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措施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措施摘要: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本文分析了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措施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因此,分层教学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
从意义上看,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智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并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进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的差异式教学,也可称为分层差异式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1.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自由的人,教育者如果忽视个体意识品质和独立自由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作用,那是违背教育原则的。
实行分层教学,能使那些富有想象力、勤于思考乐于动脑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独立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分层次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让每个学生愉悦地接受学习的内容。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要善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莺歌燕舞。
只有这样,才能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知识海洋里徜徉,为走向人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分层教学,有利于培优补差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力争面批面改。
教学实践中,优秀的学生做得快,教师要先检查,并做出恰当的评价,以先进带后进。
对有困难的学生恰当点拨,重点辅导,划分学习小组,结帮教对子,帮助学困生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按时完成作业的条件针对班级实际,我制定了培优补差的教学计划根据平时上课的课堂反映和作业完成情况,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层次,区别对待。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措施1.组别分层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学生进行组别划分。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氛围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缺乏学习动力。
(3)评价方式单一: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努力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1)过度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教师将重点放在公式、定理的背诵和运用上,而忽视了对这些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的引导。
(2)解题方法单一: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往往只提供一种解题方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学生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
(3)缺乏思维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等思维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
具体表现如下:(1)概念教学浅尝辄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概念的定义,而忽视了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剖析。
(2)缺乏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忽视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展示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知识与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相结合。
小学数学中分层教学法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法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如果以同一标准要求全部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从而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不同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效果。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如,可以分为基础级,普通级,提高级,即低、中、高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对于基础级的学生只需要给他们讲清楚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要求他们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于普通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讲解转化的思想,并掌握转化的方法,应用到数学学习中;对于提高级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培养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2、教学目标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给他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应不同。
基础级的学生可达到教学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如果还有能力可再逐步提升。
而提高级的学生除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外,还应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
3、教学方法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同。
对于基础级的学生,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应该尽可能讲的详细,在学生获取知识后,还要加以指导;对于提高级的学生,则应以引导其自学为主,更多地指导其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在我国不断加大教学课程改革力度的过程中,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
应用分层教学法,能进一步让学生获得更多样化的成长。
因此,本文针对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分层教学法(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从本质上讲,分层教学法是在班级学生的原情况不被打乱的前提下,从班级所有学生的特点出发,进一步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作为依据,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多个层级。
这样的方式,能使教师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针对差异化层级的学生开展难度不同、容量不同、目标不同的教学。
这样一种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化知识需求以及心理特征而言,也是一种尊重。
另外,在实际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多样化的动态层次,教师能满足学生更多样化的选择、尝试以及发展机会,促进学生面向更好的目标前进。
这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前提在小学教学系统化体系中,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固定的教学特点,数学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对小学数学中的适应条件进行分析。
根据实践经验来看,数学教学始终是小学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因为其十分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及应用能力。
在设计教学时,由于教学数学相当于数学学科的启蒙课程,因此其在课程设计方面并无较大的难度。
但对学生来讲,这一入门过程十分困难。
因此,为了达到数学教学的教育目的,教师必须实行分层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仅是单纯地使学生学会基本的运算,更为核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理性分析能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其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是有差异化的,因此分层教学的应用前提,应在分层教学方式的同时使教学目标分层。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前,应充分按照不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育的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育的论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育的论文对于同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而数学教学又具有整体性,教师对学生逐一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
那么,怎样将“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教育理念进行统一呢?最优答案便是“分层教学”。
下面,笔者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与交流。
课堂提问的分层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系列性的过程,其中包括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锻炼其思考能力、提高其思维活跃度,使教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及其学习中的“疑难杂症”进行了掌握和了解,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对症下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拉近与预期教学目标的距离。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保证课堂提问的公平公正性,教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
例如,按照学生座位顺序来进行提问的“一条龙提问法”,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课堂提问方法,再例如,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学号来进行提问的“随机学号提问法”等等,类似的提问方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难免会有不足之处。
例如,笔者在利用“一条龙提问法”让学生按照顺序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题时,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对问题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担心自己在同学面前会“很没面子”或者被教师责罚,甚至是其心思根本就不在这课堂之上,于是其往往会提前算好自己该回答第几道题目,然后向周围的同学征求答案,轮到自己回答问题时,站起来把答案一说就完事了,可要是让其说说是怎么解答的,却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更别说在前面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会否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上述案例当中,课堂提问出现种种了弊端,笔者对此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结合分层教学的理念得出了“分层提问法”,即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对其不闻不问,而是应像对待优秀生那样一视同仁,要给予其平等的答题机会与发言机会,但是在提问的时候,切记要对问题进行分层,部分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尖子生来回答,而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差生来回答。
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论文概要: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发展水平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落实分层教学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各项特长的发展,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到落实。
分层教学主要是首先根据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进行分组教学,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将其合理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这样可以降低个别小学生学习负担,让每个人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使每位学生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自身数学知识水平。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也要注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以达到实行分层教学模式的目的。
所以分层教学,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一)学习小组层次化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知识点、重难点烂熟于心,更重要是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水平、能力发展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切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我在课堂教学中就让学生成立帮扶小组,可以“一对一”或“一对二”成立“师徒”小组。
让成绩好的学生作为“师傅”带一个或两个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简单的题目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师傅”教“徒弟”。
课堂上出现的分层练习,简单教师可以不用在课堂上讲就让“师傅”讲解给“徒弟”听就行了,而深一层次的练习教师就在课堂上给“师傅”讲解,同时给“徒弟”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所以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前提,教师上课前应当准确把握大纲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以及教材的重难点,在备课中恰当地根据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本节课详细的教学目标,注意制订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自己应当拥有的水平。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发展上都能得到最大满足。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学习方法的不同,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同,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就不同。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探索和实行了分层教学,现结合实际将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出来,以此抛砖引玉。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了解,一个班级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不一,学习成绩不同,拥有的学习经验也不同,因此,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起点。
了解的方法可以通过:考试检测成绩;作业完成正确率;课堂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习惯与方式等具体的方法。
分类建组:将班级按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分为a类组和b类组。
把成绩较差,学习困难,方法不当或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分到a类组;把成绩较好,方法较灵活,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到b类组。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分类目标的实质就是针对两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备课,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a组学生要求能够了解、认识、初步理解、基本应用即可(即:知道是什么);b组就要求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即:知道为什么)。
例如:《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设计问题“笔记本每本1.5元,买3本笔记本多少元?”(1)、让全体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老师重点观察、辅导a类组的学生。
(2)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生①:用加法计算:1.5+1.5+1.5=4.5元;生②:用乘法计算:1.5×3=4.5元。
a组的同学能列出算式即可;而b类组学生就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列的道理,即理解算理。
因此在备课时,就要求老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制定出符合本班两类学生的教学分类目标,设计兼顾不同学生活动的教案。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论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论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最后,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感,进一步加剧了学习兴趣的缺失。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教授解题技巧,而非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非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但很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深入,未能揭示其内涵和外延。
此外,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满足于对概念的字面理解,而未能结合实际例子和练习,加以巩固和深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实践与思考,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以下是本文对教学实践与思考的探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还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每个学段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并将这些素养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中。
论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论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与目标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探索一套适用于我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三、项目实施原则1.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激发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互动合作: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系统性:教学设计要具有系统性,保证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项目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 制定分层教学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3. 教学实践:按照分层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定期对分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5. 总结与推广:总结本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并向其他学校推广。
五、预期成果1.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2.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减少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论文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 分层教学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式单一: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互动,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未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3)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结果:过于关注考试成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表现为:(1)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解题步骤和答案,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记忆和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是基础,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具体表现在:(1)教师对概念的教学停留在表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记忆层面,未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3)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概念之间联系和区别的辨析,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不够清晰。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即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这要求教师从以下方面入手:- 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
- 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2)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篇三一、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和意义1.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而小学数学也逐步在开始进行分层教育.而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质量,可以全方位把握其知识和内涵.小学数学分层学习的基本概念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等级,根据划分的不同层次和等级把学生进行归类,随之组成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教师在这些小组中实施分层教育.而因为小学生中每个人对数学的感悟都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确定了数学分层的必要性.2.小学数学分层的意义对小学数学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其次,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程度等方面划分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质量,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提早进行革新,使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分层教学是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了教师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单单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样更能凸显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1.学生层面根据目前来看,小学数学分层主要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大概能掌握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一般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态度差以及成绩较不好的学生.因为是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那么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来开展的.而分层是一个非静态的管理过程,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和对待学生,依据学生的现阶段表现实施分析,划分层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热情和激情,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2.授课层面授课层面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对第一层的学生,应少讲多写多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应挑重点来讲,重点来练,着重对课后习题和书本例子的讲解,提高训练强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应该太高,讲基础多学多练,在基础上下工夫.比如:在教学“面积”时,第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重点难点,适当的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面积计算,第二层次的学生则精讲面积的例题和解决好课后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应清楚知道面积的概念和面积的基本计算.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都富有成就感,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3.训练层面一般来说,训练层次指的是小学教师进行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练习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纠正问题,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得知,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守“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即是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三层则指训练中的三个层面的划分,即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以及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的是为全班同学同时设定的,全班都要完成的任务.变式训练指的是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制定的,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指的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题目难度系数偏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眼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书中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把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如何计算百分数.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关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百分数的相关计算题.4.考核评分层面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分层的核心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也是考核评分层面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能力划分,设定在不同层面中的考核评分判断标准,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成就感,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增加上进心,实现预期目标.在对考核评分进行分层时,有些教师会出像AB卷、探讨题以及附加题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也是分层考核评分的重要措施.三、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上文中主要从学生层面、授课层面、训练层面以及考核评分这四个层面描述了小学数学分层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起了铺垫作用,有利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作者:陈燕玲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篇四一、课堂教学需要突出“三主”这个“三主”具体指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论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论文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论文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求,数学老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内容,就必须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一,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以前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受不了”,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数学的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数学老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索,找到一种能够解决小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整体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被初步使用在小学的数學教学中。
特别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作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重视。
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在积极主动性上不能有效发挥。
老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也比较滞后,甚至还有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将分层教学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能够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不仅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就是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
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能有效突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其中有分组的方法以及个人研习方法。
在这些分层方法的选用过程中,要能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紧密结合,只有科学化的应用,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才能有效实现。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论文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论文对于分层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数学教学要以全体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结合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针对他们的能力以及特点,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分层次的、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教学。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关于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层次,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才能准确、合理,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效率。
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是处于启蒙阶段,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收获进行关注,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照顾他们的心理感受,以科学的分层方法进行合理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的:一是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层,二是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分层。
第一种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分层方法,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分层方法,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受自身原因和外来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别的,因此,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也是不同的。
在分层时,教师需要通过多次的测验、摸底等形式去确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为他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好衔接和推进工作。
以笔者分层经验为例,笔者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测验,考查他们本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验收学习成果。
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测验不评分,只是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这种频繁的、细致的测验,笔者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动态的掌握,并结合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为他们划分不同的层次,为下一步的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摘要: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数学尖子意义重大。
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持之以恒,把细节做好,便会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质量所谓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师要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首先,我们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
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优劣之分。
有些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多讲,知识便掌握得很好,一节课下来迫于纪律的约束,老老实实陪着读书,浪费了许多时间。
这种学生一般占一个班的四分之一左右。
还有一些学生,教师正常授课,他们也只能听到8分懂,学得糊涂。
一个班也占四分之一左右。
面对这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
这时,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学生的分层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个层次。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
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增加后进生的心理压力。
(二)教学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分层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考虑从低到高几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包括学生目前已达到的独立发展水平、教学应达到的水平和学生的潜在水平,以促进学生不断趋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将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独立发展水平。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论文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并进行分层教学,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思想的有力实践,能激发各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发展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地发展。
由于每位学生在智力、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满足每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需求,也注重了数学学习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联系,所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
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如何照顾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程度地学生都得到发展?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状况,实施分层教学。
本文试图结合理论学习和经验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内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慢慢转变为分层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让每位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小学数学知识和内容。
所谓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班级内的学生按一定标准来划分层次,根据层次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弹性化和可选择的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学习目标和练习内容,在一定的限度内以不同形式、进度前进,教师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相互作用,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并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其基本操作步骤为提出学习目标——设置问题情境——实施分层学习(独立学习、合作探究、个别辅导)——进行交流归纳——实施分层练习(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开展多元评价。
各步骤环节由全班一起完成和个体独立学习交叉、融合。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篇一一、教学目标分层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为学习较差的“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等生。
进行目标设计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对于A层的学生,侧重使他们在知识方面达到理解、掌握,在能力上达到模仿、学会、应用,主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B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外,还要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C层的学生,侧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在教学时,对A层学生,以扶为主,提问时将问题细化,将问题难度分解,边点拨,边提问;对B层的学生,则坚持半扶为主的原则;对C层的学生,以放为主,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获取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要求A层的学生先分别求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面积,再求长方体的表面面积,这样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要求B层的学生必须用脱式计算;要求C层学生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
三、练习设计分层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进度。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配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A层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B层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再设计一些变式题,而对C层的学生以综合题为主。
四、教学评价分层我们不但在教学上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评价时也要考虑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A层学生采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抚摸等评价方式,善于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说明不足,又提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数学小学分层教学论文
数学小学分层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氛围单调: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难以形象、生动地展示,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大量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忽视过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和启发,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是基础和关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
(1)概念教学浅尝辄止: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
(2)缺乏实例支撑: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往往缺乏具体的实例支撑,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以落到实处。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数学表达等能力。
- 教师应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每一知识点在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分层施教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学生分层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全班约1/4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根本不屑于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又有约1/4的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还有约1/4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师适当的点拔或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多只有约1/4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这部分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学困生”。
鉴于以上发现,我根据全班60多名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智力诸方面的情况,把学生分成四个层次,数学课前,每个层面的学生带好数学书、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分坐到各自的学习小组。
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如此,如不需要分层施教的则提前通知学生仍按自然座位坐。
2.分层授课
备课时,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我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一般情况下,分层授课时,前十五分钟让一、二学习小组的学生自学新授内容十五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中相应的习题,完成后,同桌小声交流并相互批改练习;同时,教师给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教学新课。
接下来用十分钟给三、四学习小组的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则用这个时间听取一、二学习小组学生质疑并通过提问了解他们自学的情况。
最后十五分钟,教师则给一、二学习小组的学生分别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难易不同的练习题;教师则检查三、四学习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以相应的辅导,再给第三学习小组的学生布置一定的习题,教师则给第四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完成简单的练习。
每个周末,每个学生在课后作业本上对本周数学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非常简短的书面小结,或小结自己的学习态度、取得的成绩,或介绍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方法、情感体验,或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或对教师提出教学方面的建议、要求。
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书面解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书面的交流、沟通,加强师生间的了解和理解,并通过采纳学生合理化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每个月初,教师根据学生上月的学习表现,重新调整学生的组次,以激励学习态度好,进步明显的学生和警醒自觉程度低、学习退步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提高,得到别人的认可。
3.分层练习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学困生”的人数相对很多。
所以,课堂上教师一般都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困生”身上,而忽视了大部分“学优生”和“中
等生”,使他们在“倍受冷落”和“简单乏味”的数学学习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展的良机。
为此,除了每天统一布置课后练习外,在同学们的建议下,我班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挑战加分题”,重点提高中等以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水平和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每天由教师出(或学生推荐,教师选定)1~3道较难或趣味性较强的题目,分层辅导:课堂教学中,在不采用分组学习的情况下,我发现同样的学习内容,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于是课堂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完成学习任务后,便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甚至随便讲话,影响课堂纪律;第三层次的学生是“稍点就通”,而第四层次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往往是第一、二层次学生的几倍,他们时常苦思瞑想仍不得其解。
这样,“学优生”们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白白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光,而由于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
于是,我产生了让“学优生”当“助教”帮我辅导“学困生”的想法。
主要做法是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双向选择“助教”和“学生”(也可由教师指定),数学课上,和“学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其“学生”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当然这种助学行动也可以延伸至课后)。
为了增强“助教”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开学初要给“学困生”订成绩指标,学期末时,如达到指标,“助教”和“学生”共同受奖(“学生”为“学习进步奖”,助教为“优秀助教奖”)。
这个活动的
开展,给“学优生”搭建了发挥长处,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亦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以上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使得我班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与我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更高;而且,由于我在备课、上课时,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当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分层前,要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在人为地制造“差距”,以免“学优生”“骄傲不前”,“学困生”及其家长“自卑不满”。
(2)对学生分层时,不能仅以分数作为划分依据,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一层不变,要做到“能上能下”,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3)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状况、接受能力等情况,制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层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