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实现一个绿色的梦想记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师智敏
用智慧和汗水在荒山上编织绿色梦想
26 forestry and ecology用智慧和汗水在荒山上编织绿色梦想文/易红霞田金堂如今成了湖南省石门县的名人。
他艰苦奋斗30多年,让多座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7年,他精心栽培的黄花、金秋梨连续第6年获得大丰收,销售60万公斤,收入200多万元,就近安置30个贫困户就业,走上了兴林致富的康庄大道。
解甲归田,咬定荒山不放松田金堂是一名退役军人,1996年以前一直担任蒙泉镇二龙党支部书记,妻子是一名幼师,家里种有800株橙子树,年收入3万多元,小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但是,他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平庸度过。
当看到当时的镇办企业——七四林场一片荒芜的景象时,田金堂好像看到了希望的明灯。
他义无反顾地辞去了令人羡慕的“村官”,承包起七四林场,签订了20年的山地流转合同。
承包第一年,他开荒辟地,借鉴本县西北山区的经验,投资10万元种起了烤烟。
这一年大获丰收,他成了闻名全县的种烟大户。
初尝成功的田金堂欣喜不已,第二年多方筹措资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可是,天公不作美,久旱无雨,致使缺乏水分的烟叶烤出来一片焦黑。
本来每公斤卖14元的烟叶仅卖出6角钱。
他一下子负债10万余元。
田金堂没有气馁,又多次尝试其它致富途径,但除了债台高筑以外,一无所获。
原先随他一起创业的20多人也纷纷离他而去,另谋生路。
面对困境,他白天钻进荒山野岭劈山修路,晚上回到风雨飘摇的房屋内和衣而睡,夏天承受着蚊虫叮咬奇疼奇痒的折磨,冬天躺在冰冷的木板床上受冻挨饿,但心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只要勤奋努力,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百折不挠,与梨过招终为赢1999年秋天,湖北省梨子迎来大丰收。
梨子价格大幅下降,每公斤仅卖几毛钱。
不少梨农纷纷挥泪砍树。
田金堂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商机,立即恳请妻子把家里仅有的2万元拿出来买了12000株梨苗,栽植梨树13.3公顷。
然而,由于不懂梨树科学配管技术,农忙时节又请不起帮工修剪整枝,他家的梨树疯长偏高,挂果后抗风能力弱,飘落到漫山遍野,造成腐烂,让他血本无归。
大学生返乡农村成功创业故事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
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2013年8月15日筹建,它联合全市村官及农村创业项目产品,利用网络营销为平台,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产品展示、创业策划、网络宣传及销售,并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在挖掘、整理、包装之后,面向全国推介。联盟以集团公司化运营模式运营,已辐射带动了16个镇办900余名农民朋友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这人,真的是来借东风、筹资金的中小企业主,只不过,相对于那些从基层做起、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大学生村官。有创业者的激情,又有大学生的质朴,才使得他显得“与众不同”。
一位大学生创业明星的创业“弯路”
大早 , 家庭妇 女刘 海清就把 刚刚缝制好 的足球半 成 品交到村委 , 并领 取了4 元报酬 。这件事在 山东 省查 4 合县 果里镇东沙村并不新鲜 。据了解 , 为应对金 融危机 带来的影响 , 里镇 镇村两级 着力推行妇女 “ 果 家庭就业” 模式 ,5 0 2 0 多名像刘海清这样 的“ 留守” 妇女 有了稳定 的 经济收入 。 ・ 刘海清过 去在外 地打工 , 月收入 10 元左右 , 00 受金 融危机等 因素冲击 , 刘海 清回家当起 了“ 留守” 女。没 妇 “ 想到 村里为 俺们联 系到手工活 , 俺现 在既能照顾家 庭 , 又能 利用空 闲时 间做 点手工活挣钱 , 等技 术熟练后 , 收 入能 和外 出打 工差不多 , 俺两 口子都很高兴 。说起村里 ”
・
科技 致富明星 ・
一
位大学生创业明星的创业“ 路" 弯
新 华社记 者 皮 曙初 袁志国
返 乡后 , 师智敏建起 5 亩无公害 0 师 智敏 是个农 民, 他是一片千亩 丹 桂有花无果 , 只能扦插不能播 先后 从全 有机果 园的主人 , 但他也是湖北省的 种 。师智敏借 了一笔钱 , 搭起了大棚, 水果 示范园种植 优质水果 , 大学 生创业 明星 。这 种有 些奇 怪的 准备好好干一场, 可这种兴奋并没有维 国各 地 引进 桃 、 、 等 1 0 个 品 李 梨 5多 扦插下7 万多只桂花枝后 , 他发 种 , 中筛 选 出1 个适合咸 安的优质 从 3 身份组合让 他有了一个新称呼 : 新农 持多久 , 那 叶 民。他有个 看似矛盾的观点 : 农村很 现这边还 在扦插 , 边的却在枯死 , 品 种 。虽然 种 出的水 果价 格是普通 需要大学生 , 但大学 生不要盲 目到农 子掉了一地。看着这没有意想到的一 水果的三 四倍 , 但非常俏销 。 师智敏狠狠摔下 桂花枝 , 望着妻子 师 智敏 创业走 了成 功的 一步 , 2 村创业 。这 个观 点来 源于 他 曾经 走 幕 , 直 以来支持 自己的眼光 , 想着家里一 年 后 , 他迈 向创业 规划 的第二步 , 开 过 的 创业 “ 路 ” 弯 。 制 —— 师 智敏 出身 湖北 省咸 宁市咸 安 直以来对 自己转学学农和回乡创业的 始 涉猎 农产 品种 植 的“ 高 点 ” 他的泪落在了心里。 有机水果 。2 0 年 , 0 4 师智敏在横 沟桥 区桂花镇一 个贫 困农村家庭 ,9 4 1 9 年 不理解, 师 智敏多少有些 绝望 , 他匆匆甩 镇 租下 4 5 荒 山发展 有机 水果 , 2亩 并 以优异成绩 “ 出农 门” 考入 华中科 跳 , 收 像 逃亡 ” 与母 校 签订 合作共 建 湖北 省有机 园 技大学 。入 学半 年后 , 智敏 却做出 下桂 花苗 计划 , 拾行 囊 , “ 师 华 了很多人无法理 解的举动 : 要求转到 样 带着 妻子 外 出打工 。背着 债务 艺研 究 所协 议 , 中农业 大学 派出8 华 中农 业大 学学 习果 树栽 培 。他 在 和愧疚再 次来到异 乡, 他们约定 ,年 位 专家 教授 在他 的研 究 中心 做兼职 5 研 究员 , 常年派研究生专 门做 有机 并 转学 申请上写道 :我热爱农村 , “ 我必 内再不谈创业的事 。 须走 自己的路 。 ” 如今 再次 回忆起这段往 事 , 师智 水果项 目研究 。 2 0 年 4 他又 新开辟5 0 亩 0 7 月, 0余 大学毕业后 , 智敏 又做 了一回 敏说 自己是学果树专业 的, 师 对桂花 的 整个有机果 园规模达 到了 “ 傻事 ” 放 弃到机 关工 作的机 会 , , 选 扦插技 术并不了解 , 光有一股创业激 有机果 园 , 00 师智敏 的千亩有机果 择到 四川一 家 园艺公 司去 打工 。在 情 , 是这次 失败 的主要教训 。两次失 10 亩 。 目前 , 那里 , 他与 同事一道先后攻克 花卉和 败的教 训使 他明 白了一个道理 : 大学 园全部通 过 国家环 保 总局有 机食 品 有 反季节水果种植 的一些难题 , 并从技 生到农 村创 业 , 应该 不同于普通农 民 认 证 中 心 的 认 证 。在 他 的 果 园 里 , 李 无花 果 、 杨梅 等十 多个 品种 , 术员升任到公 司的副总经理 、 董事会 的农业 生产 , 应站在高起点上发展 桃 、 、 而 0 万元 。 成 员, 月薪4 0 多元 , 00 医疗费全报 。 现代农业 , 这就 需要 有一定的技术和 去年 已经实现产值近2 0 日子应该说过得 挺安逸 , 他说 资金储备 。 但 如今 , 智敏 己将户 口迁 回了农 师 成 但他 当时有股急迫 的创 业冲动 。1 9 年 , 99 2 0 年 , 智敏 还清 了债 务 , 02 师 两 村 , 了一 个 实实在 在的农 民 , 口子还 有 了一笔 积 蓄 , 而且2 多的 已名震 一方 , 年 不仅拥有了 自己的千亩 他带着妻子 回到了老家农村 。 还带动了十多名大学 咸 宁是 有名 的桂 花之 乡 。为 发 打工 生活 中他继 续 学 习果树专业 知 有机水果庄 园 , 新 , 展这 一特色产业 , 当地大 力鼓 励发展 识和 技术 。他 和妻子 再三 权衡 和商 生 扎堆 创 业 当 起 了“ 农 民 ” 带领 0 多户农 民走 上了发展林果产业 的 “ 桂花经 济” 当时一棵桂 花树 苗能卖 量 , 为时机 已成熟 决定提前 回乡创 3 0 , 认 并制定三步走 的“ 高端水果 ” 种植 创富之路 。他 因此还获得 了“ 国农 全 七至八 角钱 。师 智敏 觉得这 是个 机 业 , “ 会 , 算着如果一年能培 植出8 万株 计 划 , 小规 模 无公 害水果 种植 起 村青 年创 业致 富带 头人标 兵 ” 湖北 盘 0 以 然 最 等荣誉 。 桂花 苗 , 一 年也 有 几 十万 元 的 收 步 , 后做 有机水 果 , 后实现 千亩 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那 ( 据新华社讯 ) 入, 他认定这是 个创业的好机 会 。 有机水果规模 目标 。
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案例
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案例一、“桃”气满满的小李书记。
在咱们一个山清水秀但曾经有点穷的小村子里,有个年轻的小李书记。
他刚到村子的时候,村民们都觉得这年轻娃能有啥本事。
这村子里有种桃的传统,可桃子的销量一直不咋地。
小李书记呢,他脑袋一转,就开始玩起了新花样。
他自己先在网上学习那些电商直播的知识,学了个半吊子就开始对着手机给村里的桃子做直播。
刚开始的时候,那画面简直不忍直视,说话还磕磕巴巴的。
但他不气馁啊,每天晚上对着镜子练习,还拉着村里的几个小年轻一起研究怎么把桃子拍得更好看。
后来啊,他在直播里给网友们讲村子里的桃树是怎么被老爷爷精心照料的,讲桃子在晨露下的模样有多可爱,就像在讲一个充满爱的故事。
慢慢地,网友们被他吸引了,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飘来。
他还搞了个“桃子采摘体验游”,吸引了周边城市的人来村里。
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收入也是噌噌往上涨。
以前那些小瞧他的村民,现在都竖起大拇指说:“这小李书记,真是‘桃’气满满,有一套!”二、返乡创业的养蜂达人小王。
小王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份工作,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可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那漫山遍野的野花。
有一次回老家,他看到山上的野花虽然美,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突然就想起来小时候看到过的那些小蜜蜂。
他一拍脑袋,决定回家养蜂。
这消息一传开,家里人都觉得他疯了,放着城里的好日子回来和蜜蜂打交道。
小王可不管这些,他从最基础的养蜂知识学起,买了一堆书,还跑到其他养蜂专业村去取经。
刚开始养蜂的时候,那可状况百出。
被蜜蜂蛰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还因为操作不当,差点把一群蜜蜂给弄丢了。
但小王就是有股子韧劲,他不断调整自己的养殖方法。
他把自己养的蜂蜜拿到市场上去卖,可是一开始根本没人理。
这时候他的年轻脑袋又发挥作用了。
他设计了一些很可爱的小包装,上面印着小蜜蜂和村里的美景,还把蜂蜜的功效写得清清楚楚。
然后他又利用社交媒体,拍一些小视频,比如蜂蜜是怎么从蜂巢里取出来的,小蜜蜂采蜜的可爱模样。
齐利沙:大学生返乡创业闯出致富路
齐利沙:大学生返乡创业闯出致富路作者:李巨涛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20年第2期文/李巨涛在城里工作与返乡创业,哪个“更优越”?哪里更能体现“价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考。
齐利沙选择了返乡创业——从种植大棚蔬菜到探索林蛙养殖,她实现了除“己富”之外的更大价值。
“大学生返乡创业”如今已是热词,但在10年前,走出乡村融入城市,还是许多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盼。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齐利沙敏锐地意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选择“逆向而行”回到家乡——平山县孟堡村,决心凭自己的双手在家乡闯出一番事业。
今年34岁的齐利沙已是平山县华鑫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经过10年打拼,合作社年利润达到了百万,带动同村80多户村民发家致富,还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训教学基地和省级农民田间学校。
齐利沙也成了老区平山的新型农民代表。
一孟堡村地处平山县城西南2公里,全村420户、1700余口人,耕地1100亩。
多年来,村民们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虽然温饱不愁,但生活并不富裕,很多青壮年劳力靠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2010年,齐利沙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平山县城市场上的蔬菜绝大部分是从石家庄市里批发来的,本地自产的蔬菜仅占很小份额,主要原因是县城周边没有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
“孟堡村距离县城近,土壤、气候、水源等条件也十分适合发展蔬菜种植,何不试试?”为了动员村民一起发展蔬菜种植,齐利沙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致富经”、算“经济账”,但面对户均5000元的启动资金,许多村民纷纷打起退堂鼓。
“既然大伙儿心里有顾虑,那我就先试试,给乡亲们带个头。
”农业项目投入大、见效慢,齐利沙算过账,光土地承包费、用工费、水电配套费以及农药、化肥、种苗等粗略算下来,就要先投入100多万元。
为此,她抵押了县城的房产,通过向银行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款等方式,才筹齐了启动资金。
2011年,齐利沙注册成立了平山县华鑫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创业之路。
青年人回家乡发展的事例
青年人回家乡发展的事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李回到了他那风景如画的家乡。
哎呀,真是“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被熟悉的乡音和那清新的空气给勾回了小时候的记忆。
想当年,他可是个“打着赤脚,追着蝴蝶”的小孩,天天在田野里疯跑。
现在啊,满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他决定扎根这片土地,发展事业。
小李的家乡可是有故事的地方。
那儿的山清水秀,青翠的稻田像一块块绿毯,风一吹,稻浪翻滚,就像在向他招手。
他心想,自己可不能辜负这片土地的期望。
于是,他脑子一转,决定做点什么和大自然结合的事业。
于是,他开了一家农家乐,专门为城市里的游客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和田园体验。
哇,真是“门口一开,生意就来”,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乐得小李嘴都合不上了。
小李的农家乐可不简单。
他自己亲自种菜,养鸡,甚至还和当地的老大爷一起学做手工艺品,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他常常笑着对客人说:“这鸡啊,都是我自己喂的,吃了绝对没有激素!”那些城里来的小伙伴们听了,眼睛都亮了,纷纷拍照打卡,生怕错过了这“原汁原味”的体验。
小李心里乐滋滋的,感觉自己真是“开了眼界”。
不仅如此,小李还组织了各种活动,像是采摘、烧烤,甚至办个小小的音乐会。
嘿,乡村里一场音乐会,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欢声笑语不断。
他觉得,这样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乡村的魅力,也让家乡的人们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热闹气氛。
日子过得飞快,农家乐越办越红火,大家都开始称呼他为“农场小王子”,听着这称号,他简直高兴得像个孩子。
小李也没忘了照顾村里的老乡。
他主动请大家帮忙,一起合作种田,大家伙儿齐心协力,真是“人心齐,泰山移”。
村里的年轻人也被小李的热情感染,纷纷回到家乡,参与到农家乐的运营中来。
他们一起规划项目,搞活动,感受着这份乡土的亲切。
小李常常感慨,原来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家乐不仅为小李带来了财富,也改变了村子的面貌。
以前沉寂的小村庄,如今变得热闹非凡,连带着周边的商业也渐渐兴旺起来。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研究——基于“本土—返乡”框架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研究——基于“本土—返乡”框架的多案例比较分析胡那苏图【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4(53)1【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关键在青年。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可为乡村带来活力,提供多元服务,动员村民实现增收,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基于“本土—返乡”研究框架,分析4个典型案例,发现本土青年与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在参与主体、领域、动机、方式、支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由此需要进行类别分析。
中坚农民在乡村社会中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具有农业生产与服务的现实基础,支持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农民主体性,实现内生式发展。
返乡青年具有较好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资本资源和政策敏感性,可以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
但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也具有任务性、短期性、唯经济性等特点。
由此,在鼓励引导青年返乡的同时,也应该协调返乡青年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保障农民利益和青年合法性权益,以此实现长效发展。
【总页数】9页(P40-48)【作者】胡那苏图【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相关文献】1.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经验凝练与能力提升——基于盱眙县旧铺镇“青年创客”的案例分析2.从“离乡”到“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基于H省Z市1231名青年的问卷调查分析3.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青年动力机制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当代青年“反向就业”现象4.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集群成长机制及集群效应研究——基于多案例分析5.从“脱嵌”到“再嵌”: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径研究--基于多个青年返乡发展案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政经典文章
告台湾同胞书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改造我们的学习 我们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论十大关系 苏共亡党十年祭:我们为什么没有重蹈苏东覆辙 从“循环经济”说开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落日的辉煌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试析戊戌变法的启蒙意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 共产党宣言 1844年经济学手稿 共产党宣言 社会和个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章 改革实践对人们的思想影响 矛盾论 谈谈辩证法问题 《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共产党宣言 康德。。。头上闪烁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规范
姓
名 单
位
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典文章”推荐获奖情况一览表 推荐文章 所获奖项 科 目
谈谈辩证法问题 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问题的再解读 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毛泽东成功的个性因素 22岁是一条分界线 大孝至爱 成功、自信、快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四个孩子和一只小狗熊的故事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 爱心丛飞为178个孩子托起亮丽的天空 少年中国说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外国政要、学者及媒体论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从奥运成功举办看我国政治体 制的优势 乐观看待中美关系——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 思教授 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论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历程的制度思考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山孕育出的绿色希望——大学生创业明星蔡红同志创业事迹
了。夏天 7月份 正值 平地 蔬菜淡 季 , 他们 收 获 了每
亩40 0 0斤高产 , 出 了 22元一 斤的好价 格。 到 卖 . 看
“ 创业 励 志人 生 , 农村 同样 精彩 ” 既然有 了选 。 择 , 不 言放 弃 , 就 这是 红 日农 业开 发 有 限公 司 既定
的 目 标
和 共 有 的 心声 。
一
了收获 , 看到 了希望 。
怀 玉 山 区 为 典 型 的 高 山 气 候 , 宜 四 季 豆 高 山 适
秋延 后种植 。按照 “ 司 +基地 +农户 ” 式 , 年 公 模 今 四季 豆 种植 季 节 ,公 司与 怀玉 山区 4个 行 政村 的 2 0户农户 , 5 签订 了 1 0 7 0亩 种植合 同 , 由公 司 提供 种子 及技术 服务。通 过公 司技 术 员的精 心指 导 , 亩
山优 势 ” 主推 “ 山特 色 ” 努力 把江 西上 饶红 日农 、 高 ,
业 开发 有 限公 司 打造 成 江西 省 农林 行 业 内最 具 内
涵和 最具 影响 力的龙头 企业 。 目前 公司 已经租赁 用
于种植 高 山有机 蔬菜 的土地面 积 1 2 0亩 ,大棚 面 5 积1 O亩 ,示范 景 观 园 1 0亩 ,总 种 植 面 积 达 到 5 2O 1 0亩 , 带动 当地 5个行 政村 8 0多户 农户 , 年 2 每
更 加 灿
烂 的 硕 果 。 ◆
一
固
均 采 摘 四季 豆 1 0 9 0公 斤 ,总产 量达 3 3万 公 斤。 2
如 既
往 地 在
希 望 的
田 野 上
仅 此~项 , 又为 当地 农 民增 收 3 0多万 元。 6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共同理想
1、何谓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是在一
定的历史时期, 人们共同的向往 和追求。
2、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 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 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 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 苦奋斗是实现理 想的根本途径。
[案例]施瓦辛格的奋斗足迹
施瓦辛格生长在贫民窟,身体瘦弱。在十多岁时,他立下 志向,长大要当美国总统。如何实现这一抱负呢?他经过几天 的思索,拟定了下列连锁目标:美国总统—州长—雄厚财力— 融入财团—娶豪门千金—成为名人—电影明星—健美先生。 按照上述思路,施瓦辛格开始一步一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苦练健美,三年后成为健美先生;22岁进入好莱坞,成功塑造 了一系列硬汉形象,成了电影明星;娶肯尼迪总统的侄女为妻, 成为名门望族家庭中的一员;退出影坛后,2003年成功当选美 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离自己的梦想已经不远了。 【点评】施瓦辛格的成功足迹表明,光有梦想是不够的, 还必须善于把梦想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 去实现,最后达到理想的彼岸。
3、怎样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成为中国工人阶 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率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申论刷题讲义(2022年四川-县乡级卷)
2022 年3.26 四川申论(县乡级卷)给定材料材料1小陈是农业生态学硕士,毕业后从事农业研究工作。
2019 年,他和几位同事成立了一个团队——跨界者团队,致力于在乡村实践自然农法种植,构建新的乡村知识生态。
自然农法种植是种植新理念,通俗地讲,就是以维护土壤生机的土壤培育为基础,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不通过刻意人为干预,借助自然之力种植农作物。
然而,这种新理念的引入并非一帆风顺。
向前村村民在接触之初,由于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产生了误解和质疑,认为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影响产量和收入,于是纷纷抵制。
小陈意识到,村民们如果没能得到实惠,任何方法不论如何先进,都无济于事。
于是,跨界者团队登门入户,深入到每家每户,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沟通。
帮助村民逐渐认识自然农法的优势。
(做法1-1)经过不懈努力,村民同意拿出一小部分菜地尝试自然农法种植。
他们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培训,指导村民统筹不同种类蔬菜种植时间与空间布局,停用农药化肥,改用团队制作的植物精华营养液和土著微生物,促进蔬菜自然生长。
在“鱼菜共生”项目上采用高科技,将黄瓜番茄与炉鱼在一分为二的空间里实现协同共生,通过智能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亩增年产值1600 元。
通过实施自然农法,村民们得到了实惠,不少村民纷纷邀请跨界者团队上门量身制定种植方案,主动扩大种植面积。
自然农法种植也从蔬,菜拓展到了水果、水稻和其他农作物。
据统计,向前村现在参加自然农法种植的村民己达56 户,种植面积近3000 亩。
//“稻田里都装了电子传感器,湿度、温度、虫害情况等数据实时掌控。
如有异常。
手机会收到预警,动动手指就能把庄稼种好。
”种了半辈子地的老张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田地会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
跨界者团队技术员表示:“我们申请了30 多项专利,将更多的工业质控、数字量化的工业标准赋能到我们的作物上,40 亩的蔬菜园只需要 6 个工人就够了。
”自然农法种植并非不需要现代知识和技术,相反,知识和技术这两大要素逐渐成为向前村农业最具竞争力的资产,村民由“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技术吃饭”,向前村农业产业要素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高三作文“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原题解析及范文
高三作文“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原题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孔博曾以全区前30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密云农村创业,曾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还是开办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密农人家”,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拥有一年3500万的销售额,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致富。
(2)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
当记者追问原因,回答多是“网红挣钱多”“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
调查显示,的确有一部分网红凭借颜值等获得暴利,却往往是昙花一现,而真正的网红需要在网络上“深耕细作”。
当代青年的择业观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青年的选择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某高校组织青年论坛,讨论青年择业观问题,邀请你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
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社会性。
对于这类作文,先要读懂材料。
试题提供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孔博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事,第二则材料是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的事。
前者突出了孔博的吃苦与成功,后者突出了许多毕业生不愿吃苦就想成功的思想。
审题:写作中应该对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
如运用第一则材料应赞颂孔博,赞赏其有思想,有头脑,能吃苦,但不能说人人都应该走他的路。
运用第二则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极力批评当网红,因为当网红并没有错,应该批判的是材料中透露出的“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的不良思想。
参考立意: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网红”也需努力工作;正确定位,自主择业;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行文结构:文章开头结合材料事例,提出“职业的选择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
”后文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
师智敏:一位大学生的创业故事
师智敏:一位大学生的创业故事
丁向阳
【期刊名称】《农家科技》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师智敏是个农民,他是一片千亩有机果园的主人.但他也是湖北省的大学生创业明星。
这种有些奇怪的身份组合让他有了一个新称呼:新农民。
他有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农村很需要大学生。
但大学生不要盲目到农村创业。
这个观点来源于他曾经走过的创业“弯路”。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丁向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知识提升信心勇做科技致富的引路人——记湖北省成宁市科技特派员师智敏 [J], 李方
2.杨连珠:撑起人生的蓝天——一位女老板的创业故事 [J], 刘冶
3.创业故事:一位贵溪80后大学生“优秀农机手” [J], 吴伟
4.一位90后的创业故事 [J], 张利娟;
5.陈寿建:从军人到企业家——一位优秀军队转业干部的创业故事与感悟 [J], 王太洪;刘颖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现一个绿色的梦想——记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师智敏
实现一个绿色的梦想——记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师智敏本报记者程墨走进果园,你能看到不同时令的水果在同一季节挂果。
那紫色的葡萄、绿色的梨子、暗红色的李子、白里透红的桃子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果园的主人师智敏——一位农业大学毕业生不平凡的创业故事。
师智敏生长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从小就对家乡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有一年暑假,教师组织他们搞社会调查。
在一位果农家里,师智敏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梨子丰收了,而果农却望着家里堆积如山的梨子发愁,因为梨子品种不优卖不出去,只得眼睁睁地望着梨子烂掉。
这位果农茫然无助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师智敏的心。
他暗暗发誓,要用知识点燃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考结束后,他要求填报农业大学,可家里人都强烈反对。
苦日子让一家人穷怕了,他们希望师智敏跳出“农”门。
压力之下,师智敏玩了一个“小花招”,第一志愿填报了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志愿填报了华中农业大学。
他以为自己的考分第一志愿录不上,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华中科技大学,师智敏学的是热门的机械专业,但他的内心却无法热起来,每当他经过一片果林或看到一片花草的时候,都会入迷地驻足沉思,眼前总也抹不去那个果农的眼神,一种自责油然而生:师智敏啊,师智敏,那个绿色的梦想怎样去实现啊!他内心非常苦闷。
有一次学校上思想品德课,讲到有关理想和兴趣的话题,老师讲得十分动情,师智敏听得极为投入。
当老师讲到“人生没有理想,就像走进蒙蒙雨夜”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澎湃的激情,毅然要求转学到华中农业大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
师智敏的转学行为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放着好好的热门专业不读,非要去当什么农民。
”“恐怕是想出名吧,现在的大学生,不好好学习,只想自己出名。
”回到家里,奶奶气得晕了过去,母亲以泪洗面,父亲则坐在一旁唉声叹气……风言风语和家庭的阻力没有让师智敏退缩。
第二个学期,顶着巨大压力的他转到了华中农大。
九零后大学生蔬果店里实现创业梦
九零后大学生蔬果店里实现创业梦
程慧慧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17(0)8
【摘要】“阿姨,一共六块七,收您六块,您等一下,给这位大姐称好,我把菜给您送家里去。
”说话的就是三师四十八团蔬果粮油店的老板郭海涛,只要是在他家里买菜的老年人,不管多少,他都会帮老人把菜送到家里。
郭海涛是位九○后大学生,与同是九○后大学生的妻子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菜店。
店内干净整洁,商品摆放整洁有序,让人看着舒服。
郭海涛虽然年轻,但是人很勤快,头脑灵活、能吃苦。
【总页数】1页(P28)
【作者】程慧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90后大学生和他的“创业梦之店”
2.怀揣创业梦实现中国梦-2014“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营圆满落幕
3.90后女孩“点赞”实现创业梦
4.高呈:-个90后大学生的“创业梦”
5.女大学生扎根农村实现创业梦——记淄博市博山区2018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光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6:实现一个绿色的梦想记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师智敏案例6:实现一个绿色的梦想——记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师智敏
走进果园,你能看到不同时令的水果在同一季节挂果。
那紫色的葡萄、绿色的梨子、暗红色的李子、白里透红的桃子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果园的主人师智敏——一位农业大学毕业生不平凡的创业故事。
师智敏生长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从小就对家乡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有一年暑假,教师组织他们搞社会调查。
在一位果农家里,师智敏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梨子丰收了,而果农却望着家里堆积如山的梨子发愁,因为梨子品种不优卖不出去,只得眼睁睁地望着梨子烂掉。
这位果农茫然无助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师智敏的心。
他暗暗发誓,要用知识点燃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考结束后,他要求填报农业大学,可家里人都强烈反对。
苦日子让一家人穷怕了,他们希望师智敏跳出“农”门。
压力之下,师智敏玩了一个“小花招”,第一志愿填报了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志愿填报了华中农业大学。
他以为自己的考分第一志愿录不上,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华中科技大学,师智敏学的是热门的机械专业,但他的内心却无法热起来,每当他经过一片果林或看到一片花草的时候,都会入迷地驻足沉思,眼前总也抹不去那个果农的眼神,一种自责油然而生:师智敏啊,师智敏,那个绿色的梦想怎样去实现啊~他内心非常苦闷。
有一次学校上思想品德课,讲到有关理想和兴趣的话题,老师讲得十分动情,师智敏听得极为投入。
当老师讲到“人生没有理想,就像走进蒙蒙雨夜”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澎湃的激情,毅然要求转学到华中农业大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
师智敏的转学行为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放着好好的热门专业不读,非要去当什么农民。
”“恐怕是想出名吧,现在的大学生,不好好学习,只想自己出名。
”回到家里,奶奶气得晕了过去,母亲以泪洗面,父亲则坐在一旁唉声叹气……
风言风语和家庭的阻力没有让师智敏退缩。
第二个学期,顶着巨大压力的他转到了华中农大。
在华中农大,师智敏如鱼得水,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他学的是果树专业,别的同学注重课本上的知识,而他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学校的植物园里,帮助老师参与果苗和花卉的实践管理,对学校生物园里的每一株果木、花卉的生长特性、栽培技术等各种因素他都悉心观察、了解,仅日记就密密麻麻地记下了厚厚的一沓。
四年的大学生涯一晃而过,在面临毕业分配的时候,师智敏由于成绩优异,被学校推荐到省城某家农科所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如果说四年前那次转学让家里人伤透了心的话,那么这次毕业分配总算可以抚慰父母那颗伤痛的心。
是啊,留在省城是许多同学梦寐以求的事,毕竟师家终于出了一个国家干部。
可是,师智敏再次作出了一个令人不可理解的决定:回乡创业。
家乡人都认为师智敏“傻到家”了,有的甚至说:“即使在外扫厕所,也不要回来丢丑。
”但师智敏铁了心,他要实现自己的绿色梦想。
现实并没有师智敏想象得那么美好,要创业就得有起码的物质基础——土地和资金,可师智敏一无所有,他在村前屋后徘徊了几天后,便决定先到外地的果树基地做个技术工,等时机成熟后再回家创业。
1999年12月,在外打工的师智敏听说咸安区桂花镇计划大规模发展桂花苗木,认为自己回家创业时机到了,便辞去工作毅然回到家乡。
然而事实给了他无情的一棒。
桂花育苗技术看起来并不复杂,但由于他在保温技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致使辛辛苦苦插下的8万株桂花苗存活不到3万株。
望着
枯死的桂花苗,师智敏欲哭无泪,他感到羞耻:这就是一个农业大学高材生向家乡人民交的答卷吗,
2000年8月,再次外出学艺的师智敏来到四川攀枝花市的一个枇杷示范基地,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上,他静下心来,利用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逐渐摸索并解决了枇杷生产的多种技术难题,为公司带来了几十万元的效益。
很快,他就成为公司的技术专家,并升任公司副总经理,月收入涨到4000余元。
一次,公司一位老专家在定植大会上激动地说:“人生要有追求,我已经80多岁了,但活着一天,就要为民众作点贡献。
”听到这些话,师智敏心中那个绿色的梦想再次燃烧起来。
2002年元月,正是栽种果树的季节,师智敏再次回乡了。
面对那熟悉的土地,在对果业发展前景作了认真分析后,他把创业的目标定位在果树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推广项目上。
经过一年多艰苦创业,一个十余亩的果树示范园终于建成,如今大部分品种已经挂果。
随后,他就将这一成功经验向周边村推广,在桂花镇毛坪村建成示范园50亩。
今年,他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马桥镇潜山村租地200亩,将它建成别具一格的旅游观光果园,目前果苗已全部定植到位。
置身师智敏的果园里,感受着果实的芳香,蜂蝶飞舞,流水潺潺,这不正是师智敏梦想中的世界吗,
然而,他已不满足这种梦想了,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建成一个更大的苗圃示范基地,以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帮助家乡的农民都通过种植果树,脱贫致富,他计划每年将果树栽培面积推广扩大一倍,力争5年后建果园10000亩,另外,每年无偿支持10户以上贫困农户建一至两亩优质果园,使其尽快脱贫。
《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18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