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二物理10核能及其利用
最新高二物理核能ppt课件
元素的化学性质 决定 原子核外的电子
射线 来源 原子核
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 天然放射现象 开始的。
衰变、半衰期
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 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U238在 衰变时产生的钍234也具有放射性, 放出 离子后变为(镤)Th234,上述的过程可以
伴随着 辐射。这时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
、 和 三种射线。
衰变、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 的时间,叫做这种元 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 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衰变、半衰期
• 如:Na24的半衰期是2小时 10克Na经2小时 衰变了5克 剩 5克
用下面的衰变方程表示:
U 238
92
234 90
Th
+
4 2
He
衰变
e 234
90
Th
234 91
Pa
+
0 -1
衰变
衰变、半衰期 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
结合
质子
中子
转化
和
中子
质子 电子
衰变 衰变
衰变、半衰期
为什么
射线经常是伴随 射线和 射线产生的.
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
有的发生衰变,有的发生衰变,同时
------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原子核是否只是由质子组成呢?
核的质量 ? 质子质量
核的电量 质子电量
> 核的质量
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质量
核的电量 质子电量
卢瑟福进而猜想原子核内存在不带电的中子,这
核能利用课件(高二物理)AlPPHK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核反应堆的主要部分及作用 (1)核燃料:反应堆使用浓缩铀制成铀棒,作为核燃料,释 放核能. (2)中子减速剂:铀 235 具有易俘获慢中子,不易俘获快中 子的特点.而核反应中释放的中子多数为快中子,应使用减速 剂使他们的速度降下来.常用作减速剂的物质有石墨、重水或 普通水. (3)控制棒:为了控制能量释放的速度,就要想办法减少中 子数目,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能 力很强的特性,就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答案:BC 规律总结:铀核裂变时产生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而形成链式反 应,中子数越多,释放能量越大,控制中子数量是控制反应速度的关 键.同时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双选)当一个重核裂变时,它能产生的两个核( BD) A.一定是稳定的 B.含有的中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中子数少 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D.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两个核的组合 解析:裂变过程释放产生中子同时释放能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2114Na→2142Mg+-01e 是 β 衰变 B.29325U+10n→15461Ba+ 9326Kr+310n 是裂变反应 C.199F+42He→2120Ne+11 H 是聚变反应 D.32He+21H→42He+11H 是 α 衰变 解析:各种核反应的特征不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例题】(双选)关于聚变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要使核发生聚变,必须使他们接近到 10-10m,也就 是近到核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 B. 要使聚变反应发生,通常要进行加热,使物质达到几 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C. 任何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聚变反应 D.32He+21H→42He+11H 是聚变反应 解析:核力发生作用的范围是 10 -15 m,要使核发生聚变, 必须使核间距离接近这个值,为克服强大的排斥力,要使核具 有很大的动能,采取给物质加热,使其达到几百万摄氏度.
最新整理高二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教学反思.docx
最新整理高二物理教案《核能的利用》教学反思《核能的利用》教学反思教学的目的是要把课本知识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训练学生思维,掌握课本知识。
当这三个思路协调同步时,教师、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教和学便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因此,面对一节教学内容,教师应从思路上把握教材以后,按知识内容设计出一条清晰的“思维路径”,确定出教学目标,然后提出关键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核能的利用》一节通过介绍获得核能的方式,介绍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科学的认识。
在教学《核能的利用》一课时,我首先提供一则材料: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市和长崎市。
广岛市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8万人当场丧生;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当场伤亡8.6万人。
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地死去。
然后从这则材料中提炼出三个问题:1、原子弹爆炸的巨大的能量来自哪里?2、能量既然这么巨大,那能否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呢?3、原子弹爆炸除了产生巨大的能量,还会产生什么物质会让人们在核爆炸后的几年里还会有大量的人痛苦死去?这三个问题也涵盖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目标,本节课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
这样,教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学生的学习思路也很清晰。
问题的解决:问题1、原子弹爆炸的巨大的能量来自哪里?先让学生回顾原子内部结构,并提出问题:原子核可以改变吗?接着学生阅读书本,了解改变原子核的两种方法,并读图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着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应用,并思考:太阳能够释放出出巨大的能量是因为太阳内部气体在发生核反应,那么太阳内部发生的是裂变Or聚变?理由是什么?(慧肖,接上)问题2、核能可以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吗?学生阅读书本: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学生解答之后,再进行拓展延伸:(1)水在经过反应堆后,内能怎样变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内能的?(2)水蒸气在推动发电机工作后,内能怎样变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内能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前面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进行回顾,也对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物理-核聚变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射现象、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等相关知识
的记忆及分析判断能力,选项A、D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选
项B为轻核聚变,选项C为原子核的衰变,故选项B、D正确.
答案 BD
计算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典例3】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为一个氚核,已知质子质量mH=
1.007 3 u,中子质量mn=1.008 7 u,氚核质量m=3.018 0 u.求: (1)写出聚变方程; (2)释放出的核能多大? (3)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是多大?
二、可控热核聚变反应
热核聚变反应的条件: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_1_0_-_1_5 m 以下,使核具有足够的_动__能__,轻核才能够发生聚变.
约束聚变材料的方法:引__力__约__束__、 磁__约__束__、 _惯__性__约__束__. 三、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_核__反__应__堆__ , 核电站就是将反应堆释放的__核_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厂. 核武器 原子弹和氢弹是众所周知的两种核武器. (1)原子弹:是一种没有减速剂、不加控制的爆炸性_链__式__ 反应装置. (2)氢弹:是一种靠_惯__性__约__束__ 、不需人工控制而实现_聚__变_ 的反应装置.
(解2)此析反应(过1)程核的反质应量方亏程损为为 21H+31H―→42He+10n.
Δm=2.014 1 u+3.016 0 u-4.002 6 u-1.008 665 u =0.018 835 u,
ΔE=Δmc2=0.018 835×931.5 MeV=17.5 MeV.
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核能为175.5 MeV=3.5 MeV. 答案 (1)21H+31H―→42He+10n (2)17.5 MeV;3.5 MeV
高二物理核能的利用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情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 次核试验。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夜之间中 国跨进了核大国行列,全世界刮目相看。
核能的产生原理
核能的产生原理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氢原子核
锂原子核
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所以原子核是一个坚固的集合体 ,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巨大原能量。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秦山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布 比 利 斯 核 电 站
核电站与环境
——核电是安全的能源
核电站实施纵深防御、多重保护、多样性的设计原则,确保核 安全;核电站运行期间不受发电量、经济效益和其他因素的约 束。以秦山核电站为例,它有三道屏障,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 的外泻。第一道屏障是锆-4合金的燃料包壳,它把核燃料及其 裂变产物封闭起来。第二道屏障是壁后为175毫米钢板制成的反 应堆压力容器以及相应的管道设施,它把反应堆冷却剂包容在 里面,防止有放射性的反应堆冷却剂外泄。第三道屏障是反应 堆安全壳,它是高72.5米、外径38米、厚1米的钢筋混凝土制成 的圆柱形建筑,内衬6毫米的钢板。安全壳既能抵御外部破坏, 例如龙卷风、地震、喷气式飞机的撞击,还能抵御最严重事故 情况下内部的高温和高压,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物理选修【1-2】第3章-第5节《核能的利用》ppt课件
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 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复习参考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 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线性方 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算法介 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 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 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 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可靠。 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 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 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 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 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 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 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精选可编辑文档。精 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 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精选可编辑文档。
高二物理核能的利用精品PPT课件
电离辐射
α Β
非电离辐射
γ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是:距离射源越远,受照时间越短, 隔离的“屏障”越多,受到伤害越小。
核电站和日常生活辐照水平的对比
一次全身大剂量辐射照射对身体的影响
21世纪已经到来!
我们将如何面对到来的下一个10年? 膨胀的人口...发 展的经济...对计算机更多的依赖、各种电子技术...对 进口石油的更多依赖...天然气价格和长期供应的不确 定性...以及燃烧天然燃料对环境带来的一大堆问题。
少了9%,尘埃减少 了36%,大气质量有 明显改善。
秦山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布 比 利 斯 核 电 站
核电站与环境
——核电是安全的能源
核电站实施纵深防御、多重保护、多样性的设计原则,确保核 安全;核电站运行期间不受发电量、经济效益和其他因素的约 束。以秦山核电站为例,它有三道屏障,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 的外泻。第一道屏障是锆-4合金的燃料包壳,它把核燃料及其 裂变产物封闭起来。第二道屏障是壁后为175毫米钢板制成的反 应堆压力容器以及相应的管道设施,它把反应堆冷却剂包容在 里面,防止有放射性的反应堆冷却剂外泄。第三道屏障是反应 堆安全壳,它是高72.5米、外径38米、厚1米的钢筋混凝土制成 的圆柱形建筑,内衬6毫米的钢板。安全壳既能抵御外部破坏, 例如龙卷风、地震、喷气式飞机的撞击,还能抵御最严重事故 情况下内部的高温和高压,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从原子弹说起
发射区1.6公里内的所有生物全都荡然无存。离发射场800 米的一座32吨重的钢塔成了一堆扭曲的废物。发射场周围 800米的沙粒被融化成玻璃体,绿色透明似翡翠。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 长崎两市投下原子弹, 使其遭到致命打击,8 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 降。
核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核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核能的定义与分类核能,又称原子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方式实现。
•核裂变:指重的原子核(如铀-235或钚-239)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指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也会释放出大量能量。
2. 核能的基本原理2.1 核裂变原理核裂变的过程释放大量能量,主要来源于质量亏损。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原子核在裂变过程中质量发生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
核裂变过程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原子核必须达到临界质量,才能维持链式反应。
•必须有中子引发裂变,这个中子称为“慢中子”。
•裂变产物必须稳定,或者能够经过一系列衰变后变成稳定元素。
2.2 核聚变原理核聚变是轻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融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聚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核裂变。
太阳和恒星就是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的。
实现核聚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温和高压:需要将轻原子核加热到数百万甚至数十亿摄氏度,以克服它们之间的电荷排斥力。
•控制聚变反应:要实现有效的聚变反应,必须控制好高温等离子体的运动和稳定性。
3. 核能的应用3.1 核裂变应用:核电站核裂变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核电站发电。
核电站通过控制链式反应,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核电站的主要设备是核反应堆,其中使用铀-235或钚-239作为燃料。
核电站的主要优点包括:•产能高:核反应堆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满足大规模的电力需求。
•污染小: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
主要缺点包括:•放射性废料处理: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废料需要长期安全存储。
•安全隐患:核电站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核泄漏和核事故。
3.2 核聚变应用:未来能源核聚变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但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旨在证明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
高二物理总结掌握核能与核辐射的应用与风险
高二物理总结掌握核能与核辐射的应用与风险高二物理总结:掌握核能与核辐射的应用与风险核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伴随着核辐射产生的风险,对于高二物理学习的同学们来说,掌握核能与核辐射的应用与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核能的应用以及核辐射的应用和风险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总结。
一、核能的应用核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核能最为重要且常见的应用,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等过程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核反应堆转化为热能,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
核能发电具有能量密度高、燃料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是目前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形式。
2. 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诊断、治疗以及研究的学科。
例如,通过核素的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的射线可以用于断层扫描等医学影像学技术,以诊断肿瘤等疾病。
核医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核能推进器核能推进器是利用核能产生的高能量射流进行推进的装置。
核能推进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航天领域,例如核热推进系统可以提供巨大推力,用于载人航天器的深空探索。
二、核辐射的应用与风险核辐射作为核能的副产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应用中的辐射风险医疗应用中常用的X射线、γ射线等都属于电离辐射,当被人体吸收后,可能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医疗工作者以及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是辐射的主要受体,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来降低辐射风险。
2. 核能事故的辐射风险核能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都给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辐射风险,导致辐射病、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生。
3. 辐射屏蔽与防护针对核辐射的风险,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减小辐射的危害。
例如,在核能发电厂及核医学设施中采用了辐射屏蔽材料来减少辐射的泄漏,同时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防护培训与装备。
高中物理总复习之知识讲解 核能、核能的利用
物理总复习:核能、核能的利用【考纲要求】1、知道核力及结合能、质量亏损等概念2、会配平和书写核反应方程式3、知道核能获取的两种方式,了解核反应堆的主要组成部分,能进行简单的有关核能的计算问题【考点梳理】考点一、核能要点诠释:1、核力核子间作用力。
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为2.0×10-15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比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不一样的,由比结合能曲线可以看出:中等大小的核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说明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个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核能,因此,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m,这就是质量亏损。
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E=△mc2;反之,由核能也可求出核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
4、△E=△mc2是计算核能的常用方法。
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单位制的统一及不同单位的换算。
若质量单位取原子质量单位u,则:此结论亦可在计算中直接应用。
另外,在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生成的新核和新粒子的动能。
因而在此情况下可应用力学原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计算核能。
5、质能方程的理解对于质量亏损,切忌不能认为这部分质量转化成了能量,质能方程的本质是:第一,质量或能量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决不能把物质和它们的某一属性(质量和能量)等同起来。
第二,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不可分割性,方程建立了这两个属性在数值上的关系,这两个量分别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质量和能量在量值上的联系决不等于这两个量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质量亏损不是否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γ射线虽静质量为零,但动质量不为零。
上海高二物理10核能及其利用
东方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授课班级:年级:高二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剩余天数课题核能及其利用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知道核能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知道链式反应和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知道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知道核能在能源、军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链式反应及其产生条件以及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
难点:对核能产生的理解。
考点及考试要求1.重核裂变可获取核能(知道);2.链式反应及其产生条件(知道);3.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知道);4.核能的应用(知道)。
教学内容知识梳理(一)核能的概念由于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需要克服核力做功,或者核力对外做功,这就会涉及能量的变化。
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
(二)重核的裂变重核受到其它粒子(如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块或两块以上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称为裂变。
右图为铀核裂变的示意图。
注:1.所谓的重核,就是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
2.在重核发生裂变时,会放出中子,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因此,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链式反应1.概念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就是链式反应。
如下图所示。
2.发生条件:铀块的体积不小于它的临界体积。
注:①所谓临界体积,就是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
②如果铀235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只要有中子进入,就会立即引起铀核的链式反应,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四)反应堆1.概念:用人工方法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速度并获得核能的装置,叫做反应堆。
2.基本构成:主要由核燃料棒(铀棒)、控制棒(镉棒)、减速剂(水)、冷却系统(水)、和防护层等构成,如右图所示。
控制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将它抽出或插进反应堆,可以加快、减慢或停止链式反应。
上海科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课件1
(2)这一核反应能释放多少能量? 解析 反应前的质量m1=4mp=4×1.007 3 u=4.029 2 u,反应后 的质量m2=mHe+2me=4.001 5 u+2×0.000 55 u=4.002 6 u, Δm=m1-m2=0.026 6 u,由质能方程得,释放能量ΔE=Δmc2 =0.026 6×931.5 MeV=24.78 MeV. 答案 24.78 MeV
3.若计算一定质量的铀块完全裂变时放出的核能,应先算出 铀块中有多少个铀核(设为n),从而得出铀块裂变释放的核能 E= nΔE .
例2 现有的核电站比较广泛采用的核反应之一是: 29352U+01n→16430Nd+Zr+3(10n)+8(-0 1e)+ν (1)核反应方程中的ν是中微子,它不带电,质量数为零.试确 定生成物锆(Zr)的电荷数与质量数; 解析 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锆的电荷数Z=92 -60+8=40,质量数A=236-143-3=90,核反应方程式中应 用符号 9400Zr表示. 答案 40 90
(2)求释放出的核能; 解析 质量亏损Δm=mH+2mn-m=(1.007 3+2×1.008 7-3.018 0) u=0.006 7 u, 释放的核能ΔE=0.006 7×931.5 MeV=6.24 MeV 答案 6.24 MeV
(3)求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 解析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为 E= 6.24 MeV=场 (2)王淦昌 9.(1)巨大 (2)丰富 (3)运输 储存 (4)小 10.(1) ①二氧化铀 ②包壳 ③压力边界 (2)后处理
学习探究区
一、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二、裂变过程中核能的分析与计算 三、核聚变发生的条件及特点
一、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问题设计
1.阅读课本“铀核的裂变”,说明: (1)铀核裂变是如何发生的? 答案 铀核裂变的发生 ①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 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高二物理选修学案:.《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4.4《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的基本原理2、了解核能利用的优势、危害及其防护措施【学习重点】反应堆和核电站的基本原理【知识要点】一、核电站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可以使核能较平缓的释放出来.核电站的工作模式:是以核反应堆为能源,产生高压蒸汽,取代发电厂的锅炉,其余部分与火力发电厂基本相同.如课本图所示,它主要由裂变反应堆、第一回路系统、第二回路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二、核武器原子弹:是一种没有减速剂、不加控制的爆炸性链式反应装置。
氢弹:是一种靠惯性约束、不需要人工控制而实现聚变的反应装置,它利用21H和31H迅速地聚变成4H,产生比原子弹更为强烈的爆炸。
三、核能的优势与危害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很优势:核能发电比燃煤发电的成本低;核电站对环境污染比燃煤发电小得多。
核能的利用也存在一些危害:核燃料使用后会存留一定量具有高放射性的核废料;核武器的威力巨大,不仅能摧毁地球上的生命,还能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典型例题】例题1:秦山核电站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30万kW,如果1g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并且假定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学生回答:解:核电站每天的发电量为W=Pt=3×108×24×3600 J=2.592×1013 J,每年的发电量W总=365W=9.46×1015 J而1 g铀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 所以,每年消耗的铀的量为:152109.46101.15108.210m kg kg⨯==⨯⨯例题2:水(包括海水)是未来的“煤炭”,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这是指(填“氢能”、“核能”、“氢能和核能”)和利用。
请说明理由。
解析:①核能: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核聚变的材料氘,通过核聚变能够释放大量的核能。
高二物理学习中的核反应与核能利用研究
高二物理学习中的核反应与核能利用研究核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能量,广泛应用于发电、医疗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而核反应则是指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二物理学习中,核反应与核能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理论探索、实验研究和应用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理论探索核反应的理论探索是高二物理学习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与组成,掌握原子核稳定性及放射性的概念,以及探索核反应的机制。
理论探索包括从基础的质子、中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到核衰变、核裂变和核聚变等核反应过程的研究。
质子和中子是原子核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原子核的稳定性。
通过学习质子数和中子数的配比对原子核稳定性的影响,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原子核的变化过程。
此外,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辐射能量来达到稳定的过程。
因此,理论探索中还需了解核衰变及其分类、衰变常数和半衰期等概念。
核反应的机制是理论探索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核反应可以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
裂变是指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和中子。
聚变则相反,是指两个原子核融合成较大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
理论探索中,我们需要了解核裂变和核融合的条件、能量释放机制以及应用前景。
二、实验研究理论探索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我们也需要进行相关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和加深对核反应与核能利用的理解。
实验研究包括模拟核反应过程、观测和测量。
通过模拟核反应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等参数,来观察核反应的变化。
观测和测量是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步骤,通过测量放射性衰变的曲线、记录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我们可以得到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研究不仅帮助我们验证理论,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发现新的核反应规律、产生新的核反应产物,并进一步探索核能利用中的更多应用。
实验研究是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高中物理课件第4章 第3节+第4节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再判断] 1.太阳自身强大的引力把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一起,维持了其内部的热核反 应的进行.( √ ) 2.磁压缩装置中的环形线圈通电后可以产生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环形真 空室内.( √ ) 3.目前,可控热核聚变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发电.( × )
[后思考] 原子弹和氢弹的装置有何不同?
【提示】 (1)原子弹是一种没有减速剂、不加控制的爆炸性链式反应装置. (2)氢弹是一种靠惯性约束、不需人工控制而实现聚变的反应装置.
[再判断] 1.太阳中发生的是可控热核聚变反应.( × ) 2.轻核发生聚变反应不需要条件.( × ) 3.轻核发生聚变反应核子必须接近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范围.( √ )
[后思考] 为什么制造氢弹必须要具有制造原子弹的能力? 【提示】 氢弹爆炸是热核反应,需要达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才能进行, 只有利用原子弹爆炸时的高温高压,才能使氢弹中的聚变材料达到热核反应的条 件,故只有具备了制造原子弹能力的国家才能制造氢弹.
知
识
点
一
学
第3节 核聚变
业 分
层
第4节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测 评
知 识 点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并能 计算核聚变释放的能量.(重点)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前 景.(难点) 3.了解核电站的构造和基本原理,了解 核武器的种类.(重点) 4.了解核能利用的优势、危害及其防护 措施.(重点)
[核心点击] 1.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 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有一 种办法就是把它们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 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授课班级:年级:高二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剩余天数课题核能及其利用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知道核能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知道链式反应和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知道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知道核能在能源、军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链式反应及其产生条件以及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
难点:对核能产生的理解。
考点及考试要求1.重核裂变可获取核能(知道);2.链式反应及其产生条件(知道);3.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知道);4.核能的应用(知道)。
教学内容知识梳理(一)核能的概念由于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需要克服核力做功,或者核力对外做功,这就会涉及能量的变化。
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
(二)重核的裂变重核受到其它粒子(如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块或两块以上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称为裂变。
右图为铀核裂变的示意图。
注:1.所谓的重核,就是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
2.在重核发生裂变时,会放出中子,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因此,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链式反应1.概念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就是链式反应。
如下图所示。
2.发生条件:铀块的体积不小于它的临界体积。
注:①所谓临界体积,就是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
②如果铀235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只要有中子进入,就会立即引起铀核的链式反应,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四)反应堆1.概念:用人工方法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速度并获得核能的装置,叫做反应堆。
2.基本构成:主要由核燃料棒(铀棒)、控制棒(镉棒)、减速剂(水)、冷却系统(水)、和防护层等构成,如右图所示。
控制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将它抽出或插进反应堆,可以加快、减慢或停止链式反应。
进入反应堆内部的水,一方面作为减速剂(降低中子运动速度),另一方面作为冷却剂,将反应产生的能量带走。
3.用途:①发电;②作为火箭、飞机、潜艇、航空母舰等的动力装置;③淡化海水、生产放射性同位素;④利用堆内中子生产裂变物质钚等。
(五)核电站1.概念:利用反应堆中的核燃料裂变放出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叫做核电站。
2.基本构成:由核岛、常规岛及配套设施组成。
核岛主要包括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机和发电机,如左下图所示。
3.核电是经济、安全、干净的能源。
为了安全,防止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泄漏,核电站设置了四道屏障,如右上图所示。
第一道,作为核燃料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能将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留在芯块内;第二道,性能相当好的锆合金燃料包壳,把芯块密封在壳内;第三道,压力壳;第四道,防辐射泄漏的安全壳。
四道屏障同时失效的可能性极小的。
典例精析1.原子核的链式反应可以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实现了_______的可控释放。
实验可控的条件是控制引起链式反应的_______的数目,方法是在核反应堆的__________之间插入一些镉棒,镉具有吸收_______的能力,当将镉棒插得深一些时,就能更多的_____________,从而使链式反应的速度慢下来,这种镉棒也叫__________。
2.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A.C.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D.吸收反应发出的射线的作用4.镉棒在反应堆中所起的作用()A.使快中子变成慢中子B.使慢中子变成快中子C.使反应速度加快D.控制反应速度的快慢5.关于我国现已建成的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是()A.发电的能量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C.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深度增大时链式反应速度加快D.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深度减小时链式反应速度减慢材料补充核裂变能核能的成就虽然首先被应用于军事目的,但其后就实现了核能的和平利用,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是通过核电站来发电。
核电站已跻身电力工业行列,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装置,通过核反应堆实现核能与热能的转换。
核反应堆的种类,按引起裂变的中子能量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
由于热中子更容易引起铀235的裂变,因此热中子反应堆比较容易控制,大量运行的就是这种热中子反应堆。
这种反应堆需用慢化剂,通过它的原子核与快中子弹性碰撞,将快中子慢化成热中子。
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人类开始开发利用核能,诞生了核电站。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核电已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能源。
截至1993年12月31日,全世界已有34个国家或地区的422座(堆)核电站正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56235亿千瓦;正在建造的核电站有61座(堆),总装机容量为5586.6万千瓦。
全世界1993年全年核发电总量为21817679GWh,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以上。
世界核电厂一览表见下表。
国家或地区堆数正在运行总功率(MW)堆数正在建造总功率(MW)总计堆数总计总功率(MW)至1993年总发电量(GWh)阿根2101517453176086924廷比75756--75756515760利时1657226183327515146巴西保637602200085760-加利亚21250195032200-中国65144--65144373600中国台湾省2022529--20225291762961德国42400--42400258318芬兰56603574606460664213395919法国29(35)140901120030(36)152901305690英国920355117514321087892印度--2260022600-伊朗48396416588754455282500910日本加2216713--22167131118343大1150--1150-哈萨克斯坦97616546001412216432156韩国古--28802880-巴23000--23000-立陶宛167516752135015217墨西哥2538--253876967荷兰巴1137--11376992基斯坦--5350053500-罗马尼亚俄2921242656003526842-罗斯瑞1210386--1210386889258典瑞53141--53141351484斯417604176083520-洛伐克斯1664--166450050洛尼亚西97400--97400550212班牙21930--2193085467南非417822196263744-捷克1513818660002119818-乌克兰41840--41840-匈牙利109104809676501151124597938413美国422(428)356235615586648342110121817679总计资料来源:德国《原子经济》,1994年3月。
核能是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在世界能源结构从石油为主向非油能源过渡的时期,核能、煤炭和节能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希望。
为此,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核电。
然而特别令人担心的是,根据目前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铀矿储量,如果继续按现有速度建造眼下的热中子堆核电站,由于它只能利用铀资源的1%~2%,则要不了50年,经济可采的铀矿也会耗尽。
如果到那时,还不能脱离核裂变能利用的初级阶段,人类将可能面临新的能源危机。
在能源新挑战面前,核科学家早已在寻找应战的武器,这就是已经过40多年研究开发的快中子增殖堆(简称快堆)核电站。
有了它,相当于把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50~60倍,那样能源的供应将出现新的奇迹,在今后上千年内,人类完全可以靠快堆发电,保证有富足的能源可用。
快堆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靠核裂变产生的快速飞行的中子来维持链式裂变反应。
它以钚-239作燃料,“炉膛”里不设慢化剂,只有冷却剂(钠或氦)。
在快堆中,每“烧掉”一个钚-239原子,能够使铀-238吸收中子后新生产出1.4个钚-239原子,这样在快堆中就出现了神话般的奇迹——核燃料越“烧”越多。
这就是所谓的核燃料的增殖过程。
快堆开动起来之后,会不断地有铀-238吸收中子变成钚-239,经过一段时间后(例如15~20年),人们可以队“烧”过的核燃料“灰烬”中,提取出足以装备与自身功率一样大的新堆所需要的钚燃料,在此期间,快堆电站只要继续添加热堆中不能作燃料的铀-238贫料,而所得的电能却比热堆核电站还要多。
人们把快堆誉为能发电的“核燃料生产厂”。
快堆实际上是核电站家族中资格最老的成员。
早在1951年8月,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快堆,而且成功地作了发电试验。
虽然当时它的电功率只有200千瓦。
可它却是世界上最先问世的快堆核电站。
30多年来,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英、法、前苏联、日本和德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资几十亿美元来发展快堆。
目前,全世界总共有21座快堆。
其中在运行的有13座,正在建造的有4座,计划建造的有7座。
原型快堆已经成功地运行了十年多,已经证明快堆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增殖核燃料也是可能的(凤凰快堆的增殖比为1:15)。
现在电功率为120万千瓦的大型商业验证快堆正在法国运行。
快堆技术已经走出了实验室的大门,正走向工业化应用的康庄大道。
家庭作业1.关于裂变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一定分裂为质量差不多的两块B.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一定释放能量C.铀核发生裂变时可能产生二、三或四部分D.所有重核元素用中子轰击均能发生裂变反应2.当一个重核裂变时,它所产生的两个核()A.含有的质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质子数减少B.含有的中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中子数少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D.可能是多种形式的两个核的组合3.为使链式反应平稳进行,可采用下列的办法()A.铀块可分制成任何的体积B.铀核裂变释放的中子可直接去轰击另外的铀核C.通过减速剂将产生的中子减速D.用镉棒可作为减速剂使中子减速4.核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A.核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B.核燃料、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C.核燃料、减速剂、碰撞系统和传热系统D.核燃料、中子源、核能聚存系统和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