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a65cc7284ac850ad0242c2.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0c61b52b160b4e777fcf49.png)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有意义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字母表示:a÷a=1(a不为0)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四、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d539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5.png)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整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https://img.taocdn.com/s3/m/d7de1e4252d380eb63946d01.png)
一、四则运算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f2ce5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2.png)
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瞅瞅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那些重要知识点哟!先来说说四则运算,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呢!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它们就像四个好朋友,有时候一起玩耍,有时候又互相帮忙。
比如,知道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就能用减法求出另一个加数。
乘法和除法也是这样,相互关联,可有意思啦!再讲讲小数的认识。
小数呀,就像是整数的小尾巴,多了个小数点,可别小瞧它哟!比如说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很多都是小数呢。
我们要学会读小数、写小数,还要知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还有位置与方向,这个超有趣!我们可以通过角度和距离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想象一下,你就像个小导航,能准确找到目标,是不是很棒?图形的运动也不能忘!平移和旋转,就像给图形跳一支优美的舞蹈。
平移是直直地移动,旋转是围着一个点转圈圈。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趣?咱们要好好掌握,让数学变得超级简单!第二篇嗨呀,小伙伴们!咱们继续聊聊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运算定律可是个大宝贝!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律,它们能让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
比如说,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很神奇?小数的加减法也很重要哦!计算的时候可要对齐小数点,然后像整数加减法那样一步步来。
别马虎,不然小数可要调皮捣蛋啦!观察物体也很有挑战性呢!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这就像我们看一个人,正面、侧面、背面都有所不同。
三角形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还有不同的分类,比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而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很多建筑都用到了这个特性呢。
数学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咱们一起加油,把这些知识点都装进小脑袋瓜里!。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0528097e87101f69e3195a2.png)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来。
a×(b+c)=a×b+a×c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b -c = a -(b﹢c)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 变﹢。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74695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f.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毫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亩、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长度单位之间进率为10,面积单位之间进率为100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1、公顷是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0万平方米。
2、平方千米是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等于100万平方米。
3、公顷和平方千米常用于表示土地面积、国家面积等。
三、换算1、将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需要将公顷数除以10.2、将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需要将平方千米数乘以10.四、应用1、在解决土地面积问题时,需要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2、在研究地图时,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五、计算工具的认识1、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使用。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3、计算器是现代常用的计算工具,具有开关、清除等功能键。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xxxxxxx平方米,1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在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
例如,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而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
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为平方千米,河南省的面积约为17万平方千米,上海市的面积约为6364平方千米。
射出来的光线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不能量出长度,因此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
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8b74f76c175f0e7cd137e8.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2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 3 )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 )在减法中,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5)加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 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 3 )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 5)乘法各局部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十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商=被除数十除数除数=被除数X商被除数=商乂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那么运算3、四那么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x 0 = 0 ; 0 x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十a = 0 ;⑥0不能做除数: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正确识别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f73c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d.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字的认识:四位数的认识与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溢出与借位。
2. 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的加法与减法,进位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有关进位和不进位的问题。
3.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表示,分数的大小比较,相同分子和相同分母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和自然数的关系,分数的简化与扩大等。
4. 数量的运算:几个数相乘的有关问题,四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 简单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认识,图形的边数、顶点数和角数的认识,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等。
6. 时、刻钟和日历:小时的认识,分的认识,解决有关时、刻钟的问题,日历的认识和使用,解决日历上的问题。
7. 量的换算: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解决有关量的问题。
8. 数据的统计:用直方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解决有关数据的
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9c23d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f.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四则运算1. 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 加数+加数;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2.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差+减数。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4.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 被除数÷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根据视图摆物体-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一般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运算定律1.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b +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9e9c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1.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四角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
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平行线与垂直线:学会通过直角获得垂直线、平行线的定义与判断。
3. 分数:认识分数的概念,能够用图形模型表示分数。
4. 单位换算:掌握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用计量器具进行测量。
5. 三角形:学会认识、分类和计数三角形。
6. 读表:掌握读取时、分、秒的常用表述和指示钟表的读法。
7. 数据统计和图表:学会读懂数据表和直方图,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比较。
8. 三位数相减:用在三位数相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相减的方法。
9. 数量的估计:学会用精确的数值估算数量,掌握近似估算的方法。
10. 钱的计算:学习变换货币单位和精确计算的方法。
11. 二位数乘一位数:学习二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运算。
12.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并解决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
13. 二位数除一位数:学习二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14. 图形的位置关系:学会在平面上描述、比较、判定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些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提高数学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4b5531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f.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本文介绍了大数的认识,包括了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知识点。
同时,也介绍了自然数的概念和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另外,还介绍了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可以将数写成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数的单位换算,例如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以此类推。
另外,我们还需要掌握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的概念,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可以表示任意大小的数。
同时,自然数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概念,它包括1、2、3、4、5、6、7、8、9、10、11等数字,一个物体也没有时用0表示。
在读数时,我们需要注意每一级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几个,都只读一个“零”。
在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不够用的位数需要补足。
对于亿以上的数,我们需要掌握其读写方法。
首先,可以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也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改写可以将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则是去掉末尾的四位或八位数字,将数写成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
在使用“四舍五入”法时,需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如,≈5万,≈6万,xxxxxxxx0≈7亿,xxxxxxxx0≈5亿。
10、计算工具的认识:我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至今仍在使用。
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计算器上的按键包括ON/C开关、清除屏键OFF关机键、AC清除键和CE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进率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2412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a.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包括:
1. 数的认识:整数、正数、负数、零的认识,并进行数的比较。
2. 大数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并进行口算和列竖式计算。
3. 除法: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整除和带余数的计算。
4. 分数:认识分数的概念,将分数与整数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数间的比较、相加、相减。
5. 小数:认识小数的概念,进行小数的读写、比较和计算。
6.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进行三角形的判定和画法。
7. 一万及一万以上的数:认识一万及一万以上的数,并进行数的读写和比较。
8. 长方体和立方体:认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性质,进行
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计算和比较。
9. 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画法。
10. 平移、旋转和对称:认识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概念,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操作和判定。
11. 图形和图形的组合:通过图形的组合,进行图形的分解和拼组。
12. 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加减法:进行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包括带进位和借位的计算。
13. 时间:认识钟表上的时间,进行时间的读取、计算和比较。
14. 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进行数学运算和推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165f64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0.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现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位置观察不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6、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 = b+a2、加法结合律:(a+b)+c = a+(b+c)3、连减的性质: a-b-c = 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
a×b = b×a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3、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 = 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 = a×c-b×c。
4、除法的性质:a÷b÷c = 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 a×(b-1)④类型四:a×99 a×102= a×(100-1)= a×(100+2)= a×100-a×1= a×100+a×26、商不变性质:a÷b=(a×c)÷(b×c),a÷b=(a÷c)÷(b÷c)三、简便计算1.连减的简便计算: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精品文档如:126-(26+74)= 126 – 26 - 742.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 + 38 -23 = 123 – 23 + 38 146 – 78 + 54 = 146 + 54 - 78 3.连除的简便计算: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如:120÷3÷4 = 120÷(3×4)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如:455÷(7×13)= 455÷7÷134.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
(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 = 27÷9×135、含有加法交换律与6、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 25×125×4×8=(65+35)+(28 +72)=(25×4)×(125×8)=100 +100 =100×1000=200 =1000007、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1)分解式(2)合并式(3)特殊1 25×(40+ 4)135×12-135×299×256+256=25×40+25×4=135×(12-2)=256×(99+1)=1000+ 100 =135×10=256×100=1100 =1350 =2560(4)特殊2 (5)特殊3 (6)特殊4 45×10299×2635×8+35×6-4×35=45×(100+2)=(100-1)×26=35×(8+6-4)=45×100+45×2=100×26-1×26=35×10=4500+ 90 =2600-26 =350=4590 =25748、有关简算的拓展:102×38-38×2 37×96+37×3+37=38×(102-2)=37×(96+3+1)=38×100 =37×100=3800 =370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9、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0、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11、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长度: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公顷 = 10000平方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单位换算:(1)大(高级)单位转化成小(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精品文档(2)小(低级)单位转化成大(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2、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注意:带上单位。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2)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或正△。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