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平台概述 (3)二平台逻辑架构 (3)三平台业务架构 (5)四对外接口服务 (6)五功能设计 (7)5.1 基础视频功能 (7)5.1.1 资源导航 (7)5.1.2 视频监控 (7)5.1.3 视频预案及轮巡 (8)5.1.4 云镜控制 (9)5.1.5 录像回放 (9)5.1.6 告警应用 (10)5.1.7 电视墙控制 (11)5.1.8 网络对讲 (12)5.1.9 抓拍抓录 (12)5.1.10 查询中心 (13)5.1.11 下载器 (13)5.1.12 上传器 (14)5.1.13 环境量应用 (14)5.2 微卡口功能 (15)5.2.1 过车查询 (15)5.2.2 微卡口告警 (15)5.2.3 车辆布控 (15)5.3 报警应用功能 (15)5.3.1 报警配置 (15)5.3.2 报警处理 (15)5.4 视频网管功能 (16)5.4.1 资源监控 (16)5.4.2 统计分析 (16)5.4.3 告警中心 (16)5.5 电子地图功能 (16)5.5.1 地图基本应用 (16)5.5.2 静态地图应用 (17)5.5.3 GPS应用 (17)5.6 多媒体交互功能 (18)5.7 视频会议功能 (18)5.7.1 会议管理 (19)5.7.2 关联监控点 (19)5.7.3 语音广播 (19)5.7.4 切换视频流 (19)5.7.5 视频轮巡 (19)5.7.6 更改窗口显示 (19)5.7.7 全屏 (20)一平台概述在电子政务外网部署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实现公安视频资源、政府各部门视频资源、行业单位视频资源以及社会视频资源的统一接入,满足各职能部门视频监控应用,打造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共享服务,同时为综治业务的实战应用打下基础。

二平台逻辑架构体系结构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系统所能提供的业务服务的规模和水平。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解决⽅案⽬录第⼀章总则 (1)1 ⽬的 (1)2 内容概要 (1)3 适⽤范围 (1)第⼆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1 准备阶段 (4)2 登记阶段 (5)3 对接阶段 (6)3.1 ⽬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3.2 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3.3 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7)3.4 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7)3.5 不同对接模式对⽐说明 (7)4 运维阶段 (12)第四章⽬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3)第⼀步:注册⽬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3)第⼆步:获取⽬录服务或注册核⼼元数据 (15)第五章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6)第⼀步:注册应⽤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6)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8)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8)2)信息交换 (19)3)为其他部门⽤户提供应⽤系统访问服务 (21)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4)第⼀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4)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6)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6)2)信息交换 (28)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31)第⼀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31)第⼆步:通过接⼝⽅式获取服务 (33)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33)2)信息交换 (34)附件 (36)附件⼀: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6)附件⼆: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43)附件三:实施建议⽅案及⼯作单 (44)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45)附件五:名词解释 (45)第⼀章总则1⽬的为促进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规范各部门共享交换节点与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便各部门获得市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中共xxx市委办公厅、xxx市⼈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的若⼲意见》(京办发[2005]33号)有关精神,依据《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和《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使⽤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背景 (3)1.2 编制目的 (4)1.3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5)二、需求分析 (6)2.1 城市管理需求 (7)2.2 公共服务需求 (8)2.3 产业发展需求 (10)2.4 数据共享需求 (11)三、平台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运行管理机制 (15)四、平台架构设计 (16)4.1 总体架构 (17)4.2 分层设计 (18)4.3 系统模块 (19)五、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21)5.1 数据源梳理 (22)5.2 数据采集与整合 (23)5.3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25)六、共享交换模式与规则 (26)6.1 共享模式 (27)6.2 交换模式 (28)6.3 交换规则 (29)七、安全保障体系 (30)7.1 数据安全 (32)7.2 访问控制 (33)7.3 隐私保护 (34)7.4 安全审计 (35)八、平台实施计划 (36)8.1 实施步骤 (37)8.2 时间节点 (38)8.3 资源保障 (39)九、平台运行维护与管理 (40)9.1 运维体系 (41)9.2 数据备份与恢复 (42)9.3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43)十、平台推广与应用 (44)10.1 推广策略 (46)10.2 应用场景 (47)10.3 成效评估 (48)十一、结语 (49)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面临着数据资源分散、信息孤岛严重、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建立一个统高效、安全的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流通与共享,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是为了解决组织内外数据交换、共享和整合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2.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和对接外部系统。

3.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重复数据输入和处理,降低人工成本。

4.支持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

二、方案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1)进行组织内外数据流程分析,明确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需求。

(2)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存储、查询和分析等。

(3)确定数据接口和标准,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机制。

2.系统平台搭建:(1)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搭建系统的基础设施。

(2)部署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制。

(3)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和整合模块,确保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3.数据清洗和转换:(1)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根据需求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标准化,方便数据整合和共享。

4. 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1)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数据。

(2)实施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1)设计和开发数据共享接口和服务,支持外部系统和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

(2)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

(3)配置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工具,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6.测试和上线运维:(1)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配置系统日志和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3)建立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

三、实施考虑因素:1.需要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外部系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顺利进行。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与建设方案商业计划书完整版最终定稿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与建设方案商业计划书完整版最终定稿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与建设方案商业计划书完整版最终定稿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产。

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共享和交换,成为了当下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数据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然而,在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

为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我们决定设计并建设一套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二、项目目标1.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2.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平台架构设计1.数据源层:整合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包括数据库、文件、API等。

2.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

3.数据存储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确保数据安全、高效存储。

4.数据管理层:实现对数据的权限控制、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功能。

5.数据应用层:提供数据查询、分析、可视化等应用服务。

6.用户层:面向企业内部用户,提供便捷的数据访问和操作界面。

四、核心功能设计1.数据整合:通过数据清洗、转换、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结构的数据统一为标准格式,便于后续应用。

2.数据共享:提供数据权限控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3.数据交换:支持与其他企业或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扩大企业数据资源。

4.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数据,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

6.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权限控制等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五、项目实施计划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业务需求,明确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模块。

2.技术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包括数据库、存储、数据分析等。

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选型,设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架构和功能模块。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第一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1.1 平台建设背景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 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 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 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 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 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 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 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 信息交互共享困难, 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

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 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 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 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1.2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 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 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 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 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 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 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 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 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 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 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共享交换项目建设概要方案

共享交换项目建设概要方案

共享交换项目建设概要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键盘上,指尖跳动着敲打出一个个字符,这已经是我第十个年头的方案写作生涯了。

关于这个“共享交换项目建设概要方案”,我想从心底里把它做到最好,用我的经验和热情去描绘这幅蓝图。

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共享经济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到共享住宿、共享办公,共享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现有的共享平台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用户体验差、资源匹配度低、安全隐患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共享交换平台,解决现有问题,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优化平台设计、简化操作流程,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便捷、舒适。

2.提高资源匹配度:通过大数据分析、推荐,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3.保障用户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确保用户在交换过程中的权益不受侵害。

4.推动共享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引领行业趋势,推动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1.平台架构: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一个高可用、高扩展性的平台。

2.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发布资源、资源匹配、交换确认、评价反馈等模块。

3.安全保障:建立用户实名认证、信用评价、交易保障等机制,确保用户权益。

4.运营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项目实施1.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确定平台的核心功能和特色。

2.技术研发: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确保平台的技术先进性和稳定性。

3.用户体验设计:邀请用户参与设计过程,确保平台的易用性和舒适性。

4.测试与优化:在项目上线前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5.上线运营:正式上线后,持续优化平台,收集用户反馈,不断迭代升级。

五、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技术风险:项目涉及多种技术,可能存在技术难题。

应对措施:组建专业团队,提前进行技术储备。

2.市场竞争:市场上已有众多共享平台,竞争激烈。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平台建设方案1.1.1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21.1.1.1编目管理21.1.1.2注册管理31.1.1.3查询管理41.1.1.4发布管理51.1.1.5维护管理61.1.2数据交换管理系统71.1.2.1交换申请71.1.2.2交换核准71.1.2.3交换配置81.1.2.4交换管控81.1.3数据共享管理系统81.1.3.1数据质量管理91.1.3.1.1数据质量审计91.1.3.1.2数据质量发布111.1.3.2数据共享管理111.1.3.2.1提供管理111.1.3.2.2请求管理121.1.3.2.3平台管理121.1.3.3数据共享门户131.1.4数据开放管理系统141.1.4.1数据开放管理151.1.4.2数据开放门户161.1.5平台管理中心171.1.5.1平台运行监控171.1.5.2平台安全管理211.1.5.3日志管理221.1.5.4元数据管理23本工程将建设5个应用系统,分别为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数据交换管理系统、数据共享管理系统、数据开放管理系统及平台管理中心。

1.1.1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包括目录编目管理、目录注册管理、目录查询管理、目录发布管理和目录维护管理等功能,提供编目、注册、查询、发布和维护等功能,建立和维护交通运输数据和服务资源目录,实现数据资源和服务组件资源的发现和定位,系统功能示意图如图4-1所统一的数据和服务资源目录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功示意图1.1.1.1编目管理目录编目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资源和封装的服务组件建立分类目录和索引,提供数据和服务资源元数据的编辑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1)提取数据资源和服务组件的相关特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管理业务适当增加所需要的元数据,形成数据和服务资源元数据;系统能提供辅助编目工具和自动采集两种编目方式。

(完整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完整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2012年XX月目录一、建设背景 (3)二、建设原则 (3)三、建设目标 (4)四、建设内容 (5)4.1总体架构 (5)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五.扩展主题应用 (24)六.建设步骤 (24)6.1准备阶段 (24)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6.4内容建设阶段 (25)6.5培训阶段 (25)6.6验收阶段 (25)6.7服务阶段 (25)一、建设背景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

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XX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1)1.2总体目标 (1)1.3建设内容 (3)1.4项目建设意义 (3)1.4.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面向XXXXX政务的信息交换枢纽 (3)1.4.2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XXXXX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平台 (4)1.4.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决策科学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4)1.4.4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行政执行高效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4)1.4.5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为XXXXX政府提供探索“大数据”时代下职能转变之路 .. 5 2需求分析 (5)2.1现状分析 (5)2.1.1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5)2.1.2XXXXX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9)2.2总体目标规划分析 (10)2.3平台远景规划 (11)2.4业务量估算 (12)2.4.1业务需求 (12)2.4.2对资源管理的需求 (14)2.4.3对跨部门应用系统支撑的需求 (14)2.4.4对政府信息公开支撑的需求 (14)2.5业务逻辑分析 (15)2.5.1数据收集整合阶段 (16)2.5.2综合分析阶段 (16)2.5.3数据服务阶段 (17)2.6项目总体架构需求 (17)2.7重点难点分析 (18)2.8项目技术要求 (20)2.9平台功能需求 (20)2.9.1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需求 (20)2.9.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需求 (20)2.9.3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及大数据处理服务平台建设需求 (20)2.9.4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需求 (21)2.9.5信息资源中心及应用系统需求 (21)2.9.6系统安全设计需求 (22)2.10平台性能需求 (2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3.1总体建设思路 (23)3.1.2统一标准,统一应用 (23)3.1.3整合资源,节省投资 (23)3.1.4强化服务,讲求实效 (24)3.1.5注重兼容,强调扩展 (24)3.1.6注重应用,保障安全 (24)3.2项目总体框架 (24)3.2.1总体架构设计 (24)4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26)4.1数据交换与服务调度建设方案 (26)4.1.1云数据交换技术架构 (27)4.1.2云服务调用技术架构 (34)4.1.3共享交换功能 (43)4.1.4多级共享交换 (43)4.1.5与省级平台数据对接 (44)4.1.6平台支持多租户的配置和部署 (44)4.1.7云数据共享与服务调度平台关键特性 (46)4.2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建设方案 (48)4.2.1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流程 (48)4.2.2政务资源目录共享架构 (48)4.2.3政务资源目录共享功能 (50)4.2.4部门共享信息服务环境 (50)4.2.5资源目录中心环境 (51)4.2.6信息资源目录共享平台关键特性 (52)5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方案 (52)5.1概述 (52)5.2信息资源中心规划 (53)5.3数据资源体系结构设计 (54)5.4资源库数据比对处理 (54)5.5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55)5.5.1建设原则 (56)5.5.2人口数据来源 (56)5.5.3数据建模模型 (57)5.5.4人口信息库与应用 (57)5.6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59)5.6.1建设原则 (60)5.6.2法人数据来源 (60)5.6.3数据建模模型 (61)5.6.4法人信息库与应用 (61)5.7证照批文信息资源库 (63)5.7.1统一编码 (63)5.7.2数据采集 (64)5.7.3证照库管理 (64)6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66)6.1人口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6)6.1.1组成框架 (66)6.1.2主要功能 (66)6.2法人基础信息服务系统 (67)6.2.1组成框架 (67)6.2.2主要功能 (68)6.3证照批文共享服务系统 (69)6.3.1组成框架 (69)6.3.2主要作用 (70)6.3.3共享服务功能 (70)6.3.4比对服务功能 (74)6.3.5共享应用功能 (75)6.3.6建设意义 (75)6.4信息资源共享监督系统 (76)6.4.1信息资源共享监督量化测评指标与标准 (76)6.4.2共享监督系统功能架构 (79)6.4.3共享监督平台功能 (80)6.4.4基础库共享监督功能 (86)6.4.5平台库共享监督功能 (88)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已成为各地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难题,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已成为继政务网络建设后又一重要基础建设。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建设项目。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实施计划等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

该方案采用三层架构,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层、中间业务逻辑层和后端数据存储层。

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的界面给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业务逻辑层负责数据的业务逻辑处理和整合;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各个数据源的数据。

三、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数据上传、数据整合、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模块。

数据上传模块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数据整合模块负责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数据查询模块提供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报告生成模块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相应的报告。

四、数据整合策略
数据整合是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该方案将采用ETL(抽取、转换、加载)的方式进行数据整合。

通过抽取各个数据源的数据,然后进行转换和加载到数据存储层,实现数据整合的目的。

五、安全保障措施
六、实施计划
七、总结
本文以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为背景,提出了一套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和实施计划等方案。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严格的安全措施,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有效的整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的目标。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建设需求,提出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采用了一种基于服务的
架构,包括了多层架构的建立、元数据的开发和管理、技术标准的确定、
基础设施的搭建、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的建立、信息的安全和管理、系统的
应用和实施等六个方面,采用了多种技术服务,并结合当前市场现状和技
术发展情况,最终形成一整套健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1、引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日益
增长。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大大提升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缓解政府信息资源单调化的现状,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因此,研究如何合理规划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与交换平台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

202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V2-1

2023-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V2-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V2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和政府机构而言,建立一个高效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于提升信息交流的速度和精准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设计一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方案。

1、明确需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设计这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目的和需求,例如平台的主要用途、使用场景以及目标用户等等。

采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建立一个全面的需求列表。

2、确定架构在确定需求之后,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设计平台的整体架构。

平台的架构应当遵循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扩展性等基本原则。

架构设计的关键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查询等方面。

3、选择技术方案架构设计完成之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这个平台。

技术方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编程语言、安全认证技术等等,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

4、实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方案是一个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要根据之前确定的方案,逐步实现平台的各个模块。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台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代码的规范性、可维护性和代码的健壮性等方面。

5、测试功能平台的开发完成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功能测试,包括模块测试和整体测试。

这是保证平台的正确性和质量的重要步骤,通过测试之后,后续才能进行上线和交付。

6、部署平台如果平台经过了测试并且简化,我们就可以对平台进行部署,即在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平台所需要的环境和软件,进行数据的导入和配置,最终使平台开始运行。

7、运行和维护平台最后,我们需要对平台进行运行和维护,保证平台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这包括及时处理平台故障、对平台进行维护和增强平台功能等等。

基于以上步骤,一个高效且可靠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就成功地被设计和部署了。

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信息交流的准确性,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方案共59页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方案共59页

HTTP
输入适配器
Mail
输出适配器
Socket
应用 系统
输入适配器
FTP
输出适配器
FILE
文件
输出适配器
HTTP
Web 应用
输入适配器
语音 平台
Socket
邮件
FTP
多层次动态资源整合
资源管理体系
界面适配器
界面适配器
界面适配器
应用适配器
应用适配器
应用适配器
数据适配器
数据适配器
数据适配器
文件资料
议程
总体建设规划 总体架构设计 基础支撑平台 体系结构 动态整合机制 共享交换平台 资源管理体系 安全认证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 应用服务
共享交换平台
共享交换平台
部门业务系统
原有资源
AT&T
System 3333
数据库
文档
社保
公安
浏览器
手机
电话
应用服务
公共 服务
应急 指挥
协同 办公
决策 支持
智能代理
国家疾控
二级医院报告
市疾控
疾病控制
现有历史数据
其他
卫生监督
其他流程
医院HIS
工商、技监、城管…
上级疾控
共享数据库
门户网站
应用平台
应急指挥
多层次动态资源整合
多层次资源整合 数据整合 应用整合 界面整合 流程整合 可扩展可管理的动态整合机制 可扩展性:图形化接口配置,“即插即用”式部署 可管理性:通过资源目录统一管理资源属性,如接口的元数据和服务描述等
政务信息化发展趋势
项目的总体需求是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整合区域范围内相关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区域性信息资源平台,实现面向公众、领导和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互通和协同工作,建立多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成统一的以城市、区域为中心的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库,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支持数据分析和领导综合决策,整体提高区域的业务和服务水平。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内容综述 (3)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与意义 (4)1.3 文档范围与目标 (5)二、需求分析 (6)2.1 组织架构与角色定义 (7)2.2 数据交换需求 (9)2.3 数据共享需求 (10)2.4 系统平台功能需求 (11)三、技术架构设计 (12)3.1 总体架构 (13)3.2 技术选型 (15)3.2.1 数据库技术 (16)3.2.2 中间件技术 (18)3.2.3 安全技术 (19)3.3 系统平台模块划分 (20)四、功能设计 (21)4.1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23)4.2 数据交换模块 (24)4.3 数据共享模块 (26)4.4 管理与监控模块 (28)五、数据库设计 (29)5.1 数据字典 (30)5.2 表结构设计 (31)5.3 关系数据库设计 (33)5.4 非关系数据库设计 (34)六、接口设计 (36)6.1 数据接口设计 (37)6.2 应用接口设计 (39)6.3 API设计规范 (40)七、安全策略 (42)7.1 数据加密与解密 (43)7.2 权限管理 (44)7.3 日志审计 (45)7.4 安全防护措施 (46)八、项目实施计划 (48)8.1 项目阶段划分 (49)8.2 任务分配与时间节点 (49)8.3 项目风险管理 (50)九、预算与成本分析 (52)9.1 软硬件采购成本 (53)9.2 开发与实施成本 (55)9.3 运维与培训成本 (56)9.4 预期效益分析 (58)十、总结与展望 (59)10.1 方案总结 (61)10.2 发展前景 (62)10.3 后续工作建议 (63)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交换与共享已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手段。

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统标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

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对于提升数据价值、推动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TONGTECH2014目录1.建设目标 (3)2.建设原则 (3)3.平台架构 (4)3.1平台总体逻辑架构图 (4)3.2平台功能架构图 (6)3.3部署拓扑图 (7)4总体技术要求 (9)4.1基础支撑软件选型 (9)4.2技术路线要求 (9)4.3总体性能需求 (11)5.建设内容 (11)5.1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11)5.2共享数据目录管理子系统 (25)5.3共享数据管理子系统 (26)5.4平台服务门户 (27)5.5安全保障建设 (28)5.6标准规范建设 (30)6投资概算 (31)1.建设目标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在政务信息规划整体框架下,依托现有政务网络资源,建设覆盖全市所有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立相关部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的管理制度,规范相关系统、数据、技术接口形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长效机制。

通过平台建设,可以打通分散在政务外网、政务专网的各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交互,为“政务主题应用”服务,满足合肥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需要。

并可以为基于城市级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形成城市基础信息库、专题信息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辅助决策提供服务。

2.建设原则平台作为合肥信息资源中心跨部门业务协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原则。

建设标准上应遵循国家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有关标准及要求,体现以下原则:(1). 标准性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国际、国内、地方或行业标准。

按照国标GB/T 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 2106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 28168消息传输等相关规范,以及当前国际主流的Webservice、SOA参考架构等进行设计,并建立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体系,保障平台可靠稳定长效运行。

(2). 安全性项目建设应对数据、应用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考虑,充分利用接入系统认证、用户角色管理、数据加解密、服务安全认证、签名验签、操作事后审计、内外网不同网段之间等安全技术手段确保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3). 稳定性为保障平台的稳定可靠运行,平台建设的底层核心技术是关键。

核心技术必须是经过多年验证应用的成熟技术,必须采用成熟、稳定、可靠的商用中间件技术支撑软件。

(4). 可扩展性随着合肥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的逐步推进,接入系统类型和部门逐步增多,平台必须支持大规模运行需要,并随着业务应用发展进行接入量、并发量的动态扩展,不影响已完成平台的运行。

(5). 易用性平台建设充分考虑面向用户的易用性,将底层技术核心进行二次封装,采用B/S 架构实现数据交换的Web 配置、共享数据目录和共享服务的B/S 注册管理及调用。

3 .平台架构3.1 平台总体逻辑架构图平台采用多层体系架构设计,通过基础支撑和功能应用子系统实现遵循SOA 体系的、分层的、松耦合、服务化的先进性设计。

不但有利于保证平台的业务无关系和相对独立性,使平台和业务分离开来,独立于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之外,而且有利于保证平台的先进性、灵活性、稳定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平台的快速建设实施、迅速应用见效。

平台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数据共享交换多维数据服务公务员领 导其他数据目录库前置信息库共享信息库管理库数据报表数据交换用户管理信息发布合肥信息资源中心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其他平台、委办局专网应用系统数据集成服务。

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平台支撑层、应用服务层、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平台服务门户七大部分。

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平台建设所需的网络环境、服务器、存储及其他设备,基础设施支持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确保为平台提供稳定可靠的硬件环境,是支撑平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重要物理设施。

2)信息资源层信息资源层实现数据存储管理,平台提供前置库服务、元数据库、数据目录库、共享信息库等信息资源。

3)平台支撑层平台支撑层是平台的核心技术模块,平台建设所需的JavaEE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为平台和平台应用管理提供基础运行环境支撑;数据集成中间件、集成适配器、消息中间件、数据集成中间件ETL等所需的关键技术及中间件软件。

4)应用服务层共享交换应用服务层主要由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共享数据目录子系统、共共享数据管理子系统组成。

为平台提供所需的交换、数据目录及共享库等功能。

5)标准规范体系平台需要建设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涵盖数据、技术、管理三个维度,是平台各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长效运行的保障。

6)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平台安全运行的保障机制,信息安全贯穿于平台的各个层面,平台各子系统的建设都必须具有相应安全保障措施,以保确保信息资源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用户权限安全。

7)平台服务门户提供一个共享服务统一出口,实现平台用户管理、各子系统的应用集成,并实现数据目录的条件查询和共享服务的发布和申请,对于平台的专题库将可以提供多种展现方式包括统计报表、指数指标、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多种方式。

3.2平台功能架构图平台将面向基础支撑、数据交换服务、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信息共享库管理提供包括基础支撑中间件、平台服务门户、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共享数据目录子系统,以及共享信息库功能模块。

功能架构如下:(1). 平台服务门户:平台服务门户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信息资源面向平台用户实现信息资源访问、共享利用和使用。

可以使得数据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标准化,规范信息系统和数据交换与共享过程,使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展现、信息服务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平台按照GB/T 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国标)总体框架标准规范设计,包括交换中心、交换前置、交换传输、交换管理模块。

在设计上平台基于发布、订阅理念,将每一个交换资源先共享服务化管理,再进行订阅交换管理,实现了共享与交换的相辅相成、相互继承的问题。

同时基于基础支撑中间件实现B/S的浏览器交换流程配置、管理监控,快速提升平台的易用性。

(3). 共享数据目录系统:平台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了数据资源目录管理,解决了基础资源库的规范描述,方便业务数据描述清晰。

(4). 共享信息管理系统:共享信息库主要交换平台为了提供公共数据服务,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公共数据集成,并可以实现数据加工比较,结合数据目录实现结构管理,集合共享目录服务实现共享资源服务发布。

(5). 安全机制:作为合肥信息资源中心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重点强调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包括传输加密解密、数据共享服务安全控制、数据分级、数据存储备份机制。

应用安全包括用户访问权限、服务共享授权、平台操作审计等安全机制。

(6). 基础支撑中间件:整个平台基于中间件技术进行平台建设,涉及到集成中间件集成中间件适配器、消息传输中间件、数据集成Etl、JEE应用服务器等,为平台提供稳定可靠的底层支撑。

3.3部署拓扑图平台采用中心—前置机模式部署,既可以支持传统数据中心模式,也可以支持部署云中心模式。

平台统一部署在云计算中心,与政府部门之间通过政务外网联接,并建立备份区域和DMZ区域。

云计算IaaS环境提供平台运行的软件硬件设施环境,包括提供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服务,以及对外提供信息共享的云服务。

信息共享的云服务属于PAAs平台层:平台对外提供的信息以Web 服务的方式构建成信息云服务模式,以适应外部访问压力的需求,满足按需即时的信息共享服务需求。

数据目录、服务目录、指标等属于数据中心应用。

部署结构按照传统模式,部署示意图如下:存储阵列4总体技术要求4.1基础支撑软件选型●操作系统:核心业务运行采用Linux平台,管理监控采用Windows平台。

●数据库:使用Oracle、SQLserver用户比较熟悉的大型、先进、成熟的数据库系统。

●中间件软件:使用国内主流、成熟稳定的集成中间件及适配器、数据集成Etl、消息中间件和JavaEE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产品,且为了方便运维,采用统一品牌。

4.2技术路线要求4.2.1J ava EE规范为了保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必须要选择支持强大的企业级计算的成熟的技术路线。

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首推JAVA EE企业标准。

JAVA EE5.0是目前最主流的企业级平台支撑技术,已成IT领域的国际工业标准。

合理运用JAVA EE技术、标准和产品,可以构建具有企业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系统。

JAVA EE技术的基础是JAVA语言,JAVA语言的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性,保证了基于JAVA EE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和支撑环境可以跨平台运行。

4.2.2S OA的体系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即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提供了一种构建IT组织的标准和方法,并通过建立可组合、可重用的服务体系来减少IT业务冗余并确保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快速构建。

SOA的实现对技术没有限制。

SOA是关于共享和管理服务的结构,对所采用的技术只需要满足规范和项目需要就可以。

虽然Web服务协议是创建和部署SOA 架构的主要方式和标准,但是可以使用其他技术。

SOA可以节省组织成本,包括重复利用已存在的软件作为服务,以及增强改变IT方案适应需求变革或灵活性的能力。

SOA对兼容性的需求完全处在松耦,可以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创建和部署大多数SOA提供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解决兼容性问题。

4.2.3E SB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简称ESB),即企业服务总线,是SOA的骨干,在完成服务的接入,服务间的通信和交互基础上,还提供安全性、可靠性、高性能的服务能力保障。

采用SOA架构,基于ESB总线进行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通过ESB服务总线进行,这样可以降低应用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消除应用系统之间技术的差异,化解点对点集成瓶颈,降低集成开发难度,提高模块复用,增进系统开发和运行效率,便于业务系统灵活重构,快速适应业务及流程变化需要。

4.2.4W EB数据集成技术通过WEB数据集成技术可以支持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交换技术支撑体系的快速建设。

基于JMX标准,便于简化统一管理接口,并扩展管理功能,同时方便开放API供用户访问。

支持多种部门交换模式,包括内部交换模式、同级部门交换模式、上下级部门交换模式。

提供了一个B/S的可视化的统一管理,配置,部署,监控界面。

用户可通过此平台,进行节点管理,数据共享发布,发布资源查询,发布资源订阅,对配置的部署,运行和和监控。

支持组织机构、操作人员、交换设施、交换资源、交换模式、交换流程、交换安全等管理配置。

支持数据点对点交换、发布/订阅(一对多、多对一等)交换、定时交换、实时交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