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操作过程 领悟数学本质认识周长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认识周长案例与反思

认识周长案例与反思

认识周长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感受一周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

板书(周长)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认识)1. 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 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课件)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

(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 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

《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

《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数学新《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要想迎合总目标的要求,就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懂得“学有方法,学有规律。

”就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研究方法。

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周长的认识》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较为抽象,原因是来自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对周长的实际认识。

虽然学生见过、摸过、感受过的各类图形较多,但对它们周长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很难理解周长真正的概念是什么,也就会很难理解后面周长的计算。

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一系列的图形运算有着重要作用。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懂得“学有方法,学有规律”,从而更好的掌握“周长”的概念呢?二、案例实录以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年龄的认知规律出发,围绕课程的内容结构,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课堂效果。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寓言故事,大家要认真听,看看讲完之后你们能不能猜出来老师讲的故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牧民的家)牧民养了很多羊,有一天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把羊叼走了。

牧民打算重新建一个新的羊圈,这样羊就不会丢了。

可是不知道建一个什么样的羊圈,有人告诉他圆形的好看,有人告诉他长方形美观,还有人说爱心形、三角形……但是呢他不知道选什么样的好,现在我想请大家为他选一款或者设计一款漂亮的羊圈,画在课前发的题卡纸上。

老师看到有的同学选了三角形的,有的同学选了圆形的,还有的同学设计了椭圆形,哇!你们真是一个个建筑小天才!师:接下来我们以一名同学的圆形羊圈为例,牧民要给羊圈围上篱笆,该怎么围呢?(课件出示用篱笆围一周的动画)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篱笆正好绕圆形羊圈一圈。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学校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把熟识的生活现象作为同学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同学在自主操作、合作沟通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外形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观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生:能!师:老师为大家预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同学在仔细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贯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师:对!下面我们开始找周长活动,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有周长,找出来以后摸一摸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在哪里?小组活动后汇报生1:桌面有周长。

〔面对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预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争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的案例与反思

认识周长的案例与反思

《认识周长》案例与反思一、教学内容:《认识周长》是北师大教材第五册第44页——45页的内容。

它是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等活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教具、不等边三角形图片、五角星一个、一元硬币、软尺、绳子、茶叶筒。

学具准备:彩笔、题单、白纸、直尺、树叶。

四、教学过程与反思:(一)创设情境,引入边线:师:孩子们,喜欢锻炼吗?树叶操场上,小瓢虫也要开始锻炼啦!瞧,(课件)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爬的?生: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

……师:小瓢虫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正好描出了树叶一周的边线。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描树叶的边线呢?[数学来源与生活,由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场景引入“边线”,富有童真童趣,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体现了内容和情景的有效性。

](二)在“玩”中感悟周长的意义。

1、描一描,画一画。

(1)师:拿出树叶,用彩色笔在白纸上描出树叶一周的边线。

学生活动。

(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师指导黑板上的同学:从哪里开始,沿着什么描,到哪里结束。

师:(组织教学:大家放下学具。

)这位同学,你是怎么描出树叶边线的?同学说描的过程。

(同学说完后,再让他完整地说一遍。

)师:(切换实物投影)谁再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刚才孩子们从不同的起点描出了树叶的边线,其实,不管从哪里开始,都是沿树叶的边缘描了(手势)——一周。

(2)(切换)下面这些图形,你能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拿出彩色笔,在题单上描一描吧!(学生在题单上描)边描边思考:描图形边线时,要注意些什么?(切换实物投影)谁先来介绍是怎么描的?(书写上先选描的漂亮的,让学生评价:他描的漂亮吗?汽车图,先展示错的,再问:你同意吗?有不同的吗?)(3)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准确地描出了树叶和图形一周的边线,其实这一周边线的长度也叫做——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讨论如何测量和计算该图形的周长。
2.各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测量和计算周长的经验。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各组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二)问题导向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例如,提出“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周长是图形边缘长度的总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展示,引发学生兴趣: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框架的边缘总长度是多少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认识周长》这个教学案例主要针对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学生。随着数学知识的逐步深入,学生们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尚未涉及。本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定义,学会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运用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周长的概念和应用。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周长》案例分析

《认识周长》案例分析

《认识周长》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4页【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一个重要的知识节点,也是学生在日后学习过程中容易和面积产生混淆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学会了测量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点,这里的周长不仅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括各种规则和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物体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且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的数学技能,这些都为认识周长打下知识基础。

此外,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三年级的孩子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在学习过程中,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各种教学用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形成对周长概念内涵的深入认知,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图形周长测量、计算的多种方法,认识周长的本质是长度概念。

3、使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对图形进行测量并简单计算。

难点: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学习中去。

2、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帮助和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发现,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和交流,发现计算周长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也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最后,我以一个生活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教学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周长的概念。我会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如用绳子围成一个封闭图形,或者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的周长,使其对周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同时也注重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自己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
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际物品,如绳子、饼干等,使其对周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绳子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并测量绳子的长度,从而计算出图形的周长。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小学数学“周长的认识”案例教学分析与总结

小学数学“周长的认识”案例教学分析与总结

小学数学“周长的认识”案例教学分析与总结摘要: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课堂教学,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小学数学课程中典型的案例“周长的认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总结一、课堂教学中主要课堂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把上次活动拍的照片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吗?同学们给老师提了一个建议,想把它放到我们的黑板上,为了美观一些,可以把它的周围用彩带给围上,那多漂亮啊!那我们需要多长的彩带呢?生:大约需要6 厘米长的彩带,但是有4条边,需要四六二十四厘米的彩带。

师:你们同意吗?生:不同意。

上下两个边是6 厘米,左右两边是3 厘米,一共是18 厘米。

师:要想知道这条彩带有多长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生: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周长。

在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在活动上的照片,通过美化照片入手。

这样的教学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我们说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节课的导入是有效的。

环节二:讲授新课,认识周长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通过教师的反思我们发现,班级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周长的内涵。

在“认识周长”这一环节中,讲授“什么是周长”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归纳出什么叫做周长,具体解释这个定义中个别词语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差。

环节三: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物体的周长我们说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对话中学习”,本节课老师设计的测量物体周长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

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

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案例呈现课题:周长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创设情景,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概念。

2.讲述封闭图形的含义。

出示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在数学里叫封闭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

3.师:那你能描一描这些封闭图形的一周吗?揭示课题,像这样所描的一周又是什么呢?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周长。

2.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下面我们进行分四人小组来一起研究这些图形的周长,请看活动要求。

现在四人一小组,看清楚测量要求,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用里面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老师这些物体表面或是图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交流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通过相关练习,提升巩固。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案例分析关注点:1.信息素养研究分析⑴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描一描、指一指、量一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彼此交流,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学习素养;学生在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完成测量单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

⑶信息技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了计算思维能力。

2.达成效果的有效策略:1、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开放学习。

研究并形成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2、在学科的整合中突现信息渠道的宽广性、多样性、灵活性,也促使了学生在利用信息过程中,提高了获取、保持、有效利用、构建信息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这里主要采取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转变思想,提升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合适选用教学手段,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完成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

2、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及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及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及反思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应该明白“边线”的含义,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学会动手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

教学方法手段: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

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有表面上的认知,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初步感知一周(一)、激趣设疑,导入课题出示一幅没有装饰边框的画师:潘老师国庆去旅游了,买了一幅画回来。

这幅画美吧?生:美。

师:我也觉得很美,所以老师打算把它装个框,挂在墙上。

看看老师是怎么装饰的。

(课件出示)在画的四周围上一圈木条。

师:谁来说说我是怎么装饰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给画装边框的过程,其实还蕴含着数学知识呢。

这木条绕着画围了一周,这一周的长数学上把它叫做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

(板书,揭示课题)(二)、初步感知周长1、课件演示从不同起点给画装边框。

师:这幅画还可以从哪里开始装饰呀?谁来说说?生答师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都会在哪里结束,沿着画的边围了一周。

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这幅画的周长。

(板书:一周的长度)二、活动体验,理解周长的意义(一)活动一: 摸一摸生活中物体表面周长1、师生合作:⑴、出示钟生指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强调:①沿着边线摸②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2、生生合作:师:下面请你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二)活动二:描一描图形周长。

1、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找到了很多物体表面的周长。

(课件)老师这有些平面图形,你能找到他们的周长吗?师:拿出一号作业纸,用彩笔一笔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描出图形的一周。

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精选2篇)

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精选2篇)

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精选2篇)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篇1执教:常熟实小顾惠芳一、认识周长。

1.理解边线。

师:今天老师有机会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所以我特意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蜡笔小新、史奴比、机器猫的头像)老师把它们藏在了你课桌中的1号信封里。

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剪下来。

(学生动手剪)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样剪的?生1:我选的是机器猫,我把边上的白纸剪掉。

师:也就是怎样剪的?生2:我是照着轮廓剪的。

师:也可以说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师:老师还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剪的。

(出示学生没有沿边线剪的作品)你觉得哪个剪得好看?(其他学生说说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样剪得。

)师: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剪的。

和大家一样,也是沿着边线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体上的边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和图形,你能找到它的边线吗?(学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选择的是剪刀的边线。

师:哦,真不错!(其他学生说一说)3.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

师:我们把生活中的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就能得到这样一些图形,你把它们的边线描出来吗?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来描一描。

(生打开书,完成第2题。

)学生交流。

师:他描了多少边线?生:围了一圈。

师:她是描了一周的边线。

(板书:一周)师:一起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描的。

(电脑展示)4.揭示周长概念。

师:其实,同学刚才摸了这些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这一周边线的长有个名字,就是周长。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

(板书课题)师:谁能说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学生指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

)师:这个半圆呢?(学生指半圆的周长。

)师:请你选一个图形说一说,指一指。

(同桌活动)师: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长在哪里?(学生分别指出了信封、练习本、钢笔的周长。

)师:钢笔选择一个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长。

师:老师在我们常熟实验小学里拍了一些镜头,想不想去看看。

比比谁的眼力好,找得准,找得多。

(出示树叶、树干、画、钟面、操场跑道……等图片)师:说一说你找到了谁的周长?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长,是最外面的那条线。

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什么是周长》为例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课前思考】:1、什么是量感?量感是指视觉或者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2、量感在本节课的意义。

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量感”。

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理解周长的意义之外,还要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什么是周长,在活动中学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做好知识的铺垫。

3、教材分析。

•教材的“问题串”1,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的边线,通过描边线的活动,让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认识,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问题串”2,认一认,说一说。

通过情境中的蚂蚁,铅笔在做什么?说什么?蚂蚁沿着树叶表的边线爬行,铅笔在描绘图形的边线。

只要感受什么是周长,体会“一周”就是指物体表面或图形的边线。

•3、“问题串”3,你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与同伴合作,量一量。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

•最后的数图形的周长环节,是运用所学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量”(liang)起源于“量”(liang) ,这里的量就是测量,是学生量感形成的基本前提。

图中的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题目要求数一数就是数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量出图形的周长有多少厘米。

4、学情分析。

本节《什么是周长》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科的重点。

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针对这一观点,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和发现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学习目标。

《认识周长》微课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微课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微课教案、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如直接计算、画格子等)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3. 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图片。

2. 学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3. 练习题:不同形状的封闭图形的周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的封闭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设计思路1. 从生活中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周长的重要性。

2.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

3.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4.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周长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周长的重要性。

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练习环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说明对周长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解答、实际问题解决等情况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周长概念,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计算周长,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封闭图形的周长?2. 介绍其他表示周长的方法,如长度单位线段、圆形等。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周长》教学案例分析

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三年级数学《周长》教学案例分析江边中心校林名娘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纸、尺子;学生每人四人一份学具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出示各种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五角星形、月亮形、树叶形等等)老师想将这些图形制作成精美的小相框有同学呢就建议老师将这些图形用各色彩带镶上边让小相框更美丽可是制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每个图形要多少镶边的材料呢?多了浪费少了又不好看先测知边长(周长)再剪材料量哪儿好呢?请指一指(指名学生上台指)强调:看清从哪儿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场景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探究新知1. 建立"周长"概念A.今天咱们课堂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朋友--周长(板书:周长)"周长"朋友的名字里面体现了他的特点谁认识这样朋友?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看看书本怎么介绍的翻开课本41页读一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通过书本和同学的介绍你了解"周长"这个朋友了吗?B.质疑"封闭"(学生解答:头尾相接)小结:所有线段、曲线首尾相接才是封闭图形2. 感知身边的周长A."周长"朋友就在我们身边a.钟面的周长在哪?指一指摸一摸b.圆柱盒底面的周长在哪?......(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c.树叶的叶面B.活动"找周长"从身边找"周长"朋友并摸一摸和同组的伙伴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C.活动汇报3.周长测量策略探究A .回到引入图形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儿?所镶边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有办法知道上面图形的周长么?(简说什么方法工具)B .动手测量每个小组的信封袋里都有这些图形还有绳子侍会除了用绳子你还可以用尺子或别的工具进行测量我们要比一比哪一组测量的方法多完成后请组长在表格记录结果C .汇报方法一:直接尺量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的测量?(线段)方法二:间接绳量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的测量?(曲线)方法三:量后计算这种量法适用于什么图形周长的测量?(有重复出现的部分)......【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可以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方法在操作中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的潜能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培养并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汇报总结让学生明确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的多样化】D .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此环节做为课外延伸作业)三、总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什么?(周长)周长很高兴认识了我们这些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它也很乐意和你们一起学习如果你是"周长"你怎么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呢?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可贵的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从活动中探索出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了不起!这些收获是与大家的团结、合作分不开的祝贺你们!【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本节课教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这节课有以下特点:(一)从学生原有认知出发学生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周长不是一无所知所以上课伊始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出学生脑中对周长这个概念的潜在印象然后根据同学们的认识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等直观手段体验什么是周长由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概念体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提供给学生研究的空间我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为孩子们不仅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准备了其他多种图形五角星三角形树叶......等图形周长的测量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实际是让学生主体真正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使其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化"的过程(三)倾听同学的发言欣赏每一个孩子整节课中老师很少讲解而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欣赏每一个孩子用心灵和同学对话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笑着当老师蹲着看同学乐着对同伴"童心回归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文化218834三年级数学《周长》教学案例分析1746919。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长的定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
2.能够运用圆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车轮的行驶距离、圆形花坛的周长等。
3.通过动手操作、测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几何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使用计算器、测量工具等辅助工具进行圆周长的计算,培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应用等。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生活情景,将学生熟悉的场景融入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接触和理解圆周长的概念。例如,通过展示自行车轮子的转动、圆形花坛的周长测量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圆周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地展示圆周长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学中,圆的周长作为基础而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具有关键意义。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周长的概念,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结合教材内容,本案例以“探寻圆的奥秘”为主题,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圆周长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几何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

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

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新《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我校的“法规”课堂,就是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中让孩子“懂得方法,习得规律”,就是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运用学到的数学方法,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认识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校的“法规”课堂,是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中让孩子“懂得方法,习得规律”。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懂得方法,习得规律”,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这有一个同学叫小明,他的身体不太好,爸爸给他给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要围着操场跑一圈,听清楚这个锻炼计划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么跑的。

第一天,出发了,看看跟你想的一样吗?(课件演示:第一天小明在操场里面跑了一圈。

)师:跟你想的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那说说问题出在哪儿了?生:没沿着操场的边跑。

师:好!请你道上面指一指,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生演示)对,应该沿着黑色的这个线来跑,我们说它是操场的“边线”,什么线?生:边线师:对,小明应该沿着操场的边线来跑,他跑到里面去了,看来他没有理解爸爸的意思。

(课件演示:第二天小明沿着操场的边跑,但没跑到起点处就停下了。

)师: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次是围着操场的边线跑吗?生:是。

师:你又发现什么了?生:没跑完。

师:你觉着他应该跑到哪儿?过去指一指。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情境化教学——《认识周长》教学实录及评析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测量线段的长度,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悟,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方法和结果;通过说一说、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易混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用不同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常跑步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体质。

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围着操场跑一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老师课件演示三位同学跑步的情境)师:他们按要求跑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1号同学没有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他跑到操场里面去了。

生2:2号同学没有跑完一圈。

师:怎样才算跑完一圈?生2:从一个起点出发,最后跑到起点的位置。

生3:第三位同学围着操场跑了一圈,是按要求跑的。

师:是的,只有第三位同学是按老师要求跑的,像这样从起点出发,沿着操场的边线跑,最后又回到了起点,才是一圈。

一圈在数学上叫做一周。

(师板书:一周)师:我们把操场一周的长度,叫做操场的周长。

(师出示课件: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师:同学们,一起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边指边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周长。

(师板书课题:认识周长)【评析:创设学生熟悉的跑步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观察体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动画形式展示学生跑步时的运动轨迹,,把一周从面中剥离出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周长的认识”案例与分析

“周长的认识”案例与分析

“周长的认识”案例与分析[案例]一、引入师:同学们早晨都会进行早锻炼,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小动物们的早锻炼,仔细观察他们行走的路线有什么特征?(出示课件)师:你发现了什么?把4只小动物分两类怎么分?为什么?生:我把甲虫、蜜蜂、蜗牛分一类,蜘蛛分一类。

因为前面三种小动物都是围着树叶的边缘行走的,而蜘蛛是沿着树叶中线行走的。

[评析]教师从“早锻炼”引出新课,这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而且是“小动物的早锻炼”,这又增加了许多童趣,再加上精美的“动物早锻炼”课件,着实做到了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二、感受新知1、理解“周长”的含义。

师:沿着树叶的边跑,叫做沿着树叶的边线跑。

(板书:边线)师介绍“一周”的含义并板书。

师:李老师想知道树叶一周有多长?怎么办?生:用软尺量。

师请学生上黑板实践操作量一量。

师:是多少厘米?生:54厘米。

师:54厘米是蜗牛跑的长度,还可以怎么说?生:树叶边线的长度。

师:树叶边线的长度也叫做树叶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铅笔盒封面的周长呢?生动手指,相互指正。

师让一名学生拿出三角板指一指周长,其他同学指正。

分小组活动:小组长带领成员分别指一指三角尺、一元硬币的周长。

……[评析]教师从认识“树叶的周长”、到认识“数学书的周长”、再到认识“三角尺的周长”、最后到认识“几何图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是由具体形象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图形,这一教学思路是符合中、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规律特点的。

2、学习测量、计算“周长”(1)、小组活动:量一量硬币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展示“滚动直尺边”的测量方法。

再指名一位同学展示用软尺测量的方法。

其他同学观察、评价。

(2)、讨论:三角尺的周长可以怎么量?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3)、师拿出一些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用尺和铅笔描出它们的周长。

(图略)展示学生的作业,其他同学评价。

量好后,请大家算出它的周长,师巡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操作过程领悟数学本质《认识周长》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练习十六1、2题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西师版第六单元的第一个内容。

内容包括认识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两部分。

其中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的周长概念基础上的具体运用。

认识周长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3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六。

其中例1是用“围一围”的方法认识生活中的封闭图形周长,例2是用看一看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例3是用量一量的方式,在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测量图形周长。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内容,教材将它置于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之后,目的是要为将要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作铺垫,将两个较为熟知的内容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知识系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应该明白“边线”的含义,因此学生在“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桌布树桩面学具:纸杯、长方形纸片、直尺、软尺、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动物赛跑(课件展示)师:孩子们,喜欢锻炼身体吗?这儿有3只小动物也特别喜欢一项体育运动,你们看看,猜一猜是哪项体育运动吗?生(跑步)师:对!他们很喜欢跑步,今天,这3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要来跑一跑,大家想看看吗?生:想但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时带上这3个问题。

课件出示:(1)从哪儿开始跑的?(2)围着哪儿在跑?(3)跑到了哪儿结束?师:接下来,我们可要根据这3只动物跑步的情况去一一解决,看仔细了。

课件演示师:现在让我们回到这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生:都是从起点开始跑。

师:那第二个问题呢?(生:围着跑道边线在跑)板书:围师:那第3个问题,谁先来说说小熊跑到哪儿结束?引导学生说:从起点出发围着跑道跑,又回到了起点。

师:也就是说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是吧?那小熊到底跑了多远?生:一圈或一周。

(根据学生生成:一圈也就叫做一周)师:也就是小熊刚好跑了一周。

板书:一周。

那小狗呢?(超过一周)那小老虎呢?(不到一周)2、揭示课题师:你们知道吗?像小熊这样,围跑道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

(课件出示)听说过周长吗?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用得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

板书【设计意图:开课伊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观看生动形象的小动物赛跑画面,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开课时采用了课件展示动物围跑道跑步的场景,提出问题:3只小动物从哪儿开始跑的?围着哪儿在跑?跑到了哪儿结束?通过对比,发现小熊刚好跑了一周,课件展示结论:围跑道一周的长度是跑道的周长。

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

让学生初次感知到“周长”存在,从故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1)(1①出示桌布实物,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师:孩子们,这是老师刚买的桌布,想给桌布镶上花边,应该镶在哪儿呢?(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说一说)师:这正好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②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桌布的边线,师: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我们就说,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课件出示)请孩子们也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什么是桌布的周长。

(让学生边指边说一说什么是桌布的周长?)(2出示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测量树桩面周长;还有生说:真可惜!)你知道什么是树桩面周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说一说)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师: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课件)(机动教学)你真有环保意识,咱们的森林重庆的打造要靠你,靠我们大家!2、触摸感知,联想周长(教学例2)(1).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用手指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同桌的孩子相互看看!(2)指名学生上台摸。

师:请同学上来摸一摸?仔细观察是不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生成一:学生摸对了请大家一起摸,课件演示。

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边任意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生成二:学生摸错了哪儿错了,再抽一个学生来摸一摸,请大家一起摸,课件演示。

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边任意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3)启发联想师:咱们身边物体面有周长吗?选一个你喜欢的物体面边摸边说什么它的周长?(学生自己边摸边说)抽学生全班交流。

谁来汇报你边摸边说的是哪个物体面的周长?3、概括周长的含义。

(1)揭示周长的含义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跑道、课本封面、树桩面、桌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课件演示)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学生同桌议一议并汇报)师:我们来看看书上怎么说的?打开书86页勾出周长的含义,并读一读。

找出重点词。

(生勾一勾读一读)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你认为哪些是重点词?出示周长含义并板书。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重点词记住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反馈练习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真的认识图形的周长了吗?②断奖状的周长(课件出示)②学生完成练习十六1题,(展示台展示)关上书【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学生指、说、找、围等活动步步深入,尤其是对平面图形周长的感知,围一围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周长的概念,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有了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了“周长”的表象;再回到图形指一指,有利于教师及时检查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3)(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师:这是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指一指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吗?看纸杯,你能指一指纸杯口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吗?(抽学生指指)师:请大家估一估,长方形纸的周长和纸杯口的周长谁长?生答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测量)好办法师:老师给你们提供三种测量工具:直尺当然也可以用自已的、软尺(注意了软尺有两面,今天我们用有厘米作单位的这一面来测量)和还有线,师:测量它们的周长,你会选用哪些工具呢?(生答)(2)学生动手操作师:别着急,测量前得先听清老师提的以下要求:老师看看,哪些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出色完成任务。

学生分小组活动。

汇报交流:抽一个小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选用的测量方法。

有不同的,抽学在展示台演示。

师归纳出测量方法并板书。

师:先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再说测量结果?在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误差,为了减少误差,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

师:你知道谁的周长长了吗?(正是有了认真的实践,才有了智慧的火花!)【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方式,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教师本着教会学生学习的目标开始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方法的引入自然和谐,顺利成章。

然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其发挥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并为他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由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化,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他们不但能在操作中学会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学会操作。

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三、巩固练习师:看老师也测量出一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吗?1、算一算图形的周长2、完成练习十六2题。

一样长吗?为什么?四、深化拓展1、看图形,谁的周长最短。

2、辨别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五、总结这堂课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师: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而且学会了测量周长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善于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真不简单!【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练习的设计不仅适度,而且有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体现了分层要求,既基本题材又有趣味题材。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cm3cm2cm 2cm6cm4cm1cm3cm2cm 2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