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

合集下载

2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2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②重新定义焊后热处理类别,增加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重新评定条款。
③修改经评定合格后试件厚度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有效范围。
④增加了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部分焊透和不等厚对接焊缝焊件评定时试件厚度及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条款。
⑤修改返修焊、补焊和打底焊时试件厚度及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条款。
⑥表1变更了一些焊接工艺评定因素。
5 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5.1 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评定非受压角焊缝焊接工艺时,可仅采用角焊缝试件。试件形式示意如图1。
5.1.1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反之亦可。
5.1.2 管与板角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板材的角焊缝,反之亦可。
JB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焊接工艺评定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为验证所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3.2 焊接工艺指导书 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
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代替JB4708--1992
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则、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电渣焊、耐蚀堆焊等的焊接工艺评定。
为验证性试验所拟定的、经评定合格的、用于指导生产的焊接工艺文件。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标准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标准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标准评定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钢制压力容器在化工、石油、天然气、冶金、机械、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着高温、高压等严重的物理和化学冲击。

因此,正确的焊接工艺对于钢制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标准的评定进行探讨。

首先,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标准评定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标准包括ASME、GB、API等,其中,ASME标准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标准之一。

根据ASME标准,对钢制压力容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材料应符合ASME标准规定的要求,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热处理要求等。

2.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焊接前,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清理、除油、除锈等处理,确保焊接区域干净无杂质。

3.焊接工艺的选择:根据材料的类型、厚度、焊接形式等要素,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包括MIG、TIG、埋弧焊等。

4.焊接参数的控制:焊接前需要对电流、电压、焊接速度、气体保护等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5.焊接质量的评定:焊接完成后,需要对接头进行无损检测,以评定焊接质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同时,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标准评定还需要考虑到一系列的安全因素。

例如,焊接工艺应避免出现裂纹、变形等缺陷,避免出现焊接残留应力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焊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焊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除了以上因素,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标准评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具体要求。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于钢制压力容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标准。

在评定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标准时,还需要考虑到质量控制的问题。

质量控制不仅包括焊接过程的控制,还包括焊接后的品管检验等一系列的工作。

这就需要对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焊接工艺标准的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

总之,钢制压力容器作为重要设备,在焊接工艺标准评定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工艺、安全和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因素。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gōngyì)评定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规则(guīzé)、检验方法和合格指标,适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用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hànjiē)工艺评定.1 基本(jīběn)原则>1.1 焊接工艺评定就是(jiùshì)按照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根据标准的规定焊接试件、检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性能.经过焊接工艺评定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结合实践经验制订"焊接工艺规程"作为焊接生产的依据.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在于获得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符合要求的焊接工艺.1.2 使用本标准时,必须同时遵守《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等有关标准或技术文件.<BR>1.3 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分为基本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基本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冲击韧性除外)的焊接条件.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则增添补加因素,补加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焊接条件.次要因素是指不影响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的焊接条件.当规定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或因变更次要因素而不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时,只需修订"焊接工艺规程."1.4 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评定角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角焊缝试件.当基本因素和补加因素不变时,评定合格的对接焊缝焊接工艺适用于各种焊接接头中的对接焊缝;评定合格的角焊缝焊接工艺适用于各种焊接接头中的角焊缝.1.5 当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所用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施焊者技术要熟练.2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2.1 通用规定2.1.1 改变焊接方法,需重新评定.2.1.2 关于钢材的规定:为减少焊接工艺评定的数量,将钢材划分为五类,每类内再划分组,见表1.2.1.2.1 钢材的类别号改变时,需重新评定.2.1.2.2 当改用同组别号的钢材时,不需重新评定.2.1.2.3 在同类别号中,高组别号钢材的评定适用于低组别号钢材.2.1.2.4 当两种类别号或两种组别号的钢材组成焊接接头时,即使这两种钢材各自都已评定合格,其组合焊接接头仍需重新评定.但2.1.2.3和2.1.2.6项所列情况可去重新评定.2.1.2.5 在同类别号中,高组别号钢材的评定适用于该组别号钢材与低组别号钢材所组成的焊接接头.2.1.2.6 除类别号为Ⅳ和V的钢材外,高类别号钢材的评定适用于该类别号钢材与低类别号钢材组成的焊接接头.2.1.3 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需重新评定.<BR>试件应当经受基本上相当于焊件和母材在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在热处理温度下,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80%.除气焊外,对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件,当改变焊后热处理的温度范围和保温时间时,需重新评定.2.1.4 板材(bǎn cái)试件的评定也适用于管材焊件,管材(ɡuǎn cái)试件的评定也适用于板材焊件.2.1.5 焊接工艺(gōngyì)经评定合格后,根据试件的厚度确定(quèdìng)适用于焊件的厚度范围.若2.2条中各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píngdìng)规则中没有规定,则按下列各项所述.2.1.5.1 对接焊缝试件取拉伸和横向弯曲试样时,适用于焊件的厚度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2.1.5.3 除气焊外,若试件经超过临界匠焊后热处理,则适用于焊件焊缝金属最大厚度为1.1T.2.1.5.4 某一尺寸角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各种尺寸的角焊缝.2.1.5.5 某一尺寸对接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相应焊缝金属厚度(见表2或表3)的角焊缝.2.1.5.6 若焊件焊缝为不完全焊透的对接焊缝,仍按表2或表表3的规定评定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范围.2.2 各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规定和因素.2.2.1 气焊2.2.1.1 厚度规定<BR>焊件母材的最大厚度等于试件的厚度.2.2.1.2 基本因素a.焊丝钢号.b.可燃气体的种类.2.2.1.3 次要因素a.坡口形式b.增加或取消钢垫板.c.在同组别号内选择不同钢号的钢材作垫板.d.坡口根部间隙e.填充金属的横截面积.f.焊接位置.g.预热温度.h.不摆动焊或摆动焊.i.从氧化焰改为还原焰,不需重新评定.<BR>j.左向焊或右向焊.<BR>k.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l.有无锤击焊缝.<BR>2.2.2 手弧焊<BR>2.2.2.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试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为1.1T.<BR>c.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在是焊件的最涉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d.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2.2 基本因素<BR>a.焊条牌号(焊条牌号中第三位数字除外).<BR>当焊条牌不 ,用非低氢型药皮焊条代替低氢型药皮焊条,需重新评定.<BR>b.预热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2.2.3 补加因素<BR>a.焊条的直径改为大于6mm,需重新评定.<BR>b.从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改变为向上立焊,需重新评定.<BR>c.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d.电流的种类和极性.<BR>e.增加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超过评定合格时,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2.2.2.4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取消单面焊时的钢垫板,不需重新评定.<BR>c.坡口根部间隙.<BR>d.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e.焊条直径.<BR>f.焊接位置.<BR>g.需作精根处理的根部焊道向上立焊或向下立焊.<BR>h.施焊结束后至焊后热处理前,改变原预热规定,不需重新评定.<BR>i.电流种类或极性.<BR>j.电流值或电压值.<BR>k.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l.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m.清根方法<BR>n.手工操作、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o.有无锤击焊缝.<BR>2.2.3 埋弧焊<BR>2.2.3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试件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 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c.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度应是焊件的最小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d.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3.2 基本因素<BR>a.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b.电流的种类和极性.<BR>c.增加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体积超过评定合格值,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线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d.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e.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需重新评定.<BR>f.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3.4 次要因素<BR>a.坡口因素<BR>b.取消单面焊的钢垫板,不需重新评定.<BR>c.坡口根部间隙.<BR>d.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e.焊丝直径.<BR>f.焊剂商标名称或制造厂.<BR>g.焊接位置.<BR>h.施焊结束后至焊后热处理前,改变原预热规定,不需重新评定.<BR>i.电流种类或极性.<BR>j.电流值或电压值.<BR>k.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l.焊前处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m.清根方法.<BR>n.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o.导电嘴至工件的距离.<BR>p.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不需重新评定.<BR>q.单丝焊或多丝焊.<BR>r.焊丝间距.<BR>s.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t.有无锤击焊缝.<BR>2.2.4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BR>2.2.4.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试件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c.当熔滴呈短路过渡时,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d.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度应是焊件的最小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e.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4.2 基本因素<BR>a.焊丝钢号.<BR>b.实芯焊丝或药芯焊丝.<BR>c.添加或取消附加的填充金属;附加填充金属的数量.<BR>d.焊缝金属中重要合金元素含量超出评定合格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e.预热温度化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f.保护气体种类;混合保护气体配比.<BR>g.从单一的保护气体改用混合保护气体,或取消保护气体,需重新评定.<BR>2.2.4.3 补加因素<BR>a.从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改变为向上立焊,需重新评定.<BR>b.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c.电流的种类和极性.<BR>d.增加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体积超过评定合格值,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线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e.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f.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需重新评定.<BR>g.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4.4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取消单面焊的钢垫板,不需重新评定.<BR>c.坡口根部间隙.<BR>d.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e.焊丝直径.<BR>f.焊接位置.<BR>g.需作清根处理的根部焊道向上立焊或向下立焊.<BR>h.施焊结束后至焊后热处理前,改变原预热规定,不需重新评定.<BR>i.保护气体的流量比评定合格值减少不超过10%,不需重新评定.<BR>j.熔滴过渡种类(颗粒过渡、喷射过渡、脉冲喷射过渡或短路过渡).<BR>k.电流的种类或极性.<BR>l.电流值或电压值.<BR>m.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n.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o.清根方法.<BR>p.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q.导电嘴至工件的距离.<BR>r.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不需重新评定.<BR>s.单丝焊或多丝焊.<BR>t.焊丝间距.<BR>u.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v.有无锤击焊缝.<BR>2.2.5 钨极气体保护焊<BR>2.2.5.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焊件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c.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度应是焊件的最小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d.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5.2 基本因素<BR>a.焊丝钢号<BR>b.添加或取消预置填充金属;预置填充金属的化学成分范围.<BR>c.增加或取消填充金属.<BR>d.预热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e.保护气体种类;混合保护气体配比.<BR>f.从单一的保护气体改用混合保护气体,或取消保护气体,需重新评定.<BR>2.2.5.3 补加因素<BR>a.从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改变为向上立焊,需重新评定.<BR>b.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c.电流的种类或极性.<BR>d.增加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体积超过评定合格值,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线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e.钨极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f.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需重新评定.<BR>g.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5.4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增加钢垫,不需重新评定.<BR>c.在同组别号内选择不同钢号的钢材作垫板.<BR>d.坡口根部间隙.<BR>e.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f.填充金属横截面积.<BR>g.焊接位置.<BR>h.需要清极处理的根部焊道向上立焊或向下立焊.<BR>i.保护气体的流量比评定合格值减少不超过10%,不需重新评定.<BR>j.在直流电源上叠加或取消脉冲电流.<BR>k.电流种类或极性.<BR>l.电流植或电压值.<BR>m.钨极的种类或直径.<BR>n.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o.喷嘴尺寸.<BR>p.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q.清根方法.<BR>r.钨极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s.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不需重新评定.<BR>t.单丝焊或多丝焊.<BR>u.钨极间距.<BR>v.手动操作,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w.有无锤击焊缝.<BR>2.2.6 电渣焊<BR>2.2.6.1 厚度规定<BR>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2.2.6.2 基本因素<BR>a.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成形滑块.<BR>b.焊剂牌号;混合焊的混合比例.<BR>c.丝极或板极;丝极或板极钢号.<BR>d.熔嘴或非熔嘴;熔嘴钢号.<BR>e.电流值或电压值超过评定合格值±15%.<BR>f.电极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g.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6.3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焊接面的装配间隙.<BR>c.填充金属的横截面积.<BR>d.焊前清理方法.<BR>e.焊丝间距.<BR>f.有无锤击焊缝.<BR>2.3 几种情况的规定<BR>2.3.1 当焊件的同一焊接接头使用一种以上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时,则:<BR>2.3.1.1 按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所焊母材和焊缝金属的工范围分别进行评定;或与焊件 ,使用一种以上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焊接试件,进行组合评定.<BR>2.3.1.2 分别评定时,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所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厚度范围应符合表2或表3的规定.<BR>2.3.1.3 在确定适用于焊件焊接接头的最大厚度时,不能把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评定后适用的厚度范围叠加.<BR>2.3.1.4 组合评定后用于焊件时,可以去掉一种或几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 要保证余留的每一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所熔敷的焊缝金属厚度都经过评定.<BR>2.3.1.5 组合评定中的每一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可以单独作用.<BR>2.3.2 焊件中厚边母材和薄边母材的厚度都在2.1.5款规定的范围内,则对接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不同厚度母材之间的对接焊缝焊件(若试件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则不限制厚边母材的最大厚度).<BR>2.3.3 不符合下列各项条件时,对接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焊件的返修、补焊.<BR>2.3.3.1 焊件焊缝金属最小厚度不限.<BR>2.3.3.2 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最大厚度符合2.1.5款规定的范围.但试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时,不限制焊件母材最大厚度.<BR>2.4 耐蚀层堆焊<BR>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应遵照技术文件或图样中关于堆焊耐蚀层的规定.<BR>如焊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5mm,则试件基本的厚度可小于焊件厚度,但不得小于25mm;如焊件厚度小于25mm,则试件厚度应等于或小于焊件厚度.<BR>2.4.1 堆焊的通用基本因素和规定.<BR>2.4.1.1 焊接方法.<BR>2.4.1.2 从一种焊接方法改变为几种焊接方法的联用,需重新评定.<BR>2.4.1.3 基体钢材的类别号;基体钢材的类别号为Ⅲ<BR>2.4.1.4 焊条牌号(焊条牌号中第三位数字除外);焊丝(或钢带)钢号.<BR>2.4.1.5 除以下规定外,对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增加其它焊接位置,需重新评定.<BR>横焊、立焊或仰焊位置的评定也适用于平焊位置.管接头水平固定焊5G(图1)的评定也适用于平焊、立焊和仰焊位置.横焊、立焊和仰焊位置的评定也适用于所有焊接位置.管接头45°固定焊6G(图1)的评定也适用于所有焊接位置.<BR>特殊位置焊接的焊件可以在此特殊位置下进行评定,其结果仅对实际焊接的位置有效.<BR>2.4.1.6 预热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或提高层间温度,需重新评定.<BR>2.4.1.9 多层堆焊或单层堆焊.<BR>2.4.1.10 电流种类或极性<BR>2.4.2 手弧焊堆焊的基本因素和规定<BR>2.4.2.1 堆焊首层所用焊条直径.<BR>2.4.2.2 首层施焊电流比评定合格值增加1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4.3 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或钨极气体保护焊堆焊的基本因素和规定<BR>2.4.3.1 埋弧焊所用的焊剂牌号;混合焊剂的事比例.<BR>2.4.3.2 作用在同一熔池上的焊丝根数.<BR>2.4.3.3 增加或取消附加的填充金属.<BR>2.4.3.4 增加或取消焊丝的摆动.<BR>2.4.3.5 焊丝或附加的填充金属公称横截面积的变化超过10%,需重新评定.<BR>2.4.3.6 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内熔敷金属体积比评定合格值增加1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4.3.7 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钨极气体保护焊来说,保护气体种类;单一保护气体或混合保护气体:混合保护气体配比.<BR>2.4.3.8 取消保护气体,保护气体流量比评定合格值降低1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4.4 次要因素<BR>除2.4.1,2.4.2,2.4.3款以外的工艺因素都是次要因素.<BR><BR>3 试制制备<BR><BR>3.1 必须按焊接工艺评定要求准备母材、焊接材料、加工坡口和施焊.<BR>3.2 试件的尺寸应足够切取所要求的试样.<BR>3.3 如果一份焊接工艺规程经过评定,除冲击韧性外各项要求均已满足.当再要求冲击韧性时,只需按同样的基本因素,增加所要求的补加因素,增作一个试件,其尺寸足够切取冲击韧性试样即可.<BR>如果一份焊接工艺规程经过评定,包括冲击韧性在内都已满足要求,若其中补加因素有所变更,则只需按同样的基本因素和补加因素,增加变更的补加因素增作一个试件,其尺寸足够切取冲击韧性试样即可.<BR>3.4 各类试件焊缝的焊接位置如下列各款所述,焊接位置的规定范围见附录B.<BR>3.4.1 管材对接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1.<BR>3.4.2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2.<BR>3.4.3 板材角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3.<BR>3.4.4 套管和管板角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4.<BR>3.4.5 特殊位置焊接焊件,可以在此特殊位置下评定,其结果仅对实际焊接的位置有效.<BR><BR>4 试件和试样的检验<BR><BR>若技术文件或图样没有规定,则试件和试样的检验按本标准执行.<BR>所规定的每一项检验都合格,方认为焊接工艺评定合格.<BR>4.1 对接焊缝试件机械性能试验<BR>4.1.1 机械性能检验项目<BR>a.拉伸试验;<BR>b.弯曲(面弯、背弯、侧弯)试验;<BR>c.冲击韧性试验(当规定外).<BR>4.1.2 若试件使用一种以上的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完成时,则:<BR>a.拉伸试样和弯曲试样的受拉面应包括每和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的焊缝金属.<BR>b.当规定作冲击韧性试验时,则对于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都要作冲击韧性试验.<BR>4.1.3 机械性能检验的试样类别和数量<BR>4.1.3.1 对接焊缝试件取拉伸和横向弯曲试样的类别和数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BR>4.1.3.2 冲击韧性试样根据GB2650-81《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法》规定,缺口开的焊缝金属和开在近缝区,同一部位所取试样数量为3个.<BR>4.1.4 机械性能检验取样顺序<BR>4.1.4.1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作拉伸和横向弯曲试验时的取样顺序见图5.<BR>5.1.4.2 管材对接焊缝试件的取样顺序见图6.<BR>4.1.5 拉伸试验<BR>拉伸试验测定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样焊缝余高应以机械方法去除,使之与母材齐平.根据试件种类、拉伸试验条件和本标准规定,从下列五种试样中选择一种进行拉伸试验.<BR>4.1.5.1 带肩板形试样见图7、表5.适用于所有厚度板材的对接焊缝试件.去除焊缝余高前允许对试件进行冷校平.<BR>a.板材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的试件,采用全板厚作单个试样.<BR>b.板材厚度大于25mm的试件,根据试验条件可采用单个试样,也可以采用多片试样.<BR>c.当采用多片试样时,应使用机械方法沿试件厚度方向切割出能够在现有设备上进行试验的、尺寸近似相等且数量最少的试样.<BR>4.1.5.2 管接头带肩板形试样之一见图8.适用于外径大于75mm的所有壁厚管材对接焊缝试件.为取得图中宽度为20mm的平行平面,壁厚方向上的加工量应最少.<BR>a.壁厚小于或等于25mm的试件,采用全壁厚作单个试样.<BR>b.壁厚大于25mm的试件,可采用单个试样,或按4.1.5.1c规定采用多片试样.<BR>4.1.5.3 管接头带肩板形试样之二见图9.适用于外径小于或等于75mm的管材对接焊缝试件.<BR>5.1.5.4 管接头的全断面试样见图10,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75mm的管材对接焊缝试件也可采用如图10试样及试验方法.<BR>4.1.5.5 单肩圆形试样见图11.取样方法按GB2649-81《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法》规定.<BR>4.1.5.6 拉伸试验方法<BR>按GB228-76《金属拉力试验法》,GB2651-81《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法》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BR>4.1.5.7 拉伸试验合格指标<BR>如试样的抗拉强度不低于下列规定之一,则该拉伸试验评为合格.<BR>a.产品图样设计规定值.<BR>b.钢材标准规定的最低抗拉强度.<BR>c.如果采用最低抗拉强度不同的两种钢材,则为两种钢材标准规定的最低抗拉强度中的较低值.<BR>d.如属技术文件或图样规定,选用室温强度低于钢材的焊缝,则为标准规定的焊缝金属最低抗拉强度.<BR>若采用多片试样,则将多片试样组成一组,拉伸试验时应检验完整的一组试样,每片试样都应进行试验,并符合合格指标.<BR>4.1.6 弯曲试验<BR>弯曲试验测定对接接头的致密性和塑性.<BR>焊缝余高应以机械方法去除,试样的拉伸面应保留母材的原始表面.<BR>4.1.6.1 横向面弯和背弯试样<BR>若试件厚度大于20mm时,则从弯曲试样的受压面以机械方法去除多余厚度.<BR>a.试件为板材时的面弯和背弯试样见图12及表6.<BR>当试样厚度允许时,面弯和背弯试样可沿同一厚度方向切取,如图13所示.<BR>b.试件为管材时的面弯和背弯试样见图14.<BR>当管壁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试样的上下弧面不必加工成平面;管壁厚度大于20mm时,允许从受压面加工.<BR>4.1.6.2 侧向弯曲试样见图15,表7.<BR>4.1.6.3 弯曲试验方法<BR>按表8和GB232-63《金属冷热弯曲试验法》规定进行弯曲试验.试样的焊缝轴线需对准弯轴轴线.<BR>4.1.6.4 弯曲试验合格指标<BR>弯曲试样冷弯到表8规定的角度后,其拉伸面上若有长度大于1.5mm的横向(沿试样宽度方向)裂纹或缺陷,或长度大于3mm的纵向裂纹或缺陷时为不合格.试样的棱角先期开裂不计.<BR>4.1.7 冲击韧性试验<BR>4.1.7.1 冲击试样形式、尺寸等应符合GB2650-81的规定.如技术文件或图样没有要求,冲击试样缺口轴线一律垂直于焊缝表面.<BR>4.1.7.2 冲击试验方法:<BR>按GB229-84《金属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4159-84《金属低温夏比冲击试验方法》和GB2106-80《金属夏比(V型制品)冲击试验方法》的规定执行.<BR>4.1.7.3 冲击韧性试验合格指标<BR>按技术文件或图样要求确定.<BR>4.2 角焊缝试件检验<BR>组别号为Ⅱ-3、类别号为Ⅲ的钢材角焊缝应进行对接焊缝试件机械性能检验和角焊缝试件检验.<BR>除上述钢材以外的角焊0缝应进行对接焊缝试件机械性能检验,仅有角焊缝试件检验则只适用于非承角焊缝.<BR>4.2.1 板材角焊缝试件及试样见图16和表9.<BR>a.如图16所示将试件横向五等分切开,每块试样长50mm,两端长各25mm废弃.<BR>b.每一块试样取一个面进行宏观金相检验(浸蚀剂和浸蚀方法见附录C).<BR>4.2.2 套管和管板角焊缝试件及试样见图17.这两种试件的评定结果可互相通用.<BR>a.依图示位置处取试件的四分之一,作宏观金相试样;<BR>b.焊缝的起始和终了位置应在试样的中部;<BR>c.取试样的一个面作宏观金相检验;<BR>d.若以套管或管板角焊缝评定板材角焊缝,则应切取1-4个试样,每个试样取一个面作宏观金相检验.<BR>4.2.3 合格指标<BR>a.对于4.2.1款,焊脚等于T2,且不大于20mm;对于4.2.2款,最大焊脚等于管壁厚.<BR>b.焊缝表面不应有任何可见裂纹.<BR>c.宏观金相检验时,焊缝根部应熔合,焊缝金相和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两焊脚之差不大于3mm.<BR>4.3 耐蚀堆焊试件检验<BR>4.3.1 渗透探伤<BR>按JB741-80附录六"渗透探伤"的规定执行.<BR>4.3.2 弯曲试验<BR>渗透探伤合格后在堆焊试件上取四个侧弯试样,其取法是平行和垂直于焊接方向各两个,或者四个试样都垂直于焊接方向.试样尺寸参照图15.<BR>按表10和GB2653-81《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法》的规定进行弯曲试验.如果试样有缺陷对着支持辊的试样面则是缺陷较严重的一侧.<BR>当按图15所示试样宽度大于40Mm时,变轴长度至少比试样工多6mm.<BR>弯曲试验后在试样拉伸部位内的任何方向测量不得有超过1.5mm长的开裂缺陷,在熔合线上不得有超过3mm长的开裂缺陷.<BR>4.3.3 化学成分检验<BR>化学分析取样部位如图18所示.<BR><BR>附录 A<BR>标准使用说明<BR>(参考件)<BR><BR>A.1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是确保压力容器安全可。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目录 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一、前言...................................................................... ... 2 二、标准原理.................................................................. ..... 3 三、范围 ................................................................. ......... 8 四、术语.................................................................. ........ 9 五、总则.................................................................. ....... 10 六、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 12 七、耐蚀堆焊工艺评定规则 (30)八、试验要求和结果评价 ...............................................................31 九、附录A 不锈钢复合钢焊接工艺评定 ................................................. 41 十、型式试验评定方法 .................................................................43 十一、焊接工艺评定一般过程 ........................................................... 45 十二、附录B“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格 ............................ 47 JB/T 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 65 二、焊接材标准释义一、前言料.................................................................. ....... 66 三、焊接评定.................................................................. ....... 77 四、焊接工艺.................................................................. ....... 79 五、焊后热处理.................................................................. ..... 83 六、焊接返A 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修...................................................................... ... 94 七、附录程 ..................................................... 99 八、附录B 接头焊接工艺规程表格推荐格式 ............................................ 101 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标准释义 JB 4709-2000 标准释义 1 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 JB 4709-2000 标准释义2 一、前言 JB 708—1992《钢制压力空器焊接工艺评定》发布之日起便结束了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各方面没有一致认可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忆局面它的实施为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焊接工艺评定(堆焊D507Mo)

焊接工艺评定(堆焊D507Mo)

焊接工艺评定执行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项目编号PQR-03编制审核批准XXXX制造有限公司目录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1)焊接工艺指导 (2)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4)焊接工艺评定结论 (6)焊接工艺评定施焊记录表 (7)焊接工艺评定焊缝外观检查表 (8)无损检测金相检验机械性能母材焊材报告 (9)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母材牌号 WCB 接 头 示意 图规格 阀体焊接材料焊条牌号 D507Mo 规格 Φ5焊丝牌号 规格 焊剂 牌号 规格焊 接 方 法 焊条电弧焊 其 它技 术 要 求焊缝外观质量射线探伤 √ 其 它 √机械性能 拉伸(GB228)数 量1件冲 击各 项 指 标弯 曲(GB232)面弯 弯曲直径 热影响区 背弯支座间距 焊 缝 区 侧弯弯曲角度其 它金 相 宏观 微观晶 间 腐 蚀合格 标 准外观质量 不允许存在未熔合、裂缝、气孔、夹渣、弧坑、未焊透 X 射线伤探机械 性 能拉伸 金相宏观对接焊缝不疏松、未熔合和未焊透、热影响区和焊缝无裂纹T 型接头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焊缝根部不允许有未熔合,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允许有裂纹弯曲 冲击微观不允许有过绕组织和淬硬性马氏组织,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允许有显微裂纹硬度 HRC ≥36 其它金相晶 间 腐 蚀 编 制第1页 共8页表B1 焊接工艺指导书单位名称XXXX制造有限公司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WPS-03 日期2010.08.15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PQR-03焊接方法焊条电弧焊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动、自动)焊接接头:坡口形式衬垫(材料及规格)无其他堆焊简图:(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与尺寸、焊层、焊道布置及顺序)母材:类别号Ⅰ组别号Ⅰ-1与类别号组别号相焊及标准号GB/T12229 钢号WCB 与标准号钢号相焊厚度范围:母材:对接焊缝角焊缝不限管子直径、壁厚范围:对接焊缝角焊缝不限焊缝金属厚度范围:对接焊缝角焊缝不限其他焊接材料:焊接类别电焊条焊材标准填充金属尺寸Φ4焊材型号D507Mo焊材牌号(钢号)EDCr-A2-15其他耐蚀堆焊金属化学成份(%)C Si Mn P S Cr Ni Mo V Ti Nb0.079 ------- ------ ----- 0.015 15.40 0.97 1.12 ----- ---- ----- 其他:2.49注:对每一种母材与焊接材料的组合均需分别填表。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钢制压力容器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设备。

作为容器,它需要经受压力的力量,并且还要保证内部介质不泄漏。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焊接工艺一定要得到严格的控制和评定。

本文将介绍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什么是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指通过对焊接工艺进行试验和评定,来判定焊接工艺的可靠性、适用性以及质量等指标。

焊接工艺评定是为了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焊接件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流程1. 概述在进行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焊接样品、确定评定标准等。

接下来,将一步一步介绍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流程:2. 准备焊接样品在评定焊接工艺之前需要准备好焊接试样。

样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常的选择原则是选取最薄、最厚、直线焊和角焊。

样品应该具有与实际构件相同的质量、和焊接件类似的形状和尺寸、工艺类似于实际焊接过程等特点。

3. 焊接试验焊接试验是评定焊接工艺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 固定角焊的试验在角焊焊接工艺评定中,一般使用三角板试样评定。

试样宽为300mm至500mm,板厚为确定步骤后的板厚,焊缝的长度应不小于200mm。

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先在试样边缘处去除焊缝起始段,以此来保证试样的形状和焊缝的质量。

排除异常情况后进行剩下板件焊接,记录焊接参数和质量。

b. 固定直线焊试验在直线焊试验中,使用的是单面焊穿法焊接,首先将试样焊口排列好,再将试验端部或全长焊接,记录焊接参数并检查焊接质量。

4. 评定结果根据焊接试验的结果,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应该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作出判断,同时还需要参考实际应用情况,以确定最终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是保证钢制压力容器的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严格的评定标准和规范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焊接工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最终保证焊接件的质量。

G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G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 B4708-20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则、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电渣焊、耐蚀堆焊等焊接工艺评定。

2总则(1)焊接工艺评定应以可靠的钢材焊接性能为依据,并在产品焊接之前完成。

(2)接工艺评定一般过程是: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定。

3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1)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

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厚度不限)。

评定非受压角焊缝焊接工艺时,可采用角焊缝试件。

(2)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反之亦可。

(3)管与板角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板材的角焊缝,反之亦可(用于非受压角焊缝焊件时,焊件厚度的有效范围不限)。

(4)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重要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

补加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焊接工艺因素。

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需增加补加因素。

次要因素:是指对测定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焊接工艺因素。

(5)评定规则焊接方法-改变焊接方法需重新评定a当变更任何一个重要因素时都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

b当增加或变更任何一个补加因素时,则可按增加或变更的补加因素增焊冲击韧性试件进行试验。

c当变更次要因素时不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但需重新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d当同一条焊缝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焊接方法时,可按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分别进行评定;亦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试件,进行组合评定。

组合评定合格后用于焊件时,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焊接方法、焊接工艺,但应保证其重要因素、补加因素不变,按相关条款确定每种焊接方法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有效范围。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估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JB/T4709–202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 规程
4.焊接工艺评估和焊工
4.1施焊下列各类焊缝旳焊接工艺必须按 JB4708原则评估合格。
1.受压元件焊缝;
2.与受压元件相焊旳焊缝;
3.熔入永久焊缝内旳定位焊缝;
4.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
5.上述焊缝旳返修焊缝。
焊接工艺评估试件检验项目也只要求检 验力学性能(拉伸、弯曲、冲击)。
三.试件采用规则-焊接工艺评估试件分类对 象
在阐明焊接工艺评估试件分类对象前, 首先要阐明焊接工艺评估旳对象是焊缝而 不是焊接接头。
焊缝形式分为:对接焊缝,角焊缝,塞 焊缝,槽焊缝和端接焊缝共五种。
焊接接头形式分为:对接接头,T形接头, 十字接头,搭接接头,塞焊接头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第2号 修
改单:制造、检验与验收中增长新条文压力 容器用钢焊条应符合JB/T4747-2023压 力容器用钢焊条订货技术条件。)
3.术语
原则共采用14个定义(术语)其中3.8下转 变温度和3.9上转变温度术语值得注意:对 于奥氏体金属因为在加热过程无相变,所 以不存在此相变温度。
1.范围
本原则要求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 估规则、试验措施和合格指标。
本原则合用于钢制压力容器旳气焊、焊 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MIG)、钨极气体保护焊(TIG)、电渣 焊、耐蚀堆焊等旳焊接工艺评估。
JB4708中有三类焊接工艺评估,评估目 旳各不相同,评估规则也不一至,在进行 焊接工艺评估时应分别遵守相应旳每一项 要求。
T形接头和角接头旳型式试验,耐蚀层堆焊 旳焊接工艺评估,换热管与管板接头旳焊

2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23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4.3 对于截面全焊透的T形接头和角接接头,当无法检测内部缺陷,而制造单位又没有足够的能力确保焊透时,还应增加制作型式试验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经解剖试验确认方能允许施焊产品。
4.4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由本单位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使用本单位焊接设备焊接试件。
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代替JB4708--1992
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则、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电渣焊、耐蚀堆焊等的焊接工艺评定。
d)除b)、c)规定情况外,母材组别号改变时,需重新评定。
5.3.2.2类别评定规则
当不同类别号的母材组成焊接接头时,即使母材各自都已评定合格,其焊接接头仍需重新评定。
但类别号为n(或组别号为Ⅵ—1、Ⅵ—2)的同钢号母材的评定适用于该类另别号(或该组别号)母材
与类别号为I的母材所组成的焊接接头。
5.3.2.3 未列入表2的钢号评定规则
3.8下转变温度 lower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加热期间开始形成奥氏体的相变温度。
3.9上转变温度upper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加热期间完成奥氏体转变的相变温度。
3.10 横向弯曲 transverse bend
焊缝轴线与试样纵轴垂直时的弯曲。
5.3.1 焊接方法
5.3.1.1 改变焊接方法,需重新评定。

JB/T4708-2000__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

JB/T4708-2000__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

目录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一、前言JB4708-19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发布之日起便结束了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各方面没有一致认可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局面,它的实施为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JB4708-1992起草于1987年,当时国内焊接工艺评定刚刚起步,各方面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焊接技术力量悬殊很大,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中焊接专业人员普遍缺乏。

制订标准时充分考虑了面临的实际情况,而在相应条款中做出规定。

10多年来压力容器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数以10万计的评定项目提高了压力容器工作者对焊接工艺的认识,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单位的焊接技术素质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国内近100家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取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授权证书及钢印,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规范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影响极深。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充分考虑到JB4708-1992实施以来的重大变化,在1998年就将修订JB4708-1992列入了计划。

标准起草单位充分调研了标准的实施情况,认真对比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IX卷《焊接和钎焊评定》(1995年版),严格按照修订标准程序,逐步提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本标准的修订原则是:在JB4708-1992实施后国内焊接工艺评定实践基础上,根据我国压力容器法规及标准规定,从实际出发积极参照采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IX 卷《焊接和钎焊评定》,肯定合理条款,修正错误内容,增加相关章节,以使修改后的标准能切实有效保证压力容器焊接接头使用性能,力求其技术要求不低于美国同类标准,在国内同类标准中处于领先水平。

由于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专业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真正认识与理解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也绝非易事,需要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实践。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一、前言JB 708—1992《钢制压力空器焊接工艺评定》发布之日起便结束了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各方面没有一致认可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忆局面,它的实施为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JB 4708—1992起草于1987年,当时国内焊接工艺评定刚刚起步,各方面军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焊接技术力量悬殊很大,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中焊接专业人员普遍缺乏,制订标准时充分考虑了面临的实际情况,而在相应条款中做出规定。

10多年来压力容器待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数以10万计的评定项目提高了压力容器工作者对焊接工艺的认识,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单位的焊接技术素质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国内近100家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取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授权证书及钢印,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规范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影响极深。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充分考虑到JB4708—1992实施以来的重大变化,在1998年就将修订JB4708—1992列入了计划。

标准起草单位充分调研了标准的实施情况认真对比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IX卷《焊接和钎焊评定》(1995年版),严格按照修订标准程序,逐步提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本标准的修订原则是:在JB4708—1992实施后国内焊接工艺评定实践基础上,根据我国压力容器法规及标准规定,从实际出发积极参照采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IX卷《焊接和钎焊评定》,肯定合理条款,修正错误内容,增加相关章节,以使修改后的标准能切实有效保证压力容器焊接接头使用性能,力求其技术要求不低于美国同类标准化,在国内同类标准在国内同类标准中处于领先水平。

由于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专业性与实践性都有非常强,真正认识与理解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也绝非易事,需要认真学习相关性专业知识和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实践。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钢制压力容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用于承受高压力和高温的工作环境。

为了确保容器的安全和可靠性,焊接工艺评定是关键的步骤之一。

下面将讨论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是验证焊接工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焊接接头能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主要评定内容包括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规范、焊接操作程序和焊接检验方法等。

首先,需要评定焊接材料的可靠性和符合要求。

这包括评估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冲击性能和腐蚀性能等。

通过对材料的检测和实验验证,确保其能够满足容器的使用要求。

其次,需要评定焊接工艺规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焊接工艺规范是定义焊接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的文件,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等。

评定工艺规范的关键是确定相应的焊接参数是否能够产生合适的焊缝形态和焊接质量。

然后,通过焊接操作程序评定焊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焊接操作程序是详细描述焊接过程和相应要求的文件,包括焊接设备的选择和调试、焊接材料的准备和清洁、焊接接头的加工和对位、焊接方法和顺序等。

评定焊接操作程序主要通过监督焊工在实际操作中是否符合操作要求来进行。

最后,需要评定焊接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焊接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验、尺寸检验、无损检验以及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等的检测。

评定焊接检验方法的关键是确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要求是否可以准确地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是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和容器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评定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规范、焊接操作程序和焊接检验方法等内容,可以确保焊接接头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从而保证容器的安全运行。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是保证焊接接头质量和容器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容器安全运行的关键步骤。

在钢制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焊接是不可或缺的工艺之一,而焊接接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容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对焊接工艺的评定显得尤为重要。

焊工考试项目代号(工艺评定,焊条表示法,无损检测,压力器焊接试板力学性能检验等)

焊工考试项目代号(工艺评定,焊条表示法,无损检测,压力器焊接试板力学性能检验等)

焊工考试项目代号,应按每个焊工、每种焊接方法分别表示。

㈠手工焊焊工考试项目表示方法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其中:①焊接方法代号,见表1,耐蚀堆焊代号加:(N及试件母材厚度)。

②试件钢号分类代号,见表3,有色金属材料按相应标准规定的代号。

异种钢号用X / X表示③试件形式代号,见表4,带衬垫代号加:(K)。

④试件焊缝金属厚度。

⑤试件外径。

⑥焊条类别代号,见表2。

⑦焊接要素代号,见表5。

考试项目中不出现某项时,则不填。

㈡焊机操作工考试项目表示方法为:①- ②- ③,其中:①焊接方法代号,见表1,耐蚀堆焊代号加:(N及试件母材厚度)。

②试件形式代号,见表4,带衬垫代号加:(K)。

③焊接要素代号,见表5,存在两种以上要素时,用“/ ”分开。

考试项目中不出现该项时,则不填。

㈢项目代号应用举例如下:⑴厚度为12mm的16MnR钢板对接焊缝平焊试件带衬垫,使用J507焊条手工焊接,试件全焊透,项目代号:SMAW-Ⅱ-1G(K)-12-F3J。

⑵壁厚为8mm、外径为60 mm的20g钢管对接焊缝水平固定试件,背面不加衬垫,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填充金属为实芯焊丝,焊缝金属厚度为3mm然后采用J427焊条手工填满坡口,项目代号为:GTAW-Ⅰ-5G-3/60-02和SMAW-Ⅰ-5G(K)-5/60-F3J。

⑶板厚为10mm的16MnR钢板立焊试件无衬垫,采用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填充金属为药芯焊丝,试件全焊透。

项目代号:GMAW-Ⅱ-3G-10。

⑷管材对接焊缝无衬垫水平固定试件,壁厚为8mm,外径为70 mm,钢号为16Mn,采用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使用实芯焊丝,在自动跟踪条件下进行多道焊全焊透,项目代号:GMAW-5G-06/09。

⑸壁厚为10mm,外径为86 mm的16Mn钢管管材垂直固定试件上使用A312焊条手工堆焊,项目代号:SMAW(N10) -Ⅱ-2G-86-F4。

⑹管板角接头无衬垫水平固定试件,管材厚度为3mm外径为25mm,材质为20号钢,板材厚度为8mm,材质为16MnR,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不加填充焊丝,焊缝金属厚度为2mm,然后采用自动钨极氩弧焊药芯焊丝多道焊,填满坡口,焊机无稳压系统,无自动跟踪系统,项目代号为:GTAW-Ⅰ/Ⅱ-5FG-2/25-01和GTAW-5FG(K)05/07/09。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制度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制度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制度1.主题内容与实用范围本制度对贯彻《容规》中有关焊接工艺评定的内容和作出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

2.焊接工艺评定(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简称WPQ)2.1.焊接工艺评定的各项具体规则,按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及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进行。

2.2.对于公司首次使用的钢材,如不掌握其焊接性能或没有焊接性能试验资料时,则应在焊接工艺评定之前做钢材的焊接性能试验。

2.3.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按GB151《管壳式换热器》附录B的要求进行。

3.焊接工艺评定程序3.1评定规则按照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进行。

3.2.技术部焊接工艺技术人员在作工艺准备时,按图样和现有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评定。

需重新评定时,应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简称WPS),同时绘制评定试板图。

3.3.生产部负责工艺评定所需的材料,并负责按试板图要求进行加工,整个评定工作应纳入生产准备计划。

3.4.焊接工艺评定人员严格按WPS要求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作好评定记录,并整理检验报告。

3.5.评定合格后,由评定人员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cord,简称PQR)并与WPS一起交焊接责任人审核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再交监检组审签。

3.6.若评定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评定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焊接工艺人员,由焊接工艺人员重新修改WPS再行评定。

3.7.评定结束后,由评定人员整理评审资料,并存档。

资料包括:a.《评定指导书》;b.试板、焊材的规格及牌号;c.无损检测、理化检验、金相检验等各种检验报告;d.《焊接工艺评定报告》;e.其它反映评定实际情况的资料。

3.8.评定资料一式2份,1份交技术部门焊接工艺人员,1份由技术部档案室留存。

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

表3-7 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有效范围
母材
焊缝金属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埋弧焊
15
40
不限
40
焊条电弧焊 15ຫໍສະໝຸດ 40不限20
氩弧焊
15
40
不限
10
(2)焊缝形式
焊接接头形式包括:对接接头、T形接头、十字接头、搭接接头、 角接接头、锁底接头、端接接头等。
焊缝形式有:对接焊缝、角焊缝、端接焊缝等。
对接接头 对接焊缝
第二节 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则
制定焊接工艺评定规则的目的:
防止漏评;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评定。
以钢制压力容器为例,在标准中作了以下规定:
一、对须评焊缝的规定
钢制压力容器中有五种焊缝必须评定: 1、受压元件焊缝;
受压元件包括:封头(或端盖)、筒体、人孔盖、 人孔法兰、人孔接管、开孔补强圈、球罐的球壳板等。 2、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 3、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 4、受压元件母材表面的堆焊、 补焊; 5、上述焊缝的返修焊缝。
标准号___________钢 号____________与标准号_____________钢 号________________相焊
厚度范围:
母材:对接焊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焊缝___________________
管子直径、壁厚范围:对接焊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焊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件母材厚度 T
适用于焊件母材厚度的有效范围
最小值
最大值
适用于焊件焊缝金属厚度的有效 范围
最小值
最大值
T<1.5
T

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解析

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解析

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解析一、我国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制定和演变过程。

我国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建立要追溯到七十年代末,随着焊接工艺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工艺评定认识的加深,该标准经过了多次修订。

其演变过程为:(1)1980年颁布的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附录二。

(2)1985年颁布的JB3964-85《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741-80附录二。

(3)1992年颁布的JB4708-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3964-85。

(4)2000年颁布的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4708-92。

(5)2011年颁布的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4708-2000。

在2000年颁布JB4708-2000版后,为了对按92版标准评定的项目适用性做出答复,国家质监局于2001年下发了质技监办发【2001】003号文(关于执行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意见),提出了以往按92版做的工艺评定哪些可继续有效,哪些需要补做项目,并要求对继续有效的评定,要按2000版进行转化。

在GB713-2008《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准发布后,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8】64号文《关于GB713-2008实行过渡期安排的通知》中,提出了由于钢板钢号的改变,对已进行的工艺评定需进行转换,但如何转换,没有明确规定。

二、NB/T 47014修订原则修订原则是国际上通用标准接轨并结合中国的法规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采用ASMEⅨ制定适用于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三类产品的统一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目前国际上焊接方面的标准,虽然不断有ISO国际标准出台,但实际使用的还是两大体系的标准,即欧洲标准和泛太平洋地区使用的美国标准;焊接工艺评定也一样,欧洲采用的标准是EN288《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的转换及应用

焊接工艺评定的转换及应用

焊接工艺评定的转换及应用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做为替代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几个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现行标准已于2011年7月1日发布,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根据质检特函[2011]102号文“关于执行《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的意见”的规定,从本文发布之日起(2011年11月22日)锅炉、压力容器(不含气瓶)制造、安装、改造单位(生产企业)进行新的焊接工艺评定以及修改原有焊接工艺评定时应当执行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和要求。

制造、安装、改造单位(生产企业)过去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录Ι、《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铝制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34-2002附录B、《钛制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45-2006附录B、《铜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JB/T4755-2006附录B、《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56-2006附录B、《换热器与管板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GB151-1999附录B评定合格焊接工艺评定项目继续有效,但应按NB/T47014-2011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修改和转换。

我们公司按照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几个标准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有300多项,因为NB/T47014-2011与JB4708-2000、《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录Ι等几个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相比变化较大,所以继续有效的焊接工艺评定合格项目要按照NB/T47014-2011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系统的整理、修改(转换),不符合NB/T47014-2011规定的评定项目应于以补充或废止。

NB/T47014-2011发布实施后公司各分公司、项目部及工地的焊接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多次咨询工艺评定转化及继续使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B 4708—2000
JB/T 4709—2000
JB 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钢制压力容不得器焊接规程
钢制压力容不得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
Welding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s of product welded test coupons for steel pressure vessels
2000—08—15发布 2000—10—01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局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
关于发布《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等四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机管[2000]401令
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的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审批程序,现发布《钢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四项行业标准,编号与名称如下:
强制性标准:
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 4708—1992)
JB 4710—2000钢制塔式容器(代替JB 4710—1992)
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代替
GBl50—1998附录 E)
推荐性标准: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代替JB/T4709—1992)
以上标准于 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其出版发行工作责成全国压力容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期组织完成。

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0年 8月15日
目 次
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1)
前言 (5)
1范围 (7)
2引用标准 (7)
3术语 (8)
4总则 (8)
5对接焊缝、角焊体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9)
6耐蚀堆焊工艺评定规则 (21)
7试验要求和结果评价 (22)
附录 A(标准的附录)不锈钢复合钢焊接工艺评定 (32)
附录 B(提示的附录)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格推荐格式 (33)
JB/T 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39)
前言 (40)
1范围 (41)
2引用标准 (41)
2焊接材料 (41)
4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 (41)
5焊前准备 (42)
6焊接 (55)
7后热 (56)
8焊后热处理 (56)
9焊缝返修 (58)
10焊接检验 (59)
财录 A(标准的附录)不诱钢夏合钢焊接规程 (60)
附录 B(提示的附录)焊接工艺规程推荐表格 (64)
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69)
前言 (70)
1范围 (71)
2引用标准 (71)
3符号 (71)
4产品焊接试板制备的要求 (72)
5产品焊接试板试样的制备 (72)
5拉伸试验 (73)
7弯曲试验 (74)
8冲击试验 (75)
9复验 (76)
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前言
本标准对JB 4708—1992进行修订。

本标准依据JB 4708—1992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参照近期国际同类标准进行了下列变功:
1增加“术语”和“附录 A不锈钢夏合钢焊接工艺评定”。

2撤消 JB 4708—1992中“附录 B标准使用说明”。

其中,未列人GB150钢材的评定、次要因素等技术内容己写入正文。

3增加型式试验要求,撤消 JB 4708—1992第3章、第4章和第5章中有关组合焊缝评定条款及试件图。

4 JB 4708—1992第4章在本标准中明确分为第5章“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和第6章“耐蚀堆焊工艺评定规则”两部分,条款顺序做了凋整,在技术内容方面有如下变化:
①根据GB150—1998的变动,增加和撤消了一些钢号,对增加的钢号规定了类别、组别。

②重新定义焊后热处理类别,增加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重新评定条款。

③修改经评定合格后试件厚度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有效范围。

④增加了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部分焊透和不等厚对接焊件评定时试件厚度及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条款。

⑤修改返修焊、补焊和打底焊时试件厚度及适用于焊件厚度的条款。

⑥表1变更了一些焊接工艺评定因素。

5 第6章(JB 4708—1992第4章)重新编排耐蚀堆焊重新评定焊接条件成表 9,改变了一些焊接条件。

6第7章(JB 4708—1992第5章)的主要变化如下:
①增加耐蚀堆焊试件尺寸的规定。

②修改了对接焊缝试件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角焊缝试件外观检查的合格指标。

③增加T<1.5mm时的试验项目和取样数量,修改了表的注。

④修改了制取多片拉伸试样规定。

⑤修改了弯曲试样加工、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⑧修改了冲击试验合格指标。

⑦由于⑤和⑥的变化,从而使不同钢号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合格指标有了依锯。

⑧增加了耐蚀堆焊切取弯曲试样意图;修改了堆焊金属化学成分分析取样示意图;增加了堆焊层评定最小厚度的测量方法。

7附录 B依据正文内容变化而有所改变。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 JB 4708—1992。

本标准的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国家质量枝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戈兆文、张建茉。

参加本标准编制工作的单位及人员有: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咨询公司:寿比南、杨国义。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高继轩。

中国通用机械工程总公司:张忠考。

中国化工勘察设计办会:梁之洵。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李景辰。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王俊。

本标准于1992年4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全国压力容不得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