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僧人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院僧人管理制度

天祝藏区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探究

——以天堂寺为例

【摘要】寺院是传播佛教文化的中心,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发扬取决于藏传寺院的兴盛与否。而天堂寺在华锐地区的建立与繁荣,是藏传佛教在华锐地区更好的传播。因此本文以天堂寺为例,文中就其天堂寺的的建立及寺院改为格鲁派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入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寺院管理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就其这种改变总结出了新时期寺院管理特点,为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和藏传佛教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实践和理论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藏传佛教;格鲁派;天堂寺;寺院管理

史书记载:“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古代藏族文化相交融而发展起来的一个佛教支派。公元7世纪左右,佛教从印度和汉地传入西藏,经过与传统苯教的长期冲突、融合, 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佛教在西藏地方势力的支持下, 先后形成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众多派别,开始在全国各地弘扬佛法。宋、元年间,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等派先后在甘肃藏区及藏区边缘地区也开始弘

法,创建了自己的寺院。”表,其对天祝藏区的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堂县志记载:“天堂寺,藏语称却典堂扎西达吉琅,汉意为宝塔滩吉祥兴旺洲,是天祝藏区的第一大寺院。寺址在县南90 多公里的天堂乡,其前身是唐宪宗(806—822年)时所建的藏族苯教寺院,当时称阳庄(臃肿)寺。” 500年后,到元至正十二年(1360 年),臧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第四世黑帽系活佛噶玛·若贝多吉(1304 —1383年)进京路过此地,接受当地群众的要求,降伏大通河中的“毒龙”,在扎西滩建镇龙塔108 座,遂得名“却典堂”,意为宝塔滩。明、清是音译为“朝天堂”(藏语却典堂之转音)寺,后直称“天堂寺”沿用至今。自噶玛大师建塔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黑帽系便在此兴盛起来。古老的苯教寺院逐步转变为藏传佛

①多识活佛著:《天堂寺志》,天祝县教育出版社,xx 年7 月第一版,第40页① [1] 而在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天堂寺建立,更是藏传佛教在天祝藏区的发展的代

教的噶举派佛教寺院,此后噶举派噶玛噶举红帽系也在大通河南岸建琼檫寺,与黑帽竞相弘法。

明朝中期,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兴起,逐渐代替了宁玛、萨迦、噶举诸教

派。明万历年间,青海互助甘禅寺大师丹玛慈诚嘉措,改天堂寺为格鲁派寺院。清顺治四年(6147 年),在丹玛慈诚嘉措和当地莫科、朵仓、嘉豆等部落的请求下,青海湟源东科寺第四世活佛多居嘉措呼图克图扩建了天堂寺并任寺主。清顺治九年(1652 年),五世__ 罗桑嘉措进京路过镇羌川(今金强川)时,给天堂寺赐名“扎西达吉琅”。该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毁,1980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五)重新开放。”新① [3][2] 编的天祝三峡导游实物介绍新修的天堂寺有:久康(释迦摩尼佛殿)、时轮经堂、密宗殿、讲经院、千佛殿、及多什囊、加义囊等,现有僧人62 人。成为天祝藏区重要的佛教圣地,信仰者的活动场所。

随着国家对藏传佛教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方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藏传佛教也加强自身建设,弘扬藏传佛教文化,积极与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一部署相协调,绝大多数藏区出现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局面,地方政府组织也关心藏传佛教的发展,帮助寺院和僧人解决现实困难,关系和谐。

一、寺院的政治管理

一)寺院管理制度最初形态

天堂寺最高领导者是寺主东科仓。赤巴、吉哇、僧官、措钦翁则,组成其管理机构。“赤巴”即“法台”或称“总法台”,是掌管全寺一切宗教活

动和内外事务的总负责人,其宝座设在寺院大经堂之内,主要在大经堂举行的重大法会上显示自己的至上宗教权利。吉哇,主要负责管理全寺的财物或后勤工作,他在寺院内充当大管家的角色。因此,担任这一职位的僧官堪称寺院内部机构中的后勤部长。僧官,是负责执行寺院里规定的各项清规戒律的高级执法僧官。全面负责全寺僧纪纠察工作,在各大寺院中扮演司法官的角色。同时,这一僧官还有特权审理寺院所属百姓的__ 件等。措钦翁则,主要负责管理以寺院大经堂为中心举行的各类宗教活—___________

①乔高才让著:《天祝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xx 年7 月第一版,第90 页

②天祝旅游局:《天祝三峡导游实物》,天祝教育出版社,xx 年,第124—125 页②

动。比如,从日常性僧众诵经等宗教仪式到举办大型法会等宗教活动。

二)、寺院管理制度的改变及形成

后来的寺院管理改革中,天堂寺志记载“寺主东科仓为最高领导者。寺总、法台、僧官、吉哇、扎干组成寺院的最高领导机构--- 丛德。”丛德召开会议是由法台和寺总主持,重大问题由寺主决定。寺主一人,由丛德商议选出。其主要职责是领导吉哇管理财政,检查和保护寺院的经堂和法器、佛

像、佛经等,是寺院行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大小吉哇共2 名,由寺总领导,管理寺院财政,收纳地租、资金。宗教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为赤哇,和以前的差不多。

天堂寺组织示意图

寺总--- 吉哇--- 尼尔哇

僧官--- 扎干

小法台寺主—丛德丁科扎仓---

法台小僧官经头

参尼扎仓

图1、塔洲、乔高才让《甘肃藏族通史》第519 页①

二、寺院的经济管理

(一)、寺院的经济

寺院收入主要地租粮、畜品、水磨、布施、个人诵经等。1953 年统计,全寺有土地4250.8 亩,粮食收入8.4 万公斤;马214 匹,牦牛837头,驴21头,骡14头,绵羊131只,公羊104只;水磨8 盘。[4] (二)、寺院的经济管理制度

随着国家对寺院政策的改变,开始对寺院的僧人、寺院的设施都进行

①多识活佛著:《天堂寺志》,天祝县教育出版社,xx 年7 月第一版,第57 页

了财政的补助,相应取代了前面的经济收入。而其中的僧人诵经和信仰者的施舍获取经济没有改变。丛德的组成者吉哇,还是主要负责管理全寺的财物或后勤工作,他在寺院内充当大管家的角色。他按等级的高低分配所得经济收入,形成了现在寺院经济管理制度。

三、寺院的僧侣制度

一)、寺院僧侣成员资格的获得与学习过程

任何社会组织制度对其成员的资格的认定有一定的规定,通过一定的程序来挑选和录用其成员。但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成员改变其职业、地位的变化较多地受到成员的性别、家庭背景等先赋条件的限制。在传统的天祝藏区,一个人能够成为僧人与获得一般的会地位、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