗位的职责、工作时间及工作地点,还应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具。
这些安排的实施,将有助于员工在体验工作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劳动权利。
试用期的解除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没有得到获取了完全的法律地位,因此,双方都有权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承担太大的责任。
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规定是什么案例分析: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规定引言:试用期和见习期是企业用工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这两种制度,企业可以在员工入职之后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培训,以便更好地评估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表现。
试用期和见习期的设立直接关系到用工关系的合法性和平稳进行,因此在劳动法中对于这两种制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一、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是指雇主与雇员订立劳动合同后,为了检验雇员是否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以及适应特定工作环境的能力,而约定的一段时间。
试用期的设立有利于企业筛选合适的人才,让员工有机会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1. 试用期合同的订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的设立应该基于劳动合同的订立,而不是以其他形式或口头约定。
2. 试用期的限制《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试用期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也未得人员部门的批准不得超过1年。
因此,用人单位不得滥用试用期制度,超过法定限制。
3. 试用期期间的权益保障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劳动条件和待遇,包括工资、保险、休假等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中断试用期员工享有的权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见习期的规定见习期是指用人单位为了对雇员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为最终正式聘用作准备的一段时间。
与试用期相似,见习期有助于企业培养和选拔适合的员工。
1. 见习期合同的订立见习期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明确规定期限、培训部门、工作内容等,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明确性。
2. 见习期期间的培训和工作安排在见习期期间,用人单位应为见习员工提供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培训计划,确保其能够全面了解和熟悉具体工作,提高工作技能。
3. 见习期员工的权益保护在见习期期间,见习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和权益。
用人单位不得因为见习期员工的身份,而侵犯其合法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在终止见习期合同时应当依法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规定员工试用期有多长时间

劳动法规定员⼯试⽤期有多长时间
⽤⼈单位初⽤劳动者都会约定⼀段时间的考察期。
有关劳动者和⽤⼈单位对试⽤期的约定,劳动合同法中有具体的规定,⽽员⼯试⽤期有多长时间?下⾯店铺⼩编就带领⼤家⼀起来了解⼀下吧。
《劳动法》第⼆⼗⼀条规定:“劳动法合同可以约定试⽤期。
试⽤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
”
试⽤期的长度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相应确定的。
试⽤期有上限,没下限,甚⾄可以约定不需要试⽤期。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具体来说就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半年)以下的,试⽤期不得超过⼗五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到⼀年的,试⽤期最长不超过三⼗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期最长不得超过六⼗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还特别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满⼀年不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三个⽉;
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另外,⾮全⽇制⽤⼯的劳动关系不得约定试⽤期。
⽽新录⽤的公务员试⽤期为⼀年。
以上列举的法律法规是各⽤⼈单位均必须遵守的,如果地⽅性法规还有其他规定的也要遵守。
在格式合同或公司规章中,求职者发现有与法律相冲突的规定,则要善于⽤法律武器保护⾃⼰。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来店铺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试用期合同规定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一)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
试用期多长?用人单位通常不管是什么性质、多长期限的工作岗位,也不管有没有必要约定试用期,一律约定试用期,只要期限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六个月即可,用足法律规定的上限。
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半年为试用期;有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强的用人单位甚至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合二为一,一般长,试用期到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有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往往被不止一次约定试用期,换一个岗位约定一次试用期。
具体规定是: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
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
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三天就行。
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
这就提醒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将技术含量的因素考虑进去。
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合理时间内依然不能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就应当承担因此而带来的风险。
德国《非全日制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不能约定试用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才可以约定。
意大利法律规定,一般工人的试用期为十五天至三十天,技术人员为三个月,企业管理人员为六个月。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这就涉及到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性质的理解,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
在录用劳动者时的试用期内这些情况已经基本搞清楚了。
(三)为遏制用人单位短期用工现象,不能所有劳动合同都可约定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相当多的意见建议将可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修改为一年以上。
(四)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法律快车知识拓展:试用期注意事项(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款才能成立。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
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条款。
(二)同时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还包括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
不能因为试用期的身份而加以限制,与其他劳动者区别对等。
(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也就是说,不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是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还是三年、五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约定了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的前一段期限(比如可能是三天、五天或者一个星期,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是试用期,试用期是包括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里。
不管试用期之后当然订立劳动合同还是不订立劳动合同,都不允许单独约定试用期。
(四)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体现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大体平等。
如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中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五)禁止设定变相试用期。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约定试岗、适应期、实习期,这些都是变相的试用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将劳动者的待遇下调,方便解除劳动合同。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明确这些情形按照试用期对待。
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归纳一、试用期的概念及期限规定《劳动部办公厅对的复函》对试用期作了如下的定义: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中规定:“按照《劳动法》第21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不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行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期限规定得更加具体,《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另外,除了企业员工试用期外,还有两种试用期,一是国家公务员的试用期,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机关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间实行试用期工资标准。
期满合格正式录用,期满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二是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试用期。
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但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可延长至十二个月,该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内。
二、试用期和见习期、学徒期的区别关于学徒期与试用期,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5号)的规定,学徒期是对进入某些工作岗位的新招工人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这一培训方式仍应继续采用,并按照技术等级标准规定的期限执行。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试用期和学徒期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半年。
见习期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不是劳动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人事制度下的做法。
劳动部办公厅对《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5号)中规定: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仍应按原规定执行为期一年的见习期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
随着毕业分配制度的变革,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实践中见习期制度已经不多见,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三、新、旧法关于试用期规定的细微变化(一)试用期期限的变化。
劳动合同法对于试用期的期限较以往的规定更加具体:1、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试用期限:旧法: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行期不得超过三十日;新法: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试用期限:旧法: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可得出结论,二年以上的,试用期最长可达六个月。
新法: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有关试用期适用的变化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试用期限:旧法:没有具体规定,可以约定试用期。
新法: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2、不能重复约定试用期的适用旧法: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工作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一劳动者只能试用一次。
新法: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即使工作岗位或工种发生变化,或者劳动者离职后重新入职,都不得再约定试用期。
四、用人单位以其它形式或口头约定试用期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八条规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根据该规定,我们可以知道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是劳资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试用期存在于劳动合同期限中,双方没有订立劳动合同,试用期当然不可能存在,所谓皮之不附,毛将焉存?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用人单位如果还在入职登记表或员工手册中载明试用期,而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
首先,在入职登记表或员工手册中载明的试用期无效,视为无试用期,其次,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超过一年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五、用人单位只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的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为了制止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的权益,规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本案中公司与小王签订的是一个单独的试用期合同,按照法律规定,该试用期是不成立的,视为公司与小王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三个月。
六、试用期内是否需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
实际上,劳动关系一旦建立,用人单位就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并非独立于劳动关系外的“特殊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拒绝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造成劳动者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七、试用期工资如何确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个“不低于”原则,首先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是试用期工资的最底线,其次,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即如果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则二者取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