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她作为一种悠久的地域文化,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我作为一个在沂蒙山区土生土长的大学生见证了我们临沂的风土人情,寒假期间,我又十分有幸的参加了“罗庄信合杯”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沂蒙民俗展,该展览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精神家园”为主题,汇集了大量传统民俗物品以及临沂文艺界的名家精品,云锦,脸谱,剪纸,绘画,书法,雕刻,烫画,年画,泥塑,砚台等艺术作品应有尽有.... 下面我就我们临沂的传统节日集市庙会民间秧歌、乐舞戏曲、剪纸印、书画、特色饮食、手工艺制作品等蒙山风俗人情作了调查:
集市庙会
蒙山一带过去交通闭塞,“舟车不通,人民稀少,土货不出,外货不入”。集市是居民进行交易活动的主要场所。一般的说,临近春节的集叫做“年集”,年集孩子愿意去,可以随大年们买些玩具。集多以五日为期,例如一六、二七、三八、四九、逢五排十,我们老家费县上冶是逢一六,到现在我们那儿还有句歇后语说:初一集----没赶(敢)的。到集市上进行买卖交易称为“赶集”。集市结束,称为“散集”。一般大集从上午至下午,小集至中午即散。亦称“赶会”、“赶山”,多于春初和秋末在庙宇所在地举行,会上一般有戏剧演出或其他娱乐活动,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贸易,有的并来烧香拜佛。旧时蒙山泰山行宫每逢“三月三”、“九月九”庙会,士女云集,熙熙攘攘。至今,蒙山万寿宫、明广寺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五仍举行庙会,人山人海,热闹空前,今年我们地区河东区在太平街道办事处的影视城举办了庙会。
民间秧歌
这是临沂重要的社会文化品牌,我们临沂三区驻地相对多一些,已经延伸到了全市城乡、社区、基层和广大农村。民间秧歌会的举办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推向高潮。我市兰山区苗庄社区的老年老年健身秧歌队、女子威风锣鼓队、摩托车特技表演队等蕴含传统文化特色的沂蒙民间表演,每年春节前后让市民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特别是无极健身球保健操融运动健身、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于一体,既锻炼了身体,又给观众美的享受。
戏曲
沂蒙地区的戏曲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中以
柳琴戏最为著名。建国之初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柳琴演员,如李春生、唱青衣花旦的张金兰等。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唱词通俗生动、善于铺陈,尤其长于叙事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柳琴戏的唱腔音乐,源于临沂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调,并受到柳子戏的影响,其唱腔以多彩的花腔、独特的拖腔为主。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表演朴实、生活化。特别是小丑的表演,诙谐又不流于庸俗。
沂蒙地区有很多庄户剧团,1941年成立的沂水高庄镇朱位村剧团,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热爱戏剧的激情不减,他们每年用牛车、马车拉着演员和戏箱,四邻八村汇演。无需高台大院,也不用急管繁弦,篱边场院扎个架子,村头旷野搭个土台,锣鼓响起时,粗布棉袄一甩,高大嗓门一亮,就踩着碎步粉墨登场了。大红帷幕开合处,戏中的角色水袖飘飘,名眸流转,字正腔圆的演绎着剧中的悲欢离合。
剪纸
沂蒙地区是著名的剪纸之乡。无论走到哪个村庄,不管经过哪家窗前,你几乎都会发现吉祥的、火红的窗花点缀着农家的日子。炕头上,灶火前、雪夜里、老树下,一双双灵巧的手,一把把飞舞的剪刀,将日新月异的农家生活剪出无限风光,剪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剪纸是民情民俗的载体。临沂市艺术馆的王滨先生在剪纸领域取得了有代表性的成就。20世纪7年代住在艺术馆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的民间艺术家,把艺术创作的根深深的扎在祖传文化的沃土里,从民间美术中提取令人振作的元气,去体现时代精神。他和他的学生田归红创作的大型剪纸《莲
生贵子》、《桃孩》、《王祥卧鱼》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剪纸展览中获三个金奖,两个银奖;剪纸连环画《王祥卧鱼》被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收藏。这幅剪纸把天地作半圆,天空布满半圈雪花,王祥卧冰的腹部剪一大鱼,周边浮游着一群小鱼,构成一幅汉画石刻和富有装饰味的现代木刻。他在《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剪纸创作中,吸收了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的形象内涵,在造型和刀法上大刀阔斧、得意出神,从有法到无法,把民间艺术的传统魅力转化为新的剪纸语言符号。王滨还借鉴中国画的传统装裱技法,把大型剪纸作品反放在布面上喷水展平,然后将剪纸正面粘封四边,成功的装裱出一幅幅剪纸作品。沂蒙地区还有一种挖补门笺,也叫套色门笺,民间叫做“换堂子”,富丽而不失朴实,鲜艳而不媚俗,统一而又富有于变幻。春节飘在家家的门楣,象流水流出几番喜庆的韵致
书画
沂蒙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著名的书画之乡。受书圣的影响,这里自古就有研习书法的风尚。“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临沂古称琅琊,历史人物荟萃,墨客迭出,除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外,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也诞生在这里。临沂旧城西南角的普照寺遗址,原是王羲之的故居,过去一直保留着王羲之的“晒书台”和“洗砚池”等遗迹。临沂城内原有一座五贤祠,是古人为纪念诸葛亮、王祥、王览和颜真卿、颜杲卿五位先哲而建。千万年来,临沂书画之风不衰,小至几岁垂髫幼童,上至八十白发老翁,多有挥毫泼墨,纸上生花者,
张寿民、王小古、惠玉坤、皮之先、高庆荣、马约、颜
泉、李大坤等书画名家,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近年来,书法热已逐渐成为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地域性文化。一些研究王羲之、颜真卿的民间学术团体也相继成立。1990年5月,临沂地区成功的举办了书圣艺术节,同时举办了“中国临沂书圣杯国际书法大赛”和“王羲之故里国际书画”邀请展。临沂地区正以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海内外人士来此观摩书法、交流技艺2006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第三届书圣艺术节。
著名书法大师沈尹默曾说过:“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这一对中国书法美学特征的准确评价,在古临沂得到了鲜明的印证。特色饮食
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尤以糁(sa)和八宝豆豉最具著名。糁在临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主要原料是母鸡肉(或牛肉、羊肉)和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