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八下】 第11章 第2节 弹力教案2
第2节弹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教案:第2节弹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2节,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3.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5.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发生形变的部分。
6. 弹力的作用:使物体恢复原状,与其他力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大小、作用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大小、作用点和作用。
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判断,弹力的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作业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大小、作用点和作用。
3. 实验演示:进行弹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弹簧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
4. 例题讲解: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如弹簧门的原理、弹簧床的舒适性等。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弹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3.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4.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5.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发生形变的部分6. 弹力的作用:使物体恢复原状,与其他力的相互作用七、作业设计1. 解释下列现象:(1)弹簧门关闭时,为什么门会自动回弹?(2)为什么弹簧床睡起来会感觉舒适?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1)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弹力》教学教案2
弹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
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
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弹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学生看书自学并会用其测量钩码和笔袋的重。
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使用。
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
白板画出重点
观看软件动画
多媒体
观看视频
大屏幕展示探究内容
观看软件
举手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ຫໍສະໝຸດ 学生观察现象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体验后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演示实验:气球小车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生:小车受到力,此力是气球形变产生的。
1.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2.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利用软件观看微小形变,学生展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3、弹力的分类: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4、弹力的方向
观看跳水和人蹦床的视频,提示观察形变和受力,通过观察后总结规律。
5、弹力大小
让两名同学分别拉拉力器,看哪个人力气大,并说出判断依据。
从学生实验可以看出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弹簧的形变程度。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
把学生的实验结果绘制成图像分析
得出实验结论:
三、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7.2弹力
授课人
张健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方法
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2节 弹力
第2节弹力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培养物理观念。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橡皮筋、橡皮泥、小弹簧、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绳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撑竿跳高图片,引入问题:为什么撑竿跳可以跳得比较高?【设计意图】直接提出问题,引入对弹力的学习。
新知探究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
动画展示:手压弹簧和手压橡皮泥。
通过弹簧和橡皮泥被压后的两种情况,介绍物体有弹性和塑性两种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理解物体有弹性和塑性两种性质,培养物理观念。
2.弹力。
通过手拉橡皮筋,引入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形式,分析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理解什么是弹力,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活动:体验弹力的特性。
对小弹簧施加从小到大不同的拉力,观察小弹簧的形变情况及撤去拉力后的恢复情况。
理解物体的弹性限度。
【设计意图】知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1.认识弹簧测力计。
动画展示:弹簧伸长长度与钩码数的关系。
归纳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钩码个数(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利用弹簧的这个性质,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认识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介绍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应操作步骤进行演示)。
活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各种测力计认识一些常用的测力计。
【设计意图】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测力计,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2节弹力(第2课时)教案
《弹力》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育必定的察看能力和初步的剖析能力。
(2)经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德育目标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加强学习物理知识、研究自然现象和平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课要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课难点弹力的观点及产生条件。
教课方法实验法:经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观点,认识测力计的原理。
剖析概括法:经过察看及本质使用测力计概括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教具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 ](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 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请同学们利用你身旁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近似橡皮筋的特征。
(学生活动后报告)[ 生 ] 钢尺或钢锯条,在使劲弯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恢还原状,[ 生 ] 我们平常用的橡皮使劲扭时也会发生形变,松开手后又会恢还原状。
[ 生 ] 女同学扎辫子用的橡皮筋也是使劲拉时能变长,放手后恢还原状。
[ 生 ] 使劲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放手后恢还原状。
[ 师 ] 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生 ]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
不受力时又恢复到本来的状态。
[ 师 ] 我们把物质的这类特征叫做弹性。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同样的特征呢?[ 生 ] 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可以恢还原状。
[ 生 ] 玩泥巴时也是同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本来的样子。
[ 师 ] 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可以自动恢还本来形状的特征叫做塑性,今日我们要点研究有塑性的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
这样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措施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新)物理人教版八下《第2节 弹力》公开课(教案)
第2节弹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根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进行新课】弹性和弹力1.弹性师请同学们就刚刚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6页图7.2—1“撑竿跳高〞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撑竿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板书:弹性: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2.弹力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刚刚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说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板书:1.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2.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3.塑性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并答复: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塑性不同于弹性.板书:塑性: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2〕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4.弹力的性质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说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学生举例:①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②跳水运动中 1m板和 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③射箭运发动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弹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握力计
弹簧秤
托盘秤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的名称
1.一根长 10 cm 的弹簧,受 0.5 N 的拉力时,伸长到
12 cm;当它受 1.5 N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
cm(弹簧始终在弹性范围内)。
2.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三、巩固 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量范围
分为两组,分别用力拉物品,观察物体形状,撤去拉
力,再观察物体形状。
用力被拉断; 撤力,无法复原
学生 活动
一、引入 新课
用力被拉长; 撤力,恢复原状
活动、
思考、
交流
提问: 通过活动体验,说说用力被拉长,撤力恢复原
状的弹簧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点?而用力被拉断,撤力
无法复原的粉笔和橡皮泥有什么共同点?
提问:弹簧、橡皮筋受力形状改变,撤去力后,恢复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 识。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 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成两部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其中弹簧测力计是本节的重 点,教材通过对弹性和塑性的感知入手,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为力学测量 的基础,这样对于认识弹力、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基本概念具有了重要 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力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学习力学知识打下必要 的基础。
弹力作为一种力,如何判断它的存在及大小呢? 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判断力的大小 思考 2:
若物体产生弹力时,形变微小,力的作用效果不明 显,怎么办?
演示实验:将一个扁平的玻璃瓶中灌满水(加有红 墨水),塞上插有细空心玻璃管的塞子,观察玻璃管液 面位置(如图),用力捏玻璃瓶,仍观察玻璃管液面位置 (如右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 弹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自然过渡, 引出弹力的 测量工具弹 簧测力计
出示各种各样的弹簧测力 学生进行思考、观察、
计,知道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
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用
途、原理、结构,得出
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原 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 “一看”:量程、分度
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的 值、指针是否指零;
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 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
是弹力。
定限度的。
调动学生的 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 氛,从生活 走向物理, 认识弹力的 效果,了解 弹力的产 生,也能极 为自然的引 出弹力的概 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77 团中学“一师一优课”活动
三、观察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 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 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 具?
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77 团中学“一师一优课”活动
板
弹力
书 1、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设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计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
业
课后习题 3、4
布
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77 团中学“一师一优课”活动
《弹力》教学设计
执教者:易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构造和方法,会使用它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 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 的科学作风。
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5篇物理学教育有助于人们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从容面对科学技术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如所示的简单图示: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第三节弹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二)、新课教学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分析讨论,总结.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7、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弹力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学设计】第2节弹力
第2节弹力【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
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
培养他们对人类知识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
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弹性、塑性在生活中方的应用(2)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或新器材中的科学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仪器材料】教师用:弹簧、拉力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 的两个)、小车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白纸、弹簧、直尺、弹簧测力计、木板。
【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1)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设计意图:从力改变运动状态入手,让学生观察形变后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带着疑问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设疑激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弹性、塑性;弹力概念的建构活动一: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同时完成学案知识点一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
这样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弹力教案2 国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第2节弹力——弹力教学实录【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
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
培养他们对人类知识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
弹簧秤制作原理、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等多种方式,顺利得出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
制作方案采用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相互提出建议,教师引导、点播,给难点层层铺设台阶,使难点问题在探究中顺利解决。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弹性、塑性的引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亮点。
采用实验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竞争的方式举例,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实录】一、复习提问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生: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请同学们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刻度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好,开始实验。
(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还处于好动的年龄,有强烈的动手欲望,一听到要做实验,立刻就会兴趣倍增,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生:实验操作并观察现象。
三、新授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
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人教初中物理八下《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初中物理八下《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模板人教初中物理八下《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模板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 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对“力”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物理知识,对弹簧这一事物也有些初步的了解,并且对“撑杆跳”“跳板”这样的体育项目有了感官上的认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 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4.1.2学时重点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4.1.3学时难点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弹力一、活动导入【通过学生玩手枪、弹弓的活动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师:子弹为什么会运动呢?生:受到了力(生活中常提到的弹力)很好,那么什么是弹力,弹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测量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弹力》活动2【讲授】弹力【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和学生活动认识弹力,知道弹性和塑性的区别,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通过你的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哪些利用弹力的例子呢?(图片或展示一些例子)产生弹力的物体都会发生什么?发生形变一定会产生弹力吗?让我们来一起做个小实验1.弹性和塑性(实验)【实验】请四名同学分别展示气球,橡皮筋,橡皮泥,面包并分别用力压或者拉,使其发生形变,松手,请同学们观察有哪些不同?【总结】弹性:(像橡皮筋、气球这样)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2节 弹力
第2节弹力【学习目标】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要点提示:判断弹力存在的依据: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形变)或拉伸。
知识链接:1.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
2.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均属于弹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再落入水中。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用力向下压弯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弹力自主阅读教材P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举例说明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塑性?答: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状的特性,叫弹性。
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2.物体由于__发生弹性形变__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__弹性形变__越大,弹力越大。
3.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拉长橡皮筋,将“纸弹”弹出去。
其中,橡皮筋发生了__弹性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产生的__弹__力使“纸弹”的__运动状态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是弹力的是(D)知识板块二弹簧测力计自主阅读教材P6~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实验室常用的测力工具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构造是什么?答:实验室常用的测力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环和挂钩。
特别提醒:表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时应注意:1.不能漏掉“在弹性限度内”这一前提条件;2.不能把“弹簧伸长”说成了“弹簧的长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些力学的知识,比如重力,拉力,推力…各种力的学习为过渡到本节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本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体系,并且本节内容的一些弹力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重力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力,例如重力、拉力、推力…但是他们欠缺的是将我们实际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缺少一些必要的实验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
2、知道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小放大法,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作用都是存在形变的,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关注及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将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培养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渴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形变、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微小放大法的物理思想,以及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胡克定律的导出。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讲学方法:1、直观投影法:通过ppt图片等投影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第2节 弹力(第2课时)课件
实验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 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
②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
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F2=
。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几点操
作要求。 使用时注意:最新看初中、物理调精品、课测件设、计 读四个环节。
弹力产生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所以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最新初中物理精品课件设计
小心喽!
弹性限度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 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最新初中物理精品课件设计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
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
注意:
• 1.测量前,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被测量的力不能大于测力 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最好对被测量预先估计。
• 2.使用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 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 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调零。
实验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 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 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 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并分别使 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 3 N、5 N的力。
最新初中物理精品课件设计
最新初中物理精品课件设计
例子
书放在桌面上
提出 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第2节 弹力教案2
《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引入“弹性”概念。
2、新课教学(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
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5)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a、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b、认清分度值;c、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d、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3、小结4、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课本P8——2、3、4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引入“弹性”概念。
2、新课教学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1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
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5)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a、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b、认清分度值;
c、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d、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3、小结
4、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课本P8——2、3、4
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