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22种心理防御机制,你知道几个?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十大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拒绝承认或认为不存在。
2. 退行:在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类似幼儿的冲动行为。
3. 压抑:将不愉快的事情从意识中排除,不愿想起。
4.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态度、愿望等加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
5. 反向形成:对内心的感受、欲望进行相反的表达,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6. 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少焦虑或避免面对真相。
7. 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8. 升华:将原本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转化为更建设性的行为,如艺术创作等。
9. 置换:将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0. 理他主义: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而按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
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发展出来的适应性行为,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简述常见的心里防御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里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自动启动的一种心理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恐惧和痛苦等负面情绪,同时也是我们适应环境和社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讲解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概述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自动启动的一种心理过程。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恐惧和痛苦等负面情绪,同时也是我们适应环境和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否认是指拒绝承认现实或者避免直面问题,以此来减少负面情绪。
例如,一个人可能否认自己得了癌症或者失去了亲人,因为他无法接受这些事实所带来的痛苦。
2.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情感或特质归咎于他人。
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的同事很嫉妒他,因为他自己其实很嫉妒同事的成功。
3. 反抗反抗是指采取与期望和规则相反的行为来减轻压力。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在父母离婚后开始表现不良,以此来表达对家庭变故的不满和反抗。
4. 转移转移是指将负面情绪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后回家对家人大发脾气,因为他无法将自己的情绪处理好。
5. 压抑压抑是指将不愉快的想法、情感或记忆从意识中排除出去。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试图忘记某些令他感到痛苦的经历,以此来避免再次经历这种痛苦。
6. 固化固化是指将某种信仰、态度或价值观变得过于死板和固执。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过度强调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并拒绝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失败。
7. 合理化合理化是指寻找理由或解释来减轻自责和负面情绪。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告诉自己,他在考试中失败是因为题目太难或者他没有好好准备。
8. 逃避逃避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避免面对问题和困难。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通过沉迷于电视剧、游戏或者社交媒体来逃避现实中的压力和问题。
三、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负面情绪,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常见自我防御机制解析及示例
常见自我防御机制解析及示例人类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时,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有些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有些则不;对生活的影响各不相同,有正有负。
下面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做简要介绍:(1)压抑压抑是各种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本我的欲望冲动常常与超我的道德原则相对立并发生冲突,又常常不被现实情境所接受,于是个体(自我)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被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个体对压抑的内容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焦虑,这是一种不自觉的选择性遗忘和主动抑制。
示例:•中国成语中“触景生情”有时是因为压抑物被唤醒;•“口误、笔误”也是压制内容不小心冲破了自我的控制;•“生命无常”、“每个人都会死”这样显见的事实也常常被人遗忘或抑制起来,这样可以避免焦虑;(2)否定/否认/拒绝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否定那些不愉快的事件,当作根本没发生,不承认不接受似乎就不会痛苦,从而缓解打击,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志薄弱、知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
示例:•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追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否认正是如此。
•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中国成语有“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是否定作用的表现;•母亲发生车祸,不想接受时,本能地说“这不是真的”,拒绝接受;•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3)退行/退回/倒退当个体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这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可以放弃努力,不用去应付困难,恢复对别人的依赖,彻底逃避成人的责任,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细化)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
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与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
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或者杀掉自己。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第一生殖器期:2—6岁19、替换:你感到跟一个人亲近,但却转变为亲近另一个人或者状态。
20、象征化:你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
21、凝缩:你把完全不同的想法聚在一起,使它们成了整体。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对心理挫折、冲突和压力时,为保护自我免受压力和不适的影响而自觉或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模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焦虑、保护自尊、调节自我情绪和维持心理稳定。
下面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一、否认与回避1. 否认:当人们面临不愉快的现实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常常会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机制会使人忽视现实,对问题进行知觉上的遗忘或忽略。
例如,一个失恋的人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对于恋人的离开保持一种否认的态度。
2. 逃避:逃避是一种主动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注意力从问题转移至其他事物,来减轻痛苦或逃避现实。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过度工作或沉迷于某种娱乐活动,以逃避焦虑和压力。
二、投射与转移1.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内心冲突、欲望或情绪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压力和焦虑感。
举例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嫉妒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某个方面感到不够满意,但他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他人,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
2. 转移:转移是指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排解冲突和焦虑,将压力从主要对象转移到次要对象上。
例如,一个受到工作压力的人可能回家后与家人发脾气,将压力转移到了家庭关系上。
三、幻想与逃避现实1. 幻想:幻想是人们通过创造虚假的情境、期望或愿望,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逃避现实困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例如,一个失败的作家可能会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幻想世界中,以逃避现实的困境。
2. 逃避现实:逃避现实是指通过放松和沉迷于娱乐活动来暂时忘记或减轻对现实的焦虑和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暂时逃避压力,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过度依赖电子游戏或社交媒体,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四、合理化与升华1.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寻找合理的理由或解释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感。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在使用的心理机制,是自动反应,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如果说合理,那么人在碰到困扰的时候能自我调节,不产生心理问题或心身问题,就算是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了。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2、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
合理化作用的,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
抵消作用的,同合理化作用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
隔离、理想化及分裂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
3、攻击性防卫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推断他人的对错。
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4、代替性防卫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5、建设性防卫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为什么要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简单说是为了应激,求个一时的心理平衡。
有建设性的和消极自欺的两类。
积极的建设性的有幽默、升华。
这种自我防御会有建设性的好结果。
通常说一个人在自我防御,主要指消极自欺的那类。
有否定歪曲投射退行幻想压抑合理化过度补偿等。
常常过度使用自我防御是为了逃避现实,不必面对事实,不必看到自己的问题,也就不用麻烦去解决问题了。
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但却是自欺而已。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六度心理咨询)心理防御机制简称心理防御(也称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防卫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
),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
在生理上,心理防御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神经症,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自我防御机制的特征:? 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 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 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1? 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多种机制同时使用。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类:? 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机制。
早期婴儿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的,即只照顾自己,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加之婴儿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所以这些心理机制即为自恋心理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临压力、冲突、危险或不愉快的情境时,借助于潜意识的方式来保护自我和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应对外界压力和情绪波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领域,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更需要了解与应对心理防御机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1. 拒绝:当个体面临不愉快的情境时,有时会倾向于逃避或否认现实,拒绝接受现实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个体带来安慰和平衡,但长期来说并不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和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使用投射可能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也可能导致个体自我的认知失衡。
3. 退行:在面临压力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为幼稚和安全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退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依赖退行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成熟和独立性。
4. 否认:个体对不愉快的真相或情境进行否认,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适应压力,但长期否认现实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 转移:个体将自己的情绪或冲突转移到其他情境或目标上,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和焦虑。
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转移可能会对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着重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同时要了解个体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加以应对和引导。
1. 有效倾听与理解: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有效倾听和理解,帮助个体认识和了解自己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同时引导个体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冲突,并寻找健康的应对方式。
2. 引导个体建立积极心理机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交流和心理指导,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个体面对压力和冲突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心理平衡和健康成长。
12种心理防御机制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通到各种不如意的事件,会遇到各种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失去平衡,如不及时调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能力,用以对付那些使人感到烦恼焦虑的威胁和危险.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主要存在于潜意识层面,一般说来并不为“自我”所意识。
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之分。
人们习惯于运用田些心理防卫机制,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
心理防卫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补偿个体的某些心理需求末得到满足,或者是失去了,就会从其他方面去弥补,这就是心理补偿。
人在生理上常有补偿。
例如,一个双服失明的人,他的听觉、触觉、嗅觉会比一般人强很多c人在心理上也会有补偿。
如,现在有些父母没能进大学,就特别希望子女锑考上大学,替自己实现年轻时未实现的心愿,弥补自己的缺憾。
(2)压抑压抑有两种相互关联的含义:第一,把痛苦或可耻的经验从意识中强行逐出;第二,把为社会习俗、伦理道德、法律等所不容许的冲动和欲望传达至意识领域。
(3)否认人在遭受到重大心理汀击时,为了免受这种打击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往往采取否认的心理防卫机制。
例如,年富力强的儿子因车祸死了,母亲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I你们搞错了。
”这种否认只是一时起缓冲作用,时间一长,当事者还得面对事实。
(4)转移个体在被激怒或感到受欺压时,往往想报复,但镊于地位与社会规范的压力,不能将自己痛苦的情绪向对方发泄,就选择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适当人选,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
例如,父亲在单位里受了领导的批评,回家看到儿于作业做得侣,就借故打了他一下,儿于莫名其妙地挨厂打,骤生委屈,敢怒不敢言,待父亲离开后,就狠狠地踢身边的小狗。
(5)升华人的某种良好愿望不能实现,或遭受很大的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对智意、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迫求,有可能取得成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所造成的“遗忘”是很特别的,往往有高度象征性的行为可以提示这种压抑并不是真正的遗忘。压抑与压制的区别在于,前者能有效地无意识地抑制冲动甚至达到放弃目标的地步,而不只是推延。与否认不同,它只是让人们不能在意识中感知到自己的本能和感情,而不是否定人们对于外界事件的认识和反应。如果有一个正在哭泣而却忘了为谁哭泣,这就可能是压抑;如果他否认自己流过眼泪,或者坚持认为所哀悼的人实际上还活着,那就可能是否认。
2. 否认 否认就是不承认心里痛苦。女朋友跟别人走了,他心里很痛苦,这个时候别人来劝他:"哎,失恋了一定很痛苦。""没有,没有,我没事儿!早就不想跟她了,走了更好!"否认不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这样很难争取到周围人的支持、社会的支持。
3. 文饰 文饰是指遇到挫折后,杜撰一些理由摆脱困境或内心的痛苦。考试没考好,真实原因是那天睡懒觉,耽误了考试,却编了一个瞎话,比如说是在路边勇斗歹徒,结果误了考试。如果是通过一个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排解,也未尝不可,也应该说是一个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是,这种文饰的方式一定不能违背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
7. 抵消 抵消指的是发生问题时,以另外一种象征性的方式来缓解矛盾。比如,最常见的道歉就是一种抵消挫折的方法。抵消也是一个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
8. 幽默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幽别人的默,一定要幽自己的默,要学会自嘲。一个人要是会自嘲了,那他的心理就成熟了。说明他认识了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强了。幽默很容易缩短你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即使你这次没做好,别人也能容忍你。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的功能。
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
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
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
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现将防御机制的40种具体表现列出如下:⒈压抑: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
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了。
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这就是压抑,即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感情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
压抑与压制的区别在于,前者能有效地无意识地抑制冲动甚至达到放弃目标的地步,而不只是推延。
与否认不同,它只是让人们不能在意识中感知到自己的本能和感情,而不是否定人们对于外界事件的认识和反应。
如果有一个正在哭泣而却忘了为谁哭泣,这就可能是压抑;如果他否认自己流过眼泪,或者坚持认为所哀悼的人实际上还活着,那就可能是否认。
⒉否认: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鸵鸟政策,孩子摔碎了东西,闯了祸,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而不太成熟的防御机制。
短期临时性的使用可以使自我在重要挫折面前得到暂时的逃避,过度使用会形成偏执性倾向,形成偏执性格。
3.歪曲:为了适合内心需求而重新塑造一个外界现实形象。
它包括:不现实的夸大想法、幻觉、满足欲望的妄想和持久的妄想性优越感,也包括对自己行为责任的持久否认,和那些不现实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
在歪曲时,可以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与另一个人混合或融合的感受,例如,“耶稣活在我心里,并且答应我的所有要求。
”4.妄想性投射:往往是被害性的。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
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
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①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④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华、幽默等。
其实通俗的说,所有的人都用“防御机制”将痛苦的感情和记忆排斥于意识之外,那些正在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也不例外。
可以说,防御机制是用来使自己适应来自心理内部(内驱力或超我)或心理外部(外在世界)的应激(stress)状态的。
在我们的实际咨询过程中,咨客的防御机制是造成阻抗的一种重要原因。
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定义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有如下几种: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
主要防御机制( 1 ) 压抑 (repression)弗洛伊德把压抑称作“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果的基石”。
显然它是最重要的防御机制。
压抑是一种积极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威胁着自身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要使用压抑。
因为我们所有人的无意识中都有不愿意带入意识的想法。
压抑看似有效,但它并不是无需付出代价的。
因为压抑是一个稳定、主动的过程,它需要自我持续地消耗能量。
压抑大量强烈的想法和冲动使自我没有剩余能量可以运作。
没有一个强大的超我,那么一场维持稳定人格的战斗必将失败。
例:一天夜里,一个男孩看见父亲殴打母亲。
事后被问及这次经历时,男孩坚持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
也许他并没有撒谎。
相反,或许是因为那一幕恐怖得让他难以接受,因此将这个经验压抑于意识之外。
( 2 ) 升华 (sublimation)升华是惟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
与压抑不同,升华用得越多,自我的生产性越强。
升华是可以将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行为的渠道。
如果你把攻击性本我的冲动直接指向你想攻击的人,那么你将陷入困境。
但把这些冲动升华为诸如搏击性运动、对抗性运动之类的活动是可以被接受的。
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攻击性的运动员被看成是英雄,并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升华生产性很强,因为升华的活动中,本我可以表达其攻击性,自我无需耗尽能量阻碍这些冲动,而且运动员因为攻击性活动受到爱戴。
(3) 替代 ( displacement )与升华一样,替代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
1 例:一个女子遭受虐待后,无意识中会非常愤怒。
如果向相应的目标发泄愤怒时不被接受或会导致可怕后果,那么她会把这些情绪指向她身边的其它人,同事、孩子、父母。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策略,个体使用这种策略来应对内心的冲突、焦虑和压力,从而保持自我形象的良好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防御机制,个体拒绝接受某些痛苦的现实或事实。
例如,亲人去世的人可能会否认这个事实,认为亲人只是暂时离开,而不是永远的离别。
2. 压抑:当某些想法或情感被认为是不允许或不可接受的,个体可能会主动地将其从意识中排除。
例如,一个经历过严重车祸的人可能会努力忘记那个经历,以减少焦虑。
3.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感受或特质归咎于他人。
例如,一个经常感到内疚的人可能会指责他人有过错。
4. 反向形成:个体为了对抗某些不能接受的想法或情感,可能会采取完全相反的态度或行为。
例如,一个感到自卑的人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自信。
5. 合理化: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感,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到合理的解释。
例如,一个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
6. 升华:个体将不被社会接受或自我否定的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行为或创作。
例如,一个愤怒的人可能会通过运动或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7. 退行:在面对压力或焦虑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简单、更幼稚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在面临工作压力时变得像孩子一样任性。
8. 固着:固着是指心理发展停滞在某一阶段,这是由于过度的满足或者过度的挫折导致的。
比如过度溺爱导致一个人成年后还表现出幼儿的特征。
9. 认同: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防御机制,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征,以减少自身的焦虑或增加自我价值感。
例如,一个追星的人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偶像的行为和语言。
10. 幽默:个体使用幽默来减轻压力和焦虑,通过戏谑和玩笑来转化负面情绪。
例如,面对困境时,幽默的人可能会用自嘲的方式来化解紧张气氛。
11. 幻想:当个体无法处理现实中的困难或痛苦时,可能会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
例如,面对失恋的痛苦,一个人可能会通过幻想与恋人重聚来暂时缓解自己的痛苦。
叙述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和内容
叙述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和内容1. 引言心理防御机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在面对压力、焦虑或者困扰时,脑袋瓜子里自然而然产生的保护性反应。
想想看,当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让我们心力交瘁时,心理防御机制就像是心灵的小护盾,帮我们挡住那些不那么美好的情绪。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看看它们是如何在生活中默默发挥作用的。
2.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2.1 压抑压抑就是把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情绪、记忆或冲动塞进心理的“黑洞”里,让它们暂时消失在脑海中。
比如说,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分手,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哦,我不记得我曾经爱过他/她”,就像是把那段记忆抹去一样。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暂时让你觉得轻松,但时间久了,压抑的情绪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冒出来,比如焦虑或者抑郁,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2.2 投射投射是个有趣的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或特质归咎到别人身上。
比如,某人心里其实对自己的能力很不自信,但他可能会说:“你看看那家伙,真是一无是处!”这就是在把自己的不安扔给别人。
投射让我们暂时摆脱自我批评,但它也会让人际关系变得微妙复杂,常常让人自讨苦吃。
2.3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让人觉得“有理有据”的防御机制。
当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后,为了减轻内心的不安,常常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比如说,考试没考好,有人会说:“这考试根本不重要,我才不在乎。
”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可以帮我们减轻内疚感,但长此以往,可能会让我们错失改进的机会。
3. 防御机制的作用与局限3.1 短期保护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能在短期内为我们提供保护。
当我们遇到困境时,这些机制就像是心灵的“急救包”,可以帮助我们暂时逃离痛苦。
然而,这种保护往往是短暂的。
就像用胶水粘合一个破碎的杯子,虽然能暂时用,但总有一天,胶水会失去作用,杯子还是会碎。
3.2 长期影响长期依赖这些防御机制,却可能让我们无法真正面对自己的情感和问题。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透过镜子看到的全是我们逃避的影像,久而久之,心理上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描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描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你说这人啊,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儿,有时候就得靠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呢。
就好比说否认吧,这就像是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假装看不见问题,就觉得问题不存在啦。
比如说有人失恋了,死活不愿意承认对方已经不爱自己了,还一个劲儿地说“不可能,他肯定还爱着我”。
嘿,这不就是在自欺欺人嘛。
还有那个合理化,哎呀呀,这可有意思了。
就像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来解释那些不太好的事情。
比如说考试没考好,就说“哎呀,这次题目太难了”“我那天身体不舒服”。
其实呢,就是不想承认自己没好好学习呗。
再说说那个转移,这就像打太极一样,把情绪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工作上受气了,回家就冲着家人发脾气,把气撒在家人身上。
这多不好呀,家人多冤枉呀。
那个投射也挺逗的,自己心里有啥不好的想法,就觉得别人也是这样想的。
比如说自己小心眼儿,就觉得别人也小心眼儿。
这不是以己度人嘛。
退行呢,就像是一个大人突然变成了小孩子。
遇到困难了,就开始撒娇、耍赖,不想承担责任了。
这像不像有些大人遇到事儿了,就开始哭哭啼啼的,还不如个孩子坚强呢。
升华就不一样啦,这可是个好东西。
把那些不好的情绪、欲望转化成积极的东西。
比如说把对别人的愤怒转化成努力工作的动力,这多棒呀!咱说这么多心理防御机制,不就是为了让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嘛。
可不能啥都依赖它们呀,要是过度使用,那不就成逃避现实了嘛。
咱得学会正确地使用它们,该面对的时候还是得勇敢面对,不能总是躲在这些防御机制后面呀。
不然怎么成长,怎么进步呢?所以啊,咱得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心理防御机制,知道啥时候该用,啥时候不该用。
可别让它们成了咱逃避问题的借口,要让它们成为咱变得更强大的助力。
咱得做生活的强者,而不是被这些小机制给困住咯!。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学生在面临各种心理压力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他们安心处理各种心理冲突。
所以,研究防御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冲突很有必要。
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可能会使用投射,这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投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害怕、痛苦和焦虑投射到他人身上,而不用接受自己的问题。
但这种防御机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大多数大学生还可能使用逃避。
大学生处理心理冲突时,常常会选择把它们分类成两家,那些处理不过去的,就会选择躲在某个角落,让它消失,对自己的内心失望、抑郁、焦虑等就仿佛变成令人感到惊讶的空白一样。
然而,逃避也无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而只能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得更深。
最后,学生有时会采取攻击性防御机制,即学生会诅咒或拒绝任何可能暴露自己弱点的事物,以逃避困扰和孤立自己。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它暂时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但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却不大。
本文综述了大学生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投射、逃避、攻击性防御等。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大学生眼中可以缓解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但它们却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
因此,虽然学生可以采取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注意适当调解心理冲突、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见的22种心理防御机制,你知道几个?鸟学者说请勿对号入座,因为你也无法对号入座,你中枪的类型肯定不只一种。
心理防御机制简称心理防御,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潜意识的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按行为性质可分为:1.逃避性防御机制:压抑,否认,退化情感2.自骗性防御机制:反向形成,合理化,仪式与抵消,隔离,理想化,分裂,歪曲3.攻击性防御机制:转移,投射4.代偿性防御机制:幻想,补偿5.建设性防御机制:认同,升华,幽默6.其它防御机制:情感隔离,理智化,固着,利他下面,我们根据性质分类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做简要介绍:一、逃避性防御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1)压抑压抑是各种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本我的欲望冲动常常与超我的道德原则相对立并发生冲突,又常常不被现实情境所接受,于是个体(自我)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被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个体对压抑的内容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焦虑,这是一种不自觉的选择性遗忘和主动抑制。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时将抑制单独列为一种防御机制,其定义是指将思维活动的范围缩小,以免由于这些思维/活动引起焦虑。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抑制既可以是一种防御机制,同时也可以视为一种病状。
只是抑制是功能不足,而症状则是功能紊乱。
(2)否定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否定那些不愉快的事件,当作根本没发生,不承认不接受似乎就不会痛苦,从而缓解打击,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
这一过程可以使个体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志薄弱、知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
否认、拒绝是防御的一种极端形式,拒绝越多,与现实接触越少,心理机能的运作更加困难。
但在许多情况下,自我宁愿借助于拒绝,而不让某些想法进入到意识里。
(3)退行情感当个体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这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可以放弃努力,不用去应付困难,恢复对别人的依赖,彻底逃避成人的责任,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
这种机制即可以发生在小孩身上,也常常发生在成人身上。
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
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初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为反应,并非不可,偶尔的退行,反而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
二、自骗性防御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合理化,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抵消,同合理化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隔离、理想化、分裂、歪曲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
(4)反向形成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心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本我的某种冲动被超我所抑制,自我认为这种冲动也不会为现实所接受,于是自我决定把这种冲动以相反的外在方式表现出来,以释放这种冲动,减轻焦虑。
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外在行为与情感表现,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方向的。
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在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反向形成被认为是一种强迫性的防御机制。
这种潜意识的冲动源于婴儿期的冲突。
当婴儿期的冲突不是被压抑,而是被转换时,反向形成也可能是使婴儿期冲突得以升华的基础。
(5)合理化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
个体用一种似乎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掩饰自己,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其目的是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满足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少焦虑、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
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虽然这些理由往往并不是主要的或真正原因,或是不正确、不客观、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说服自己,从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失望情绪。
这是一般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事实上,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除了面对错误外,当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挫折时,短暂的采用这种方法以减除内心的痛苦,避免心灵的崩溃,并无可厚非,有句话说: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就是一种适应生活的哲学。
(6)仪式与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活动、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根本没有发生,以减轻心理的不安,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
有时,抵消作用不是用来弥补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是用来抵消自己内心的罪恶感,或自己以为邪恶的念头。
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事情牵连他人,令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的确会很内疚和自责,倘若我们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与抵消。
(7)隔离将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情景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尴尬、不愉快或焦虑。
此处所讲的事实,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全部事实,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
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
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
与否定机制相比,“掩耳盗铃”更像是自骗的隔离机制。
(8)理想化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
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
这是一个与分离密切相关的概念。
它是指将与客体有关的矛盾情感分割成绝对好与完全坏的二部分,然后只对好的一部分做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理想化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构建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客体;二是将这种构建具体化;三是忽略/否认这种理想化的存在。
(9)分裂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
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
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将意识割裂为二,在采用分裂防卫机制。
精神分析理论中也有列出分离防御机制概念,分离这个概念有四层含义:①用于描述人格分离成几个部分,临床上所说得多重人格,此时分离与分裂是同义词。
②用于描述物神崇拜者的自我分离。
③用于描述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的反射性自我觉察。
④用于描述一种发展与防御过程。
(10)歪曲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
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
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不贞。
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三、攻击性防御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这类防御机制包括转移、投射和向内的投射——内摄。
(11)转移/移置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另一较为安全的对象上,而后者完全成为前者的替代物。
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或者案全者身上。
这些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转移是一种初始过程,是升华、象征化的基础。
(12)投射也称为外向投射。
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欲望、自我内在客体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过错、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观事实(赋予他人或他物身上)。
在精神病学上,投射也意味着将某种精神表象视为客观现实,如梦境、幻觉。
自我允许了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形成对抗时,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我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减轻罪恶感,得到一种解脱。
投射能让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
投射也表现在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与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等行为。
(13)内摄也称内向投射、内投射、内投,与外投射作用相反,摄入是指把客体或者客体的一部分包含为主体的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与这个外在客体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与这个客体的内在表象的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个体(主体)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事物(客体,如某位亲人的性格特质、行为方式等),而将它们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
内投射的仿同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
作为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内射使主体的自主性逐渐增强;作为一个防御过程,内射减轻了自我的分离焦虑。
四、代偿性防御机制代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象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14)幻想当人无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实现内心的平衡,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
因为在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自行编撰。
幻想是一种想象作用,是幼儿必经的生活过程。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所幻想的内容与学习经验有关(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而有不同的内容)。
(15)补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达成某种目标时,改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代偿这些缺陷,以减轻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称为补偿。
“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来自小时候,自觉别人永远比自己高大强壮,所产生的自卑),而此种自卑感觉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的需要,而为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求,个体乃借“补偿”方式来力求克服个人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