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4)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案设计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了解酶的含义、作用及作用条件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重点】1.了解酶的含义、作用及作用条件2.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导语,导入课堂,同学们每人事先准备一块馒头;教师准备酶的教学准备(手链、剪刀),准备学生探究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实验用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现在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人体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胃腺、肠腺)。
师:那食物进入消化道之后又是如何被我们人体消化的呢?下面就老师给大家讲解今天的新课——食物的消化。
二、授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人吃的各种食物,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但是这些营养物质都是大分子的物质,人体无法直接吸收它们以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了。
那我们人体到底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使它们变成小分子使我们人体吸收呢?这就涉及到消化的概念。
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看看什么叫消化?生:食物中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师:人体消化食物的方式一般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生:2种,分别是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化学消化。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化学消化对我们人体的食物消化更为重要,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学习化学消化。
化学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密切的关系。
请问:什么叫酶?生:酶是由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师: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答得非常正确。
酶是这样一类活细胞产生并且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它的催化性能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也就是说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脂肪只能催化脂肪分解,并且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速率通常要比普通的化学催化剂高。
七年级生物下册 4.9.2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 苏教版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设计依据与构想】“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这一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
对于这一节的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到底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
所以在设计时我以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3个基本维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的设计、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2.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观。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学生准备1.自制表格,调查班级学生患龋齿的人数并填写表格,计算龋齿发生率。
2.初步了解患龋齿的同学患病的原因。
3.自备小肠制作教具。
4.自备一些食物(如水果、糖、饼干、熟鸡蛋等)。
教师准备1.制作与消化、吸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学科生物学课型新课学校授课授课课时1年级七年级教师时间教学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1.学生通过调查龋齿发生率,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形成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2.学生自主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目标过程与方法3.动手指一指:根据图9-12,指出食物进人人体后要先经过消化道的哪些器官,进而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4.通过制作小肠结构模型,理解小肠皱骑,绒B等结构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通过龋齿发生率的调查,认识龋齿发生的原因,关注人体的健康,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小肠的结构特点。
3.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小肠的结构特点。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观察法1.有关消化的小故事。
2.准备消化系统模式图。
3.提供牙齿模型及人体内脏器官模型。
4.人体消化系统的FLASH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形象化的比 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 的功能。
二、新课教学 离开了姗姗。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齐声回答: 设疑导 一、引入新课是依靠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 消化系统。
人 ,激发 探提问: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 讨论。
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哪些 结构?一、消化系统的组成究兴趣。
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阅读有趣的从生活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 小故事,关注有 下划线的句子 , 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它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 喻指的是消化系 统的哪个器官。
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 牙齿、食道、 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 胃、小肠、盲肠、 大肠、肛门。
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图像、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难点: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生理机制、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消化吸收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消化吸收话题的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以消化系统模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突出消化酶的作用。
-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吸收机制。
2.新课导入:利用消化系统模型和图像,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消化酶的作用。
4.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二、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新课学习知识应用拓展知识课堂反思课堂小测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
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让学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环节。
2.新课学习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理解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3.知识应用和知识拓展:教师提出“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的疾病?”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消化系统的疾病。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积累知识,并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健康。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鸡小肠,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4、课堂小结、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口腔食道胃(吸收水,酒精)消化道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1、消化系统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肝(分泌胆汁)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肠腺(分泌肠液)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淀粉口腔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小肠酶葡萄糖蛋白质胃胃蛋白酶多肽酶小肠氨基酸脂肪酶小肠甘油、脂肪酸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苏教版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鸡小肠,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4.巩固练习:课本31页自我评价1、2、3、4思维拓展
作业
布置
生物百分百训练
板
书
设
计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消化道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
1、消化系统脂肪酸、氨基酸)
的组成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分泌胆汁)
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据学科特点】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角色扮演
进行角色扮演、观看、细听
引导讨论
讨论、交流、表达
引导实验观察: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分泌肠液)
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
单元
章节
§9-2
课
题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需课时:1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苏教版
2.消化与吸收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消化与吸收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消化与吸收案例分析(20分钟)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了解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和小腺体(胃腺、肠腺)。其次,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机械消化是通过物理性分解食物,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化学消化是通过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然后,我们学习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最后,我们了解了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洗净蔬菜水果、煮熟食物、注意食品安全;预防疾病,定期体检、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源,直观地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2)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消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进行在线问答、讨论、测试等环节,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5)参加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健康宣传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苏教版
胃腺 (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 (分泌肠液)
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
4.巩固练习:课本31页 自我评价 1、2、3、4 思维拓展
作业
布置
生物百分百训练
板
书
设
计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消化道 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
1、消化系统脂肪酸、氨基酸)
的组成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 (分泌胆汁)
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表达
点拨、指导阅读
带着问题阅读
问题讨论
分析、解析、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归纳表达、理顺知识
引导实验:观察小肠结构
实验、观察、讨论、交流
设置问题,拓展知识
交流表达
引导课堂反思
交流表达
布置课堂小测验
完成小测验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让学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环节。
【含导入、新授、课时小结、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习: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理解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苏教版生物七下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程教学设计(1课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观察图9-11龋齿形成的过程,提问:
1.龋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如何预防龋齿?
阅读课本P31消化系统的组成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尝试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关注饮食健康,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胃、肠的结构特点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的概念。
教学难点
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教具使用多媒体教法源自择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
1、导入: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那么,人的一生当中只喝水,不吃食物行不行?——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消化系统。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牙釉质
1.牙牙本质
牙髓
牙骨质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人患龋齿剧烈疼痛,这是由于损伤至(牙髓)。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系统外消化腺:肝脏、胰腺、唾液
消化腺内消化腺:胃腺、肠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学、观察、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注意联系生活达到学以致用,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3、课堂小结
消化系统的组成
四、课堂作业
回顾食物的营养物质内容。
阅读P29-P30内容,依据图9-9牙齿结构模式图来认识牙齿的结构。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的设计、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2•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观。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依靠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学生:消化系统教师: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那些结构?新课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展示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瞪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 _ 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教师展示媒体素材中的消化系统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教师: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苏教版生物七下《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说课课件
学生: 预习本节内容;收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各
类信息资源。
二、教法分析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点下,根据本 节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 知规律,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旧知回顾导学法、直观教学法、角色 扮演法、情境创设、教师引导、互动 探究、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 学生自愿分成红蓝两队) 1、按序排队 请两队同学分别举起写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肛门”等字样的标签,按消化道各器官的次序排队。 2、找朋友 ①消化腺与消化道的关系。请两队同学分别举起写有“唾
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字样的标签,以手搭肩 示意,看哪些同学反应快,知识掌握得准确。
(二) 讲授新课
1 、消化系统的组成 拿出课前学生自备的食物,如水果、
糖、饼干、熟鸡蛋等细细地品尝。 品尝后讨论:
①食物可能经历人体的哪些器官? 使用手中的小卡片摆一摆(按顺序)。
②食物在经历这些器官时是否产生 了变化?你能举个例子吗?
活动一:互动游戏 学生自学完消化系统组成,通过游戏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咽
胃 大肠 肛门
2、连线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唾液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胃腺
肠液 胰液 胆汁 唾液 胃液
(四)知识梳理 请学生说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请学生课后调查与消化系统
有关的疾病。
五、板书设计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大肠、 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 肠腺
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谨慎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 差点 被压得粉身碎骨; 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 渊; 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 ; 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 又窄的迷宫; 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 幸亏及时改 变方向; 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 最后在姗 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的知识应用。
能力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口腔内的消化过程,培养相应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在探究实验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生物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2)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试管,烧杯,温度计,量筒,等量馒头碎屑2份馒头块1份,清水,开水,碘液等。
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书。
3.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4.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淀粉的消化。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珊珊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丢丢咽下去了。
丢丢在珊珊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它先遇到了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同伴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又差点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它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珊珊上厕所时离开了珊珊。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大家先来阅读这个有趣的故事,边阅读边回答文中加粗的是丢丢在消化道经过的哪些部位。
生:依次答牙齿,食道,胃,小肠,盲肠,大肠。
师:嗯,看来大家上节课掌握得不错!那这些同伴物质为什么会消失呢?这就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请大家先来齐读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那餐桌上的美味我们是狼吞虎咽好还是细嚼慢咽好?这些美味怎样才能被我们利用呢?我们平常吃的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在这个过程中,馒头发生了怎样的消化过程?带着这几个问题,让我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以馒头为材料探究下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苏教初中生物七下《9第2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word教案 (4)
D.食盐
[ B] A.唾液分泌过少 B.胆汁分泌过少 C.胃液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4.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C ] A.肠液 B.胰液 C.胃液 D.唾液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结构: 胃、小肠、大肠。
水、无机盐、
维生素、葡萄 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2.各部位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少量水、
无机盐和部 分维生素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小肠内壁上有皱襞,皱襞上有许多 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 淋巴管壁都很薄,仅一层上皮细 胞。
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是否有 酶的参与)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 ①淀粉的消化:
•
淀粉唾液口淀腔粉酶
麦芽糖
酶 小肠
葡萄糖
• ②蛋白质的消化:
•
蛋白质胃蛋胃白酶多肽
酶 小肠
氨基酸
• ③脂肪的消化:
•
脂肪
酶 小肠
甘油 + 脂肪酸
部分水
无机盐 和酒精
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唾液腺
口腔 咽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食道
胃腺
胃
胰腺
肠腺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物理性 消化→牙齿 咀嚼 、舌的 搅拌 、胃肠的 蠕动 、 胆汁 的消化等 ② 化学性 消化→分泌 消化酶 把 大分子 物质→ 小分子 物质 三、课堂练习: 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要依靠消化系统进行 _______和 ________ ,人体的消化系统 由_______和 _______两部分组成。
2 课时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都来自于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外,
其余的都必须经
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 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那么, 食物是怎样通过消化系统而被消化的
呢?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被吸收的呢?这就是我们下面两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师:人的消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消化道和消化腺。
师:消化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师:人体的消化腺有几大类? 生: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师:口腔中有些什么结构? 生:唾液腺、牙齿、舌。
师:牙齿的结构如何? 生:牙冠、牙颈、牙根。 师:牙齿为什么很坚硬? 生:牙冠的外面有牙釉质,呀釉质非常坚硬,但损坏后不能再生。 师:牙齿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牙本质。 师:牙痛是怎么回事? 生:得了龋齿。 师:怎么会得龋齿?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课前关于龋齿的调查报告。 生:早上不刷牙。 生:吃多了糖。 生:睡前不刷牙。 生:饭后不漱口。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那龋洞是怎样形成的? 生:口腔内的细菌能将糖类变成酸液, 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 牙釉质受到 腐蚀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由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时,会逐渐形成龋洞。 师:那我们该怎么做? 生:餐后、睡前应注意清洁牙齿。 师:牙齿的作用是什么? 生:咀嚼磨粹食物。 师:舌有什么作用? 生:搅拌食物。 师:那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二、消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