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文选》(国编19791982修订本五版)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2020高考历史一轮选训 选择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精品人教)2020高考历史一轮选训 选择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择题(4)李仕才1、(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25)《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

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答案 A解析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利,故A项正确;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B项错误;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级矛盾”,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项错误;“威胁统治”很明显是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2.中国古代读书人以官场为重,很少涉足商界。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僚和士大夫,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B.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C.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解析:选B。

材料信息“很少涉足商界。

洋务运动时期,……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

”可见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选B项。

3.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

”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B.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D.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解析:选C。

陈独秀说的“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说明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认识到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故选C项。

4、(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

惠州市语文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言文阅读试题以及参考答案解析

惠州市语文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言文阅读试题以及参考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

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

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

”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

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诗云:“上下莫瘗,靡神不宗。

”言疾旱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材料二: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

欲有情,情有节。

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

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

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

其于物也,不可得之为欲,不可足之为求,大失生本;民人怨谤,又树大雠;意气易动,跷然不固;耳不可以听,目不可以视,口不可以食,胸中大扰,妄言想见。

临死之上,颠倒惊惧,不知所为。

用心如此,岂不悲哉?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自有道者论之则不然此荆国之幸。

荆庄王好周游田猎,驰骋弋射,欢乐无遗,尽傅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于孙叔敖。

孙叔敖日夜不息,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节选自《吕氏春秋·情欲》)【注】荆庄王:又称楚庄王(?—前591年),楚穆王的儿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1.材料二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世人之事A君者B皆以孙叔敖之遇C荆庄王为幸D自有道者E论之F则不然G此荆国之幸。

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煎,使动用法,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煎”用法相同。

B.靡,没有,与《氓》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意思相同。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言文参考译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言文参考译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言文参考译文1.《陈情表》臣李密上言:臣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受了不幸。

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到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变更守节的志向(逼她改嫁)。

祖母刘氏,可怜臣幼年丧父又身体虚弱,亲自抚养(臣)。

臣小时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成人独立。

(臣)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家门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臣)孤寂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劝慰。

而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常常卧床不起,臣侍奉她服用汤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过她。

到了当今圣朝,(臣)浸润在清明的教化中。

从前太守逵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举荐臣为秀才。

臣因为(一旦外出做官) 供奉祖母之事没人来做,(所以)辞谢而未接受任命。

(陛下)特地颁下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

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

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

(不料)诏书(又下)急迫严峻,责怪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郡县长官逼迫,催臣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急迫过于流星。

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臣目下实在是进退两难,境况窘迫。

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哺育,何况臣的孤苦,(状况)特殊严峻。

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原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

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迟疑徘徊,另有所图呢?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假如)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假如)没有臣的照看,就不能尽其余生。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还)很长,(而)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

2021年广东省阳江市阳春交简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年广东省阳江市阳春交简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年广东省阳江市阳春交简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

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

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

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茶丈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

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

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

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

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

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

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在饮茶上,追求忘机超脱、冲淡自然的情趣,这些都是对自然之趣的反映。

广西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广西高三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古文言文中,原没有第三人称的阴性代词,“她”最早出现于A.新思想的萌发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2.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此处“都邑之转移”应是指政治中心A.自西方而移于东方B.自东方而移于西方C.自南方而移于北方D.自北方而移于南方3.汉人有吃狗肉的习惯,但是《齐民要术》却没有提屠狗及烹任狗肉的技术,其原因可能是A.北朝战乱频繁,北方犬类动物濒临灭绝,成为保护动物B.北方游牧民族敬狗,受其影响,黄河流域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C.东南之人食水产,所以《齐民要术》没有提屠狗及烹任狗肉的技术D.《齐民要术》主要记载农牧业生产技术,不记载食品加工技术4.唐朝出现大量以反映战火频繁的抗击少数民族贵族侵扰为主题的边塞诗歌。

从“丈夫誓许国”(杜甫《前出塞》)和“归来报天子”(王维《从军行》)以及“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中异性王”(岑参《九曲词》)中,可以看出他们A.将爱国与忠君相互混淆B.投笔从戎以期加爵封侯C.仇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D.既报国忠君又追逐功名5.某年,皇帝下诏曰:“朕以国家有契丹、汉人,故以南、北二院分治之。

盖欲去贪枉,除烦扰也;若贵贱异法,则怨必生。

夫小民犯事,必不能动有司以达于朝,惟内族、外戚多恃恩行贿,以图苟免,如是则法废矣。

自今贵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

”材料揭示了当时的统治者A.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B.纠正契丹贵族与普通平民同罪不同罚的弊端C.实行一国两制,将契丹人和汉人分开治理D.推进封建化改革,使契丹国称雄天下6.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

这句话强调的是A.中国卫生水平较高B.世界各地彼此隔绝C.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D.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7.读图6。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学案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学案

◆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弈江南江南是一局棋,博弈了千载,却终究没人能够逃出江南的朦胧意蕴。

或许,能拜倒在江南的青石路上,也是一种诗意的幸福。

江南是一局黑白交织的围棋。

我们在粉墙黛瓦间博弈着清幽与喧嚣。

江南不需要尘世的繁华,江南不喜欢艳丽的色彩,江南不接受虚伪与肮脏。

江南的美唯有放开胸怀,用心灵去感受,才能懂得江南的喜怒哀乐,才能享受博弈江南的悠然快意。

所以,终是黑瓦白墙占据了江南的大半山水,让最纯净的两种色彩在这山水草木中得到了最宁静的释放。

江南是一局下不完的棋,文人们用笔墨斗了千年,将相们用兵马驰骋了一生。

可江南依旧是江南,从不因水墨勾勒而故作娇柔,也不因金戈铁马而狰狞面目。

江南是天地设下的一局棋,天地对弈,下的是淡定从容,古朴纯净。

凡人在江南快意人生,便以为掌控了江南。

殊不知我们在江南面前,皆是红尘俗世的棋子,被江南这幻境迷惑,成了博弈中的一员,才能得以略享这青帘渔火,这水墨晴岚。

江南是一局棋。

墨客骚人,弈的是诗意江南;王侯将相,弈的是惬意江南。

而江南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也在这一方世界中博弈着美丽与自然,淳朴与厚重,悠久与执着。

人们游走在粉墙黛瓦的棋子间,草木山水散布在昼夜交替的天地间。

黑与白的对弈,心与自然的交融,凝聚了江南宽宏厚重的文化,酿成了江南醉人身心的美丽,流出了江南宁静致远的性情。

梦中霏雨,花落南江。

若清辉懵懂,仅与夜郎浓。

是文人墨客书就了江南?还是这一川烟雨淋就了千载美谈?弈江南。

忆江南。

一枕明月对酒酣。

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赏读: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赏读:人不能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3.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扬雄《法言》赏读: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

【精品】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精品】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9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9)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①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

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做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的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了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2.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参考答案】1.CD [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

D项“借景抒情”错,应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

]2.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

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

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

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

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

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

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

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

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

“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

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

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

第一,“得”必须有“德”。

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赦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闾、载入史书,其而能够因为孝行被选入官。

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爵,永世不得续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

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

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

“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编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14〕一、古诗词欣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军中乐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气氛。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更阑〞“月落〞,写将军逸乐之久;“彩缣百段〞,写将军赏赐之豪,让读者去想象歌舞场面的豪华奢靡。

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清楚。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BC[B项“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

C项“自言虏畏不敢犯〞是自以为是,盲目轻敌;“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不妥。

]2.(1)表达了诗人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2)①比照。

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大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

诗人通过鲜明的比照,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

②刻画人物,揭示矛盾。

对将军,写其言,述其行,绘声绘色,刻画出一个不恤国事、寻欢作乐的丑陋形象。

写“血战人〞,那么抓住“无钱得合金疮药〞,不仅写尽了戍边兵士之苦,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将军的“乐〞是建立在兵士的“苦〞之上的本质,暗示了当时官兵之间矛盾的锋利。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

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

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

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

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决胜疆场的艺术自读文本张良巩固提升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决胜疆场的艺术自读文本张良巩固提升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自读文本 张良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莫不乡风慕义B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C .汉王赐良金百溢D .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解析:选D 。

A 项,“乡”通“向”,向往。

B 项,“郄”通“隙”,隔阂,矛盾。

C 项,“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固:稳固 B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捐:放弃 C .陛下事去.矣 去:离开 D .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桡:削弱解析:选C 。

去:失去,完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B.⎩⎪⎨⎪⎧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C.⎩⎪⎨⎪⎧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D.⎩⎪⎨⎪⎧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解析:选D 。

A 项,连词,来;介词,把。

B 项,介词,趁机;副词,就。

C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D 项,介词,替。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弃坟墓,去故旧..A .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B .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C .而发兵北.击齐D .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A 项是名词作动词,向东去。

C 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北。

D 项是使动用法,使……休息。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

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

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

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

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

这说明宋代A.“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B.“计口授田”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D.“丁口滋众,盲无宋田”参考答案:C2. 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

这反映出当时A.天子地位一落千丈B.守法血缘关系衰落C.正统观念仍受重视D.分封秩序遭到破坏参考答案: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材料讲述了王位继承权的问题,与天子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前太子,体现以法定血缘关系继承权力得到普遍认可,因而不能说明守法血缘关系衰落,故B项错误;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前太子宜臼,表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正统观念仍旧受到重视,故C 项正确;材料讲述了王位继承权的问题,与分封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参考答案:B国民革命运动。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C项错误。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在天地间值得欣赏的美好事物中,还有什么比灿烂的春景和自然山水更值得流连?在世间最可珍惜的情感中,还有什么比珍贵的友情更需要精心培育?畅想在最富人文气息的唐代,寒腊过后,山景清明,充满才情的诗人,远足郊外,怎能不载酒携朋?于是,写一封书信,温润情谊;道一款心曲,邀约友情。

一位是最善于模山范水的唐代诗人王维,一位是意气相投、诗赋相酬的秀才裴迪,他们的友谊有诗歌作证,有辋川的山水作证,还有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书信作证。

与尹师鲁第一书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坎坷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如果说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思念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真诚的太阳。

欧阳修的这封与尹师鲁的书信,正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友情的最好体现,是真挚的朋友之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两颗曾经饱受仕途磨难的心灵的相互慰藉。

与微之书“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中国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

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

因共同的耿直,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

白居易在凄凄秋风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赴贬所走过的路。

诗人满腔惆怅,一路上寻找着好友留下的墨迹。

这首题在蓝桥驿上的绝句,是两位伟大的诗人在患难中相互思念相互鼓励的最好见证。

《与微之书》更将这种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寄欧阳舍人书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迎接夏的到来而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而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而飘飘洒洒,纷纷扬扬。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品行,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是人生永恒的支点。

面对自己的恩师,曾巩满怀感恩之心,感谢老师的培养提携,盛赞老师的道德文章,更把自己家族的兴荣、祖业的承系,“一归于先生”。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桂云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从中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并提高道德修养.但是极少学生的家长会让孩子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可见当下文言文教育的缺失,而文言文的选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好坏.
【总页数】1页(P53)
【作者】桂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2.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研究
3.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4.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5.海峡两岸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2021学年佛山市桂华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佛山市桂华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佛山市桂华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古文選》(國編19791982修訂本五版)
高中古文選
(國編1979-1982修訂本五版)
001、師說韓愈(1979版01.03)
002、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1979版01.04) 003、明湖居聽書劉鶚(1979版01.05)
004、遊襃禪山記王安石(1979版01.06)
005、魯仲連義不帝秦資治通鑑(1979版01.07) 006、左忠毅公軼事方苞(1979版01.08)
007、訓儉示康司馬光(1979版01.12)
008、廉恥顧炎武(1979版01.13)
009、國殤屈原(1979版01.14)
010、祭妹文袁枚(1979版01.15)
011、孔明借箭三國志演義(1979版01.17)
012、黃花岡烈士事略序孫文(1980版02.01) 013、出師表諸葛亮(1980版02.04)
014、祭十二郎文韓愈(1980版02.05)
015、岳陽樓記范仲淹(1980版02.07)
016、教戰守策蘇軾(1980版02.08)
017、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1980版02.10)
018、桃花源記陶潛(1980版02.11)
019、與元微之書白居易(1980版02.12) 020、梅花嶺記全祖望(1980版02.13)
021、臺灣通史序連橫(1980版02.15)
022、世說新語五則劉義慶(1980版02.16) 023、劉老老紅樓夢(1980版02.17)
024、檀弓選禮記(1980版03.02)
025、指喻方孝孺(1980版03.03)
026、水經江水注酈道元(1980版03.04) 027、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1980版03.05) 028、曹劌論戰左傳(1980版03.07)
029、大鐵椎傳魏禧(1980版03.08)
030、義田記錢公輔(1980版03.10)
031、論貴粟疏鼂錯(1980版03.11)
032、范進中舉吳敬梓(1980版03.12)
033、陳情表李密(1980版03.13)
034、五代史記一行傳敘歐陽修(1980版03.14) 035、張中丞傳後敘韓愈(1981版04.02) 036、荊軻傳司馬遷(1981版04.03)
037、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1981版04.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