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自我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

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思维,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篇1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利益而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非为。

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更加精彩。

关于法治的论文

关于法治的论文

关于法治的论文标题:法治:现代社会的基石与发展方向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发展方向。

法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旨在确保公平、正义和秩序的维护。

论文围绕法治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加强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

导言:法治是现代社会构建公平、正义和秩序的基础。

法治的发展和完善,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个人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法治的定义、原则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探讨法治的发展方向和必要性。

一、法治的定义与原则:1.1 法治的定义:法治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制度,旨在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确保公民和国家在法律约束下行事。

1.2 法治的原则:法治包括平等、公正、透明、可预见和合法性原则,以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并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二、法治的作用与重要性:2.1 维护公平和正义:法治通过建立公平的法律体系,确保每个人都平等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对待。

2.2 保护人权和自由:法治确保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受任意侵犯。

2.3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法治通过对犯罪和违法行为的制裁,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障公众利益。

2.4 促进经济发展:法治提供了一个可预测的法律环境,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经济繁荣。

三、法治的发展方向:3.1 加强法治意识:社会各界应提高法律教育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促进公民对法治的参与和监督。

3.2 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从而提高法律的适应性和完整性。

3.3 健全执法机制:建立高效、公正和透明的执法机制,加强外部监督,确保执法权力的合法行使。

3.4 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威胁,构建更加安全和稳定的世界。

结论: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通过确保公民和国家在法律约束下行事,维护公平、正义和秩序。

加强法治建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更加公正和有序的社会,社会各界应增强法治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执法机制,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关于高中生法治的议论文

关于高中生法治的议论文

关于高中生法治的议论文关于高中生法治的议论文700字【篇1】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社会,国家,世界将会战火连连,永无宁日。

我所在的学校有很多规章制度,他们即是法制的一小部分,在学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将帮助我们学做人,要成功,先成人。

制度让我们懂得做人之本,对待一切人,事,物都以最好的态度。

将来对我们走出学校踏上社会有根本的保障。

在社会,就会有社会的规章制度,这也是法制的的另一小部分,在社会上遵守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做个对规章制度有意的人。

即使你什么也不会,但首先就不能违法,因为学校的那一小部分法制将会让你明白这个社会的残酷与现实,而学校的法制则只是基础。

要慢慢适应这个社会,知法、懂法、用法,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与发展。

在面对这个世界,有些法律即使不用我们来了解,或者更深的体会,但这些法制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____就用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法律来统一国家,对外开放,让中国长治久安。

但却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法律一再教的导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维护国家的利益,以最最亲和的法来与我们交流沟通……学校、社会、世界都是我们过去、现在、将来面对过的、面对的和将要面对的。

现在在学校的我们正处于对法制略知一二的程度,所以我们必须先懂法、知法,以后才能更好的用法,迈出人生的第一好的一步。

如今,小到校园,大到社会,行不正坐不端的人放眼望去不在少数。

在学校,烫发染发、口成脏,、儿郎当的无处不在;在社会,打架、勒索、抢劫、黑客,无缝不插;更为严重的还有恐怖袭击、炸毁公物,恶意恐吓,无坚不摧……而这些,恰恰正是因为心中无法,没有法就没有德,没有德什么事都能干。

人生在世,人人学法,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以法律创造和谐,而现在的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和健全,我们也应毫不动摇对法律的坚信,捍卫法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我们应做个名副其实的守法者!关于高中生法治的议论文700字【篇2】法治是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清。

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大学生法治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在应试教育下,各大高校和大学生个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法治教学趋于形式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篇一《大学生法治教育与中国法治建设》摘要:大学生法治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在应试教育下,各大高校和大学生个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法治教学趋于形式化。

而大学生还不成熟,普遍法制素养低,自我保护意识不高。

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法治建设1大学生法治教育1.1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1.1.1高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各大高校为了响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开设了《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但法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化、表面化,课时少,没有深入事物本质去探讨,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致使法治教育没有发挥出它潜在的引导性作用。

因此,高校更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单向灌输为启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是无法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的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此外,高校应多开展第二教堂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例如参观监狱、制作一些犯罪场景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分析等。

再者,高校法律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

高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和自我提升,跟紧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

而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不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不会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贷款扶持的相关法律规定等。

在这个和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里,不少大学生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没有把社会主义法治转化成法治意识和信仰,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没有上升到社会或国家层面的利益。

1.1.2大学生法律素养低仍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不成熟,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不足,致使大学生法律素养低,缺乏自我维权意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1、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适当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是否必要的先决条件;适当的形式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因此,思想道德课必须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

1.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行为锻炼要求。

行为锻炼是根据教科书知识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合教科书的要求,行为锻炼可以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始:一种是在学校开展活动。

例如,与学校组织、学生会密切合作,从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开始、雷锋等主题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技术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植育种,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热爱劳动、节俭等方面的教育,即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创造社会成果和其他理论成果,加深化社会实践。

,珍惜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2.围绕学生的知识、信仰和行动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课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识与信仰、信仰与行动之间的特殊矛盾。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观点和其他社会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动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向社会,通过疑问的消除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例如,现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单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去带动后富的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访问几家先富起来的典型,比如烟叶种植专业大户。

学生通过访问就会明白:该专业大户的成功使周围的人感觉到种烟有利可图,而且烟叶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技术上没有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人也会去种植烟叶,进而从中获益。

法学论文5篇

法学论文5篇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现状和展望实行法治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作为这一工程重要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无疑是富于挑战性的。

这里且将实际工作中的一点思考呈送给各位,希望获得教益。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法制建设中的法律地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由来和内涵的不断丰富。

我国追求法治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在古代即有儒家的“礼治”与法家的“法治”之争,虽然“法家”所言“法治”与我们今天所言“法治”并非同概念。

后来儒家的“礼治”逐渐占据正统地位,其中吸收了法家、墨家、阴阳家等的理论,是为儒法合流,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

《唐律疏议》是封建制法典的代表。

封建时代法制的基本特点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公开规定不平等。

至晚清,法律大臣沈家本是法治的倡导者,我国开始有了宪法。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发了《钦定宪法大纲》,为袁世凯所利用。

孙中山倡民主共和,提出“民主、民生、民权”,是追求现代民主法治的初步探索。

蒋介石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三步程序,以“宪政”为其目标,其实一直实行是军事独裁,政治独裁。

在前苏联,由于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严重破坏法制,给全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恶劣影响,贻害深远。

共产党执政后如何治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

我党对中国民主法制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夺取全国政权之前。

建国后,法制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探索和实践民主和法制的过程,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缺乏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和习惯。

始于1957年逐渐盛行的法律虚无主义、法律无用论极大地危害了国家和人民,民主与法制在文革中走向全面危机,忽视法治带来的严重的恶果是:公检法被彻底砸烂,形成了人治下的群治现象,社会正常秩序荡然无存,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发展战略:一是在政治发展上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二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依法治国论文3000依法治国论文(通用3篇)

依法治国论文3000依法治国论文(通用3篇)

依法治国论文3000依法治国论文(通用3篇)【篇1】依法治国论文3000依法治国论文当今的中国,政通人和、百业俱旺。

科学发展观像一具高悬的灯塔,照耀着我们青年一代去谋求和开创兴旺发达之路。

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注定我们要肩负起与时俱进、创新图强、不断赶超、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标和时代重任!建天下者,舍青年其谁;兴中国着,非青年莫属。

青年是推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为青年法官,我的梦想就是实现法治中国梦。

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我们青年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

那我们当如何立足于本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呢?作为一名九江市中院法官,我认为青年法官要坚守法治信仰。

司法观念是法官的灵魂,国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法庭这一窗口,给予每一个公民公正的关怀,对每一个人的权益给予同等的关注。

我们要时刻保持中立、慎言、稳重、理智,不但要实现公正,还要让人看得见公正,感受到公正,尤其是要让当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

绝大多数当事人一生中来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责任确保当事人无论胜败,都至少会认同和尊重我们的司法程序,使他们觉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礼遇。

其次是要具有实干精神。

“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诉讼的拖延使当事人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状态,是对人的一种折磨,使当事人在诉讼的战车上进退两难。

“待到草儿青青,马儿已饿死”,不正是对司法拖延所带来的恶果的形象比喻和无情批判吗?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我们要力戒眼高手低,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在司法实践中学习、磨砺自己;要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勤勉工作,扎扎实实裁判好每个案件,让每个当事人真切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

最后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有句名言讲“法官的人格是社会正义的最终保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摘要: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职责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未来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时期合格公民。

关键词:创设情境;社会实践;学科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把握课程特点,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把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落实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渗透其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最终在生活中落实,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要使教育心理学化。

”这事实上指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在学生自身,也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才能愉快接受,主动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要以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为基点,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一)利用讲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更喜欢故事类型的题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感知,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心得体会,这远比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要深刻、形象得多,学生也喜欢参与、喜欢求知。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体验。

例如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响了,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铅笔盒碰掉在地上,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篇1 1.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

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

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

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

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

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

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

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

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道德与法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两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的上有着很强的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究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

以下是合一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一、想象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所谓想象力,就是人脑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研究表明,人不仅能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表象),而且能想象出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正是由于具有想象力,人们才能不断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创造新知识、新产品,推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曾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从而成为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和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也指出:"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

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

'人类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艺术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都萌芽于想象。

例如,我国古代哲学典籍《庄子》一书中,许多深刻的哲理是通过想象力丰富的寓言来表达的。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提出"太阳中心说'前,曾想象"太阳坐在宝座上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分子结构理论研究中,把原子设想为一条条头尾相连的环形蛇,并由此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理论。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想象磁一定能产生电,之后通过9年实验,提出了电磁感应原理,并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的雏形。

而元素周期表、万有引力、场、基因、多维空间等科学理论和科学成果,也都是丰富想象力的结晶。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范文第1篇1.法治环境的影响受传统的封建制度、历史文化的影响,的现实法律环境乱象丛生,人们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抱有质疑甚至无望的态度。

走访中的一些同学表示,他们有时候不得不“信人而不信法”、“信权而不信法”,“信教而不信法”,很多依照法律程序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特别人员或特别权力,权力滥用已经成为污染司法、污染行政、进而影响稳定的严峻因素。

2.传统文化的影响受宗教文化、政教合一制度的历史影响深远。

因而、权利信仰等代替法律信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内的各个角落,使得很多藏区的高校生形成了义务本位、不重视自己权利的传统观念。

在需要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一些同学从主观上不会把法律作为爱护自己的手段,从心理上排斥法律的适用,对法律表现出茫然退缩、犹疑不定的态度。

这是由于在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形成对法律信仰这种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藏区高校生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

3.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我国的高校生法制教育课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却始终从属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特殊是2021年教育部将《法律基础》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整合后,从2021年秋季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现阶段非法学专业高校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

然而整合后的课程中法律学问部分被大幅压缩,只占整体内容的1/3不到,使得一些老师、同学均认为此部分的内容不甚重要,造成了在授课与学习的过程中的忽视。

高校也不例外,同学们往往针对考试突击背诵课本内容,而对法治的精神与内涵则避而不谈,更加不会对法律信仰进行深化探讨。

4.同学自身的缘由高校校内是一个小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与真实的社会比较,显得更为简洁和纯粹。

现在的高校生经受挫折较少,社会阅历缺乏,对事物的熟悉不够深化,理论思维力量尚未成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身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涌入校内时,他们的观念势必会受到影响。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道德与法治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在目的上有着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

以下是合一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想象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想象力是人脑在已有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还能想象出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力是人类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创造新知识、新产品,推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XXX称想象力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XXX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成为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和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因此,想象力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不断跟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多看儿童读物、科幻片、动画片等,并与孩子一起互相交流。

为了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促进学生想象由无意向有意、由无序向有序、由模糊向清晰、由片面向全面、由易变向稳定、由单向向多向、由顺向向顺逆灵活的过渡。

另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实际活动,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如何确立观察中心等。

只有观察得仔细,学生才能想象得准确。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面带微笑,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8篇【篇1】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中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法治话题小论文

法治话题小论文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法治话题小论文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法治话题小论文题目:我眼中法治国家的建设专业:法学学号:1007010502姓名:王佳恒我眼中法治国家的建设在谈法治之前不得不先谈谈人治,因为它们存在历史的联系。

人治就是如古希腊柏拉图所主张的“贤人政治”、中国儒家所主张的“为政在人”。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方式。

人治作为一种依靠领导人或统治者的意志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治国方略。

具有如下特征:一、人治的根据是领导人或统治者的意志,其意志直接就是行动指南,就是根据,而无需规则也无需转化为规则。

二、其具有随意、专横的性质。

三、是轻视法律,这里的法律或者说是法制,在人治中,法律或法制的地位是地下的。

因为在人治中会用到法律或法制,但那只不过是领导人手中的工具,是实现其目标的手段。

四、人治缺乏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理念与准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有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因为法治应该是良法之治而不是恶法之治。

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法治即是政府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权贵和庄家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在任何法律制度中,法治的内容是:对立法权的限制;反对滥用行政权力的保护措施;获得法律的忠告、帮助和保护的大量的平等的机会;对个人和团体各种权利及自由的正当保护;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而,法治和人治存在着根本的对立:一在法治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领导人和统治者都必须服从法律。

二、在法治中,虽然法律也要依赖与权力,但这就整体而言,就每个具体的的权力来说都必须服从法律,而人治中权力只从权力,最高权力不受法律约束。

2024年我国法治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法治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法治化研究论文一、我国法治化的历史发展我国法治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

然而,真正的法治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加强了法治化建设。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法治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后,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法治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我国法治化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法治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首先,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等各个领域,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法治化建设的推进也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人们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法治文化逐渐形成。

此外,我国法治化建设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实践成果,如打击腐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我国法治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需要加强修改和完善。

其次,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还不够强,存在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等问题。

此外,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需要通过法治手段加以解决,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

三、我国法治化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漏洞百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不公和不平等,也会给执法机关带来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填补漏洞,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法治意识不够强虽然我国法治化建设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不够强,存在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法治化建设的推进,也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益。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法治教育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素养。

法治小论文

法治小论文

法治小论文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推进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法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法治能够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人们提供公正的司法环境。

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人民才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待遇,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法治可以有效遏制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宁。

其次,法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法治能够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产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只有在法治的保护下,企业和个人才能够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法治能够促进营商环境的改善,降低商业风险,增强企业的信心和投资的积极性。

再次,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

法治能够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防止不正当的各种行为,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水平。

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人们才能够依法享受到相应的权益,不会受到任意侵犯。

法治还能够推动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法治能够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保证政府依法行政,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只有在法治的指导下,国家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制度效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总之,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

只有不断深化法治建设,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京开一小刘慧莹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健全法制目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循着这样的法治建设路径,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那么如何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能否将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

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即使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各种作弊依然防不胜防。

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

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

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再如,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
关。

”斑马线是不需要实际存在的,只要你认为那里有一条斑马线,无论它存在与否,你都可以直接穿过。

马路上的红绿灯,真是深察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极佳参照物。

面对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似乎有万分重要的事,分秒耽搁不得,等其过去定夺。

我们都不陌生的一幕通常是这样: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

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法治的进步,不是自上而下的一蹴而就。

而是在你我他之外,又在你我他之中,共同推动着中国法治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