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型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9:阅读理解型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九:阅读理解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也灵活多样,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新颖数学题.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 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例1 (•十堰)阅读材料:例:说明代数式221(3)4x x ++-+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解:221(3)4x x ++-+=222(0)1(3)2x x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 (x ,0)是x 轴上一点,则2(0)1x -+可以看成点P 与点A (0,1)的距离, 22(3)2x -+可以看成点P 与点B (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 与PB 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 的最小值.设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 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 的最小值,而点A′、B 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 的最小值为线段A′B 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 ,因为A′C=3,CB=3,所以A′B=32,即原式的最小值为32.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代数式22(1)1(2)9x x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1,1)、点B 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 的坐标)(2)代数式22491237x x x ++-+的最小值为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探究型.解析:(1)先把原式化为222(1)1(2)3x x -++-+的形式,再根据题中所给的例子即可得出结论;(2)先把原式化为222(0)7(6)1x x -++-+的形式,故得出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0,7)、点B (6,1)的距离之和,再根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各点,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即可.解答:解:(1)∵原式化为222(1)1(2)3x x -++-+的形式, ∴代数式222(1)1(2)3x x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1,1)、点B (2,3)的距离之和,故答案为(2,3);(2)∵原式化为222(0)7(6)1x x -++-+的形式, ∴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0)与点A (0,7)、点B (6,1)的距离之和, 如图所示:设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 A′,∴PA+PB 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 的最小值,而点A′、B 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PA′+PB 的最小值为线段A′B 的长度,∵A (0,7),B (6,1)∴A′(0,-7),A′C=6,BC=8,∴A′B=222268A C BC '+=+=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所给给的材料画出图形,再利用数形结合求解.考点二、阅读试题信息,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例2 (•赤峰)阅读材料:(1)对于任意两个数a 、b 的大小比较,有下面的方法:当a-b >0时,一定有a >b ;当a-b=0时,一定有a=b ;当a-b <0时,一定有a <b .反过来也成立.因此,我们把这种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叫做“求差法”.(2)对于比较两个正数a 、b 的大小时,我们还可以用它们的平方进行比较:∵a 2-b 2=(a+b )(a-b ),a+b >0∴(a 2-b 2)与(a-b )的符号相同当a 2-b 2>0时,a-b >0,得a >b当a 2-b 2=0时,a-b=0,得a=b当a 2-b 2<0时,a-b <0,得a <b解决下列实际问题:(1)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制作几种几何体,张丽同学用了3张A4纸,7张B5纸;李明同学用了2张A4纸,8张B5纸.设每张A4纸的面积为x ,每张B5纸的面积为y ,且x >y ,张丽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1,李明同学的用纸总面积为W2.回答下列问题:①W1= (用x、y的式子表示)W2= (用x、y的式子表示)②请你分析谁用的纸面积最大.(2)如图1所示,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已知A、B到l的距离分别是3km、4km(即AC=3km,BE=4km),AB=xkm,现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2所示,AP⊥l于点P,泵站修建在点P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1=AB+AP.方案二:如图3所示,点A′与点A关于l对称,A′B与l相交于点P,泵站修建在点P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a2=AP+BP.①在方案一中,a1= km(用含x的式子表示);②在方案二中,a2= km(用含x的式子表示);③请你分析要使铺设的输气管道较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整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①根据题意得出3x+7y和2x+8y,即得出答案;②求出W1-W2=x-y,根据x和y的大小比较即可;(2)①把AB和AP的值代入即可;②过B作BM⊥AC于M,求出A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M.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A′,即可得出答案;③求出a12-a22=6x-39,分别求出6x-39>0,6x-39=0,6x-39<0,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解:①W1=3x+7y,W2=2x+8y,故答案为:3x+7y,2x+8y.②解:W1-W2=(3x+7y)-(2x+8y)=x-y,∵x>y,∴x-y>0,∴W1-W2>0,得W1>W2,所以张丽同学用纸的总面积大.(2)①解:a1=AB+AP=x+3,故答案为:x+3.②解:过B 作BM ⊥AC 于M ,则AM=4-3=1,在△ABM 中,由勾股定理得:BM 2=AB 2-12=x 2-1,在△A′MB 中,由勾股定理得:AP+BP=A′B=22248A M BM x '+=+,故答案为:248x +.③解:a 12-a 22=(x+3)2-(248x +)2=x 2+6x+9-(x 2+48)=6x-39,当a 12-a 22>0(即a 1-a 2>0,a 1>a 2)时,6x-39>0,解得x >6.5,当a 12-a 22=0(即a 1-a 2=0,a 1=a 2)时,6x-39=0,解得x=6.5,当a 12-a 22<0(即a 1-a 2<0,a 1<a 2)时,6x-39<0,解得x <6.5,综上所述当x >6.5时,选择方案二,输气管道较短,当x=6.5时,两种方案一样,当0<x <6.5时,选择方案一,输气管道较短.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整式的运算等知识点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考点三、阅读相关信息,通过归纳探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例3 (•凉山州)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课本中的探究题.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 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 、B 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你可以在l 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聪明的小华通过独立思考,很快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办法.他把管道l 看成一条直线(图(2)),问题就转化为,要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AP 与BP 的和最小.他的做法是这样的:①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交直线l 于点P ,则点P 为所求.请你参考小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边的中点,BC=6,BC 边上的高为4,请你在BC 边上确定一点P ,使△PDE 得周长最小.(1)在图中作出点P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请直接写出△PDE 周长的最小值: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1)根据提供材料DE 不变,只要求出DP+PE 的最小值即可,作D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D′,连接D′E ,与BC 交于点P ,P 点即为所求;(2)利用中位线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E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作D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D′,连接D′E ,与BC 交于点P ,P 点即为所求;(2)∵点D 、E 分别是AB 、AC 边的中点,∴DE 为△ABC 中位线,∵BC=6,BC 边上的高为4,∴DE=3,DD′=4,∴D′E=222234DE DD '+=+=5,∴△PDE 周长的最小值为:DE+D′E=3+5=8,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径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根据已知得出要求△PDE 周长的最小值,求出DP+PE 的最小值即可是解题关键.考点四、阅读试题信息,借助已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例4 (•重庆)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90°,AD=2,BC=6,AB=3.E 为BC边上一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使正方形BEFG和梯形ABCD在BC的同侧.(1)当正方形的顶点F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求BE的长;(2)将(1)问中的正方形BEFG沿BC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C为正方形B′EFG,当点E与点C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正方形B′EFG的边EF与AC交于点M,连接B′D,B′M,DM,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B′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平移过程中,设正方形B′EFG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梯形.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1)首先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易得△AGF∽△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BE的长;(2)首先利用△MEC∽△ABC与勾股定理,求得B′M,DM与B′D的平方,然后分别从若∠DB′M=90°,则DM2=B′M2+B′D2,若∠DB′M=90°,则DM2=B′M2+B′D2,若∠B′DM=90°,则B′M2=B′D2+DM2去分析,即可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3)分别从当0≤t≤43时,当43<t≤2时,当2<t≤103时,当103<t≤4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①,设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x,则BE=FG=BG=x,∵AB=3,BC=6,∴AG=AB-BG=3-x,∵GF∥BE,∴△AGF∽△ABC,∴AG GF AB BC=,即336x x -=,解得:x=2,即BE=2;(3)①如图③,当F在CD上时,EF:DH=CE:CH,即2:3=CE:4,∴CE=83,∴t=BB′=BC-B′E-EC=6-2-83=43,∵ME=2-12t,∴FM=12t,当0≤t≤43时,S=S△FMN=12×t×12t=14t2,②如图④,当G在AC上时,t=2,∵EK=EC•tan∠DCB=EC•DHCH=34(4-t)=3-34t,∴FK=2-EK=34t-1,∵NL=23AD=43,∴FL=t-43,∴当43<t≤2时,S=S△FMN-S△FKL=14t2-12(t-43)(34t-1)=-18t2+t-23;③如图⑤,当G在CD上时,B′C:CH=B′G:DH,即B′C:4=2:3,解得:B′C=83,∴EC=4-t=B′C-2=23,∴t=103,∵B′N=12B′C=12(6-t)=3-12t,∵GN=GB′-B′N=12t-1,∴当2<t≤103时,S=S梯形GNMF-S△FKL=12×2×(12t-1+12t)-12(t-43)(34t-1)=-38t2+2t-53,④如图⑥,当103<t≤4时,∵B′L=34B′C=34(6-t),EK=34EC=34(4-t),B′N=12B′C=12(6-t)EM=12EC=12(4-t),S=S梯形MNLK=S梯形B′EKL-S梯形B′EMN=-12t+52.综上所述:当0≤t≤43时,S=14t2,当43<t≤2时,S=-18t2+t-23;当2<t≤103时,S=-38t2+2t-53,当103<t≤4时,S=-12t+52.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梯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四、中考真题演练1.(•宁波)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菱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纸片中再剪去一个菱形,又剩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依此类推,若第n次操作余下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称原平行四边形为n阶准菱形.如图1,▱ABCD中,若AB=1,BC=2,则▱ABCD为1阶准菱形.(1)判断与推理:①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是阶准菱形;②小明为了剪去一个菱形,进行了如下操作:如图2,把▱ABCD沿BE折叠(点E在AD上),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得到四边形ABFE.请证明四边形ABFE是菱形.(2)操作、探究与计算:①已知▱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1,a(a>1),且是3阶准菱形,请画出▱ABCD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形下方写出a的值;②已知▱ABCD的邻边长分别为a,b(a>b),满足a=6b+r,b=5r,请写出▱ABCD是几阶准菱形.考点:图形的剪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1)①根据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进过两次操作即可得出所剩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出答案;②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E∥BF,进而得出AE=BF,即可得出答案;(2)①利用3阶准菱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②根据a=6b+r,b=5r,用r表示出各边长,进而利用图形得出▱ABCD是几阶准菱形.解答:解:(1)①利用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进过两次操作,所剩四边形是边长为1的菱形,故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是2阶准菱形;故答案为:2;②由折叠知:∠ABE=∠FBE,AB=B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F,∴∠AEB=∠FBE,∴∠AEB=∠ABE,∴AE=AB,∴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FE是菱形;(2)①如图所示:,②∵a=6b+r,b=5r,∴a=6×5r+r=31r;如图所示:故▱ABCD是10阶准菱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剪拼以及菱形的判定,根据已知n阶准菱形定义正确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是解题关键.2.(•淮安)阅读理解如图1,△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与点C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BAC是△ABC的好角.小丽展示了确定∠BAC是△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图2,沿等腰三角形ABC顶角∠BAC的平分线AB1折叠,点B与点C重合;情形二:如图3,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探究发现(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不是△ABC的好角?(填“是”或“不是”).(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是△ABC的好角,请探究∠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应用提升(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15°、60°、105°,发现60°和1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1)在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根据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折叠的性质推知∠B=2∠C;(2)根据折叠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C+∠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2∠B-2C=180°①,根据三角形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②,由①②可以求得∠B=3∠C;利用数学归纳法,根据小丽展示的三种情形得出结论:∠B=n∠C;(3)利用(2)的结论知∠B=n∠C,∠BAC是△ABC的好角,∠C=n∠A,∠ABC是△ABC的好角,∠A=n∠B,∠BCA是△ABC的好角;然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是88°、88°.解答:解:(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理由如下: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B=∠AA1B1;又∵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A1B1C=∠C;∵∠AA1B1=∠C+∠A1B1C(外角定理),∴∠B=2∠C;故答案是:是;(2)∠B=3∠C;如图所示,在△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2A2C的平分线A2B3折叠,点B2与点C 重合,则∠BAC是△ABC的好角.证明如下:∵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1B1,∠C=∠A2B2C,∠A1 B1C=∠A1A2B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C+∠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1B1-∠A1 B1C=∠BAC+2∠B-2C=180°,根据三角形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B=3∠C;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一知,当∠B=∠C时,∠BAC是△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二知,当∠B=2∠C时,∠BAC是△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三知,当∠B=3∠C时,∠BAC是△ABC的好角;故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3)由(2)知,∠B=n∠C,∠BAC是△ABC的好角,∴∠C=n∠A,∠ABC是△ABC的好角,∠A=n∠B,∠BCA是△ABC的好角,∴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4、172;8、168;16、160;44、132;88°、88°.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答此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难度较大.3.(•南京)下框中是小明对一道题目的解答以及老师的批改.题目:某村计划建造如图所示的矩形蔬菜温室,要求长与宽的比为2:1,在温室内,沿前侧内墙保留3m 的空地,其他三侧内墙各保留1m的通道,当温室的长与宽各为多少时,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m2?解:设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xm,则长为2xm,根据题意,得x•2x=288.解这个方程,得x1=-12(不合题意,舍去),x2=12所以温室的长为2×12+3+1=28(m),宽为12+1+1=14(m)答:当温室的长为28m,宽为14m时,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m2.我的结果也正确!小明发现他解答的结果是正确的,但是老师却在他的解答中画了一条横线,并打了一个?.结果为何正确呢?(1)请指出小明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并补充缺少的过程: 变化一下会怎样…(2)如图,矩形A′B′C′D′在矩形ABCD 的内部,AB ∥A′B′,AD ∥A′D′,且AD :AB=2:1,设AB 与A′B′、BC 与B′C′、CD 与C′D′、DA 与D′A′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 、b 、c 、d ,要使矩形A′B′C′D′∽矩形ABCD ,a 、b 、c 、d 应满足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小明没有说明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的理由,所以应设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xm ,则长为2xm ,然后由题意得方程23124112y y y y ---=--- =2,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再利用小明的解法求解即可;(2)由使矩形A′B′C′D′∽矩形ABCD ,利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得A D ADA B AB''='',即 ()2()1AD a c AB b d -+=-+,然后利用比例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小明没有说明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的理由. 在“设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xm ,则长为2xm .”前补充以下过程: 设温室的宽为ym ,则长为2ym .则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y-1-1)m ,长为(2y-3-1)m . ∵23124112y y y y ---=--- =2,∴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2)要使矩形A′B′C′D′∽矩形ABCD , 就要A D ADA B AB''='',即()2()1AD a c AB b d -+=-+, 即2()2()1AB a c AB b d -+=-+,即a cb d++=2.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此题属于阅读性题目,注意理解题意,读懂题目是解此题的关键.4.(•鸡西)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AOB的两条直角边OA、OB分别在y轴和x轴上,并且OA、OB的长分别是方程x2-7x+12=0的两根(OA<OB),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0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3)当t=2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A、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形综合题;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OA、OB的长度,从而得到A、B点的坐标;(2)△APQ与△AOB相似时,存在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不要遗漏,如图(2)所示;(3)本问关键是找齐平行四边形的各种位置与性质,如图(3)所示.在求M1,M2坐标时,注意到M1,M2与Q点坐标的对应关系,则容易求解;在求M3坐标时,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得到线段之间关系.解答:解:(1)解方程x2-7x+12=0,得x1=3,x2=4,∵OA<OB,∴OA=3,OB=4.∴A(0,3),B(4,0).(2)在Rt△AOB中,OA=3,OB=4,∴AB=5,∴AP=t,QB=2t,AQ=5-2t.△APQ与△AOB相似,可能有两种情况:(I)△APQ∽△AOB,如图(2)a所示.则有AP AQAO AB=,即5235t t-=,解得t=1511.此时OP=OA-AP=1811,PQ=AP•tanA=2011,∴Q(2011,1811);(II)△APQ∽△ABO,如图(2)b所示.则有AP AQAB AO=,即5253t t-=,解得t=2513.此时AQ=2513,AH=AQ•cosA=913,HQ=AQ•sinA=1213,OH=OA-AH=3013,∴Q(1213,3013).综上所述,当t=1511秒或t=2513秒时,△APQ与△AOB相似,所对应的Q点坐标分别为(2011,1811)或(1213,3013).(3)结论:存在.如图(3)所示.∵t=2,∴AP=2,AQ=1,OP=1.过Q点作QE⊥y轴于点E,则QE=AQ•sin∠QAP=45,AE=AQ•cos∠QAP=35,∴OE=OA-AE=125,∴Q(45,125).∵▱APQM1,∴QM1⊥x轴,且QM1=AP=2,∴M1(45,25);∵▱APQM2,∴QM2⊥x轴,且QM2=AP=2,∴M2(45,225);如图(3),过M3点作M3F⊥y轴于点F,∵▱AQPM3,∴M3P=AQ,∠QAE=∠M3PF,∴∠PM3F=∠AQE;在△M3PF与△QAE中,∵∠QAE=∠M3PF,M3P=AQ,∠PM3F=∠AQE,∴△M3PF≌△QAE,∴M3F=QE=45,PF=AE=35,∴OF=OP+PF=85,∴M3(-45,85).∴当t=2时,在坐标平面内,存在点M,使以A、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M的坐标为:M1(45,25),M2(45,225),M3(-45,85).点评:本题是动点型压轴题,综合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点.本题难点在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第(2)(3)问中,均涉及到多种情况,需要逐一分析不能遗漏;另外注意解答中求动点时刻t和点的坐标的过程中,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解答压轴题的常见技巧,需要熟练掌握.5.(•长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8cm ,BC=4cm .D 、E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连接DE .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DE-EB 运动,到点B 停止.点P 在线段AD 上以5cm/s 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 上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 与点A 不重合时,过点P 作PQ ⊥AC 于点Q ,以PQ 为边作正方形PQMN ,使点M 在线段AQ 上.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当点P 在线段DE 上运动时,线段DP 的长为 cm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 落在AB 边上时,求t 的值.(3)当正方形PQMN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4)连接CD ,当点N 与点D 重合时,有一点H 从点M 出发,在线段MN 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 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 与点E 重合时,点H 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时,点H 始终在线段MN 的中点处,直接写出在点P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 落在线段CD 上时t 的取值范围.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分析:(1)点P 在AD 段的运动时间为2s ,则DP 的长度为(t-2)cm ;(2)当点N 落在AB 边上时,有两种情况,如图(2)所示.利用运动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出时间t 的值;(3)当正方形PQMN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分别用时间t 表示各相关运动线段的长度,然后利用“S=S 梯形AQPD -S △AMF =12(PG+AC )•PC -12AM•FM”求出面积S 的表达式;(4)本问涉及双点的运动,首先需要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弄清点H 、点P 的运动过程:当4<t <6时,此时点P 在线段DE 上运动,如图(4)a 所示.此时点H 将两次落在线段CD 上;当6≤t≤8时,此时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如图(4)b 所示.此时MN 与CD 的交点始终是线段MN 的中点,即点H .解答:解:(1)∵在Rt △ABC 中,AC=8cm ,BC=4cm , ∴AB=22228445AC BC +=+=,D 为AB 中点,∴AD=25,∴点P 在AD 段的运动时间为255=2s . 当点P 在线段DE 上运动时,DP 段的运动时间为(t-2)s , ∵DE 段运动速度为1cm/s ,∴DP=(t-2)cm .(2)当点N 落在AB 边上时,有两种情况,如下图所示:①如图(2)a,此时点D与点N重合,P位于线段DE上.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DM=12BC=2,∴DP=DM=2.由(1)知,DP=t-2,∴t-2=2,∴t=4;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DE=12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PE=t-6,∴PB=BE-PE=8-t,PC=PE+CE=t-4.∵PN∥AC,∴PN:PB=AC:BC=2,∴PN=2PB=16-2t.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3.所以,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3.(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如下图所示:①当2<t<4时,如图(3)a所示.DP=t-2,PQ=2,∴CQ=PE=DE-DP=4-(t-2)=6-t,AQ=AC-CQ=2+t,AM=AQ-MQ=t.∵MN∥BC,∴FM:AM=BC:AC=1:2,∴FM=12AM=12t.S=S梯形AQPD-S△AMF=12(DP+AQ)•PQ-12AM•FM=12[(t-2)+(2+t)]×2-12t•12t=-14t2+2t;②当203<t<8时,如图(3)b所示.PE=t-6,∴PC=CM=PE+CE=t-4,AM=AC-CM=12-t,PB=BE-PE=8-t,∴FM=12AM=6-12t,PG=2PB=16-2t,S=S梯形AQPD-S△AMF=12(PG+AC)•PC-12AM•FM=12[(16-2t)+8]×(t-4)-12(12-t)•(6-12t)=-54t2+22t-84.综上所述,S与t的关系式为:S=2212(24)45202284(8)43t t tt t t⎧-+<<⎪⎪⎨⎪-+-<<⎪⎩。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 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
阅读理解问题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3.定义新运算“⊗”,,则12⊗(﹣1)= .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O2F=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种不同的排法.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阅读理解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考点】正多边形和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即可求出周率;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直径,即可求出正六边形的周率a3;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即可求出圆的周率,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3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是x,则正方形的周率是a2==2≈2.828,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得到平行四边形ABQF和等边三角形EFQ,直径是b+b=2b,∴正六边形的周率是a3==3,圆的周率是a4==π,∴a4>a3>a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多边形与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题意并能根据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a+b)(a+b+c).【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首先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解答】解:原式=(a2+2ab+b2)+(ac+bc)=(a+b)2+c(a+b)=(a+b)(a+b+c).故答案为(a+b)(a+b+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要能够熟练运用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3.定义新运算“⊗”,,则12⊗(﹣1)= 8 .【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根据已知可将12⊗(﹣1)转换成a﹣4b的形式,然后将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2⊗(﹣1)=×12﹣4×(﹣1)=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的方法:直接将已知代入代数式求值.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2 ,O2F= 1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对角线是正方形边长的倍可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除以2即为所求的线段的长;(2)此时中心距为(1)中所求的两条线段的和,若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点D与点F重合,由此可得出答案.(3)动手操作可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没有公共点,有1个公共点,2个公共点,或有无数个公共点,据此找到相应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1)O1D=2×÷2=2;O2F=×÷2=1.故答案为:2,1;(2)点D、F重合时有一个公共点,O1O2=2+1=3.故答案为:3;(3)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两个公共点时,1<O1O2<3;无数个公共点时,O1O2=1;1个公共点时,O1O2=3;无公共点时,O1O2>3或0≤O1O2<1.【点评】考查正方形的动点问题;需掌握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数量关系;动手操作得到两正方形边长可能的情况是解决本题的主要方法.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15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阅读型.【分析】题中给出了调和数的规律,可将x所在的那组调和数代入题中给出的规律里,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x=15经检验:x=15为原方程的解.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重点在于弄懂题意,准确地找出题目中所给的调和数的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24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理解“可连数”的概念,再分别考虑个位、十位、百位满足的数,用排列组合的思想求解.【解答】解:个位需要满足:x+(x+1)+(x+2)<10,即x<,x可取0,1,2三个数.十位需要满足:y+y+y<10,即y<,y可取0,1,2,3四个数(假设0n就是n)因为是小于200的“可连数”,故百位需要满足:小于2,则z可取1一个数.则小于200的三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4×3×1=12;小于200的二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3=9;小于200的一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故小于200的“可连数”共有的个数=12+9+3=24.【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还要掌握排列组合的解法.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3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的取值范围及x为整数求出x的值,再把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1<1×4﹣xy<3,即1<4﹣xy<3,∴,∵x、y均为整数,∴xy为整数,∴xy=2,∴x=±1时,y=±2;x=±2时,y=±1;∴x+y=2+1=3或x+y=﹣2﹣1=﹣3.【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y均为整数求出x、y的值即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m2+3n2,b= 2mn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4 + 2 =( 1 + 1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运算法则,即可得出a、b的表达式;(2)首先确定好m、n的正整数值,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a、b的值;(3)根据题意,4=2mn,首先确定m、n的值,通过分析m=2,n=1或者m=1,n=2,然后即可确定好a的值.【解答】解:(1)∵a+b=,∴a+b=m2+3n2+2mn,∴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设m=1,n=1,∴a=m2+3n2=4,b=2mn=2.故答案为4、2、1、1.(3)由题意,得:a=m2+3n2,b=2mn∵4=2mn,且m、n为正整数,∴m=2,n=1或者m=1,n=2,∴a=22+3×12=7,或a=12+3×22=1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56 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840 种不同的排法.【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1)利用组合公式来计算;(2)都要利用排列公式来计算.【解答】解:(1)C83==56(种);(2)A74=7×6×5×4=840(种).【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中所给的排列组合公式求解.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证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结合本题,证△MM′E≌△NN′F即可;(2)由于M′E∥CD,则∠EM′M=∠FNN′=α,易证得△FNN′∽△EM′M,那么MM′:NN′=EM′:FN;而EM′=FN′,则比例式可化为: ==tanα,由此可知:当α=45°时,MM′=NN′;当α≠45°时,MM′≠NN′.【解答】解(1)在方形环中,∵M′E⊥AD,N′F⊥BC,AD∥BC,在△MM′E与△NN′F中,,∴△MM′E≌△NN′F(AAS).∴MM′=N′N;(2)法一∵∠NFN′=∠MEM′=90°,∠FNN′=∠EM′M=α,∴△NFN′∽△M′EM,∴=.∵M′E=N′F,∴==tanα(或).①当α=45°时,tan α=1,则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法二在方形环中,∠D=90°.∵M′E⊥AD,N′F⊥CD,∴M′E∥DC,N′F=M′E.∴∠MM′E=∠N′NF=α.在Rt△NN′F与Rt△MM′E中,sinα=,cosα=,即=tanα(或).①当α=45°时,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试题(附答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试题(附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试题(附答案)21.(2016四川达州,21,8分)(8分)?问题背景若矩形的周长为1,则可求出该矩形面积的最大值.我们可以设矩形的一边长为,面积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0),利用函数的图象或通过配方均可求得该函数的最大值.提出新问题若矩形的面积为1,则该矩形的周长有无最大值或最小值?若有,最大(小)值是多少?分析问题若设该矩形的一边长为,周长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 ﹥0),问题就转化为研究该函数的最大(小)值了.解决问题借鉴我们已有的研究函数的经验,探索函数( ﹥0)的最大(小)值.(1)实践操作:填写下表,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 ( ﹥0)的图象:(2)观察猜想:观察该函数的图象,猜想当= 时,函数 ( ﹥0)有最值(填大或小),是 .(3)推理论证:问题背景中提到,通过配方可求二次函数﹥0)的最大值,请你尝试通过配方求函数( ﹥0)的最大(小)值,以证明你的猜想. 〔提示:当 0时,〕解析:对于(1)按照画函数图象的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骤进行即可;对于(2),由结合图表可知有最小值为4;对于(3),可按照提示,用配方法来求出。
答案:(1)..(1分).(3分)(2)1、小、4..(5分)?(3)证明:(7分)28.(2016江苏省淮安市,28,12分)阅读理解如题28-1图,△ABC中,沿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A1B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nAnC的平分线AnBn+1折叠,点Bn与点C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是△ABC的好角.小丽展示了确定BAC是△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题28-2图,沿等腰三角形ABC顶角BAC的平分线AB1折叠,点B与点C重合;情形二:如题28-3图,沿△ABC的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的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 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C重合.探究发现(1)△ABC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不是△ABC的好角? .(填:是或不是).(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是△ABC的好角,请探究B与C(不妨设C)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 的好角,则B与C(不妨设C)之问的等量关系为 .应用提升(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15,60,l05,发现60和l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解析】(1)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折叠对称性即可解决;(2)根据第(1)问的结论继续探索;(3)利用好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列出方程解之.具体过程见以下解答.【答案】解: (1) 由折叠的性质知,AA1B1.因为AA1B1=A1B1C+C,而B=2C,所以A1B1C=C,就是说第二次折叠后A1B1C与C重合,因此BAC是△ABC的好角.(2)因为经过三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所以第三次折叠的A2B2C=C.如图12-4所示.图12-4因为ABB1=AA1B1,AA1B1=A1B1C+C,又A1B1C=A1A2B2,A1A2B2=A2B2C+C,所以ABB1=A1B1C+A2B2C+C=3C.由上面的探索发现,若BAC 是△ABC的好角,折叠一次重合,有C;折叠二次重合,有B=2折叠三次重合,有B=3由此可猜想若经过n次折叠BAC是△ABC的好角,则B=nC.(3)因为最小角是4是△ABC的好角,根据好角定义,则可设另两角分别为4m,4mn(其中m、n都是正整数).由题意,得4m+4mn+4=180,所以m(n+1)=44.因为m、n都是正整数,所以m与n+1是44的整数因子,因此有:m=1,n+1=44;m=2,n+1=22;m=4,n+1=11;m=11,n+1=4;m=22,n+1=2.所以m=1,n=43;m=2,n=21;m=4,n=10;m=11,n=3;m=22,n=1.所以4m=4,4mn=172;4m=8,4mn=168;4m=16,4mn=160;4m=44,4mn=132;4m=88,4mn=88.所以该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4,1728,16816,16044,13288,8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因式分解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是阅读理解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目中数字和字母的对应关系和运算规则,然后套用题目提供的对应关系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23.(2016湖北咸宁,23,10分)如图1,矩形MNPQ中,点E,F,G,H分别在NP,PQ,QM,MN上,若,则称四边形EFGH为矩形MNPQ的反射四边形.图2,图3,图4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 .理解与作图:(1)在图2、图3中,点E,F分别在BC,CD边上,试利用正方形网格在图上作出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EFGH.计算与猜想:(2)求图2,图3中反射四边形EFGH的周长,并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是否为定值?启发与证明:(3)如图4,为了证明上述猜想,小华同学尝试延长GF交BC的延长线于M,试利用小华同学给我们的启发证明(2)中的猜想.【解析】(1)根据网格结构,作出相等的角得到反射四边形;(2)图2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FG=GH=HE的长度,然后可得周长;图3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GH,FG=HE的长度,然后求出周长,得知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定值;(3)证法一:延长GH交CB的延长线于点N,再利用角边角证明Rt△FCE≌Rt△FCM,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MF,EC=MC,同理求出NH=EH,NB=EB,从而得到MN=2BC,再证明GM=GN,过点G作GKBC于K,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MK= MN=8,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GM的长度,然后可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证法二:利用角边角证明Rt△FCE≌Rt△FCM,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MF,EC=MC,再根据角的关系推出HEB,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HE∥GF,同理可证GH∥EF,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过点G作GKBC于K,根据边的关系推出MK=B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GM的长度,然后可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答案】(1)作图如下: 2分(2)解:在图2中,,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 . 3分在图3中,, .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 . 4分猜想:矩形ABCD的反射四边形的周长为定值. 5分(3)如图4,证法一:延长GH交CB的延长线于点N.∵,,.而,Rt△FCE≌Rt△FCM., . 6分同理:, .. 7分∵,,. . 8分过点G作GKBC于K,则 . 9分.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 . 10分证法二:∵,, .而, Rt△FCE≌Rt△FCM., . 6分∵,,而, .HE∥GF. 同理:GH∥EF.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而,Rt△FDG≌Rt△HBE. .过点G作GKBC于K,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读懂题意理解反射四边形EFGH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5.(2016贵州黔西南州,25,14分)问题:已知方程x2+x-1=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解: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2x,所以x=y2.把x=y2代入已知方程,得(y2)2+y2-1=0.化简,得:y2+2y-4=0.故所求方程为y2+2y-4=0.这种利用方程根的代换求新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为换根法.请用阅读材料提供的换根法求新方程(要求:把所求方程化成一般形式):(1)已知方程x2+x-2=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相反数.(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倒数.【解析】按照题目给出的范例,对于(1)的根相反,用y=-x作替换;对于(2)的根是倒数,用y=1x作替换,并且注意有不等于零的实数根的限制,要进行讨论.【答案】(1)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x,所以x=-y.(2分)把x=-y 代入已知方程x2+x-2=0,得(-y)2+(-y)-2=0.(4分)化简,得:y2-y-2=0.(6分)(2)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1x,所以x=1y.(8分)把x=1y 代如方程ax2+bx+c=0得.a(1y)2+b1y+c=0,(10分)去分母,得,a+by+cy2=0.(12分)若c=0,有ax2+bx=0,于是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0,不符合题意.c0,故所求方程为cy2+by+a=0(c0).(14分)【点评】本题属于阅读理解题,读懂题意,理解题目讲述的方法的基础;在实际解题时,还要灵活运用题目提供的方法进行解题,实际上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运用.八、(本大题16分)26.(2016贵州黔西南州,26,16分)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0,4),B(1,0),C(5,0)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x轴相交于点M.(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和对称轴.(2)设点P为抛物线(x5)上的一点,若以A、O、M、P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为四个连续的正整数.请你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3)连接AC,探索: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NA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你求出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用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2)四边形AOMP中,AO=4,OM=3,过A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P点,这个P点符合要求四条边的长度为四个连续的正整数(3)使△NAC的面积最大,AC确定,需要N点离AC的距离最大,一种方法可以作平行于AC的直线,计算这条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这个交点即为N;另一种方法,过AC上任意一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N点,这样△NAC被分成两个三角形,建立函数解析式求最大值.【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a(x―1)(x―5),(1分)把点A(0,4)代入上式,得a=45.(2分)y=45(x―1)(x―5)=45x2―245x+4=―45(x―3)2―165.(3分)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4分)(2)点P的坐标为(6,4).(8分)(3)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N,使△NAC的面积最大,由题意可设点N的坐标为(t,45t2―245t+4)(0如图,过点N作NG∥y 轴交AC于点G,连接AN、CN.由点A(0,4)和点C(5,0)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为:y=―45x+4.(10分)把x=t代入y=―45x+4得y=―45t+4,则G(t,―45t+4).(11分)此时NG=―45t+4―(45t2―245t+4)=―45t2+205t.(12分)S△NAC=12NGOC=12(-45t2+205t)5=―2t2+10t=―2(t-52)2+252.(13分)又∵0当t=52时,△CA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52 .(14分)t=52时,45 t2-245t+4=-3.(15分)点N的坐标为(52,-3).(16分)【点评】本题是一道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三角形的综合题,其中第(3)问也是一道具有难度的存在性探究问题.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专项十阅读理解题19. (2016山东省临沂市,19,3分)读一读:式子1+2+3+4++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式子比较长,书写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其表示为,这里是求和符号,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计算 = .【解析】式子1+2+3+4++100的结果是,即 = ;又∵,,,= + ++ =1- ,= = + ++ =1- = .【答案】【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的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此题重点除首位两项外,其余各项相互抵消的规律.23. (2016浙江省嘉兴市,23,12分)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度,并使各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得△AB C ,即如图①,BAB =, ,我们将这种变换记为.(1)如图①,对△ABC作变换得△AB C ,则 : =_______;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_______度;(2)如图② ,△ABC 中,BAC=30ACB=90 ,对△ABC作变换得△AB C ,使点B、C、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矩形,求和n的值;(3)如图③ ,△ABC中,AB=AC,BAC=36 ,BC=1,对△ABC作变换得△ABC ,使点B、C、B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平行四边形,求和n的值.【解析】(1) 由题意知, 为旋转角, n为位似比.由变换和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 : = 3, 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60(2)由已知条件得=CAC=BAC-BAC=60.由直角三角形中, 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n= =2.(3) 由已知条件得=CAC=ACB=72.再由两角对应相等,证得△ABC∽△BB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n= = .【答案】(1) 3;60.(2) ∵四边形ABBC是矩形,BAC=90.=CAC=BAC-BAC=90-30=60.在Rt△ABB中,ABB=90BAB=60,n= =2.(3) ∵四边形ABBC 是平行四边形,AC∥BB,又∵BAC=36=CAC=ACB=72CAB=ABB=BAC=36,而B,△ABC∽△BBA,AB2=CBBB=CB(BC+CB),而CB=AC=AB=BC, BC=1, AB2=1(1+AB)AB= ,∵AB0,n= = .【点评】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命题者首先定义了一种变换,要求考生根据这种定义解决相关的问题. 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黄金比等.27.(2015江苏省无锡市,27,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 ,我们把叫做两点间的直角距离,记作 .(1)已知O为坐标原点,动点满足 =1,请写出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所组成的图形;(2)设是一定点,是直线上的动点,我们把的最小值叫做到直线的直角距离,试求点M(2,1)到直线的直角距离。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及阅读理解型问题》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及阅读理解型问题》测试题(含答案)题型解读1.考查题型:①新定义计算型;②阅读理解型;③新定义与阅读理解结合题. 2.考查内容:①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②涉及“新定义”的阅读理解及材料分析;③与函数、多边形、圆结合,通过材料或定义进行相关证明或计算.3.在做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新定义的运算方式,提升从材料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已知条件中的推理方法,学以致用,便可得以解决.1.对于实数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为:a ⊗b =1a -b 2,这里等式右边是实数运算.例如:1⊗3=11-32=-18,则方程x ⊗(-2)=2x -4-1的解是( ) A . x =4 B . x =5 C . x =6 D . x =72.对于实数a 、b ,我们定义符号max {a ,b}的意义为:当a≥b 时,max {a ,b}=a ;当a <b 时,max {a ,b}=b ;如max {4,-2}=4,max {3,3}=3.若关于x 的函数为y =max {x +3,-x +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 )A . 0B . 2C . 3D . 43.我们根据指数运算,得出了一种新的运算,下表是两种运算对应关系的一组实例:根据上表规律,某同学写出了三个式子:①log 216=4,②log 525=5,③log 212=-1.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①②③4.设a ,b 是实数,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b =(a +b)2-(a -b)2,则下列结论:( ) ①若a@b =0,则a =0或b =0; ②a@(b +c)=a@b +a@c ;③不存在实数a ,b ,满足a@b =a 2+5b 2;④设a ,b 是矩形的长和宽,若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 =b 时,a@b 的值最大. 其中正确的是( )A . 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5.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a*b =⎩⎪⎨⎪⎧a 2-ab (a≥b)a -b (a<b ),例如:因为 4>2,所以4*2=42-4×2=8,则(-3)*(-2)=________.6.规定:log a b(a>0,a ≠1,b>0)表示a ,b 之间的一种运算. 现有如下的运算法则:log a a n=n ,log N M =log a Mlog a N(a>0,a ≠1,N>0,N ≠1,M>0), 例如:log 223=3,log 25=log 105log 102,则log 1001000=________.第7题图7.实数a ,n ,m ,b 满足a<n<m<b ,这四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是A ,N ,M ,B(如图).若AM 2=BM·AB,BN 2=AN·AB,则称m 为a ,b 的“黄金大数”,n 为a ,b 的“黄金小数”,当b -a =2时,a ,b 的黄金大数与黄金小数之差m -n =________. 8.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阿基米德折弦定理阿基米德(Archimedes ,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古希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三大数学王子.阿拉伯Al -Biruni(973年~1050年)的译文中保存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内容,苏联在1964年根据Al -Biruni 译本出版了俄文版《阿基米德全集》,第一题就是阿基米德折弦定理. 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①,AB 和BC 是⊙O 的两条弦(即折线ABC 是圆的一条折弦),BC>AB ,M 是ABC ︵的中点,则从M 向BC 所作垂线的垂足D 是折弦ABC 的中点,即CD =AB +BD.下面是运用“截长法”证明CD =AB +BD 的部分证明过程.证明:如图②,在CB 上截取CG =AB ,连接MA ,MB ,MC 和MG. ∵M 是ABC ︵的中点, ∴MA =MC. …图① 图②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2)填空:如图③,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O,AB =2,D 为AC ︵上一点,∠ABD =45°,AE ⊥BD 于点E ,则△BDC 的周长是________.图③9.如果三角形三边的长a 、b 、c 满足a +b +c3=b ,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匀称三角形”.如:三边长分别为1,1,1或3,5,7,…的三角形都是“匀称三角形”.(1)如图①,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a 、c(a<c),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最短边、最长边的长分别为a 、c 的“匀称三角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②,△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B 延长线于点E ,交AC 于点F.若BE CF =53,判断△AEF 是否为“匀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10.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p×q(p,q 是正整数,且p≤q),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 ,q 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n)=pq .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以3×4是12的最佳分解,所以F(12)=34. (1)如果一个正整数a 是另外一个正整数b 的平方,我们称正整数a 是完全平方数.求证: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 ,总有F(m)=1;(2)如果一个两位正整数t ,t =10x +y(1≤x≤y≤9,x ,y 是自然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差为18,那么我们称这个数t 为“吉祥数”.求所有“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11.已知点P(x 0,y 0)和直线y =kx +b ,则点P 到直线y =kx +b 的距离d 可用公式d =|kx 0-y 0+b|1+k 2计算. 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 =3x +7的距离. 解:因为直线y =3x +7,其中k =3,b =7,所以点P(-1,2)到直线y =3x +7的距离为d =|kx 0-y 0+b|1+k 2=|3×(-1)-2+7|1+32=210=105.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 =x -1的距离;(2)已知⊙Q 的圆心Q 坐标为(0,5),半径r 为2,判断⊙Q 与直线y =3x +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已知直线y =-2x +4与y =-2x -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12.【图形定义】如图,将正n 边形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后,发现旋转前后两图形有另一交点O ,连接AO ,我们称AO 为“叠弦”;再将“叠弦”AO 所在的直线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后,交旋转前的图形于点P ,连接PO ,我们称∠OAB 为“叠弦角”,△AOP 为“叠弦三角形”. 【探究证明】(1)请在图①和图②中选择其中一个证明:“叠弦三角形”(即△AOP)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②,求证:∠OAB=∠OAE′. 【归纳猜想】(3)图①、图②中“叠弦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叠弦三角形”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填“是”或“不是”); (5)图中,“叠弦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用含n 的式子表示).13.若抛物线L :y =ax 2+bx +c(a ,b ,c 是常数,abc ≠0)与直线l 都经过y 轴上的一点P ,且抛物线L 的顶点Q 在直线l 上,则称此直线l 与该抛物线L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此时直线l 叫做抛物线L 的“带线”,抛物线L 叫做直线l 的“路线”.(1)若直线y =mx +1与抛物线y =x 2-2x +n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求m ,n 的值;(2)若某“路线”L 的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上,它的“带线”l 的解析式为y =2x -4,求此“路线”L 的解析式;(3)当常数k 满足12≤k≤2时,求抛物线L :y =ax 2+(3k 2-2k +1)x +k 的“带线”l 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1. B 【解析】根据题意a ⊗b =1a -b 2,则 x ⊗(-2)=1x -(-2)2=1x -4,又∵x ⊗(-2)=2x -4-1,∴1x -4=2x -4-1,解得x =5,经检验x =5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x ⊗(-2)=2x -4-1的解是x =5. 2. B 【解析】当x +3≥-x +1时,max{x +3,-x +1}=x +3,此时x ≥-1,∴y ≥2;当x +3<-x +1时,max{x +3,-x +1}=-x +1,此时x <-1,∴y >2.综上y 的最小值为2.3. B 【解析】①∵24=16,∴log 216=4,故①正确;②∵52=25,∴log 525=2,故②不正确;③∵2-1=12,∴log 212=-1,故③正确. 4. C 【解析】∵a @b =(a +b )2-(a -b )2,若a @b =0,则(a +b )2-(a -b )2=0,∴(a +b )2=(a -b )2, ∴a +b =±(a -b ),∴a =0或b =0,∴①正确;∵a @b =(a +b )2-(a -b )2,∴a @(b +c )=[a +(b +c )]2-[a -(b +c )]2=[a +(b +c )+a -(b +c )][a +(b +c )-(a -b -c )]=4ab +4ac ,∵a @b +a @c =(a +b )2-(a -b )2+(a +c )2-(a -c )2=a 2+2ab +b 2-a 2+2ab -b 2+a 2+2ac +c 2- a 2+2ac -c 2=4ab +4ac ,∴a @(b +c )=a @b +a @c ,∴②正确;∵a @b =(a +b )2-(a -b )2= a 2+2ab +b 2-a 2+2ab -b 2=4ab ,当a =b =0时,满足a @b =a 2+5b 2,∴③错误;若矩形的周长固定,设为2c ,则2c =2a +2b ,b =c -a ,a @b =(a +b )2-(a -b )2=4ab =4a (c -a )=-4(a -12c )2+c 2,∴当a =12c 时,4ab 有最大值是c 2,即a =b 时,a @b 的值最大,∴④正确.综上,正确结论有①②④.5. -1 【解析】根据新定义,当a<b 时,a*b =a -b 列出常规运算,进行计算便可.∵-3<-2,∴由定义可知,原式=-3-(-2)=-1.6. 32 【解析】根据新运算法则,得log 1001000=log 101000log 10100=log 10103log 10102=32. 7. 25-4 【解析】设AN =y ,MN =x ,由题意可知:AM 2=BM ·AB ,∴(x +y)2=2(2-x -y),解得x +y =5-1(取正),又BN 2=AN·AB ,∴(2-y)2=2y ,解得y =3-5(y <2),∴m -n =MN =x =5-1-(3-5)=25-4,故填25-4.8. 解:(1)又∵∠A =∠C ,CG =AB. ∴△MBA ≌△MGC(SAS ),∴MB =MG . 又∵MD ⊥BC , ∴BD =GD ,∴CD =CG +GD =AB +BD. (2)2+2 2.【解法提示】折线BDC 为⊙O 的一条折弦,由题意知A 为BDC ︵中点,由材料中折弦定理易得BE =DE +CD ,在Rt △ABE 中可得BE =2,所以△BCD 周长为BC +CD +DE +BE =2+2 2.9. 解:(1)作图如解图①.第9题解图①(2)△AEF是“匀称三角形”.理由如下:如解图②,第9题解图②连接AD、OD,∵AB是⊙O直径,∴AD⊥BC,∵AB=AC,∴D是BC中点,∵O是AB中点,∴OD是△ABC的中位线,∴OD∥AC.∵DF切⊙O于D点,∴OD⊥DF,∴EF⊥AF,过点B作BG⊥EF于点G,易证Rt△BDG≌Rt△CDF(AAS),∴BG=CF,∵BECF=53,∴BEBG=53,∵BG∥AF(或Rt△BEG∽Rt△AEF),∴BEBG=AEAF=53.在Rt△AEF中,设AE=5k,则AF=3k,由勾股定理得,EF=4k,∴AF+EF+AE3=3k+4k+5k3=4k=EF,∴△AEF是“匀称三角形”.10. (1)证明:∵m是一个完全平方数,∴m=p×q,当p=q时,p×q就是m的最佳分解,∴F(m)=pq=pp=1.(2)解:由题意得,(10y+x)-(10x+y)=18,得y=x+2(y≤9),∴t=10x+y=10x+x+2=11x+2(1≤x≤7),则所有的“吉祥数”为:13,24,35,46,57,68,79共7个,∵13=1×13,24=1×24=2×12=3×8=4×6,35=1×35=5×7,46=1×46=2×23,57=1×57,68=1×68=2×34=4×17,79=1×79,∴F(13)=113,F(24)=46=23,F(35)=57,F(46)=223,F(57)=157,F(68)=417,F(79)=179,∴“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为:F(35)=57.11. 解:(1)∵直线y =x -1,其中k =1,b =-1, ∴点P(1,-1)到直线y =x -1的距离为: d =|kx 0-y 0+b|1+k 2=|1-(-1)-1|1+12=12=22.(2)相切.理由如下:∵直线y =3x +9,其中k =3,b =9,∴圆心Q(0,5)到直线y =3x +9的距离为d =|kx 0-y 0+b|1+k 2=|3×0-5+9|1+(3)2=42=2,又∵⊙Q 的半径r 为2,∴⊙Q 与直线y =3x +9的位置关系为相切.(3)在直线y =-2x +4上任意取一点P , 当x =0时,y =4, ∴P(0,4),∵直线y =-2x -6,其中k =-2,b =-6,∴点P(0,4)到直线y =-2x -6的距离为d =|kx 0-y 0+b|1+k 2=|-2×0-4-6|1+(-2)2=105=25,∴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2 5.12. (1)选择图①.证明:依题意得∠DAD′=60°,∠PAO =60°. ∵∠DAP =∠DAD′-∠PAD′=60°-∠PAD′,∠D ′AO =∠PAO -∠PAD ′=60°-∠PAD′, ∴∠DAP =∠D′AO.∵∠D =∠D′,AD =AD′, ∴△DAP ≌△D ′AO(ASA ), ∴AP =AO , 又∵∠PAO =60°,∴△AOP 是等边三角形. 选择图②.证明:依题意得∠EAE′=60°,∠PAO =60°. ∵∠EAP =∠EAE′-∠PAE′=60°-∠PAE′, ∠E ′AO =∠PAO -∠PAE′=60°-∠PAE′, ∴∠EAP =∠E′AO(ASA ). ∵∠E =∠E′,AE =AE′, ∴△EAP ≌△E ′AO , ∴AP =AO , 又∵∠PAO =60°, ∴△AOP 是等边三角形.第12题解图(2)证明:如解图,连接AC ,AD ′,CD ′. ∵AE ′=AB ,∠E′=∠B =180°×(5-2)5=108°,E ′D ′=BC ,∴△AE ′D ′≌△ABC(SAS ),∴AD ′=AC ,∠AD ′E ′=∠ACB , ∴∠AD ′C =∠ACD′, ∴∠OD ′C =∠OCD′, ∴OC =OD′,∴BC -OC =E′D′-OD′,即BO =E′O. ∵AB =AE′,∠B =∠E′, ∴△ABO ≌△AE ′O(SAS ), ∴∠OAB =∠OAE′. (3)15°,24°.【解法提示】∵由(1)得,在图①中,△AOP 是等边三角形, ∴∠DAP +∠OAB =90°-60°=30°, 在△OAB 和△OAD′中,⎩⎪⎨⎪⎧OA =OABA =D′A, ∴△ABO ≌△AD ′O(HL ), ∴∠OAB =∠D′AO , 由(1)知∠D′AO =∠DAP , ∴∠OAB =∠DAP , ∴∠OAB =12×30°=15°;∵由(1)得,在图②中,△PAO 为等边三角形, ∴∠PAE +∠BAO =∠EAB -∠PAO ,∵∠EAB=15×180°×(5-2)=108°,∴∠PAE+∠BAO=48°,同理可证得∠OAB=∠PAE,∴∠OAB=12×48°=24°.(4)是.【解法提示】由(1)(2)可知,“叠弦”AO所在的直线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AO=AP,且∠PAO =60°,故△AOP是等边三角形.(5)60°-180°n(n≥3).【解法提示】由(1)(2)(3)可知,“叠弦角”的度数为正n边形的内角度数减去60°之后再除以2,即∠OAB=180°(n-2)n-60°2,化简得∠OAB=60°-180°n(n≥3).13. 解:(1)由题意得n=1,∴抛物线y=x2-2x+1=(x-1)2,顶点为Q(1,0),将(1,0)代入y=mx+1,得m=-1,∴m=-1,n=1.(2)由题意设“路线”L的解析式为y=a(x-h)2+k,∵顶点Q的坐标在y=6x和y=2x-4上,∴⎩⎪⎨⎪⎧k=6hk=2h-4,解得h=-1或3,∴顶点Q的坐标为(-1,-6)或(3,2),∴y=a(x+1)2-6或y=a(x-3)2+2,又∵“路线”L过P(0,-4),代入解得a=2(顶点为(-1,-6)),a=-23(顶点为(3,2)),∴y=2(x+1)2-6或y=-23(x-3)2+2,即y=2x2+4x-4或y=-23x2+4x-4.(3)由题可知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k2-2k+12a,4ak-(3k2-2k+1)24a),设带线l:y=px+k,代入顶点坐标得p=3k2-2k+12,11 ∴y =3k 2-2k +12x +k , 令y =0,则带线l 交x 轴于点(-2k 3k 2-2k +1,0),令x =0,则带线l 交y 轴于点(0,k), ∵k ≥12>0, ∴3k 2-2k +1=3(k -13)2+23>0, ∴带线l 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为S =12·2k 3k 2-2k +1·k =k 23k 2-2k +1=11k 2-2·1k +3, 令t =1k ,∵12≤k ≤2,∴12≤t ≤2,∴S =1t 2-2t +3,∴1S =t 2-2t +3=(t -1)2+2,故当t =2时,(1S )max =3;当t =1时,(1S )min =2.∴13≤S ≤12.。
2020湖南省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新定义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新定义阅读理解题1. 材料:解形如(x +a )4+(x +b )4=c 的一元四次方程时,可以先求常数a 和b 的均值a +b 2,然后设y =x +a +b 2,再把原方程换元求解.用这种方法可以成功地消去含未知数的奇次项,使方程转化成易于求解的双二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均值换元法”.例:解方程:(x -2)4+(x -3)4=1解:∵-2和-3的均值为-52,∴设y =x -52,原方程可化为(y +12)4+(y -12)4=1. 去括号得(y 2+y +14)2+(y 2-y +14)2=1. y 4+y 2+116+2y 3+12y 2+12y +y 4+y 2+116-2y 3+12y 2-12y =1. 整理得2y 4+3y 2-78=0.(成功地消去了未知数的奇次项) 解得y 2=14或y 2=-74(舍去). ∴y =±12,即x -52=±12.∴x =3或x =2. (1)用阅读材料中这种方法解关于x 的方程(x +3)4+(x +5)4=1130时,先求两个常数的均值为________.设y =x +________.原方程转化为:(y -________)4+(y +________)4=1130;(2)用这种方法,求解方程(x +1)4+(x +3)4=706.2.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常见的数学问题,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便记载了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方法——更相减损术,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成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意思是说,要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得到差,然后用减数与差中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以此类推,当减数与差相等时,此时的差(或减数)即为这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91与56的最大公约数解:91-56=35,56-35=21,35-21=14,21-14=7,14-7=7,所以,91与56的最大公约数是7.请用以上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108与45的最大公约数;(2)求三个数78、104、143的最大公约数.3.材料一:若整数a和整数b除以整数m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和b对m同余.材料二:一个n位数如果满足相邻两位上的数字之差(高位数字减去低位数字)均为一个相同的整数,我们就叫这个数为阶梯数,当这个整数为k(k≠0)时,这个数叫n位k阶数.如:123是三位负一阶数,4321是四位一阶数.(1)证明:一个任意四位阶梯数与自己的个位数字的差能被6整除;(2)一个四位k阶数的两倍与两位数m2的差能被11整除(1≤m≤6),且这个四位k阶数和两位数m2对3同余,求这个四位k阶数.4.我们已经知道一些特殊的勾股数,如三个连续正整数中的勾股数:3、4、5;三个连续的偶数中的勾股数6、8、10;事实上,勾股数的正整数倍仍然是勾股数.(1)另外利用一些构成勾股数的公式也可以写出许多勾股数,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的公式:a=2n+1,b =2n 2+2n ,c =2n 2+2n +1(n 为正整数)是一组勾股数,请证明满足以上公式的a 、b 、c 的数是一组勾股数;(2)然而,世界上第一次给出的勾股数公式,收集在我国古代的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书中提到:当a =12(m 2-n 2),b =mn ,c =12(m 2+n 2)(m 、n 为正整数,m >n )时,a 、b 、c 构成一组勾股数;利用上述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已知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上述勾股数,其中一边长为37,且n =5,求该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5.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自然数的特征.在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具有某种特性的数进行研究,如学习自然数时,我们研究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特殊的自然数——“纯数”.定义:对于自然数n ,在计算n +(n +1)+(n +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则称这个自然数n 为“纯数”.例如:32是“纯数”,因为计算32+33+34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23不是“纯数”,因为计算23+24+25时,个位产生了进位.(1)判断2019和2020是否是“纯数”?请说明理由;(2)求出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6.大数学家欧拉非常推崇观察能力,他说过,今天已知的许多数的性质,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天才的观察家.化归就是将面临的新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规范问题的数学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以类比于多位数的除法进行计算:∴26445÷123=215. ∴(x3+2x2-3)÷(x-1)=x2+3x+3.请用以上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x3+2x2-3x-10)÷(x-2);(2)若关于x的多项式2x4+5x3+ax2+b能被二项式x+2整除,且a,b均为自然数,求满足以上条件的a,b的值及相应的商.7.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如果一个自然数末三位所表示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之差(大数减小数)是13的倍数,则这个数能被13整除.如:593814,814-593=221,221是13的17倍,所以593814能被13整除.(1)若对任意一个七位数,末三位所表示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之差(大数减小数)是13的倍数,证明这个七位数一定能被13整除;(2)已知一个五位自然数,末三位为m=500+10y+52,末三位以前的数为n=10(x+1)+y(其中1≤x≤8,1≤y≤9且为整数),交换这个五位自然数的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后所得的新数能被13整除,求这个五位数.8.对任意的一个三位数n,如果n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均不为零,且该数任意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大于另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那么我们就把该数称为“三角形数”,现把n的百位数字替换成:十位数字加上个位数字后与百位数字的差,其余数位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数n1;把n的十位数字替换成:百位数字加上个位数字后与十位数字的差,其余数位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数n2;把n的个位数字替换成:百位数字加上十位数字后与个位数字的差,其余数位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数n3(若出现替换后的数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10,则该数位上的数字向前一位进位).我们把n1、n2、n3的和记作F(n).例如n=345,则n1=645,n2=345,n3=342,F(n)=645+345+342=1332;又知n=839,则n1=439,n2=949,n3=832,F(n)=439+949+832=2220.(1)计算:F(212),F(739);(2)如果一个“三角形数”t:t=100x+10y+z(2≤x≤9,1≤y≤9,1≤z≤9,x,y,z均为整数),满足x +y+z=17,正整数s=100x+30y+109和正整数m=204+10y,满足s-m得到的新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8,规定:k(t)=|t-t2t-t1|,求k(t)的最大值.参考答案新定义阅读理解题1.解:(1)4,4,1,1;(2)∵1和3的均值为2,∴设y=x+2,原方程可化为(y+1)4+(y-1)4=706.去括号整理得y4+6y2-352=0.解得y2=16或y2=-22(舍去).∵y=±4,即x+2=±4,∴x=-6或x=2.2.解:(1)∵108-45=63,63-45=18,45-18=27,27-18=9,18-9=9,∴108与45的最大公约数是9;(2)先求104与78的最大公约数,104-78=26,78-26=52,52-26=26,∴104与78的最大公约数是26;再求26与143的最大公约数,143-26=117,117-26=91,91-26=65,65-26=39,39-26=13,26-13=13,∴26与143的最大公约数是13,∴78、104、143的最大公约数是13.3. (1)证明:设这个任意四位阶梯数的个位为n,阶数为k,则该四位阶梯数表示为:n+10(n+k)+100(n +2k)+1000(n+3k),它与个位数的差为:n+10(n+k)+100(n+2k)+1000(n+3k)-n=n+10n+10k+100n+200k+1000n+3000k-n=1110n+3210k=6(185n+535k),∵6(185n+535k)是6的倍数,∴6(185n+535k)能被6整除.即一个任意四位阶梯数与自己的个位数字的差能被6整除;(2)解:设这个任意四位阶梯数的个位为n ,则该四位阶梯数表示为:n +10(n +k )+100(n +2k )+1000(n +3k ),2[n +10(n +k )+100(n +2k )+1000(n +3k )]-10m -2=2222n +6420k -10m -2=11(202n +583k )+7k -10m -2,7k -10m -2是11的倍数;(1111n +3210k )÷3与(10m +2)÷3的余数相同.易得k 可取-1,-2,1,2,当m =1,2,3,4时,无论k 取何值,7k -10m -2都不是11的倍数,当m =5时,k =-2,此时四位k 阶数为1357,当m =6时,k =1,此时四位k 阶数为8765,5432.综上,这个四位数是1357,8765,5432.4. (1)证明:由题意知,c 2=(2n 2+2n +1)2=(2n 2+2n )2+2(2n 2+2n )+1=(2n 2+2n )2+4n 2+4n +1=(2n 2+2n )2+(2n +1)2.即c 2=b 2+a 2,∴满足以上公式的a 、b 、c 的数是一组勾股数;(2)解:当n =5时,a =12(m 2-25),b =5m ,c =12(m 2+25), 当a =37时,解得m =311,非正整数,不合题意,舍去,当b =37时,解得m =375,非正整数,不合题意,舍去, 当c =37时,解得m =7,满足题意,此时a =12,b =35,∴该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边的长为12,35.5. 解:(1)2019不是“纯数”,2020是“纯数”,理由如下:∵在计算2019+2020+2021时,个位9+0+1=10,产生了进位,∴2019不是“纯数”.∵在计算2020+2021+2022时,个位0+1+2=3,十位2+2+2=6,百位0+0+0=0,千位2+2+2=6,它们都没有产生进位,∴2020是“纯数”;(2)由题意,当“纯数”n 为一位数时,n +(n +1)+(n +2)=3n +3<10,∴0≤n <73,故n =0,1,2,即在一位数的自然数中,“纯数”有3个, 当“纯数”n 为两位数时,设n =10b +a (其中1≤b ≤9,0≤a ≤9,且a ,b 为自然数),则n +(n +1)+(n +2)=30b +3a +3.此时a ,b 应满足的条件分别为:3a +3<10,即a =0,1,2;1≤b ≤3,即b =1,2,3.∵3×3=9(个),∴在两位数的自然数中,“纯数”有9个.∵100+101+102=303,不产生进位,∴100是“纯数”,∴3+9+1=13(个).∴在不大于100的自然数中“纯数”的个数是13.6.解:(1)(x3+2x2-3x-10)÷(x-2)=x2+4x+5;(2)列除式:∴(x3+2x2-3x-10)÷(x-2)=x2+4x+5;(2)列除式如下:∵多项式2x4+5x3+ax2+b能被二项式x+2整除,∴余式b+4(a-2)=0,即4a+b=8.∵a,b是自然数,∴当a=0时,b=8,此时多项式为2x4+5x3+8,商为2x3+x2-2x+4;当a=1时,b=4,此时多项式为2x4+5x3+x2+4,商为2x3+x2-x+2;当a=2时,b=0,此时多项式为2x4+5x3+2x2,商为2x3+x2.7. (1)证明:设任意七位数的末三位为s,末三位以前的数为t,则这个七位数为ts,由题意可令t-s=13k(k为整数).ts=1000t+s=1000t-13k+t=1001t-13k=13(77t-k),∴这个七位数一定能被13整除;(2解:)①当1≤y≤4时,m=500+10(5+y)+2.交换这个五位数的十位数和百位上的数字后所得的新数为m′=100(5+y)+52,m′-n=100(5+y)+52-10(x+1)-y=99y-10x+542=13(42+8y -x )-(4+5y -3x ),∵1≤x ≤8,1≤y ≤4,且x ,y 都为整数,∴-21≤-(4+5y -3x )≤15.∴-(4+5y -3x )的值为13或0或-13.Ⅰ.若-(4+5y -3x )=13,则⎩⎪⎨⎪⎧x =9,y =2.(舍去). Ⅱ.若-(4+5y -3x )=0,则⎩⎪⎨⎪⎧x =8,y =4.或⎩⎪⎨⎪⎧x =3,y =1. ∴这个五位数为94592,41562.Ⅲ.若-(4+5y -3x )=-13,则⎩⎪⎨⎪⎧x =2,y =3. ∴这个五位数为33582.②当5≤y ≤9时,m =600+10(y -5)+2.交换这个五位数的十位数和百位上的数字后所得的新数为m ′=100(y -5)+62,m ′-n =100(y -5)+62-10(x +1)-y=99y -10x -448=13(8y -x -34)-(6+5y -3x ),∵1≤x ≤8,5≤y ≤9,且x ,y 都为整数,∴-48≤-(6+5y -3x )≤-7.∴-(6+5y -3x )的值为-39,-26,-13.Ⅰ.若-(6+5y -3x )=-39,则⎩⎪⎨⎪⎧x =4,y =9. ∴这个五位数为59642.Ⅱ.若-(6+5y -3x )=-26,则⎩⎪⎨⎪⎧x =5,y =7. ∴这个五位数为67622.Ⅲ.若-(6+5y -3x )=-13,则⎩⎪⎨⎪⎧x =6,y =5. ∴这个五位数为75602.综上所述:这个五位数为:94592,41562,33582,59642,67622,75602.8. 解:(1)由题得,当n =212时,n 1=112,n 2=232,n 3=211, ∴F (212)=112+232+211=555;当n=739时,n1=539,n2=839,n3=731,∴F(739)=539+839+731=2109;(2)s-m=100x+30y+109-204-10y=100(x-1)+20y+5,①当1≤y≤4时,x-1+2y+5=18,∴x+2y=14,∴x=14-2y,把x=14-2y代入x+y+z=17中,得14-2y+y+z=17,∴z=y+3,∵2≤x≤9,1≤z≤9,∴2≤14-2y≤9且1≤y+3≤9,∴2.5≤y≤6且-2≤y≤6,∵1≤y≤4,∴2.5≤y≤4,∵y为整数,∴y=3或4,当y=3时,z=6,x=8,∴t=836;当y=4时,z=7,x=6,∴t=647;②当5≤y≤9时,x-1+1+2y-10+5=18,x+2y=23,∴x=23-2y,把x=23-2y代入x+y+z=17中,得z=y-6,∵2≤x≤9,1≤z≤9,∴2≤23-2y≤9且1≤y-6≤9,∴7≤y≤10.5且7≤y≤15,∵5≤y≤9,∴7≤y≤9,∵y为整数,∴y=7或8或9,当y=7时,z=1,x=9,不是三角形数,应舍去;当y=8时,z=2,x=7,∴t=782;当y=9时,z=3,x=5,不是三角形数,应舍去,综上,t=836或647或782,当t=836时,t1=136,t2=916,∴k (836)=|836-916836-136|=435, 当t =647时,t 1=547,t 2=697,∴k (647)=|647-697647-547|=12, 当t =782时,t 1=382,t 2=712,∴k (782)=|782-712782-382|=740, ∵12>740>435, ∴k (t )的最大值为12.。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中考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一、单选题1、对于实数a,b,我们定义符号max{a,b}的意义为:当a≥b时,max{a,b}=a;当a<b时,max{a,b]=b,如:max{4,﹣2}=4,max{3,3}=3,若关于x的函数为y=max{x+3,﹣x+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A、0B、2C、3D、42、对于实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为:a⊗b= ,这里等式右边是实数运算.例如:1⊗3=.则方程x⊗(﹣2)= ﹣1的解是()A、x=4B、x=5C、x=6D、x=73、设a,b是实数,定义@的一种运算如下:a@b=(a+b)2﹣(a﹣b)2,则下列结论:①若a@b=0,则a=0或b=0②a@(b+c)=a@b+a@c③不存在实数a,b,满足a@b=a2+5b2④设a,b是矩形的长和宽,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b时,a@b最大.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定义:点A(x,y)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若满足x=y,则把点A叫做“平衡点”.例如:M(1,1),N(﹣2,﹣2)都是“平衡点”.当﹣1≤x≤3时,直线y=2x+m上有“平衡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0≤m≤1B、﹣3≤m≤1C、﹣3≤m≤3D、﹣1≤m≤0二、填空题5、州)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求1+2+22+23+…+22014的值,令S=1+2+22+23+…+22014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则2S=2+22+23+…+22014+22015两式相减:得2S﹣S=22015﹣1所以,S=22015﹣1依据以上计算方法,计算1+3+32+33+…+32015=________.三、解答题6、自学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等.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1)若a>0,b>0,则>0;若a<0,b<0,则>0;(2)若a>0,b<0,则<0;若a<0,b>0,则<0.反之:(1)若>0,则或(2)<0,则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0的解集.7、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斐波那契(约1170﹣1250)是意大利数学家,他研究了一列数,这列数非常奇妙,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后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花朵(如梅花、飞燕草、万寿菊等)的瓣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n﹣()n]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8、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m+1)(m≤n).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32==3.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n m,C n m=(m≤n).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63==20.问:(1)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9、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m、n都有m☆n=m2n+n,等式右边是常用的加法、减法、乘法及乘方运算.例如:﹣3☆2=(﹣3)2×2+2=20.根据以上知识解决问题:若2☆a的值小于0,请判断方程:2x2﹣bx+a=0的根的情况.四、综合题10、阅读材料: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利用上述结论可以求解如下题目: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45°,∠B=30°,a=6,求b.解:在△ABC中,∵=∴b====3.理解应用: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且乙船从B1处按北偏东15°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1)判断△A1A2B2的形状,并给出证明(2)求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11、阅读下列材料:2015年清明小长假,北京市属公园开展以“清明踏青,春色满园”为主题的游园活动,虽然气温小幅走低,但游客踏青赏花的热情很高,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19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北京植物园的桃花受到了游客的热捧,两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8万人次、21.75万人次;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因皇家园林的厚重文化底蕴与满园春色成为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26万人次、20万人次、17.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18万人次,熊猫馆的游客密集度较高.2014年清明小长假,天气晴好,北京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20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比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长了25%;颐和园游客接待量为26.2万人次,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加了4.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22万人次.2013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陶然亭公园、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2万人次、13万人次、14.9 万人次.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2014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为________ 万人次(2)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将2013﹣2015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颐和园和北京动物园的游客接待量表示出来.12、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计算:(1﹣﹣﹣)×(+++)﹣(1﹣﹣﹣﹣)×(++).令++=t,则原式=(1﹣t)(t+)﹣(1﹣t﹣)t=t+﹣t2﹣t﹣t+t2=问题:(1)计算(1﹣﹣﹣﹣…﹣)×(++++…++)﹣(1﹣﹣﹣﹣﹣…﹣﹣)×(+++…+);(2)解方程(x2+5x+1)(x2+5x+7)=7.13、)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第1项,记为a1,依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第n项,记为an.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如:数列1,3,9,27,…为等比数列,其中a1=1,公比为q=3.(1)等比数列3,6,12,…的公比q为________ ,第4项是________(2)如果一个数列a1, a2, a3, a4,…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那么根据定义可得到:=q,=q,=q,…=q.所以:a2=a1•q,a3=a2•q=(a1•q)•q=a1•q2, a4=a3•q=(a1•q2)•q=a1•q3,…由此可得:an =________(用a1和q的代数式表示).(3)若一等比数列的公比q=2,第2项是10,请求它的第1项与第4项.14、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解:将方程②变形:4x+10y+y=5 即2(2x+5y)+y=5③把方程①带入③得:2×3+y=5,∴y=﹣1把y=﹣1代入①得x=4,∴方程组的解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解方程组;(2)已知x,y满足方程组(i)求x2+4y2的值;(ii)求+的值.15、)阅读理解材料一: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其中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腰,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具有以下性质: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E、F是AB、CD的中点∴EF∥AD∥BCEF=(AD+BC)材料二: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如图(2):在△ABC中:∵E是AB的中点,EF∥BC∴F是AC的中点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E、F分别为AB、CD的中点,∠DBC=30°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证:EF=AC;(2)若OD=,OC=5,求MN的长.16、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17、已知点P(x0, y)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证明可用公式d= 计算.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解:因为直线y=3x+7,其中k=3,b=7.所以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为:d=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x﹣1的距离;(2)已知⊙Q的圆心Q坐标为(0,5),半径r为2,判断⊙Q与直线y= x+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y=﹣2x+4与y=﹣2x﹣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18、定义: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三等角四边形.(1)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求∠A的取值范围;(2)如图,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DEBF,使顶点E,F分别落在边BE,BF上的点A,C处,折痕分别为DG,DH.求证:四边形ABCD是三等角四边形.(3)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若CB=CD=4,则当AD的长为何值时,AB的长最大,其最大值是多少?并求此时对角线AC的长.19、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1)概念理解:请你根据上述定义举一个等邻角四边形的例子;(2)问题探究;如图1,在等邻角四边形ABCD中,∠DAB=∠ABC,AD,BC的中垂线恰好交于AB边上一点P,连结AC,BD,试探究AC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拓展;如图2,在Rt△ABC与Rt△ABD中,∠C=∠D=90°,BC=BD=3,AB=5,将Rt△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角α(0°<∠α<∠BAC)得到Rt△AB′D′(如图3),当凸四边形AD′BC为等邻角四边形时,求出它的面积.20、阅读下列材料:北京市正围绕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2%.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实现产业增加值218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3%,是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1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创历史新高,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产业增加值307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4%.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折线图将2011﹣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表示出来,并在图中标明相应数据;(2)根据绘制的折线图中提供的信息,预估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________亿元,你的预估理由________.21、)阅读材料: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例:tan75°=tan(45°+30°)= = =2+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1)计算:sin15°;(2)某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和纪念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李三同学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如图纪念碑的高度.已知李三站在离纪念碑底7米的C处,在D点测得纪念碑碑顶的仰角为75°,DC为米,请你帮助李三求出纪念碑的高度.22、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DAB=∠ABD,BE⊥AD,垂足为E,求证:BC=2AE.小明经探究发现,过点A作AF⊥BC,垂足为F,得到∠AFB=∠BEA,从而可证△ABF≌△BAE(如图2),使问题得到解决.(1)根据阅读材料回答:△ABF与△BAE全等的条件是 AAS(填“SSS”、“SAS”、“ASA”、“AAS”或“HL”中的一个)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2)如图3,△ABC中,AB=AC,∠BAC=90°,D为BC的中点,E为DC的中点,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CDF=∠EAC,若CF=2,求AB的长;(3)如图4,△ABC中,AB=AC,∠BAC=120°,点D、E分别在AB、AC边上,且AD=kDB(其中0<k<),∠AED=∠BCD,求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分段函数【解析】【解答】解:当x+3≥﹣x+1,即:x≥﹣1时,y=x+3,∴当x=﹣1时,y min=2,当x+3<﹣x+1,即:x<﹣1时,y=﹣x+1,∵x<﹣1,∴﹣x>1,∴﹣x+1>2,∴y>2,∴y min=2,故选B【分析】分x≥﹣1和x<﹣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此题是分段函数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段.2、【答案】B【考点】分式方程的解,定义新运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1,去分母得:1=2﹣(x﹣4),解得:x=5,经检验x=5是分式方程的解.故选B.【分析】所求方程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求出解即可.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答案】C【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因式分解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析】【解答】解:①根据题意得:a@b=(a+b)2﹣(a﹣b)2∴(a+b)2﹣(a﹣b)2=0,整理得:(a+b+a﹣b)(a+b﹣a+b)=0,即4ab=0,解得:a=0或b=0,正确;②∵a@(b+c)=(a+b+c)2﹣(a﹣b﹣c)2=4ab+4aca@b+a@c=(a+b)2﹣(a﹣b)2+(a+c)2﹣(a﹣c)2=4ab+4ac,∴a@(b+c)=a@b+a@c正确;③a@b=a2+5b2, a@b=(a+b)2﹣(a﹣b)2,令a2+5b2=(a+b)2﹣(a﹣b)2,解得,a=0,b=0,故错误;④∵a@b=(a+b)2﹣(a﹣b)2=4ab,(a﹣b)2≥0,则a2﹣2ab+b2≥0,即a2+b2≥2ab,∴a2+b2+2ab≥4ab,∴4ab的最大值是a2+b2+2ab,此时a2+b2+2ab=4ab,解得,a=b,∴a@b最大时,a=b,故④正确,故选C.【分析】根据新定义可以计算出啊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整式的混合运算、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4、【答案】 B【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解答】解:∵x=y,∴x=2x+m,即x=﹣m.∵﹣1≤x≤3,∴﹣1≤﹣m≤3,∴﹣3≤m≤1.故选B.【分析】根据x=y,﹣1≤x≤3可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根据题意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5、【答案】【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解答】解:令s=1+3+32+33+ (32015)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得:3s=3+32+33+ (32016)两式相减得:2s=32016﹣1.所以S= .【分析】令s=1+3+32+33+…+32015,然后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接下来,依据材料中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依据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答案】解:(2)若<0,则或;故答案为:或;由上述规律可知,不等式转化为或,所以,x>2或x<﹣1.【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两数相除,异号得负解答;先根据同号得正把不等式转化成不等式组,然后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求解即可.7、【答案】【解答】解:第1个数,当n=1时,[()n﹣()n]=(﹣)=×=1.第2个数,当n=2时,[()n﹣()n]=[()2﹣()2]=×(+)(﹣)=×1×=1.【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分别把1、2代入式子化简求得答案即可.8、【答案】解:(1)A74=7×6×5×4=840(种).(2)C83==56(种)【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分析】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型含答案
2011年阅读理解试题汇编: (2011年昌平区一模) 22. 现场学习题问题背景:在△ABC 中,AB 、BC 、AC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 (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 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AB C图3图2图1(1)请你将△ABC 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 思维拓展:(2)我们把上述求△ABC 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0)a >,请利用图2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画出相应的△ABC ,并求出它的面积是: .探索创新:(3)若△ABC、(0,,)m n o m n >>≠ ,请运用构图法在图3指定区域内画出示意图,并求出△ABC 的面积为:答案:(1) 25.(2)面积:23a .(3)面积:3mn .图2AB CA CB 4m2m 2mn n 2n 图3(通州区一模) 22.问题背景(1)如图22(1),△ABC 中,DE ∥BC 分别交AB ,AC 于D ,E 两点,过点E 作EF ∥AB交BC 于点F .请按图示数据填空:四边形DBFE 的面积S = ,△EFC 的面积1S = ,△ADE 的面积2S = . 探究发现(2)在(1)中,若BF a =,FC b =,DE 与BC 间的距离为h .请证明2124S S S =.拓展迁移(3)如图22(2),□DEFG 的四个顶点在△ABC 的三边上,若△ADG 、△DBE 、△GFC 的面积分别为2、5、3,试利用..(2.)中的结论....求△ABC 的面积.答案:(1)四边形DBFE 的面积S =632=⨯,△EFC 的面积1S =93621=⨯⨯,△ADE 的面积2S =1.(2)根据题意可知:ah S =,bh S 211=,DE ∥BC ,EF ∥AB∴四边形DEFB 是平行四边形,EFC ADE ∠=∠,C AED ∠=∠∴DE=a ; ADE ∆∽EFC ∆, ∴122S S b a =⎪⎭⎫ ⎝⎛ ∴b h a S b a S 221222== ∴222212244h a bha bh S S =⨯⨯= ∴2124S S S =(3) 过点G 作GH//AB∴由题意可知:四边形DGFE 和四边形DGHB 都是平行四边形 ∴DG=BH=EF ∴BE=HFGHF DBE S S ∆∆=8=∆GHC S64824S 4S G H C A D G D G H B 2=⨯⨯=⋅=∆∆四边形S∴8DGHB=四边形S∴18882S ABC =++=∆B C D G F E A6 22(1)A GFDCBA(2011年房山区一模) 22.(本小题满分5分)小明想把一个三角形拼接成面积与它相等的矩形.他先进行了如下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 ①取△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D 、E ,联结DE ; ②过点A 作AF ⊥DE 于点F ;(1)请你帮小明完成图1的操作,把△ABC 拼接成面积与它相等的矩形.(2)若把一个三角形通过类似的操作拼接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那么原三角形的一边与这边上的高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3)在下面所给的网格中画出符合(2)中条件的三角形,并将其拼接成面积与它相等的 答案:解:(1)(22:1 (3)画对一种情况的一个图给1分或N M ②①②①F E D C B A(2011年海淀一模)22.如图1,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1,D 、E 、F 分别是AB 、BC 、AC 边上的点(均不与点A 、B 、C 重合),记△DEF 的周长为p .(1)若D 、E 、F 分别是AB 、BC 、AC 边上的中点,则p =_______;(2)若D 、E 、F 分别是AB 、BC 、AC 边上任意点,则p 的取值范围是 .小亮和小明对第(2)问中的最小值进行了讨论,小亮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ABC △以AC 边为轴翻折一次得1AB C △,再将1AB C △以1B C 为轴翻折一次得11A B C △,如图2所示. 则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112DF FE E D 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2p DD ≥. 老师听了后说:“你的想法很好,但2DD 的长度会因点D 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还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小明接过老师的话说:“那我们继续再翻折3次就可以了”.请参考他们的想法,写出你的答案.答案 解:(1)32p =; .…………………………….……………………………2分 (2)332p <≤..…………………………….……………………………5分(2011年顺义一模)22. 如图,将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其x y <)剪成① ② ③ ④ 四块图形,用这四块图形恰好能拼成一个矩形(非正方形).(1)画出拼成的矩形的简图; (2)求xy的值.答案.(1)如图(2)面积可得 2()(2)x y x y y +=+ ----------------------3分 22222x xy y xy y ++=+ 220x xy y +-= 2()10xx yy +-=x y =(舍去)x y = A B DFC E1图AB DFCE 1F 1A 1B 2D 1D 1E 2图yy xy x y x x④③②①④③②①(2011年朝阳区一模)22.阅读并操作:如图①,这是由十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对这个图形进行适当分割(如图②),然后拼接成新的图形(如图③).拼接时不重叠、无空隙,并且拼接后新图形的顶点在所给正方形网格图中的格点上(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图①图②图③请你参照上述操作过程,将由图①所得到的符合要求的新图形画在下边的正方形网格图中.(1)新图形为平行四边形;(2)新图形为等腰梯形.答案:解:(1)(2)ABCABCFEDA BC(2011年丰台一模)22.认真阅读下列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1:如图1,△ABC 是直角三角形,∠C =90º.现将△ABC 补成一个矩形.要求:使△ABC 的两个顶点成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请将符合条件的所有矩形在图1中画出来;图1 图2问题2:如图2,△ABC 是锐角三角形,且满足BC >AC >AB ,按问题1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请问符合要求的矩形最多可以画出 个,并猜想它们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填写“相等”或“不相等”);问题3:如果△ABC 是钝角三角形,且三边仍然满足BC >AC >AB ,现将它补成矩形.要求:△ABC 有两个顶点成为矩形的两个顶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的一边上,那么这几个矩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填写“相等”或“不相等”).答案.解:(1)………………… 正确画出一个图形给1分,共2’(2)符合要求的矩形最多可以画出 3 个,它们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相等 ;………4’ (3) 不相等 . …………………………………………………………………………………5’(燕山区一模)22.将正方形ABCD (如图1)作如下划分:第1次划分:分别联结正方形ABCD 对边的中点(如图2),得线段HF 和EG ,它们交于点M ,此时图2中共有5个正方形;第2次划分:将图2左上角正方形AEMH 按上述方法再作划分,得图3,则图3中共有_______个正方形; 若每次都把左上角的正方形依次划分下去,则第100次划分后,图中共有_______个正方形;继续划分下去,能否将正方形ABCD 划分成有2011个正方形的图形?需说明理由.答案:第2次划分,共有9个正方形; 第100次划分后,共有401个正方形;依题意,第n 次划分后,图中共有4n+1个正方形,而方程4n+1=2011没有整数解,A D A H D A H DE M G E M GB FC B F C 图1 图2 图3所以,不能得到2011个正方形. (2011年西城一模)22.我们约定,若一个三角形(记为1A ∆)是由另一个三角形(记为A ∆)通过一次平移,或绕其任一边中点旋转︒180得到的,称1A ∆是由A ∆复制的。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的阅读理解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的阅读理解题》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请阅读下列材料 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斯库顿定理:如图1.在ABC 中 AD 为BAC ∠的平分线 则2··AD BD DC AB AC +=.下面是该定理的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2O 是ABC 的外接圆 延长AD 交O 于点E 连接BE .∵AD 为BAC ∠的平分线 ∵BAE DAC ∠=∠.∵E C ∠=∠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E ADC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ADAE AC∴= AD AE AB AC ∴⋅=⋅又AE AD DE =+()AD AD DE AB AC ∴⋅+=⋅.2AD AD DE AB AC ∴+⋅=⋅.……任务:(1)证明过程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3)如图3.在圆内接四边形ACEB 中 对角线AE BC 相交于点D .若BE CE = 4AC =6AB=2BD=请利用斯库顿定理直接写出线段AE的长.CD=32.如图1 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O阅读以下作图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作法:如图2 ∵作直径AF∵以F为圆心FO为半径作圆弧与∵O交于点M N∵连接AM MN NA.,,∠的度数.(1)求ABC(2)AMN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3)从点A开始以DN长为半径在∵O上依次截取点再依次连接这些分点得到正n边形求n的值.3.阅读与应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托勒密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后人从托勒密的书中发现一个命题:圆内接四边形对边乘积的和等于对角线的乘积.下面是对这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如图1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求证:AB DC AD BC AC BD ⋅+⋅=⋅.证明:如图2 作BAE CAD ∠=∠交BD 于点E .∵AD AD = ∵ABE ACD ∠=∠.(依据) ∵ABE ACD ∽△△.∵AB BEAC CD=.AB DC AC BE ⋅=⋅. …∵ABC AED ∽△△. ∵AC BCAD ED=.∵AD BC AC ED ⋅=⋅. ∵AB DC AC BE ⋅=⋅∵()AB DC AD BC AC BE AC ED AC BE ED AC BD ⋅+⋅=⋅+⋅=+=⋅. ∵AB DC AD BC AC BD ⋅+⋅=⋅. 任务:(1)证明过程中的“依据”是______ (2)补全证明过程(3)如图3 O的内接五边形ABCDE的边长都为2 求对角线BD的长.4.阅读与思考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阿基米德是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他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三大数学王子.他的著作《阿基米德全集》的《引理集》中记述了有关圆的15个引理其中第三个引⊥于点C点D在弦AB上且理是:如图1 AB是O的弦点P在O上PC AB=.小明思考后给出如=在PB上取一点Q使PQ PAAC CD=连接BQ则BQ BD下证明:任务:(1)写出小明证明过程中的依据: 依据1:________ 依据2:________(2)请你将小明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3)小亮想到了不同的证明方法:如图3 连接AP PD PQ DQ .请你按照小亮的证明思路 写出证明过程.5.阅读资料:我们把顶点在圆上 一边和圆相交 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 如图1中CBD ∠即为弦切角.同学们研究发现:A 为圆上任意一点 当弦AB 经过圆心O 且DB 切O 于点B 时 易证:弦切角CBD A ∠=∠.问题拓展:如图2 点A 是优弧BC 上任意一点 DB 切O 于点B 求证:CBD A ∠=∠. 证明:连接BO 并延长交O 于点A ' 连接A C ' 如图2所示. ∵DB 与O 相切于点B ∵A BD ∠'=________ ∵90A BC CBD ∠'+∠=︒. ∵A B '是直径∵90ACB ∠'=︒_____________(依据). ∵90A A BC ∠'+∠'=︒.∵CBD A ∠=∠'________________(依据).又∵A A ∠'=∠________________(依据) ∵CBD A ∠=∠.(1)将上述证明过程及依据补充完整.(2)如图3 ABC 的顶点C 在O 上 AC 和O 相交于点D 且AB 是O 的切线 切点为B 连接BD .若2,6,3AD CD BD === 求BC 的长.6.阅读:如图1所示 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 连接AC BD .BC 是∵O 的直径 AB =AC .请说明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下面是王林解答该问题的部分解答过程 请补充完整:+CD =BD .理由如下:∵BC 是∵O 的直径 ∵∵BAC =90°. ∵AB =AC ∵∵ABC =∵ACB =45°.如图2所示 过点A 作AM ∵AD 交BD 于点M …(1)补全王林的解答过程(2)如图3所示 四边形ABCD 中∵ABC =30° 连接AC BD .若∵BAC =∵BDC =90° 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关系式是 . 7.阅读下列材料 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黄金三角形与五角星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6°(或108°)时 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黄金三角形. 按下面的步骤画一个五角星(如图):∵作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圆 圆心为O ∵过圆心O 作半径OC ∵AB ∵取OC 的中点D 连接AD∵以D 为圆心OD 为半径画弧交AD 于点E ∵从点A 开始以AE 为半径顺时针依次画弧正好把∵O 十等分(其中点F G B H I 为五等分点) ∵以点F G B H I 为顶点画出五角星. 任务: (1)求出AEOA的值为 (2)如图 GH 与BF BI 分别交于点M N 求证:△BMN 是黄金三角形. 8.阅读下面材料 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在《阿基米德全集》里 他关于圆的引理的论证如下:命题:设AB 是一个半圆的直径 并且过点B 的切线与过该半圆上的任意一点D 的切线交于点T 如果作DE 垂直AB 于点E 且与AT 交于点F 则DF EF =. 证明:如图1 延长AD 与BT 交于点H 连接OD OT . ∵DT BT 与半圆O 相切 ∵……∵ ∵BT DT =. ∵AB 是半圆O 的直径 ∵90ADB ︒∠=.∵在BDH △中 由BT DT = 可得TDB TBD ∠=∠ ∵H TDH ∠=∠.∵BT DT HT ==. 又∵//DE BH ∵DF AFHT AT = EF AF BT AT=∵EF DFBT HT=. 又∵BT HT = ∵DF EF =任务:(1)请将∵处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2)证明过程中∵的证明依据是 .(3)如图2 AB 为∵O 的直径 ∵BED 是等边三角形 BE 是∵O 的切线 切点是B 点D 在∵O 上 CD ∵AB 垂足为C 连接AE 交CD 于点F .若∵O 的半径为2 求CF 的长. 9.阅读材料 某个学习小组成员发现:在等腰ABC 中 AD 平分BAC ∠ ∵AB AC =BD CD = ∵AB BDAC CD= 他们猜想:在任意ABC 中 一个内角角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内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证明猜想】如图1所示 在ABC 中 AD 平分BAC ∠ 求证:AB BDAC CD=. 丹丹认为 可以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来证明△和ACD面积的角度来证明.思思认为可以通过比较ABD(1)请你从上面的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证明.(2)【尝试应用】如图2O是Rt ABC的外接圆点E是O上一点(与B不重合且=连结AE并延长AE BC交于点D H为AE的中点连结BH交AC于点G求AB AEHG的值.GB(3)【拓展提高】如图3在(2)的条件下延长BH交O于点F若BE EF=求=GH xO的直径(用x的代数式表示).10.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阿基米德折弦定理阿基米德(Arehimedes 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古希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三大数学王子.阿拉伯Al-Biruni(973年—1050年)的译文中保存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内容苏联在1964年根据Al-Biruni译本出版了俄文版《阿基米德全集》第一题就是阿基米德的折弦定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1 AB和BC是O的两条弦(即折线ABC是圆的一条折弦)>M是ABC的中点则从点M向BC所作垂线的垂足D是折弦ABC的中点即BC ABCD AB BD=+.=+的部分证明过程.这个定理有很多证明方法下面是运用“垂线法”证明CD AB BD证明:如图2 过点M作MH⊥射线AB垂足为点H连接MA MB MC.∵M 是ABC 的中点 ∵MA MC =. … 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 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2)如图3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内接于O D 为AC 上一点 15ABD ∠=︒ CE BD ⊥于点E 2CE = 连接AD 则DAB 的周长是______.11.阅读与思考请阅读下列材料 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1)材料中划横线部分应填写的内容为 .(2)如图2 正五边形ABCDE 内接于∵O AB =2 求对角线BD 的长.12.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相应任务:如图∵ 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 AB 是∵O 的直径AD 平分BAC ∠交∵O 于点D 连接BD 过点D 作∵O 的切线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AD BDE ∠=∠.下面是证明CAD BDE ∠=∠的部分过程:证明:如图∵ 连接DO AB 是∵O 的直径 90ADB ∴∠=︒ODA ∴∠+∵________90=︒.(1) DE 为∵O 的切线 90ODE ∴∠=︒90ODB BDE ∴∠+∠=︒ (2)由(1)(2)得 ∵________________. AD 平分,BAC CAD OAD ∠∴∠=∠.,OA OD OAD ODA =∴∠=∠CAD ∴∠=∵________CAD BDE ∴∠=∠.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 补全证明过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若5,2OA BE == 求DE 的长.13.阅读下列材料:平面上两点P 1(x 1 y 1) P 2(x 2 y 2)之间的距离表示为()()22121212PP x x y y =-+- 称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根据该公式 如图 设P (x y )是圆心坐标为C (a b )半径为r 的圆上任意一点 则点P ()()22x a y b r -+-= 变形可得:(x ﹣a )2+(y ﹣b )2=r 2 我们称其为圆心为C (a b ) 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例如:由圆的标准方程(x ﹣1)2+(y ﹣2)2=25可得它的圆心为(1 2) 半径为5.根据上述材料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1)圆心为C (3 4) 半径为2的圆的标准方程为:(2)若已知∵C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22 圆心为C 请判断点A (3 ﹣1)与∵C的位置关系.14.阅读以下材料 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几何定论 是指变化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如定长 定角 定比 定积等) 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如定点 定线 定方向等)如图∵ 点A 为O 外一点 过点A 为O 作直线与O 相交于点B C 点B '为点B 关于OA 的对称点 连接B C '交OA 于点M 设O 的半径为R .如图∵ 当过点A 的直线与O 相切时 点B C 重合 可得2R OA OM =⋅.如图∵ 当过点A 的直线与O 相交时 证明2R OA OM =⋅.证明:如图∵ 连接OC CD .∵B ' B 关于OA 对称∵BD BD '=.∵∵1=∵2 .(依据)…任务:(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的证明提示 完成上述证明过程(3)如图∵ 若5OA = 1OM = 求O 的半径.15.阅读下列相关材料 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婆罗摩笈多是古印度著名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他编著了《婆罗摩修正体系》 他曾经提出了“婆罗摩笈多定理” 也称“布拉美古塔定理”.定理的内容是:“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则垂直于一边且过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平分对边”.任务:(1)按图(1)写出了这个定理的已知和求证 并完成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已知: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证明:(2)如图(2) 在O 中 弦AB CD ⊥于M 连接,,,,,AC CB BD DA E F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 EM BD ⊥于,G FM AD ⊥于H 当M 是AB 中点时 直接写出四边形EMFC 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E ∠和C ∠所对的弧是同一条弧∵∵应填: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题目中的结论是两个三角形相似 用的方式是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应填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BDE ADC ∠=∠ E C ∠=∠.BDE ADC ∽△∴△.BD DE AD DC∴= AD DE BD DC ∴⋅=⋅2AD BD DC AB AC ∴+⋅=⋅(3)42AE =∵BE CE =.∵弧BE =弧CE∵BAE CAE ∠=∠∵AE 平分BAC ∠.由斯库顿定理 得2AD BD DC AB AC +⋅=⋅又∵4AC = 6AB = 2CD = 3BD =∵23264AD +⨯=⨯.解得=AD AD =-。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型汇总
阅读理解题一、解答题1.阅读理解:把两个相同的数连接在一起就得到一个新数,我们把它称为“连接数”,例如:234234,3939…等,都是连接数,其中,234234称为六位连接数,3939称为四位连接数.(1)请写出一个六位连接数,它(填“能”或“不能”)被13整除.(2)是否任意六位连接数,都能被13整除,请说明理由.(3)若一个四位连接数记为M,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3倍记为N,M﹣N的结果能被13整除,这样的四位连接数有几个?2.阅读理解:如图1,在的边上取一点,连接,可以把分成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就称点是的边上的和谐点.(1)如图2,在中,,试找出边上的和谐点;(2)如图3,已知,的顶点在射线上,点是边上的和谐点,请在图3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并写出相应的的度数.3.阅读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111,P x y 与()222,P x y 的“非常距离”给出下列定义: 若1212x x y y -≥-,则点1P 与2P 的“非常距离”为12x x -;若1212x x y y -<-,则点1P 与2P 的“非常距离”为12y y -. 例如:点()11,2P ,点()23,5P ,因为1325-<-,所以点1P 与2P 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1PQ 与线段2P 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1P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2P Q 的交点). (1)已知点A 1,02⎛⎫-⎪⎝⎭,B 为y 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B (0,3),则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 ;②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2,则点B 的坐标为 ; ③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 (2)已知点D (0,1),点C 是直线334y x =+上的一个动点,如图2,求点C 与点D “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 的坐标.4.阅读理解: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D 的平分线,试判断AB ,AD ,DC 之间的等量关系.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易证△AEB ≌△FEC ,得到AB=FC ,从而把AB ,AD ,DC 转化到△ADF 中即可判断.(1)AB 、AD 、DC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2)完成(1)的证明.问题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F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F ,CF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因为()2a b-≥0,所以a - 2ab b +≥0,所以a b +≥2ab ,只有当a b =时,等号成立.【获得结论】在a b +≥2ab (a 、b 均为正实数)中,若ab 为定值p ,则a b +≥2p ,只有当a b =时, a b +有最小值2p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若m >0,只有当m = 时, 1m m+有最小值 .【探索应用】如图,已知A (-3,0),B (0,-4),P 为双曲线12y x=(x >0)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作PC ⊥x 轴于点C ,PD ⊥y 轴于点D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并说明此时四边形ABCD 的形状.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你原因和方法.(1)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0.7化成分数.设•0.7x=.由•0.70.777=,可知••100.77.77770.7⨯==+,即7x10x+=.(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可解得7x9=,即•70.79=.填空:将•0.4直接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0.25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已知点A(x A,y A)和点C(x C,y C),点M为线段AC 的中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AMP≌△CMQ,则有PM=MQ,PA=QC,即x M﹣x A=x C﹣x M,y A﹣y M=y M﹣y C,从而有,即中点M的坐标为(,).基本知识:(1)如图①,若A、C点的坐标分别A(﹣1,3)、C(3,﹣1),求AC中点M的坐标;方法提炼:(2)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5)、(﹣2,2)、(3,3),求点D的坐标;(3)如图③,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上的动点,过点A作AB∥x轴,AC∥y轴,分别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C,点D是直线y=2x上的动点,请探索在点A运动过程中,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A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a -b )2≥0,∴a -2ab +b ≥0,∴a+b ≥2ab ,只有当a =b 时,等号成立.结论:在a +b ≥2ab (a 、b 均为正实数)中,若ab 为定值p ,则a+b ≥2p ,只有当a =b 时,a +b 有最小值2p .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若m >0,只有当m = 时,m +m1有最小值 ; 若m >0,只有当m = 时,2m +m8有最小值 . (2)如图,已知直线L 1:y =21x +1与x 轴交于点A ,过点A 的另一直线L 2与双曲线y =x-8 (x >0)相交于点B (2,m ),求直线L 2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点C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CD ∥y 轴交直线L 1于点D ,试 求当线段CD 最短时,点A 、B 、C 、D 围成的四边形面积.9.阅读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两点P、Q的坐标分别是P(x1,y1)、Q(x2,y2),则P、Q这两点间的距离为|PQ|=.如P(1,2),Q(3,4),则|PQ|==2.对于某种几何图形给出如下定义: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形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如平面内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决问题: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交y轴于点A,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点B,过点B作直线l平行于x轴.(1)到点A的距离等于线段AB长度的点的轨迹是;(2)若动点C(x,y)满足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线段CA的长度,求动点C轨迹的函数表达式;问题拓展:(3)若(2)中的动点C的轨迹与直线y=kx+交于E、F两点,分别过E、F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N,求证:①EF是△AMN外接圆的切线;②为定值.10.【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b,∵(-)2≥0,∴a+b-2≥0,∴a+b≥2,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数学认识】在a+b≥2(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k,则a+b≥2,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2【解决问题】(1)若x>0时,x+有最小值为,此时x=;(2)如上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AB∥y轴,过点A作AD⊥y轴于点D,过点B作BC⊥y轴于点C.求四边形ABCD周长的最小值(3)学校准备在图书馆后面的场地上建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长方形自行车棚.图书馆的后墙只有5米长可以利用,其余部分由铁围栏建成,如下图是小尧同学设计的图纸,设所需铁围栏L米,自行车棚长为x米.L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那么当x 为何值时,L最小,最小为多少米?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专题六 阅读理解型问题复习题及答案
专题六 阅读理解型问题1.(2011年山东菏泽)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1a +1b,根据这个规则,计算2☆3的值是( )A.56B.15C .5D .6 2.(2012年贵州六盘水)定义:f (a ,b )=(b ,a ),g (m ,n )=(-m ,-n ),例如:f (2,3)=(3,2),g (-1,-4)=(1,4),则g [f (-5,6)]=( )A .(-6,5)B .(-5,-6)C .(6,-5)D .(-5,6)3.(2012年山东莱芜)对于非零的两个实数a ,b ,规定a ⊕b =1b -1a.若2⊕(2x -1)=1,则x 的值为( )A.56B.54C.32 D .-164.(2012年湖南湘潭)文文设计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按此程序,输入一个数后,输出的数比输入的数的平方小1.若输入7,则输出的结果为( )A .5B .6C .7D .85.(2012年湖北随州)定义:平面内的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O ,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分别为a ,b ,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a ,b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2,3)的点的个数是( )A .2个B .1个C .4个D .3个6.(2012年四川德阳)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 ,b ,c ,d 对应密文a +2b,2b +c,2c +3d,4d .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A .4,6,1,7B .4,1,6,7C .6,4,1,7D .1,6,4,77.(2012年湖北荆州)新定义:[a ,b ]为一次函数y =ax +b (a ≠0,a ,b 为实数)的“关联数”.若“关联数”[1,m -2]的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关于x 的方程1x -1+1m=1的解为__________.8.小明是一位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一天,他在解方程时,有这样的想法:x 2=-1这个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如果存在一个数i 2=-1,那么方程x 2=-1可以变为x 2=i 2,则x =±i ,从而x =±i 是方程x 2=-1的两个根.小明还发现i 具有如下性质:i 1=i ,i 2=-1,i 3=i 2·i =()-1i =-i ,i 4=()i 22=()-12=1,i 5=i 4·i =i ,i 6=()i 23=()-12=1,i 7=i 6·i =-i ,i 8=()i 42=1…… 请你观察上述等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 i 4n +1=______,i 4n +2=______,i 4n +3=______,i 4n =______(n 为自然数).9.(2012年湖南张家界)阅读材料: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 a c ⎪⎪⎪b d 的意义是⎪⎪⎪ac ⎪⎪⎪bd =ad -bc .例如:⎪⎪⎪ 1 3 ⎪⎪⎪24=1×4-2×3=-2,⎪⎪⎪ -2 3⎪⎪⎪45=(-2)×5-4×3=-22.(1)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 57⎪⎪⎪68的值;(2)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当x 2-4x +4=0时,⎪⎪⎪ x +1x -1⎪⎪⎪2x2x -3的值.10.(2011年四川达州)给出下列命题:命题1:直线y =x 与双曲线y =1x有一个交点是(1,1);命题2:直线y =8x 与双曲线y =2x有一个交点是⎝⎛⎭⎫12,4; 命题3:直线y =27x 与双曲线y =3x有一个交点是⎝⎛⎭⎫13,9; 命题4:直线y =64x 与双曲线y =4x有一个交点是⎝⎛⎭⎫14,16; ……(1)请你阅读、观察上面命题,猜想出命题n (n 为正整数); (2)请验证你猜想的命题n 是真命题.11.先阅读理解下列例题,再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例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6x 2-x -2>0.解:把6x 2-x -2分解因式,得6x 2-x -2=()3x -2()2x +1, 又6x 2-x -2>0,所以()3x -2()2x +1>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有(1)⎩⎪⎨⎪⎧ 3x -2>0,2x +1>0,或(2)⎩⎪⎨⎪⎧3x -2<0,2x +1<0,解不等式组(1),得x >23,解不等式组(2),得x <-12.所以()3x -2()2x +1>0的解集为x >23或x <-12.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6x 2-x -2>0的解集为x >23或x <-12.(1)求分式不等式5x +12x -3<0的解集;(2)通过阅读例题和解答问题(1),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和方法?12.(2012年江苏盐城)知识迁移:当a >0,且x >0时,因为⎝⎛⎭⎪⎫x -a x 2≥0,所以x -2 a +a x ≥0.从而x +a x ≥2 a (当x =a时,取等号).记函数y =x +ax(a >0,x >0),由上述结论,可知:当x =a 时,该函数有最小值为2 a .直接应用已知函数y 1=x (x >0)与函数y 2=1x(x >0),则当x =______时,y 1+y 2取得最小值为______.变形应用已知函数y 1=x +1(x >-1)与函数y 2=(x +1)2+4(x >-1),求y 2y 1的最小值,并指出取得该最小值时相应的x 的值.实际应用已知某汽车的一次运输成本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固定费用,共360元;二是燃油费,每千米1.6元;三是折旧费,它与路程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0.001.设汽车一次运输路程为x千米,求当x为多少时,该汽车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最低?最低是多少元?专题六 阅读理解型问题 【专题演练】 1.A2.A 解析:∵f (-5,6)=(6,-5),∴g [f (-5,6)]=g (6,-5)=(-6,5).故选A.3.A 4.B 5.C 6.C 7.x =3 8.i -1 -i 19.解:(1)⎪⎪⎪ 5 7⎪⎪⎪68=5×8-7×6=-2. (2)由x 2-4x +4=0,得x =2.⎪⎪⎪ x +1x -1⎪⎪⎪2x 2x -3=⎪⎪⎪ 3 1⎪⎪⎪41=3×1-4×1=-1.10.解:(1)直线y =n 3x 与双曲线y =nx有一个交点是⎝⎛⎭⎫1n ,n 2. (2)验证如下:将点⎝⎛⎭⎫1n ,n 2代入y =n 3x , ∵右边=n 3·1n=n 2=左边,∴左边=右边.∴点⎝⎛⎭⎫1n ,n 2在直线y =n 3x 上. 同理可证,点⎝⎛⎭⎫1n ,n 2在直线y =nx上. ∴点⎝⎛⎭⎫1n ,n 2是两函数的交点.11.解:(1)由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异号得负”有: (1)⎩⎪⎨⎪⎧ 5x +1>0,2x -3<0, 或(2)⎩⎪⎨⎪⎧5x +1<0,2x -3>0, 解不等式组(1),得-15<x <32,解不等式组(2),得不等式组(2)无解.因此,分式不等式5x +12x -3<0的解集为-15<x <32.(2)通过阅读例题和解答问题(1),学会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一种方法. 12.解:直接应用:1 2变形应用:因为y 2y 1=(x +1)2+4x +1=(x +1)+4x +1≥4,所以y 2y 1的最小值是4.此时x +1=4x +1,(x +1)2=4,x =1.实际应用:设该汽车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为y ,则y =360+1.6x +0.001x 2.故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为y x =0.001x +360x +1.6=0.001x +0.360.001x+1.6. 由题意,可得当0.001x =0.36,即x =600时,yx取得最小值.此时yx≥2 0.36+1.6=2.8.答:当汽车一次运输路程为600千米时,其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最低,最低是2.8元.。
中考数学复习《阅读理解问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阅读理解问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阅读与理解阅读理解问题是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其实质,揭示其方法规律从而解决新问题.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这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该类问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材料或介绍一个概念或给出一种解法等,让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获得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用于解决后面的问题.基本思路是“阅读→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类型一新概念学习型新概念学习型是指在题目中先构建一个新数学概念(或定义),然后再根据新概念提出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决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目中所构建的新概念,将学习的新概念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并进行运用.例1 (2017·枣庄) 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n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p ×q(p,q是正整数,且p≤q),在n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q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q是n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n)=.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以3×4是12的最佳分解,所以F(12)=.(1)如果一个正整数m是另外一个正整数n的平方,我们称正整数m是完全平方数.求证: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总有F(m)=1;(2)如果一个两位正整数t,t=10x+y(1≤x≤y≤9,x,y为自然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差为36,那么我们称这个数t为“吉祥数”,求所有“吉祥数”;(3)在(2)所得“吉祥数”中,求F(t)的最大值.【分析】(1)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设m=n2(n为正整数),找出m的最佳分解,确定出F(m)的值即可;(2)设交换t的个位上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为t′,则t′=10y+x,根据“吉祥数”的定义确定出x与y的关系式,进而求出所求即可;(3)利用“吉祥数”的定义分别求出各自的值,进而确定出F(t)的最大值即可.【自主解答】解:(1)证明: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设m=n2(n为正整数),∵|n﹣n|=0,∴n×n是m的最佳分解,∴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总有F(m)==1;(2)设交换t的个位上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为t′,则t′=10y+x,∵t是“吉祥数”,∴t′﹣t=(10y+x)﹣(10x+y)=9(y﹣x)=36,∴y=x+4,∵1≤x≤y≤9,x,y为自然数,∴满足“吉祥数”的有:15,26,37,48,59;(3)F(15)=,F(26)=,F(37)=,F(48)==,F(59)=,∵>>>>,∴所有“吉祥数”中,F(t)的最大值为.变式训练1.(2016·常德)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M(a,b),N(c,d),规定(a,b)⊕(c,d)=(a+c,b+d),则称点Q(a+c,b+d)为M,N的“和点”.若以坐标原点O 与任意两点及它们的“和点”为顶点能构成四边形,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和点四边形”.现有点A(2,5),B(-1,3),若以O,A,B,C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和点四边形”,则点C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2.(2016·荆州) 阅读:我们约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某点且平行于坐标轴或平行于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直线,叫该点的“特征线”.例如,点M(1,3)的特征线有:x=1,y=3,y=x+2,y=﹣x+4.问题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正方形OABC,点B在第一象限,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抛物线经过B、C两点,顶点D在正方形内部.(1)直接写出点D(m,n)所有的特征线;(2)若点D有一条特征线是y=x+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P是AB边上除点A外的任意一点,连接OP,将△OAP沿着OP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当点A′在平行于坐标轴的D点的特征线上时,满足(2)中条件的抛物线向下平移多少距离,其顶点落在OP上?解:(1)∵点D(m,n),∴点D(m,n)的特征线是x=m,y=n,y=x+n﹣m,y=﹣x+m+n;(2)点D有一条特征线是y=x+1,∴n﹣m=1,∴n=m+1∵抛物线解析式为,∴y=(x﹣m)2+m+1,∵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且D点为正方形的对称轴,D(m,n),∴B(2m,2m),∴(2m﹣m)2+n=2m,将n=m+1带入得到m=2,n=3;∴D(2,3),∴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3(3)如图,当点A′在平行于y轴的D点的特征线时,根据题意可得,D(2,3),∴OA′=OA=4,OM=2,∴∠A′OM=60°,∴∠A′OP=∠AOP=30°,∴MN==,∴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3﹣=.乳头,当点A′在平行于x轴的D点的特征线时,∵顶点落在OP上,∴A′与D重合,∴A′(2,3),设P(4,c)(c>0),由折叠有,PD=PA,∴=c,∴c=,∴P(4,)∴直线OP解析式为y=,∴N(2,),∴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3﹣=,即:抛物线向下平移或距离,其顶点落在OP上.类型二新公式应用型新公式应用型是指通过对所给材料的阅读,从中获取新的数学公式、定理、运算法则或解题思路等,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和已有知识解决题目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是要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数学公式、性质、运算法则或解题思路与阅读材料保持一致;二是要创造条件,准确、规范、灵活地解答.例2(2017•日照)阅读材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0,y)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d=.(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例如:求点P解:由直线4x+3y﹣3=0知,A=4,B=3,C=﹣3,(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为d==.∴点P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问题1:点P(3,4)到直线y=﹣x+的距离为 4 ;1问题2:已知:⊙C是以点C(2,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C与直线y=﹣x+b相切,求实数b的值;问题3:如图,设点P为问题2中⊙C上的任意一点,点A,B为直线3x+4y+5=0上的两点,且AB=2,请求出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ABP【分析】(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就是即可;(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求出圆心C到直线3x+4y+5=0的距离,求出⊙C上点P到直线3x+4y+5=0的距离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3,4)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自主解答】解:(1)点P1=4,故答案为4.(2)∵⊙C与直线y=﹣x+b相切,⊙C的半径为1,∴C(2,1)到直线3x+4y﹣4b=0的距离d=1,∴=1, 解得b=或.(3)点C (2,1)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3, ∴⊙C 上点P 到直线3x+4y+5=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2,∴S △ABP 的最大值=×2×4=4,S △ABP 的最小值=×2×2=2.变式训练3.一般地,如果在一次实验中,结果落在区域D 中每一个点都是等可能的,用A 表示“实验结果落在D 中的某个小区域M 中”这个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 .如图,现在等边△ABC 内射入一个点,则该点落在△ABC 内切圆中的概率是____ .4.(2016·随州)如图1,PT 与⊙O 1相切于点T ,PB 与⊙O 1相交于A ,B 两点,可证明△PTA ∽△PBT ,从而有PT 2=PA ·PB .请应用以上结论解决下列问题:如图2,PAB ,PCD 分别与⊙O 2相交于A ,B ,C ,D 四点,已知PA =2,PB =7,PC=3,则CD =______.类型三 新方法应用型新方法应用型是指通过对所给材料的阅读,从中获取新的思想、方法或解题途径,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例3 (2017·毕节)D M 93 35)观察下列运算过程:计算:1+2+22+ (210)解:设S=1+2+22+…+210,①①×2得2S=2+22+23+…+211,②②﹣①得S=211﹣1.所以,1+2+22+…+210=211﹣1运用上面的计算方法计算:1+3+32+…+32017= .【分析】令s=1+3+32+33+…+32017,然后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3,接下来,依据材料中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自主解答】解:令s=1+3+32+33+…+32017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得:3s=3+32+33+…+32018两式相减得:2s=32018﹣1,∴s=,故答案为:.变式训练5、仔细阅读下面例题,解答问题:例题:已知二次三项式x2-4x+m有一个因式是(x+3),求另一个因式以及m的值.设另一个因式为(x+n),得x2-4x+m=(x+3)(x+n),则x2-4x+m=x2+(n+3)x+3n ∴n+3=-4m=3n 解得:n=-7,m=-21∴另一个因式为(x-7),m的值为-21.问题:(1)若二次三项式x2-5x+6可分解为(x-2)(x+a),则a=______;(2)若二次三项式2x2+bx-5可分解为(2x-1)(x+5),则b=______;(3)仿照以上方法解答下面问题:已知二次三项式2x2+5x-k有一个因式是(2x-3),求另一个因式以及k的值.解:(1)∵(x-2)(x+a)=x2+(a-2)x-2a=x2-5x+6,∴a-2=-5,解得:a=-3;(2)∵(2x-1)(x+5)=2x2+9x-5=2x2+bx-5,∴b=9;(3)设另一个因式为(x+n),得2x2+5x-k=(2x-3)(x+n)=2x2+(2n-3)x-3n,则2n-3=5,k=3n,解得:n=4,k=12,故另一个因式为(x+4),k 的值为12.故答案为:(1)-3;(2分)(2)9;(2分)(3)另一个因式是x+4,k=12(6分). 6、(2015遂宁)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计算:11111111111111(1)()(1)()23423452345234---⨯+++-----⨯++. 令111234t ++=,则 原式=11(1)()(1)55t t t t -+--- =22114555t t t t t +---+ =15 问题:(1)计算1111111111111111111(1...)(...)(1...)(...)2342014234520152345201420152342014-----⨯+++++--------⨯++++。
初三中考初中数学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数学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
案
阅读理解是中考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这种题型中,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一篇数学相关的文章,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以下
是一些初三中考初中数学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目及其答案,供同学
们练。
题目一:
某公司为两位员工A和B购买了一套办公设备,设备总价为元。
公司决定按照员工A的工作量和贡献度,将设备总价分成两份。
员工A参与公司工作的时间为8个月,员工B参与公司工作的时间为4个月。
设员工A和B分别支付的费用为X元和Y元,则X+Y
的值为多少?
A. 4000元
B. 6000元
C. 8000元
D. 元
答案:C. 8000元
题目二:
某学校举行篮球比赛,共有12名学生参加。
其中有7名男生
和5名女生。
学校规定,要选出一支由至少3名男生和至少2名女
生组成的比赛队。
则符合要求的不同组队方式有多少种?
A. 50种
B. 60种
C. 70种
D. 80种
答案:C. 70种
题目三:
某商店打折出售一种商品,原价120元,现在打8折出售。
同时,商店还提供会员折扣,会员购买可再打7折。
某消费者是该商
店的会员,他购买了两件该商品。
则他需要支付的总费用是多少元?
A. 82.4元
B. 86.4元
C. 89.6元
D. 93.6元
答案:B. 86.4元
通过完成以上的阅读理解训练题目,同学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更好地应对中考数学考试。
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型全通关专练—阅读题(含答案)
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型全通关专练—阅读题(含答案)考点讲解:题目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材料可以是一种情境,一种数学思想,一种试卷第2页,共18页【实践应用】任务一完善2322223333n⎛⎫⎛⎫⎛⎫+++++⎪ ⎪ ⎪⎝⎭⎝⎭⎝⎭的求值过程.方法1:借助面积为2的正方形,方法2:借助函数23y x =+因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所以,23 222333⎛⎫⎛⎫+++⎪ ⎪⎝⎭⎝⎭考点讲解:阅读过程,就是阅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不完整的需要补充完整,过程中有错误的需要指出错误,再做正确的解题过程,类比这种方法去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例1】试卷第4页,共18页作法(如图)结论∠①在CB上取点1P,使1POA考点讲解:阅读与思考,就是先阅读,从中提炼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策略,试卷第6页,共18页任务:(1)上面小论文中的分析过程,主要运用的数学思想是A.数形结合B.统计思想C.分类讨论.D.转化思想a>时①②的分析过程,写出③中当(2)请参照小论文中当0试卷第8页,共18页请阅读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说明:以上仅展示部分报告内容).(1)求本次被抽样调查的员工人数;(2)该公司总的员工数量为900人,请你估计该公司意向前往保山市腾冲市的员工人数.2022·宁夏·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分式化简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任务.试卷第10页,共18页是菱形.试卷第12页,共18页试卷第14页,共18页试卷第16页,共18页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得知这个平行四边形翁(1654Varingnon Pierre ,形关系密切.①当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满足一定关系时,∴DN DGNM GC=.∵DG=∵四边形EFGH是瓦里尼翁平行四边形,∴∵HG AC∥,即HG∥试卷第18页,共18页参考答案:答案第2页,共22页答案第4页,共22页的关键.3.任务一:4,不等号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1x <;任务二:1x ≥-,1<1x ≤-【分析】任务一:系数化1时,系数小于0,不等号的方向要发生改变,即可得出结论;任务二: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求出不等式②的解集,进而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详解】解:任务一:∵77x ->-,∴1x <;∴该同学的解答过程第4步出现了错误,错误原因是不等号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不等式①的正确解集是1x <;故答案为:4,不等号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1x <;任务二:234x x -≤-,342x x -+≤-,22x -≤,1x ≥-;又1x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1x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求不等式组的解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注意系数化1时,系数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发生改变.4.(1)点3P 表示60︒;点4P 表示15︒(2)见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求出2OP C ∠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3P OP ∠度数,332OP P P ∴=.323230POP P P O ∴∠=∠=︒.332260POA POP P OA ∴∠=∠+∠=︒.∴点3P 表示60︒.答案第6页,共22页∵点3P 表示60︒,点4P 表示15︒.5POA ∠=()34412POA P OA P ∠-∠+∠∴5P 表示37.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尺规作图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3)解:可用函数观点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等)【点睛】本题考查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问题转化成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问题,答案第8页,共22页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说明垂直.【详解】(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或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由作图方法可知:QR QC =,QS QC =,QCR QRC ∴∠=∠,QCS QSC ∠=∠.又180SRC RCS RSC ∠+∠+∠=︒ ,180QCR QCS QRC QSC ∴∠+∠+∠+∠=︒.2()180QCR QCS ∴∠+∠=︒.90QCR QCS ∴∠+∠=︒即90RCS ∠=︒.(3)解:①如图,直线CP 即为所求;图③②答案不唯一,如: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SSS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答案第10页,共22页答案第12页,共22页2答案第14页,共22页∴BE =BD ,AB =CB ,∠EBD =∠ABC =60°,∴∠EBA +∠ABD =∠ABD +∠DBC ,∴∠EBA =∠DBC ,在△EBA 和△DBC 中,EB DB EBA DBC AB CB =⎧⎪∠=∠⎨⎪=⎩,∴△EBA ≌△DBC (SAS ),∴∠AEB =∠CDB =60°,AE =CD ,∴∠ADC =∠ADB +∠BDC =120°,∴△ADC 为钝角三角形,∴以AE 、AD 、AC 为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2)证明:①以AE 、AG 、AC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连结CG ,∵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BGFE 都是正方形,∴∠EBG =∠ABC ,EB =GB ,AB =CB ,∵EG 为正方形的对角线,∴∠BEA =∠BGE =45°,∴∠EBA +∠ABG =∠ABG +∠GBC =90°,∴∠EBA =∠GBC ,②连结BD,【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答案第16页,共22页答案第18页,共22页由方法1可知,不等式故答案为:23x -<<;(2)解:由题意知,故选:D ;x x--<的解集为由图像可得,260x x--<的解集为2-综上,260【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作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并正确的作函数图象.15.(1)①C C∠=∠;②3c答案第20页,共22页(ⅱ)用皮尺测得m BC a =.求解过程:由测量知,在ABC 中,ABC α∠=,BAC ∠(3)瓦里尼翁平行四边形EFGH的周长等于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答案第22页,共22页。
中考数学专项突破——新定义阅读理解创新题型(word版+详细解答)
中考数学专项突破——新定义阅读理解创新题型1.阅读下列材料,解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个三位以上的自然数,如果该自然数的末三位表示的数与末三位之前的数字表示的数之差是11的倍数,我们称满足此特征的数叫“网红数”.如:65362,362-65=297=11×27,称65362是“网红数”.材料二:对任意的自然数p 均可分解为p =100x +10y +z (x ≥0,0≤y ≤9,0≤z ≤9且想,x ,y ,z 均为整数),如:5278=52×100+10×7+8,规定:G (p )= zx x z x x -++-+112)( . (1)求证:任意两个“网红数”之和一定能被11整除;(2)已知:s =300+10b +a ,t =1000b +100a +1142(1≤a ≤7,0≤b ≤5,且a 、b 均为整数),当s +t 为“网红数”时,求G (t )的最大值.(1)证明:设两个“网红数”为mn ,ab (n ,b 分别为mn ,ab 末三位表示的数,m ,a 分别为mn ,ab 末三位之前的数字表示的数), 则n -m =11k 1,b -a =11k 2, ∴mn +ab =1001m +1001a +11(k 1+k 2)=11(91m +91a +k 1+k 2). 又∵k 1,k 2,m ,n 均为整数,∴91m +91a +k 1+k 2为整数,∴任意两个“网红数”之和一定能被11整除.(2)解:s =3×100+10b +a ,t =1000(b +1)+100(a +1)+4×10+2, S +t =1000(b +1)+100(a +4)+10(b +4)+a +2,①当1≤a ≤5时,s +t =))()()((2a 4b 4a 1b ++++, 则))()((2a 4b 4a +++-(b +1)能被11整除,∴101a +9b +441=11×9a +2a +11b -2b +40×11+1能被11整除, ∴2a -2b +1能被11整除.∵1≤a ≤5,0≤b ≤5,∴-7≤2a -2b +1≤11,∴2a -2b +1=0或11,∴a =5,b =0,∴t =1642,G (1642)=17141, ②当6≤a ≤7时,s +t =))()()((2a 4b 6a 2b ++-+, 则))()((2a 4b 6a ++--(b +2)能被11整除,∴101a +9b -560=11×9a +2a +11b -2b -51×11+1能被11整除,∴2a -2b +1能被11整除.∵6≤a ≤7,0≤b ≤5,∴3≤2a -2b +1≤15,∴2a -2b +1=11,∴⎩⎨⎧==1b 6a ,⎩⎨⎧==2b 7a , ∴t =2742或3842,G (2742)=28251,G (3842)=39361, 综上,G (t )的最大值为39361. 2.若将自然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称为“3倍点”,取任意的一个“3倍点”P ,到点P 距离为1的点所对应的数分别记为a ,b .定义:若数K =a 2+b 2-ab ,则称数K 为“尼尔数”.例如:若P所表示的数为3,则a =2,b =4,那么K =22+42-2×4=12;若P 所表示的数为12,则a =11,b =13,那么K =132+112-13×11=147,所以12,147是“尼尔数”.(1)请直接判断6和39是不是“尼尔数”,并且证明所有“尼尔数”一定被9除余3;(2)已知两个“尼尔数”的差是189,求这两个“尼尔数”.解:(1)6不是尼尔数,39是尼尔数.证明:设P 表示的数为3m ,则a =(3m -1),b =(3m +1), K =(3m -1)2+(3m +1)2-(3m -1)(3m +1)=9m 2+3,∵m 为整数,∴m 2为整数,∴9m 2+3被9除余3;(2)设这两个尼尔数分别是K 1,K 2,将两个“尼尔数”所对应的“3倍点数”P 1,P 2分别记为3m 1,3m 2.∴K 1-K 2=9m 12-9m 22=189,∴m 12-m 22=21,∵m 1,m 2都是整数,∴m 1+m 2=7,m 1-m 2=3,∴⎩⎨⎧==2m 5m 21, ∴⎩⎨⎧==39k 228k 21.3.若在一个两位正整数 N 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间添上数字 2 ,组成一个新的三位数,我们称这个三位数为 N 的“诚勤数”,如 34 的“诚勤数”为 324 ;若将一个两位正整数 M 加 2 后得到一个新数,我们称这个新数为 M 的“立达数”,如 34 的“立达数”为 36.(1)求证:对任意一个两位正整数 A ,其“诚勤数”与“立达数”之差能被 6 整除;(2)若一个两位正整数 B 的“立达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 B 的各位数字之和的一半,求 B 的值.解:(1)设A 的十位数字为a ,个位数字为b ,则A =10a +b ,它的“诚勤数”为100a +20+b ,它的“立达数”为10a +b +2, ∴100a +20+b -(10a +b +2)=90a +18=6(15a +3),∵a 为整数,∴15a +3是整数,则“诚勤数”与“立达数”之差能被6整除;(2)设B =10m +n ,1≤m ≤9,0≤n ≤9(B 加上2后各数字之和变小,说明个位发生了进位),∴B +2=10m +n +2,则B 的“立达数”为10(m +1)+(n +2-10),∴m +1+n +2﹣10=21(m +n ),整理,得m +n =14,∵1≤m ≤9,0≤n ≤9,∴⎩⎨⎧==6n 8m 、⎩⎨⎧==8n 6m 、⎩⎨⎧==5n 9m 、⎩⎨⎧==9n 5m 、⎩⎨⎧==7n 7m , 经检验:77、86和95不符合题意,舍去,∴所求两位数为68或59.4.一个正偶数k 去掉个位数字得到一个新数,如果原数的个位数字的2倍与新数之和与19的商是一个整数,则称正偶数k 为“魅力数”,把这个商叫做k 的魅力系数,记这个商为F (k ).如:722去掉个位数字是72,2的2倍与72的和是76,76÷19=4,4是整数,所以722是“魅力数”,722的魅力系数是4,记(722)4F =.(1)计算:(304)(2052)F F +;(2)若m 、n 都是“魅力数”,其中3030101m a =+,40010n b c =++(0≤a ≤9,0≤b ≤9,0≤c ≤9,a 、b 、c 是整数),规定:(,)a c G m n b-=.当()()24F m F n +=时,求(,)G m n 的值. 解:(1)∵30+2×4=38,38÷19=2,∴F (304)=2.∵205+2×2=209,209÷19=11, ∴F (2025)=11.∴F (304)+F (2052)=13;(2)∵m =3030+101a =3000+100a +30+a ,∴F (m )=19a 23a 10300+++=19a 12303+=15+19a 1218+. ∵m 是“魅力数”, ∴19a 1218+是整数. ∵0≤a ≤9,且a 是偶数,∴a =0,2,4,6,8.当a =0时,19a 1218+=1918不符合题意. 当a =2时,19a 1218+=1942不符合题意. 当a =4时,19a 1218+=1966不符合题意.当a =6时,19a 1218+=1990不符合题意. 当a =8时,19a 1218+=19114=6符合题意. ∴a =8,此时m =3838,F (m )=F (3838)=6+15=21.又∵F (m )+F (n )=24,∴F (n )=3.∵n =400+10b +c ,∴F (n )=19c 2b 40++=3, ∴b +2c =17,∵n 是“魅力数”,∴c 是偶数,又∵0≤c ≤9,∴c =0,2,4,6,8.当c =0时,b =17不符合题意.当c =2时,b =13不符合题意.当c =4时,b =9符合题意.此时,G (m ,n )=b c a -=948-=94. 当c =6时,b =5符合题意.此时,G (m ,n )=b c a -=568-=52. 当c =8时,b =1符合题意.此时,G (m ,n )=b c a -=188-=0. ∵ 94>52>0, ∴G (m ,n )的最大值是94. 5.已知一个正整数,把其个位数字去掉,再将余下的数加上个位数字的4倍,如果和是13的倍数,则称原数为“超越数”.如果数字和太大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就重复上述过程.如:1131:113+4×1=117,117÷13=9,所以1131是“超越数”;又如:3292:329+4×2=337,33+4×7=61,因为61不能被13整除,所以3292不是“超越数”.(1)请判断42356是否为“超越数”(填“是”或“否”),若ab+4c =13k(k为整数),化简abc除以13的商(用含字母k的代数式表示).(2)一个四位正整数N=abcd,规定F(N)=|a+d2﹣bc|,例如:F (4953)=|4+32﹣5×9|=32,若该四位正整数既能被13整除,个位数字是5,且a=c,其中1≤a≤4.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四位正整数N中F(N)的最小值.解:(1)否,4235+4×6=4259,425+4×9=461,46+4×1=50,因为50不能被13整除,所以42356不是超越数.∵ab+4c=13k,∴10a+b+4c=13k,∴10a+b=13k﹣4c,∵abc=100a+10b+c=10(10a+b)+c=130k﹣40c+c=130k﹣39c=13(10k﹣3c),abc=10k﹣3c;∴13(2)由题意得d=5,a=c,∴N=1000a+100b+10c+5,∵N能被13整除,∴设100a+10b+c+4×5=13k,∴101a +10b +20=13k ,且a 为正整数,b ,k 为非负整数, 1≤a ≤4,∴a =2,b =9,k =24 或a =3,b =8,k =31,或a =4,b =7,k =38,∴F (N )=|2+25﹣18|=9,或F (N )=|3+25﹣24|=4,或 F (N )=|4+25﹣28|=1,∴F (N )最小值为1.6.一个两位正整数n ,如果n 满足各数位上的数字互不相同且均不为0,那么称n 为“启航数”,将n 的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数'n .把'n 放在n 的后面组成第一个四位数,把n 放在'n 的后面组成第二个四位数,我们把第一个四位数减去第二个四位数后再除以11所得的商记为()F n ,例如:23n =时,32n '=,23323223(23)8111F -==-. (1)计算(42)_____;F = 若m 为“启航数”,()F m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求()F m 的值;(2)s t 、为“启航数”,其中10,10s a b t x y =+=+(1≤b ≤a ≤9,1≤x 、y ≤5,且y x b a ,,,为整数) 规定:(,)s t K s t t-=,若()F s 能被7整除,且()()81162F s F t y +-=,求(,)K s t 的最大值.解:(1)F (42)=162,设m =pq (1≤p ≤q ≤9,且p 、q 为整数), 则()=81()11pqqp qppq F m p q -=-,∵()F m 完全平方数,∴p q -为完全平方数,∵1≤p ≤q ≤9,且p 、q 为整数,∴0<p -q ≤8,∴14p q -=或,∴F (m )=81或324;(2)由题意知:s =ab ,t =xy (1≤b ≤a ≤9,1≤x 、y ≤5,且a b x y 、、、为整数),∴()81()F s a b =-,()81()F t x y =-,∵()F s 能被7整除,∴81()7a b -为整数, 又∵1≤b ≤a ≤9,∴0<a -b ≤8,∴7a b -=,∴9,28,1a b a b ====或,∴s =92或81.又∵()()81162F s F t y +-=,∴81(a -b )+81(x -y )-81y =162,∴2y =x +5,∵1≤x ,y ≤5且x y ≠,∴1,33,4x y x y ====或,∴t =13 或34, ∴79(92,13)13K =,K (92,34)=3458,68(81,13)13K =,47(81,34)34K = K max =1379. 7.若一个三位数,其个位数加上十位数等于百位数,可表示为t =100(x +y )+10y +x (x +y ≤9),则称实数t 为“加成数”,将t 的百位作为个位,个位作为十位,十位作为百位,组成一个新的三位数q,例如:321是一个“加成数”,将其h.规定q=t﹣h,f(m)=9百位作为个位,个位作为十位,十位作为百位,得到的数h=213,108=12.∴q=321﹣213=108,f(m)=9(1)当f(m)最小时,求此时对应的“加成数”的值;(2)若f(m)是24的倍数,则称f(m)是“节气数”,猜想这样的“节气数”有多少个,并求出所有的“节气数”.q,解:(1)∵f(m)=9∴当f(m)最小时,q最小,∵t=100(x+y)+10y+x=101x+110y,h=100y+10x+x+y=101y+11x,∴q=t﹣h=101x+110y﹣(101y+11x)=9y+90x,且1≤y≤9,0≤x ≤9,x、y为正整数,当x=0,y=1时,q=9,此时对应的“加成数”是110;(2)∵f(m)是24的倍数,设f(m)=24n(n为正整数),q,q=216n,则24n=9由(1)知:q=9y+90x=9(y+10x),∴216n=9(y+10x),24n=y+10x,(x+y<10)①当n=1时,即y+10x=24,解得:x=2,y=4,则这样的“节气数”是24;②当n=2时,即y+10x=48,解得:x=4,y=8,x+y=12>10,不符合题意;③当n=3时,即y+10x=72,解得:x=7,y=2,则这样的“节气数”是72;④当n=4时,即y+10x=96,解得:x=9,y=6,x+y=15>10,不符合题意;⑤当n=5时,即y+10x=120,没有符合条件的整数解,综上,这样的“节气数”有2个,分别为24,72.8.在任意n(n>1且为整数)位正整数K的首位后添加6得到的新数叫做K的“顺数”,在K的末位前添加6得到的新数叫做K的“逆数”.若K的“顺数”与“逆数”之差能被17整除,称K是“最佳拍档数”.比如1324的“顺数”为16324,1324的“逆数”为13264,1324的“顺数”与“逆数”之差为16324﹣13264=3060,3060÷17=180,所以1324是“最佳拍档数”.(1)请根据以上方法判断31568(填“是”或“不是”)“最佳拍档数”;若一个首位是5的四位“最佳拍档数”N,其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8,且百位数字不小于十位数字,求所有符合条件的N的值.(2)证明:任意三位或三位以上的正整数K的“顺数”与“逆数”之差一定能被30整除.(1)解:是;【解法提示】∵361568﹣315668=45900,且45900÷17=2700,∴根据最佳拍档数的定义可知,31568是“最佳拍档数”;故答案为:是设“最佳拍档数”N的十位数字为x,百位数字为y,则个位数字为8﹣x,y≥x,N=5000+100y+10x+8﹣x=100y+9x+5008,∵N是四位“最佳拍档数”,∴50000+6000+100y+10x+8﹣x﹣[50000+1000y+100x+60+8﹣x],=6000+100y+9x+8﹣1000y﹣100x﹣68+x,=5940﹣90x﹣900y,=90(66﹣x﹣10y),∴66﹣x﹣10y能被17整除,①x=2,y=3时,66﹣x﹣10y=34,能被17整除,此时N为5326;②x=3,y=8时,66﹣x﹣10y=﹣17,能被17整除,此时N为5835;③x=5,y=1时,66﹣x﹣10y=51,能被17整除,但x>y,不符合题意;④x=6,y=6时,66﹣x﹣10y=0,能被17整除,此时N为5662;⑤x=8,y=3时,66﹣x﹣10y=28,不能被17整除,但x>y,不符合题意;⑥当x=9,y=4时,66﹣x﹣10y=17,能被17整除,但x>y,不符合题意;综上,所有符合条件的N的值为5326,5835,5662;(2)证明:设三位正整数K的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百位数字为z,它的“顺数”:1000z+600+10y+x,它的“逆数”:1000z +100y +60+x ,∴(1000z +600+10y +x )﹣(1000z +100y +60+x )=540﹣90y =90(6﹣y ),∴任意三位正整数K 的“顺数”与“逆数”之差一定能被30整除, 设四位正整数K 的个位数字为x ,十位数字为y ,百位数字为z ,千位数字为a ,∴(10000a +6000+100z +10y +x )﹣(10000a +1000z +100y +60+x )=5940﹣900z ﹣90y =90(66﹣10z ﹣y ),∴任意四位正整数K 的“顺数”与“逆数”之差一定能被30整除, 同理得:任意三位或三位以上的正整数K 的“顺数”与“逆数”之差一定能被30整除.9.若实数a 可以表示成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倒数差,即a =n 1-1n +1,那么我们称a 为第n 个“1阶倒差数”,例如21=1-21,∴21是第1个“1阶倒差数”,61=21-31,∴16是第2个“1阶倒差数”.同理,若b =n 1-2n 1 ,那么,我们称b 为第n 个“2阶倒差数”.(1)判断132是否为“1阶倒差数”;直接写出第5个“2阶倒差数”;(2)若c ,d 均是由两个连续奇数组成的“2阶倒差数”,且d 1-c 1=22,求c ,d 的值.解:(1)132不是“1阶倒差数”,235;【解法提示】∵32=1×32=2×16=4×8,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 ∴321不是“1阶倒差数”. 第5个“2阶倒差数”为51-71=352. (2)设m 是由两个连续奇数2x -1,2x +1组成的“2阶倒差数”,则m =1x 21--1x 21+=))(()(1x 21x 21x 21x 2-+--+=1x 422-. ∵c ,d 是两个连续奇数组成的“2阶倒差数”,∴可设c =1y 422-,d =1z 422-, ∵d 1-c 1=22,∴4z 2-12-4y 2-12=22,即z 2-y 2=11,∴(z +y )(z -y )=11>0,∴z >y .∵11=1×11,∴⎩⎨⎧=-=+1y z 11y z ,解得⎩⎨⎧==6z 5y , ∴c =15422-⨯=299,d =16422-⨯=2143. 10.任意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表示为:n =a ×b ×c (a ≤b ≤c ,a ,b ,c 均为正整数),在n 的所有表示结果中,如果|2b ﹣(a +c )|最小,我们就称a ×b ×c 是n 的“阶梯三分法”,并规定:F (n )=bc a +,例如:6=1×1×6=1×2×3,因为|2×1﹣(1+6)|=5,|2×2﹣(1+3)|=0,5>0,所以1×2×3是6的阶梯三分法,即F(6)=231+=2.(1)如果一个正整数p是另一个正整数q的立方,那么称正整数p 是立方数,求证:对于任意一个立方数m,总有F(m)=2;(2)t是一个两位正整数,t=10x+y(1≤x≤9,0≤y≤9,且x≥y,x+y≤10,x和y均为整数),t的23倍加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结果能被13整除,我们就称这个数t为“满意数”,求所有“满意数”中F(t)的最小值.解:(1)∵m为立方数,∴设m=q×q×q,∴|2q﹣(q+q)|=0,∴q×q×q是m的阶梯三分法,∴F(m)=q qq+=2;(2)由已知,[23(10x+y)+x+y]能被13整除,整理得:231x+24y能被13整除,∵231x+24y=13(18x+2y)﹣(3x+2y),∴3x+2y能被13整除,∵1≤x≤9,0≤y≤9,∴3≤3x+2y≤45,∵x,y均为整数,∴3x+2y的值可能为13、26或39,①当3x+2y=13时,∵x ≥y ,x +y ≤10,∴x =3,y =2,t =32,∴32的阶梯三分法为2×4×4, ∴F (32)=23242=+; ②同理,当3x +2y =26时,可得x =8,y =1或x =6,y =4, ∴t =81或64,∴F (81)=4,F (64)=2; ③同理,当3x +2y =39时,可得x =9,y =6(不合题意舍去), ∴综合①②③,F (t )最小值为23.。
中考数学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题1.(2019·重庆中考A卷22题)《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自然数的特征.在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具有某种特性的数进行研究,如学习自然数时,我们研究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特珠的自然数——“纯数”.定义:对于自然数n,在计算n+(n+1)+(n+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则称这个自然数n为“纯数”.例如:32是“纯数”,因为计算32+33+34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23不是“纯数”,因为计算23+24+25时,个位产生了进位.(1)判断2019和2020是否是“纯数”?请说明理由;(2)求出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解(1)2019不是“纯数”,2020是“纯数”.理由:当n=2019时,n+1=2020,n+2=2021,∵个位是9+0+1=10,需要进位,∴2019不是“纯数”;当n=2020时,n+1=2021,n+2=2022,∵个位是0+1+2=3,不需要进位,十位是2+2+2=6,不需要进位,百位为0+0+0=0,不需要进位,千位为2+2+2=6,不需要进位,∴2020是“纯数”.(2)由题意可得,连续的三个自然数个位数字是0,1,2,其他位的数字为0,1,2,3时,不会产生进位,当这个数是一位自然数时,只能是0,1,2,共3个,当这个自然数是两位自然数时,十位数字是1,2,3,个位数字是0,1,2,共9个,当这个数是三位自然数时,只能是100,由上可得,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为3+9+1=13,即不大于100的“纯数”有13个.2.阅读材料:黑白双雄,纵横江湖;双剑合璧,天下无敌.这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描述,其意是指两个人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威力无比.在二次根式中也有这种相辅相成的“对子”,如:(5+3)(5-3)=-4,(3+2)(3-2)=1,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除法可以这样解:如13=1×33×3=33,2+32-3=(2+3)(2+3)(2-3)(2+3)=7+4 3.像这样,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或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分母有理化.解决问题:(1)比较大小:16-2________15-3(用“>”“<”或“=”填空); (2)计算:23+3+253+35+275+57+…+29997+9799; (3)设实数x ,y 满足(x +x 2+2019)(y +y 2+2019)=2019,求x +y +2019的值.解 (1)16-2=6+2(6-2)(6+2)=6+22, 15-3=5+3(5-3)(5+3)=5+32, ∵6+2>5+3,∴16-2>15-3. (2)原式=2⎝ ⎛⎭⎪⎫3-36+53-3530+75-5770+…+9997-979999×97×2=2⎝ ⎛⎭⎪⎫12-36+36-510+510-714+…+97194-99198=2⎝ ⎛⎭⎪⎫12-99198=1-9999=1-1133. (3)∵(x + x 2+2019)(y + y 2+2019)=2019,∴x + x 2+2019=2019y + y 2+2019=2019(y - y 2+2019)-2019= y 2+2019-y ,①同理可得y + y 2+2019=2019x + x 2+2019 =2019(x - x 2+2019)-2019= x 2+2019-x ,②①+②得x +y =0,∴x +y +2019=2019.3.阅读材料:在处理分数和分式问题时,有时由于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的次数高于分母的次数,在实际运算中往往难度比较大,这时我们可以考虑逆用分数(分式)的加减法,将假分数(分式)拆分成一个整数(或整式)与一个真分数的和(或差)的形式,通过对简单式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我们称之为分离整数法,此法在处理分式或整除问题时颇为有效,现举例说明.解:x2-x+3x+1=x(x+1)-2(x+1)+5x+1=x(x+1)x+1-2(x+1)x+1+5x+1=x-2+5x+1.这样,分式x2-x+3x+1就拆分成一个整式x-2与一个分式5x+1的和的形式.解决问题:(1)将分式x2+6x-3x-1拆分成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子为整数的分式的和的形式,则结果为________;(2)已知整数x使分式2x2+5x-20x-3的值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整数x=________;(3)若关于x的方程2x2+(1-2a)x+(4-3a)=0有整数解,求正整数a的值.解(1)x+7+4x-1[解法提示]x2+6x-3x-1=(x-1)2+8(x-1)+4x-1=x-1+8+4x-1=x+7+4x-1.故结果为x+7+4x-1.(2)2,4,16,-10 [解法提示]2x2+5x-20x-3=2x2-6x+11x-33+13x-3=2x(x-3)+11(x-3)+13x-3=2x+11+13x-3.要使原式的值为整数,则13x-3为整数,故x=2,4,16,-10.(3)∵2x2+(1-2a)x+(4-3a)=0,∴2x 2+x -2ax +4-3a =0,即(2x +3)a =2x 2+x +4,∴a =2x 2+x +42x +3=7+(2x +3)(x -1)2x +3=x -1+72x +3. 又∵a ,x 均为整数,∴2x +3是7的约数,∴2x +3=±1,±7,∴⎩⎨⎧ x =-1,a =5或⎩⎨⎧ x =-2,a =-10或⎩⎨⎧ x =2,a =2或⎩⎨⎧ x =-5,a =-7.又∵a 为正整数,∴a =5或2.4.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实数m ,n 满足(2m 2+n 2+1)(2m 2+n 2-1)=80,试求2m 2+n 2的值. 解:设2m 2+n 2=t ,则原方程变为(t +1)(t -1)=80,整理得t 2-1=80,t 2=81,∴t =±9,因为2m 2+n 2>0,所以2m 2+n 2=9.上面这种方法称为“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结构较复杂的数和式的运算中,若把其中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并用新字母代替(即换元),则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决问题:(1)已知实数x ,y 满足(2x 2+2y 2+3)(2x 2+2y 2-3)=27,求x 2+y 2的值;(2)若四个连续正整数的积为11880,求这四个连续正整数.解 (1)令2x 2+2y 2=t ,则原方程变为(t +3)(t -3)=27,整理得,t 2-9=27,t 2=36.t =±6.∵2x 2+2y 2≥0,∴2x 2+2y 2=6,∴x 2+y 2=3.(2)设四个连续正整数为k -1,k ,k +1,k +2(k ≥2且k 为整数).由题得(k -1)k (k +1)(k +2)=11880,∴(k -1)(k +2)k (k +1)=11880,∴(k 2+k -2)(k 2+k )=11880.令t =k 2+k ,则(t -2)·t =11880,t 2-2t -11880=0,∴t 1=110,t 2=-108(舍去),则k2+k=110,得k1=10,k2=-11(舍去).综上,四个连续正整数为9,10,11,12.5.阅读材料:材料一:对实数a,b,定义T(a,b)的含义为:当a<b时,T(a,b)=a+b;当a≥b时,T(a,b)=a-b.例如:T(1,3)=1+3=4;T(2,-1)=2-(-1)=3.材料二:关于数学家高斯的故事: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4+…+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十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也可以这样理解:令S=1+2+3+…+100①,则S=100+99+…+3+2+1②,①+②得2S=(1+100)+(2+99)+(3+98)+…+(100+1)100个=100×(1+100)=10100,即S=100×(1+100)2=5050.解决问题:(1)已知x+y=10,且x>y,求T(5,x)-T(5,y)的值;(2)对于正数m,有T(m2+1,-1)=3,求T(1,m+99)+T(2,m+99)+T(3,m+99)+…+T(199,m+99)的值.解(1)∵x+y=10,且x>y,∴x>5,y<5.∴T(5,x)-T(5,y)=(5+x)-(5-y)=x+y=10.(2)∵m2+1>-1,∴m2+1-(-1)=3,∵m>0,∴m=1,∴T(1,m+99)+T(2,m+99)+T(3,m+99)+…+T(199,m+99)=T(1,100)+T(2,100)+T(3,100)+…+T(199,100)=(1+100)+(2+100)+…+(99+100)+(100-100)+(101-100)+…+(199-100)=(1+2+3+…+199)-100=199×(1+199)2-100=19900-100=19800.6.(热点信息)在现今“互联网+”的时代,密码与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而诸如“123456”、生日等简单密码又容易被破解,因此利用简单方法产生一组容易记忆的密码就很有必要了.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其原理是: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如多项式:x3+x2-4x-4因式分解的结果为(x +1)(x +2)(x -2),当x =15时,x +1=16,x +2=17,x -2=13,此时可以得到数字密码161713.(1)根据上述方法,当x =20,y =17时,对于多项式x 2y +x 2+xy +x 分解因式后可以形成哪些数字密码?(写出三个)(2)若多项式x 3+(m -3n )x 2-nx -21因式分解后,利用本题的方法,当x =27时可以得到其中一个密码为242834,求m ,n 的值.解 (1)x 2y +x 2+xy +x =x (xy +x +y +1)=x (x +1)(y +1).∴当x =20,y =17时,x =20,x +1=21,y +1=18.∴形成的数字密码可以是202118,211820,182021(其他结果合理即可).(2)由题意得,x 3+(m -3n )x 2-nx -21=(x -3)(x +1)(x +7),∵(x -3)(x +1)(x +7)=x 3+5x 2-17x -21,∴x 3+(m -3n )x 2-nx -21=x 3+5x 2-17x -21.∴⎩⎨⎧ m -3n =5,n =17,解得⎩⎨⎧ m =56,n =17.∴m ,n 的值分别是56,17.7.已知一个三位自然数,若满足百位数字等于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则称这个数为“和数”,若满足百位数字等于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平方差,则称这个数为“谐数”.如果一个数既是“和数”,又是“谐数”,则称这个数为“和谐数”.例如321,∵3=2+1,∴321是“和数”,∵3=22-12,∴321是“谐数”,∴321是“和谐数”.(1)证明:任意“谐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一定是偶数;(2)已知a =10m +4n +716(0≤m ≤7,1≤n ≤3,且m ,n 均为正整数)是一个“和数”,请求出所有a 的值.解 (1)证明:设“谐数”的百位数字为x ,十位数字为y ,个位数字为z (1≤x ≤9,0≤y ≤9,0≤z ≤9且y >z ,x ,y ,z 均为整数),由题意知x =y 2-z 2=(y +z )(y -z ),∴x +y +z =(y +z )(y -z )+y +z =(y +z )(y -z +1).∵y +z ,y -z 的奇偶性相同,∴y +z ,y -z +1必然一奇一偶.∴(y +z )(y -z +1)必是偶数.∴任意“谐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一定是偶数.(2)∵0≤m ≤7,∴2≤m +2≤9.∵1≤n ≤3,∴4≤4n ≤12.∴10≤4n +6≤18,∴a =10m +4n +716=7×100+(m +1)×10+(4n +6)=7×100+(m +2)×10+(4n +6-10)=7×100+(m +2)×10+(4n -4),∵a 为“和数”,∴7=m +2+4n -4,即m +4n =9.∵0≤m ≤7,1≤n ≤3,且m ,n 均为正整数,∴⎩⎨⎧ m =1,n =2或⎩⎨⎧ m =5,n =1,∴a 的值为734或770.8.如果一个正整数m 能写成m =a 2-b 2(a ,b 均为正整数,且a ≠b ),我们称这个数为“平方差数”,则a ,b 为m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规定:F (m )=b a. 例如:8=8×1=4×2,由8=a 2-b 2=(a +b )(a -b ),可得⎩⎨⎧ a +b =8,a -b =1或⎩⎨⎧ a +b =4,a -b =2.因为a ,b 为正整数,解得⎩⎨⎧ a =3,b =1,所以F (8)=13. 又例如:48=132-112=82-42=72-12,所以F (48)=1113或12或17. (1)判断:6________平方差数(填“是”或“不是”),并求F (45)的值;(2)若s 是一个三位数,t 是一个两位数,s =100x +5,t =10y +x (1≤x ≤4,1≤y ≤9,x ,y 是整数),且满足s +t 是11的倍数,求F (t )的最大值.解 (1)不是[解法提示] 根据题意,6=2×3=1×6,由6=a 2-b 2=(a +b )(a -b )可得,⎩⎨⎧ a +b =3,a -b =2或⎩⎨⎧ a +b =6,a -b =1,因为a ,b 为正整数,则可判断出6不是平方差数.根据题意,45=3×15=5×9=1×45,由45=a 2-b 2=(a +b )(a -b ),可得⎩⎨⎧ a +b =15,a -b =3或⎩⎨⎧ a +b =9,a -b =5或⎩⎨⎧ a +b =45,a -b =1.∵a 和b 都为正整数,解得⎩⎨⎧ a =9,b =6或⎩⎨⎧ a =7,b =2或⎩⎨⎧ a =23,b =22,∴F (45)=23或27或2223.(2)根据题意,s =100x +5,t =10y +x ,∴s +t =100x +10y +x +5.∵1≤x ≤4,1≤y ≤9,x ,y 是整数,∴100≤100x ≤400,10≤10y ≤90,6≤x +5≤9,∴116≤s +t ≤499.∵s +t 为11的倍数,∴s +t 最小为11的11倍,最大为11的45倍.∵100x 末位为0,10y 末位为0,x +5末位为6到9之间的任意一个整数, ∴s +t 的末位是6到9之间的任意一个整数.①当x =1时,x +5=6,∴11×16=176,此时x =1,y =7,∴t =71.根据题意,71=71×1,由71=a 2-b 2=(a +b )(a -b ),可得⎩⎨⎧ a +b =71,a -b =1,解得⎩⎨⎧ a =36,b =35,∴F (t )=3536. ②当x =2时,x +5=7,∴11×27=297,此时x =2,y =9.∴t =92.根据题意,92=92×1=46×2=23×4,由92=a 2-b 2=(a +b )(a -b ),可得⎩⎨⎧ a +b =92,a -b =1或⎩⎨⎧ a +b =46,a -b =2或⎩⎨⎧ a +b =23,a -b =4. 解得⎩⎨⎧ a =24,b =22.∴F (t )=1112. ③当x =3时,x +5=8,∴11×38=418,此时x =3,y 没有符合题意的值,∴11×28=308,此时x =3,y 没有符合题意的值.④当x =4时,x +5=9,∴11×39=429,此时x =4,y =2.∴t =24.根据题意,24=24×1=12×2=8×3=6×4,由24=a 2-b 2=(a +b )(a -b ),可得⎩⎨⎧ a +b =24,a -b =1或⎩⎨⎧ a +b =12,a -b =2或⎩⎨⎧ a +b =8,a -b =3或⎩⎨⎧ a +b =6,a -b =4.解得⎩⎨⎧ a =7,b =5或⎩⎨⎧ a =5,b =1,∴F (t )=57或15. 11×49=539不符合题意.综上,F (t )=3536或1112或57或15. ∴F (t )的最大值为3536. 9.(1)问题发现:如图1,在△ABC 中,AB =AC ,∠BAC =60°,D 为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 ,连接EC ,则①∠ACE 的度数是________;②线段AC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拓展探究:如图2,在△ABC 中,AB =AC ,∠BAC =90°,D 为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连接EC ,请写出∠ACE 的度数及线段AC ,C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在四边形ADBC 中,∠ABC =∠ACB =45°,∠BDC =90°.若BD =3,CD =5,请直接写出AD 的长.解 (1)①60° ②AC =CD +CE[解法提示] 由题意,得△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AB =AC =BC ,AD =AE ,∠BAC =∠DAE =∠B =60°.∴∠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BAD ≌△CAE (SAS).∴∠ACE =∠B =60°,BD =CE .∴AC =BC =CD +BD =CD +CE .(2)∠ACE =45°,2AC =CD +CE .理由:由题意,得∠BAC =∠DAE =90°,AB =AC ,AD =AE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BAD≌△CAE.∴BD=CE,∠ACE=∠B=45°.∴BC=CD+BD=CD+CE.∵BC=2AC,∴2AC=CD+CE.(3)AD的长为 2.[解法提示] 过点A作AE⊥AD交DC于点E,则∠DAB=∠EAC.∵∠BDC=90°,∴∠DBA+∠ABC+∠DCB=90°.∴∠DBA+45°+(45°-∠ECA)=90°.∴∠DBA=∠ECA.又AB=AC.∴△BAD≌△CAE(ASA).∴BD=CE,AD=AE,∴CD-BD=CD-CE=DE,而DE=2AD,∴CD-BD=2AD,∴AD=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阅读理解试题汇编: ( 2011 年昌平区一模) 22. 现场学习题问题背景:在△ ABC 中, AB 、 BC 、AC 三边的长分别为 2、 13、 17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 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 ABC (即△ABC 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 ,如图 1 所示.这样不需求△ ABC 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 出它的面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将△ ABC 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思维拓展:(2)我们把上述求△ ABC 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 若△ ABC 三边的长分别为 2a 、2 5a 、 26a (a 0) ,请利用图 2 的正方形网 格(每个小 正方形 的边 长为 a )画出相应的 △ ABC ,并求出 它的 面积 是: .探索创新:(3)若△ ABC 三边的长分别为 4m 2 n 2 、 16m 2 n 2 、 2 m 2 n 2(m 0,n o,m n) ,请运用构图法在图 3 指定区域内画出示意图,并求出△ ABC 的面积为:5 答案:( 1) 5.2( 2)面积: 3a 2 .图33)面积: 3mn .(通州区一模)图2图3图1图23 22.问题背景S ABC 2 8 8 182011 年房山区一模) 22.(本小题满分 5 分)小明想把一个三角形拼接成面积与它相等的矩形.他先进行了如下部分操作,如图(1)如图 22(1),△ABC 中, DE ∥BC 分别交 AB ,AC 于 D ,E 两点,过点 E 作EF ∥AB交 BC 于点 F .请按图示数据填空: 四边形 DBFE △ ADE 的面积 探究发现 ( 2)在( 1)中,若 拓展迁移的面积 S S2, △EFC 的面积 S 1BF a , FC b ,DE 与 BC 间的距离为 h .请证明 S 2 4S 1S 2.(3)如图 22(2),□DEFG 的四个顶点在 △ABC 的三边上,若 △ADG 、△DBE 、△GFC 5、3,试利.用.(2.)中.的.结.论.求△ABC 的面积.答案: (1)四边形 DBFE 的面积 S 2 3 6 ,1△EFC 的面积 S 16 3 9 ,12△ ADE 的面积 S 2 1.(2)根据题意可知:1 S ah , S 1bh ,2DE ∥BC , EF ∥AB四边形 DEFB 是平行四边形, ADE EFC , AED CDE=aADE ∽ EFC ,a 2 S 2b S 12aa S 22S1 b 22b4S 1S 24 bh a 2h a 2h 22 2bS 2 4S 1S 2(3) 过点 G 作 GH//AB由题意可知:四边形 DGFE 和四边形 DGHB 都是平行四边形DG=BH=EFBE=HFSDBE SGHFSGHCS 2四边形 DGHB 4S ADG S GHC 4 2 8 642hS 四边形 DGHB 81 所示:A2S 16 C A的面积B 分别为E2、 22(1)3①取△ ABC 的边 AB 、AC 的中点 D 、E ,联结 DE ;②过点 A 作 AF ⊥DE 于点 F ;1)请你帮小明完成图 1 的操作,把△ ABC 拼接成面积与它相等的矩形.2)若把一个三角形通过类似的操作拼接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那么原三角形的一边与这边上的高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所给的网格中画出符合( 2)中条件的三角形,并将其拼接成面积与它相等的答案:解:( 1)2)若要拼接成正方形,原三角形的一边与这一边上的高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1:2或 2:13)画对一种情况的一个图给 1 分(2011 年海淀一模)22.如图 1,已知等边△ ABC 的边长为 1,D 、E 、F 分别是 AB 、BC 、AC 边上的点 (均不与点 A 、B 、C 重合), 记△ DEF 的周长为 p .(1)若 D 、E 、F 分别是 AB 、BC 、AC 边上的中点,则 p = _______ ; (2)若 D 、E 、F 分别是 AB 、BC 、AC 边上任意点,则 p 的取值范围是.①②点上 (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 1).小亮和小明对第( 2)问中的最小值进行了讨论,小亮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 翻折一次得 △AB 1C ,再将△ AB 1C 以B 1C 为轴翻折一次得 △A 1B 1C ,如图2所示. 则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DF FE 1 E 1D 2 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可得 p DD 2. 老师听了后说: “你的想法很好, 但 DD 2的 长度会因点 D 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所以还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 ”小明接过老师的话说: “那我们继续再 翻折3 次就可以了 ”请.参考他们的想法,写出你的答案 .3答案 解:(1) p 3 ;232) 3 ≤ p 3.22011 年顺义一模)22. 如图,将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其 x y )剪成①形(非正方形) . (1)画出拼成的矩形的简图;x( 2)求 的值. y答案.(1)如图② ③ ④ 四块图形,用这四块图形恰好能拼成一个矩2 2 2 x 2xy y xy 2y22x xy y 0拼接成新的图形 (如图③ ).拼接时不重叠、无空隙, 并且拼接后新图形的顶点在所给正方形网格图中的格2 2)面积可得(x y)2(x 2y)y--------------------- 3 分△ABC 以 AC 边为轴2分 5分xy( x )2 x1 0 yyx 5 1 y2(舍去)2011 年朝阳区一模) 22.阅读并操作:如图①, 这是由十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 x 5 1 y2对这个图形进行适当分割 (如图② ),然后图1图2请你参照上述操作过程,将由图①所得到的符合要求的新图形画在下边的正方形网格图中(2011 年丰台一模) 22.认真阅读下列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 1:如图 1,△ ABC 是直角三角形,∠ C =90o .现将△ ABC 补成一个矩形.要求:使△ ABC 的两个顶 点成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 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 请将符合条件的所有矩形在答案: 解: 2)图②1)新图形为平行四边形; 2)新图形为等腰梯形图1 图 2问题 2:如图 2,△ABC 是锐角三角形,且满足 BC >AC >AB ,按问题 1 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请问符合要求的矩形最多可以画出 个,并猜想它们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填写“相 等”或“不相等” );问题 3:如果△ ABC 是钝角三角形,且三边仍然满足 BC >AC > AB ,现将它补成矩形.要求:△ ABC 有两个 顶点成为矩形的两个顶点, 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的一边上 , 那么这几个矩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是 (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2)符合要求的矩形最多可以画出 3 个,它们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相等 ;(3) 不相等 . ⋯⋯⋯⋯⋯⋯⋯⋯⋯⋯⋯⋯⋯⋯⋯⋯⋯⋯⋯⋯⋯⋯⋯⋯⋯⋯⋯⋯⋯⋯⋯答案:第 2 次划分,共有 9 个正方形;第 100 次划分后,共有 401 个正方形;依题意,第 n 次划分后,图中共有 4n+1 个正方形, 而方程 4n+1=2011 没有整数解,所以,不能得到 2011个正方形 .(2011 年西城一模)22.我们约定,若一个三角形 (记为 A 1)是由另一个三角形 (记为 A )通过一次平移,或绕其任一边中点旋转180 得到的,称 A 1 是由 A 复制的。
以下操作中每一个三角形只可以复制一次,复制过程可以一直进 行下去。
如图 1,由 A 复制出 A 1,又由 A 1复制出 A 2 ,再由 A 2 复制出 A 3 ,形成了一个大三角 形,记作 B 。
以下各题中的复制均是 A 开始的,通过复制形成的多边形中的任意两个小三角形 (指与A 全等的三角形 ) 之间既无缝隙也无重叠。
(1)图 1 中标出的是一种可能的复制结果, 小方发现 A ∽ B ,则其相似比为 _______ .在图 1 的基础上继续复制下去得到 C ,若 C 的一条边上恰有 11 个小三角 (指有一条边在该边上的小三角形 ),则 C 含有 个小三角形;正确画出一个图形给 1 分,共 2'4' 5'燕山区一模)22.将正方形 ABCD (如图 1)作如下划分:第 1 次划分:分别联结正方形 ABCD 对边的中点(如图 2),得线段 HF 和 EG ,它们交于点 中共有 5 个正方形;第 2 次划分: 将图 2 左上角正方形 AEMH 按上述方法再作划分, 得图 3,则图 3 中 若每次都把左上角的正方形依次划分下去,则第100 次划分后,图中共有继续划分下去,能否将正方形 ABCD 划分成有 2011M ,此时图 2共有个正方形; 个正方形;M答案. 解:( 1)图1G EF 图2H DE图3(2)若A 是正三角形,你认为通过复制的正多边形是______________ .2011 年密云县一模)22. 类比学习: 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 数加法表示为 3+( 2 )=1.沿 x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 a (向右为正, 向左为负, 平移 a 个单位), 沿 y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 b (向 上为正,向下为负,平移 b 个单位),则把有序数对 { a ,b} 叫做这一平移 的“平移量 ”;“平移量 ”{a ,b}与“平移量”c {,d}的加法运算法则为 {a ,b} {c ,d} {a c ,b d} . 解决问题:( 1)计算: {3 , 1}+{1 ,-2} ;( 2)①动点 P 从坐标原点 O 出发,先按照 “平移量” {3,1}平移到 A ,再按照 “平移量 ”{1 , 2}平移到 B ;若先把动点 P 按照“平移量 ” {1,2}平移到 C ,再按照 “平移量”(3)请你用两次旋转和一次平移复制形成一个四边形,在图 2 的方框内画出示意图,并依照图 1 作出标记。
答案:( 1) 1: 2 121 个2)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 3)如图 53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2 个单位,相当于向右平移 1 个单位.用实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3 , 1}平移,最后的位置还是点 B 吗? 在图 1中画出四边形 OABC. ②证明四边形 OABC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 2,一艘船从码头 O 出发,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 P (2,3),再从码头 P 航行到码头Q (5,5),最后回到出发点 O. 请用“平移量 ”加法算式表 示它的航行过程.最后的位置仍是 B .②由①知, A (3,1),B (4,3), C (1,2)∴ OC=AB = 12 22 = 5 ,OA=BC = 32 12 = 10, ∴四边形 OABC 是平行四边形. 3) {2 , 3}+{3 ,2}+{-5 ,-5}={0, 0} .2010 年阅读理解试题汇编: ( 2010 昌平一模) 22. 阅读下列材料 :将图 1 的平行四边形用一定方法可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八个四边形 ...,如图 2,再将图 2 中的八个四边 形适当组合拼成两个面积相等且不全等的平行四边形 .(要求:无缝隙且不重叠) 请你参考以上做法解决以下问题:(1)将图 4 的平行四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八个三角形...;(2)将图 5 的平行四边形用不同于( 1)的分割方案,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八个三角形...,再将这八个三角形适当组合拼成两个面积相等且不全等的平行四边形,类比图2,图 3,用数字 1至 8标明 .答案:(1){3,1}+{1 ,2}={4 ,3}.(2)①画图Q (5, 5)yy图2答案:22.(本小题满分 5 分)解:如图所示:1)图 4 分割正确.······ ···················· 1分2)图 5 分割正确,······ ···················· 3 分图 5 拼接正确.······ ···· · ····· · ········· 5 分2010 年顺义一模)22.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2.操作: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顶点 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点P 与C、 D 不重合),折痕为EF,折叠后AB 边落在PQ 的位置,PQ 与BC 交于点G .探究:(1)观察操作结果,找到一个与△EDP 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点P 位于CD 中点时,你找到的三角形与△EDP 周长的比是多少(图 2 为备用图)?DPQC图1答案22.解:(1)与△EDP 相似的三角形是△PCG .DC1分12345678图1图2112345678图4图51245678图312345678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 ∠ C= ∠ D= 90°.由折叠知∠EPQ=∠A=90°.∴∠ 1+∠ 3= 90°,∠1+∠2=90°.∴∠ 2= ∠3.∴△PCG∽△EDP.⋯⋯⋯ 2 分2)设ED=x ,则AE= 2 x ,由折叠可知:EP=AE= 2 x .∵点P 是CD 中点,∴DP=1.∵∠D= 90°,222∴ ED2DP2EP2,DPC Q即x212(2 x)23 解得x 3.4∴ ED 3.⋯⋯⋯⋯4∵△PCG ∽△EDP ,3分PC 1 4ED3 3.4∴△PCG 与△EDP 周长的比为4∶3.4分(2010 年宣武一模)23.已知:MAN ,AC 平分MAN .⑴在图1中,若MAN =120°,ABC=ADC =90°,AB +AD AC .(填写“>”,“<”,“=”)⑵在图 2 中,若MAN =120°,ABC +ADC =180°,则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⑶在图 3 中:①若MAN =60°,ABC+ADC =180°,判断AB+AD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MAN =α(0°< α<180°),ABC+ADC =180°,则AB+AD =______ AC (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证明)图1 图2 图3答案:23.解:(1) AB +AD = AC .---------------------------------------------(2) 仍然成立.证明:如图 2 过 C 作CE⊥ AM 于E,CF⊥ AN 于F,则∠CEA= ∠CFA=90°.∵ AC 平分∠ MAN ,∠ MAN=12°0 ,∴ ∠ MAC= ∠NAC=6°0 .又∵ AC=AC ,∴ △ AEC ≌△ AFC,∴ AE=AF ,CE=CF .∵ 在Rt △CEA 中,∠ EAC=60° ,∴ ∠ ECA=30° ,∴ AC=2AE .∴ AE+AF=2AE=AC .∴ ED+DA+AF=AC .∵ ∠ ABC +∠ AD C =180°,∠ CDE+ ∠ ADC=18°0 ,∴ ∠CDE= ∠CBF.又∵ CE=CF,∠ CED= ∠CFB,∴ △CED ≌△ CFB .∴ ED=FB ,∴ FB+DA+AF=AC .∴ AB+AD=AC .--------- 4 分(3) ① AB+AD= 3 AC.证明:如图3,方法同(2)可证△ AGC ≌△ AHC .∴ AG=AH .∵∠ MAN=6°0 ,∴∠ GAC= ∠HAC=3°0 .∴AG=AH= 3AC .∴ AG+AH= 3AC.2∴GD+DA+AH= 3 AC .方法同(2)可证△ GDC ≌△ HBC.1分图2图3∴GD=HB ,∴ HB+DA+AH= 3 AC .∴ AD+AB= 3 AC.------------------------------------- 6分② AB +AD =2cos ·AC .-22010 年石景山一模)22.(1)如图1,把边长是 3 的等边三角形的各边三等分,分别以居中那条线段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并去掉居中的那条线段,得到图2,再把图 2 中图形各边三等分,分别以居中那条线段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并去掉居中的那条线段,得到一个新图形,则这个新图形的周长是;2)如图3,在5 5 的网格中有一个正方形,把正方形的各边三等分,分别以居中那条线段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去掉居中的那条线段,得到图出剪裁线,在图 5 中画出剪拼后的正方形.4,请把图 4 中的图形剪拼成正方形,并在图 4 中画图3图5图4答案22.(1)16(2)各 2 分(2010 年朝阳一模)23.(本小题满分7 分)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 内有一点P,且PA=2,PB= 3 ,PC=1.求∠ BPC 度数的大小和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李明同学的思路是:将△BP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如图2).连接PP′,可得△P′PC是等边三角形,而△PP′A又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所以∠AP′C=150°,而∠BPC= ∠AP′C=150°.进而求出等边△ABC 的边长为7 .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李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在正方形ABCD 内有一点P,且PA= 5 ,BP= 2 ,PC=1 .求∠ BPC 度数的大小和正方形ABCD 的边长.1分答案23.(本小题7分)解:(1)如图,将△ BP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90°,得△ BP′A,则△ BPC≌△ BP′A.∴AP′=PC=1,BP=BP′= 2 .连结P P′,在Rt△BP′P中,∵BP=BP′= 2,∠PBP′=9 0°,∴P P′2=,∠BP′P=45°.⋯⋯⋯⋯⋯⋯⋯在△ AP′P中,AP′=1,P P′=,2 AP= 5 ,∵ 12 22 ( 5)2,即AP′2+ PP′2= AP2.∴ △AP′P是直角三角形,即∠ A P′ P=90°.∴∠AP′B=135°.∴∠BPC=∠AP′B=135°.⋯⋯⋯⋯⋯⋯⋯⋯⋯⋯⋯⋯⋯⋯⋯⋯⋯⋯⋯ 4 分2)过点 B 作BE⊥ AP′交AP′的延长线于点E.∴∠EP′B =45°.∴ EP′=BE=1.∴ AE=2.∴在Rt△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5.⋯⋯⋯⋯⋯⋯⋯⋯⋯⋯⋯⋯⋯⋯⋯7 分∠BPC=13°5 ,正方形边长为5 .(2010 丰台一模)22.在图 1 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FAE 的斜边AE=2b ,且边AD 和AE 在同一直线上.操作示例当2b< a时,如图1,在BA 上选取点G,使BG=b,连结FG 和CG,裁掉△ FAG 和△CGB 并分别拼接到△FEH 和△CHD 的位置构成四边形FGCH .思考发现小明在操作后发现:该剪拼方法就是先将△FAG 绕点 F 逆时针旋转90°到△FEH 的位置,易知EH 与AD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CH,由剪拼方法可得DH =BG,故△ CHD ≌△ CGB ,从而又可将△CGB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90°到△CHD 的位置.这样,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GCH(如图1),过点 F 作FM⊥AE 于点M(图略),利用SAS公理可判断△ HFM ≌△ CHD ,易得FH=HC=GC=FG,∠FHC=90°.进而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FGCH 是正方形.实践探究2)类比图 1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 2—图 4 的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方向上随着 b 的增大不断上移.当 b > a 时(如图 5),能否剪拼成一个正方形?若能,请你在图 5 中 画出剪拼成的正方形的示意图;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b > a图52010 年海淀一模—)22.阅读:如图 1,在 ABC 和 DEF 中, ABC DEF 90 ,AB DE a, BC EF b1)正方形 FGCH 的面积是 ;(用含 a ,b 的式子表示)联想拓展小明通过探究后发现:当 b ≤a 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且所选取的点 G 的位置在BA a b ,B 、C 、D 、E 四点都在直线 m 上,点 B 与点 D 重合 . 连接 AE 、 FC ,我们 可以借助于 S ACE 和S FCE 的大小关系证明不等式: 22a 2b 22ab( b a 0). 证明过程如下 :∵ BC b,BE a,EC b a. ∴S ACE 1EC AB 1(b a)a,S FCE 12 ECFE 1(b a)b.2∵ b a 0,∴S FCE S ACE .即 12(b a)b 12(b a)a .FCE ACE2 2FB C 2b <a 图12b =a图2 Fa < 2b <2a图3b =a图4图222a 2b 2 2ab ( b a 0).2)用四个与 ABC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板进行拼接,也能够借助图形证明上述不等式( 2010 年崇文一模)2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FAE 的斜边 AE b (b 2a ),且边 AD 和 AE 在同一直 线上 .小明发现:当 b a 时,如图①,在 BA 上选取中点 G ,连结 FG 和CG ,裁掉 FAG 和 CHD 的位 置构成正方形 FGCH .(1)类比小明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②和图③两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答案 22.( 1) 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 k 1 ; ------2 1分证明:连接AD 、 BF . ∴ S ABD SFBD1BD AB 2 1 BD FE21 可得BD(b a) . 211 22 11 22∴ ab a b ab .2)答案不唯一,图 1分, 举例:如图,理由:∴ b 2 ab ab 举例:如图,理由:大正方形的面积 S 22分1b a a a b a , 14b b a .11即 a b a b b a .44bab22S ABD S FBD,22∴a b2ab .理由 1 分.延长 BA 、 FE 交于点I.∴S矩形 IBCES矩形 ABCD ,即 b(b a) a(b a)22. ∴ a 2 b 2 2ab .4分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S 1 4 1a b 2ab ,2a 2b 2 .∴S 2 S 1 .a 2b 2 2ab .∴ b 2 ab ab a 2 . ∴ a 2 b 2 2ab .解决下列问题:1)现将△ DEF 沿直线 m 向右平移,设 BD k (b a ), 且0 k 1. 如图 2,当 BD EC 时 , k. 利用此图 , 仿照上述方法 ,证明不等式:.请你画出一个 示意22.(1)解决下列问题: 是 ______(2)①若 M{ 2, x + 1,2x} =min{2,x +1,2x},那么 x = ____ ;②根据①,你发现结论“若 M{a ,b ,c}=min{a ,b ,c},那么 __________ ”(填 a ,b ,c 大小关系 );③运用②, 填空:若 M{2x +y +2,x +2y ,2x -y} =min{2x +y +2,x +2y ,2x -y},则 x + y = _____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y = x + 1, y = (x - 1)2, y =2- x 的图象 (不需列表,描点 ),通过图象,得出 min{x +1,(x -1)2,2-x} 最大值为 ____ .2)要使( 1)中所剪拼的新图形是正方形,须满足BGAE12) .22009 年阅读理解试题汇编:( 2009 年宣武区一模)24.对于三个数 a 、b 、c ,M |a , b , c |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min{ a , b , c}表示 a 、b 、c 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 如:M{ -1,2,3} 12334 1 2 a a 1 ,min { - 1,2,3} =- 1;M{-1,2,a}= 3 3 3m{-1,2,a} =a(a 1), 1(a 1),(1)填空: min { sin30°, cos45°, tan30° } = _______ ;若 min{ 2,2x +2,4-2x} =2,则 x 的取值范围第24 题图1答案24.解:(1) ,0≤x≤1;2(2)①1,② a=b=c,③-4(3) 图象如图所示,2min{ x+1,(x-1)2,2-x} 最大值为1.( 2009 年西城一模) 22.已知:如图,△ ABC 中,AC<AB<BC.(1)在BC 边上确定点P 的位置,使∠ APC=∠C.请画出图形,不写画法;(2)在图中画出一条直线l ,使得直线l分别与AB、BC边交于点M、N,并且沿直线l将△ ABC 剪开后可拼成一个等腰梯形.请画出直线l 及拼接后的等腰梯形,并简要说明你的剪拼方法.说明:本题只需保留作图痕迹,无需尺规作图.答案22.解:(1) 答案见图①、② (任选一种即可).(2)答案见图③.剪拼方法:取AB 的中点M ,过点M 作AP 的平行线l ,与BC 交于点N,过点 A 作BC 的平行线,与l 交于点H,将△ BMN 绕点M 顺时针旋转180°到△ AMH ,则四边形ACNH 为拼接后的等腰梯形.第22 题答图( 2009 年石景山一模) 22.在数学小组活动中,小聪同学出了这样一道“对称跳棋”题:如图,在作业本上画一条直线l,在直线l 两边各放一粒跳棋子A、B,使线段AB 长 a cm,并关于直线l 对称,在图中P1处有一粒跳棋子,P1距 A 点 b cm ,与直线l 的距离 c cm ,按以下程序起跳:第 1 次,从P1 点以 A 为对称中心跳至P2 点;第 2 次,从P2点以l为对称轴跳至P3点;第3次,从P3点以B为对称中心跳至P4点;第4次,从P4点以l 为对称轴跳至P1 点.(1)画出跳棋子这 4 次跳过的路径并标注出各点字母(画图工具不限);(2)棋子按上述程序跳跃15 次后停下,假设a=8,b=6,c=3,计算这时它与点 A 的距离.第22 题答案.解:(1) 跳棋子跳过路径及各点字母如图.(2)跳跃15次后,停在P4处,过P4作P4C⊥AB,垂足为C点,则P4C 36 1 35 ;由AC=7,P4A 35 49 84 2 21 .第22 题答图( 2009 年海淀一模) 22.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四边形中一对顶点到另一对顶点所连对角线的距离相等,则把这对顶点叫做这个四边形的一对等高点.例如:如图①,平行四边形ABCD 中,可证点A、C 到BD 的距离相等,所以点A、C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对等高点,同理可知点B、 D 也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对等高点.(1)如图②,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请你在图②中画出一个只有一对等高点的四边形ABCE(要求:画出必要的辅助线) ;(2)已知P是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不与B、D点重合),请分别探究图③、图④中S1,S2,S3,S4四者之间的等量关系(S1,S2,S3,S4分别表示△ ABP,△ CBP,△ CDP ,△ ADP 的面积):①如图③,当四边形ABCD 只有一对等高点A、C 时,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 ;②如图④,当四边形ABCD 没有等高点时,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 .S 1 S 2(2) ① S 1+ S 4= S 2+ S 3 或 S 1+S 3=S 2+S 4 或 S 1·S 3=S 2·S 4 或 1 2 等. S 4 S 3②S 1·S 3=S 2·S 4 或 S1 S4 等.S 2 S3( 2009 年东城一模)25.(本题满分 8 分)请阅读下列材料: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即如图①,若弦 AB 、 CD 交于点 P 则 PA · PB= PC ·PD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已知⊙ O 的半径为 2,P 是⊙O 内一点,且 OP =1,过点 P 任作一弦 AC ,过 A 、C 两点分别作⊙ O 的切 线m 和n ,作 PQ ⊥m 于点 Q ,PR ⊥n 于点 R .(如图②)11(1) 若 AC 恰经过圆心 O ,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计算:的值;PQ PR11(2)若 OP ⊥ AC ,请你在图④中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计算:的值;PQ PR答案.解:比如:2 333(3)若 AC 是过点 P 的任一弦 (图② ),请你结合 (1)(2)的结论,猜想: 1 1 的值,并给出证明. PQ PR答案.解: (1) AC 过圆心 O ,且 m ,∴AC ⊥m 于点 A ,AC ⊥n 于点 第 25 题答图C ,∴Q 与 A 重合, R 与 C 重合,OP =1,AC =4,1 1 1 1 4 PQ PR 3 3(2) 连结 OA ,如图②所示,OP ⊥ AC 于点 P ,且 OP = 1,OA =2, ∴∠ OAP = 30°,∴ AP = 3 .OA ⊥直线 m ,PQ ⊥直线 m ,∴ OA ∥PQ ,∠ PQA =90°, ∴∠ APQ =∠ OAP = 30°, ∴在 Rt △AQP 中, PQ 3 .23同理, PR ,211 PQ PR第 25 题图n 分别切⊙ O 于点 A , C ,如图①所示,11证明:过点 A 作直径交⊙ O 于点 E ,连结 CE ,如图③所示,∴ ECA =90° AE ⊥直线 m ,PQ ⊥直线 m , ∴ AE ∥PQ 且∠ PQA = 90°. ∴∠ EAC =∠ APQ . ∴△ AEC ∽△ PAQ .AC AE .① PQ APAC AE 同理可得:∴ AC AE .②PR PC①+②,得1 1 AE 1 1 AE PC AP AE PQ PR AC APPCAC AP PCAP PC过点 P 作直径交 O 于点 M , N 由阅读材料可知: AP · PC =PM ·PN =3.PQ PR 3( 2009 年顺义一模)22. 取一副三角板按图①拼接, 固定三角板 ADC ,将三角板 ABC 绕点 A 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的角 (0≤ 45 ) 得到 △ ABC ,如图所示.试问:( 1)当 为多少度时,能使得图②中 AB ∥ DC ?(2)连结 BD ,当 0≤45 时,探寻 DBC CAC BDC 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3)猜想PQ PRAC PQAC PRAE APAE PC22.( 1)由题意 ∠ CAC,要使 AB ∥DC ,须 ∠BAC ∠ACD ,∠ BAC 30 .∠ CAC ∠ BAC ∠BAC 45 30 15 ,( 2009 年朝阳一模)23. (本小题 5 分)将 图 ① , 将 一 张 直 角 三 角 形 纸 片 A B C 折 叠 , 使 点 A 与 点 C 重 合 , 这 时 D E 为 折 痕 , △ CBE 为等腰三角形;再继续将纸片沿△ CBE 的对称轴 EF 折叠,这时得到了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其中一 个是原直角三角形的内接矩形,另一个是拼合成的无缝隙、无重叠的矩形) ,我们称这样两个矩形为“叠加矩 形”.即 15 时,能使得 AB ∥ DC .----------------------------------------------------------- 2 分(2) DBC CACBDC 的值的大小没有变化当 0 ≤ 45 时,总有 △EFC 存在.∠EFC ∠BDC ∠DBC ,∠CAC,∠ FEC ∠C ,又 ∠ EFC FEC ∠ C 180 ,∠BDC ∠DBC ∠ C∠C 180 .又 ∠C 45 ,∠C 30 ,∠DBC ∠CAC ∠ BDC 105 .---------------------------------------------------- 5 分图①图②图③1)如图②,正方形网格中的△ ABC 能折叠成“叠加矩形”吗?如果能,请在图②中画出折痕;2)如图③,在正方形网格中,以给定的BC 为一边,画出一个斜三角形ABC,使其顶点A 在格点上,且△ABC 折成的“叠加矩形”为正方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所折成的“叠加矩形”为正方形,那么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4)如果一个四边形一定能折成“叠加矩形”,那么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答案(1)⋯⋯ 1 分说明:只需画出折痕.)2)2分说明:只需画出满足条件的一个三角形;答案不惟一,所画三角形的一边长与该边上的高相等即可.)3)三角形的一边长与该边上的高相等. ⋯⋯⋯⋯⋯⋯⋯⋯⋯⋯⋯⋯⋯⋯⋯⋯ 3 分4)对角线互相垂直.(注:回答菱形、正方形不给分)⋯⋯⋯⋯⋯⋯⋯⋯⋯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