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

合集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资源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药物和先导物的重要来源2、天然药物化学: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寻找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3、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4、有效部位: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5、无效成分( Inffective Constituents)指无生理活性、无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

6、有毒成分:指能导致疾病的成分。

7、有效部位( Effective Extracts)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8、提取常用方法:1.浸渍法 2.渗漉法 3.煎煮法 4.回流提取法 5.连续回流提取法9、利用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在波数4000~500cm-1红外区域引起的吸收,而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区4000~1600 cm-1指纹区1500~600 cm-1 10、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②C-H (3300~2700 cm-1 )③C≡C(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 )11、已知物的鉴定,一般通过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可以判断被测定的化合物是否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相同。

红外光谱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官能团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12、质谱(mass spectrometry),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苷: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醌: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黄酮类:泛指2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萜: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

苯丙素类桂皮酸香豆素类前体红外:羰基1680-1660,内酯环1750-1700,苯环1600-1660有3个峰,氢谱:3,4位间J=9,碱性溶液中紫外红移。

木脂素:具有苯丙烷骨架的两个结构通过其中β,β’或8,8’-碳相连而形成的一类天然产物。

7’-O-8-木脂素苯醌的两种结构对苯醌邻苯醌蒽醌大黄素型(多呈黄色) 茜草素型(橙黄或橙红色)蒽醌的β-位羟基的酸性大于α位的羟基。

1,8位羟基酸性比1,5位强,1,2位最弱。

编号游离的醌类化合物具有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萘醌类还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可分离纯化。

含醌药材:泻下、抗菌、抗肿瘤作用,决明子,大黄,番泻,紫草黄酮类2-苯基色原酮含黄酮药材: 水飞、金荞麦、营实、葛根、R f=溶质迁移距离/溶剂迁移距离,极性越小,R f越大,越趋向于1,醚化试剂:MeI/Py, 酯化试剂:/ Py,共轭结构在紫外灯下呈黑色,或用浓硫酸碳化。

萜的分类:根据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单萜含有10个碳。

提取分离方法:1.溶剂提取法: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溶剂将成分提取出,分为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连续回提、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提取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难溶或不溶于水,原理:体系中的蒸汽压比任何一组分的蒸气压高,混合物沸点要比任一组分低。

3.升华法:中药中一些成分具有升华性质。

生物碱:天然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活性,以及这些产物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应用的分支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包括从天然资源中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用于合成类似分子的有机合成和机制研究。

随着对复杂药物发现和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分析技术不断提高,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特征,为发现新的天然产物药物和开发药物带来启示。

天然药物化学家通过从各种生物体中分离和纯化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如植物、微生物和动物,来收集有关它们的化学信息。

然后,天然药物化学家将这些物质的结构鉴定和解决分子的化学结构、化学特性和背景知识,以便了解其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应用。

这种专业的知识使它们能够优化这些化合物,以增加它们的效力或减少它们的毒副作用,并改善它们的化学稳定性和制剂属性。

天然药物化学在天然产物的化学分析方面极为重要。

这种类型的化学分析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分离、提纯和鉴定天然产物。

例如,对于复杂的混合物,天然药物化学家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等技术来提取单个分离物。

然后,他们可能会使用核磁共振(NMR)或质谱(MS)等技术来获取有关该分子的化学和结构信息,并开发分子的结构-活性关系。

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目标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一种或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了解它们的药理学属性。

另一个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的领域是通过有机合成复制自然产物结构来创建新的天然产物类似物。

这种方法被称为半合成法。

利用这种方法,天然药物化学家可以调整原来的天然产物的结构,以优化它们的药理学性质,或创造新的药物。

即使天然药物化合物有助于药物研究和开发,但它们并不总是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因此,天然药物化学家使用化学合成技术创造类似分子,以获得更好的药理学性质或更好的制剂性质。

总之,天然药物化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用于合成类似分子的有机合成和机制研究。

天然药化1.1

天然药化1.1

名词解释 1.1版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生药:一般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如采用药用植物的全草或部分,分泌物或渗出物或药用动物的全体或部分,分泌物经一定方式的简单加工而得,实际指中药材。

3.单体: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4.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5.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

6.有效部位: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

7.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8.初生代谢(原生代谢):指植物通过代谢合成并利用某些必要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是植物生命的基础。

9.次生物质:初生物质经过进一步的降解或合成产生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对植物本身无明显的生理功能,对人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0.次生代谢(二次代谢):以初生代谢物质为基础,对其进行降解或合成产生次生物质的过程。

11.异常二次代谢:指植物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或伤害时所产生的对抗刺激的抗生物质。

12.提取:指用选择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并同中药组织脱离的过程。

13.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天然产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原料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14.萃取法: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离的方法。

15.浸渍法: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一定时间,溶出有效成分的方法。

16.超临界流体(SF):指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以流动形式存在的物质。

17.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成分在两相溶剂中溶解分配达到平衡时,该成分在两种溶剂中浓度的比值。

18.分离因子(β):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β=K A/K B(K A>K B)19.pH梯度萃取法:是以pH成梯度的酸水溶液依次萃取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碱性成梯度的混合碱性成分。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一、天然药物与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天然药物:( natural medicine)天然来源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

天然药物化学:Chemistry of natural medicine 或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chemical constituents)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中生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①提取分离方法;②结构鉴定;③物理化学性质; ④生物合成途径。

什么是药物?人类用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为了调节机体功能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化学品。

二、天然药物相关术语天然药物natural medicine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草药herbal drug民族药Ethnic Medicine生药Crude drug三、研究方法及思路(一)调查研究:1.确定研究对象2.文献调研3.预实验(二)组分分离1.确定分离方法(1)系统分离2)定向分离(3)活性导向分离2.相关概念(1)单体化合物: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2)有效成分(active compound)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单体化合物。

(3)无效成分(inactive compound)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它成分。

(4)有效部位(active fraction)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三)成分鉴定/结构鉴定(四)活性筛选:发现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阐明中药及其提取物的可能机制, 六、研究意义1.探讨中药及民族药物防治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2.改进传统药物剂型,提高临床疗效;3.控制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为中药炮制提供科学依据;4.整理、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扩大药物新资源,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化合物;5.新药创制(包括先导化合物的改构与全合成);6.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利用植物的亲缘相关性——改变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7.功能性食品用及相关产品(功能食品、天然色素、香料、美容化壮品)。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2.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则称为一次代谢产物。

3.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则称为二次代谢产物。

4.物理吸附;也称为表面吸附,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与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5.红外光谱;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将在光的红外区域,即4000—625cm-1处引起吸收。

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IR)。

6.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7.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形成的化学键。

8.单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9.端基碳;单糖成环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成为端基碳,生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

10.氨基糖;当单糖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置换成氨基,则称做氨基糖。

11.糖醛酸;单糖分子中的伯羟基氧化成羧基的化合物。

12.糖醇;单糖中的羰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的多元醇。

13.Schardignger糊精;由Bacillumaceran等菌产生的一种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成一种由6—8个葡萄糖以-1,14.环状结合的结晶低聚糖,称chardignger糊精。

15.硫苷;糖端基-OH与苷元上硫基缩合而成的苷。

16.过碘酸裂解法;又称为Smith降解法,是一个反映条件温和,易得到原苷元,通过反应产物可以推测糖的种类,糖和糖的连接方式以及氧环大小的一种苷键裂解方法。

17.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a–C.b–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18.呋喃香豆素;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临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19.线型;C6-异戊烯基C7-羟基成环,三个处在一折角线上,称角型。

20.角型;由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成环,三个处在一折角线上,称角型。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第一章总论1.天然药化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

2. 二次代谢: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3.主要生物合成途径: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甲戊二羟酸途径(MVA):萜类、甾体类;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骨架的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C6-C3-C6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

可作为生物碱前体的氨基酸:脂肪族有鸟氨酸、赖氨酸芳香族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复合途径。

4.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使用范围和优缺点1)溶液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3)升华法:适用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5.化合物分子的极性越大,表现亲水性越强,亲脂性就越弱常见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环己烷<石油醚<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1)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二氯甲烷2)能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正丁醇;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3)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乙醇4)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的有机溶剂是正丁醇6.改变极性分离1)在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高浓度乙醇,以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水/醇法)2)在浓缩乙醇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水稀释,放置以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醇/水法)3)在乙醇浓缩液中加入数倍量乙醚(醇/醚)或丙酮(醇/丙酮法),可使皂苷沉淀析出改变PH分离 1)提取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采用碱提酸沉法(碱/酸)2)提取生物碱类用酸提碱沉法(酸/碱)7.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离比不同进行分离(1).液-液萃取法适用β>=100,过程运用课本23页pH<3时,酸性物质多呈非离解状态、碱性物质则呈离解状态存在;pH>12,则酸性物质多呈离解状态、碱性物质则呈非离解状态存在。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HR-MS:高分辨率质谱,能测量Li到U等60多种元素;及部分同位素。

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分子旋光法(Klynemethods或Klyne法):测定甙键构型,α或β- 甙,将甙和甙元的分子旋光差与组成该甙的糖的一对甲甙的分子旋光度进行比较,数值上相接近的便是与之有相同甙键的甙。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生源异戊二烯法则认为IPP及DMAPP是萜类在生物体内形成的活性前体,其真正的基本单元是甲戊二羟酸经验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碳架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硝酸银络合色谱根据挥发油分子中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不同,与硝酸银形成π络合物难易程度和稳定性不同而得到分离。

络合的稳定性规律:末端双键>顺式双键>反式双键(洗脱的先后顺序:反式双键>顺式双键>末端双键)正相色谱以极性物质做固定相,非极性物质作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反相色谱如果采用相对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苷一种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苷元糖苷类化合物中,与糖缩合的非糖部分。

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

原生苷指原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苷.次生苷指原生苷水解后生成的苷.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形成的低度聚合糖多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或其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高聚物称为多糖,又称为高聚糖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

名词解释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的药物,其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然药物的提取和分离: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从天然来源中提取药物,并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这需要运用不同的提取技术,如溶剂提取、萃取、蒸馏等,以及色谱、电泳等分离技术。

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是确定药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使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可以确定药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结构。

3. 天然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包括对药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这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熔点等)和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等)的研究,以及对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4. 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涉及对天然药物的合成和修饰。

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理解,可以合成类似结构的分子,以获得更好的药物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修饰,改变其药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发现、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活性和药效,为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参考。

此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还可以为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通过对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的活性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物质作为药物的化学性质、结构和活性的学科。

它涉及从天然资源中提取和分离活性化合物,并通过化学合成、结构修饰和药物设计等手段改善其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天然药物的提取和分离:天然药物通常存在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和动物等自然资源中。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首先涉及从这些天然资源中提取活性化合物,并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

2. 结构鉴定和活性评价:通过使用各种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对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

同时,通过生物活性评价,如抑菌、抗肿瘤、抗炎等,评估其药理活性。

3. 结构修饰和合成:天然药物化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天然药物进行结构修饰,以改善其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通过化学合成和结构修饰,可以增强天然药物的药效、稳定性和选择性。

4. 药物设计和合成:基于天然药物的骨架结构和药理活性,结合计算化学和药理学方法,设计和合成具有更好药理活性的新药。

5. 机制研究:通过研究天然药物的作用机制,揭示其与生物分子的
相互作用模式,为进一步优化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有助于开发具有较高活性和较低毒性的新药,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天然药物化学还可以帮助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天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1.有效成分:指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2.pH梯度萃取法:指根据所分离成分的酸碱性的差别,而用不同的碱或者酸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的过程。

3.萜的定义: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的、具有(C5H8)n通式的碳氧化合物及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

4.挥发油:常温下可挥发,又称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5.强心苷: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6.生物碱:分子中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且氮原子多处于杂环上可与酸成盐具有较强生理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7.香豆素:指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

8.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9.有效部位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区别:有效部位是一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而有效成分是单一化合物。

10.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合成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11.莽草酸途径:香豆素、苯丙素、木脂素、黄酮12.甲戊二羟酸途径(MV A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DXP途径):主要生成萜类、甾体类化合物13.氨基酸途径(Amino Acid Pathway):合成生物碱,氨基酸脱酸成胺类,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成生物碱。

14.复合途径:(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2)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3) 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4) 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5) 氨基酸--莽草酸途径15.连续回流提取法(Continuous Refluxing):优点:最节省溶剂、效率高。

缺点:对热不稳定成分不宜用,时间长。

16.纸色谱(PC)也叫纸分配色谱(PPC)原理:分配色谱支持剂:纤维素(纸)固定相:水(纸纤维吸附)流动相:水饱和的有机溶剂,如:水饱和正丁醇、n-BuOH-HOAc-H2O(4:1:5上层,BAW)、n-BuOH-HOAc-H2O(3:1:1上层, TBA)Rf值:化合物极性越小,Rf值越大;反之,化合物极性越大,Rf值越小。

天然药物化学(ppt)

天然药物化学(ppt)

二、分离纯化
(一)溶剂法
酸碱法:是将总提取物溶于有机溶剂,用酸水、碱水 分别萃取,难溶于水的有机碱性成分可与酸成盐溶于水, 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溶剂分配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 系数差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沉淀法
基于有些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 淀;或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 的一种分离方法。
多孔凝胶过滤色谱
第五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结构鉴定的程序一般是: (1)确定纯度 (2)测定物理常数 (3)确定分子量、分子式 (4)波谱分析 (5)确定结构式
确定化合物结构常用几种光谱分析技术: ① 紫外光谱 ② 红外光谱 ③ 磁共振 ④ 质谱
紫外光谱
测定范围:通常在200~600nm的紫外可见光区 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可因光照射由基态跃迁到激
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
原理:相似者相溶,根据欲提取成分的性质确定,充分地提取 所需成分、沸点适中、易回收、安全低毒。 常用溶剂:以溶剂极性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 二氯甲烷<氯仿<氯仿<乙醚<乙酸 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天然药物化学(ppt)
优选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
1、概念:“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 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学科. 2、性质:“天然药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天 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 合性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二级学科“药物化学”下设置的三级学 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就业

天然药物化学就业

天然药物化学就业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天然产物(如植物、昆虫、微生物等)中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科学领域。

它涵盖了从鉴定和分离天然产物到开发和生产药物的过程。

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就业有很多机会,下面我将回答你的问题并解释这些就业机会。

1. 学术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人员可以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探索不同的天然产物,研究其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来发现新的药物候选物。

这些研究往往需要深入了解天然产物的结构和活性,以及开发新的方法来合成和改良药物分子。

2. 药物开发:天然药物化学的专业人士可以在制药公司或生物技术公司从事药物开发工作。

他们可以利用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发现的起点,进行药物筛选和优化,以开发出更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设计和合成药物分子,评估其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特性,并进行药物制剂的开发。

3. 质量控制:天然药物化学的专业人士可以在制药公司或药品监管机构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他们负责验证和确保药物的质量、纯度和稳定性符合法规要求。

他们需要使用分析技术来检测和定量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和杂质,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药物注册:天然药物化学的专业人士可以在药品注册部门工作,负责药物注册和审批流程。

他们需要编写和提交药物注册申请,包括药物化学和制造部分的数据和报告。

他们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合作,确保药物符合法规要求并获得批准上市。

5. 科学写作和教育:天然药物化学的专业人士可以在科学出版社、科研机构或教育机构从事科学写作和教育工作。

他们可以撰写科学论文、综述文章和科普文章,向学术界和公众传播天然药物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还可以担任教育工作者,教授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的课程和培训。

总结起来,天然药物化学的就业机会包括学术研究、药物开发、质量控制、药物注册和科学写作与教育。

这些岗位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对药物化学和天然产物的深入理解。

同时,科学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然药化

天然药化

1、常用提取用溶剂亲脂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

亲水性强,则极性强2、在硅胶吸附薄层色谱上,用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为展开剂,Rf值大小顺序: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

3、开链萜烃具有(C5H8)n通式。

4、色谱法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

5、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结构中酚羟基的数目和结合位置有关。

6、皂苷水溶液的发泡性与PH有关,可利用此性质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7、苷和糖的混合物通过活性炭吸附柱,先用烯醇洗去糖类,再用浓醇洗脱苷类。

8、聚酰胺吸附色谱分离化合物时,影响分离结果的主要基团是:酚羟基,羰基,芳香共轭双键。

9、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应再酸性环境中进行,常用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酸类。

10、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滤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

11、苷是由糖与非糖两部分组成的化合物。

12、硅胶G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化合物时,展开剂为氯仿-醋酸乙酯-浓氨试液(8:2:0.2),其Rf值大小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大黄素。

13、植物中生物总碱常用的提取方法为:水或酸水提取法,醇提取法,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14、黄酮类化合物多呈酸性,是由于其多数带有酚羟基;黄酮类成分也具有较弱的碱性,是由于其结构中Υ-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的存在。

15、用氯仿提取生物碱时,若先用碱水润湿药材,则能提得碱性较强的生物碱;若先用水润湿药材,则能提得弱碱性生物碱。

16、区别5-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的反应是:Gibb’s反应。

17、极性大的化合物Rf值小,因为极性强,吸附力大,极性较强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其Rf值就小。

相反,极性较弱的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其Rf值就大些。

天然药物化学(改)-1

天然药物化学(改)-1

溶剂的极性依据介电常数决定。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 醚>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己烷
例题: 硅胶薄层层析,乙醚-乙酸乙酯 (4:1) 展开, 比较大黄中的五种蒽醌苷元的Rf值。
OH O OH
R1 O
R2
大黄酚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R1=CH3 R1=CH3 R1=CH3 R1=H R1=H
K:表示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分离。 CU:表示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溶度; CL:表示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溶度。
2.分离因子β β=KA/KB(注KA>KB)
• β越大越容易分离。
①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 分离; ②100>β≥10,则须萃取10-12次; ③β≤2,须萃取100次以上才能完成;
葡萄糖代谢 莽草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 丙二酸单酰辅酶A (TCA) 丁酮二酸 α-酮戊二酸 丁二酸 脂肪族氨基酸 赤藻糖4-磷酸 苯丙素类
芳香族氨基酸
嘌呤、嘧啶
δ-氨基乙酰丙 酸
甲戊二羟酸
脂肪酸类
植物一次代谢与生物合成过程
(二) 二次代谢及其代谢产物
1.二次代谢
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经不同
R2=H R2=OH R2=OCH3 R2=CH2OH R2=COOH
极性顺序: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 甲醚>大黄酚 Rf值: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吸附柱层析的操作 1)装柱 吸附剂用量:试样量的30~60倍 极性小难分离者100 ~200倍 湿法和干法两种

绪论(天然药化)课件

绪论(天然药化)课件
植物药的提取和制备方法有多种,如煎煮、醇提、水提等。不同提取方法会影响植 物药的成分和药效。
动物药
动物药是指从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如蛇毒、鹿茸、 麝香等。
动物药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如中医、藏医等。动物药具有独特的治 疗效果,如鹿茸可以补肾壮阳、增强免疫力;蛇毒可以治疗脑血栓等。
动物药的采集和使用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 环境。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的药用研究是 当前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
化合物。
这些天然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保护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溶剂提取法
原理
利用溶剂将天然药物中 的可溶性成分溶解出来
的方法。
分类
应用
注意事项
根据溶剂性质不同,可 分为水提取法和有机溶
应用
适用于大分子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 和纯化,如蛋白质、多糖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以 保证分离效率和纯度。
CHAPTER
生物碱 类
具有氮原子的复杂环状化合物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通常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并含有 氮原子。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 抗菌、抗炎和抗疟等。常见的生物碱包括麻黄碱、黄连素、长春碱等。
化学成分
是指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 活性或功能的化合物。
天然药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天然药物的使用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 并开始使用天然药物,如草药、植物 和动物等。
近代天然药物的研究
现代天然药物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天然药物的 研究更加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 活性的化合物,并进行了人工合成和 改造。

天然药化-绪论

天然药化-绪论

三 常用 的提 取分 离方

有效成分
碱性化合物:生物碱 酸性化合物:黄酮、醌类、苯丙素、
有机酸、葡萄糖醛酸 两性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结
构中既有碱性基团也有酸性基团 中性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既无碱性
基团也无酸性基团的化合物,如帖 类和挥发油、甾体等
三 常用 的提 取分 离方
无效成分
相似相溶原则
(一)
有效 成分 的提
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极性较 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脂溶性溶剂中;
糖苷、氨基酸、短肽等成分极性较大,易溶 于水及含水醇中;
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存在状态随溶液 pH不同而不同,故溶解度随溶液pH而改变。

(一)
有效 成分 的提

2、水蒸气蒸馏法
(二)
有效 成分 的分 离与 精制
酸碱溶剂法
(二)
有效 成分 的分 离与 精制
2.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配比不同 进行分离
常用的有液-液萃取法、液滴逆流色 谱 法 (DCCC) 、 高 速 逆 流 色 谱 法 (HSCCC) 、 气液分配色谱法(GC)及液-液分配色谱法 (LC)等。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 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有效成分,右旋麻黄素具有消炎作用。

HO
CH3

HH
NHCH3
l-麻黄素
例如:
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及

根茎)含有多种皂苷类、黄酮类、淀粉等
成分,其中甘草酸具有抗炎、抗过敏、治
疗胃溃疡作用,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COOH
O H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在当今世界,药物学领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天然药物化学更是备受推崇。

天然药物化学是指从天然来源(如植物、微生物、动物等)中提取出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

这些天然药物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天然药物的来源天然药物来自于大自然,其来源种类繁多。

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植物类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常被用于中药的配方中。

微生物也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就是来自于微生物的产物。

此外,动物也可以产生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分子,比如蛇毒、蜂毒等。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离提取、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评价等。

首先,研究人员会通过不同的分离技术(如柱层析、液-液萃取等)从天然来源中提取出目标化合物。

然后,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分子量、结构等信息。

最后,通过生物学实验评价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活性、抗癌活性等。

天然药物的应用与展望天然药物在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抗癌、抗感染等领域。

许多天然药物化合物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如阿司匹林、紫杉醇等。

未来,天然药物化学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发现新的天然药物,挖掘其潜在的药理活性,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天然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启示。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必将推动药物领域的进步,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全)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全)ppt课件
C2 H OH
O C2 H OH H,OH
HO HOOH
三、糖和苷的分类
6、 氨基糖(amino sugar) 单糖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
置换成氨基。如庆大霉素的结构:
C H2N H2 OO
OH O N H2
OH NHCH3 OH
O
NH2 H2N
绛红糖 胺
2-脱 氧 链 酶 胺
加 洛 糖胺

7 、去氧糖(deoxysugars) 单糖分子的一个或二个羟
天然药物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矿物天然 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资基础。 例如:
一、概 述
HO C H
CH3 C
H NHC H3
l-ephedrine 左旋麻黄素
(麻黄 Ephedra spp.中〕 平喘、解痉
一、概 述
HO
OH OH
O
OH O
r utinos e
Rutin 芦丁
(槐花米 Sophora japonica 的花蕾中〕 降低血管脆性、防高血压和 动脉硬化的治疗辅助药
第二章
第二章 糖和苷
一、概述 二、单糖的立体化学 三、糖和苷的分类 四、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五、苷键的裂解 六、糖的核磁共振性质 七、糖链的结构测定 八、糖和苷的提取分离
一、 概述
糖又称作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自 然界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是生命活动所 必需的一类物质,和核酸、蛋白质、脂质一起称 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按照其聚合 程度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寡糖)和多糖等。
CH 2 OH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 2 OH
4 、甲基五碳糖
O H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前言1.1原料简介别名武竹、天冬草等。

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 (Lour .) Merr .)的块根,养阴清热,润燥生津。

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白喉,百日咳,口燥咽干,热病口渴,糖尿病,大便燥结;外用治疮疡肿毒,蛇咬伤。

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山坡草丛或丘陵地带灌木丛中;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及河南、山东等省。

天门冬含天门冬素、β-谷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

实验证明,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舌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

《名医别录》载“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

《月华于本草》载“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

能使肌肤艳丽,保持青春活力。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天门冬根含天门冬素(天冬酰胺 Asparagine )32.4%~35.1%, 还含有黏液质、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及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所含苦味成分为甾体皂甙, 由菝葜皂甙元(Smilagenin )、鼠李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

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 天门冬煎剂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 抗肿瘤作用 天门冬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 其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

3. 其他作用研究表明: 天门冬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利于抗体形成、增强体液免疫力等功能.以甲胎球蛋白作抗原免疫家兔的实验中, 天冬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

将切碎的天门冬根置水中使成0.5%~1%的浓度, 可使其中孑孓于72~96小时后全部死亡, 2%~5%浓度时,经3~4天, 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说明其有杀灭蚊、蝇幼虫的作用。

1.2 β-谷甾简介及研究现状[1]β-谷甾醇(β-sitostero1)是植物甾醇类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油、坚果等植物种子中,也存在于某些植物药中。

目前β-谷甾醇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到医药行业中,尤其是研究显示β-谷甾醇的摄人量多少与人群许多慢性病的发生率有关系.因此β-谷甾醇的医药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对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的结构、分布、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医药应用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

1.2.1 β-谷甾醇的结构特征β-谷甾醇是植物甾醇的主要成分之一,属于四环三帖类化合物,其结构(C 29H50O)与胆固醇相似,是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一种醇类化合物,与胆固醇结构不同之处在于C17,侧链的区别,见下图。

β-谷甾醇结构图β-谷甾醇在化学结构上的改变会影响其吸收程度,如5α位双键被饱和转变为谷甾烷醇后几乎不能被吸收。

但研究表明,β-谷甾醇容易被肠道吸收的基础反应在于C3上的羟基是否容易被酯化。

在常温下β-谷甾醇为白色晶体粉末,无臭无味,熔点可达139~142℃,不溶于水,在一定的有机溶剂中可以溶解。

1.2.2 理论研究价值1.降低胆固醇作用小鼠喂食胆固醇,β-谷甾醇能降低其血中胆固醇,亦能降低肝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对喂食胆固醇的黑猩猩,β-谷甾醇的降血脂效果比安妥明好。

本品的二氢化合物降血脂效果更优。

2.止咳作用小鼠用氨致咳,口服β-谷甾醇250mg/kg,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3.抗癌作用β-谷甾醇对小鼠腺癌715,Lewis肺癌和大鼠瓦克癌瘤256具有活性。

4.其他作用β-谷甾醇与七叶皂甙局部用作抗炎药,毒性减小,0.2mg注射可使大鼠角叉菜胶足踝肿降低13.5%。

另外,β-谷甾醇有抗慢性乙酸型胃溃疡的活性的作用。

1.2.3 β-谷甾醇在医药上的应用β-谷甾醇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可用于合成调节水、蛋白质、糖和盐代谢的甾体激素药。

例如β-谷甾醇通过生物降解(发酵法生产),C17位侧链切断,修饰生成甾体药物半合成的中间体,雄甾4-烯-3,17-二酮(4AD)或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通过结构修饰和进一步的合成可制备出药物市场上的口服避孕药和高血压药等几乎所有的甾体药物。

研究还表明补充植物甾醇(β-谷甾醇)能明显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而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使LDL/HDL比值降低,并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β-谷甾醇是一种应用安全的天然药物,研究表明β-谷甾醇的抗炎作用类似于氢化可的松和羟基保泰松,不受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制约,且无可的松类药物的副作用。

β-谷甾醇还具有类似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退热作用,一般临床应用的抗炎药物多具有溃疡性,而谷甾醇服用量高达300mg/kg也不会引起溃疡。

目前研究证明植物甾醇(β-谷甾醇)在降低血液胆甾醇含量、抑制肿瘤、防治前列腺肥大、抑制乳腺增生和调节免疫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研究证明β-谷甾醇对机体某些癌症如乳腺癌、胃癌、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经动物实验发现β-谷甾醇可抑制化学致癌剂诱发大肠癌,这可能与流人大肠胆汁酸有关,因β-谷甾醇具有抑制胆汁酸作用,能使癌细胞增殖减少。

1.2.4 植物药中β-谷甾醇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含有活性成分的β-谷甾醇或其衍生物的植物药,常作为单味或配方出现在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中。

例如生长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种药用植物刺芹,其叶子的水煎液含有主要成分β-谷甾醇。

在传统医学中可用于治疗创伤、高血压及消化不良,其叶子捣烂后贴于耳部用于止痛。

局部使用可治疗关节炎。

又如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具有确切的抗癌作用,对胃癌、肝癌、肺癌等有一定的疗效,β-谷甾醇的衍生物酯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另有金水六君煎(由法半夏、陈皮、当归、熟地、茯苓、炙甘草等)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明代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慢支痰湿型和虚寒型者疗效显著,是滋补兼施类药,其复方中也含有活性成分β-谷甾醇。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子是一味传统中药,用白芥子单味药或其复方治疗前列腺增生文献早已报道。

目前研究表明从白芥子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有效成分的β-谷甾醇,在其他成分的协同作用下,能显著降低丙酸睾酮诱发的去势小鼠前列腺湿重和血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组胺诱发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滤纸片埋藏引发的大鼠皮下肉芽肿增殖,表现出抗雄激素和抗炎活性。

民间青草药球兰,其茎叶成分含β-谷甾醇。

据《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球兰性味为苦、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逐湿功能,主治肺炎、支气管炎、麻疹后余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无名肿痛、中耳炎等症。

《中药大辞典》记载球兰能清热化痰,消肿止痛,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乳妇奶少、关节疼痛、睾丸炎等。

另外文献报道球兰在临床治疗肺炎,对肺热喘咳效果最佳。

福建闽南地区民间用药是将球兰制成止咳糖浆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管炎急性发作等引起的咳嗽疾病,中医辩证属肺热咳嗽者。

虽然人们对天然植物药中的β-谷甾醇含量和药理作用进行不断地研究,但是天然植物药中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在其他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以及温度、酶介等条件的影响下,植物药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构、性质、活性的作用机理目前研究甚少,该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2]。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3]近年来植物甾醇(特别是β-谷甾醇)在医药工业上的进一步应用对其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混合植物甾醇分离成单一的甾醇产品并提高其纯度和收率,成为当前甾醇分离精制的关键。

国内外学者对植物甾醇的精制分离的方法主要是应用溶剂结晶法分离提纯β-谷甾醇。

当以从来源于木浆的不皂化物中分离出的粗甾醇作为精制原料时,工业上曾在有机溶剂中用强酸处理粗甾醇,其结晶产品中含β-谷甾醇90%、菜油甾醇6%、ɑ-谷甾醇低于2%,但是ɑ-谷甾醇是化妆品的原料之一,他的分解成为该工艺的一个缺憾。

另外也有用混合溶剂去除ɑ-谷甾醇,如用芳香烃或脂肪烃加酯类,加少量的甲酮、乙醇、有机酸和水;或者是在甲苯、二甲苯或三甲苯中加入乙烷或庚烷、甲醇、乙醇、丙酮或二氯甲烷和水,分离效果较好,但是β-谷甾醇的收率只有55%左右。

另一方面,在工业上,溶剂成分复杂也将带来溶剂再生和溶剂组成稳定性的问题。

美国有研究者用甲基乙基酮或者二氯乙烯与水参加热溶解,冷却到20℃,可得到β-谷甾醇晶体,纯度在90%以上,其中的ɑ-谷甾醇低于5%,另外有可能含有不到1%的桦木醇。

欧洲从来源于生皂的不皂化物的甾醇混合物中分离β-谷甾醇,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粗甾醇用丙酮或异丙醇加热溶解形成氢键,加冷水冷却到15℃以下,结晶出β-谷甾醇水化物,再加热到80~100℃除水。

产品中含有的ɑ-谷甾醇低于4%、菜油甾醇为7%、其他杂质0.5%。

第二章实验部分2.1材料2.1.1原料中药天门冬2.1.2药品和试剂95%乙醇、氯仿、甲醇、蒸馏水、乙酸乙酯、石油醚、10%硫酸-乙醇2.1.3仪器水浴锅、1000ml圆底烧瓶(2个)、球形冷凝管(2个)、水管(4根)、滤纸(若干)、烧杯(1000ml1个、500ml2个)、锥形瓶(250ml1个,25ml5个)、胶头滴管(1个)、布氏漏斗(1个)、抽滤瓶(1个)、真空泵、铁架台(2个)、柱层析装置(1套)、展开缸(1个)、玻璃板、毛细管、双拧丝+铁架(4套)、分液漏斗(1000ml1个)、铁圈(1个)、旋转蒸发仪、梨形瓶(1个)、紫外光谱仪、量筒(100ml1个,10ml1个)、西林瓶、玻璃棒(1个)2.2流程2.3工艺研究方法2.3.1实验目的1.通过查阅资料提高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熟悉并掌握β-谷甾醇提取过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

3.掌握薄层色谱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2.3.2实验意义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传统中草药的药用潜能.2.在化学药品研究与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和完善中药研究开天门冬根467g5倍量95%乙醇回流3次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氯仿,80ml水层 氯仿层氯仿粘稠液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5:1)洗脱,薄层验证,接收含β-谷甾醇的洗脱液洗脱液回收溶剂,甲醇重结晶β-谷甾醇浓缩至1/4体积发过程中的一系列标准规范,使中草药资源为现代医药行业充分所用。

3.β-谷甾醇因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滋肤养颜、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生理功能,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其分离精制及分析测定也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4]。

2.3.3实验原理β-谷甾醇为脂溶性成分,利用其溶于热醇,在冷醇中溶解度较小可将其提取及重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