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民俗体育项目的现状及推广研究
上海市民俗体育项目的现状及推广研究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3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认知情况及态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发展和推广得很好,而且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第二工业大学的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内涵了解得也比较透彻,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兴趣也比较高。
而上海市民俗体育的总体发展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上海市居民对民俗体育的了解不多,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也是以中老年为主,推广范围还不够广且缺乏特色。
上海民俗体育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可以借鉴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的推广经验。
关键词民俗体育项目现状推广一、前言我国民族民俗体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宝贵遗产,民族传统体育一般都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显示出东方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且民俗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运动会、旅游、民族风情表演等领域中崭露头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些传统民族体育资源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很多我国优秀的体育项目。
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民俗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多次提到挖掘和整理适合全民健身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
在当今体育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开展体育活动的主力军----年轻人被一些“洋体育”充斥着,而蕴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却不被大家所真正认识。
通过本研究的挖掘,使更多的年轻人从一个传统、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多个层面来认识我们民俗体育的内涵。
此外,本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民族体育文化软实力,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研究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体育项目推广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谢谢观看
2、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
社区和家庭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延边地区的社区和家庭可以积极 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承中来。例如,社区可以组织民俗文化活动,邀请专业人 士讲授传统文化知识;家庭可以鼓励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本民族的文化。
3、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强对延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支持。例如,制定相关 政策鼓励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用于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设 立民俗文化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等。
二、中国特色朝鲜族民俗体育文 化的现状
目前,中国特色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在朝鲜族 聚居的地区,许多传统的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年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延边朝鲜族民俗文化节”,吸引 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此外,一些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例 如,“长鼓舞”和“摔跤”等项目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表演和比 赛项目。这些项目的表演和比赛不仅展示了朝鲜族的独特文化魅力,也促进了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朝鲜族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借鉴他们在保护和传承民 俗文化方面的经验,提高延边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水平。此外,通过国际交流 与合作,可以促进延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延边朝鲜族民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教育体系 的完善、社区和家庭的参与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培养 出一批优秀的民俗文化传承人才,推动延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 将有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 升地方软实力。
总之,中国特色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政府、教 育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也需要积极开展文化创新和发展, 推动中国特色朝鲜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4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
1.4 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节事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形式,在我国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节事活动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演化为节事经济,演化为促进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节事产业,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节事活动的发展,不仅张扬了城市的个性,而且繁荣了城市经济、文化生活。
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引导、规范和管理。
一、节事活动的含义及我国发展城市节事活动的意义节事是指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并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的总称,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和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以及具有纪念性的事件。
节事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孕育的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经济、文化活动,它强调本土化、群众化、民族性、娱乐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多种城市经济和文化特性的融合,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有利于传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城市经济,节事产业已成为中国城市在21世纪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新经济、新视点,它的产业相关性、区域辐射性和经济带动性被大多数城市所发觉和认可。
如何发展各个城市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挖掘节事活动运作新理念、新思维,对促进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第二,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服务接待设施的完善,提高服务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第三,促进地区商贸、旅游、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活动,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第四,活跃相关的学术交流,引入新思维、新理念,改善城市软环境;第五,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二、城市节事活动态势通过整理分析上述各项样本数据、现场观察和文献浏览归纳,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为:1、举办城市规模不一、数量众多、态度积极。
三明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F o l k s p o r t s i s e mb o d i e d i n t h e r i c h a n d c o l o r f u l f e s t i v a l s a s we l l a s t h e c o mp l i c a t e d d a i l y l i f e ,wh i c h s h o ws t h e u n i q u e
wh i c h p r o v i d e a p r a c t i c a l t h e o r y e v i d e n c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o l k s p o t r s i t e ms i n S a n mi n g r e g i o n .
关键 词 : 三 明地 区 ; 民俗 体 育 ; 现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策
中图分类号 : G 8 5 2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3 4 3 ( 2 0 1 3 ) 0 2 — 0 0 7 8 — 0 5
Re s e a r c h o n t he D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o f Sa nmi n g Re g i o n Fo l k Cus t o m S po r t s
民俗体育“肉连响”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民俗体育“肉连响”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肉连响”是一种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体育活动,传统上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
它通常在节日或重大活动中进行,以锻炼身体、增进团结和传承民俗文化为目的。
本文将对“肉连响”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肉连响”的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农民的劳作和娱乐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
在过去,村民们在农闲时节经常组织“肉连响”比赛,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展示个人才艺。
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和村民之间的友谊。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和社会变迁,传统的“肉连响”活动逐渐减少。
新一代农民更多地关注学业和外出务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如何保持和传承“肉连响”的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传承“肉连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比赛等形式,让年轻人了解和认识“肉连响”的历史和意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传统文化。
要注重发展“肉连响”的现代化形式。
传统的“肉连响”活动通常依赖于人力的运动,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力运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可以通过技术的运用,将“肉连响”进行创新和改良,引入科技元素,制作电子化的道具,使“肉连响”更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肉连响”作为民俗体育的一种传统项目,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承和发展“肉连响”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要注重“肉连响”的宣传和教育,发展现代化的形式,积极开展比赛和展示活动,以确保其传承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让“肉连响”焕发新的活力,为现代社会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独特魅力。
社会文化视角下武陵山区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路径探讨
社会文化视角下武陵山区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路径探讨武陵山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域,也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为当地的体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武陵山区的民俗体育活动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但也有着独特的生存与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出发,对武陵山区民俗体育的生存和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一、武陵山区民俗体育的现状武陵山区地处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交界处,地形多山,气候湿润,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武陵山区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如马拉松、竹筏比赛、踩高跷等。
这些民俗体育活动不仅是当地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承载了武陵山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和城市化的影响,武陵山区的民俗体育活动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逐渐失去了继承者和参与者,有些甚至已经失传;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居民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路径针对武陵山区民俗体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其生存与发展的路径:1. 加强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正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民俗体育活动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教育培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确保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挖掘和弘扬文化内涵。
武陵山区的民俗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传播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和弘扬这些活动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这些活动,从而增强人们对这些民俗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3. 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与其试图将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固守于传统的文化范畴,不如尝试将这些活动与现代社会进行融合,在保持活动传统特色的注入一些现代元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传统体育情况汇报材料
传统体育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国传统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传统,对于增强人民体质、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我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气功、太极剑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许多社区、学校、企业都开设了传统体育班,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
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和参与度也在逐渐提高。
其次,传统体育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
各地举办的传统体育比赛、表演、交流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提升了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许多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成为了各地区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推动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再次,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同时,一大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传授技艺,推动了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工作。
最后,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学习和参与。
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传统体育组织的活动,推动了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上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我国传统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传统体育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传统体育运动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江西高校开展民俗民间体育的现状剖析及发展策略
套路刀 、 、 、 , 枪 棍 剑 受教 学 时数和 学生 素质 的影 响部 分学 校
器械也都 只学一个长器械和一个短 器械 , 从某种 程度上 也降 低 了毕业生 的质量 。 3 民俗类项 目在选修课中 内容倒是 比较丰 富, ) 比较集 中 的如 : 风筝 、 歌 、 秧 空竹 、 舞龙 舞狮 、 球 、 毽 龙舟 等 。近 年 由于
a d c l v t n o ain l p rt o s e gh n c l r l d n i fa h i he e w r n s f t v l e n u t ai fn t a s i t n t e ut a e t y o eg tn d a a e e so s a u . i o o i t r u i t i Ke r s ol g sa d u i e s is ok s o s r s n i ai n a ay i ;d v lp n tae y y wo d :c l e n n v ri e ;fl p r ;p e e ts u t n l s e t t t o s e eo me tsrt g
1 22 问卷 调 查 法 ..
试, 学生没有一 点武术 基础 , 因而 武术 专修 的学 生基 础也 越
来越差 , 所学 的东西也不 多 , 主要是 国际长拳 、 太极 拳和 国际
对江西省 没有体 育专业 的高 校体 育部 民族传 统体 育专
业 的教师进行 了问卷调查 。
1 2 3 访 谈 法 ..
对江西省 高校体 育专业 民族 传统 方 向教 师 和教学 院 长 以及 相关人 员进行 电话访谈和面谈 。
12 4 数 理 统 计 法 ..
健 身气功 的推广 , 在高 校也 有较 广 的开 展 , 而且 作 为公共 选 修课 比较受广大学生 的支持 , 同时武术类 内容设 置也逐 渐趋 向单项 内容 系列化 , 某些传统武术项 目也列为单 独一 门选项
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对策
Ke r s fl ywod :ok—sot;cu l ;uvvlco tn es e p r -tal sria;one n am' s y t
几千年来 , 为了适应和利用不 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 了各 自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 为中华 民族创造 了丰富 的且各具
会、 彝族的火把节 、 族的盘王节 等;2 宗教信仰 中的仪式 瑶 () 性体育活动 , : 如 土家族的摆手舞 、 侗族 的抢 花炮 ;3 交往礼 () 仪中的体育活动 , : 如 壮族的抛绣球 、 萨克族 的姑娘 追;4 哈 () 各种庆典、 庙会 中的体育活动等 。 : 如 庆丰收及各 族婚 庆中的 体育娱乐活动。这些群众 所喜 闻乐见 的 民族传 统体育表 现
城市文化 向乡土社会浸透 的今天 , 我们宝贵的 民俗体育文化
Sr  ̄L BgQ , I a (hsa dctnDpr et f eeClg , ee24 1 ,hnog0lI P yi l uao eam n z oee H z, 0 5 Sad ̄ , i ) c E i t 0H l 7 f a
 ̄ : h ok ad t si T efl t ei s∞ it r n e fC iaeclett dt ut e I i i ies ii mmdctt ,pca n rs ai ai 。n l c n  ̄ t t a 0 hn xel a p n r im c l .tswt dvrevvd a i m- h 's ai se i a dfeh nto ly a d f n e l n t
桑全喜
( 菏泽学院体育系 , 山东 菏泽 24 1) 70 5
摘 要: 民俗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 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 独特鲜 明的民族特色 , 千百年来滋 养着 中华 民族的民族精神 , 激励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斗智 , 展示 了无穷 的魅 力。 目前随着各种 民俗 体育活动 日益增 加 , 民 俗体育似乎走向了一条越发宽广的道路 ; 但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 功利化倾 向使得 真正的 民俗体育的生存变得如此的艰 难。挖掘整理正统规范的民俗 体育文化 、 提高国人的拯救 意识 、 鼓励并 引导 良性变异 , 民俗体育在 现代社会 中得 以生 是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徽州村落中的叠罗汉为例
Vol.28No.7Jul.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7期(下)2012年7月1现代化进程中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受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影响,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俗体育项目的原有生存环境改变了,从而导致其发展受阻,许多项目被逐渐边缘化的命运已成事实,有些项目正在走向消亡的境地.1.1民俗体育项目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在我国高度行政化的体制下,长期以来我国很多民俗体育项目缺少专门的社会管理团体,从而阻碍了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目前国内发展情况相对较好的几个传统项目来看,多有专门的运动管理中心或社会团体,如中国武术协会、中国围棋协会、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中国龙舟协会、中国拔河协会、中国毽球协会、中国风筝协会、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等.这些运动协会对本项目在国内的开展、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现阶段,很多民俗体育项目没有成立专门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管理,其发展模式属于“自生自灭”型,由此导致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之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当然不利于我国众多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均衡、健康发展.1.2民俗体育资源的过度开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休闲意识的增强,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方政府纷纷打出民俗文化牌,那些具有特色地域文化的城市或村落,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在这种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为了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旅游和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使得民俗体育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偏离“内价值”的情况.使得民俗体育项目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流变,由原先一种传统民俗技艺演变成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符号.这种转变,不能完全解释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更多的是出于对提升区域形象的考量.此外,许多民俗资源被过度开发,成为当地吸引游客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手段,而忽视了其中的文化保存等价值功能;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一些民俗体育项目因其经济价值不大,很难被当地政府得到重视,有些甚至因为耗时费力又不能增加收入而被人遗弃.另外,由于只注重民俗体育的经济功能而忽略了其文化价值,也使得民俗体育变成了流于形式的一种表象,从而也不利于民俗体育的传播和发展.1.3民俗体育项目的关注人群少、参与热情低民俗体育是在传统的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面临着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失去了吸引力,参与人群日益减少,多数民俗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年龄偏大.2转型期民俗体育发展的对策建议2.1加强政府作为2004年,我国政府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意味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了我国政府的国际义务之一.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意见》,并且确定了国家文化遗产日.这为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上的保证,政府部门对其发展也给予了扶持和适当指导.首先,政府需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在明确自己保护责任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合作.为了解决叠罗汉运动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2006年经歙县文化局批准,组建了叶村叠罗汉艺术团.艺术团设导演和安全辅导员,配合罗汉头组织排练演出.艺术团有演出许可证,准予收费,其收入部分作罗汉演员报酬,部分作活动经费补充,刺激了叠罗汉参与活动积极性,建团后已应邀在绩溪县、黄山区等地演出多场.此外,政府需要明晰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要做到传承发展,就涉及到非遗保护工作中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黄山市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把一些徽州民间体育项目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徽州村落中的“叠罗汉”为例许明思(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俗体育项目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项目被逐渐边缘化的命运已成事实,甚至有些项目面临消亡的危险.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以徽州独特的民俗体育项目———叠罗汉为个案研究,探讨民俗体育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困境和对策.关键词:民俗体育;徽州叠罗汉;困境;路径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7-0118-02118--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如傩舞等,在黄山市第二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其中民间舞蹈14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项.而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中,与徽州民间体育有关的保护项目有:18项民间舞蹈、18项民间信仰、2项民间戏曲、5项民间杂技、1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等.2.2民俗体育展演的适度开发消费语境下,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嫁接相结合是一种趋势,而这一趋势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双向的需要:“市场经济需要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在市场经济中找到其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新契机”,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从而达到优势利用、互补互慧.当然,这种开发也应该注意如下问题:首先,开发民俗体育资源,应该尊重原住地民众的意愿,征求民俗体育传承人及其参与民众的意见,合理开发,适度利用,尽最大努力保持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如今徽州的一些古村落一年四季都在向游客表演祭祖、祭祀等民俗活动,有点不伦不类.其次,民俗作为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道统,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它的受众群体和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应借助徽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民俗体育作为文化开发的重点,结合古徽州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利用与再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总之,我们在开发民俗体育资源的时,应把其文化价值始终摆在重要位置.虽然我们提倡开发民俗体育的经济价值,但不能顾此失彼,而应适度和有限地开发,否则就可能导致中华民俗体育文化遗失了根本,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走向消亡.2.3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民俗体育文化历史传承的主体是村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村民对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日趋淡化、减弱,原生态民俗体育面临着主体缺失.因此,提高对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已成为当前拯救民俗体育文化的一项迫切任务.首先,要营造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受到熏陶.可充分利用村落附近的学校资源,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使儿童青少年充分了解村落中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培养它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对本村落文化的自信心.可聘请一批“叠罗汉”、“徽州舞龙”、“黎阳仗鼓”、“滚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在项目兴起的中小学体育课中进行教学传授.如在三阳中小学开设体育选修课,专门训练学生“叠罗汉”项目的基本技术与基本功,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精通民俗体育项目身怀绝技的“罗汉”人才.其次,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徽州的很多民俗体育活动如傩舞、傩戏、游太阳、叠罗汉、跳钟馗、嬉钟馗、舞香火龙、仗鼓舞等都是适合集体性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群众的体质,还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3传统化实践:民俗体育发展的路径选择3.1借鉴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模式在全球化浪潮的袭击下,中国的民俗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奥运会、世界杯等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已成为世界体育的主导.我国民俗体育发展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要适应这种环境的变迁并求得发展,就应在保持民俗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体育项目的优秀成果(体育竞赛规则、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手段、竞赛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积极地将自己融入到全球体育文化当中,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进步.3.2娱乐、表演化的发展模式在众多徽州民俗体育项目中,很多项目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到娱乐、表演化的发展模式之中.以徽州叶村“叠罗汉”为例,从其项目特点来看注重表演轻比赛,重技巧而轻竞技,活动往往直接面向群众,一般会在节日、祭祀等时候才会进行;其主要功能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强化集体意识、烘托节日气氛、祈福来年平安吉祥.在组织形式上叶村叠罗汉活动由“罗汉班”组织,罗汉班由洪氏家族30岁至70岁男性族人组成,组成人员一般为家族各分枝的代表,五至七人不等,自行推举罗汉头一人主持叠罗汉事务.可以看出,徽州的“叠罗汉”是由祈福酬谢形式逐步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通过民俗体育项目的娱乐、表演化的发展模式,突出民俗体育活动的喜庆气氛,增强民俗活动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喜爱民俗体育.民俗体育表演化的发展趋势具有普遍性,而这类活动的娱乐、表演化的发展模式往往更能体现民俗体育的“内价值”特征.4结语中国的民俗文化根本上说具有农耕社会的性质,许多民俗体育活动与当地的民间宗教、祭祀仪式以及驱邪禳灾的祛除仪式活动相伴随,一旦脱离了仪式的时空位置、生态环境,走上表演之路,其仪式的本质和意义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通过民俗体育项目的传统化实践,来重构群体文化认同.那些将“传统”价值符号赋予新兴事物使之传统化,或宣称特定文化现象具有传统属性的行为都被界定为“传统化实践”,它是特定群体为获取文化主权而“构建当前话语、行为和过去话语、行为之间关联性的一种创造”.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态受到冲击这一共通性事实,许多民俗体育项目自身通过不断地现代性重构以顺应于文化语境的变迁.———————————————————参考文献:〔1〕柯灵权,李荣娟.民间艺术奇葩———歙县三阳叶村叠罗汉[C].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2010.〔2〕康丽.从传统到传统化实践———对北京现代化村落中民俗文化存续现状的思考[J].民俗研究,2009(2).〔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4〕刘铁梁,内价值是民俗文化之本[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3).〔5〕叶伟,等.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315.〔6〕/.119--。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直都有体现 ,最权威 的当数 . 5 年颁布的 旧版和 17 10 9 95
也是经过 了 “ 削足适履”般 的整容才能顺利进入奥运会 的大 家庭 。中 国的武术也一直在致力于 “ 入奥”的工作 ,为 了迎 合奥运会观赏性和竞技性 的要求 , 有着 上千套拳术套路 上百 套器械套 路 的武术运动就 必然要放 弃各 路 门类 的个性而将 动作规范统一 ,同时还 要求动作 向高飘难 的方向发展 ,武术
是, 有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打着开发和发展的旗号单纯 追求经 济利益 ,有的利用媒体对 其进行过 度商业包装 和推
广 ; 的为迎合商业需求 , 有 不顾其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而将
一
要 的推 动作用 , 目前 国家对如何加强 民族文化的保护仍缺乏
长 期、稳定的政策扶持 。 国政府在意识到 民族传统体育保 我 护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后 ,逐渐加大 了其抢救和保护的力度 , 20 0 5年 4月 ,国务 院办公厅 印发 了 关于加强我 国非物质
第3 3卷 第 4 期 2 1 4月 02年
湖南科技 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ri f ce c n n i e r g o r a Hu a i e s y o S in ea dE gn e i o t n
V 1 3No4 03 . . . Ap 2 1  ̄02
形式。通常包括传统导 引、养 生、 健身 、保健、医疗体育和
民间、传 统体 育等L。 2 J
可持续发展相 背离的现象 , 这就需要 我们对 民族传 统体 育的 概念, 及其保护 和发展的关系有更新 的认识 , 对其现状 和弊
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开发研究
认 为民俗体育 是“ 民俗 活动 中的体育” 余万 予等人将 其 内涵 确定为 : 在 民俗活动 中产生 , , “ 依托 民俗节 日发 展, 并在一 定时空范 围 内流传 的与健身 、 娱乐 、 技 、 演有关 的活 动形 式 ” 竞 表 ;台湾 民俗体 育学 者蔡 宗信将 民俗体 育定义 为 “ 一 个 民族 在 其 居住 的地 方 慢 慢 共 同创 造 形 成 传 统 而 延 续 下 来 的一 种 身 体 运 动 文 化 是
着重要 作用 ,尤其是 在我 国现代 体育体 制 尚不完 善的边远 民族地 区 ,更具有 不可替 代的价值 和作用 . 但对 于什么 是民俗体 育 ,以及 民俗体 育的功 能与特性 等 ,目前 尚未 形成一 套 比较 完整 的 、 统的理论 . 系 国 内学 者对 民俗体 育概念 的界定还 没有形成共 识.《 育科 学词 典 》 民俗 体育 界定 为 “ 民 间 民俗文 化 以 体 将 在 及 民间生 活方式 中流传 的体育 形式 , 是顺 应 和满 足人 们 多种 需要 而 产生 和发 展起 来 的文 化形 态 ” ;张鲁 雅
20 0 9年 6月
Jn u . 2 0 09
文章 编 号 : 0 0—5 7 ( 0 9) 3一O 1 10 4 12 0 O 1 4一O 5
我 国 民俗 体 育 的 特 征 及 其 开 发 研 究
盛 昌繁 , 潘 华
1 ,临 沂师 范 学 院 体 育 学 院 ,山东 临 沂 2 60 ;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体育 史 研 究 所 ,成 都 6 0 4 705 2 10 1 摘 要 :运 用 文献 资 料 法 、综 合 分 析 法 等 ,概 括 了 民俗 体 育 的 内 涵 ,归 纳 出我 国 民 俗 体 育 主要 有 民俗 性 、传 承 性 、
对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的思考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不仅是个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同样,体育文化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体育文化的繁荣必将对其他各个因素的完善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俗体育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俗体育也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在具备民间体育文化特点的同时有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作为体育文化新的挖掘热点,民俗体育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起着民族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民俗体育文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其生存环境因地制宜而创造出来的,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因此,民俗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环境。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部分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特征正在消失,有些原生态的民俗体育文化甚至正在消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传统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开展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加快对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对加强民族团结、政治统一,实现富民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俗体育文化的特性分析(一)民族性和与地域性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精神现象,一定的体育文化形态,必定存在于一定的民族范围之内,并呈现出不同的鲜明特征。
因此,体育文化的地域性就赋予了其民族性。
各个民族的民俗体育必定反映本民族的体育特点,从而使每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得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
安徽省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年第1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11期)Total No .311收稿日期:2012—07—28作者简介:李毅(1976—),男,安徽太和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安徽省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李毅(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22)摘要:安徽省有着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但民俗体育却面临着传承断层、受现代文化冲击以及劣性变异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理论研究、有组织地挖掘整理入手,以当地的人文资源为载体,打造民俗体育产业,鼓励和引导民俗体育向良性变异,从而使得安徽省的民俗体育蓬勃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民俗体育;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1—0126—03安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各地的民俗体育文化个性鲜明,异彩纷呈。
古朴厚重的新安文化、精巧灵活的皖江文化、淳朴刚劲的黄淮文化,不同风格和不同韵味的文化复合形成了安徽各地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
对安徽省民俗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整理、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安徽的民俗体育,发挥其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推动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安徽民俗体育总体状况(一)安徽省民俗体育分布情况及特点从自然地理来说,安徽地跨长江和淮河,地区有差异,交通状况不同;从人文地理来说,安徽各地又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受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影响,并与楚荆文化、吴越文化相互渗透的黄淮文化,这里的民风彪悍豪爽,文化上则刚健淳朴,具有阳刚之气。
兼具淮北之刚、江南之柔的皖江文化,则具有空灵飘逸、感染力强的特点,富有阴柔之美。
而新安地处山区,人民崇文尚义,文化凝重厚实。
洛阳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2012年第·9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4期Sep2012[摘要]论文分析洛阳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促进洛阳市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目的是做好洛阳民俗体育的推广和发展,为洛阳市的经济、文化、旅游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005-02[城市与区域研究]*基金项目:2012年度洛阳市社科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中原经济区建设下洛阳民俗体育旅游文化发展研究(2012B 194)洛阳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董好杰(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00)一、民俗体育旅游的内涵旅游产业化是由初级旅游业向高级旅游业发展的过程,而民俗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关键一环。
民俗体育是民间各项运动及游戏的全称,与各种民俗文化联系紧密,并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民俗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间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民俗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关键一环,它以民俗体育资源为前提,以游玩为形式,以游客参与为目的,在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过程中获取一定报酬的经营活动。
民俗体育旅游不但是经营活动,而且还需要提供各种娱乐性、参与性强的服务和体育设施。
同时,民俗体育旅游也是一种文化旅游,游客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体验各种民俗体育项目,而且可以使游客了解民俗体育旅游的文化内涵,起到提高个人修养、扩宽视野、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
二、洛阳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洛阳是我国的十三朝古都,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同时也开发了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如河洛大鼓、舞狮、舞龙等。
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分析报告
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的集合,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珍贵遗产。
传统体育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身心娱乐生活,还具有传承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代社会,由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将对当前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
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传统体育活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体育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逐渐式微,面临失传的危险。
一方面,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者逐渐减少。
现代人因工作压力和生活快节奏等原因,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中。
传统体育活动因此缺少新一代的参与者,只能依靠老一代的传承。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一些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有时缺乏对传统体育活动的正确理解和对其发展的支持。
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问题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
缺乏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导致传统体育文化的后继者难以培养和凝聚。
其次,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冲击使得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度降低。
一些人认为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过于沉闷而追求新潮的体育方式,忽视了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最后,缺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机制,使得传统体育文化无法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
现代社会对新闻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受到限制。
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符号,代表着民族的特色和精神。
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连续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1. 引言1.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各种体育活动。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武术、太极、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民俗表演等。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了丰富的哲学、宗教、文化等元素,既是体育运动,又是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
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更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统体育,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
对传统体育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价值观、生活理念、审美观念等,都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统体育,可以促进国民体质的提高,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更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够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1.3 研究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索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价值和特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2.推动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传播,加强对传统体育的保护措施,确保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江西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发展对策论文
江西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舞龙舞狮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正式成立以来,舞龙舞狮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组织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使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焕发了青春,无论在全民健身的普及、运动竞技的提高、教学科研的成果、民族文化的弘扬、对外交流的加强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文从江西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舞龙舞狮运动在江西高校开展的状况。
阐述了影响江西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人才、教材、招生体制及高校组织管理等因素的相关问题,并为舞龙舞狮运动在江西高校很好的开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江西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一、前言舞龙、舞狮运动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能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
目前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的体育项目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为武术。
舞龙舞狮运动若在高校开展将继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丰富大学生的娱乐生活,故而这项运动很适合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在高校中推广。
二、研究对象本文以江西省35所普通高校部分舞龙舞狮教师、教练员及部分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体育资讯网以及电子阅览室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
(二)专家访谈法对部分从事舞龙舞师专业理论与教学研究的专家和舞龙舞师运动教学开展得较好的院校的教师等进行电话访谈。
(三)逻辑分析法对查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问卷调查法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82%;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96.5%。
四、结果与分析(一)舞龙舞狮运动步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舞龙舞狮赛上,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夺得了5枚金牌中的3枚,成为比赛的一大亮点。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Ke w rs i gu P vne o t s ejno d l sho;F l p r ; rsn i ao ; y od :J s r ic;C u r i u irmide co l ok s t Pee ts t n n a o n yd o s u t i
Co tr e s r n m a ue u e
文章编号:1 0m6 9 2 0 )o 一O2 —0 0 7 8 1( 0 9 4 l6 3
四川体育科学
20 09年 1 第 4期 2月
S CHUAN P U’ CI I S OI S S ENCE
No 4 De . 2 0 ., c, o 9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农村初 中开展 民俗体育的 学校和开展 的民俗体育项 目较少 , 民俗体 育在体 育与健康课 中 开展 的较 少,大都在课 间进行 ,而学生对学 习民俗体 育项 目具有一定的基础 .缺少民俗体育 器
材, 缺乏相 关书面教材 ,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等是 当 江苏省农村初 中开展 民俗体育存在 的主要 前
T ef d g dctd J n s rvn ec ut s e u ir d l sh l ee p efl r h i si ia :i g uPo ic onr i no de co v l st ks t m ' n n e a y dj mi d o h o p s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研究
中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国栋1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市 400715)
摘要: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
当前随着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经济的结合,民俗体育似乎正走向一条越发宽广道路;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关键词:民俗体育;现状;问题;对策
民俗体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浸透的今天,我们宝贵的民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俗体育的概念厘析
1张国栋(1979-),男,山东菏泽人,讲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级教育学博士生。
当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概念体系,国内对于民俗体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人很容易将民俗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相混淆。
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和游戏的总称,与各种民俗文化紧密联系,并融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具有鲜明的风俗性质。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和传统性。
民间体育从表层含义来看,是指区别于官方组织的或来自官方的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
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时代相承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历史性。
而民族体育强调的是体育活动形式的民族性,即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共同体所实践的体育活动。
上述概念虽然经过不同的侧重点相互区别,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均扎根于特定的民俗土壤,与特定的民俗精神相连,具有强烈而明显的民俗特质。
因此,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能够用民俗体育这一概念来统一和代替以上各种概念。
民俗体育扎根于民俗风情,以其独特的仪式性和娱乐性吸引着广大人们群众的参与;而人们则经过这些活动,表示对神灵、祖先、自然的崇拜,传递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抒发生活中的各种
情感,以至于满足许多精神生活上的需求。
这可能就是民俗体育得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民族体育运动会中的民俗体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各项事业又重新走向了正轨,各地民俗体育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
在迄今20多年的时间当中,民俗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除了全国性的民族体育运动会之外,省市一级也此起彼伏。
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办一次,省一级的民族运动会有的是四年,有的则是一两年,地市州盟及自治县(旗)除承办
省级运动会外,自行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也比较普遍,当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正规
的竞赛制度。
各级民族运动会的举办为全国各族各地民俗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参与和展示的舞台,对于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挖掘、继承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各种民俗体育活动日益增加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乡民俗体育活动也日益普遍起来。
一方面表现为乡镇基层民俗体育活动日益增多,而且举办形式灵活多样,参与人数年年飙升,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
如:辽宁省所有锡伯族民族乡在每年的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都要举办摔跤、射箭、赛马等赛事活动。
在广西壮族、侗族聚集地,每年的正月十五、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许多乡镇都要举办抢花炮赛
事,场面甚为热闹。
另一方面,许多民俗体育项目已成为大中小城市居民从事健身活动的至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喜欢民俗体育活动。
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各族的龙狮舞、彝族的阿细跳月等。
特别在主要的节庆日期间,各种民俗体育项目更是成为城市居民参与和观赏的首选,不但有政府和各个单位组织的民俗体育表演,而且有城市群众自发组织的民俗体育表演活动。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将摆手舞、板凳龙、竹龄球、武术等项目列入全民健身计划。
蹴球不可是北京的推广项目,在上海也已定为健身项目进入社区。
(三)人才培养走向正轨
自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之后,许多省份开始建立自己的民族体育基地,以培养专门的民族体育运动员。
当前,全国已有150多个民族体育基地分布在各个省份,但大多建立在学校。
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是北京市民委正式命名的首批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主要负责珍珠球、蹴球、高脚竞技、抢花炮、木球、陀螺等项目的训练。
民族体育基地集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和集训为一体,为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各地对民俗体育的不断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也相继开设民族体育课,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以来各民族院校和体育院校先后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些院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