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流量监测设备配置
2023水生态监测规范DB63T 2108-2023
水生态监测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生态监测包含的水生生境、水生生物的监测方法及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省境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的水生态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79-2015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SL 58-2014 水文测量规范SL 219-2013 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57 水道观测规范SL 733-2016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SC/T 9402-2010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河床比降 riverbed sloped河床上、下游两断面的落差与其长度的比值。
3.2河湖(库)岸带 riparian zone直接影响河湖(库)水域或受到河湖(库)水域影响的河湖(库)水域毗连地带,是河湖(库)水域与相邻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
[来源:SL/T 793—2020,3.3]3.3河道蜿蜒程度 meandering degree of river河段实际长度与河段上下游之间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
3.4水生生物 aquatic organisms指终生或生活史中某一个特定阶段(如卵或幼体等)生活于水中的所有生物,包括了众多复杂的生态类群: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鱼类、两栖类等。
[来源:DB63/T 1217—2013,3.2]3.5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在水中浮游生活的藻类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等。
[来源:SL 733—2016,3.1]3.6浮游动物 zooplankton悬浮于水中的微小动物,没有游泳能力,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
生态塘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1.1 工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塘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工程旨在通过建设生态塘,实现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1.2 工程规模本工程规划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10000立方米。
1.3 工程目标(1)实现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2)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工程内容2.1 工程布局本工程采用单级生态塘工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进水区:收集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生态塘;(2)生态塘:分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实现污水的好氧分解、硝化反硝化和有机物降解;(3)出水区:处理后的水通过出水管排放至城市污水管网;(4)配套设施:包括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除污系统等。
2.2 主要设备(1)进水设备:污水泵、进水管等;(2)曝气设备:微孔曝气器、风机等;(3)污泥回流设备:污泥回流泵、回流管道等;(4)除污设备:格栅、旋流除污器等。
三、施工方案3.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2)准备施工材料、设备;(3)办理施工许可证;(4)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供电、通讯等保障工作。
3.2 施工工艺(1)基础施工:首先进行场地平整,然后铺设地基,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2)生态塘施工:按照设计图纸,依次进行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的施工,确保各个区域的深度、坡度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3)配套设施施工:按照设计图纸,依次进行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除污系统等配套设施的施工;(4)设备安装:按照设备安装规范,依次进行污水泵、曝气器、污泥回流泵、除污设备等设备的安装;(5)调试与试运行:完成设备安装后,进行调试与试运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水文监测站建设施工方案(监测设备与布局)精选两篇
《水文监测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水资源管理的日益重视,准确、及时的水文监测数据对于防洪抗旱、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水文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满足地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需求,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水文监测站。
该水文监测站将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实现对水位、流量、水质等水文要素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准备(1)确定水文监测站的建设地点,进行场地平整和清理,确保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监测设备安装(1)水位监测设备安装- 选择合适的水位监测仪器,如压力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等。
- 根据仪器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支架的制作和安装。
- 将水位监测仪器安装在支架上,并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2)流量监测设备安装- 根据河流的特点和流量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流量监测仪器,如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
- 进行流量监测仪器的安装位置选择和安装支架的制作安装。
- 将流量监测仪器安装在支架上,并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3)水质监测设备安装- 选择合适的水质监测仪器,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溶解氧测定仪等。
- 根据仪器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位置的选择和安装支架的制作安装。
- 将水质监测仪器安装在支架上,并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3. 数据传输系统安装(1)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等。
(2)根据数据传输方式的要求,进行传输线路的铺设和设备的安装。
(3)进行数据传输系统的调试和测试,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站房建设(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站房的建设,包括基础施工、墙体砌筑、屋顶安装等。
(2)进行站房内部的装修和设备安装,包括控制台、显示屏、打印机等。
5. 系统调试和验收(1)对整个水文监测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包括监测设备、数据传输系统、站房设备等。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56号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需要,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我局组织制定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主题词:环保建设标准通知抄送:财政部。
附件: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
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
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监测站级别适用范围人员编制(人)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比例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一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20 人不低于85%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5%,中级不低于45%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西部地区不少于90 人二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50 人不低于85%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中级不低于50%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西部地区不少于70 人三级东部地区不少于20 人不低于75%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50%中部地区不少于18 人西部地区不少于10 人二、监测经费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经费支出。
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实施方案1.系统需求近年来,水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由此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水电站因下泄流量不足而造成部分河段在部分时段内河道减水、脱水甚至干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的正常生态功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保证水电站下泄流量能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小水电站对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是指为满足维持区域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和群众生产生活及其它用水需求,所需要区域内水电站下泄的最小流量通过网络视频图像监控技术来实现对水电站下泄流量的实时视频图像监控,同时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坝后水位、流量等数据实时传输回监控中心,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水平的准确性,使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富有成效。
2.解决方案2.1.功能需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系统对技术、功能、性能等具体需求归纳如下:(1)系统能实现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完整的功能:包括对下泄流量视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切换、控制、显示/监听、分配、存储和回放等;(2)系统建设在3G/4G移动通信网与有线网络相结合基础上,确保系统中视频图像、音频数据、报警信息和水位流量数据等畅通传输;支持可插拔3G/4G 通信模块,支持各种3G/4G制式;并向下兼容相应的2G网络环境;(3)系统要求各个水电站视频及音频信号能够实现水电站本地监控录像,实时通过水电站本地监控中心传输至区水务局监控中心;(4)系统要求坝后水位、流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区级监控中心,实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区水务局监控中心;(5)中心管理平台实现分级部署,在本地水电站部署单机版中心管理平台软件(可选),在区水务局监控中心部署Web版中心管理平台软件,实现对各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的实时在线水位、流量和视频图像监控。
(6)系统能开放数据接口,实现与环保局、国土局、气象局等其它相关单位等的资源共享。
(7)实时监控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变化,当低于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下限值时进行报警提示,同时结合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对河道画面进行抓拍并上传至区级监控中心。
生态流量智慧监管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生态流量智慧监管系统设计设计方案生态流量智慧监管系统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生态流量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互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生态流量的管理也变得愈加重要。
因此,设计一套生态流量智慧监管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系统设计目标1.实现对城市污染源的单独监控与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2.提供实时的生态流量信息,让决策者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城市规划、交通等方面的资源配置。
3.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高效的数据挖掘和处理能力,为环保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三、系统架构生态流量智慧监管系统由前端数据采集、后端数据处理和监管分析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前端数据采集前端数据采集主要负责实时采集各类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后端数据处理系统。
具体包括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
2.后端数据处理后端数据处理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校正等。
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使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城市生态流量的实时监控和统计信息。
3.监管分析监管分析模块主要负责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提供生态流量的图表展示、报表生成和预警功能。
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预警和监管功能,并与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联动。
四、关键技术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传感器设备的远程数据采集和管理。
2.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大量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生态流量监控和统计信息。
3.人工智能算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实现智能化的预警和监管功能。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城市生态流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动态展示。
五、系统优势和预期效果1.提高生态流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生态流量建设方案)
***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建设方案贵州*******有限公司2020年8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1需求分析 (2)1.2建设目标 (2)1.3建设意义 (3)二、项目建设方案 (3)2.1标准规范 (3)2.2 政策文件 (4)2.3 应用系统设计 (8)2.3.1设计原则 (8)2.3.2电站现场信息 (9)2.3.3系统总体架构 (11)2.3.4 监测站建设特点 (12)2.4 各种监测站点建设指标参数 (12)三、主要设备配置清单 (74)第1页一、项目概述1.1需求分析近年来,我国水电建设发展迅速,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之带来的生态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水电站因下泄生态流量不足造成部分河段减水、脱水甚至干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的正常生态功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推动水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各地水利和环保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对不满足生态流量下泄要求的水电站责令整改或挂牌督办。
2015年中央开启最严水资源治理《水十条》中,提出了对河道生态流量的监控要求。
2020年4月17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水电站生态最小下泄流量监测系统”是重要的长效监督、管理手段,为主管部门随时掌握各水电站的流量下泄情况、保障下游河流的生态用水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司结合多年来类似项目的经验与各水利管理部门对此提出的要求,本着质量可靠、节约成本的原则拟定本方案。
1.2建设目标通过遥测站建设,实现对贵州省各个下泄生态流量信息自动采集、固态存储、自动传输。
(遥测站预留相关接口可以在后期拓展实现水位、雨量等数据信息自动采集、固态存储、自动传输)通过建设遥测站至中心站的数据传输通信网,确保遥测站的数据传输通信的畅通,提高相关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智能化小型水电站技术指南说明书
智能化小型水电站技术指南(试行)智能化小型水电站应达到无人值班并实现远程监控的要求。
应具有获取水(雨)情信息的有效途径,可根据来水情况、设备状态、电网信息等决策电站运行方式。
应具备远程监视与控制功能,在无法远程控制电站设备时,电站现场应能实现电站设备的自主控制。
宜配置水工建筑物、主要设备和区域水(雨)情的在线监测系统。
一、水(雨)情测报电站水库宜具有库区(或区间)水(雨)情测报系统,能够根据库区内降雨量通过产汇流计算和调洪演算,得出坝前水位变化过程线。
电站应有上游水位和与其相对应的尾水水位自动监测装置,使智能化系统能动态计算电站水头参数,根据上游水位或水位变化率(水位对时间一阶导数)进行开机及带负荷决策。
具有水(雨)情共享条件的电站,应当具有根据电站区间实时降雨量修正共享信息的能力,并动态获取上游电站下泄流量信息,以提供给电站智能化系统分析决策。
二、设备应对站内水轮机导水机构、机组制动装置、主阀、闸门、电气设备、油气水系统等配置自动操作机构,使其具备现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功能。
机组在进水隔断、机组和电网解列核心功能上,宜具备直接或间接冗余设计,确保在设备故障状态下,机组能实现与电网解列和阻断输水通道,防止事故扩大。
对于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冗余改造的,应评估核心功能设备失效带来的事故风险,并具备相应的应急预案。
调速系统应具备转速监测及充足的储能单元,在失去外电网电源情况下,能够依靠备用电源或自身储能单元可靠关机,宜具备黑启动能力。
应按要求装设生态流量监测设备设施,具备实时监测生态流量及信息远传能力。
宜对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摆度和油气水系统实现自动监测。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有冗余配置的设备应能无扰动自动切换。
机组的现地控制单元应具备独立完成运行控制的能力。
应按照《小型水电站监控保护设备应用导则》(SL 692)的要求配置保护设备。
高压机组电站应配置统一的时间同步系统,为电站设备提供时间同步信号。
宜在引水口或前池配置自动清污机。
河道生态下泄解决方案
河道生态下泄解决方案(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前言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电站的绿色环保运行,推广节能环保装备的应用,保障可持续发展。
电站增设河道生态流量在线监测设施,基于水电站拦河设施下游河段生态环境对水量的动态需求,结合上游来水的频率及数量的考虑统筹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实现河流水量生态调度,保障河道生态下泄流量。
一、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组成在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处安装流量监测仪表、图像(视频)监测设备,另安装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
7*24小时监测下泄流量能否达到生态核准流量。
/ 需求背景 /“生态流量在线监测”是重要的长效监督、管理手段,为主管部门随时掌握各水电站的流量下泄情况、保障下游河流的生态用水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推动水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各地水利和环保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对不满足生态流量下泄要求的水电站责令整改或挂牌督办。
/ 方案设计 /基于生态流量监测的环境状态,一般采用明渠流量监测方法,安装明渠流量计采集水位换算流量数据。
/ 系统组成/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水位流量:雷达流量计(包含雷达流速仪和雷达水位计)(非接触式)。
图像视频:用于拍摄下泄口或者是流量计安装处的视频图像,通过4G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远端可以查看。
供电系统:用于给整套系统进行供电、根据现场环境可以选择太阳能供电或者市电供电。
通信设备:可以通过遥测终端机将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通过GPRS发送至云端。
数据查看:数据可以通过遥测终端机发送至数据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或者手机浏览器远程查看数据,数据也可以发送至相应监管部门的服务器。
/ 主要设备参数/1、非接触雷达流量计雷达流速仪产品特点:●防水、防结露、防雷设计,适用于各种野外环境;●进口平面微带雷达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气候、泥沙及漂浮物影响;●能够适应复杂情况,不受高水位、垃圾、淤泥、植被等影响;●快速精确测量,数据输出稳定,且适用于洪水期高流速环境;●测量运行和休眠模式相结合;●雷达发射波束角小,准确度高,不易受外界影响;●结构小巧,功耗低,安装方便、易维护;●配套控制器远传设备,可轻松对接现有水文遥测系统;●宽输入电压范围,适合太阳能电池供电;●独有渠道流速模型,测量精度更高。
广东省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第 4 期2023 年 8 月NO.4Aug.2023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0 引言广东省是小水电大省,截至 2018 年底,全省已建成小水电 9 789 座,占全国农村小水电总数的 20.6%,总装机容量为 760.25 万 kW,占全国农村小水电装机容量的 9.6%[1]。
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加剧了部分河流减水脱流和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保障河湖生态用水,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水利部要求各省加强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并编制了《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平台技术指导》,要求各省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
受全国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已有部分水电站引入新技术进行自动化改造,但大部分水电站,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水电站,信息化建设仍很薄弱,存在监管力度不到位的情况,已不能满足智能监管的需求,监督管理存在脱节情况,急需一个综合的监管业务平台提升管理效率。
本研究根据水利部智慧水利和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平台技术等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数字政府和智慧水利的理念,突出“强监管”的目标,依托物联网、云服务等信息技术,对具备条件的小水电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改造,建设智能型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生态流量监管平台)[2]。
1 需求分析1.1 数据需求生态流量监管平台需完成广东省所有小水电的数据核查,汇集广东省 9 700 多座小水电基础、生态流量监测、运行管理业务等数据,构建全省统一的小水电数据库,实现全省小水电生态监管数据的接入。
1.2 功能需求生态流量监管平台需根据小水电核定生态流量、集雨面积、降雨量,积累和分析相关水文数据,测算小水电来水情况,达到对下泄生态流量智能分析和判断的目的。
生态流量监管平台需实现以下 3 种功能:1)生态流量在线监测。
通过生态流量监控、监测感知系统采集数据,实现对全省小水电的生态流量在线监测,主要包括实时和视频/图像 2 种监测类型,可实时查看生态流量下泄情况。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维经验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维经验环境监测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一环,网络建设与运维是保证环境监测有效运行的基础。
作为环境生态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以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维的经验与技巧,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网络建设阶段1. 网络需求分析与规划在开始网络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网络需求分析与规划。
这包括确定网络的范围、目标以及关键指标,例如监测点数量、监测数据传输的频率和稳定性要求等。
同时,要考虑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为未来的监测需求做好准备。
2. 网络设备选型与布局根据网络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
在设备布局上,要考虑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单点故障。
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网络受到攻击或数据泄露。
3. 网络连接与配置在网络连接方面,要选择稳定可靠的宽带服务提供商,并确保网络连接畅通。
在设备配置方面,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参数的设置,例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此外,还要进行设备间的互联设置,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与共享。
二、网络运维阶段1. 网络监测与故障排查网络运维的核心是监测网络的状态和性能,并及时发现和排查故障。
可以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实时监测网络的带宽利用率、设备状态等指标,并设置告警机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能及时处理。
同时,要建立故障处理的流程和记录,便于事后分析和总结经验。
2. 网络安全与防护网络安全是网络运维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定期更新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安全补丁,加强设备的防护措施,例如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开启防火墙等。
此外,还要加强对网络流量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异常流量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系统管理与优化网络运维还包括系统管理与优化。
要定期备份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和数据库,以防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
此外,还可根据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性能优化,例如调整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优化网络协议等,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生态流量管控指标
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态流量管控指标是指在生态环境中对各种流量资源进行分析、监测和调控的一种指标体系。
流量资源包括水流、气流、能量流等,通过对这些流量资源的管控,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生态流量管控指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中各种流量资源的精准监测和有效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保护山川河流、保护森林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生态流量管控指标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流量监测与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流量资源都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和趋势,为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揭示生态系统中各种流量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流量管控指标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是流量调控与管理。
通过对流量资源的调控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在水资源方面,可以通过水库调度、水资源配置等措施,实现对水流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在气候资源方面,可以通过森林保护、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净化和调节;在能量资源方面,可以通过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对能量流的节约和再利用。
最后是流量指标的评价与优化。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流量管控指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价与优化。
通过对已有指标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可以不断提高生态流量管控的效果和效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中各种流量资源的精准监测和有效调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流量管控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专业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方案
专业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方案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哪家好永浩机电工程技术生态水流量在线监测系统一、主要容:1、目的根据国家环保部门要求要实时在线监测生态水流量,“生态流量”是指为保障河流环境生态功能,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而不至于发生生态环境恶化所必须保证下游河道的最小流量。
其主要作用是保证河流所需要的自净扩散能力,不因流量及水流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造成水体污染;维持下游河道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生态系统的固有平衡;保证下游沿岸居民生活取水、农业生产取水等基本需求。
水电站、水库大坝(闸)设计下泄生态流量对下游河流生态环境进行补偿,是对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保护。
水电站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规水电站建设及运行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在建设及运行的同时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水电资源,既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又确保了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引用标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6-2018)》(水财务[2016]168号)之SL537-2011 《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
利用河、渠、湖、库上已有的堰闸、抽水站、水电站等水工泄水建筑物,通过实测水头(水头差)、闸门开启高度等水力因素,经率定分析或利用经验公式确定流量系数或效率系数,用水力学公式计算得到流量(参考SL573-2011)。
启闭工水闸、涵洞放水口、叠梁式闸门、跌水、倒虹吸、渡槽、小水库台阶式卧管等均可用于流量测量,且无附加水头损失。
水工建筑物法测流适用于建筑物配套标准较高的渠首及干、支渠的量水,配以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水量的自动测量。
对多年运行老化、破损严重的水工建筑物,应进行必要修缮后方可运用。
闸门、涵洞测流是通过测量水工建筑物上游水位(如有淹没出流,还需要测量下游水位),根据水流的流态(自由流、淹没流等),选用不同的流量计算公式。
流量系数可根据流速仪法实测建筑物出流量和实测水头等水力因素,用水力学公式计算得出。
流域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方案
07
项目进度管理与风险控制
项目进度计划表制定
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表, 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时间节
点和负责人。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甘 特图、里程碑图等可视化工 具,直观展示项目进度。
建立项目进度监控机制,定期 对项目进度进行评估和调整。
关键节点把控和风险评估
识别项目中的关键节点,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针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技术、资源、市场等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加密技术
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 改。
身份认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数据传输的双方进行身份认证,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分布式存储
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adoop、HBase等,实现海量数据的存 储和高效访问。
数据清洗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去除异常值、重复值等,提高数据 质量。
数据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 等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 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价 值的信息。
应用层设计
水质监测应用
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报警 。
水量调度应用
根据流域水资源状况和需求,进行水量调度和分 配。
防洪预警应用
结合气象、水文等数据,对洪水进行预测和预警 ,为防洪决策提供支持。
用户界面层设计
遥感技术
人工观测
对于部分难以通过自动化手段获取的 数据,如河道断面形态、水生生物群 落等,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进行采集 。
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 流域大范围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等信息。
数据传输协议及安全性保障
传输协议
生态流量确定标准
生态流量确定标准
生态流量的确定标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根据河湖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环境状况及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合理确定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和维系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功能的不同保护要求,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2. 根据河流域水文特征、水资源状况、生态保护需求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态流量标准。
标准应包括不同时间尺度(如日、月、年)的生态流量,以及不同河流断面(如起始断面、控制断面、终止断面)的生态流量。
此外,生态流量的监测也很重要,包括在河流域内设置生态流量监测站点,定期监测生态流量。
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不低于每月一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
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生态系统的关键性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护网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的定义、意义、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挑战和解决方案。
二、定义与意义2.1 定义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是指通过对网络生态系统中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测和预警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网络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2 意义建立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可以帮助发现并应对网络生态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攻击、病毒传播、恶意软件等。
通过及时预警和相应措施的采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损失,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网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方法3.1 数据采集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通过部署各种网络监测设备和传感器,收集网络流量数据,包括入口和出口流量、协议分布、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源,如日志数据、安全设备数据等,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2 流量分析采集到的流量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流量分析可以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通过分析流量的特征和模式,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威胁和异常行为。
3.3 预测与预警基于流量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预测并发出预警。
预测和预警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通过比对当前流量和已知模式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通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4 相应措施预警通知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异常情况。
相应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阻断攻击源IP地址、增强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修复漏洞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及时执行。
四、挑战与解决方案4.1 数据量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量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对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流量应急预案范本
生态流量应急预案范本生态流量应急预案范本1. 引言生态流量应急预案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为保障生态环境稳定运行,通过采取合理措施调控流量,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生态流量应急预案范本,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应急预案目标生态流量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在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生态环境的损害,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具体目标包括:- 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确保生态环境中的流量不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优先保障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减轻生态系统的损害。
3. 应急响应流程3.1 事件发生与识别在事件发生时,需要及时识别事件的紧急性和影响程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途径:1. 监测系统数据分析;2. 突发情况报告;3. 政府部门通知。
3.2 启动应急预案一旦事件发生且紧急性确认,应立即启动生态流量应急预案。
启动应急预案的步骤包括:1. 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2. 组织并召开应急小组会议;3. 针对事件制定应急行动计划。
3.3 应急行动计划制定应急行动计划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 流量调控方案;2. 可行的应急措施;3. 人员、设备和物资的调配;4. 沟通和协调机制。
3.4 事件响应与执行在应急行动计划制定完成后,需要立即执行并进行事件响应。
关键步骤包括:1. 按照计划调控流量;2. 配置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测;3. 实施应急措施;4. 协调各相关部门的配合;5. 定期评估应急效果,做出调整。
3.5 应急结束与总结一旦事件得到控制或解决,需要及时结束应急状态,并进行总结。
关键步骤包括:1. 停止特定的应急措施;2. 撤离现场人员和设备;3. 进行应急工作的总结;4. 形成应急情况报告。
4. 应急资源调配在应急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资源以支持行动计划的执行。
应急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人员:调动相关专业人员,如环境监测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 设备:使用专业设备,如监测仪器、泵站等;- 物资: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用具、救援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电站、水库大坝(闸)设计下泄生态流量对下游河流生态环境进行补偿,是对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保护。
水电站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规范水电站建设及运行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在建设及运行的同时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水电资源,既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又确保了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流量监测设备配置主要有:雷达水位计;闸门开度仪;工业网络摄像机;AFEW-4.0生态水流量在线设备等。
下面我们来说说生态流量监测设备配置:
1.雷达水位计
1.1产品简介
本系列产品是一种采用微波技术的液位探测仪器,专用于监测天然水体或辅助水处理作业,为监测或作业单位提供准确的水位信息。
产品吸收德国InnoSent 公司24GHz平面微带雷达技术,信号处理采用自有专利方法,可全天候稳定工
作,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同时,非接触式探测、抗干扰性强及功耗低等优势使之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甚至可用于有污染物或沉淀物的复杂水环境,例如江河、湖泊、水库或污水处理等等。
1.2产品特点:
内置原装进口的德国InnoSenT雷达探测模块。
24GHz调频连续波(FMCW)制式,非接触式连续探测水位。
平面微带阵列天线(11°×11°),收发同步,方向性好。
标准物理电路接口:RS232/RS485/4~20mA/SDI-12(预留)。
多种通讯协议:自定义协议(ASCII)/MODBUS-RTU/SDI-12。
防内部结露、防水、防雷设计,适用于各种野外环境。
测量运行和休眠模式相结合,节能降耗。
消波算法,有效消除水面波浪、仪器振动影响。
外观小巧,安装方便、易维护。
1.3产品应用
江河、湖泊、潮汐、水库等自然水域水位监测。
汛期城市洪水或内涝监测,如低洼地、排水口监测等。
辅助水处理作业,如城市供水、排污监测等。
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安装高度须匹配有效测量范围1.5~40m。
2.闸门开度仪
2.1产品简介
闸门开度变送器是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需要而制造的,它广泛应用于测量闸门和阀门开度及各种门机、吊车等起升高度的自动化变送器。
3.工业网络摄像机
3.1主要特性
最高分辨率可达1920×1080@25fps,在该分辨率下可输出实时图像。
采用ROI、SVC等视频压缩技术,压缩比高,且处理非常灵活,超低码率。
码流平滑设置,适应不同场景下对图像质量、流畅性的不同要求。
支持GBK字库,支持更多汉字及生僻字叠加。
支持OSD颜色自选。
高效阵列红外灯,使用寿命长,照射距离最远可达30米(I3)/50米(I5)/80米(I8)。
4.AFEW-4.0生态水流量在线设备
4.1产品简介
AFEW-4.0一体化机柜是成都永浩专门针对生态水流量监测要求所研发的高度集成采集传输设备。
主要负责采集:闸门开度仪、雷达水位计、网络摄像机、雷达流速仪等传感器信号,通过水工建筑测流法来计算生态水下泄流量。
内置4G型遥测终端,可将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远程传输给水务环保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