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白鹿原民俗乡村旅游线路调研报告

白鹿原民俗乡村旅游线路调研报告
白鹿原民俗乡村旅游 线路调研报告
2
--
1 引言 3 民俗文化资源 5 市场状况分析
目录
CONTENTS
2 白鹿原概况
4 旅游资源分析
6 建议与展望
1
引言
1 引言
2
白鹿原概况
2 白鹿原概况
1
白鹿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地处秦岭北麓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
2
筑、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白鹿原的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为乡村旅游
3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民俗文化资源
3 民俗文化资源
白鹿原的民俗文化资 源十分丰富,包括
3 民俗文化资源
传统建筑
白鹿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祠堂、 庙宇、民居等,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民间艺术
如剪纸、刺绣、皮影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白 鹿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节庆活动 饮食文化
白鹿原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春节、社火节、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民俗特色
白鹿原的特色美食如腊汁肉夹馍、油泼面等,深 受游客喜爱
4
旅游资源分析
4 旅游资源分析
白鹿原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
自然景观:包括山峦、溪流 、森林等,为游客提供了一 个亲近自然的场所
人文景观:除了上述民俗文 化资源外,还有许多历史遗 迹和文化景点,如古战场、 烽火台等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农业、 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白鹿原乡 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市场营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白 鹿原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文化资源是一国或一地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其运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弘扬民族精神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文化资源的运用情况,本次调研选择调查了某市的文化资源运用情况,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该市的文化资源开发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该市的各行业、各年龄段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对文化资源运用的认知程度、运用方式和对文化资源运用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三、文化资源运用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文化资源的运用有一定的认知,认为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文化资源的运用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

这说明在文化资源运用的认知教育方面,仍有一定的工作需要加强。

四、文化资源运用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该市的文化资源运用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教育领域。

在旅游业方面,该市以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区和民俗文化节庆等为重点,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在文化产业方面,该市积极发展了音乐、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不仅为经济增加了新动力,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

在教育领域方面,该市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学校的文化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学生。

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资源的运用在其他行业和领域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文化资源的运用仍然过于依赖政府的支持,市场活力和社会资源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另外,虽然该市积极开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文化产业的短板,如版权保护、文创设计水平等问题。

五、文化资源运用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该市文化资源的运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其中,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被认为是运用效果最好的两个领域。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术论文,收集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资料。

2. 实地调研,走访传统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古迹和民俗村落,观察传统文化在当地的传承和展示情况。

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三、调研结果。

1. 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重视和关注,各地都建立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机构,传统文化节日和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2.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审美情感和生活智慧,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社会和谐、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当加以传承和发展。

四、调研建议。

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3.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研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延边州民俗产业调研报告

延边州民俗产业调研报告

延边州民俗产业调研报告延边州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北部,是中国最东北的地区之一。

延边州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为了充分了解延边州的民俗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本调研报告收集了相关数据和资料,并进行分析。

一、延边州民俗产业的概况延边州的民俗产业主要包括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俗旅游和民俗产品开发等方面。

延边州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如哈达、锦囊、白桦皮、彩绘脸谱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二、延边州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延边州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延边州的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各具特色,如冰雪节、热巴萨民俗节、秋季民俗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延边州的民俗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延吉市、珲春市和图们市等地,这些地区有许多景点和旅游资源,如长白山、图们江等。

三、延边州民俗产品的开发状况延边州的民俗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方面。

延边州的手工艺品包括哈达、刺绣、木雕等,这些产品制作精美,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深受游客的喜爱。

延边州的特色小吃有韩国辣白菜、锅包肉、延吉涮羊肉等,这些小吃口味独特,吸引了许多游客。

四、延边州民俗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延边州的民俗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延边州的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挑战,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其次,延边州的民俗旅游开发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

最后,延边州的民俗产品开发尚未充分发挥其潜力,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

五、延边州民俗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延边州的民俗产业,推动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2.加大民俗旅游的推广力度,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3.加强民俗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4.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民俗产业的发展。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又有着与另一方人所不同的风土人情,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

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吴禁文化的交汇碰撞外地移民的迁入交融,使上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促成了“一方民俗乐一方人”。

其特点有: 第一、民俗与农村四时节气紧密联系在一起。

立春之口的教型,正日一五秧田送灯,开秧门时敬五谷神,农历八九月演“太戏”,“七月打一算,八月有戏看”,“十月十”打麻糍庆丰收,等等,都是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祈望。

在婺源,有富而不贵精“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村头设置辟邪的“石敢当”的建筑习俗。

鄱阳湖一带的渔俗丰富多彩,禁港、禁湖时不仅禁捕鱼,也禁采摘莲、藕、菱、芡等水产品。

这些古老的民俗,反映出当地渔民对生态保护的最原始愿望,这与如今建设番阳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要求不谋而合。

第二,民间故事和传说,表达了上饶人民对正义行为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信州区人民对黄氏兄弟的感恩,就有了东岳庙的庙会;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十举办的上饶县石人殿庙会更是盛况空前,许多省内外的民间艺人、商人到此经商或献艺,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及民间手工艺品的原生形态:婺源谁舞俗称“鬼舞”,是一种咎神跳鬼。

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用动作来祈福和祷告。

婺源傩舞,脸谱生动,忠奸贤愚、喜怒哀乐都是表现主题,动作粗犷而朴实。

第三,各地群众选择不同的方式,祭奠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和神灵。

余干县农历八月祭奠朱元璋麾下的三十六位将领,就有了“八月康山祭忠臣”的习俗:都阳莲华小寺的“打目莲”庙会,高潮时达两万多人:葛仙小“开门”节,人山人海,老少同拜,足见人们对神灵保佑和安康和谐的祈求。

作为稻作文化发源地,万年保留着祭稻神的习俗。

第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使上饶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上广玉一带的“大棚戏”和“游春戏”,很有人气和特色。

新年正月,连连演戏,一天演到晚,演的都是连台本戏,热闹非凡。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旅游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传统以及旅游的形式,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热门项目。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研究,总结了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将民俗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与利用。

从民间艺术表演到传统节庆活动,从民间手工艺品到民宿和特色美食,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通过民俗元素来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从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南方的水乡古镇、西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东北的红色文化等都成为了各地旅游的亮点。

同时,城市也开始注重复兴传统文化,在街区、商圈中设置非遗展示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观体验机会。

二、特点国内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地域性。

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差异巨大,各地都有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手艺、传统民居等。

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商品。

另外,国内民俗旅游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参与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节庆,与当地居民共同过节。

这种互动体验使得民俗旅游更具吸引力。

三、存在问题国内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的加强。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活动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真实的文化活动变为形式主义,削弱了其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态度不够重视。

原本传承千年的传统活动被简化、扭曲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另外,民俗旅游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资源条件有限,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导致民俗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够大。

四、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民俗旅游,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其次,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文化报告

民俗文化报告

民俗文化报告民俗文化报告(精选7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文化报告(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俗文化报告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调查方法: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

“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

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

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

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

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

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

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

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

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

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

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

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对不同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2.实地调研:走访不同地区的民俗村落、庙会等地,观察和了解民俗文化的实际情况。

3.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研究现状。

三、调研结果1.对于民俗文化的认知不足:大部分受访者对民俗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很多习俗和传统已经逐渐被遗忘。

2.年轻一代的关注度不高:年轻人对于民俗文化的关注度较低,更倾向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导致传统习俗的衰落。

3.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机制,导致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逐渐失去活力。

4.旅游开发对于民俗文化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些民俗文化的复兴,但也带来了商业化和变味的问题。

四、建议和措施1.加强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和认知,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2.加强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政策。

3.挖掘和保护民俗资源:加大对民俗村落、庙会等的保护力度,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挖掘和保护好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

4.创新发展: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动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开展相关的活动和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开展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民俗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五、结论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调研,发现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但也存在着保护和发展的机遇。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挖掘和传承民俗资源,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俗调研报告

民俗调研报告

民俗调研报告
《民俗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探究民俗在当地人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俗活动对社会建设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调研对象
我们选择了当地的几个村庄作为调研对象,包括村民、民间艺人、学者和文化工作者等。

三、调研方法
我们采取了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通过记录和分析调研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四、调研结果
1.当地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舞蹈、习俗、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民俗活动在当地村庄中依然保留着并得到传承。

2.民俗活动在当地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3.民俗活动对当地社会建设和文化传统有着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传统。

五、调研结论
本次调研得出结论,当地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良好,同时也对
社会建设和文化传统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和传承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六、调研建议
1.加大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这些民俗活动。

2.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民俗文化传承得更好。

3.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保护和传承好民俗文化。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建议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建议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建议摘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

以此定义,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性、稀缺性等都较强,对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餐饮文化、休闲文化、节庆民俗、地方特色产品、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等五个方面。

本文首先对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评析,然后进一步评价其旅游价值,最后就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价值旅游研究中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为:“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旅游资源按其属性大致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又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之分。

本文主要对成都市旅游资源中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进行探讨。

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关于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的讨论并不多,甚至还未达成其概念的共识。

邓永进等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巴兆祥则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的综合;陈福义等提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游览,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民族民俗风情资源;学者张春丽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地域特色浓郁、文化内涵丰富、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可供开发利用并能使旅游经营者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民间民俗风情及其载体。

综合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及多种概念说法,本文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下的定义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

乡村文化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2年10月
调研地点:某某省某某县
一、调研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
1. 乡村文化资源
通过调研了解到,某某县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民俗、风俗、乡村旅游景点等,这些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底蕴。

2. 乡村文化传承
在调研中发现,某某县的许多乡村文化传统正在逐渐失传,乡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重视,导致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风险。

3. 乡村文化活动
调研中发现,某某县的乡村文化活动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文化传播和活动推广,导致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调研建议
1. 加强乡村文化传承教育
建议某某县加强对乡村文化传承教育的推广,通过开设文化课程和举办文化活动,增强乡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

2. 扶持乡村文化创意产业
建议某某县支持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乡村艺术家和手艺人,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建设乡村文化活动中心
建议某某县建设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为乡村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了解了某某县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相信在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文化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发掘台州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掘台州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掘台州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根据市政协三届十四次主席会议研究确定的重点课题调研实施方案,“发掘台州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在张正煜、王云友副主席带领下,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赴县(市、区)实地走访、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调研组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掘台州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台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台州东濒大海,三面环山,兼得山海之利,并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台州丰富多彩的地方风俗。

作为中华民俗的一部分,它既与全国各地的风俗基本同一,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生产经贸、工艺产品、信仰祭祀和文体技艺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而言,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工艺琳琅满目。

历代以来,台州的传统工艺以新颖的创新设计,不拘一格的巧妙用材,精致细腻的工艺手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以及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地方风采跻身于中国工艺美术之林,是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涌现了“一绣三雕”(刺绣、木雕、石雕、玻雕)、干漆夹苎造像、翻簧竹雕、草麻编制品等一系列传统工艺品,是“中国工艺品之都”(黄岩)、“中国节日灯之乡”(黄岩宁溪)、“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仙居)、“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临海)。

根据2006年底我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结果,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260项,其中造型艺术类占502项,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天台干漆夹苎技艺等5项传统工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台州玻璃雕刻、临海剪纸和台州刺绣等9项传统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乡土建筑别具一格。

台州乡土建筑历史悠久,古村落、古镇、古街、古城、寺庙、祠堂、园林等建筑形式多样,是浙东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这次的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报告。

首先,民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至今,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嫁、丧葬、祭祀等生活仪式。

这些民俗活动贯穿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

其次,民俗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对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一些地方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结合了现代元素,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民俗文化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记忆,激发了人们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在当代社会,民俗文化也成为了人们重拾传统、寻找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使得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自信和自豪。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可能会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注重挖掘和创新民俗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情感,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和创新民俗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羌族民俗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

羌族民俗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
( 一 )羌绣产业 如今 , 羌 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较为成功且 具有民族标识性 的是羌绣,2 0 0 8 年 “ 5 . 1 2 ” 汶川在地震后 , 羌民们在政府的组织下 , 开 始大量 集中的学 习羌绣技术 , 批量生产羌绣 织品并进 行销售 , 其创收成了羌 民日常收入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并且 , 羌绣正慢 陧 走人大 众的生 活,羌绣的销售 ,提升了羌绣甚至是 羌族的影 响力 。 羌绣不仅是一种商品 , 更是羌族历史文 化的载体 , 提高羌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 关 键在于增加羌绣 的知名度 , 打开市场 ,主要 应从 以下方面努力 : 是 提升 品质。品质是第一位的保证 , 要下大力气去提高羌绣的品质 。 二是 品牌效应。要将羌绣及羌绣 的附属 产品形成 一个 品牌 , 利用品牌效应去拓宽市 场。 三是拓展市场。第一,从消费者人手 。 根据 调 查 ,羌 绣 的大 部 分 消费 年 龄层 是 3 O — 4 0 这一 阶段 ,为此 ,在进行羌绣创作时 就需尽量满足这部分消费者 的消费心理 , 所 绣 的花样不必太花哨 , 尽量古朴一点 。 对年 轻阶层来说 , 尝试带领消费者进行羌绣 D I Y 。 使 消费者在 D I Y 过程中了解 羌绣的制作过 程, 传播羌绣文化 , 满足消费者个人的需求 , 促进羌绣 的推广和消费。第二 , 从羌绣 的销 售 渠道人手 ,建议利用好网络平 台, 将 网络 销售 、景区销售以及手工艺品销售结合 ,同 时, 成立羌绣销售拓展 中心 , 尽量多接大的 商业订单 ,以保证羌绣的经济效益。
羌族是一个古老 的民族 , 素有 “ 民族 活 化石”之称 ,她拥有悠久 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 在中国民族关系及 中国历史文化 中 具 有
重要 的意义 。但在 5 ・l 2汶川大地震 中,羌 族同胞人 口减少了近 8 % 0 。 这一损失对没有 文字 , 仅靠 口口相传来传承 民族文化的羌族 人民来说 , 无疑是巨大的。为 了挽救羌族 文

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

但是,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一直在民间传承和发展。

在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备受关注。

一、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现状1、节日传统的逐渐淡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传统节日庆祝的方式和内容也逐渐发生变化,商业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强,一些传统节日逐渐淡化。

2、传统民俗的演绎和传播在地方民间,各地各族群众自发地保留和发扬着传统节日民俗文化,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貌,同时,社会组织、文化机构、旅游业等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化产业的崛起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成为了丰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各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活动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传播,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二、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前景展望1、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应该在教育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传承。

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特别是城市青少年了解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2、发挥文化机构的支撑作用文化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在文化市场中的传播和推广。

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举办文化节庆、组织文化展览等方式,打造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

3、加强文化旅游的发展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可以发挥重要的旅游资源作用。

相关地方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和开发,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真正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亮点。

4、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充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出适合当代社会需求和审美的新的表现形式,为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可以通过舞台艺术、电影、动画、绘画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

关于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调查研究引言民俗活动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和仪式。

安徽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在其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本文将对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安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一、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概述1.1 历史背景安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为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黄山、徽州建筑、皖剧等都是安徽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1.2 民俗活动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人们根据特定的信仰、习俗和规则,进行的一系列有着象征意义的社会行为和仪式。

其特点包括固定性、周期性、集体性和传统性。

安徽的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分类及特点2.1 宗教信仰相关的活动安徽地区有许多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民俗活动,比如清明祭祖、元宵节等。

这些活动在传承中弘扬了安徽的宗教信仰文化,加深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追求。

2.2 节庆活动安徽地区的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中融入了独特的民俗仪式和传统习俗,反映了安徽人民的喜庆祥和心态。

2.3 婚俗和丧葬习俗安徽地区的婚俗和丧葬习俗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婚俗活动包括结婚仪式、嫁娶习俗等,丧葬习俗则包括送葬仪式、祭祭祀等。

这些习俗的形成与传统礼制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2.4 特色表演活动安徽地区有许多特色的艺术表演活动,如皖剧、徽剧等。

这些表演活动通过戏曲形式,传承了安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给人们带来了感受和享受。

三、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的现状与问题3.1 传承面临困境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

年轻一代对这些活动的兴趣不高,导致传统文化面临着断层和消失的危险。

3.2 保护与发展不平衡尽管安徽地方传统特色民俗活动在国家层面得到了重视和保护,但在地方层面的保护和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武汉民俗调查报告

武汉民俗调查报告

武汉民俗调查报告篇一:湖北特色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湖北特色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夏日新时间:20XX-9-1011:15:51来源:《江汉论坛》20XX/08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灵魂和永动力,是连接综合国力各种要素的关键力量。

优秀文化是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

这表明,党中央已把提升国家文化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为湖北特色文化及其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挖掘利用湖北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跨越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促进湖北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北的特色文化资源湖北特色文化资源是在湖北历史发展进程中,适应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

它内涵丰富,品种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历史文化资源湖北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郧县猿人”的发现表明,早在1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栖息的踪迹。

在湖北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2000多处,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谱系。

湖北是楚文化的起源地,也是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楚文化遗存。

在湖北发现有楚城遗址5座,楚文化遗址73处,还发掘了数以千计的楚墓,在楚墓中出土了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成套的文房用具、大量的丝绸、最早的漆画《迎宾出行图》等。

民俗调研报告总结

民俗调研报告总结

民俗调研报告总结调研背景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行为、社会习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展开了一次民俗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研究当地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历史背景、人们的参与方式和意义。

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个小镇作为调研的对象,该小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资源。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研: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民族志书籍,了解到该小镇的历史沿革和传统民俗。

2. 采访调查:我们选择了一些当地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谈和问卷形式,了解他们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和态度。

3. 实地观察:我们参与了当地的一些传统活动和庆典,亲身感受并记录了活动的细节。

研究结果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收集到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1. 节日庆典:该小镇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放鞭炮和龙舟竞渡等。

2. 婚丧嫁娶:婚丧嫁娶是民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了解到该小镇的婚礼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仪式和习俗,如婚宴和拜堂等。

而丧葬活动中,则保留了一些特色的习俗,如摆放祭品和举行祭祀仪式等。

3. 音乐舞蹈:音乐舞蹈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小镇保留着一些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如打击乐器和歌舞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是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是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

4. 传统手工艺:民俗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活动,如剪纸、织布和木雕等。

这些活动代表着传统的技艺和文化,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和传承。

调研感悟通过这次民俗调研,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该小镇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对民俗文化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调研感悟: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象征,代表着这个地方的传统和历史。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文化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行业

民俗文化行业

民俗文化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规模与增长**1. “1个核心数据:行业总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当前,民俗文化行业的总市场规模成功突破1200亿元这一重要门槛,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经济领域徐徐展开。

在过去的数年里,其增长趋势犹如蜿蜒上升的溪流,虽偶有波折,但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

这一增长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关键驱动因素。

其一,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民俗文化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其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对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的民俗文化产品和服务产生了浓厚兴趣。

其三,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民俗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带动了相关消费。

与影视娱乐行业相比,民俗文化行业在市场规模上尚有差距。

然而,民俗文化行业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不可复制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影视娱乐行业侧重于大众娱乐和商业运作,而民俗文化行业则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

2. “2大增长引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扩张”技术创新在民俗文化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仿佛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行业发展的新大门。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让民俗文化以更加生动、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例如,通过VR技术,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古老的民俗仪式,感受其独特魅力。

市场需求的扩张为民俗文化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方面,消费者对民俗文化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观赏层面,更倾向于参与和互动,催生了众多体验式的民俗文化项目。

另一方面,民俗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民俗文化纳入课程体系,推动了相关教材、教具等产品的开发。

此外,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竞争格局**1. “3大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与竞争策略”在民俗文化领域,A 企业、B 企业和 C 企业成为了备受瞩目的行业引领者。

敦煌民俗调研报告

敦煌民俗调研报告

敦煌民俗调研报告
敦煌民俗调研报告
敦煌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调研期间,我们对敦煌民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敦煌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

这些壁画描绘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包括宗教信仰、农耕生活、婚姻习俗等等。

这些壁画为我们了解敦煌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在敦煌的农村地区,我们发现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敦煌的庙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当地居民会在庙会上举办各种游艺活动,如杂技、马戏表演、游行等。

庙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和手工艺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本地人前来观看和购买。

此外,在敦煌市区,古老的民居建筑也是敦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古朴典雅。

我们发现,很多民居保存着传统的院落格局和装饰风格,反映了古代敦煌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另外,敦煌还有独特的民俗音乐艺术。

敦煌民歌是具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歌曲,用其独特的旋律和悠扬的歌词,表达了敦煌人民对家乡土地和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们豪放、开朗的性格。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很多敦煌民乐团在国内外
的演出中,将这一民俗音乐艺术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敦煌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与敦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互融合。

敦煌的民俗活动、建筑、音乐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为了传承和保护敦煌的民俗文化,我们建议加强对敦煌莫高窟、庙会等民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大对民俗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和传承敦煌的民俗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目的与意义:为了了解吉林省民俗的发展状况,促进民俗产业健康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面向吉林省居民的调查。经过本次关于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问卷,不但了解到吉林居民对本土民风民俗的认知度,作为调查员,我们自身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并产生了保护民俗文化的深深的责任感。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过本次关于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问卷,不但了解到吉林居民对本土民风民俗的认知度,作为调查员,我们自身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并产生了保护民俗文化的深深的责任感。
(3)吉林居民对二人转的看法,有30%的人选择了非常喜欢,44%的人选择了比较喜欢,37%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9%的人选择了不喜欢。
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二人转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前途。保护和发展吉林民俗,二人转是最好的龙头带动力
3、获得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渠道
57%的人选择报纸和杂志,这可能与报纸的普及率和杂志的流动性有关。另外还有52%的人选择电视和广播。而选择书记文献的只占9%。
(2)当下民俗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有32%的人选择“民俗旅游景点分散,季节性强,开发无序,缺乏过硬的旅游产品”,22%的人选择“部分民俗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倾向”。
而我个人则认为,城市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对民俗的冲击更大。这些数据都应该民俗工作者和普通居民的自省。保护民俗文化,特别是濒临“绝迹”的民俗是每个人的责任。面对冲击和机制障碍,我们应该找出应对措施和策略,积极备战。
1、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认识:共7项
2、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态度:共5项
3、获得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渠道:共1项
4、对整改与发展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态度:共2项
对所有的问题,都要求受试者在A、B、C、D中作出一个选择。
二、结果与分析:
1、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认识
(1)在对“能吉林省旅游特色品牌”的调查中,有58%的人选择吉林雾凇,43%的人选择长白山,而选择吉林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人比例相对较低。
在调查结果来看,人们不但把雾凇看作是吉林的特色,更把它看做是吉林旅游特色品牌。而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长白山则稍微逊于吉林雾凇。在多山的中国,这个现象是能够理解的,毕竟雾凇更具有地域特色。
4、样本文化程度(博士0.3%,本科64%,大专24%,中专3%,高中9%,初中2%,小学1%)构成(附图)
5、综合分析(附图)
第三部分 调查主要发现
以下所有内容都能够结合样本的属性进行分析如:不同的年龄、区域、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同时也能够根据其中的几项进行多元对应分析。
一、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问卷18个条目,都是关于民俗文化的陈述,分为如下4个维度:
(3)而在对吉林省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调查中,吉林居民都不是很了解,其中对“满族旗袍马褂”的认知度是最高的占53%。对其它民族比如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都停留在大众认知层次,特别是锡伯族,几乎所有的都回答“不了解”。
2、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态度
(1)在对“你对吉林省民俗文化是否感兴趣”的调查中,49%的人选择“一般”,而选择“不感兴趣”的也占了9%。
第二部分 样本总量和构成
1、样本总量(总166人,男86,女80)和样本的民族(汉104人,回7人,满13,朝12,蒙34人)分布(附图)
2、样本的年龄(20岁以下17%,20-25岁40%,30-45岁25%,45岁以上19%)构成(附图)
3、样本的收入(500以下16.7%,500-1000元25.7%1000-3000元34.3%,3000以上17.7%)构成(附图)
因此吉林民俗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面临“绝种”的危险。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上有一定难度。
(2)在对“你是否能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的调查中,35%的人能坚持大部分,30%的人选择“基本能坚持。表明居民由于种种原因对传统习俗还是能坚持的,这对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是一大优势。群体结构、社会习俗、精神信仰也是影响对民俗看法的主要因素。
活动步骤
1.查阅资料2.整理调查问卷3.整理回收意见4.完成报告提出倡议
调查具体内容
1、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认识
2、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态度
3、获得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渠道
4、对整改与发展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态度
活动所需条件
1.出行条件2.上网查阅资料所需网费
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文管一班三组
主题:民俗文化
课题题目: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
指导老师:
题组成员:
组长:
系科:社会科学
简要背景说明:吉林民俗文化正在遭受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流失,亟待振兴民俗文化寻找传统文化的发展出路,提出应对策略。
预期成果
经过获知调查问卷了解吉林民众对民俗文化的看法,提出对发展民俗文化的对策,并发起振兴了解吉林省民俗的发展状况,促进民俗产业健康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面向吉林省居民的调查。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形式,由我们调查员随机寻找调查对象形成的调查结果。
(2)在对“吉林民族风俗的了解”的调查中,有58%的人选择“长春国际雕塑展 净月潭冰雪旅游节 电影节”,60%的人选择“长春冰雪节 森林旅游节 国际旅游节”。而选择“藏族传统节日”和“延边寒食习俗”的均不足5%。
调查结果说明,吉林居民对规范化的节庆活动比较感兴趣,认知度也比较高。而对于少数民族的节庆认知度则比较低,作为旅游特色地,尚不能打开市场。
从数据结果来看,大多数人获取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目的也只是消遣娱乐,而真正进行研究的则很少。
4、对整改与发展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态度
(1)民众对阻碍民俗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看法不一,偏颇的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都对民俗产业形成一定得阻滞。因此,民俗产业的发展路径虽然并不狭隘,但路途并不平坦。这不但需要政府的大力呼吁和政策支持,还需要普通民众形成保护并促进民俗产业发展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