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
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的
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
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简
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不同
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会产
生任何颜色的感觉。可解释色盲、色弱。(色盲:一种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正因为所含视色素的不同,两种感光细胞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神经系统部分
1.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指刺激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时,在
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引出的电位变化。皮层诱发电位可由刺激感受器、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入通路的任何一个部位而引出。诱发电位一般包括主反应、次反应和后发放三部分。
相关概念
1)平均诱发电位(averaged evoked potential):诱发电位的波幅较小,又发生在自发脑
电的背景上,故常被自发脑电淹没而难以辨认出来。应用电子计算机将诱发电位叠
加和平均处理,能使诱发电位突显出来,经叠加和平均处理后的电位称为平均诱发
电位。已成为研究人类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疾病、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方法之一。
2)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指刺激一侧肢
体,从对侧对应于大脑皮层感觉投射区位置头皮引出的电位。
3)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以短声或光照刺激一侧外耳或视网膜,分别从相应头皮(对应于颞叶和枕叶皮层位
置)引出的电位则为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
2.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指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性或现
象;但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是指突触传递效率的改变。突触的可塑性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与未成熟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成熟后的学习、记忆和脑的其他高级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形式:
1)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PTP):重复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使突触后电位
幅度短时性发生改变。强直刺激使大量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细胞内钙库暂时
饱和,钙离子积蓄且可激活对其敏感的酶,使递质持续大量释放。(通常数分钟,
多则数小时)
2)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前者由反复的平和刺激而引起,
由于突触前末梢钙通道逐渐失活,钙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所致;后者是对
原有刺激反应增强和延长的表现,一般由伤害性刺激所触发,一次或多次外加的伤
害性刺激可使平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增强。由于突触前末梢中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钙离子内流增多,递质释放增加所致,实质是突触前易化。(短时程,有时可持续
数小时或数周)
3)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
前者指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受到快速重复的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
的持续时间较长的EPSP增强,由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所致,多见
于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是脊椎动物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学基础。后者指突触强
度的长时程减弱。
3.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 facilitation):如果到达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则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