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摘要】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

本文从主要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在主要问题部分,我们分析了信贷风险管理不足、信贷评估不准确、内部控制不完善等几个关键问题。

在对策部分,我们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优化信贷评估模型、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等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希望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保障资金安全。

在我们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并强调了信贷管理在商业银行运营中的重要性,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主要问题、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银行的业务运作和风险控制。

了解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主要问题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不当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信贷审查流程不规范、贷后管理不到位、不合理的信贷定价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增加,最终影响银行的经营稳定和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查流程和贷后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意识等。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银行才能更好地把握风险,提高业务效率,确保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和风险控制。

2. 正文2.1 主要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信贷风险管理不足: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负责为各类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服务,但在这个服务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例如信贷结构的不合理,存在着投资过度集中的问题。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梳理,并提出优化对策。

1.完全依赖少数领域。

当前市场上,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投资额较为集中,也就是所谓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利润高、风险小、市场前景好等原因所导致。

但如果单个行业经济发展或金融环境变化,例如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和调整,就会给银行带来很大风险,甚至导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过分依赖抵押担保。

为了保证贷款安全,商业银行大多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发放。

但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类似房地产抵押贷款泛滥的情况,最终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过度膨胀。

这样既增加了政府调控难度,也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而且还可能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3.普遍忽略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就业人口的主要来源。

但银行在贷款发放时倾向于支持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忽略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这样势必会降低市场竞争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

1.拓宽信贷投放领域。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拓宽信贷投放领域来缓解行业集中度过高的问题。

银行可以在传统投资范围以外寻求更多新领域投资机会,例如支持新兴产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以提高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和风险抵抗力。

同时,银行可以掌握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市场,把握市场机会,创造更大价值。

2.改变贷款方式。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改变以往的贷款方式,采用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自身信誉、品牌、技术来获取信贷支持。

同时,银行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领域的了解和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发展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

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进行优化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结构偏重于传统产业。

在过去的发展中,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向传统产业提供信贷支持,导致信贷集中度较高,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是信贷结构偏重于大企业。

商业银行通常更容易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因其规模大、资信状况好,而忽视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这导致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长期存在。

三是信贷结构偏重于短期融资。

为追求较高的利润,商业银行倾向于提供短期融资,如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而对长期融资需求的支持不足,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

应注重风险防范,通过建立科学的风控体系,提高信贷技术和风险定价能力,降低金融风险。

二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性。

可以通过建立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模式等方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提高长期融资支持能力。

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长期融资业务,加大对长期资金需求的支持。

应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协作,推动发展债券市场、股权市场,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要加强内控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查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效益,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政策,加强信贷结构的优化工作,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随着商业银行不断扩张资产规模,信贷结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资金过多流向房地产、股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热度不减,房地产行业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向。

但过多流向房地产领域会导致资金流动缓慢,造成大量闲置资金。

同时,股市波动也会造成信贷风险。

二、信贷结构过于简单,缺乏差异性。

很多银行为了方便管理,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信贷分析,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

这样不仅会降低银行利润,也会增加银行风险。

三、信贷资金缺乏流动性。

商业银行在放贷时往往重视抵押品的抵押价值,忽略了抵押品的流动性。

一旦抵押品无法及时变现,银行就会面临资金流动的问题。

一、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控制风险,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管,特别是避免过多流向房地产和股市等非实体经济领域。

同时,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抵押品的评估,以及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差异化分析。

二、提高信贷结构的差异性和灵活性。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信贷产品,同时要注重对信贷产品的创新和完善,提高差异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优化抵押品管理和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应该优化抵押品管理和评估方法,特别是要注重抵押品流动性的评估,为抵押品评估加入流动性评估因素,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金融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商业银行必须正确的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创新产品设计,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摘要】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是银行业务的核心之一,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贷资产结构单一、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以及信用风险管理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包括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优化信贷产品设计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等。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应认识到优化信贷结构的必要性,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

展望未来,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问题、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产品设计、科技创新、结论、建议、必要性、展望、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引言、正文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各类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服务。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优化对策。

从宏观角度看,信贷结构失衡可能导致信贷资源配置不当,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对策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贷款风险集中、信贷产品单一、科技创新不足等方面。

贷款风险集中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的放大,一旦某一行业或企业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信贷业务的稳健性。

而单一的信贷产品设计可能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利润增长,影响其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足也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无法与时俱进,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有必要针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信贷业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是银行业务的核心之一,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不仅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当前金融市场的挑战,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还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这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保障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和市场地位。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负责为广大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贷审批流程不透明,缺乏公开性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过程中,审批流程不透明,缺乏公开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由于审批流程不透明,很难保证审批的公正性和依据的科学性。

其次,由于只有少数人能够了解信贷审批的流程,从而容易导致利益相关方的不信任和不满,影响银行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2、风控措施不完善,信贷风险难以控制信贷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国有商业银行的风控措施并不完善。

例如,某些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借贷关系链复杂、对担保物价值把握不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信贷风险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3、信贷审批标准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和投资领域正在迅速崛起,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标准和审批流程并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发展,这导致许多新兴产业和行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困难。

同时,一些老行业和老企业却因惯性思维和既有利益固化而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支持,这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公。

4、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指的是,银行和客户之间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上不对称,这很容易导致银行对某些客户的信贷资质评估不准确,从而造成银行的信贷损失。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在现代经济中,商业银行是人们最主要的借贷渠道。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信用卡等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然而,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下降或风险增加。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1.问题:信贷产品单一由于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单一,往往会造成银行营收的过度依赖于贷款业务。

而贷款业务的利润往往低于其他业务,如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

一旦贷款业务出现问题,银行的盈利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对策:增加非贷款类业务为了降低贷款业务的比重,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其他非贷款类的收入来源,如证券交易、贷款保险等业务。

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增加收入来源。

2.问题:重点客户集中度高商业银行往往将大量的信贷资源用于优质客户,这些客户往往占据了银行大部分信贷资源。

这种集中的信贷资源有可能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对策:平衡客户信贷为了避免信贷资源的集中度过高,商业银行应该平衡客户信贷。

通过建立客户细分策略,将信贷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客户。

在产品设计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增强信贷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3.问题:信用风险高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评估贷款客户的信用风险。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贷款违约,给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

对策: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从准入前的客户筛选到放贷的流程,再到偿还周期中不断的风险评估。

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和监测,建立贷后追踪、处置和风险分摊机制,以确保信贷产品的风险可控性。

4.问题:贷款利润空间较低除了信用风险外,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利润空间较低。

在经济周期下行期,贷款利率和利润空间进一步下降,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容易面临盈利压力。

对策:多种措施提高利润率为了增加贷款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限制贷款期限、增加担保要求等方式来加强信贷产品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庞大,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已成为金融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其合理发展与稳健经营对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益。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贷投放过于集中于传统行业,信贷风险高度集中于特定领域,信贷审查流程存在滞后和短板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信贷利润水平,亟需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结合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阐述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给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偏向于传统产业和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不足。

这导致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和创新。

商业银行对于信用评估和风险分析的不足,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增加。

部分银行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放贷过度,信用风险不断累积。

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查流程相对繁琐,审批周期长,对客户体验不佳。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降低了企业的信贷获得率。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不足、信用评估不足以及审查流程繁琐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和改善。

2. 正文2.1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信贷结构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下,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房地产和国有企业等传统行业,缺乏对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摘要】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导致风险控制不到位;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可能引发恶性循环;三是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容易造成风险集中爆发;四是信贷利润率下降,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信贷审批流程的规范化、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来提升信贷利润率。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时积极采取对策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审批流程、资产质量、风险管理、利润率、对策、问题、结论1. 引言1.1 介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信贷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各种形式的信贷产品,帮助客户实现个人消费、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等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信贷管理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规范的信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信贷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对银行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信贷管理是银行与客户之间最主要的业务联系方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流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对于保障银行的长期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信贷利润率下降等。

信贷审批流程不够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的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是一个严重问题,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声誉。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其经营业绩,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失衡,信贷扶持缺失当前,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引导金融资源向虚拟经济、房地产等领域集聚,导致资本过度流入这些行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对于重点产业领域的金融支持还不够,导致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地产等行业之间的发展失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应当逐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振兴产业。

二、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目前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仍然更多地关注企业的规模,而不关注其效益。

此外,银行信贷需求量大,以至于一些企业因为过度借贷而致盈利下降,甚至倒闭。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更加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效益,避免因盲目求发展而产生风险。

三、信贷风险已深刻显现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对风险的防范十分关键。

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的时候过度注重了利润和业务快速拓展,而没有加强风险控制,导致不良贷款的风险不断积累。

商业银行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提前发现和防范风险,以保证金融安全和业务长期稳定性。

四、信贷政策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信用等方面的原因,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比较大。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一直在大力鼓励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但是由于一些制度性问题和缺乏技术手段等问题,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仍然较小。

未来,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信贷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并不断提升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基于以上的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控、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信贷结构,而政策层面也需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从而为国家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融通的重要职能。

而信贷风险管理则是商业银行经营中关键的一环,它关乎着银行的资产质量、经营风险和盈利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比如信贷审批流程不严谨、风险管理政策不够健全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信贷过程中的管理混乱,进而增加了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

2. 信贷审查不够细致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可能存在着审查不够细致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方面未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审核。

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情况。

3. 风险定价与资产负债匹配不足在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往往存在着风险定价不足和资产负债匹配不足的情况,导致了信贷资产收益率不高、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

4. 对风险变动的不及时应对在信贷过程中,商业银行未能及时捕捉到市场变动和风险变动的情况,进而未能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和风险防控措施,导致了信贷风险的不断积累。

二、对策建议1.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信贷审批流程和风险管理政策,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和风险监控系统。

2. 加强信贷审查与监控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审查与监控,提高审查的细致度和深度,严格把关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杜绝不良贷款的发生。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查不够细致、风险定价与资产负债匹配不足、对风险变动的不及时应对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信贷审查与监控,强化风险定价和资产负债匹配工作,并提高对风险的预警能力,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风险损失,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摘要: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决定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文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一些较为实用的信贷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对策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决定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银行的信贷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笔者想就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现表述如下,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1、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信贷管理模式严重滞后银行业传统的信贷模式侧重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户发放贷款后,就持有贷款直至到期,而不主动对信贷组合结构进行调整,贷款缺乏流动性。

这种传统贷款管理模式有明显的内在缺陷。

它容易导致贷款风险集中于单一客户及特定行业惑地区,同时,信贷过度集中也不能保证银行获得持续的盈利增长。

信贷集中度管理模式也存在局限性,即单纯依靠信贷限额并不足以避免信贷集中,而且它只是简单、消极的风险管理。

银行这种一味通过信贷限额规避贷款集中风险的做法,本身忽略了风险回报。

这种限制意味着某些具有创造价值潜力的信贷业务可能失去机会,银行的盈利机会大大减少。

银行信贷管理模式严重滞后1.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同样可诱发银行危机,信贷法制建设当为金融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还不够健全和优化。

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

如“零风险”考核机制削弱了基层银行对企业信贷支持的信心。

银行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各种财务激励措施尚未落实,贷款审批权也基本上是静态管理。

对人员的控制主要落实在贷款责任制上。

与不断加强的控制力度相对照,人员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开始有意识地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对信贷业务从严控制。

在信贷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信贷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贷人员素质不高、贷款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影响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1.1 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商业银行高素质的信贷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上级行,而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伴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提高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素显得尤其迫切;二是少数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欠缺,风险防范意识差;三是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对基层信贷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让基层信贷人员从事信贷业务工作,这势必容易造成信贷风险。

1.2 信贷管理意识存在偏差,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同业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于是千方百计争揽大客户就成了商业银行的普遍现象,误以为所有的大客户就是优质客户,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会给日后的信贷管理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在信贷管理实际工作中,有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对商业性贷款中的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缺乏可行性的调查评估,过分依赖关系和熟人,对贷前调查不够重视或对调查报告内容没有认真核实。

二是信贷人员贷后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部分信贷员重库存核查,轻企业资金应用分析;重本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轻关联企业的经营调查,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1.3 贷款贷后跟踪管理滞后,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

商业银行普遍热衷于贷款投放,而忽视贷后管理这一重要环节,贷后管理处于一种盲目和随意状态。

与此同时,在信贷档案管理上,信贷档案的有效性、序时性、规范性、全面性未得到具体体现,档案资料不够完整;信贷档案分类和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存在档案长时间抽走无人过问的现象。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乎着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和资产负债的平衡。

在实际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信贷政策不规范、风险管理手段不够完善等。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信贷政策不规范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一些商业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对客户的准入标准不够严格,未能充分考虑客户的偿还能力和借款用途。

导致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和客户通过了审批,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2.风险管理手段不完善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手段主要包括风险定价模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并不够完善,风险定价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并不普遍,一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数据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内控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控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监控措施不够严密,导致了信贷风险管理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1.规范信贷政策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贷政策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合理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偿还能力,确保审批的项目和客户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

2.完善风险管理手段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投入和建设,建立和完善风险定价模型,有效利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风险信息,提高对信贷风险的感知能力,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管理手段的有效性。

3.健全内控机制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内控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信贷风险的监控和控制,规范内部流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从源头上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

4.加强人员培训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认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能力,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做到风险可控可预期。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主体之一,对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信贷服务主要面向大企业和国企,小微企业融资难。

商业银行主要面向大企业和国企进行金融服务,对于中小微企业往往与之相关的金融需求较难满足,具体表现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

2.信贷结构较为单一,贷款用途单一。

商业银行在借贷过程中往往会采取结构相对单一的贷款方式,且贷款用途也相对单一,这样的方式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相对缺乏多样性。

3.信贷风险高。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上往往存在一些风险,如不良贷款率高等,尤其是在经济运行不稳定时期,更容易出现不良贷款问题。

1.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对于小微企业等较为弱势的经济主体,加大对其的信贷支持有利于促进其发展,同时也能增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

2.创新信贷产品,丰富信贷用途。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及丰富信贷用途,推出适合不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信贷,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收益。

3.控制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客户需求,科学合理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信贷控制和防范措施,控制信贷风险,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使得对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加大科技投入促进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前沿科技平台,优化金融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智能风控,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5.开放共享,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协同。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放共享的方式,加速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协同机制,与其他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科技企业等共同开展创新合作,并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平台业务整合,共同打造更加稳健、高效、可持续的金融生态。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作为经济金融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的存储、支付、融通等职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优化对策进行调整。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

部分银行过度依赖房地产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导致信贷结构过于单一,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较高,部分银行在信贷扩张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风险,导致不良贷款比例较高,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益和市场形象。

本文旨在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包括优化信贷产品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以及完善信贷审批流程等方面。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稳健经营,为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金融支持。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贷结构问题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合理的信贷结构可以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增长,而不合理的信贷结构可能导致资金过度聚集在某些领域,从而引发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

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对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3 研究目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贷结构不合理和信贷风险较高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提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1. 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问题的根源,了解其影响因素和机制,为今后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2. 针对信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以优化信贷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信贷是一种重要的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信贷风险较大、信贷结构不合理、信贷投向单一等问题。

我们需要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信贷效率,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信贷风险较大目前,商业银行在信贷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

信用风险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银行信贷量过大,且贷款人信用记录不佳、还款能力弱,导致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信贷风险相对较大。

2. 信贷结构不合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信贷投向单一、行业重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由于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中主要依据传统信贷模式和传统产业结构,导致信贷结构单一,风险集中。

3. 信贷利率扭曲目前商业银行信贷利率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扭曲现象。

部分企业和个人因信贷条件宽松,导致信贷需求过大,信贷利率扭曲加剧,银行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

二、商业银行信贷优化对策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要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对贷款申请人进行细致审查,严格控制不良贷款比例。

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信贷风险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2. 调整信贷结构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加强对信贷投向的引导,促进信贷结构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减少对房地产和重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向。

加强对行业和地区信贷风险的研究分析,科学合理地配置信贷资源,避免信贷集中度过高的问题。

3. 优化信贷利率体系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信贷利率扭曲的问题,需要优化信贷利率体系,逐步实行市场化定价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差别化信贷利率制度,根据贷款对象的信用风险情况、行业特点和市场供求情况等因素,科学设定不同的信贷利率水平,引导资金流向市场需求紧缺的领域。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与对策(李建定稿)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与对策(李建定稿)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与对策摘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既关系国民经济的安危,又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负面影响及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的具体措施等.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指的是信贷资金的投放与运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放量投放,但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信贷业务中长期化倾向更加明显,银行信贷过多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和优势行业,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严重不足,等等。

这种信贷结构失衡性问题的存在, 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银行业信贷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一)信贷资金期限结构严重失衡.在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中,短期贷款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占绝大多数.现在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长期、稳定的收益,因此,大部分银行不断调整短期资产,增加长期信贷资产,甚至有些银行不惜牺牲流动性而增加长期贷款。

当信贷资金紧张时,由于银行的偏好,往往首先保证长期信贷资金,贷款中长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着一硬一软双重约束:其中,硬是硬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是一种硬约束,活期存款可随时提现,定期存款到期也要还本付息,商业银行没有理由拒绝支付,否则,就有可能引发挤兑,使整个金融业的信用严重受损;软是贷款的软约束,商业银行放出贷款以后,虽然有严格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却不能完全保证贷款的归还,并且商业银行贷款的大客户往往是一些大型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到期能否顺利还本付息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

这样,一方面是短期存款占很大比重的负债结构,另一方面是中长期贷款占比重很大的资产结构。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主要的一种,其信贷业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结构不合理,信用风险过高,贷款利率过高等方面。

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存在大量信贷资金被占用于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导致整体风险偏高;商业银行在制定贷款利率时存在浮动性过大的情况,带来不确定性。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监管政策、经济周期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调整自身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接下来的将重点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优化对策建议,包括调整信贷政策和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2000字】1.2 问题阐述商业银行信贷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一些问题,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着过度依赖传统行业的问题,过多的信贷资源被倾斜向传统行业,导致新兴行业和创新型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信贷结构存在着地区性倾斜的问题,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更容易获取优惠信贷,而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却面临着信贷困难。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过于偏向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难以获取到足够的信贷支持,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1.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问题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问题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问题近几年,商业银行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要求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实行“绿色信贷”,开展信贷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控有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贷政策,将贷款投向国家引导的重点产业、重点行业、优质项目、优质企业,化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积极支持符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业务,严控“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项目的授信,真正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成功推动了信贷结构向良性转化,资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优质信贷板块萎缩,新领域拓展乏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多集中于资源行业、化工行业、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房地产业。

公路、电力、化工、金属制品、纸制品、教育等贷款绝对额占比较大。

对“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的行业拓展不力。

对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粮油机械、化工新材料等一些重点产业集群,信贷业务拓展力度不够,未将其发展成为信贷结构中的中坚力量。

对中小企业、第三产业、低碳产业进入不够。

“三农”、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占比不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医院、教育、住宿餐饮等服务与消费领域,客户市场进入不够。

(二)优质大项目资源储备不足,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大项目储备不足,持续发展速度放缓。

已审批待提款、已上报待审批和可供营销的储备项目资源不多,优质项目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有限,多数项目贷款进入还款高峰期,对信贷业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不利。

信贷资源配置导向性不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支持的行业项目进入不够。

商业银行实际支持力度不够,信贷资产占比不高。

项目营销中服务创新不多,低碳金融的服务范围不广。

(三)小企业客户营销拓展不力,跨越式发展有待增强。

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贷款比例很低,离国家政策要求有很大距离。

其次,授信和审批权限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与对策摘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既关系国民经济的安危,又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负面影响及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的具体措施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指的是信贷资金的投放与运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放量投放,但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信贷业务中长期化倾向更加明显,银行信贷过多投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和优势行业,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严重不足,等等。

这种信贷结构失衡性问题的存在, 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银行业信贷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一)信贷资金期限结构严重失衡。

在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中,短期贷款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占绝大多数。

现在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长期、稳定的收益,因此,大部分银行不断调整短期资产,增加长期信贷资产,甚至有些银行不惜牺牲流动性而增加长期贷款。

当信贷资金紧张时,由于银行的偏好,往往首先保证长期信贷资金,贷款中长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着一硬一软双重约束:其中,硬是硬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是一种硬约束,活期存款可随时提现,定期存款到期也要还本付息,商业银行没有理由拒绝支付,否则,就有可能引发挤兑,使整个金融业的信用严重受损;软是贷款的软约束,商业银行放出贷款以后,虽然有严格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却不能完全保证贷款的归还,并且商业银行贷款的大客户往往是一些大型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到期能否顺利还本付息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

这样,一方面是短期存款占很大比重的负债结构,另一方面是中长期贷款占比重很大的资产结构。

在金融能够维持平稳运行的情况下,这样的资产负债结构不会有危险。

但一旦出现意外的金融波动,就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危及银行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

(二)信贷资金的产业配置存在着个别行业高度集中的倾向。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与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结合越来越紧密,纷纷将制造、电力、建筑、交通和房地产业作为信贷资金投放重点,使贷款集中于个别行业的问题突出。

某县四家商业银行投向基础性建设项目的贷款余额达到490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2.62%,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20411万元,占比26.09%,当年新增贷款中,投向基础建设工程9000万元,住房按揭贷款新增4072万元,分别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4.91%和24.84%。

而企业急需的项目贷款的技术改造贷款余额均为空白。

(三)信贷客户规模结构相对集中。

由于大中型企业通常信用等级高,交易成本低,各家银行,无论是全国性银行还是区域性银行均无一例外地对大中型企业有着特殊的偏好。

由于我国现有银行的高度同质性,小企业大家都不愿意去培育,所以我国小企业贷款增长缓慢。

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客户评级、授信制度,大型国有企业因为资产雄厚、政府支持,评级一般较高,特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企业更是各家银行激烈竞争的优质客户。

各家银行在信贷质量管理强化的大背景下,信贷资金向优势企业集中,新增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加快了贷款集中的步伐。

(四)信贷资金区域结构明显失衡。

近十年来,在国家稳健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各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都在稳定快速增长,但其增长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从存款的地区分布看,主要来自东部地区。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3.9%、18.1%和15.3%;从各地区的存款比重来看,东部地区存款总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存款总量之和。

从贷款的角度看,全国各金融机构贷款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61.6%、19.1%和16.0%,东部地区的贷款余额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之和。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上,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家商业银行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信贷倾斜十分明显,而对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则相对不足。

二、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负面影响(一)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体现在金融机构通过落实有关信贷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成效上。

大量资金投向少数企业、行业,一定程度上将助长某些行业和企业的非理性扩张,导致经济泡沫的形成,降低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

长此以往,会弱化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影响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和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县域经济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形成商业银行风险隐患。

信贷失衡使得银行信贷客户固定,收入主要依赖于个别行业甚至个别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集中化。

企业经营状况一旦恶化或市场发生变化,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效益性就会受到影响。

基层行没有授信权,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较小,对风险的关注程度较低,上级行又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项变化情况,导致贷后风险增加。

(三)拉大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距离。

信贷资金向大企业、大客户的集中,导致中小客户取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增大。

一部分有潜力的新兴企业,由于发展前景不明朗,金融机构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从而得不到有力支持,而使企业不得不花费时间和成本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

(四)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信贷资金过度向大城市、大企业以及基础建设、公益项目和事业单位集中,降低了新增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在欠发达地区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长期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有力扶持,相当部分处于市场成长期、有潜力的企业无法良性发展,从而使当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得不到有效调整,进一步加剧资金供求结构矛盾。

三、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的具体措施信贷结构的调整,不是暂时性和局部性的调整,而是长期性、全方位的调整,既要解决目前信贷资产产业、行业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要解决信贷资源区域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更要解决信贷客户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这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信贷业务的规模、范围、品种、方式等都将不断地丰富和扩展,商业银行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自身优势,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差别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调整信贷期限结构,化中长期资产为短期资产。

对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合理、资金来源变短、资金运用中长期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畸形的信贷期限结构一旦遭遇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必将引发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一方面要寻找长期资金来源。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过短的情况,商业银行应努力创造长期资金来源,以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

其可供选择的措施,一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发行长期金融债券,以获得比较长期的资金来源。

二是可通过金融创新,如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把相当大一部分活期存款转化为商业银行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以使负债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另一方面要将中长期资产转化为短期资产。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市场将资产期限进行调整,如在中长期贷款过多、资产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可在金融市场上采用出售贷款的方式使中长期贷款变现,或者通过贷款互换的形式将中长期贷款的期限变短,另外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将贷款风险分散。

第二、调整信贷行业结构,积极拓展优良客户。

调整产业、行业分布结构。

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先有后”的原则,严格控制对产能严重过剩、不良率较高行业的新增信贷,加大潜在高风险客户主动退出力度,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优化信贷行业投向。

信贷重点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行业,保持对能源、资源、交通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化传媒、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卫生、水务、燃气、汽车、化工、旅游、物流等潜力行业,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推进行业投向多样化;主动积极介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民生工程等领域,着眼长远,提前布局,在优势领域和行业中拓展优良客户。

第三、调整信贷客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依靠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应当明确的是,我们应该解决的是效益好、风险低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

积极支持有市场、有技术、有效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严控“两高一剩”和重复建设贷款。

同时,建立科学的授权授信制度,避免贷款审批权限的过度集中,扩大银行基层机构增加贷款的空间,不断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合理确定风险考核体系,增强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信贷人员拓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推动建立多形式、多层次贷款担保公司,降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有效发展。

第四,调整信贷区域结构,合理分配信贷资金。

由于地区的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和发展建设不同,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也不同。

要认真研究区域经济优势,制定好区域经济支持政策,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合理分配信贷资金投量,尽量使信贷资金的供给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定位相一致,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促使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同时利用区域结构分散信贷资金的风险。

在中西部的信贷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注意其组织机构的调整。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化改革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点撤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其他三家都大踏步地从县级撤出机构,上收信贷审批权。

这样的撤并对东部经济的影响也许不是太大,但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就大大减少。

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在中西部地区构建一个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支持体系。

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执行上,要促进贷款向西部地区流动,最好是通过有差别的货币政策,对中西部进行政策倾斜,比如对中西部地区银行的存、贷款浮动幅度可适度放大,以促使企业更多地使用金融机构的资金。

四、结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金融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随着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全面完成并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金融的国际化道路迈开了较大一步,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信贷资产业务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仍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从行业、区域、客户等方面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和有效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