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_姚立宁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高校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迎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契机,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教学效率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将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答疑,获得更及时的学术指导。
这不仅节省了教学资源和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拓宽教学辅助手段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丰富了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教科书等,而信息化教学则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在线实验平台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此外,一些高校还提供在线实验室,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这些教学辅助手段的引入,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三、促进教育资源共享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打破了课堂壁垒。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个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名师讲座、学术讲解、研究成果等。
教师们也能够共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材,相互借鉴、互相促进。
这种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有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学会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迫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分析和加工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数字化转型下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
高校数字化转型下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作者:***来源:《数字教育》2024年第02期摘要: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高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当前高校缺乏对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科学评价与有效管理,难以为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精准服務。
本研究阐述高校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进行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字化教学活动,讲授、小组讨论和在线教学与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水平呈正相关,数字素养、数字化教学能力、数字化政策和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等因素与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水平有显著关系。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开展高水平、情境丰富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数字技术;数字化教学活动评价;数字素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4)02-0040-07引言当前我国基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数字化转型即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变革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1]。
在数字化教学活动设计中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因为高校教师单纯使用数字技术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把学生的学习产出作为高校数字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需要高校教师研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启动学习活动,并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活动[2]。
创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情境可用于评价高校教师开展的数字化教学活动及影响因素。
目前学界对高校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技术素养以及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研究,对影响教师数字化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结论也未达成一致[3]。
数字化教学活动是影响学习者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参与数字化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生、教师、设备以及机构等影响因素。
高校 信息化 案例
高校信息化案例
高校信息化的案例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
1. 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化:清华大学图书馆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通过建立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动借还、自动检索和自动管理。
同时,图书馆还提供了多种信息化服务,如在线咨询、文献传递、学科服务等,方便了师生获取学术资源和信息。
2. 北京大学教学信息化:北京大学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学校建设了多个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同时,学校还采用了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3.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信息化: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信息化工作以建设智慧科研信息化环境为主线,聚焦师生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学校建设了多个科研信息化平台,如科研管理系统、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科研协同平台等,方便了师生进行科研活动和管理工作。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科研数据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4. 浙江大学校园信息化:浙江大学校园信息化工作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不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
学校建设了多个信息化系统,如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信息发布系统等,方便了师生
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校园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以上是高校信息化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高校信息化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校园服务水平,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校长论坛校长论道
校长论坛校长论道作者:蒋东兴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年第07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屋建瓴地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则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阶段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度融合阶段,由管理信息化发展为教育教学全面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从组合、整合演进到融合创新,基于信息技术解构、优化、重组教育教学业务的新型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形态已经开始显现。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的关联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后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已经上升到学校的发展战略,因此迫切需要高校领导的参与、支持和指导,需要高校CIO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教育信息化分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注于教育信息化的分支机构,以推动和促进全国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分会使命,以研究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律与战略性问题,加强高校间合作与交流,促进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办会宗旨。
近年来,顺应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分会与教学研究分会、实验室管理分会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专委会合作,分别成立了教学信息化推进组、实验室信息化推进组和后勤信息化推进组,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
最近一个时期,在线教育风起云涌,“互联网+”风云激荡,“互联网+教育”更是云山雾罩。
为廓清变革时期笼罩在教育信息化头顶的迷雾,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挑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分会决定提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首届“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并与会员高校北京联合大学一起来承办。
浅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_1
浅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发布时间:2021-09-07T00:48:44.78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月19期作者:高建亭吴文龙苏一平[导读]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主动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全面推进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
高建亭吴文龙苏一平海军潜艇学院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 266199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主动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全面推进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
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彩课堂。
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顺利过渡备受关注,这一点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存在密切的联系。
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大放异彩、重焕生机。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展转型;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引言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教育信息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转型的过程之中,许多学校开始实现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顺利过渡。
这种教学发展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教师需要着眼于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转型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充分凸显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作用及价值。
一、“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在建设数字校园的过程之中,数据整合以及应用集成备受关注,这两大板块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建设质量以及效率。
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许多学校开始以建设数字校园为基础以及重要契机,灵活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统一的教育教学平台,严格按照实质的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与传统的业务流程以及教学模式相比,数字校园备受关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影响。
高校教学改革中信息化手段及其应用
高校教学改革中信息化手段及其应用高校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而信息化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学改革也应该跟进,并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描述高校教学改革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并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信息化手段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领域广泛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和互动的桥梁。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课程、下载学习资料、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这种信息化手段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虚拟实验室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相比传统的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灵活性。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来进行课程实践,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拟实验室还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实验场景和模拟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虚拟实验室还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实验结果。
再次,慕课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又一重要应用。
慕课指的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球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慕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同时,慕课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通过在线测验和互动等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慕课的推广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高校教学改革中。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推荐适合的学习材料和习题。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作业批改和学生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和准确性。
建设智慧学习环境,推动教学改革
校园专区建设智慧学习环境,推动教学改革狄竞怡【摘 要】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新的教育研究重点。
对此内容的研究正蓬勃发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网络多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社会性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来改变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学习 学习环境 教学改革自20世纪90年开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对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于信息化在教育中的智慧应用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2015年习总书记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来的贺信中指出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可见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学习的本质及适当的学习环境。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兴起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它是将教学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自2007年开始,各国逐渐开始关注对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方向。
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智能、可感知、自适应的学习场所进行教学。
这里的学习场所不仅是指教学的课堂、教室,还指与教学有关的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
智慧学习环境可以感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并作出个体化的回应,以此为学习者的学习发展提供支持。
钟国祥等支持智能学习环境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出发,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由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教材、教师、学生等构成的一个智能性、开放式、集成化的数字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认为其既支持学习者学习的自主建构,又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设计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学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对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进行设计。
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课程内容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式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建设教学信息化平台,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原则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
教学信息化应该与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教学的深度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信息化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
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 教学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协调。
教学信息化建设应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协调,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善。
4. 教学信息化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匹配。
教学信息化建设应兼顾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 教学信息化与高校发展战略相一致。
教学信息化建设应与高校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 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构建教学信息化平台,包括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课程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2024年学校数字化转型方案
2024年学校数字化转型方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
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本方案旨在为学校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
2.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学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数字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教育教学数字化: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数字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管理服务数字化:实现学校管理、服务、资源等方面的数字化,提高学校运营效率。
3. 校园文化数字化:构建数字化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4. 教师和学生数字化素养提升: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素养,使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下能自如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3.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信息化: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 智能校园:打造智能校园环境,实现学校管理的自动化、便捷化和个性化。
3.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丰富数字教育资源,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4. 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培养: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养。
4.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和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2. 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数字化转型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3.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硬件支持。
4.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5.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培养: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数字化相关的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养。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
【年(卷),期】2016(0)2
【摘要】本刊讯2016年初,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讨会暨高校信息化调研员培训工作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高校的信息化调研员100余人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化调研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各高校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理解,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特地选择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年初组织召开本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黎建辉,CALIS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姚晓霞,北京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吴晓兵,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网络中心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刘晓东等相关专家,对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首届美容院发展研讨会暨WTO后中国美容院发展趋势及经营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2.加强中俄肉类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两国肉类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俄罗斯肉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3.2020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交流研讨会暨专题培训在京顺利召开
4.“芯片、传感器在智能家电及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5.兵器工业表面处理(热防护)专题技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3篇)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宋建军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上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教育信息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___”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学校建有___个计算机网络教室,___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四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___周岁以下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
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每个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电视机、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逐步形成“班班通”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资源建设目标。
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论文(通用)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论文(通用)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一)有利于实现创新型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前景广阔,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途径之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新理念,提出后得到高校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由于信息技术涵盖多个领域,可以应用在教学任务开展环节中,日常监督管理也能够引入。
实现高校基层工作人员与管理层实时对接,在校园内形成区管理网络,减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制度冲突。
也可促进高校科技领域建设情况与国家先进水平接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教育信息化理念落实后在教学途径上也有明显增多,可满足不同时期高校学子以及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
(二)有利于改善教学管理与信息资源环境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与教学任务拥有同等的重视度,信息化教育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对教学任务的开展进行有效管理。
在知识资源上也有明显的增多,教学阶段还可以将网络知识与学习者共享,帮助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知识。
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完全能够满足信息化技术应用,大部分课程都会使用到多媒体设备,除此之外计算机的普及也加快了教学形式进步速度。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信息化教育可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先进技术,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高校发展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学生素质得到提升的前提下才可以将与发展提上日程。
而教育信息化正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更具有吸引力。
在讲解知识点时将网络上不通观点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可激发学生某某某思考的品质,并在教学环节中发表独特的见解。
计算机是了解社会动态不必可少的设备,信息化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一)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化(二)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高校开展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教育信息化可丰富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到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在课堂中教学人员提出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听课后反馈效果也有提升。
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我校制定了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
本方案的目标是在2024年前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策略1.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 配置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
4. 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长期发展。
5. 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评估和监控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三、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1. 教育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a. 更新和升级现有的计算机设备,提高教学台式机和移动设备的配置水平。
b. 建设集中控制系统,实现教室设备的远程管理与故障排除。
c. 配置多媒体教室设备,提供高清、互动的教学环境。
d. 增加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2. 教育信息技术软件应用a. 选用适合教育教学的软件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b. 开发和采购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c. 推广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和切换。
d.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a.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信息化应用能力。
b. 创建教师互助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经验分享。
c. 设立信息化教研组,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
4.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a. 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b.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学术诚信。
c. 推广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估机制a. 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
浅谈高等教育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计算机类专职实验人员的信息素养
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科技经济导刊 2016.35期浅谈高等教育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计算机类专职实验人员的信息素养倪 辉(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以此促进高校教育全面改革。
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第六十六条指出:“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
”高等教育信息化下,高校计算机类实验室是提供大学生们上机实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课堂教授的基础知识理论,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两方面相结合,才能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与技能,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
为了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上机操作实践环境,提供一个了解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及新动态的平台,为使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取得有效地功能发挥,使学校配备的教学实验设备资源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做好计算机类实验室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熟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前提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主要包括通信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
在计算机中,用文字、语言、图像、情景、现象等所表示的内容都可称为信息[1]。
信息的获取、传输、组织、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人们信息社会最基本的能力和先进文化水平的标志,作为计算机相关实验室的专职实验人员,更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作为一名计算机类实验室的专职实验人员,面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使得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周期也在变短。
以信息服务大厅服务为抓手,推动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服务大厅服务为抓手,推动信息化建设作者:黄小凤滕建蔺丽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0年第08期摘要:隨着高校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及质量,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趋势。
文章以解决信息化问题为导向,接诉即办,及时反馈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问题,推动信息服务大厅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从而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服务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信息服务大厅;信息化服务;智慧校园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5-0052-04一、引言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设施。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中心)职能定位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自顶向下的整体规划,同时面向师生提供日常信息化服务,力争实现“接诉即办”。
本文将从信息中心前台服务的角度出发,从校园网、校园卡、其他信息化应用问题入手,分析信息化服务现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处理问题。
目前信息服务大厅架构可分为三层:服务前台、业务主管、中心领导。
服务流程大致如下:师生遇到信息化问题或有信息化需求,可向信息服务大厅反馈。
大厅作为服务窗口,及时办理业务、提供咨询及故障处理服务。
如无法解决,及时与业务主管、信息中心领导沟通,尽快解决问题或反馈,形成服务闭环,如图1所示。
二、信息服务大厅主要工作1.服务内容高校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中心是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机构,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平稳地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便捷、稳定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网络信息服务。
信息中心服务大厅承担着为师生解决信息化服务问题的窗口。
因此,重视并提高信息服务大厅服务质量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信息中心服务大厅的主要工作包括校园网、校园卡、企业微信、电子邮箱、门禁门锁、软件正版化等信息化服务咨询、业务办理及故障处理,工作人员由教职工、助管研究生、勤工助学学生组成。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的评价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的评价
卢卓波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普及,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将是教师主要的工作环境,信息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养教师与之匹配的教育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信息化教育环境的优势.如何对新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能力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人才甄选、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保护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总页数】1页(P239-239)
【作者】卢卓波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高级中学,浙江宁波,31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能力的教学探讨 [J], 刘琳;王以宁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J], 焦洪奎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的评价 [J], 刘春玉;马满增;刘丹
4.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J], 赵可新;彭景芹;张铁壁;刘振名
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小语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几点反思 [J], 韦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
论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
姚立宁
【期刊名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年(卷),期】1996()2
【总页数】4页(P5-7)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策略;工科高校;中国
【作者】姚立宁
【作者单位】高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中国系列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对新建本科工科高校发展的启示 [J], 郭晋蜀;董琳
2.地方工科院校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策略 [J], 杨燕
3.从高等教育分类看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发展 [J], 卢樱颖;
4.以新工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J], 付佳;周春华;王林申
5.加强工科发展专科办出特色:关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J], 杨国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也明确提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显然,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信息化这一源于科技范畴的概念正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亦是如此,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趋势下,与信息化办学机制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和知识传播渠道的拓宽已成为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分析教育信息化特点的基础上,以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平台、改革技能培训体系和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形象等,分析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创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特点(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指有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字校园,包括校园网络化、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管理信息化等,其重要的标志是全球化、自主化和智能化。
显然,这一内涵的实施核心就是教学模式创新和办学模式改革。
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必将推动教育理念的多方位改变,如将封闭式的办学理念转变为开放式、将物质型的办学思想转变为信息网络型、将推动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自主式和互动式等。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承载这一系列转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1.教学过程信息化。
通过硬件、软件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设计上强化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实践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在互动反馈中加大自主学习空间。
这一过程不可简单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将教科书和黑板搬到网络和屏幕,其实质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地改革和改造。
2.教育环境信息化。
通过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兼容,实现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包括教师教学办公的平台化和学生管理的即时化。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下形成教与学的信息化条件,特别是硬件、软件和人文环境的兼容,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条件将对学生的教育延伸到课堂外和校外。
3.教育管理信息化。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办公系统,建立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和动态监测政务,推进基于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的规范管理流程,包括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二)高职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凸显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和不均衡。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信息化支撑系统方面的建设相对薄弱,距离互联互通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
2.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由于信息化教师队伍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不仅是建设资源不足,即便是对于一些现有的公共通信资源和各类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也不够高。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协同整合高校信息化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有效机制的应用研究”(粤教高[2015]72-110),主持人:姚立宁作者简介:姚立宁(194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目前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管理工作。
以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姚立宁,王宇川,陈晓平,陆虹璋(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63)摘要:教育信息化正深刻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
本文针对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以广州现代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举措,包括构建教育资源平台、改革技能培训体系和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形象等,分析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创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优质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95-023.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不到要求。
根据调研,目前民办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有很多是根据上级要求参照其他院校制定,并没有针对自己院校的专业特色,也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缺乏必要的实践,也缺乏有效的推进方式,在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更谈不上科学的管理机制了。
三、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内涵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一直以来,学院坚守的办学特色就是“以信息化建设促学院创新发展”,在构建全信息化办学新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建设全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现代化技能培训体系、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教育信息化体系形成及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
(一)建设全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加强全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学院在调整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快了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一方面明确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国际/国家/省的MOOC平台、课程学习网站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平台建设,包括电子教材、微课、习题、考试模拟题库、在线测试等。
学院每一学年都有需完成的全信息化课程建设提出的明确目标和验收标准,通过严格的评审对所达到的课程并给以适当奖励、对尚未达到要求的课程给出整改时间。
学院也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来分享资源平台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通过逐年增加全信息课程门数逐步达到全部公共课自主在线学习和集中在线学习并存的网上开放教学模式。
另外,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高教[2014]5号),学院正在酝酿以推进学分制为抓手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运行机制中的支撑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学院为此加大了投入,除了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能力培训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专项师资奖补经费,鼓励教师进行专业人员信息化能力标准、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的教改研究,鼓励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支满足全信息化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正在形成。
另外,学院认识到,以教促研,边教学、边建设、边科研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是促进信息化平台建设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自2013年以来,学院已立项相关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94项,努力营造了以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拉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技能培训体系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具有现代化技能特征的培训体系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等内容。
根据全信息化教育教学要求,学院除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外,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一是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工作过程质量标准融入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之中,基于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技术,以及实训平台建设周期长、仿真实训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将有关实践教学内容从现实到网络进行结合,从现场教学到计算机仿真融会贯通,依托信息化技术尝试了“虚拟实践和仿真实践”,更好地推行了“项目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二是在考核方式上多方位发挥信息资源作用,学生的网上自助学习和教师的网上实时跟进在很大程度了弥补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管理不到位的缺陷,对于促进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改进和完善了实训中心的管理体制,学院实行的“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实训中心的载体作用,不仅提升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更好地发挥了资源的整体效益。
(三)塑造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接受知识,这种信息化特征冲击着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主动教育模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及人格的修养即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
围绕“修德、弘毅、笃能、创新”的校训和办学特色,学院在人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基础上,将学生“既能熟练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基本网络自主服务,又具有适应信息化平台的知识结构”作为信息化教育一个重要标志,重新制定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规划,开设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对于达到合格要求的学生颁发信息素质教育合格证书,极大地拓展了通识信息素质、专业信息素质和实践创新信息素质的培养路径,使培养的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造方面更具特色。
另外,针对学生的素质养成环境,学院在延伸课堂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素质养成氛围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如举办信息素质教育讲座、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竞赛等。
四、结语教育信息化的办学理念将全面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转变,不仅仅是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的转变,也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等,这些转变将会影响到学校的每一个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管理者。
广州现代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中做了初步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些体会,在未来的几年,打造现代信息品牌,以突出的特色推动学院高职教育全面改革仍然是学院的主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1]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Z].2012.3.[2]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