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全册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概念:2、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

都开始于观察。

二、实验和观察1、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2、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会下沉;往烧杯里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并最终漂浮;如果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

玻璃棒的作用:加速食盐的溶解。

3、实验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外焰温度最高,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的概念:2、长度的测量。

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量程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浙教版.doc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浙教版.doc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第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要内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第2节实验和观察主要内容1.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 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2.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仔细的观察其中产生的现象,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准确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是…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

9纳米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主单位是立方(n?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二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比如0. 5米3=500 升3.测量工具及步骤:量筒、量杯;先选用合适的量筒或量杯,加入液体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刻度尺测量特殊方法介绍:测量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第4节温度的测量(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1.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如40摄氏度写做40°C,读做40摄氏度。

七年级科学上册_期末复习提纲_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_期末复习提纲_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第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要内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第2节实验和观察主要内容1.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2.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仔细的观察其中产生的现象,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准确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09纳米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比如0.5米3=500升3.测量工具及步骤:量筒、量杯;先选用合适的量筒或量杯,加入液体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刻度尺测量特殊方法介绍:测量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第4节温度的测量(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1.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总结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总结复习提纲

第一章复习纲要第一节科学其实不神奇1、科学要研究各样自然现象,找寻它们产生、发展的原由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含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寄存点一定切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芒与通风状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寄存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一样的用途有序摆放,特别的拥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械还一定按其规定要求寄存于规定地址。

3、烧伤或烫伤:用大批冷水冲刷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慢慢流水冲刷一分钟以上4、常有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许固体或液体;②、采集少许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许物质的反响容器;④用作少许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平均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备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碎)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出试管容积的1/3;(防备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他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备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平均)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 3 处),加热后不可以骤冷,也不可以立刻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防止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融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而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由:①防备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备试管零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许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响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出容积的2/3 ,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可以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响时液体体积不得超出容积的1/3 ;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七年级上)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调节.(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 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 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七年级上 科学 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上 科学 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一概念汇总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3、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4、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5、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用“m”表示 1千米=_____米1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1毫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6、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7、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8、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9、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L)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0、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

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圆的体积=底面积╳高11、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12、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13、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14、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15、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16、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

17、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18、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19、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20、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21、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⑵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配套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章期末复习提纲使用

配套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章期末复习提纲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测量内容仪器单位换算关系长度体积温度1.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相应的。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各种,仔细各种,正确和,并进行,作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

4.是一个将与进行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 :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刻度线被测物体。

2. :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 :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4.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

8.是物体.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或,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b、c11.物体的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或者)4.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15.的温度是0℃,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80C的读法:),80C读法:。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17. 体温计的特点: ,玻璃泡上方有段,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①②如:1.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2.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18.时间间隔:上一节课45分钟。

回家走了30分钟(是表示一段时间)时刻:现在是12:20,我中午11:45吃饭(表示某一点的时间)19.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二章观察生物1、我们根据物体是否具有现象将物体分为和。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总】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总】

第二章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3、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

4、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5、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6、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7、两栖类的共同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8、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鸟类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够飞翔。

10、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恒温,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是全身被毛、胎生、哺乳11、脊椎动物五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

(P44页)12、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

(P45页)13、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保护作用的外骨骼,身体分成三部分是头、胸、腹,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14、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有无种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有无果实)。

15、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裸子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藻类植物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16、无种子植物三大类: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贯众、卷柏)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有茎、叶(地钱、葫芦藓)藻类植物的特点是无根、茎、叶(紫菜、海带、水绵)18、植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所有生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P50页)19、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七年级上_科学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上_科学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我们的地球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正圆球体——椭球体。

2. 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

(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3. 第一个论述地球是球形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麦哲伦,4. 现代科学技术测量得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赤道半径约 6378千米,极半径约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由于地球的极半径仅比赤道半径小0.33%,地球看起来很圆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坐在赤道上5.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约24小时。

由西向东绕太阳公转,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天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重难点)6.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7. 在地球仪上,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呈圆半形;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做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做代号。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为了防止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分到两个半球,国际上用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所以,小于20°的经线内的地区都在东半球,大于160°的经线内的地区都在西半球,中间部分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

8. 纬线是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呈圆形,而赤道是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纬线上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

赤道被定为0度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做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做代号;南纬和北纬各有90°,以南北纬30度,60度为界可划分为低、中、高纬度,北纬90°就是北极,站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南纬90°就是南极,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一、前言本复习提纲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系统地复习科学课程,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提纲将按照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章节顺序进行整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适用于广大师生进行总复习。

二、章节概述第一章:科学入门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及其应用、科学探究的意义等。

重点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第二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组织的基本类型。

要求学生了解生命的微观世界,理解生物体的构成和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本章主要介绍了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理解新陈代谢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生命系统的生殖与发育本章主要介绍了生命的生殖、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

要求学生了解生命的延续和演化,理解生殖和发育的生物学原理。

第五章:地壳及其变化本章主要介绍了地壳的结构、运动和变化。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六章:地球上的生物群落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及其分布。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群落的特征和分布,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天气与气候本章主要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形成原因和预测方法,以及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要求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复习要点1、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熟悉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组织的基本类型。

3、深入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掌握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

4、了解生命的生殖、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熟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5、熟悉地壳的结构、运动和变化,掌握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6、了解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及其分布,熟悉不同生物群落的特征和分布,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长度、体积、温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国标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M(meter),用符号“m“表示。

如桌子高度大约一M左右,人跨一大步大约也是一M左右。

测量较大距离,一般用千M(km)做单位;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M(cm)、毫M(mm)做单位。

在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更小的长度单位,如微M(um)、纳M(nm)等。

1、测量前:(1)观察:①刻度尺零刻度在什么地方?②刻度尺的量程是多少?③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2)注意问题:①零刻度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2、测量时:①刻度尺的刻度应平贴被测物体。

②刻度尺不要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注意问题:当刻度尺不能贴近被测物体或不能沿着被测长度时,采用特殊测量方法。

3、记录测量结果:①记录数字:在精确测量时,要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四舍五入。

②写上单位:没标明单位的数字记录是无意义的。

二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国际单位制中的体积单位:立方M。

其他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毫升等,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㈡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

㈢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三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四质量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解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是横梁平衡。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1 / 12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请拿轻放。

五时间的测量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㈠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回答:秒(s),小时(h),分钟(m),日(天),周,月和年等等时间的单位:秒(s)练习:时间单位的换算1年= 天,2天= 小时,1.5小时= 分,7分= 秒1秒= 毫秒,1小时= 秒㈡问:秒是怎么来的?解释:1.地球自转一周的年平均日的1/86400时间间隔为一秒,2.原子跃迁所对应的时间,3.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所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六科学的探究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习题1.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青蛙冬眠B、刮风下雨C、潮起潮落D、“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2.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A、苹果落地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发现了地球是圆的C、瓦特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发明了蒸汽机D、小明发现西湖真的很美3.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 D细胞核4.一个物体最接近50g的是………………………………………………………()A、一只公鸡B、一个鸡蛋C、一枚硬币D、一块橡皮5.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刻度尺,下列不属于观察的内容的是……………()A、最小刻度值B、零刻度线的位置是否磨损C、量程D、生产厂家和商标6.如果有人把蝗虫、蚯蚓和海星分为一类,把袋鼠、啄木鸟和狗分为一类。

你认为它的分类依据是……………………………………………………………………………()A、有脊椎和无脊椎B、有腿和无腿C、陆生和水生D、会飞不会飞7.“如果因某种原因,桃树周围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会影响桃树的繁殖”这句话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是…………………………………………………………………………()A、桃树的生存必须依赖着蜜蜂的活动B、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C、这只是假设,蜜蜂和桃树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关系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8.一个质量为5kg的铅球从空气中落入水中,正在下沉,这时铅球的质量是…()A、等于5kgB、大于5kgC、小于5kgD、运动速度未知,无法确定9.一位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7.5克药品,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边,这时他应……………………………………………………………………………………()A. 向天平右盘中增添砝码B.移动游码C.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减少药品10.下列属于植物的组织的是………………………………………………………()2 / 12A、番茄果实B、蚕豆叶下表皮C、小麦幼叶D、一粒花生11.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的体温计,没有甩过就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当天的气温3812.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是………………………………………………………(是℃D、35℃C、36.5℃37A、38℃B、………………………13.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不能确定、不受影响DA、偏大B、偏小C………………………………………,正确序号排列为14.在用天平测盐水质量的步骤中)(m—②计算盐水质量为m=m①将盐水倒入空烧杯中 2 1m④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③称出空烧杯质量m12D. ③④①② B. ④②③① C. ③①④②A. ①②③④3 则量筒内水的实际体积……………M15.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80厘)(33 3 M、不能确定M DC、等于80厘A、大于80厘M80B、小于厘…………………………16.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①盖上盖玻片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刮几下D、④③②⑤①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A、④②③①⑤…………………………….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17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A、首先选用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B 自己、当量筒放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书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D.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18)( B.运动系统、果实、花、甘薯A.神经系统、心脏、血液、衣藻.消化系统、肝脏、萝卜、香菇C.呼吸系统、种子、茎、鸭蛋D………………………………………………19.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正确的是)(、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A 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时,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3 / 12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0.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①鲸②青蛙③丹顶鹤④鸭嘴兽⑤大鲵⑥扬子鳄⑦鲫鱼A、①③④B、②⑤⑥C、⑤⑥⑦D、①③21.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最有效地手段是……………………………()A、动物园 B、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绿化带12322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关于“观察”有下列说法:○借助工具观察可以夸大观察范围○借助观察仪器使人的感觉器官和大脑功能得到扩展。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121323123A○○、○C、○○○D○、○B、○23.猪笼草: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把其作为植物的主要依据是()A、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动物不能C.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 D.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24.要研究“微生物生长与水分的关系”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C)B、(A)()(BA)(C) C、()(C) D BAA、()(B)、(………………………………某同学在扮演胃的角色时,以下哪一句话是描述错误的25.)(.我头接食道,脚连小肠 BA.消化器官中我最胖.如果主人不保我,我经常会感到疼痛C.我的蠕动会将食物彻底消化 D观察生物第二章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两栖动2 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等几个大类。

3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用尾游泳,成体能上陆,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卵4 生,体外受精,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卵生,卵外有壳,体5 内受精,体温不恒定。

鸟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能够飞翔,身体成梭形,前肢化为翼,卵生,体6 内受精。

7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体内受精,幼体成活率高。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8 9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

这些植10 物称为蕨类植物,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

4 / 1211苔藓植物的结构比蕨类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12藻类植物结构更简单,比如海带,紫菜。

13 1590年,一位荷兰人用两块透镜制造出第一台显微镜。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14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5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6细胞膜起到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

17细胞壁有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