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

合集下载

三到六岁运动指南

三到六岁运动指南

三到六岁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指南建议如下:
1.运动时间。

每天累计运动时间应至少达到180分钟,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
的运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20分钟。

2.运动类型。

包括日常活动、游戏玩耍和体育运动等,积极鼓励增加日常生活
中的身体活动,以培养生活能力同时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运动选择。

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如行走、跑步、跳跃、投
掷和踢等,同时兼顾粗大(大肌肉群)和精细(小肌肉群)动作的发展。

4.运动多样性。

运动应目标合理、循序渐进,同时鼓励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
活动,以满足运动能力发展需要。

5.运动强度。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运动和意外伤害,成人应进行适当的看护。

6.运动项目。

包括球类运动(如运球、踢球、接球、拍球等)、游泳
、攀爬运动、户外跑步、舞蹈类运动、游戏性运动(如滑步车等)。

体育锻炼的年龄段划分与推荐项目

体育锻炼的年龄段划分与推荐项目

体育锻炼的年龄段划分与推荐项目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应该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以便能够在锻炼中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将介绍体育锻炼的年龄段划分,并推荐每个年龄段合适的锻炼项目。

一、婴幼儿期(0-3岁)婴幼儿期是个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体育锻炼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年龄段,体育锻炼应以游戏为主,促进他们的基本动作能力。

推荐项目包括:翻身、爬行、站立等活动,以及适量的室内活动,如毽子踢、拉力球等。

二、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孩子开始学习的时期,体育锻炼应重点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推荐项目包括:跳绳、拍球、追逐游戏等,这些活动既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又能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

三、少儿期(7-12岁)少儿期是儿童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

他们可以参与一些有规律、技术性较强的体育锻炼项目。

推荐项目包括: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这些项目能够提高他们的心肺功能,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青少年期(13-18岁)青少年期是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体育兴趣和专业技能的阶段。

推荐项目包括:田径、体操、羽毛球等,这些项目可以锻炼他们的爆发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态和健康的体魄。

五、成年期(19-40岁)成年期是人体机能最为完善的阶段,体育锻炼在这个阶段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推荐项目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等,这些项目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并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六、中老年期(40岁以上)中老年期是身体逐渐走向衰老的阶段,体育锻炼可以延缓身体的衰退。

推荐项目包括:散步、太极拳、养生球等,这些项目能够保持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性,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老年病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划分年龄段和推荐项目,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以实现健康的身心发展。

因此,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注意适量和科学训练,以避免运动损伤。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6岁指标)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6岁指标)
2、知道书写时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4、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内 容
子领域一
(自我意识)
子领域二
(人际交往)
子领域三
(情绪情感)
子领域四
(行为规则)
(三)
社会性与情感
标准一 初步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1、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现在能做的,哪些是现在还做不到的。
2、能大致评价自己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
2、能进行简单的有关无生命事物变化的实验。
标准四 初步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如青蛙的绿皮肤既可以保护自己,又有利于捕食。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厚厚的茎有很好的保水作用。
2、感知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活动时能考虑同伴的想法,接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常见的社会职业,尊重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标准三 与同伴友好相处
1、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好朋友。
2、对别人的请求能够积极回应,不接受时也能说明理由。
3、共同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任务。
3、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如锤子、小刀、钳子、订书机、笤帚等。
标准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起床不磨蹭。
2、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3、在提醒下,尽量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碳酸饮料等。
4、能主动饮用白开水。
5、主动保护眼睛。如不近距离或不在过强、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看电视不超过40分钟。
2、在争论的时候,能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中大跑跳标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中大跑跳标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中大跑跳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36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时间推荐
2.每天应进行至少 120min的户外活动
《指南》建议在雾霾、高温或高寒等恶劣天气下可酌情减少户外运动时间。 但同时,建议在室内完成每日180min的运动目标。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时间推荐
3.学龄前儿童每天 应尽量减少久坐行 为
久坐行为是指一系列以坐姿或卧姿为主要动作形式、能量消耗较低的个体行为(睡眠 除外)。屏幕时间是指使用电子媒体设备的时间,且大多数是处于坐位与卧位的情况 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每天屏幕时间累计不超过60min,且 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min以内。
感谢观看 THANKS!
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活动、玩耍游戏以及体育运动,应鼓励儿童积极玩游戏,全天处 于活跃状态,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见表2。
在对不同运动形式进 行运动分类的同时, 还可按照运动强度进 行分类。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类型推荐
此外,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学龄前儿童在 幼儿园中的身体活动已有较为明确的统一要求,造 成其身体活动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每天放学 后以及周末的家庭活动安排,难以统一。因此,家 长的行为引导极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 和伙伴作用,鼓励家长在日常家庭养育生活中,多 和儿童一起亲子运动,培养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 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时间推荐
4.每天应有10~13h的睡 眠以避免在睡前使用任 何电子屏幕设备
睡眠是必要的机体生理活动,每天应有10~13h的睡眠(包括1~2h的午休或小睡时间);同时应 建立规律作息;避免在睡前使用任何电子屏幕设备。
第二部分
学龄前儿童运动的 类型推荐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类型推荐

3~6岁幼儿动作发展指南

3~6岁幼儿动作发展指南

3~6岁幼儿动作发展指南一、定义儿童的动作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运动能力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特征和行为表现。

在3岁到6岁这个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幼儿的身体和大脑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3到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指南,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和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二、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1.细胞规划与发展:3~6岁的幼儿会逐渐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如走路、跑步、跳跃等,同时开始尝试更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动作,如爬梯子、跳绳。

2.协调与平衡:这个阶段的幼儿会逐渐提高他们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可以进行一些需要身体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的活动,如骑车、玩滑板等。

3.精细动作:3~6岁的幼儿开始发展精细动作技能,可以进行一些需要用手指或手指末梢来完成的动作,如握笔画画、剪纸等。

三、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方法1.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给幼儿提供多样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户外运动、绘画、手工制作等,可以促进他们的动作发展。

2.鼓励自主探索: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各种动作,不要过度保护,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实践来发展动作技能。

3.定期开展运动训练:定期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动作训练,如跑步比赛、跳绳比赛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技能。

四、家长的引导和关注1.家长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由探索和尝试各种动作。

2.定期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引导和教育。

3.与老师和其他专业人士交流,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语3~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动作发展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

感谢观看 THANKS!
学龄前儿童运பைடு நூலகம்动的时间推荐
2.每天应进行至少 120min的户外活动
《指南》建议在雾霾、高温或高寒等恶劣天气下可酌情减少户外运动时间。 但同时,建议在室内完成每日180min的运动目标。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时间推荐
3.学龄前儿童每天 应尽量减少久坐行 为
久坐行为是指一系列以坐姿或卧姿为主要动作形式、能量消耗较低的个体行为(睡眠 除外)。屏幕时间是指使用电子媒体设备的时间,且大多数是处于坐位与卧位的情况 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每天屏幕时间累计不超过60min,且 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min以内。
学龄前儿童运动的类型推荐第三部分学龄前儿童运动的监测与评估采用问卷法直接观察法客观评价法等对儿童运动的强度累积时间进行监测评估运动对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促进作用应由医学专业人员评估问卷法通过回忆访谈或日志等形式一般记录儿童身体活动类型频率时间强度等信息但也有部分工具仅针对强度进行评价如幼儿体育活动强度自评量表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时间推荐
4.每天应有10~13h的睡 眠以避免在睡前使用任 何电子屏幕设备
睡眠是必要的机体生理活动,每天应有10~13h的睡眠(包括1~2h的午休或小睡时间);同时应 建立规律作息;避免在睡前使用任何电子屏幕设备。
第二部分
学龄前儿童运动的 类型推荐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类型推荐
1.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类型
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活动、玩耍游戏以及体育运动,应鼓励儿童积极玩游戏,全天处 于活跃状态,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见表2。
在对不同运动形式进 行运动分类的同时, 还可按照运动强度进 行分类。
学龄前儿童运 动的类型推荐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优选.)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以下简称《指南》)9日在京正式发布。

该指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并首次提出我国学龄前儿童每天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量。

该《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

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

”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

针对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南》还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

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

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据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学龄前期的运动不足。

因此,科学地指导学龄前儿童进行运动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介绍称,《指南》的一大特点是突出要有运动的强度,这和中国传统的养育文化有很大不同。

《指南》特别强调运动的多样性以及强度的重要性,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家长经常会担心运动会让孩子累着,但事实是必须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指南》是在“体医融合”思想指导下,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组成研制小组,集结了运动人体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研制团队,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多所知名院校、医院等大批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编制完成。

3-6岁指南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

3-6岁指南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
3-6岁指南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
年龄阶段
活动目标
具体目标描述
3-4岁
发展基本运动技能
学习基本的跑步、跳跃、投掷等基础动作
提升平衡与协调能力
培养站立、走路、踢球等活动中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增强肌肉力量与灵活性
通过拉伸、爬行、爬绳等活动增强肌肉力量与身体灵活性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活动如传球游戏、合作跑步等培养团队精神
4-5岁
提升运动技能复杂性
学习较复杂的跑步技巧、球类运动和激活身体的新方法
发展空间意识与方向感
通过障碍跑、方向指导等活动培养空间感知和方向感
强化眼手协调能力
通过投球、接球、抓捉等活动提升眼手协调和反应能力
探索体育运动的乐趣
创造积极的体育体验,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5-6岁
提高技能的精确性与控制
学习准确投球、准确接球、精确步伐等技术性动作
发展速度与灵活性
通过快跑、迅速变向等活动提高速度和身体的灵活性
加强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
参与简单的竞赛和比赛,培养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
培养体育礼仪与公平竞争观念
引导理解体育规则、尊重对手、公平竞争与体育精神

小朋友的运动量够不够,家长们注意这些误区

小朋友的运动量够不够,家长们注意这些误区

小朋友的运动量够不够,家长们注意这些误区关于儿童的运动,家长的误区还是不少的,我们来盘点一下。

误区一:等孩子长大点再加强运动当我跟一些两三岁孩子的家长说,要他们的孩子加强运动,他们很惊讶:这么小,还要怎样运动?一不小心过量了咋办?孩子发育还不健全,骨头都没长硬,还是等他大一点再说吧!您可能不知道,婴幼儿期的运动量是非常关键的。

这是因为,人体的神经发育有个过程叫做髓鞘化。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髓鞘就是神经纤维上面的一层管状薄膜,就像电线外面的绝缘层一样,这个髓鞘还真的是有绝缘功能,它不仅可以保护神经纤维,还可以避免它因为漏电而乱传信号。

髓鞘化的过程,就是髓鞘发展成熟的过程,一出生就开始了,4岁以前进展是最快的,4岁以后就逐渐减慢了,到20岁左右终止。

髓鞘发展得好,神经传输信号速度越快越准。

而且,髓鞘化也能够增强记忆,熟能生巧其实就是髓鞘化过程的真实写照。

髓鞘化的进展,跟运动量是直接相关的,因为婴幼儿在学习肌肉和运动控制的时候,就是髓鞘化进展最好的时机。

通过运动,孩子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通过髓鞘化的过程,大脑中形成神经通路。

而且,如果某个通路经常使用,不断被激活,它的机能就会越来越稳定,这就是用进废退的原理。

因此,4岁以前的幼儿运动量已经十分关键了。

如果等到孩子再大一点才加强运动,髓鞘化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

误区二:有在玩,跑跑跳跳,就是运动美国儿科学会、英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一致认为:青少年和儿童每天运动量应该至少要60分钟,而且需要中高强度。

我国《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也认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在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以外,还需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由于户外活动面临日趋严峻的安全性和空气的健康指数问题,几乎所有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都是不达标的,从而也拉低了他们的运动量。

即使条件很好的幼儿园,运动量能达标的孩子也不多。

专家建议,无论室内还是室外,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是必须保证的。

3——6岁幼儿发展指南

3——6岁幼儿发展指南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一、身体发展1、大动作发展3 4 岁的幼儿能够双脚交替上下楼梯,能单脚站立 5 秒左右,会跑、会跳,但动作可能还不太协调。

到了 4 5 岁,他们能快跑 20 米左右,能连续行走 15 公里以上。

5 6 岁的幼儿能快跑 25 米左右,能连续行走15 公里以上而不感到疲倦,还能熟练地跳绳、踢毽子。

2、精细动作发展3 4 岁的幼儿能用笔涂涂画画,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

4 5 岁的幼儿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

5 6 岁的幼儿能熟练地使用筷子,能画出比较形象的物体,还能系鞋带。

二、认知发展1、注意力3 4 岁的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在 5 10 分钟左右。

4 5 岁的幼儿能集中注意力 10 15 分钟,5 6 岁的幼儿能集中注意力 15 20 分钟。

2、记忆力这个阶段的幼儿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3 4 岁的幼儿能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4 5 岁的幼儿能记住一些更复杂的内容,5 6 岁的幼儿能记住较长时间之前的事情。

3、思维能力3 4 岁的幼儿主要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动作。

4 5 岁的幼儿开始出现具体形象思维,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

56 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三、语言发展1、倾听与表达3 4 岁的幼儿能听懂日常用语,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

4 5 岁的幼儿能基本听懂较复杂的句子,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6 岁的幼儿能听懂较复杂的语言,能连贯、有序、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2、阅读与书写准备3 4 岁的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简单的儿歌。

4 5 岁的幼儿能复述简单的故事,对图书中的文字感兴趣。

5 6 岁的幼儿能专注地阅读图书,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四、情感与社会发展1、情绪情感3 4 岁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

3-6岁幼儿体能训练指南

3-6岁幼儿体能训练指南

3-6岁幼儿体能训练指南一、基本运动技能在幼儿3-6岁阶段,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技能包括跑、跳、爬、扔、平衡等。

通过游戏和活动,幼儿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的运动技能。

二、平衡能力训练平衡能力是幼儿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训练平衡能力时,可以从静态平衡训练开始,例如让幼儿尝试站在平衡木上,或者用单脚站立等。

随着幼儿平衡感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动态平衡训练,例如让幼儿尝试走钢丝,或者在滑梯上滑行等。

三、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是指幼儿在运动中身体各部分能够协同工作的能力。

可以通过各种舞蹈、体操和瑜伽等运动来训练幼儿的协调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跳绳、踢毽子等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四、力量训练在3-6岁阶段,幼儿的力量训练应该以轻量级为主,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械,例如哑铃、拉力器等来锻炼幼儿的手部和上肢力量。

此外,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运动来增强腹部和胸部的肌肉力量。

五、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指通过长时间的运动来提高幼儿的身体耐力和持久力。

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散步、慢跑或者游泳等有氧运动来训练幼儿的耐力。

在训练中,要根据幼儿的体质状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六、灵敏度训练灵敏度训练是指幼儿在运动中快速转换方向、变换动作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可以通过各种追逐游戏、躲避游戏和闪避练习等活动来锻炼幼儿的灵敏度。

在训练中,要注意控制好游戏的难度和强度,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七、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指幼儿关节和肌肉的伸展能力。

通过各种拉伸运动和舞蹈动作等,可以让幼儿的关节和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和锻炼,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在训练中,要根据幼儿的体质状况和柔韧性程度逐渐增加拉伸的幅度和难度,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呼吸练习。

3一6岁幼儿体能锻炼指南

3一6岁幼儿体能锻炼指南

3一6岁幼儿体能锻炼指南在幼儿时期,体能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关键性影响。

3到6岁正是幼儿体能发展的敏感时期,所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锻炼,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3到6岁幼儿体能锻炼的指南,帮助您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体能培养。

1. 活动量幼儿每天应该有一定的活动量,可以玩耍、奔跑、跳跃等方式来促进体能的提升。

建议每天安排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在户外充分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

2. 体操操练体操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锻炼的运动方式。

通过体操的操练,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肌肉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感。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慢慢引导幼儿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还可以培养其耐心和积极性。

3. 游戏锻炼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利用各种游戏形式来进行体能锻炼,既可以增加幼儿对锻炼的兴趣,又可以在娱乐中提升体能水平。

比如,进行捉迷藏、跳皮筋、跳绳等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

4. 跳跃训练跳跃是幼儿体能锻炼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跳跃训练可以促进幼儿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训练幼儿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可以选择在宽敞的场地进行跳跃训练,比如跳远、跳高等动作。

5. 攀爬活动幼儿喜欢攀爬,这也是一种对体能有很好锻炼效果的活动。

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设置一些攀爬的障碍物,引导幼儿进行攀爬活动,这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和肌肉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加幼儿对运动的热爱。

6. 健身操健身操是一种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为一体的运动方式,对幼儿的体能锻炼也非常有益。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健身操动作,如踏步、扩胸、仰卧起坐等,通过音乐节奏引导幼儿进行健身操练习,提高幼儿的耐力和灵活性。

通过以上的体能锻炼指南,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您更好地指导3到6岁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能培养。

幼儿时期的良好体能发展,将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让我们一起关注幼儿的体能锻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动作发展目标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动作发展目标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动作发展目标引言在3至6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动作能力发展迅速。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关注儿童的动作发展,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并促进身心发展的全面成长。

本文将介绍3至6岁儿童的动作发展目标,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指导儿童的运动发展。

3岁•基本动作发展目标:–抓握能力:能够用整个手掌抓住物体,但力量和协调性不够。

–步行表现:可以自由行走,但在跑步和跳跃时还缺乏平衡。

–器械使用:学会使用简单的玩具或工具,如拼图和建筑积木。

•进阶动作目标:–发展平衡感:通过简单的跳跃、爬行等活动来加强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增强手眼协调:可以尝试进行简单的画画、握笔、剪纸等活动,促进手眼协调发展。

4岁•基本动作发展目标:–运动协调: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跑跳、投掷等基本运动动作。

–动作精细度:开始具有一定的手指灵活性,对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表现出兴趣和积极性。

•进阶动作目标:–开展体育运动:积极参与团体体育活动,如球类比赛、跳绳等。

–发展侧面肌肉:通过爬绳、攀岩等活动,加强身体侧面肌肉的发展。

5岁•基本动作发展目标:–运动笨拙度:具备较好的运动控制能力,可以完成循环运动、复杂跑跳等动作。

–动作协调性:开始展现出一定的肢体协调性,如踢球、跳绳等动作。

•进阶动作目标:–运动技能:逐渐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如自行车骑行、游泳等。

–发展速度感:对迅速变化的动作和速度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6岁•基本动作发展目标:–运动表现:具备成熟的运动控制能力和动作协调性,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技巧: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展现出一定的体育天赋和兴趣。

•进阶动作目标:–体适能发展:通过不同的运动锻炼和活动,综合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运动自信心:自信地参与各种运动比赛和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结语在3至6岁的儿童动作发展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关注至关重要。

通过给予儿童适当的运动和体能训练,可以促进其全面的身体发展和心理成长,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以下简称《指南》)9日在京正式发布。

该指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并首次提出我国学龄前儿童每天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量。

该《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

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

”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

针对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南》还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

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

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据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学龄前期的运动不足。

因此,科学地指导学龄前儿童进行运动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介绍称,《指南》的一大特点是突出要有运动的强度,这和中国传统的养育文化有很大不同。

《指南》特别强调运动的多样性以及强度的重要性,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家长经常会担心运动会让孩子累着,但事实是必须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指南》是在“体医融合”思想指导下,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组成研制小组,集结了运动人体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研制团队,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多所知名院校、医院等大批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编制完成。

3-6岁儿童指南体育目标

3-6岁儿童指南体育目标

3-6岁儿童指南体育目标
一、体力与耐力目标
1.能够在场地上跑动一会儿不停下来歇息
2.能自由地攀爬、跳跃、搬运等体力活动
3.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例如俯卧撑、原地跳、转身等动作
二、技能目标
1.能够掌握几种基本运动技能,如踢球、接球、传球等
2.熟悉不同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例如饭匙、乒乓球拍等
3.能跟随简单的动作配合音乐进行动作
三、合作精神目标
1.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而不会打架或争抢
2.能等待自己的轮到参与游戏
3.能听从老师的指导与简单规则
4.能与其他朋友一起分享乐趣
五、体育安全意识
1.明白游戏场地的边界线
2.知道暂停与结束的信号
3.学会等待他人参与完毕再行动
4.注意场地安全,不乱跑跳以免造成伤害
以上内容旨在为3-6岁儿童设计一些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体育指南目标。

希望能帮助小朋友在体育玩耍中培养身体素质和合作精神。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以下简称《指南》)9日在京正式发布。

该指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并首次提出我国学龄前儿童每天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量。

该《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

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

”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

针对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南》还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

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

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据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学龄前期的运动不足。

因此,科学地指导学龄前儿童进行运动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介绍称,《指南》的一大特点是突出要有运动的强度,这和中国传统的养育文化有很大不同。

《指南》特别强调运动的多样性以及强度的重要性,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家长经常会担心运动会让孩子累着,但事实是必须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指南》是在“体医融合”思想指导下,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组成研制小组,集结了运动人体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研制团队,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多所知名院校、医院等大批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编制完成。

运动与学习

运动与学习

运动与学习作者:谷长伟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2021年第11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运动与学习无疑是重中之重,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

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大发展,幼儿体育发展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幼儿化,名目繁多的幼儿体育论坛和培训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体育类玩教具琳琅满目……而在这些的背后我们有必要对幼儿的运动与学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对幼儿园户外活动进行新的审视与思考。

学习运动与通过运动学习“学习运动”是指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基本动作技能,提高运动的质量,发展身体素质。

户外游戏中幼儿通过奔跑、跳跃、攀登等锻炼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促进对于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在玩沙、玩水、搭积木等活动中锻炼小肌肉群,为今后的书写做好准备。

户外活动不仅局限在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还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运动经验。

例如,追捉跑游戏,不仅要求自身运动的协调,而且在躲闪、避让以及突然转身时要求与别人的运动保持协调,这为幼儿协调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运动学习”是指除了学习运动所需的基本动作技能,在运动中幼儿还可以发展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运动为其提供了满足“好奇心”的机会,他们在玩耍中探索环境,发现运动中的“奥秘”。

以球为例,幼儿喜欢各种各样的球类活动,可以通过拍、扔、踢等多种动作来玩球,在自抛自接、双人抛接中发展空间知觉。

在运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同伴的配合、需要遵守游戏规则以及学会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都会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此外,幼儿在运动中喜欢参加冒险性或挑战性的游戏,安吉游戏理念中的“冒险”就是很好的例证,丰富的感官刺激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也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
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以下简称《指南》)9日在京正式发布。

该指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并首次提出我国学龄前儿童每天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量。

该《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

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

”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

针对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南》还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

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

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据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学龄前期的运动不足。

因此,科学地指导学龄前儿童进行运动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介绍称,《指南》的一大特点是突出要有运动的强度,这和中国传统的养育文化有很大不同。

《指南》特别强调运动的多样性以及强度的重要性,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家长经常会担心运动会让孩子累着,但事实是必须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指南》是在“体医融合”思想指导下,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组成研制小组,集结了运动人体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研制团队,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多所知名院校、医院等大批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编制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