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故事梗概教案资料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
3、探讨《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和策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4、引导学生理解《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熟悉《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理解书中所展现的智慧和谋略。
2、难点(1)对复杂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评价。
(2)探讨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国演义》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情节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经典情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精彩章节,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或讲述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如“桃园三结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介绍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创作是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渴望英雄,希望有能够拯救天下的人物出现。
同时,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为罗贯中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主要内容概述《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四)人物形象分析1、刘备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他以仁德闻名,善于招揽人才,有着兴复汉室的远大抱负。
但有时也显得过于优柔寡断。
2、关羽关羽为人重义气,武艺高强,威震华夏。
但他也有骄傲自大的缺点,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书籍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书籍导读——《三国演义》教案课程概述《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并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历史价值。
2. 掌握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与作品概述1. 作者简介:罗贯中,明代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
2. 成书背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发展,以及《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的地位。
3. 作品概述: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
第二课时:主要人物与情节1. 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2. 刘备:仁爱、谦逊、勇敢,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3. 孙权:果断、智慧、宽容,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4. 故事情节:桃园结义、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等。
第三课时:艺术特色与历史意义1. 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
2. 历史意义:《三国演义》对后世的影响,如文学、戏剧、影视作品等。
第四课时: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1. 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忠诚、义气、勇敢、智慧等。
2. 探讨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性:如何看待历史小说中的历史事实与艺术加工。
3.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课堂分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人物和情节等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意义。
3. 实践法: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阅读和心得体会的撰写。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参考教材1.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国演义》公开课实用教案
《三国演义》公开课实用教案
介绍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节关于《三国演义》的公开课。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之间的战争、英勇事迹和智谋。
教学目标
-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重要人物
- 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故事
-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和战略
-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造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1. 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通过幻灯片展示和简短讲解,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罗贯中。
2. 回顾中国历史:通过图表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文化状况。
3. 分析《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
论和总结《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并展示给全班。
4. 探讨智谋和战略:通过教师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分析《三国
演义》中英雄们的智谋和战略,并讨论其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5. 创作任务: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为基础,让学生
分组创作一段小故事或改编的剧本,并进行表演或分享。
6. 结束和回顾:总结课堂内容,并给学生提供阅读《三国演义》的推荐资料和资源。
教学评估
-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讨论质量
- 学生创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创意程度
- 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参考资料
- 罗贯中,《三国演义》,商务印书馆,ISBN
- 《三国志》,陈寿著,中华书局,ISBN
- 《三国演义》电视剧(2010年版)。
带你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阅读教案
带你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阅读教案。
本教案主要围绕三国演义这一经典作品展开,旨在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中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下是本教案的详细内容: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三国演义》2、作者:罗贯中3、主要内容:《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现了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
作品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出了三国时代特有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
4、适用年级:高中5、教学目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学生应能够掌握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人物形象,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相关写作。
二、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背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此时,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战乱,特别是东汉王朝的崩溃,导致了中国历史的重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出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2、写作技巧阅读《三国演义》后,学生可以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当前,高考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学生可以以学习《三国演义》为契机,通过对其中人物形象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阅读法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深入了解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分析法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三国时期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领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影响。
3、写作法在阅读《三国演义》过程中,学生可以写出读后感、心得体会,通过这些写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2、人物形象的认识。
3、写作技巧的提高。
五、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与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
2、如何将学习内容应用到写作中。
六、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和题材内容;2. 掌握《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事件;3.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和题材内容a. 作者简介:罗贯中,明朝小说家,字思远,号南涧道人。
b. 成书背景:成书于14世纪末明朝末年,描写了公元184年至280年的三国时期。
c. 题材内容:围绕着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的兴衰交替,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事件。
2. 《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事件a. 重要人物:- 刘备:汉中山靖王,建立了蜀汉政权;- 关羽:蜀汉五虎大将之一,义薄云天,被东吴所杀;- 张飞: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勇猛善战;- 曹操:曹魏的奠基人,为统一中国而努力;- 孙权:东吴的建立者,与刘备、曹操三国鼎立。
b. 重要故事情节:-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以少胜多击败了著名将领吕布;- 千里走单骑:关羽劫荆州的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草庐请诸葛亮出山;-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合击败曹操的重要战役;-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智勇过人,被誉为卧龙;- 南蛮入侵:孟获等南蛮族群入侵蜀汉的故事;- 孔明挂印:刘备为了遵循诸葛亮的遗愿,将丞相之印交给了姜维。
c. 历史事件:- 三国鼎立: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的形成与发展;-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的大规模战役;- 关羽东征:关羽为报大仇,率军攻打曹魏;-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杰出的蜀汉将领。
3.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a. 主题:忠诚、义气、智勇、家国情怀等;b. 思想内涵:揭示了官场黑暗、江山易主、权谋之术等社会现象,强调忠诚、正义与智慧的重要性,讴歌英雄人物的品德和智谋。
“三国演义”幼儿园教学方案
“三国演义”幼儿园教学方案三国演义幼儿园教学方案一、教学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我们特制定本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
2.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人物介绍:着重介绍主要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事迹等。
3. 文化内涵:讲解故事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忠诚、友情、智谋等。
4. 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孩子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环节,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3.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 视觉教学:利用图片、动画等视觉辅助材料,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故事梗概介绍,人物关系梳理。
2. 第二课时:详细讲解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事迹。
3. 第三课时:讲解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忠诚、友情、智谋等。
4. 第四课时:互动环节,包括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分享所学内容,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长期效果:关注孩子们在后续学习中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三国演义》儿童版教材。
2. 辅助材料:故事图片、动画、角色卡片等。
3. 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历史深度解读《三国演义》教案
历史深度解读《三国演义》教案课程概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三国演义》的深度解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其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以及人物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三国演义》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历史背景介绍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3.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情节梳理1. 桃园三结义2. 董卓之乱3. 曹操崛起4. 赤壁之战5. 三国鼎立6. 诸葛亮北伐7. 三家归晋第三部分:人物形象分析1. 刘备:仁德之君2. 曹操:奸雄之才3. 诸葛亮:睿智之士4. 关羽:忠义之士5. 张飞:勇猛之士6. 其他重要人物第四部分:文学特点解读1. 历史与虚构的结合2. 人物性格的刻画3. 战争场面的描绘4. 诗词歌赋的运用5. 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文学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看法。
4. 写作练习法:撰写读书笔记和学术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和测验:通过写作和考试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术报告:学生对特定人物或情节进行深入研究的报告。
4. 期末论文:撰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论文,深入分析和解读作品。
参考教材1.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 《三国志》,陈寿著,中华书局。
3. 《三国演义研究》,鲁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三国演义纵横谈》,王过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上教案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_《三国演义》教案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_《三国演义》教案教学博苑11-29 0757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一、《三国演义》简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要求背诵)《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
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
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情节教案
三国演义情节教案一、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纷争和各种英雄豪杰的故事。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本教案将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经典情节,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巨著。
二、情节一:桃园三结义1. 情节梗概朋友关羽、张飞和刘备在桃园结拜为兄弟,发誓生死不离。
2. 教学目标通过讲述桃园结义的情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重义气、讲情谊的传统美德。
3. 教学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展示桃园三结义的情景。
- 分组讨论并总结桃园结义故事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三、情节二:赤壁之战1. 情节梗概曹操率大军进攻东吴,被刘备和孙权联合打败。
2. 教学目标通过讲述赤壁之战的情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智谋和合作的重要性。
3. 教学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重演赤壁之战的关键场景。
- 分组讨论并总结赤壁之战中出现的军事战略和智谋。
四、情节三:三顾茅庐1. 情节梗概刘备多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诸葛亮愿意出山辅佐刘备。
2. 教学目标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情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和重视智慧的文化传统。
3. 教学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重演刘备去茅庐请诸葛亮的场景。
- 分组讨论并总结三顾茅庐过程中体现的智慧和人才选拔的原则。
五、情节四:卧龙诸葛亮1. 情节梗概诸葛亮为刘备提供智谋,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2. 教学目标通过讲述卧龙诸葛亮的情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智者的形象和重要性。
3. 教学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展示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
- 分组讨论并总结卧龙诸葛亮在故事中的智慧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六、情节五:三英战吕布1. 情节梗概关羽、张飞和刘备联合对抗吕布,在激战中展现了勇猛无敌的战斗力。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该书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表现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与智谋。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的情节、人物以及其中蕴含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3. 理解小说中的战略与智谋,掌握历史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联;4. 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与珍惜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1)2.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2)3. [战略与智谋的体现](#3)4. [价值观的探讨](#4)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讲相结合:通过讲述小说的背景与内容来引导学生理解;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小说中人物的特点以及智谋的体现;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体验故事情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与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其对小说的理解与深度参与程度;2. 学生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小说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个人观点,评价其书面表达能力。
六、教学参考1. 《三国演义》原著;2. 与学生共同选择的相关媒体资源,如电影、动画等;3. 课外阅读资料,用以拓宽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
七、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读章节的内容讨论人物形象以及智谋的体现;3. 共同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对故事情节的整体理解;4. 表演与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进行角色扮演,更深入地体验故事情节;5. 结束:对于小说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进行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幼儿园名著教育:《三国演义》教案
幼儿园名著教育:《三国演义》教案幼儿园名著教育:《三国演义》教案引言:名著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引导幼儿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代表,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也是一部融合着智慧、忠诚和勇敢的经典巨作。
在本次教案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三国演义》来进行幼儿园名著教育。
第一部分:《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故事以公元184年至280年之间的中国为背景,以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和英雄豪杰的故事为主线。
通过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智勇双全、忠诚正直的形象,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第二部分:幼儿园名著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阅读兴趣: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名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名著中丰富多样的描述和情节,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思维能力:名著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三部分:《三国演义》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对历史和文学的认知能力;-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选择《三国演义》中的精选故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加以改编,使得故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结合图画、动画等多种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加深记忆; - 组织讨论,引导幼儿分析角色性格、行为动机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观察、讨论和作品评估。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观点;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如画画、写作品等。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培养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4.引导学生从《三国演义》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明代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3.主要内容:《三国演义》共120回,主要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家争夺天下的故事,展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和智慧谋略。
4.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
5.历史事件: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七擒孟获、失街亭等。
6.深刻哲理:《三国演义》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政治斗争的残酷、智慧和勇气的价值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
2.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比较分析法:比较《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等。
2.讲授:详细讲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
3.情境教学: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5.比较分析:比较《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异同。
《三国演义》教案3篇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3篇《三国演义》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教学难点: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二.名著的影响: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
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三.名著的形成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充名著的三大部分。
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
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明确:拥刘反曹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五.鉴赏任务形象1.了解三绝是谁2.鉴赏曹操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
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欣赏关羽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勇但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全班交流1、了解诸葛亮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
让学生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2、合作探究:(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
大学语文三国演义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感受《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1. 《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二、故事梗概1.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包括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国归晋等重大事件。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故事脉络,理解故事梗概。
三、人物形象1. 教师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三国演义》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所学内容。
二、历史背景1. 教师讲解《三国演义》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包括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演义》中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三、人文精神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如忠诚、勇敢、智慧、仁爱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对《三国演义》中人文精神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的认识深度。
三国演义故事教案
三国演义故事教案【导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作品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以及英雄豪杰的崛起和衰落。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和文化。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2. 掌握《三国演义》中经典故事的情节;3. 认识《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英雄人物;4.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和文化。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三国演义》相关资料和故事梗概;3. 板书工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引入《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例如:老师:你们听说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吗?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你们有没有听过其他的四大名著呢?有的话可以举个例子。
步骤二:讲述《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例如:-《三国演义》背景:东汉末年,政权动荡,豪强割据,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步骤三:讲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25分钟)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故事梗概,讲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例如:-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讲述关羽单枪匹马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事迹,展现出关羽的义薄云天、勇猛无敌的形象。
- 许褚单刀赴会:描写许褚为了救主而单刀赴会的壮举,体现出许褚的忠诚和勇气。
- 周瑜借东风:讲述周瑜为了打败敌人,勇敢地借东风的故事,展现了周瑜的智勇双全。
- 关羽败走麦城:描写关羽在麦城被曹操军击败的情节,表现出关羽对兄长刘备的忠诚和英勇的气概。
步骤四:讲述《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英雄人物(15分钟)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英雄人物,例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形象特点和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步骤五: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和文化(15分钟)与学生共同探讨《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例如:- 《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反映了古代英雄的品质;- 《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哪些。
阅读教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阅读教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阅读教案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一、导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创作于14世纪明代,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和英雄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战争背后的复杂权谋、忠诚与背叛、友情和家族之间的关系等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本文将通过导读的方式,带您一探《三国演义》的精彩内容。
二、背景介绍1.历史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贯穿了公元184年到280年的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形成了各种政治集团和势力。
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在这个时代崛起,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2.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众多,包括曹操、刘备、孙权等著名历史人物。
他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才干,曹操机智狡诈,刘备仁义宽厚,孙权沉稳果断。
他们的角色塑造深刻而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故事梗概1.《三国演义》的故事围绕着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展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黄巾之乱、群雄逐鹿和三国鼎立。
2.黄巾之乱黄巾之乱发生时,朝廷内外腐败,官员贪污受贿。
刘备、关羽和张飞等黄巾起义军领导者,与黄巾军展开斗争。
刘备等通过与曹操结盟,共同击败了黄巾军。
3.群雄逐鹿群雄逐鹿阶段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部分。
曹操、刘备和孙权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力图争夺中原的统治权。
在这个阶段中,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助力,建立了蜀国;曹操则控制了中原地区,并创建了魏国;孙权则占据了江东地区,建立了吴国。
4.三国鼎立三国鼎立阶段是《三国演义》的结尾部分。
随着曹操的去世,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建立了魏国。
在同吴国和蜀国的争斗中,魏国逐渐占据优势,但最终并未统一中国。
魏国、蜀国和吴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标志着三国时代的开始。
四、主题思想《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人物感情为主线的小说,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各种命运的不可抗拒。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教案:《三国演义》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动机;2.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3.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主题和意义;4.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的摘录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三国演义》的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问题导入:“你们是否听说过《三国演义》?你们对它了解多少?”2.请学生回答,并进行相关的介绍。
探究(20分钟)1.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讨论《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主题和意义。
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篇章的摘录进行讨论。
2.学生阅读选定的篇章,分析该篇章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总结(10分钟)1.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总结《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主题和意义。
3.提出问题:“你们对《三国演义》有什么进一步的思考和感受?”拓展(15分钟)1.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全文,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相关问题和想法。
2.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
3.通过学生的分享,进一步深入探讨《三国演义》的价值和意义。
评价(10分钟)1.进行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检验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评论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三国演义》为主题,通过教师导入和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阅读选定的篇章、总结和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主题和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全文,进行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导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本教案将以《三国演义》为主题,通过对其背景、人物、故事情节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政权不稳,各地割据为王。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政治、军事、智慧和人情的时代。
二、人物介绍1.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创立者,有着仁德之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君主之一。
2.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他是一个枭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赞誉为“乱世之英雄”。
3.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君主,被称为“江东小霸王”。
三、故事情节介绍1. 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三国演义》中的开篇之战,也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叛乱。
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兴起义军,意图推翻东汉王朝。
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中一次重要的战役,曹操与刘备联军对峙于官渡,最终曹操击败了刘备,稳定了魏国的地位。
3.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烈的对决,最终曹操惨败而归。
4. 千里走单骑:千里走单骑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动人故事,刘备为了寻找赵云,穿越千里敌军重重包围,最终成功找到赵云,展现了赵云忠诚勇敢的品质。
四、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三国时期的壮丽景象,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动机。
2. 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掌握《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场景和经典事件。
4.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整理并传达《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事件和场景。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故事讲述和讲解《三国演义》的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展开讨论。
3. 影视欣赏法:观看与《三国演义》相关的电视剧片段,加深理解。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教学活动:1. 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并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影响。
2. 分析《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包括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
3. 探讨《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第二课:《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教学活动:1. 讲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包括东汉末年的乱世背景、董卓之乱、黄巾起义、群雄割据的局面以及刘备、关羽、张飞等主要人物的故事。
2. 分析并讨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第三课:《三国演义》的经典事件与场景教学活动:1.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事件,如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空城计、斩蔡阳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经典事件在整个故事中的意义和影响。
3. 欣赏相关电视剧片段,增加对经典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课:探究《三国演义》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2. 探究《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学的影响。
3. 展开辩论,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在今天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活动中的学生表现。
2. 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程度。
3. 书面作业,如对《三国演义》中某个人物或事件的描述。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理解并总结《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 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动动机;3. 探究小说中的智谋与战争策略;4. 能够就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展开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见解;5.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各个英雄人物的智勇和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教案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故事情节的讲解和理解;2. 人物关系的梳理和分析;3. 智谋与战争策略的探究;4. 道德观念的探讨;5. 学生的思辨和创作。
三、教学步骤1. 故事情节的讲解和理解将《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和总结,介绍给学生。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章回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个大致的了解。
2. 人物关系的梳理和分析分组让学生自主梳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并以思维导图或关系图表的形式展示。
鼓励学生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动动机。
3. 智谋与战争策略的探究通过讲解小说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智谋和战争策略,并进行相关讨论。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决策的合理性和影响。
4. 道德观念的探讨选取小说中的几个典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道德观念。
可以采取小组辩论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5. 学生的思辨和创作鼓励学生展开自由思辨,可以要求学生就特定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根据小说中的情节进行创作,写一篇短篇小说或者叙事故事。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2. 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和创作作品,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3. 结合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智谋、战争策略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原著或摘录;2. 思维导图/关系图表工具;3.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4. 课堂练习和作业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1请简述桃园三结义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
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
(要交代出三个主人公,概述情节)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句经典语言。
试结合小说内容概述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故事。
答: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出京城,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
吕伯奢家人杀猪待客,曹操怀疑其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并且连外出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也一并杀了,在此时对同伴陈宫说出了这句话。
3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答: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
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挺身而出。
曹操给关羽酾热酒一杯,与他饮了上马,关羽却叫曹操手下先斟下酒,便提刀而出,俄顷,关羽拍马而回,掷华雄人头于地,而斟的酒还是热的。
4请简述三英战吕布答: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
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
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5请简述“连环计”答:董卓之乱中,司徒王允一直想为国除害,搞掉董卓,无计可施时,府中歌伎韶蝉应允帮助。
王允将貂蝉收为义女,王允先答应将美女貂蝉献给吕布,又将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董卓为了貂蝉而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拨之下,吕布终于手刃了董卓。
1煮酒论英雄答: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
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3过五关斩六将答: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
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连闯五道关口。
斩了东岭关孔秀;洛阳太守韩福,牙将孟坦;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和滑州秦琪六员大将。
4官渡之战答: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2三顾茅庐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求贤若渴的刘备便带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卧龙冈,想请诸葛亮出山,不巧诸葛亮不在。
数日后,刘、关、张冒雪再次前往,可惜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
不久,刘备想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张都不愿意,经刘备一番开导才一同前往。
这次诸葛亮在家,正在睡觉,刘备三人冒着严寒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最终终于请到诸葛亮,成就蜀汉大业。
(《三国演义》37、38回)3简述“火烧博望坡”的故事曹操统一了北方后,南下攻打刘备。
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扎在新野。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
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
夏侯惇果然中计。
大败而归。
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4简述“火烧新野”的故事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队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队截杀,大败而逃。
5赵子龙单骑救主(“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和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
曹军四下涌来,赵云把刘备儿子阿斗(刘禅)裹在怀中,持枪上马,在长坂坡与曹军浴血奋战,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
当赵云把阿斗递到刘备怀里时,刘备却把刘禅摔到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见此情景,赵云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
(《三国演义》第41、41回)7舌战群儒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
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最终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
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外交活动!(《三国演义》第43回)8蒋干中计(反间计)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
而当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醋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
急于立功的蒋干和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蔡瑁和张允被杀,周瑜反间计大获成功。
9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苦肉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
东吴老将黄盖为了周瑜火攻曹营成功,便和周瑜密谋诈降,为使曹操相信,周、黄设计了“愿打”与“愿挨”的绝妙苦肉计:两人故意在大帐内,尤其是在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面前为战、降问题争吵,而后周瑜痛打黄盖,由于是真打,所以黄盖皮开肉绽,几次昏倒。
最后,黄盖诈降得到曹操信任,帮助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10草船借箭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除去诸葛亮。
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便可完成任务。
之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从而骗得曹军乱箭齐发,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天明后清点草船上的箭,总数已超十万支。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充分体现了诺言宾聪明才智。
(见《三国演义》第46回)11火烧赤壁公元二0八年,曹操率军八十万取荆州,并顺江而下,虎视江东。
为了抗衡曹操,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委任都督周瑜统军五万,雄踞江南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峙。
联军众志成城,依据长江天险,并在周瑜、孔明、黄盖等一批文武良才的运筹帷幄下,通过“反间”制乱,“苦肉”诈降,计设“连环”,巧“借”东风,最终一把大火把曹军战舰为灰烬。
赤壁之战,因其“以弱胜强,一波三折”而千古传颂。
(见《三国演义》第48、49回)1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为夺取荆州等地与曹军大战,诸葛亮趁机用计抢先夺取了南郡、荆州、襄阳等地,周瑜气得金疮迸发。
二气:周瑜想用孙权的妹妹为诱饵,将刘备骗到东吴,逼刘备归还荆州。
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再次气得金疮迸发,倒于船上。
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夺回荆州,又中了诸葛亮的计策。
周瑜怒气填胸,箭疮复发,坠于马下,昏绝醒来,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6单刀赴会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他。
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
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
最后佯装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
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
3关云长败走麦城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
关羽及其子关平带着十几个骑兵,向西逃去。
关羽被吴军伏兵用长钩套索绊下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被潘璋、朱然四下围住,力尽被擒。
关羽与其子关平一起被杀,死时年五十八岁。
孙权把赤免马赐给马忠,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6刘备托孤刘备讨伐东吴,大败,病倒在白帝城,临终召诸葛亮等大臣受遗命。
他对诸葛亮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
"诸葛亮听罢,泣拜表示要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
刘备叫他儿子三人都要以对待父皇的礼仪对待丞相。
又嘱咐赵云要好好的看觑他的儿子,不要辜负了他的希望。
1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起兵反蜀,孔明率兵南征,巧用反间计并设下埋伏,一;孟获被放回,坚守不战,孔明派马岱偷渡泸水,董荼做内应,二擒孟获;孟获被放回,让人弟弟孟优诈降,被孔明识破,三擒孟获;孟获被放回,又领兵来战,孔明诱敌深入,突发奇兵,四擒孟获;孟获获释后投奔朵思,把蜀军骗入绝境,蜀军得到隐者指示,顺利进军,五擒孟获;孔明挥师南进三江城,孟获与祝夫人前来诈降,又被孔明识破,六擒孟获;孟获再次被放回,请来乌戈国藤甲兵,孔明诱烧藤甲兵,七擒孟获。
孟获终于心悦诚服。
《三国演义》第87-90回)2失街亭为了阻挡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拟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自告奋勇请战,并立下军令状。
最终,他拿到了守街亭的将令,与副将王平一同赶往街亭。
然而,由于其骄傲自大,听不进王平建议,赶走了王平(令其到山外十里驻扎),而自己违背了孔明布置的防守策略,把当路驻扎改成了在山顶驻扎。
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道,致使军心大乱,大败而回,被孔明依军令状斩首。
“失街亭”是蜀魏战争中很有标志性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蜀国最终失败的导火线。
(见《三国演义》第95、96回)3空城计、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有名的智谋故事。
诸葛亮失街亭后,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武将,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故意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每一个城门令二十个士兵假装成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则鹤氅纶巾,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弹琴。
司马懿见了这种气势,疑惑不已,惧有伏兵,便退兵而去。
“空城计”巧用心理战术,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见《三国演义》第95回)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被押开封府。
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
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
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
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
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
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
林冲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
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雪地,被庄客捉住。
●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武松在鸳鸯楼,杀死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连夜越城而走。
孟州知府着人缉拿武松,张青介绍武松到二龙山宝珠寺鲁智深、杨志处去。
孙二娘母夜叉教武松打扮成行者,当时来到蜈蚣岭,与庵里假扮出家与女人调笑的先生斗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