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承载力计算

合集下载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承载力计算支架承载力计算是结构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用于确定支架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承载能力。

支架承载力计算需要考虑支架所受到的荷载、支架结构的几何特征以及材料性能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支架承载力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支架所受到的荷载。

荷载可以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两种类型。

静载荷指的是静止不变的荷载,如自身重量、设备和管道的重量等。

动载荷指的是施加在支架上的动态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具体情况,需要确定支架所受到的静载荷和动载荷的大小和方向。

其次,需要确定支架结构的几何特征。

支架结构一般由梁、柱、腿等组成,需要确定其截面形状、尺寸和长度等几何参数。

根据支架的布置和受力情况,还需要确定支架的节点间距、腿的间距等几何参数。

然后,需要确定材料性能。

支架结构一般使用钢材作为材料,需要确定钢材的强度和刚度参数。

强度参数包括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刚度参数包括弹性模量等。

根据材料的性能指标,可以计算出支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接下来,可以进行承载力计算。

承载力计算可以采用静力分析或动力分析的方法。

静力分析是指在静定的假设下,根据平衡方程求解支架的应力和位移。

动力分析是指在非静定的假设下,根据动力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支架的应力和位移。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承载力计算。

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估。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评估支架的安全性能。

如果计算结果显示支架的应力或位移超过了允许值,需要重新设计支架结构或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支架承载力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假设。

在实际工程中,可能还需要进行试验验证或采取安全系数的方法来保证支架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支架承载力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通过正确的计算和评估,可以保证支架结构的安全性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公式: []N f Aσϕ≤=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 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l 0-计算长度,l 0=kμh =1.155*1.5*1.2=2.15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公式: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N f Aσϕ≤=l 0-计算长度,l=kμh=1.155*1.5*1.2=2.15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承载力验算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承载力验算

某现浇箱梁满堂支架承载力验算本箱梁采取二次浇注,第一次浇注到箱梁翼板根部,第二次浇筑顶板。

支架采用大直径钢管门架、型钢及∮48×3mm钢管支撑,外模、底模及端头模采用厂制定型钢模板,内模采用定型板模,支架上设两层分配横,第一层采用[10槽钢,第二层采用10㎝×10㎝方木。

1、混凝土重按26.0K N / M3计算;2、模板重0.6KN/M2(含加固件);3、分配梁按简支结构计算;4、施工人员及施工料具运输、堆放取1.5KPa;5、振捣、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冲击荷载取2.5 KPa;6、材料用量:根据《箱梁支架布置图》计算。

由于本桥上部结构左右幅对称布置,本方案选用左幅进行支架搭设施工设计,施工时右幅支架按验算通过的第二联方案进行施工。

(一)跨中断面下支架验算:1、顶板支架承载力、稳定性验算(箱内支架):顶板支架采用Φ48×3.0mm扣件式钢管支架,支架间距按0.8×0.8m布置,由于箱梁箱内净空仅为115cm所以不考虑搭接。

查相关手册得:钢管支架单根立杆稳定承载力计算:λ=L/I=115/1.59=72.3,查表得Φ=0.792[N稳]= ΦA[σ]=0.792×423.9×140=47.0KN顶板砼重:G=[(0.45+0.2) ÷2×2+0.2×1.65]×0.8×26=20.384 KN1=3.65×0.8×0.60=1.752KN(模板及加固件按0.60KN/m2)模板重量:G2施工荷载:G3=3.65×0.8×4Kpa=13.14KN钢管支架: G4=0.5KN(箱内钢管按0.8×0.8设置,上下各设一道拉杆,共.8m为一个计算单元)每个室内每0.8m长度内共有支架立杆5根,故单根钢管受力为:N=42.93÷5=8.59KN<[N]=47.0KN安全系数K=5.5 满足要求!2、跨中断面底板下支架承载能力验算1) 门架验算:由于现浇梁箱单幅共设3个室,每个室宽3.65m,腹板0.45m,于腹板底的支架间距按90cm布置,于底板底的支架间距按120cm布置,由于支架上设两层分配梁,故荷载按均布荷载对支架进行验算,长度方向取2m(门架排距)为一计算单元。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承载力计算支架承载力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计算工作,用于确定支架能够承受多大的荷载。

支架承载力计算需要考虑支架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荷载条件等因素。

首先,支架的几何形状对其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支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其抗弯强度和抗扭强度,从而影响其承受荷载的能力。

在计算中,通常采用杆件理论来计算支架的弯曲和扭转响应,进而确定其承载力。

其次,支架的材料特性也是计算支架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支架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如钢结构或铝合金。

这些材料的力学特性,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等,直接影响支架的承载能力。

在计算中,需要根据支架材料的特性参数来确定其强度和刚度,进而计算承载力。

最后,荷载条件是支架承载力计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荷载可分为静荷载和动荷载两种。

静荷载包括自重荷载、预应力和外载荷载等,动荷载则包括地震、风荷载和人员活动荷载等。

在计算中,需要分析支架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以确定其承载能力。

支架承载力的计算通常采用弹性分析和塑性分析两种方法。

弹性分析假设支架在荷载作用下仍保持弹性行为,通过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支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塑性分析则考虑到支架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塑性变形,通过塑性应变和塑性条件来计算支架的变形和强度。

总体而言,支架承载力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支架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荷载条件等因素。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进行合理假设和适当简化,以使计算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此外,还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以确保支架的设计满足安全和可靠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案(脚手架)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案(脚手架)

脚手架稳定性计算方案一、对脚手架以上的模板、支架、钢筋及砼的重量进行计算砼自重:384.18×24=9220.32KN钢筋重:Ⅰ级+Ⅱ级=2.55+75.79=78.34t=78.34×9.8=767.732KN模板重:①. 一侧钢模长0.33+0.5+0.711+0.803+0.65+0.35=3.344m(可参见“角钢支撑图”)两侧钢模面积 3.344×75×2=501.6m2钢模重70.4×9.8×501.6=346KN (钢模重量取70.4㎏/m2)②. 竹胶板自重标准值取9.8KN/m3竹胶板长度:3.748+4.6+(0.21+0.47+0.8)×2=11.3米(木枋结构图)竹胶板厚度为0.015m,其自重为9.8×11.3×75×0.015=124.6KN③. 竹胶板芯模内为5×7木枋,其重量为木枋重力密度取为5KN/m3芯模木枋结构图如下:0.8)×2=10.44m五根纵向木枋长:5×1.05=5.25m两根斜向木枋长:2×1.4=2.8m芯模内木枋总长:10.44+5.25+2.8=18.49m一榀木架重量:5×18.49×0.05×0.07=0.32KN木架间距为0.4m,75m内共有木架75/0.4+1=188榀由此可知,芯模内木架总重为。

图中为2.1m模板的角钢支撑架。

由图中尺寸可得:角钢总长为:1.24+1.14+1.29+0.86+0.49+0.70+0.64+0.89+0.46=7 .71m角钢为7.5号等肢角钢,重量为7.976㎏/m。

槽钢为8#槽钢,长为1.95m,其单重为8.04kg/m。

一榀角钢支架重量:7.71×7.796+1.95×8.04=75.8kg75.8×9.8=742.8N=0.74KN由箱梁平面布置图可知,在75米长度内共有31道2.1m 模板,则角钢支架有31×4=124榀。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公式: []N f Aσϕ≤=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 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l 0-计算长度,l 0=kμh =1.155*1.5*1.2=2.15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贝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仁1.2*10+1.4*4.5= 18.3KN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贝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仁1.2*3920+1.4*1764= 7173KN;得P1 = 7173KN<100.3*506=50750KN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公式:=—fA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入决定,本工程入=136,故炉=0.367; :—长细比, =I。

/i = 2.15/1.58*100 = 136;I0—计算长度,l0= k yh 1.155*1.5*1.2 = 2.15m;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卩―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 h —立杆步距0.75m。

i —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尸15.8/ (0.367*4.89)= 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验算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验算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验算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的验算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模板和支架系统出现倒塌或倾覆现象,确保人员安全,避免重大经济损失,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系统在设计时需开展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具体来说,承载力的计算集中荷载p = 1.4×0.600=0.840 kN;最大弯距M = Pl/4 + ql2/8 = 0.840×1.000 /4 + 1.284×1.0002/8 = 0.371 kN.m。

此外,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木模或胶合板,支架主要采用钢支撑体系。

在进行验算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例如,采用钢模时对保温不利,应根据保温养护的需要再增加保温措施。

这样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也可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支架承载力验算书

支架承载力验算书

脚手架钢管承载力验算书脚手架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每米重3.84kg;容许承载值[Ó]=135Mpa 根据本桥实际情况,选择3个断面,腹板取80cm(50cm)×40cm的单元,其重量由均布荷载换算成集中荷载,由6根垂直的钢管支撑,验算其承载力。

(见附图)1、近桥台支点处截面(02-02):纵向间距0.8m横向间距110×2+40+95×3+40+95×3+40+110×2A=7.45㎡V=7.45×0.8=5.96m3G=5.96×2.6=15.49t2、V型墩中心箱梁横断面纵向间距0.8m横向间距110×2+40+95×3+40+95×3+40+110×2A=9.1㎡V=9.1×0.8=7.28m3G=18.93t3、V型墩处横隔梁断面(G-G)纵向间距0.5m横向间距110×2+40+95×3+40+95×3+40+110×2A=14.1㎡V=7.05m3G=18.33t4、底板处取100㎝长,235㎝宽,40㎝高的单元由2根杆支撑验算其承载力。

V=0.94m3G=2.4t5、悬臂处A=(0.15+0.5)×2.5/2=0.82㎡V=0.82M3G=2.13t动荷载系数:1.3附加恒载:取140㎏/㎡验算:1、(15.49×1.3+0.14×12×0.8)/6=3.6t2、(18.93×1.3+0.14×12×0.8)/6=4.3t3、(18.33×1.3+0.14×12×0.5)/6= t4、(2.4×1.3+0.14×2.35×1)/2=5、(2.13×1.3+0.14×2.5×1)/2=取其最大值4.3t验算:Ó=N/A=4.3t/4.89=87Mpa<[Ó]=135Mpa6、架管压弯稳定性:考虑到支架整体成型后,其高度远小于其平面尺寸,故可不进行验算。

满堂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满堂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满堂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满堂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 = cNc + γDfNq +
0.5γBNγNγ
其中,Q为地基承载力;c为土壤的凝聚力;Nc、Nq、Nγ为标准值系数,由土壤性质和地基布置方式等参数决定;γ为土壤的干重密度;Df为基础底部的有效宽度;B为基础的宽度;Nγ为剪力系数。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土体的压缩变形、基础的变形和轴力等因素,进一步完善承载力计算公式,以确保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根据地基的类型、土壤的特性和工程环境等不同情况,还会有各种专业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三角支架承重计算

三角支架承重计算

三角支架承重计算摘要:1.三角支架的概念和结构2.三角支架的承重计算方法3.三角支架的材料选择4.影响三角支架承重的因素5.结论正文:一、三角支架的概念和结构三角支架,顾名思义,是由三个支撑点组成的支架结构。

它可以是钢制的,也可以是铁制的。

三角支架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广泛应用于各种承重和支撑工作。

二、三角支架的承重计算方法在计算三角支架的承重能力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材料强度、几何形状和载荷类型等。

以下是常见的三角支架承重计算公式:1.三角支架弯曲承载力计算公式:p = f * (b * h^3) / (4 * l)其中,p 为三角支架的弯曲承载力;f 为三角支架材料的抗拉强度;b 和h 分别为三角支架的底边和高度;l 为三角支架的跨度。

2.三角支架压缩承载力计算公式:p = f * a其中,p 为三角支架的压缩承载力;f 为三角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a 为三角支架的底边长度。

三、三角支架的材料选择在选择三角支架的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承重能力、材质强度、耐腐蚀性等多种因素。

一般来说,钢制三角支架的承重能力更强,抗弯抗扭抗压性能更好,但价格也相对较高;铁制三角支架则价格较低,但承重能力和抗弯抗扭抗压性能略逊于钢制三角支架。

四、影响三角支架承重的因素影响三角支架承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材料强度:材料强度越高,三角支架的承重能力越强。

2.几何形状:三角支架的底边长度、高度和跨度等几何形状参数会影响其承重能力。

3.载荷类型:三角支架承受的载荷类型(如集中载荷、均布载荷等)会影响其承重能力。

4.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腐蚀等环境因素会影响三角支架的材料性能,从而影响其承重能力。

五、结论综上所述,三角支架的承重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材料强度、几何形状、载荷类型和环境因素等。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docx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docx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 :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 N Q = (2.5+2 )*1*1=4.5KN;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 18.3KN;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 2 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故: 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 :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20*19.6=1764KN;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 7173KN;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公式:=Nf A式中:N-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λ-长细比,λ= l0 /i = 2.15/1.58*100 = 136;l0-计算长度, l0=kμh= 1.155*1.5*1.2 =2.15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 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 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 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 2。

σ=15.8/ (0.367*4.89)= 88.04N/mm 2<[f]=205N/mm 。

满足要求 .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桥梁现浇支架设计计算公式

桥梁现浇支架设计计算公式

桥梁现浇支架设计计算公式引言。

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交通工程,而桥梁的建设离不开现浇支架的设计和施工。

现浇支架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设备,它承担着支撑和固定桥梁模板的作用,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因此,现浇支架的设计计算是桥梁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现浇支架的基本原理。

现浇支架是桥梁施工中用于支撑和固定模板的重要设备,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桥梁的结构和荷载特点,设计出能够承受桥梁模板重量和混凝土浇筑压力的支撑结构。

现浇支架的设计需要考虑桥梁的跨度、荷载、施工工艺等因素,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现浇支架设计计算公式。

1. 现浇支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现浇支架的承载力是指支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其计算公式如下:P = S ×σ。

其中,P为支架的承载力,S为支架的截面积,σ为支架的材料抗压强度。

2. 现浇支架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现浇支架的稳定性是指支架在承受荷载时不发生倾覆或变形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如下:M = F × L。

其中,M为支架的稳定性,F为支架的摩擦系数,L为支架的长度。

3. 现浇支架的变形计算公式。

现浇支架在承受荷载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其计算公式如下:δ = (F × L^3) / (3 × E × I)。

其中,δ为支架的变形,F为支架的荷载,L为支架的长度,E为支架的材料弹性模量,I为支架的惯性矩。

三、现浇支架设计计算实例。

以一座跨度为20米的混凝土桥梁为例,计算其现浇支架的设计参数。

假设支架的截面积为1平方米,材料抗压强度为20MPa,摩擦系数为0.7,支架的长度为5米,材料弹性模量为200GPa,惯性矩为0.1米^4,支架的荷载为100kN。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支架的承载力为20MPa × 1m^2 = 20kN,稳定性为0.7 × 5m = 3.5,变形为(100kN × 5m^3) / (3 × 200GPa × 0.1m^4) = 0.4167mm。

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支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型 钢 .W x = I 1 2 0 c m3 , 即可 满 足 施 工 要 重 量 为 :g = G验 / n 根式 中 求。其I x = 2 2 4 0 0 c m4 、t = 2 1 mm。
立 杆 为 受 压 构 件 . 立 杆 的 承 重
× ×
要求地基承载力P = N / A,安 全 系 数 需 H 型 钢 截 面 选 择 ” ,


0 5 21 5 1 0
_9 …8 6 …
检 畀 。 算
立杆 为受压 构件 ,每根 立杆 承担
根 据 型 钢 表 :选 用 H W4 0 0×4 0 0 H
( 1 1 3 0— 2. 2 5×2×91 . 8 ×0 . 25)
1 3 3 X 2 5 k n / m = 2 5 6 6 8 k n
1 9 2 . 4 n,
刚度 检 算 :
g 1 26 6 8 0 + 1 6 9 0= 1 2 8 3 7 0 n / m=
1 28. 37k n/ m
受 力状 态 可 看 作 为 条 形 基 础 .。
x 126. 68 × 3. 75 = 222. 68k n. m
跨中 最大弯 矩: n l 。 = 专 g d , =

根 据 最 大 跨4 0 m现 浇 箱 梁 的 特 点 . 因支 架 受力 主要 集 中在 箱梁 底 1 2 . 5 m宽 范
运 输 和 堆 放荷 载 为 : 2 . 5 k n / m
1 3 6 . 2 k p a  ̄ [ o ] = l 5 0 k p a 满 足 地 基 承 载 力 要 求
弯 曲 正应 力验 算 :
2 2 6 2 45 x1 0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的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的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的承载力计算及分析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梁板混凝土模板支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2011年12月1日实施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以下简称规范JGJ130-2011),把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按立杆偏心受压和轴心受压分别称之为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架体顶部作业层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用直角扣件连接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偏心距53㎜);后者架体顶部作业层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轴心传力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此两种架体分别简称为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

在立杆纵横向间距、纵横向水平杆竖向间距(亦即步距)、纵横向垂直剪刀撑间距、纵横向扫地杆距立杆底端高度、模板支撑点至顶层纵横双向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架体的稳定承载力是不相同的,满堂脚手架因立杆呈偏心受压,其稳定承载力低,满堂支撑架因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其稳定承载力高。

这可从下面两端铰接的单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理论分析得到证明。

一两端铰接的单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理论分析1. 两端铰接呈轴心受压状态的单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两端铰接呈轴心受压状态的单根立杆见下图一:图一:两端铰接呈轴心受压状态的立杆图二:两端铰接呈偏心受压状态的单根立杆以欧拉临界力作为稳定承载力,欧拉临界力PE =2222λππEAlEI=,对于φ48×3.5钢管,弹性模量E=2.06×105N/mm2,截面积A=489mm2,回转半径i=15.8mm,当立杆长度l0=1800mm时,长细比λ=l/i=1800/15.8=113.9,欧拉临界力PE=3.142×2.06×105×489/113.92 =76557N ≈76.56KN,同样地可计算出立杆长度l=1700mm、1600mm、1500mm的欧拉临界力PE,结果见下表1(表中最后一列同时列出了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计算的立杆承载力设计值)。

简支梁支架计算公式

简支梁支架计算公式

简支梁支架计算公式简支梁是结构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梁型结构,其支架设计和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在设计简支梁支架时,需要考虑梁的受力情况、支座的承载能力以及支架的稳定性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简支梁支架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工程设计和实践有所帮助。

简支梁支架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梁的受力计算、支座的承载能力计算、支架的稳定性计算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梁的受力计算。

梁的受力计算是简支梁支架设计的基础,其计算公式为:1. 弯矩计算公式,M = wL^2/8。

其中,M为梁的弯矩,w为梁的均布载荷,L为梁的跨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在不同跨度下的弯矩大小,从而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

2. 剪力计算公式,V = wL/2。

剪力是梁上的另一种受力形式,其大小与梁的均布载荷和跨度有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上不同位置的剪力大小,从而确定梁的剪力配筋和抗剪承载力。

3. 梁的挠度计算公式,δ = 5wL^4/384EI。

挠度是梁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与梁的均布载荷、跨度和截面惯性矩有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在不同跨度下的挠度大小,从而确定梁的挠度限值和挠度控制措施。

以上是梁的受力计算公式,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支座的承载能力计算。

支座的承载能力是支架设计的关键环节,其计算公式为:1. 支座的承载力计算公式,P = Aσ。

其中,P为支座的承载力,A为支座的有效承载面积,σ为支座的材料抗压强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支座的承载能力,从而确定支座的尺寸和材料强度。

2. 支座的变形计算公式,δ = PL/AE。

支座的变形是支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与支座的承载力、有效承载面积和材料弹性模量有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支座在承载荷载下的变形大小,从而确定支座的变形限值和变形控制措施。

以上是支座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支架的稳定性计算。

支架的稳定性是支架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计算公式为:1. 支架的稳定性计算公式,Ncr = π^2EI/L^2。

现浇梁支架承载力计算

现浇梁支架承载力计算

现浇梁支架承载力计算首先,计算现浇梁支架的承载力需要确定梁的净跨度和梁的尺寸。

梁的净跨度是指梁支底面到梁底面之间的距离,梁的尺寸包括梁的高度、宽度和截面形状。

第二步,根据现浇梁支架的尺寸和材料强度,计算梁的截面面积。

梁的截面面积可以根据梁的净跨度和梁的尺寸使用结构力学的原理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梁的截面面积越大,其承载力就越大。

第三步,根据现浇梁支架的设计荷载,计算梁的设计弯矩。

梁的设计荷载包括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等因素。

梁的设计弯矩是指荷载在梁上引起的弯曲力矩,可以通过将荷载与梁的净跨度和净宽度进行叠加计算得出。

第四步,根据材料力学性质,计算梁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梁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是梁在负荷作用下发生屈服或破坏的临界状态。

根据梁的截面面积、弯曲力矩和剪力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梁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第五步,根据梁的材料强度和设计要求,确定梁的安全性能。

梁的安全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指标。

强度是指梁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屈服或破坏的能力,可以通过比较梁的最大弯矩和材料的抗弯强度来评估。

刚度是指梁的变形能力,可以通过比较梁的最大剪力和材料的剪切强度来评估。

稳定性是指梁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侧向屈曲的能力,可以通过比较梁的截面形状和材料的弯曲稳定性来评估。

最后,根据现浇梁支架的承载力计算结果,确定支架的尺寸和材料选择。

支架的尺寸应满足梁的净跨度和净宽度,支架的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荷载并保证梁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现浇梁支架的承载力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梁的安全性能,因此在进行梁支架承载力计算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
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
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P1=1.2*10+1.4*4.5=18.3KN ;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
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P1=1.2*3920+1.4*1764=7173KN ;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公式: []
N f A
σϕ≤=
式中:
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 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
l 0-计算长度,l 0=kμh =1.155*1.5*1.2=2.15m ;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
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
支架水平力计算
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

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F=0.22γc t0β1β2V1/2
F= γc*H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6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t=200/(25+15)=5
T------混凝土的温度(°)取25°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取2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取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
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

则:
F=0.22*25*5*1*1.15*21/2
=44.7kN
F=25*5=125kN
两者中取小值:即F=44.7kN
施工荷载取4kN/m2,并考虑安全分项系数1.2和1.4,则计算侧压力:
F=1.2*44.7+1.4*4=59.24kN/m2。

(1)荷载计算
单根管钢承受荷载为:N=59.24×0.9×0.75=39.987KN;
(2)强度检算
A立杆长细比:
立杆计算长度L0 = ku2h=1.155*0.75=0.866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A查得折减系数φ=0.837
b立杆承载力:[N]= φAƒ=0.837*450*205=72.75KN
[N]>N (可行)
c立杆稳定性检算:
支架受压稳定。

验算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及挠度
1) 抗弯强度验算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42m KN
脚手板均布荷载标准值0.32m KN
横向水平杆间距 S=0.9M
钢管外径壁厚 φ48⨯3.5MM
作用横向水平杆线荷载标准值 q k =(4.0+0.3)⨯0.75=3.2252m KN 作用横向水平杆线荷载设计值
q k =1.4⨯4.0⨯0.75+1.2⨯0.3⨯0.75=4.47
2m KN 最大弯矩: Mmax=m KN l a ql b ⋅=-⨯=-03576.])9
.03.0(1[89.047.4])(1[82222212 钢管截面抵抗矩,查附表,BW=5.08CM3
Q235钢抗弯强度设计值,查附表5.1.6 f=205N/mm2 抗弯强度:236
max /20539.7010
08.5103576.0mm N W M 〈=⨯⨯==σ 满足要求。

变形验算
钢材弹性模量:查表5.1.6 E=2.06⨯105 N/mm2 钢管惯性矩:查附表B 表B I =12.19cm4 容许挠度:查表5.1.8 [V]=
mm l 6150900150== 挠度mm mm EI l q V b k 752.11019.121006.238490047.453845454
4〈=⨯⨯⨯⨯⨯⨯== 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