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演变史

合集下载

书信的演变

书信的演变

知识看台书信的演变书信的前身是实物信,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有形信件。

作为中介的信使“口说无凭”,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同时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差错,便在口信的基础上逐步创造了“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

这种实物具有公认的性质,人们接触到实物,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与这种实物相联系的意思,接受到不为别人知道的信息。

比如,现在还有人在书信中夹寄几粒红豆,以表达相思之情。

在人类正式创造文字以前,在一些民族通信史上出现过“贝壳信”、“结绳信”。

当然这种实物信,有的已经成为普遍公认的信物,有的成为双方约定的信物。

所谓“结绳信”,就是在绳子上结上大小不一的各种疙瘩,并涂上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事情,我国古书上很早就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又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绳信就是用此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

文字出现以后,还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书信,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纸。

在纸张这样的信息载体出现以前,人们的“文字信”又是用什么来书写的呢?古时候人们把信写在一种又轻又薄的丝绸——绢帛上,这种信叫“尺素书”。

“尺素书”是把写好的信笺(素)夹在两块刻成鲤鱼状的木块之间封装起来,故又称作“鱼书”。

但由于绢帛价格昂贵,只有有钱人家用得起,因此,那时人们使用得最多的信件,是写在价格比较便宜、又容易制作的木简、竹简上。

这已有大量考古实物为证。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书写的工具。

首先用刀子把竹子或木头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

竹片叫竹简,木头片叫木简,又称牍。

用来写信的木简通常三寸宽、一尺长,所以人们就把书信称为“尺牍”。

尺牍一般由两块木简组成,写信的时候,先在底下这块木简上写上要说的话,写完了在上面再加盖一简,并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姓名。

然后用绳子从中间将两简捆扎结实,这个绳子就叫做“缄”。

为了防止别人路上拆看,在打结的地方,还要加上一块青泥,再盖玺印,这盖有玺印的泥叫封泥。

关于书信的历史故事

关于书信的历史故事

关于书信的历史故事
书信作为一种书面交流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代人们使用书信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和进行交流。

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它承载了人们的思念和情感,也
记录了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

在古代中国,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代,那时
人们用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来进行交流。

随着文字的发展,书
写材料逐渐演变为竹简、丝帛等。

在古代中国,书信被视为一种重
要的交流方式,许多文人墨客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书信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古希腊哲
学家和政治家们经常通过书信来交流思想和观点,例如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之间的书信就留存至今。

古罗马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也经
常利用书信来传递命令和交流情报。

在中世纪欧洲,书信在基督教传教士和修道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修道院中的僧侣们经常通过书信来交流学术和宗教上的观点,
也通过书信来维系彼此的情感和友谊。

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书信的地位逐渐被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所取代。

然而,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人们通过书信来表达深情,记录生活,传递信息,甚至是进行外交交涉。

因此,书信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仍然被人们所珍视和传承。

书信发展史简短

书信发展史简短

书信发展史简短
书信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使用石头、骨头、竹简等材料刻写文字,传递信息。

随着纸张的发明,书信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在古代,书信的传递主要依靠人力和马车等交通工具。

这种方式非常缓慢,需要数天甚至数月才能到达目的地。

因此,书信的传递非常昂贵,只有富人和贵族才能享受这种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书信的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得邮递员可以使用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书信的传递速度大大提高。

此外,电报的发明也使得书信的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

20世纪,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发明使得书信的传递更加快速和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信息。

总的来说,书信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从古代的石头刻字到现代的电子邮件,书信的传递方式不断变化,但其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的地位始终不变。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 书信的正确格式

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摘要: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1.古代书信的起源2.书信格式的演变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1.信头2.称呼3.正文:书信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沟通方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如今的电子邮件,书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书信的正确格式及礼仪规范。

一、书信的历史与演变书信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随后发展成文字书写。

在古代,书信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如用词要尊敬、谦辞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格式逐渐简化,但仍保留了基本的礼仪规范。

二、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敬词、署名和日期。

信头是信件的开头,应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

称呼要正式礼貌,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称呼。

正文是信件的核心内容,书写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结尾敬词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如“敬礼”、“致敬”等。

署名位于信件右下角,包括写信人姓名和身份。

日期位于署名下方,格式为“年/月/日”。

三、书信中的礼仪规范在书信中,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在称呼和正文中要使用尊敬的用词,如“尊敬的”、“敬爱的”等。

其次,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适当使用谦辞,如“拙见”、“浅见”等。

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保持书信的正式氛围。

四、书信格式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书信格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家书、商业书信和邀请函等。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书写时要表现出关爱和关心。

商业书信要注意措辞得体,展示公司的专业形象。

邀请函则要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使收信人一目了然。

总之,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和礼仪规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展示良好的文化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虽然电子邮件等新型沟通方式日益普及,但书信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信的历史

信的历史

讲中国文学史,是从远古神话讲起;讲西方文学,是从希腊神话讲起。

文学无论怎样发展,都能从中找出受远古神话影响的影子。

这就是靠口耳相传的书信。

涉及到书信起源,大概比这还早。

先人靠结绳记数,比如怕日子过混了,怕忘了,于是远古人想出了法子,过一天就用绳子打一个结,来计算已经过了几天,那是留给自己的“书信”。

慢慢的,便有了数字的概念。

走到哪个山头,这里猎物很多,便在山崖上画上几群牲口,告知同族这里可以狩猎。

这是形象的书信。

随着古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信息的传输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

人们在占卜之后,把卜辞刻到龟甲兽骨上,不但产生了甲骨文,还产生了“今天是否是黄道吉日,能不能做什么?”的书信。

到商周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应用,皇族把历史等重要信息刻到国家之重器的青铜鼎上,或颂扬、或警醒,或传于后代,或埋于地下,写出来,绝不是为了自己看的,那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而留下的书信。

春秋战国,人们把书信写在竹简上,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现在有个成语叫“三缄其口”,谁来猜猜看什么意思?那时可能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现在是说话谨慎,不肯开口或者不敢开口。

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大概春秋战国时期是七国纷争,战乱频仍,书信的防伪保密就显得极为重要。

东汉蔡伦发明了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书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

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布衣百姓,都把书信作为相互沟通,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从有了文字,有了纸张,书信变成了通信联络的重要手段。

我们刚才说,春秋时期书信的内容不想让人知道就用绳子把竹简捆起来,封泥上盖章,但是后来不写在竹简上了写在素帛或者纸张上了,怎么办呢?我们来看这个典故传说古代有人要给大人送书一封,可能又不想中有尺素让他人知道或另有隐情。

于是有人就想了一个妙法。

把信装在鱼肚子里,送给了他人。

既达到了送礼的目的,达到了沟通信息的目的。

说明文精选作文:书信进化史

说明文精选作文:书信进化史

说明文精选作文:书信进化史
世界万物都在不断地进化,当然,书信也是这样子,它也拥有一段进化史。

写信,它可以说是书信进化史的最原始的“方式”了。

以前,它对人很有用,可对现在的人来说,特不方便。

为啥呢?因为写信不但费事,而且耗时间;当然,文盲就写不了信了;还有呢,现代的通讯工具可有用得多了!不过,现在也还有人写信,你们不要说他不时髦。

因为写信也是有优点的,它可以增加我们的精选作文能力。

电话,这大概每家都有吧,所以,打电话也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一小部份。

它可比写信方便得多了。

当然,它也有缺点。

有些事情不是通过电话就能讲清楚的,这时,写信就派上了用场。

或许,你的朋友有电脑,那你就可以用一用电脑。

在用电脑时,E-mail与QQ就有很大的作用了,当然,这可比电话还方便呢。

为啥呢?因为,这样子就可以交到未认识的朋友,打电话可就不行了;还有呢,你要是一个很害羞的人,还不怎么要紧,要是再叫你打电话,准保证你一言不发,这样,你可就出丑了;要是叫你打几个字,你总会吧,总不会害羞吧!当然了,没电也没用了!
如今,书信进化史最方便的“方式”要数有视电话了,它是电话的升级“版”,它不仅能让你在打电话时看到对方的图象,而且,停电对它也迫不得已,因为,它有一块永久性电池,里面的电量是用不完的。

有视电话是很有用啦,但现在还不普遍。

就说我们的东石镇吧,
要是能看到一台有视电话,那可能还等那么的几年,说不定,几年后出现有视电话,可能还管叫是个奇迹啊!
书信进化史,如今就到这儿结束,但是,以后还会不断地继续进化下去。

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挖不光采不尽的。

书信的发展史

书信的发展史

书信的发展史在人类文明史上,信占有重要的位置。

文字发明以前,人们主要采用口口相传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或信息传递给他人,这就是“口信”。

文字产生后,信息的传递更多通过“书信”来完成,还有以不同实物作为特定含义的“物信”存在。

如有寄红豆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有寄梅花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可谓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在我国,书信滥觞于商代。

殷墟出土的第五百一十三片甲骨,就是一封由殷的边境传至京都的“边报”。

考古学家吴汝浩和潘悠两先生在考证后断言,这是“侯伯和大将军报告方国入侵的”。

(《中国甲骨学史》)可见,从殷商时代起,我国就开始以文字的形式来传递军事信息,这也揭开了我国书信发展的辉煌篇章。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在特使外交中,常常伴以书信外交,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所描述的:“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

”汉以前的书信,正如许同莘在《公牍学史》中所说,“凡书于牍者,其事皆公事,其言皆公言”,没有个人情怀的吐诉,只是些“陈政务以进君主”的陈词滥调。

两汉时,随着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书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书信从公函国书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为书信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魏晋南北朝是书信繁荣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书信,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如问候有书,贺喜有书,求物有书,绝交有书,论字有书,就连见闻中的偶然一得,也草成一封,抒怀谈趣;信还成为人们交往中的一种礼仪方式,如当时流行的一种“月仪帖”,就是友朋间每月互通讯问,增进友谊的一种信件。

此外,擅长写信在当时被格外推重,曹丕盛“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唐宋是书信的成熟期。

这时的书信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像杜甫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书,就发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慨叹。

书信不仅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许多文人的书信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当时政治风云的变幻联在一起,使书信成了揭露黑暗、刺讽丑恶的犀利武器。

《言语的表达——写写信信》

《言语的表达——写写信信》

书信的重要作用
传递信息: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传达各种信息,包括个人、商业或政治事务。
表达情感:书信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感受,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可以通过书信来 表达。
建立联系:书信可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彼此的理解和 信任。
记录历史:书信可以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后人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书信的文化内涵:书信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礼 仪、道德、情感、思想等方面,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书信与历史文化
书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书信中的历史文化元素 书信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信文化内涵的体现
书信的价值与意义
传递信息: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传达思想、情感和意愿。
书信的格式与规范
称呼:根据收信人的身份确定称呼,如“亲爱的”、“敬爱的”等 正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请求,注意分段和层次 结尾:礼貌地表达感谢或祝福,如“谢谢”、“祝好”等 署名:写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以示诚意
书信的写作技巧与
04
风格
写作技巧
明确目的:在开始写作之前,要明确书信的目的和收信人的身份,以便更 好地把握内容和语气。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书信的起源与历史
书信的起源
早期书信:甲骨文、竹简、 木简等
秦汉时期:书信开始流行, 如《报任安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信成 为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唐宋时期:书信逐渐普及, 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 手段
近代以来:书信逐渐衰落, 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现象
书信的发展历程
起源:古代书信的起源和发展 历史:不同时期书信的特点和风格 文化:书信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现代书信的演变和趋势

书信的演变历程教案

书信的演变历程教案

书信的演变历程教案教案标题:书信的演变历程教案目标:1. 了解书信的定义,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素;2. 了解书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变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信样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书信的演变历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概念解释:向学生讲解书信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基本格式和写作要素:介绍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日期、称谓、正文、落款等,并与学生分享写作书信的注意事项。

三、历史演变(25分钟)1. 古代书信:介绍古代书信的写法、用途和特点,例如古代帝王之间的书信往来、文人雅士的书信交流等。

2. 近代书信:介绍近代书信的发展,例如公务信函、商业信函、友好信函等,引导学生思考近代社会背景对书信形式的影响。

3. 现代书信:介绍现代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的出现和应用,探讨技术进步对书信形式和传达方式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根据历史背景,给学生提供不同时期的书信实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书信的特点、所传达的信息以及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联。

2. 引导学生讨论书信演变的原因与意义,例如社会制度变迁、科技发展等对书信形式的影响。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撰写一封古代或近代书信,包括信头、日期、称谓、正文、落款等要素,并尽量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角色。

2. 学生互相交换书信并进行阅读、讨论,对对方的书信进行反馈,并体验不同历史时期书信的交流方式。

六、总结(5分钟)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书信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2. 强调书信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学习书信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了解社会变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学评估:1. 收集学生撰写的书信作品,评估其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对书信写作要素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拓展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关于书信的变迁历史 (3页)

关于书信的变迁历史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书信的变迁历史书信是人们长期以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和工具,是自人类有文字以来社会上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书面形式,为古今人类生活和学习所必须,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

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需要交流,书信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劳动过程中也发明了书信。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交流最初靠结绳记事。

自仓颉造字以来,人类社会由蛮荒开始进入低级文明阶段,在从事生产生活劳动过程中不仅仅是用口语表达思想感情,还可以把要说的话用字写在甲骨上,后来逐步演化为竹简上。

古代“纸”的发明产生了质的飞跃,原本刻在兽骨、竹简上的文字可以写在纸上,刻印、打印在纸上,如封建皇帝下的诏书,大臣向皇帝的奏章等,都可称之为广义的书信。

就"信”而言,是个会意字,“人”要说的话(“言”)就是“信”。

狭义的“信”分为两种:一种是口信,即用口说出来,通常说“捎口信”就指此种。

另一种是书信,即用笔在纸上写出来。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说话的人不能和听话的人当场见面,通常就用此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让人转交,或是寄信,往往写信人总写“见信如面”四字,就是表示像当面说一样。

有了书信方便多啦,原汁原味,表达意思准确,不致于传“口信”有误。

自从有了书信这种语言交流形式后,朝野共用,全面普及。

即政府上级对下级、下级转上级、同级对同级之间,民间长辈与晚辈、晚辈与长辈、平辈对平辈之间,同志同学同事之间,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不见面用笔向对方说话。

前提是要会识字,解其意。

在古代读书人少,大部分是文盲,所以,书信主要是文人之间来往多。

书信细分有许多种类:按内容分,最常见的是家书,如曾国藩家书;有普通工作信函、便函;有情书,如鲁迅与许广平情书;有人民来信等。

按缓急程度分,最常见的有平信(普通信)、急信(挂号信)、加急信(电报)如“鸡毛信”;有公开信等。

书信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书信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书信是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沟通方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当时甲骨文中已有君臣用马传递书信的记载。

在古代,由于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多样性,书信有着多种称谓,如书札、信札、书表、书函、书简、书疏、书牍、尺牍、尺素、帛书等。

进入汉魏六朝时期,书信逐渐普及开来,除了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或君主与臣僚之间,一般人很少用。

东汉蔡伦发明纸后,人们写信的材料发生了变化,书信的写作和传递就变得方便多了,适用范围也逐渐扩大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逐渐发展并演变为现代的“信函”。

在现代,书信的形式和内容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电子邮件、短信等新兴通信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书信。

书信不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记录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交流沟通的需求,从最原始的语言、手势、烟火等,到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通信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 早期通信方式
最早的通信方式是人类使用语言、手势等直接交流。

后来,人类发明了烽火、军鼓、哨子等原始通信工具,用于远距离传递信息。

2. 书信通信时代
随着文字的发明,书信成为主要的通信方式。

在中国,早期的书信通信发端于秦汉时期,汉代更建立了全国性的驿传制度。

欧洲则是在15世纪发明了邮政系统。

3. 电报时代
1837年,电报机的发明标志着电信时代的到来。

电报迅速在全世界传播,成为当时最快捷的通信方式。

4. 电话时代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人类进入了语音通信时代。

电话网络不断扩张,成为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的重要通信工具。

5. 无线电通信时代
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出现,使远距离无线通信成为可能。

无线电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应运而生。

6. 互联网时代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推动了通信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新型通信方式层出不穷,促进了信息的高效传递。

7. 移动通信时代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设备日益普及。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形式的通信。

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未来,通信技术必将更加智能化、多元化,为人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沟通体验。

中国书信发展史

中国书信发展史

中国书信发展史中国的书信,源远流长。

从已出⼟的甲⾻⽂及专家的有关考证来看,中国的书信滥觞于商代。

这⼀划时代的创举,揭开了中国书信发展的辉煌篇章。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在特使外交同时伴以书信,书信进⼊了发展时期。

(中国⼂当代⼂陈全胜邮票⼂孙⼦兵法:黄池会盟)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唇枪⾆剑,此时书信有很⾼论辩艺术,辉耀当今。

(中国⼂当代⼂⾼云邮票⼂京剧⽣⾓:蔺相如)汉以前书信不是真正意义的书信,只是些陈政务以进君主的陈词滥调。

(中国⼂当代⼂王虎鸣邮票⼂中国邮政储蓄银⾏)两汉书信从公函国书中摆脱出来,书信真正成为抒发个⼈情感的⼯具。

(中国⼂当代⼂⾼云邮票⼂《中国古代⽂学家》第三组:贾谊)魏晋南北朝是书信黄⾦时代,得到空前普及,渗透到⽣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当代⼂戴宏海邮票⼂《三国演义》第三组:蒋⼲盗书)唐宋时期的书信有⼴度发展,书信成了⼈们⽣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当代⼂徐永⽣邮票⼂民间传说-刘毅传书:龙⼥托书)杜甫三⽉没收到家书,就发出了“烽⽕连三⽉,家书抵万⾦”的慨叹。

(中国⼂当代⼂李⼤玮邮票⼂《中国古代⽂学家》第⼀组:杜甫)书信不仅在⼈际交往中发挥作⽤,在写作艺术上达到炉⽕纯青的境界。

(中国⼂当代⼂周峰邮票⼂《⽔浒传》第三组:梁⼭泊戴宗传假信)最为经典的是“唐宋⼋⼤家”的书信,已成为脍炙⼈⼝的散⽂名篇。

(中国⼂当代⼂范曾、邹⽟利邮票⼂《古代书院》第⼆组:东坡书院)明清时代,⽂化实⾏恐怖主义政策,使书信发展罩上阴影,落于低潮。

(中国⼂当代⼂孙传哲邮票⼂国际档案周:皇史宬正殿-⽯室)纵观历史,书信这种⼈际交往的独特形式,以独具魅⼒为⼈们所青睐。

(中国⼂当代⼂邵⽴⾠、马骥邮票⼂中国邮政开办120-年:信达天下)。

应用文——书信ppt

应用文——书信ppt

02
书信的格式和结构
书信的格式
1 2
信头
包括发件人地址、日期和收件人地址等信息。信体Biblioteka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信尾
3
包括致敬语、签名和附加信息等。
书信的结构
开头
01
称呼收件人,拉近与收件人的距离。
主体
02
表明来意,提出诉求或回答问题等。
结尾
03
礼貌收尾,表达感谢或希望等。
书信的礼貌用语
敬辞
3
保持客观中立
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时,应尽量保 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臆断。
书信的写作原则
目的明确
01
书信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或表达某种意图,因此要明确
目的,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
内容真实
02
书信中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得虚构或歪曲事实,以免引起
不必要的纠纷。
表达得体
03
书信的表达方式应得体,符合社交礼仪和文化传统,以体现尊
和经历。
02
情感纽带
书信可以传递亲情、友情的情感纽带,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03
文化价值
书信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
研究价值。
书信的整理方法
1 2
分类整理
按照不同的收件人、时间、主题等对书信进行 分类整理,方便查找和使用。
建立索引
为书信建立索引可以帮助快速找到需要的信件 ,提高查阅效率。
重和诚意。
04
书信范文及赏析
求职信范文及赏析
• 求职信重要提示:求职信应简洁明了,表达真实,突出个人特点,明确求职意向,同时注意书写格式规范 。
• 求职信范文:- 尊敬的招聘负责人 • 我是一名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对贵公司市场营销经理职位非常感兴趣。 • 我拥有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和工具,有效推动销售增长和品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

通信演变历史过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烽火传递信息,到后来的鸽笼传书,再到电报电话的出现,通信方式在不断革新。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历程:1. 原始通信(公元前3000年前后)最早的通信形式是通过烽火、鼓声、旗语等简单的声音和视觉信号来传递信息。

这种方式距离有限,信息量也很小。

2. 书信传递(公元前3世纪)古代波斯人创造了驿传制度,通过人力和马力沿路传递文书和口信,是有组织的长途通信方式。

3. 电报(1837年)1837年,电报在欧洲首次投入使用,标志着电子通信时代的开端。

电报可以快速传递文字信息。

4. 电话(1876年)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实现了声音的远距离传输,开启了语音通信的新时代。

5. 无线电报(1895年)1895年,马可尼成功实现了无线电报的传输,打破了有线通信的限制,为无线通信奠定了基础。

6. 无线电话(1915年)191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第一个无线电话系统,开启了移动通信的新纪元。

7. 电视(1927年)1927年,美国发明了电视机,实现了图像和声音的同步传输,开创了视听新时代。

8. 计算机网络(1969年)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为互联网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9. 移动通信(1973年)1973年,美国推出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志着移动通信时代的来临。

10. 互联网(1990年代)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通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信息可以高效快捷地在全球范围内传递。

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推动了全球化进程,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未来,通信技术必将继续创新,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书信的历史典故

书信的历史典故

书信的历史典故书信是一种早期的通信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书信往往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尤其是在政治、商业和个人关系等方面。

书信记录了我们文化、历史和个人感情的重要节点。

最早的书信,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应该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二千年的埃及文明。

埃及的皇家文献中保留了许多重要的书信和信函,包括关于政治和外交事宜的消息和个人关系的私人信件。

可以从这些信件中了解古埃及人的演变、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在古希腊时期,书信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伦理道德的表达方式,并开始进入文化领域。

著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阿里斯多德,他们的大部分著作都是以书信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这种方式也成为后来的学术传统。

在古罗马文明中,书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和行政官员以书信进行政治和军事交流,但同时也有很多私人书信,记录着古罗马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个人感情,其中最著名的是凯瑟琳的情书,为古代爱情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世纪,书信成为了传统的贵族文化。

贵族们会艺术地装饰自己的信封、用毛笔书写,甚至加入个人印章,这些书信彰显着他们社会地位高贵的身份,展现出华丽的修养。

现代文明中,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许多人在书写书信的方面失去了热情和耐心。

虽然书信的种类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在书写和沟通的过程中,仍然反映出个人文化传承和历史的传承。

总之,书信作为一种古老而且经典的交流方式,记录着历史和人们的文化传统。

我们可以从书信中了解到人们的思想、信仰、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邮件的发展史

邮件的发展史

邮件的发展史邮件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迅速地将信息传递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邮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进化。

本文将以邮件的发展史为主题,介绍邮件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邮件古代邮件主要通过书信的形式进行传递。

在古代,人们使用手写的方式将信息写在纸上,然后通过信使或者邮局将信件送达目的地。

这种传统邮件的速度较慢,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到达。

二、蒸汽机邮船的出现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邮件传递的速度。

蒸汽机邮船的出现使得邮件可以更快地传递。

人们可以将邮件交给邮局,然后经过邮船运输,大大缩短了传递时间。

这种方式成为了当时邮件传递的主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三、电报的兴起19世纪中叶,电报的发明使得邮件传递的速度进一步提高。

电报通过电信技术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报线路传输。

相比传统的邮件,电报的传递速度更快,几乎可以实时传递信息。

这使得邮件传递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四、电话和传真的应用20世纪初,电话和传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邮件传递的发展。

电话可以通过语音实时传递信息,传真则可以将文件以图像的形式传输。

这两种技术的出现,使得邮件传递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直接与对方交流,也可以通过传真将文件快速地传递给对方。

五、电子邮件的诞生电子邮件的诞生标志着邮件传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子邮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传递给对方的一种方式。

与传统的邮件相比,电子邮件具有传递速度快、成本低、便捷等优势。

人们只需要在计算机上编写邮件内容,然后通过互联网将邮件发送给对方,对方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电子设备收到邮件。

六、移动邮件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邮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收发邮件,大大提高了邮件传递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同时,移动邮件的应用程序也不断更新和改进,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和便利性,如附件发送、群发邮件等。

书信的演变

书信的演变

知识看台书信的演变书信的前身是实物信,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有形信件。

作为中介的信使“口说无凭”,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同时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差错,便在口信的基础上逐步创造了“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

这种实物具有公认的性质,人们接触到实物,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与这种实物相联系的意思,接受到不为别人知道的信息。

比如,现在还有人在书信中夹寄几粒红豆,以表达相思之情。

在人类正式创造文字以前,在一些民族通信史上出现过“贝壳信”、“结绳信”。

当然这种实物信,有的已经成为普遍公认的信物,有的成为双方约定的信物。

所谓“结绳信”,就是在绳子上结上大小不一的各种疙瘩,并涂上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事情,我国古书上很早就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又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绳信就是用此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

文字出现以后,还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书信,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纸。

在纸张这样的信息载体出现以前,人们的“文字信”又是用什么来书写的呢?古时候人们把信写在一种又轻又薄的丝绸——绢帛上,这种信叫“尺素书”。

“尺素书”是把写好的信笺(素)夹在两块刻成鲤鱼状的木块之间封装起来,故又称作“鱼书”。

但由于绢帛价格昂贵,只有有钱人家用得起,因此,那时人们使用得最多的信件,是写在价格比较便宜、又容易制作的木简、竹简上。

这已有大量考古实物为证。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书写的工具。

首先用刀子把竹子或木头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

竹片叫竹简,木头片叫木简,又称牍。

用来写信的木简通常三寸宽、一尺长,所以人们就把书信称为“尺牍”。

尺牍一般由两块木简组成,写信的时候,先在底下这块木简上写上要说的话,写完了在上面再加盖一简,并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姓名。

然后用绳子从中间将两简捆扎结实,这个绳子就叫做“缄”。

为了防止别人路上拆看,在打结的地方,还要加上一块青泥,再盖玺印,这盖有玺印的泥叫封泥。

信的发展史

信的发展史

信的发展史1. 哎呀,说起信的发展史,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就像是跟着时光机,咱们一起回到老祖宗传递消息的年代!2. 最早的时候啊,咱们的祖先们可有意思了,想传个消息,就得靠敲锣打鼓、烽火狼烟。

那场面,就跟现在放烟花一样热闹!3. 到了甲骨文时代,人们开始在龟壳和兽骨上刻字传信。

这些"硬邮件"可珍贵了,就跟现在的国宝一样,每一个都价值连城!4. 竹简和木牍的出现可让传信方便多了。

不过这玩意儿也够重的,一封信得让人抱着走,就跟搬砖似的,想想都累!5. 纸张发明后,传信可轻松多啦!一张轻飘飘的纸,就能装下千言万语。

这可真是给古人解决了大难题,就像给他们装上了通讯翅膀!6. 古代的驿站制度可有意思了,就像是古代版的快递网点。

骑着快马的驿差们,风里来雨里去,比现在的快递小哥还拼命!7. 宋朝的飞钱制度,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电子支付!商人们用纸条传递钱财信息,比带着真金白银上路安全多了,这智慧,绝了!8. 到了清朝,邮政制度逐渐完善,信件传递更有规矩了。

那时候的邮票,就跟现在的限量版玩具一样,让人爱不释手!9. 民国时期,明信片可是时髦得很!文人墨客们写情书,都爱用明信片,就跟现在的网红打卡一样讲究!10. 新中国成立后,邮政系统蓬勃发展,红色邮筒成了街头最靓丽的风景。

那时候收到一封信,比过年还高兴!11. 到了电子时代,电子邮件横空出世,传统书信慢慢变少了。

不过你别说,手写的信件还是有种特别的味道,就像老奶奶烙的饼,香得让人忘不了!12. 现在虽然有了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可人们还是怀念着纸质书信的温度。

毕竟啊,一封手写的信,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暖到心窝里!。

唐五代时期书信的物质形状与礼仪

唐五代时期书信的物质形状与礼仪

唐五代时期书信的物质形状与礼仪
唐五代是公元九世纪初叶至十世纪中叶的一个历史时期,是当时的书信礼仪和物质形状出现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

首先,书信在唐五代以封状信札为主,信札一般为宽长方形,表面涂有蜡彩,背面有和旗花印,口端以绸带绑扎。

另外,信札上内容用古文书写,表达也充满文艺气息,并且有较多的题诗和套语、拉宾礼,使得信札彰显了唐五代较强的文化氛围。

其次,物质形状也比较多样,大部分书信都是以折纸的形式寄往对方。

折纸多为宽长方形,一般在叠的一面涂有抹料,还有双鲜彩品素或精美雅致的彩绘扇,带有犹如翅膀一般的纸翼,色彩艳丽,非常抢眼,具有明显的视觉效果,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多样的图案,彰显出唐五代书信的精致规范。

此外,要想收到对方的即时回复,那么礼仪的守恒就至关重要了。

在唐五代,如果对方有关于自己的问题要求回答,那么当收到书信时一定要立刻回复,在礼节上表达敬意,同时要将书信的内容详细的表述出来,称谢书信的对方,向对方展现出自己的礼节。

从上文可知,在唐五代,书信在物质形状和礼仪上都出现了重大发展,这个时期的书信体现着较强的文化氛围和精致规范,值得我们借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书信的演变史篇一: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诚信1.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2.传统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3.苏武牧羊,历史典故之一。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4.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5.徙木为信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

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篇二:通信发展史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

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

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

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

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

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

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

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

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

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

1935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以外的地方。

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

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

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

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

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此外,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主要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用它制成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坦发明了晶体三极管,于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电视、晶体管计算机很快代替了各式各样的真空电子管产品。

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

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

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

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

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2.通信发展史有线通信美国莫尔斯(F.b.morse):约5km的电报(点,划,空间→字母,数字);美国贝尔(A.g.bell):取得电话机专利(电信号→语音);美国普宾:通信电缆;1972年日本:公共通信网的数据通信,传真通信业务;美国:发表贝尔数据网络,英国:图像信息服务实验;现代通信系统利用某些集中转接设施→复杂信息网络→"交换功能"→实现任意两点之间信号的传输.无线通信1864年英国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设想;1888年德国赫兹(h.hertz):证实电磁波的存在;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传距仅数百米的无线通信;1901年意大利马可尼:横渡大西洋的无线通信;1938年法国里本斯:pcm方式;1940年美国cbs:彩色电视实验广播;1951年美国cbs:彩色电视正式广播;现代无线通信遍及全球并通向宇宙,如gps其精度可达数十米之内.数学分析方法发展史一,傅立叶分析1822年法国数学家傅立叶(J.Fourier):奠定傅立叶级数理论基础;泊松(poisson),高斯(gauss):应用到电学中;19世纪末用于工程实际的电容器→处理各种频率的正弦信号;20世纪谐振电路,滤波器,正弦振荡器→扩展应用领域.二,拉普拉斯变换19世纪末英国工程师赫维赛德(o.heaviside):运算法(算子法)-先驱;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place):拉普拉斯变换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cAD求解电路分析方法→替代拉氏变换.离散等其它系统的发展→三,Z变换1730年英国数学家棣莫弗(Demoivre):生成函数-类似;19世纪拉普拉斯:贡献20世纪沙尔(h.L.seal):贡献;20世纪50~60年代抽样数据控制系统→Z变换应用.数字计算机的研究与实践四,状态方程分析20世纪50年代经典的线性系统理论(外特性);20世纪60年代现代的线性系统理论(内部特性),卡尔曼(R.e.Kalman):状态空间方法.通讯是为信息服务的,通讯技术的任务就是要高速度、高质量、准确、及时、安全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形式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