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课件-职业生理心理与工效学一
最新第二章职业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1-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00
• 血液再分配:内脏、皮肤小动脉收缩,肌肉小动脉扩张。
关系。人的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会对这种影响做出各种
反应,指标也不同,而这些反应构成劳动生理的主要内容 (H. Luczak, W. Rohmert, J Rutenfranz)。 • 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从而找出提高作 业能力和预防疲劳过早出现的措施,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 提高生产率目的的一门学科。
行的作业。
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1] 劳动强度等级[2]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3] 耗氧量 (l/min) <0.5 0.5~ 1.0~ 1.5~ 2.0~ [<0.5 0.5~ 1.0~ 1.5~ (<0.70 0.70~ 0.96~ 1.19~ 1.36~ [3] 能耗量 (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90 90~ 110~ 130~ (<92 92~ 130~ 150~ 0 直肠温度( C) 37.5~ 38.0~ 38.5~ [4] 排汗率(ml/h) 200~ 400~ 600~
基本概念: • 氧需(oxygen demand):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 氧上限(maximum oxygen uptake):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 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 • 氧债(oxygen debt):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称为氧债。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氧债及其补偿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 生理变化与适应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氧债及其补偿 A=氧债 B=偿还氧债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课件
学习如何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
主题介绍
1 工作幸福感
了解提高工作幸福感的重要性,并寻找积极的工作体验。
2 卓越表现
探索成为卓越表现者的策略和方法,追求职业发展的成功。
职业生理的重要性
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 提高工作表现和抵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精力充沛
通过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保持 充沛的精力,提高工作效能。
2
节省时间
探索如何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浪费和拖延。
3
提升质量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职业心理
压力管理
工作与生活平衡
学习应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策略, 保持情绪稳定和积极心态。
探索如何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 间取得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了解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提升团队效能和工作 满意度。
工效学
时间管理
掌握计划、优先级和集中力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优化
打造舒适、有序的工作空间,促进专注和创造力。
预防职业病
掌握防止职业病的方法,避 免工作对身体的长期伤害。
职业心理的重要性
工作满意度 情绪稳定 工作动力
满足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应对工作压力和困难。
积极的心态可以提高工作动力,促进个人和团 队的成长。
工效学的重要性
1
提高效率
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和工具,完成更多任务。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课件课件
欢迎来到职业生理、心理和工效学课程!在这里,我们将探索各个层面上对 于工作效能和幸福的影响。
职业生理
1
2024版10533_职业卫生知识课件
•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目录•工作场所卫生管理要求•员工健康监护与档案管理•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01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定义与重要性职业卫生定义职业卫生重要性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国家和行业制定的关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相关标准。
职业卫生发展历程近代职业卫生古代职业卫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职业病问题日益严重,职业卫生逐渐受到重视。
各国纷纷制定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现代职业卫生02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来源01020304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030201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与步骤危害程度评估及分级管理危害程度评估分级管理03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01优化生产布局02加强通风排毒03操作规程与培训教育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实施作业许可制度对于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应实施作业许可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及管理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个人防护用品质量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管理04工作场所卫生管理要求通风设计根据车间内有害物质产生和扩散情况,采用局部排风或全面通风方式,保证空气流通,降低有害物质浓度。
合理的车间布局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要求,将车间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区域,确保各区域之间互不干扰。
温控与湿度调节根据作业特点和气候条件,合理设置车间温度和湿度,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布局与通风设计照明、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控制照明控制噪声控制振动控制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个体防护废弃物处理化学毒物及粉尘治理方法05员工健康监护与档案管理1 2 3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实施检查结果反馈员工健康检查制度及实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流程职业病诊断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结合员工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由专业医师进行职业病诊断。
(精品) 职业生理学-课件
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职业功效学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劳动过程
劳动性质 劳动强度 劳动姿势 作息时间 个体差异
为了促进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形成了三门既独立又有关 联的学科: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和人类功效学
第一节 职业生理学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 职业生理学是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的机体器官和系 统的功能性变化。
炼钢工人心率(武钢,2002)
心率(次/分)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高温作业心率
20
低温休息心率
0
时间(分钟)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2-2007)
劳动强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劳动强度指数(n) n≤15
15<n≤20 20<n≤25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职业医学与环境卫生学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理论部分
◆ 概论 ◆ 职业生理、职业心理与职业功效学 ◆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 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问题
[2]轻、中、重、很重、极重劳动的氧消耗分别相当于氧上限的<25%,25%~50%,50%~75%,>75%和接近氧上限或<25%,25%~ 37.5%,37.5%~50%,50%~62.5%及>62.5%来划分的。
[3]消耗 1 升氧约等于产生 20.92kJ(5kcal)能量。 [4]排汗率系 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数。
第三讲 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工效学-PPT文档资料
有 效 应对 宏 观 环 境 体 系 周 边 环 境 体 系 相 关 环 境 体 系
紧张 效应
微观 环境 体系 心理 生理 行 为
健康 紧 张 Leabharlann 解 无效 应对 疾 病 紧 张 持续
个体特 征 个人 应对 紧 张 策略 婚 姻 /家 庭状况 个人 因 素 与 应激 源交 互作 用
调控 因 子
图2 职业紧张生态学模式
(5)人力资源管理:这是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又一紧张源, 包括培训、业务发展、人员计划、工资待遇和工作调离等。
(6)物理因素:工作环境的不良物理因素往往可使工作人员 的总体工作负荷增加,从而降低职工对其它紧张因素的耐受 性,这些因素与工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有关。
(7)化学因素:
(三)职业紧张模式
按环境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曾有人提出: ① P-E fit model(Person-environment fit model); ② JD-C model(job demand.control model)。 前者注重强调主观的人(指人的动机和才能)与主观的环境 (感受到的供给与要求)之间不能很好的相适应时,就会引起 种种紧张反应; 后者则强调紧张反应是工作需求与劳动者自主(控制)之间 的不平衡所引起的。 按紧张源(作业环境)、易感者(个体特征)和制约应激 反应的因素(家庭及社会支持)间的交互作用与紧张效应后果 可分为:NIOSH模式(图1)和生态学模式(图2) 。
3.紧张反应(strain or stress reaction):指紧张引起的短期 生理、心理或行为表现(反应)。
4.调节因素(modifier):指影响紧张反应的个体因素和环 境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紧张源 包括三个方面:个体特征、应对能力和职业因素。 1.个体特征: (1)A型特征(A型行为): 1)时间紧迫感,做事不耐心; 2)竞争性强; 3)敌对性(对人疑虑,愤恨)。 (2)性别:妇女参加职业活动后能增强自尊感,增 强应对能力,但增加职业紧张。 (3)支配感:对于被支配或低支配或无决策权者, 则易倾向于发生职业紧张。 (4)资历与发展:包括职务过度提升或提升不足, 职业不适当,缺乏工作保障和组织内人浮于事,工作 前景未知性。 (5)业务与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职业活动的生理和心理优质PPT课件
Repetitive work)
动力作业分类
重动力作业
(反 复 性 作 业
高抬举作业 Overhead work)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劳动负荷评价
基本概念
劳动系统(work system):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 工具、劳动环境、产品等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负荷与应激(stress and strain) 个体特征 适宜水平
☆AET工作分析法 ☆OWAS观察分析劳 动姿势、负荷大小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职业生理学
劳动过程的生理紧张源
不良的劳动姿势 过长的劳动时间 过快的工作节奏 人机的不良配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一、强制体位(poor posture)
组织措施 培训和教育 国家立法 健康促进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临床医师的职业紧张等职业心理问题
研究内容
职业紧张 职业生命质量 工作倦怠 抑郁症 心身疾病
研究工具
量表
• MBI-GS,OSI-R,CES-D
问卷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概念
紧张(stress) 紧张源(stress agent) 紧张反应(strain) 个体资源(personal resources) 应对(modifier)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工作/任务需求 工作负荷 自主程度
组织因素 角色需求 管理风格 职业/安全 人际关系
职业生理学 Work Physiology
感知加工 认知决策加工 运动加工
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
与体力劳动一样,脑力劳动系统包括: 劳动者、劳动工具、工作任务、工作环境、 工作组织制度
作业类型与劳动负荷
(一)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 1、劳动类型 2、作业类型
压快。
排泄系统的调节与适应
体力劳动时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尿量可减少50%~
90%。尿液成分的变动较大,乳酸含量增多,以 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体温的调节与适应
体力劳动时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体温有所上 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进行, 但不应超过安静时的1℃;否则人体不能 适应,劳动不能持久进行。
脑力劳动过程
• 最大摄氧量 (氧上限): 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 一般不超过3L,有锻炼者可达4L多。
• 满足氧需的能力取决于 1、循环系统的功能(主要); 2、呼吸器官的功能(其次)。
• 氧债(oxygen debt): 实际供氧不足于氧需的量称~。
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
劳动强度分级
轻 中 重 极重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GBZ/T189.10-2007)
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可理解为在该负荷下能 够连续劳动8小时,不至于疲劳,长期劳动时也 不损害健康的卫生限值。
一般认为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约为最大摄氧 量的1/3(男1.1 L/min, 女0.8 L/min)。以劳动心 率表示适宜负荷水平,应不超过安静时的40次/分。
2、方法与指标
(1)客观方法
1)体力劳动:劳动能量代谢率它适合于评价全 身性的动态体力劳动,可以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测 定能量代谢率。
劳动负荷评价
1、基本概念 (1)劳动系统(work system) (2)负荷与应激(stress and strain) (3)个体特征 (human characteristics) (4)适宜水平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来源有三条途径: 1、ATP-CP系列 2、需氧系列 3、乳酸系列
(二)体力活动时的能量代谢
1、ATP-CP系列 :无氧、非常迅速、产ATP少、短暂的 极重劳动 2、需氧系列:需氧、较慢、长期轻及中等劳动
3、乳酸系列:无氧、迅速、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
(一)类型
1、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
(二)应用
1、适合90%的人应用 2、单侧限值 3、一般设计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之间的信息是通过人和机器之间的界 面传递的。
人机界面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
按照工效学要求,其设计需适合人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 点。
工作环境能够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一)气温 (二)噪声 (三)照明 (四)颜色
(五)劳动组织
1、不同的颜色心理作用有何不同?你喜欢什么颜色?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工效学 3、如何消除紧张? 4、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重件手工锤打
极大强度作业
无氧条件氧债几乎 等于氧需
短跑和游泳
(三)体力劳动时的调节与适应
1、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 4、排泄系统
(五)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1)脑的氧代谢 脑的氧代谢较其它器官高,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重要能 源,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 (2)心血管系统 心率、脑电图、心电图 (3)其它 血糖、尿液、汗液、体温
注意几点 1、动力单元组成 2、重心 3、姿势
机器、工具、仪表等设计时需要特别重视人体的尺寸参 数。这样才能设计出的设备适合于人的特点,便于操作和 使用,即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职业人群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课件
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身体健康的人通常情绪更稳定、积极,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 战。
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减少因压力导致的身体紧张和 不适。
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职业人群需要关注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以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 状态。
身心健康的促进策略
健康饮食与运动
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 于提高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详细描述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因素,如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行为表现等;家庭因素,如 家庭关系、家庭氛围等;社会因素,如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通过全面了解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背景 ,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评估
总结词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评估需要专业人员进 行。
VS
良好的睡眠质量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助于 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状态。
积极应对压力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放松训 练、冥想等,以减轻压力对身心的影 响。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同事、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有助于获得支持和情感满足。
05
职业人群生理与心理健 康的保障措施
政策法规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减少员工长 时间连续工作和高强度工作的压力。
个人自我管理与调节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
职业人群应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和高强度工作对身心健康的 负面影响。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职业人群应注重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健康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自身 免疫力。
职业人群的生理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测量
主观测量 工作成绩测量 生理学测量: 反应时、记忆测量、译码等
作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 2、个体因素 3、环境因素 4、工作条件/性质 5、锻炼和练习 6、疲劳
社会制度、劳动关系 社会支持(尊重、交流) 工年作龄态、度性、别动、机健、康意、志营养状况、 体格、智力
• 1mol葡萄糖产生38分子ATP,1mol脂肪产生130分子ATP; • 1L氧氧化葡萄糖产生6.5mmol ATP,氧化脂肪产生
5.6mmol ATP。
特点:经济持久,需氧;但速度慢
能量代谢的三条途径 3.乳酸系列
• 以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来提供能量 • 1mol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
特点:迅速,不持久;无氧
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3、呼吸系统 呼吸次数增加 肺通气量增加:可由安静时6~8L/min增加到40~120L/min以上 静力作业时,呼吸浅而少
(肺通气量可作为劳动强度判定和劳动者劳动能力鉴定的指标之一)
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4、排泄系统 尿量减少 尿液乳酸含量显著增加 汗液成分中乳酸含量较高
职业紧张的模式
人-环境适应模型 person-environment fit model, P-E模型
工作需求-控制模型 job demands-control model, JD-C模型
付出-回报模型 effort-reward imbalance, ERI模型
JD-C模型
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脉压加大或保持不变时,体力劳动能有效地进行 脉压下降(当<1/2最大值时)提示疲劳,糖原贮备接近耗竭。
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脂肪能源:贮存量约90000-110000 kcal
❖ 糖原能源:贮存量约2000 kcal
乳酸系列
C6H12O6
2ATP+ 2CHCOCOOH 丙酮酸
2CHOHCOOH 乳酸
❖ 缺点:需动用大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作用,故不经济,不能持久。
无 氧 酵 解
氧化磷酸化
ATP
ATP-CP
❖ ATP-CP系列
ATP + H 2 O CP +ADP
ADP + Pi + 29.3 kJ/mol Cr +ATP
供能几秒钟至一分钟
❖ ❖
需氧系列
C6H12O6 +6O2
6CO2+6H2O +38ATP(36ATP)
❖ 一分子葡萄糖形成38分子ATP,一分子脂肪形成 130分子ATP。
氧 速度 能源
产生 ATP 劳动类型
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 系列
乳酸系列
无氧
无氧
非常迅速
迅速
CP,贮量有限
糖原,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性
很少
有限
任何劳动,包括短 短 期 重需氧系列 需氧 较慢 糖原,脂肪及蛋 白质,不产生致 疲劳性副产物 几乎不受限制 长期轻及中等 劳动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Ⅰ
≤15
Ⅱ
~20
Ⅲ
~25
Ⅳ
> 25
*摘自《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于永中
19
劳动强度与能量代谢及参与工作肌肉量的关系
劳动强度
手劳动
劳动类型 1 只手臂劳动 2 只手臂劳动
轻(kJ/min) 1.0-2.5
职业生理学
work physiology
教 学要 求
❖ 掌握:氧需、氧债、氧上限,体力 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
❖ 熟悉:劳动负荷评价;作业能力。 ❖ 了解: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和
适应。
职业生理学
❖ 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或系统功能 的学科和课程(Laurig)。
❖ 它是一个学科,观察的主要是劳动者,研 究工作任务、场所、对象和原材料以及环 境对人的影响。尤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人 的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会对这种影响 做出各种反应,指标也不同,而这些反应 构成劳动生理的主要内容
(H. Luczak, W. Rohmert, J Rutenfranz)。3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 与适应
劳动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 作业时候氧消耗的动态变化 ❖ 劳动能量代谢与劳动强度分级
4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 1.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氧需=氧债,<2分钟):短跑、游泳
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1]
劳动强度等级[2]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极重
耗氧量[3](l/min) <0.5 0.5~ 1.0~ 1.5~ 2.0~ 2.5~
[<0.5 0.5~ 1.0~ 1.5~ 2.0~]
(<0.70 0.70~ 0.96~ 1.19~ 1.36~ 1.45~)
能耗量[3] (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52.30~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175~
[<90 90~ 110~ 130~ 150~]
(<92 92~ 130~ 150~ 165~)
直肠温度(0C)
37.5~ 38.0~ 38.5~ 39.0~
❖
❖ 2. 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
❖
❖ 氧需(oxygen demand)
❖
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
❖ 氧上限(maximum oxygen uptake)
❖
血液在1min内能提供的最大氧量。
❖ 氧债(oxygen debt)
❖
氧需和实际供氧之差。
氧债分二种
A.非乳酸性氧债:
轻至中等强度劳动 氧需<氧上限 特点: (1)恢 复较快,2-3分钟, 比乳酸氧债快30倍 (2)恢复期氧用于合成ATP、CP,补充氧
排汗率(ml/h)[4]
200~ 400~ 600~ 800~
注:[1]资料来源于国际劳工局,1983;[ ]括号内的数据见 PO.Åstrand 等 1986 年所著“劳动生理学教科书”:( )括号内 系于永中等 1979 年数据。
[2]轻、中、重、很重、极重劳动的氧消耗分别相当于氧上限的<25%,25%~50%,50%~75%,>75%和接近氧上限或<25%,25%~ 37.5%,37.5%~50%,50%~62.5%及>62.5%来划分的。
B.乳酸性氧债:
强劳动 氧需>氧上限 特点: (1)偿还时间长,10min—1h (2)恢复期氧用于:氧化乳酸,乳酸合成糖原,
合成 ATP、CP,补充氧
3.能量代谢与劳动强度
只适用于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A.以毎分劳动时总能量消耗区分
劳动时能量消耗
毎分劳动总能量消耗(kJ/min)=
(未包括恢复期能量消耗量)
劳动时间(min)
B. 以劳动时心率区分
轻中
重
很重 极重
心率 75~ 100~ 125~ 150~ 175~
C. 以毎分耗氧量区分 劳动时毎分耗氧量 (l/min)=[劳动时及恢复期耗 氧量(l/min)-同期內安静时耗氧量(l/min)]/劳 动时间(min)
❖ 中等强度作业(氧需<氧上限):我国工农业生产。 ❖ 大强度作业(氧需>氧上限) :爬坡、搬运, ❖ 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9
小结
糖原 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脂肪酸β氧化
乙酰辅酶A O2
三羧酸循环
CO 2 + H 2 O
ATP CP
ADP
Cr+P
劳动时即时能量系统、短期能量系統、 长期能量系統供能情况
❖
10” 30” 60” 2’ 4’ 10’ 30’
❖ 厌氧系列 % 90 80 70 50 35 15 5
❖ 需氧系列 % 10 20 30 50 65 85 95
[3]消耗 1 升氧约等于产生 20.92kJ(5kcal)能量。 [4]排汗率系 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数。
17
炼钢工人心率(武钢,2002)
心率(次/分)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高温作业心率
20
低温休息心率
0 18
时间(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