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捉迷藏》教案

合集下载

《捉迷藏》教案最新6篇

《捉迷藏》教案最新6篇

《捉迷藏》教案最新6篇《捉迷藏》教案篇一1、设计思路图画书《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风靡全球,《艾玛捉迷藏》更引领孩子们来到了精彩的游戏世界。

在和小鸟一起寻找艾玛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艾玛五彩斑斓的体色与森林环境的关系。

于是,在好玩的故事情境中,孩子们和艾玛、他的朋友们开始了“捉迷藏”游戏。

从中孩子们知道了动物体色是保护自己的好方法,并继续去发现人类向动物学来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活动目标(1)发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

(2)知道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

3、活动准备PPT课件、音乐操作卡片两种:第一种是各种动物(如猫头鹰、螳螂、枯叶蝶等);第二种是这些动物分别藏身其间的环境图片。

4、活动过程(1)艾玛捉迷藏一(出示封面。

)认识这些字吗?请你说一说。

一什么叫“捉迷藏”?一你玩过吗?怎么玩的?一看看艾玛他们是怎么玩的?(师幼一起阅读:寻找艾玛藏身的地方,并验证结果。

)一小鸟把哪些东西当成了艾玛?(2)小动物捉迷藏一小鸟没找到艾玛,就去找其他小动物了,看看他们藏起来了吗?一谁没有藏起来?一谁藏起来了?藏到哪里?怎么藏,才很难被别人发现?小结:原来,要让自己藏起来,得找一个和自己身体颜色很接近、样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发现。

(3)游戏:我和小动物捉迷藏玩法:幼儿分成两组,可以是弟弟一组、妹妹一组。

一组幼儿拿着环境图片,另一组幼儿拿着动物图片去找相匹配的环境图片。

找到的一对小朋友一起观察交流:这个动物藏在哪里?藏得好不好?可交换图片,继续游戏。

(4)向小动物学本领一看看这些图片,谁藏起来了?他们脸上、身上为什么是这种花纹?一这是我们向动物学来的本领,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再去找一找。

(三)活动拓展1、区角游戏:找一找。

在一张图片中找到隐藏的事物,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2、欣赏活动:欣赏各种衣服、皮包的格子式样。

3、可以在平面画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在立体的东西上设计格子的式样。

4、收集与发现植物、动物、人类自我保护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出十几减8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4.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动手摆小棒操作为载体.通过2人小组在合作交流分享中逐步加深对减法的认识和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口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察数学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有13个小朋友在捉迷藏.看见了8个小朋友·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找到了8个.藏起来有多少个小朋友?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这个数学情景吗?生:摆一摆·我用13根小棒代替13个小朋友.再拿走8根小棒表示看见的8个小朋友.还剩下5根小棒也就是藏起来的5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同意我的想法吗?生:同意·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这个数学情景吗?生:能.我先画了13个三角形.再划去8个三角形.还剩下5个三角形·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吗?生:同意.我还有其他想法·师:你能用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二.小组分享.探索新知生:13-8=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出示学习要求:1.先独立思考.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2.2人小组合作完成.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你的同桌·3.2人小组上台分享给全班小朋友.其余的小朋友评价·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向全班小朋友分享你们小组的想法呢?组一: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摆小棒.我先拿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直到减8根.还剩下5根·生2:我的想法是:做减法.想加法·8+5=13 所以13-8=5.生1生2:小朋友们你们同意我们组的想法吗?请大家评价我们小组·组二:生1:我们组的想法是:我画图.我画13个圆.再去掉8个.还剩下5个·生2:我把8分成5和3, 13-3=10,10-5=5.也就是从13根里先拿走3根.然后再拿走根.5还剩5根·你们同意我们组的想法吗?请大家评价我们小组·生3:你为什么要把8分成3和5呢?生:因为好计算一些啊·生:去掉的8个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表示8个小朋友·组三:生1:我还会数尺子上的数·请大家找到尺子上的数13.不是要减8吗.那我就倒着数8个.倒1.倒2……倒8.你看这里不是5吗?生2:我是这样想的.请大家拿出计数器.先拨13.再去掉8.剩下就是5个珠子·小朋友们你们同意我们的想法吗?生:同意·师:太棒了·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计算13-8=5·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我们一起再来回忆回忆这些方法·方法1:摆小棒方法2:画图方法3:分解8方法4:分解13方法4:数尺子方法5:计数器三.巩固练习1.师:数学书P2算一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2.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些题吗?12-8= 14-8= 15-8= 11-8=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你有什么问题吗?。

《捉迷藏》教案【5篇】

《捉迷藏》教案【5篇】

《捉迷藏》教案【5篇】《捉迷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运用剪、画、贴等技能,尝试利用废旧纸杯制作充气小动物。

2、体验手工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萌发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人手1个纸杯(纸杯上戳上洞)、保鲜袋、吸管、人手一把剪刀、记号笔、双面胶。

2、三个范品。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出示三个隐藏的充气玩具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好朋友,他们都很顽皮,和我们玩捉迷藏呢!现在老师就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把它们请出来吧!2、请3个小朋友上来讲充气小动物吹出来。

师:看,我们把小动物请出来了,是谁呀?(小兔子、小猪)二、观看制作视频,了解制作步骤1、请幼儿尝试说一说制作步骤。

师:你们喜欢这3个好朋友吗?你们谁来说一说你觉得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2、播放制作视频(1)利用各种彩纸,画出小动物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并用剪刀减下来。

(2)取出一个保鲜袋,平铺在桌上,将剪好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贴在袋子的相应位置。

(3)拿出一次性杯子,在杯口贴上一圈双面胶,将保鲜袋口套在黏在杯口一圈,注意要轻一点,不要把保鲜袋给撕破,贴的要密一点,防止漏气哦。

(4)最后将准备好的吸管插进杯身上的洞洞,就完成了。

3、引导幼儿回忆操作步骤(1)师:刚刚我们看了充气小动物的。

制作过程,谁来说一说制作充气小动物需要哪些材料?(一个纸杯、保鲜袋、彩纸、剪刀)(2)师:刚刚看了操作过程,谁还记得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顺序呢?(请幼儿来给操作步骤排排序,带领幼儿回忆)(3)出示更多的充气小动物的范例。

4、欣赏更多纸杯小人的范作。

三、组织幼儿操作并巡回指导1、师:我们都知道了充气小动物的制作步骤和顺序,你们想制作自己的充气小动物吗?老师就在后面为你们准备了材料哦,你们等会小朋友去找到你们的组,然后开始制作你们的充气玩具吧!2、提出注意要求:制作充气小动物的时候,先画、剪出小动物的眼鼻嘴,在贴保鲜膜的时候要注意贴的要紧密,并且要小心不要弄破。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量适度,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家人、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道与数的分解与组合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将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作业本上,以便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4.撰写数学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家长协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如何分配零钱、分享食物时如何平均分配等,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记录下来。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捉迷藏”游戏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提示,运用所学的数的分解与组合知识,找出藏匿的物品。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互动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在表达、沟通和倾听方面尚需加强。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认数和比较大小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乐于参与各种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数的分解、组合以及逻辑思维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和逐步启发。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1.2节,主要介绍了隐藏和发现的基本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逻辑思维还在初级阶段,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善于模仿,因此,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2.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隐藏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隐藏的动物、人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隐藏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让学生找出来,引出隐藏与发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片,如隐藏的动物、人物等,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找出隐藏的物品,然后换一张图片,继续找出隐藏的物品,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己想一些隐藏的物品,然后找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画一张图片,找出隐藏的物品,通过巩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隐藏与发现的关系,以及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捉迷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阶段,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之一,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退位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以“捉迷藏”这一充满童趣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藏起来几个人”,从而引出13-8的计算。

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和多种计算方法的展示,如摆小棒、数的分解等,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还安排了“想一想,算一算”等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二、学情分析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同时,他们也认识了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数数能力。

但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他们首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建立概念和方法。

2.认知能力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

3.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困难,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捉迷藏”的情境,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13-8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够运用所学的退位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和数
学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
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游戏和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爱好和自
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游戏规则的解释和数学概念的介绍。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掌握游戏规则。

三、教学方法
1.游戏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

2.讲解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数学
概念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身体语言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游戏规则。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教师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游戏来引入本课讲解。

例如猜数字、
快速记忆、石头剪子布等。

2.游戏介绍
老师给出“捉迷藏”的游戏规则,示范一下如何玩。

并教给学
生怎样选择藏身的位置。

3.游戏体验
学生按照规则分为“求”和“藏”两组,掌握规则后开始游戏。

4.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对游戏规则和数学概念进行概
括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使用了“游戏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使得学生能
够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
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其注意力和参与度。

通过该
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快乐中愉快地学习到了有关数学的知识。

亲子互动游戏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亲子互动游戏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亲子互动游戏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一、游戏简介《捉迷藏》是一种非常受小学生欢迎的亲子互动游戏,它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规则很简单,主要是由家长假扮成行动缓慢的老师或家长,让孩子找到自己,或者由孩子假扮成数学老师和数学题目,让家长来找自己。

二、游戏目标1、帮助孩子认识数字,巩固加减法计算。

2、帮助孩子学习对称。

3、帮助孩子提高数学运算速度与准确性。

三、游戏步骤1、确定游戏规则在开始游戏前,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商量游戏规则。

确定找人或被找到的时间、力图去哪里的时间、捉人的数量和范围等等,以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2、孩子做数学题目孩子把自己想好的数学题目写在纸上,然后藏起来。

孩子可以写加减法计算、对称图形等数学题目。

3、家长找孩子孩子藏好题目后,家长开始找自己的孩子。

时间到之后,根据要求,家长需要回答或画出所属数学题目的答案,才能找到孩子。

4、让孩子找家长孩子也可以假设自己是数学老师,而家长则是数学学生,然后让家长找自己。

孩子可以考虑到找人的难度和时间问题,使课题既不简单也不难。

5、活动结束当家长找到孩子,或者孩子找到家长之后,游戏就结束了。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沟通交流,分享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一起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四、游戏特点1、增强亲子沟通《捉迷藏》是一种亲子互动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建立更深入的沟通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2、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玩《捉迷藏》这样的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督促孩子学习玩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确保孩子能够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四、教学效果1、帮助孩子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协作,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3、应对不同游戏难度和挑战,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能力。

《捉迷藏》教案优秀4篇

《捉迷藏》教案优秀4篇

《捉迷藏》教案优秀4篇捉迷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

2、提高孩子对数字方位的浅显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PPT课件、数字兔子图片、数字表格、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公交车)(电影厅门上的门牌号)……二、找图画数字。

1、找出图画中藏着的数字,两个小朋友一组,增强合作意识,找出数字后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2、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

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三、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1、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2、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3、数字游戏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两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总结寻找数字的方法。

4、每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猜数字游戏。

四、出示幻灯片4,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

退场。

游戏捉迷藏小班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能够根据动物特征及局部信息说出隐藏的动物的名称。

2、幼儿乐于参与游戏。

教学准备:1、小猫、小狗的大卡片共计10张。

2、游戏图1张。

教学过程:1、认识小狗和小猫。

(1)老师出示5张小狗的大卡片,让幼儿认识小狗,模仿小狗叫的声音。

(请幼儿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发现小狗的特征)老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小动物和大家交朋友,它是谁呢?它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小狗要和大家一起做游戏,特别装扮了一下自己,大家看一看,漂亮吗?我们来说一说哪里最漂亮?(2)老师出示5张小猫的大卡片,请幼儿自己观察,和小狗卡片进行比较,谁一说小猫与小狗哪里不一样?(让幼儿用对比的方法,发现小猫的特征)老师:喵喵喵!小狗等等我,我也想和大家交朋友、做游戏!是谁来了呀?原来是小猫,我们来瞧一瞧,小猫和小狗哪里不同?(3)师生共同总结小狗和小猫的特征比如:小猫长着长长的胡须,喜欢往高处爬;小狗不会往高处爬,也没有长长的胡须。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捉迷藏》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捉迷藏》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捉迷藏》教案在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捉迷藏》这一课题。

这是一堂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数学课,旨在通过游戏让学生们掌握数数、寻找规律和空间感知等数学技能。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启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45页至第47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并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们学习如何数数,如何寻找隐藏的物品,以及如何观察和发现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技巧,能够在游戏中独立完成数数任务。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隐藏物品的位置,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数数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数数任务。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隐藏物品的位置,并能够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图片卡片、实物模型和计数棒等教具。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彩色笔,以便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捉迷藏的规则和乐趣。

2. 讲解:我会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们展示捉迷藏游戏的场景,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隐藏物品的位置。

3. 实践:学生们将以小组形式进行捉迷藏游戏,通过实际操作来锻炼自己的数数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捉迷藏游戏的规则、数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捉迷藏游戏的规则。

2. 请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隐藏物品的位置,并画出自己的发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观察和思考的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1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

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

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习,但出现的问题不少。

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

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教具准备:标杆与绳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3、1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二、学习新课、1、谈话引入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2、公顷的认识、(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2)实际测量、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30000平方米=()公顷、(4)练一练、4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3、教学例题、(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提问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由学生列式计算、(3)练一练、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三、巩固反馈、1、课内练习、(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2、课后练习、(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2)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板书设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50×120=30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3公顷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2教学内容: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1 北师大版教案:《捉迷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8页的“捉迷藏”。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加”和“减”的意义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学习加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上一个数”和“总数增加”的概念。

2. 学习减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减去一个数”和“总数减少”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加”和“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和“减”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加”和“减”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等。

学具:学生卡片、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 学习加法: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加上一个数”和“总数增加”的概念。

3. 学习减法: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减去一个数”和“总数减少”的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卡片和练习本,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加”和“减”的意义。

5. 课堂练习:通过PPT出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加上一个数 > 总数增加减法:减去一个数 > 总数减少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作业题目: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了“加”和“减”的概念。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际应用题目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实际的例子,用“加”和“减”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捉迷藏的规则并进行游戏;(2)能够在游戏中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如数数、加减法等;(3)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2)在游戏中运用数学概念。

2. 教学难点。

(1)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数学概念;(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

(1)捉迷藏游戏道具;(2)数字卡片;(3)计数棒。

2. 教学环境。

教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

四、教学过程。

1. 游戏规则介绍。

(1)老师向学生介绍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包括藏匿地点、寻找方式等;(2)老师示范捉迷藏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快速找到藏匿的同学。

2. 游戏进行。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作为“捉”的人,其他同学作为“藏”的人;(2)老师设置游戏时间,学生们开始进行捉迷藏游戏;(3)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如用数字卡片表示分数,用计数棒进行计数等;(4)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游戏中的技巧和经验。

3. 游戏反思。

(1)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游戏中如何运用数学概念,如何进行合作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游戏中运用数学概念,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兴趣。

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捉迷藏》 教学设计

《捉迷藏》 教学设计

《捉迷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捉迷藏游戏中的数学原理,如位置、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捉迷藏中问题的方法。

2、难点(1)在复杂的场景中准确判断隐藏者的位置。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捉迷藏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游戏竞赛法:以游戏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捉迷藏场景、问题和答案的课件。

2、道具:准备眼罩、标志物等用于实际游戏。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捉迷藏吗?在捉迷藏中有没有遇到有趣的事情或者难题?2、讲授新课(1)介绍捉迷藏的规则:一个人蒙上眼睛,其他人在规定的范围内躲藏,蒙眼者要通过寻找线索和推理找出躲藏者。

(2)结合课件中的场景,讲解位置、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例如:“小明躲在大树的左边,距离大树约 5 米远。

”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位置。

3、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推选一名蒙眼者和若干躲藏者。

(2)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捉迷藏游戏,游戏结束后,小组内交流心得体会,讨论在游戏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躲藏和寻找。

4、课堂练习(1)展示一些捉迷藏的问题,如:“小红躲在花坛的后面,花坛在教室的西南角,你能找到小红吗?”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寻找的路线。

(2)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5、总结归纳(1)请学生分享在游戏和练习中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2)强调数学知识在捉迷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捉迷藏”游戏。

2.能够在游戏中加强数学计算的练习和思考。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积极参与游戏。

2.难点:如何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数学计算,并能够帮助小组取得胜利。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3.1 教学内容
1.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2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团队合作学习法。

3.游戏教学法。

3.3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整理游戏思路,讨论数学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1.加深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3.学生能够根据规则计算正确的数学答案,获得游戏胜利。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游戏中更容易接受数学这门学科,而且游戏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让学生分组对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游戏中投入不足,导致整体参与度不高。

针对此问题,我会更加注重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创设更加吸引学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孩子们总是喜欢数数,然后寻找隐藏起来的同伴。

今天,我将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们通过数学的方式来玩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书中,第37页找到这个捉迷藏的游戏。

在这一页上,我们会看到一些数字和一些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来找到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游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数字的概念,并且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五、教学过程我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数字卡片,然后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我会鼓励他们大声地数数,并且找到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然后,我会让他们交换卡片,再次进行游戏。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数字和相应的小动物的名字,以便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然后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答案:例如,我找到了2个苹果,3个橘子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在作业中,我也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这样的学习,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捉迷藏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孩子们需要特别关注。

数字的概念。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理解数字的意义,以及如何用数字来表示数量。

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有一些困难。

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比较多时间来解释和引导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

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和小动物的图片联系起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的第2课:捉迷藏,这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10页,主要讲述了捉迷藏的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能够理解隐藏的概念,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理解隐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隐藏的概念,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和捉迷藏的道具,学具则是学生们手中的数学课本。

五、教学过程1. 课程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隐藏的概念。

2. 讲解教材: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隐藏的概念,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捉迷藏的游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隐藏的概念。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捉迷藏的游戏图片,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场景,并标出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答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场景,并标出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2. 请家长帮忙,进行一次实际的捉迷藏游戏,并记录下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答案:学生们可以和家长一起进行实际的捉迷藏游戏,并记录下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摆一摆、画一画
1.用小棒或画画的方法,算一算13-8。
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用的方法。
3.同桌一起上台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4.共学:整理算法。
(1)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
(2)完成书上练一练习题。
①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 14—8
(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活动二:摆一摆、画一画
1.同桌分开作业,左边的同学根据算式13-8,用小棒代替图中的小朋友先摆一摆,算一算。右边的同学则用画三角形的方法来算一算。
2.巡视小组合作,指导学生摆小棒。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4.共学:整理算法。
方法一:10-8=2 2+3=5(破十法)
方法二:13-3=10 10-5=5(平十法)
2.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
前置
学习
1.复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2.完成预习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捉迷藏
1.首学:自主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独立完成。
(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如画一画、摆一摆等。)
2.互学:将自己的方法与同桌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3.群学:个人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并评价。
方法三:8+5=13 13-8=5(想加算减法)
集体交流、订正
作业
设计
1.小勾学习圈作业。
板书
设计
捉迷藏
13-8= 方法一:10-8=2 2+3=5
方法二:13-3=10 10-5=5
方法三:8+5=13 13-8=5
教学
后记
不足之处是孩子在8的退位减法这块没有真正的内化吸收。
下来还需要加强练习巩固。可以通过做口算册和练习册来巩固。
②画一画,填一填
③看图列算式
(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活动一:捉迷藏
1.首学:出示课本主题图(淘气和同学们捉迷藏的场景),让学生仔细观察,找信息。
①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该怎样列算式呢?
2.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
3.群学: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捉迷藏》教案
学 科
数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备课人
课 型
学时课
课题
捉迷藏
时间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
重难点
1.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