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生态学的各个关键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它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个体、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组成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生物群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3. 生态位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物种的生态位由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决定。

4. 生态位分化生态位分化指的是当一种或多种物种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生态位,减少彼此竞争的过程。

这样可以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供生态服务至关重要。

6. 传粉传粉是指植物通过借助外部媒介(如昆虫、鸟类或风)将花粉传递到其他植物上的过程。

传粉对植物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指生物体内激素分泌和代谢的过程,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行为。

植物和动物都依赖激素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8.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被食草动物所摄取,最终流向其他食物链的环节。

9.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利共生、寄生共生或捕食共生。

10.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表示一个地区或个体对生态系统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

它衡量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与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之间的平衡。

11.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各种转化过程,包括氮固定、氮释放、氮捕获和氮沉积等。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1. 环境:环境指的是生物或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气候、土壤、水、动植物、微生物等要素。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性单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存在的地理区域。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总和,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污染: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对生物体、物体或者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能量、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威胁到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发展方式。

二、环境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能量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各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4. 损害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调控: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对生物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5. 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6. 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对环境的影响。

7.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寻找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方式。

三、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种群都在特定生态位上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生态学的知识点

生态学的知识点

生态学的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种类的群体,它们在特定地点上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

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气候等因素,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生态系统的组成元素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二、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光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从而被植物吸收。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量,并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这种能量转移在不同层级的食物链中不断进行,直到最终被消耗者利用并释放为热能。

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过程。

三、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它指的是一个区域或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意味着生态系统更具有抵抗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物种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四、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利用资源和生存空间的方式来避免直接竞争。

每个物种的生态位是独特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位置。

生态位的存在使得生物群落能够共存并维持生态平衡。

总结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涵盖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地球家园。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

1.有效积温:根据生物有效临界温度的天数的日平均温度累计计算发育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用于:预测害虫发生的世代数;来年发生程度以及害虫的分布区危害猖獗区;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规划,合理安排作物和预测农时;预测生物地理分布边界。

2.霍普金斯物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洲温带地区每向北移动纬度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122m,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迟4天;在晚夏和秋天则相反,都要提早4天。

3.森林防火措施:①开展生物工程防火,建立火灾阻隔系统:利用耐火树种,营造防火林带②开展计划烧除,加强可燃物管理:用低强度火烧除杂草,而不烧伤树木③加强防火管理:对人类用火严加控制4.种群增长模型:“S”型增长:两个特点:①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②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逻辑斯谛方程:dN/dt=rN(1-N/K)N为种群大小,K为环境容纳量曲线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种群个数少,增长缓慢);加速期(密度增加逐渐加快);转折期(个体数达到一半,密度增长速率最快);减速器(密度增加减慢);饱和期(个体数量达到饱和K值)主要意义:①是许多两个相互影响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②是渔牧林业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③两个参数r和k是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5.生殖对策:r-对策和k-对策:r-对策: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高的繁殖能量和短的世代周期以“量”取胜,死亡率高,能讯速恢复(昆虫;白桦、山杨树种虽为高大乔木,但种子小,数量大,易飞散传播,为典型的r对策特征)K-对策: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个体大,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以“质”取胜,数量较稳定,一般在K值附近,种群恢复困难,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大熊猫,老虎等大型哺乳动物,以及红松等树木)6.他感作用(异株克生):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是种间关系的一部分,是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种间关系也有此现象。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物圈生态学二、了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物种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生境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幅黄化现象生理有效辐射光周期有效积温Bergman规律Allen规律休眠物候节律土壤肥力内稳态形态建成三基点光补偿点光饱和有效积温法则温周期现象二、重要知识点1、环境概念2、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3、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以及生物的适应(1)光强,光质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昼夜节律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3)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三基点有效基温(公式)积温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4)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从形态,生理,行为三方面分别回答(5)生物对温度变化的重要反应(6)物候节律内源学说(7)休眠概念以及动物休眠的生理变化(8)动物,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9)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了解)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种群种群生态因子种群空间格局样方法标志重补法单体生物构件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年龄锥体图性比内禀增长率赤潮种群平衡生态入侵三、重要知识点1、种群动态(重点)标志重捕法(公式)步骤种群结构生命表的编制存活曲线种群增长率(公式,意义)内禀增长率种群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公式,意义,适当计算)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缔曲线,方程,意义)种群的数量变动(几种类型)2、种群空间格局(重点)三种类型意义3、种群调节(相关概念)四种学说第四章种群生活史一、名词解释生活史生长发育异速生长繁殖扩散繁殖成效繁殖成本繁殖格局繁殖策略性选择四、重要知识点1、生活史生长s型曲线繁殖(意义)扩散(动物,植物扩散的意义,方式)2、繁殖成效繁殖价值(了解)亲本投资3、繁殖格局一次繁殖多次繁殖(两者的比较)列举一次繁殖,多次繁殖,延长繁殖以及提前繁殖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势。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生态学概述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损失3.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四、群落生态学4.1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4.2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4.3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4.4 群落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五、种群生态学5.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5.2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增长模型5.3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活史特征5.4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六、生态位和资源利用6.1 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6.2 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6.3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6.4 生态位的演化和适应性七、生态系统的演替7.1 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和类型7.2 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7.3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和特征7.4 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和重建八、生态学与环境保护8.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8.2 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8.3 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8.4 生态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九、全球变化与生态学9.1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影响9.2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3 全球变化对物种适应性和分布的影响9.4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演替等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学也需要关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学相关知识点

生态学相关知识点

生命的起源: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特点:原始界膜和原始的物质交换)、原始生命(特点:原始新陈代谢和繁殖)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作生物圈,由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组成。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几大著名生态学派: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环境科学: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和。

生态学中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综合作用,各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综合作用于生物。

例如:水体温度与溶解氧的关系水温上升,水中的溶氧量随之下降。

二,主导因子作用,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合作用时,光强是主导因子,温度和CO2为次要因子。

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的因子直接影响生物,有的通过其他因子间接作用。

四,阶段性作用,因子在生物的不同发育时期的作用及效果不同,五,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作用: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作用规律:上面的五点和第六点: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性因子。

①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针对某一特定主体,相对的意义。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二)生态因子的类型1.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2.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3.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4.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一)综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单因子变化,必起其他因子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不可替代性: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

补偿性作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有可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四)阶段性作用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一)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其他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物质的量。

(二)限制因子定律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布莱克曼:提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三)Shelford耐性定律1.一种生物能够生长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中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一种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能生存。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这个耐受范围的大小。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有机体:包括生命的各组织层次;2环境:包括非生环境和生物环境;3相互关系—相互作用:①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竞争: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2.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3.环境的分类:①按性质分: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按范围分:宇宙环境空间环境、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③按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④按影响分:原生环境、次生环境4.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分类:①按环境因子特点: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②按对环境的反应: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性因子;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6.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7生态因子的分类:①按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②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③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④按利用方式:条件、资源;⑤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8.限制因子: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9.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10.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两定律异同:都是对生态因子数量的法则,但是前者是决定植物的生长,最小因子增加有利于其生长,而后者生态因子的增加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1.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1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13.适应方式: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营养适应;14.适应: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特性和性状的现象;15.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 K = NT 表示,考虑到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又可写成: K = N T-C 其中,N为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K是总积温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①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②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③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④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历程;④应用积温预报农时;16.阿伦规律Allen’s rule: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称阿伦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种趋向称贝格曼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约旦规律Jordan’s rule:鱼类的脊椎骨数目在低温水域比在温暖水域的多;17.水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分为3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漠区;18.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外因子来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数量的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19.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①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②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和水分;③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气;④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⑤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1种群: 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加入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等内容;2种群生物学: 研究种群的结构、形成、发展和运动变化过程规律的科学;最主要组成部分是种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学;3种群的主要特征:①数量特征:种群参数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②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4种群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可有三种类型:①均匀分布:S2/m = 0原因: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②随机分布:S2/m = 1 原因: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③聚集分布:S2/m>1 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5.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6.内禀增长能力: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的最大增长能力rm ;方程:①公式:dN/dt=rN1-N/K积分式为:Nt=K/1+e的a-rt次方②图形:环境容量K,时间X0-2-20,种群大小Y;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③意义:它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的两个参数K和r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8;生活史生活周期:生物从其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关键组分:体形大小、生长率、繁殖、寿命;9.生态对策:各种生物所特有的生活史种群生态特征:如出生率、寿命、大小和存活率等被视为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生存对策--进化对策;该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活史对策可以理解为生活史的各种成分或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繁殖对策、取食对策、避敌对策、扩散对策;10.种内与种间关系:①种内关系: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②动物和植物的种内关系有所不同:植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密度效应、集群等;动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领域性、集群、分散、婚配制度、等级制、利他行为、通讯等;③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寄生和共生等;11.①合作:指个体通过相互联合,从而对彼此间有利的行为;合作常常是暂时或过渡性的,但也可能是长久性的;合作行为是动物界常见现象;②利他:是指一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利他行为可以对直系亲属、近亲家族、整个群体有利;③竞争:是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④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⑤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⑤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1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①基础生态位: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②实际生态位:生物群落中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多维生态位空间:影响有机体的环境变量作为一系列维,多维变量便是n-维空间,称多维生态位空间,或n-维超体积生态位;13.生态位分化:①生态位重叠: 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称生态位重叠;②高斯假说:高斯认为两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环境中;③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④生态位分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⑤性状替代: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⑥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1.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这种多种群的集合称群落;2.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3.群落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外貌:生长类型②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③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④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⑤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⑥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⑦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⑧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⑨差异性: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4.群落的性质:①机体论学派:群落是一个和生物个体、种群相似的自然单位,是有生命的系统;群落的演替具有定向特征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具有机体特征;代表人物: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②个体论学派:5.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①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②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③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④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6.种的多样性:①概念:指生物种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②两层涵义:种的数目或丰富度;种的均匀度;③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7.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①空间:纬度:随纬度升高物种多样性降低;海拔: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降低;水体:随深度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②时间: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物种多样性会降低;8.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群落的分层与资源光、矿质营养、食物、微气候等利用有关;①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光、矿质营养、水分等地上成层现象、地下成层现象、层间植物②动物的分层现象食物、微气候地下、地面、空中;③水生群落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温度、食物和溶氧量挺水草本层、飘浮草本层、沉水漂草层、水底层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底内动物;9.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亦称群落二维结构;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是由于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主要控制因素:气候因素:微气候、径流;土壤因素:营养物质、土壤质地、地形特点;植物因素:他感作用、遮荫作用、繁殖特点;动物因素:喜食情况、种子散布、食物贮藏、践踏、挖洞;10.群落的时间结构:由于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导致群落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更替,从而构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周期性、群落季相、昼夜相、年际间变化;11.影响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竞争、捕食、干扰、空间异质性群落环境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的特点称为空间异质性12.中国群落的分类:①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和生态环境等作为分类依据,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方法;②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单位:植被型: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群系: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群丛:基本单位;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每一等级的上下再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组,亚;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特点:①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现代生态学的研究领域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经典生态学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和群落为研究对象;②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③具有自我调节能力;④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系列发育阶段;3.组成①非生物成分有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等②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4.生态系统结构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时空分布和物质、能量循环转移的路径;①形态结构空间、时间结构②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5.功能: ①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②物质循环:生物←→环境,双向;③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6.食物链:①定义: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起来,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系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之为食物链;②食物链的类型:据食物链的起点不同,分成两种类型:牧食食物链:又称捕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各级食肉动物;寄生食物链可以看作捕食食物链的一种特殊类型;腐食食物链:又称碎屑食物链,从分解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7.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往往是交叉链索,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此即食物网;食物网本质上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有机体之间相互捕食关系和广泛的适应性;8.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②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③各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展演变的动力;④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9.营养级: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上一切生物的总和,都是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通过营养级向上传递;10.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物数目金字塔;11.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改变,生态学把这种改变称之为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缘于生态系统的内部的自我调节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组成和结构;1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有两种类型:①正反馈: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定;比较少见,破坏作用大,爆发性的;②负反馈: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常见;长远看,生态系统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起主要作用;13.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一种稳定状态,表现为结构、功能、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②对生态平衡的认识: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当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仍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状态;当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平衡将受到破坏,产生生态危机;③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和对外界干扰的忍耐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干预因素的影响超过其生态系统的阈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限值时,自我调节能力将随之降低或消失,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④原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修建大型工程、排放污染物、喷散农药、引入物种等、政策失误等;14初级生产:植物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第一性生产;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是由光、CO2 、H2O、营养物质基本资源、氧和温度影响光合效率以及食草动物的捕食减少光合作用生物量六个因素决定的;15.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以鲜重或干重表示;单位:g/m2或J/m2;16次级生产:动物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自己的有机物质和固定能量的过程,称为次级生产或第二性生产;17.分解作用:分解者将残株、尸体等复杂的有机质逐步降解的过程;①分解的三个过程:碎裂:颗粒体的粉碎,是一迅速的物理过程;主要的改变是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当然也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作用如风化、结冰、解冻和干湿作用等;异化: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分解,分解为单分子的物质如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或无机物葡萄糖降为CO2和H2O;淋溶:纯物理过程,是指水将资源中的可溶解成分解脱出来,其速率实际上也受上两个过程的影响;②理论意义:维持全球生产和分解的平衡;植物的初级生产和资源的分解是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流中的两个主要过程;资源分解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死亡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再循环,给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碎屑食物链以后各生物生产食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造地球表面惰性物质;实践意义:--粪便处理--污水处理18.能量流动过程①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③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④能量流动的过程⑤能量的散失:呼吸作用19.能量流动的特点①能流在生态系统中是变化着的;②能流是单向流动的;能量以光能的状态进入生态系统后,就不能再以光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热的形式不断地逸散于环境中;③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不断递减;20.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最重要的生态效率有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或利用效率、林德曼效率;21.生物浓缩: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或者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富集.22.生物积累:生态系统中生物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23.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中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24.水循环①水循环的意义:生物体的70%是由水构成的,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很好的溶剂,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影响着各类营养物质在地球上的分布;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②水循环的方式:蒸发、降水;每年地球表面蒸发量等于降水量. ③水循环的途径2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污染;②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③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④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使某些人口集中的地区出现了地下水位和水质量的下降,如目前我国许多北方大城市的地下水分布出现“漏斗”;26. ①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进行的图3-4;环境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被固定在有机物质中,然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②碳循环中环境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变了原有的碳素平衡状态;由于森林被砍伐,减少了对CO2的固定,因此,尽管海洋能够吸收近2/3的额外碳源,仍然避免不了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升高; CO2的“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和降水分布的改变;27. ①硫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态,元素硫、二氧化硫、硫酸盐和气态的硫化物等;②硫的循环过程:岩浆活动、燃料燃烧、海面散发及有机物分解--大气--土壤--植物--动物--土壤--海洋沉积岩或植物③硫循环中的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引起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产生;。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1、生态学概念:是讨论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及其互相逻辑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进展。

2、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中,比较严重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酸雨、荒漠化及生态平安等生态问题。

3、可持续性进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伤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庇护协调进展,它们是一个密不行分的系统,既要达到进展经济的目的,又要庇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远持续进展和安居乐业。

4、系统分析的概念:是在明确讨论目的和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间互相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讨论过程。

5、系统分析的途径:黑箱法:彻低忽视系统的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或输出的信息来讨论系统的转化特征和反应特征的讨论途径。

白箱法: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互相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系统讨论办法。

灰箱法: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只了解一部分,来讨论其整体功能。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光内、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互相作用,通过能量流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生态系统按人类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

(表:不同生态系统的比较)(3)、防尘固沙,庇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环境;(6)、提供燃料,增强肥源。

9、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①、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加入大量非自然资源;①、人的管理使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大为降低,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特定的食物产量达到最大;①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和动物并非彻低是自然挑选下形成的,而是在人工挑选下形成的①、农业生态系统收到来自外部有目的地调控,并非向自然生态系统那样,通过内部亚系统的反馈来实现对系统的调控。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1.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物质循环中的生物作用。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人类活动影响。

元素的性质。

生物的生长速率。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水循环。

4.碳循环:c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

主要循环过程: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

碳酸盐的沉淀作用。

5.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面而导致气温上升。

温室气体:CO2\CH4\N2O\SF6\CFCs\HFCs。

温室效应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全球气候常发生暴雨或干旱。

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

6.N循环:生物可利用的N的形式:NO3-\NO2-\NH4+。

N循环的主要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意义: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部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N进入生物循环。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

7.P循环:典型的沉积循环。

P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的储存库。

v磷的循环过程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

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

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8.赤潮:氮和磷的浓度大于0.2和0.02mg/L时,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性变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上聚集成大片的水华(湖泊)或赤潮(海洋)。

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生态学复习知识点1 生态学定义及生态学研究包括那几个空间尺度定义: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空间尺度:局域尺度:个体在这一尺度内完成取食和繁殖等活动。

集合种群尺度:在该尺度内,扩散个体在不同的局域种群之间迁移。

地理尺度:一个物种所占据的整个地理区域,一般个体不会扩散出该区域。

2生物圈的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即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

3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野外研究:野外直接观察,但不易重复数据收集、处理实验室研究:重复性强,但与外界真实环境相差太远。

理论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与客观实际相差太远。

4生态学的特点及研究生态学的意义特点: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环境学科的基础,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不带有政治色彩。

意义:生态学的研究,将使人们从世界范围,从整个生物圈角度来考虑环境问题,进一步认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设法恢复和保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为合理开发自然、建设国土提供指导。

5生态因子的定义,生态因子作用特点及分类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气体、食物及其他生物等。

作用特点:(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生态因子的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3)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分类:1根据性质把生态因子归纳为五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2按有无生命分:生物与非生物3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因子与变动因子4按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因子6 生态幅的定义,生态型的定义,生活型定义,环境定义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最低耐受值和一个最高耐受值(或称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它们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针对某一特定主体,相对的意义。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二)生态因子的类型1.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2.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3.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4.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一)综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单因子变化,必起其他因子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不可替代性: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

补偿性作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有可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四)阶段性作用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一)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其他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物质的量。

(二)限制因子定律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布莱克曼:提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三)Shelford耐性定律1.一种生物能够生长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中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一种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能生存。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这个耐受范围的大小。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世界上有吃盐植物吗?(耐盐植物)2.为什么大雁冬天要向南飞?(生态系统季节性变化?)3.同一种花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统一?(最小因子定律)4.为什么樱花开的时间有时不一致?5.为什么青蛙只在水源附近地活动?(生态因子)7.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6. 别小看森林中蚯蚓,作用大着呢?(引出土壤中的诸多土壤动物及其生态作用)7. 仙人掌为什么满身长刺?8. 植物是吸尘器?(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9. 壁虎为什么能在墙壁上行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 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很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1. 为什么有的树木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子变成了针状?(植物的生态型)12. 变色龙真的能变色吗?(生态系统动物的适应性)1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物候现象)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一、种群的动态13. 烦人的水葫芦?(外来入种入侵,特点: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14.椋鸟的故事(生物入侵的危害)15. 草原上能养多少头羊?(种群密度、生态承载力)16. 蒲公英的花随风吹?(种群扩散)二、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17.尾蜂鸟和植物的故事(比如传粉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昆虫获得食物,而植物获得交配的机会)18. 蚜虫与蚂蚁的关系(蚜虫获得蚂蚁的保护,蚂蚁获得食物—蚜虫的蜜露)19. 昆虫和内共生菌的关系(两者相互获得生活必须的特殊的营养物质)。

20. 蝶真的恋花吗?(或为什么蜜蜂爱在花中舞?)(植物授粉)21.地衣进化?三、生活史对策22.为什么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23.蜜蜂妈妈如何哺育自己的后代(R选择)24. 猫为什么白天休息,晚上活动捕鼠?(生态位)四、种内与种间关系25. 青蛙的体色有什么特点?(生物保护色)26. 为什么你很难发现它们——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上的模样像枯叶)(生物的拟态)27. 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生物警戒)28.渡渡鸟与橄榄树的故事29.植物自私吗(植物分泌的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30.蜻蜓点水为哪般?31.牛背鹭的故事(物种间合作)32.七星瓢虫与蚜虫的故事(物种关系)33.什么有些植物生长在树干上?(植物寄生)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一、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4.为什么说物以类聚?35. 森林王国有哪些成员?(森林是由树木、灌木、小草、藤本、动物、微生物(蘑菇)、昆虫、鸟类等等组成的一个大的王国)36.一花独放不是春?(物种多样性)37.蝙蝠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猫头鹰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生态位)38. 动物的冬眠?39.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生态型)二、群落的动态40.沧海能变成桑田吗?(生态修复)41.地震后为什么会有很多生物消失?(外因性演替)42.春暖花开、落叶知秋?(四季更替——时间结构)43. 秋天妈妈带我上山看红叶?(群落的季节变化)三、群落的分类与排序44.世界上有多少种细菌?(生物多样性)世界上有多少个物种?45.地球上空间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46.为什么不同种类生物分布于不同区间?(空间异质性)47.森林中为什么容易长蘑菇(穿白裙子的姑娘——竹孙菌,松茸、猴头菇……等等)48. 为什么热带地区水果又多又甜?第四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9.能吃细菌的动物?(食物链)50.狡兔三窟?51.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52 啄木鸟的故事53.孔雀开屏为哪般?(行为传递)54.蜘蛛如何捉害虫?(物理传递)55. 为什么多吃植物食品比吃肉类更有利于保护环境?(生态效率)56. 为什么一山不能容二虎(生态金字塔)5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58.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食物链)59. 草原上关于狼与鹿的故事(生态平衡)60. 麻雀与“四害”的故事(生态平衡)第五部分人类与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61.为什么说湿地是地球之肾?62.森林是个大水库?(涵养水源)63.平凡的芦苇作用大?(包粽子、净化水质……N,P的净化;由此带出莲藕、菱角、茭白、芡实等等水生植物的作用)64.一棵树的价值?(空气中的氧气为什么没有减少?)65.地球发烧了?(全球气候变化)66.城市为什么比乡村热?(热岛效应)67.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水土流失)6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怎么形成的(土壤侵蚀)69.楼兰古国为什么会灭亡?(荒漠化)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70.你能算出热带雨林有有多少种动物吗?(生物多样性)71.为什么熊猫只生活在四川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72.南极的虾体内发现了DDT(生物群落)73.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74.神奇的热带雨林(板状根、藤本)75.植物也能“胎生”?(神奇的红树林——红树的“胎生”现象)76.树干生花(你知道好吃的热带水果波罗蜜是长在树干上吗?)。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生态学重要学问点归纳总结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2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物环境:A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a大气候: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打算。

B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领接环境/b小气候: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反作用环境。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CO2 、H2O 、食、天敌……)分类:A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B有无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C 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地)2非密度制约因子(气候,降水)D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引力,光强)2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四季,潮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行代替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或间接作用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全部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地域某种生物余姚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打算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临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妨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蔓延时之歌因素称为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临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的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光质的生态作用:尽管生物生活在日光全光谱下,但不同的光质对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挑选性适应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 波长的辐能,这个带对应于辐射能流的最大节黄化现象:普通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植物物种间对光照强度表现出的适应性差异,是已进化的两类值物间的差异:1阳地植物2阴地植物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1昼行动物2夜行动物自然条件下,动物天天开头活动的时光经常是由光照强度打算的,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水平常,动物才开头活动,因此不同时节随着日出日落的时光差异,动物活动时光也有变化生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逻辑性变化的反应。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这个领域。

第一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例如森林、海洋、湖泊和草原等。

1.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境和生态因子组成。

生物群落是特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类的集合,比如一个森林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境则指生物群落所处的具体场所和条件,比如森林的土壤、水源和气候等。

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群落和生境的环境因素,比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1.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循环过程,例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的转移过程,通常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

第二节: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指在特定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的不同种类的生物。

它们相互作用和依赖,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2.1 生物群落的种类生态学研究发现,生物群落可以根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来进行分类。

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生物的自养方式,分为光合作用型和化石能源依赖型两大类。

光合作用型生物依赖太阳能进行自养,包括植物、藻类和部分细菌;而化石能源依赖型生物依赖地下化石能源进行自养,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2.2 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不同种类的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竞争、共生、捕食、腐化等。

竞争是指同一群落内不同种类之间的争夺资源的关系;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受益;捕食是指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获取能量和养分;腐化是指将死亡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

它探究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所在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该地区相互作用的土壤、水、气候等非生物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地点内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它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资源利用和种群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3.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相同环境中形成的个体聚集体,即种群。

种群生态学主要关注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4.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由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草动物、肉食动物以及其他消费者所吸收和利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5. 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流动。

例如,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水循环使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降水回到地表。

碳循环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和能量。

氮循环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固氮、植物吸收和动物摄取等过程,最终又返回到大气中。

6.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和资源。

每个物种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用来适应特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减少资源竞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 共生与相互关系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生物组织、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以下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生物包括动植物等有机体,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等。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2.群落:群落是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群生物个体。

3.种群: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个给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之间会发生相互竞争和相互作用。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种类、形态和遗传信息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自然资源,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7.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它包括物种对资源利用的偏好、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等。

8.生态平衡和稳定性: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物种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利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

9.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等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破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10.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生态学研究,可以为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重心就是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的四个层次:●个体:就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映。

●种群:就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比、性比、种内关系与空间分布结构等。

60年代前就是研究主流。

●群落:栖息在同一区域中的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

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

●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与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野外就是首选、并且就是第一性的。

如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实验研究就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优点就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

——自然条件下试验法,如驱除寄生虫以研究雷鸟种群的动态。

●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种群动态,种群增长与种间竞争。

预测结果还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根据现实通过修改模型参数,使研究结果逐步逼近现实等。

第二章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与其她相关生物等。

2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与。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因素。

3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与(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生境就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态学 :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环境 :包括非生环境与生物环境。

互作用;②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用 ,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的空间 ,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与。

①按性质分 : 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境 (地理环境 )、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分: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4、环境因子 因子分类:①按环境因子特点:气候类、 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性因子。

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而环境因子则就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非生物因子 ; ②按性质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群数量变动的作用 :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及其作用特点 :稳定因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限制因子就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 ,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

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

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两定律异同 :都就是对生态因子数量的法则 定植物的生长 ,最小因子增加有利于其生长 存。

11、限制因子定律 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与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 需的最大量时 ,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

12、生态幅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 一个耐受范围 ,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与最高点。

在最低点与最高点 (或耐受性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

13、适应方式 :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营养适 应。

14、适应 :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特性与性状的现象。

15、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完 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就是一个常数 ,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K = N?T表示,考虑到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 ,又可写成:K = N ( T -C )其中,N 为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T 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 就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K 就是总积温 (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① 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② 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③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④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历程;④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阿伦规律 (Allen 's rule): 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 (如四肢、尾、耳 朵及鼻 )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 ,称阿伦规律 ,就是减少散热的适应。

贝格曼规律 (Bergman 'srule): 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种趋向 称贝格曼规律 ,就是减少散热的适应。

约旦规律 (Jordan 's rule) : 鱼类的脊椎骨数目在低温水域 比在温暖水域的多。

17、水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 :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 3个等雨量区 ,因(1)有机体 :包括生命的各组织层次。

(3)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①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 :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种内竞争 :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 2、环境 :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 3、环境的分类 :②按范围分 : 宇宙环境 (空间环境 )、地球环 ③按主体分 : 人类环境、 (生物 )环境 ④按影响 :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环境 土壤类、 生物类 ②按对环境的反应 :第一性周期因子、 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 6、区别 : 生态因子就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 7 生态因子的分类 : ①按生命特征 :生物因子、 ;③对生物种 5、 ;④按利用方式:条件、资源;⑤稳定性 8、限制因子 : ;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 9、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 10、耐受性定律 : 任 ,会,但就是前者就是决 ,而后者生态因子的增加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 16、而植被类型也分为3 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与荒漠区。

18、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与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外因子来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数量的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

19、土壤的生态学意义:①为陆生植物提供基19、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②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与水分;③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气;④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⑤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就是在土壤中进行。

1 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加入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等内容。

2 种群生物学:研究种群的结构、形成、发展与运动变化过程规律的科学。

最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种群遗传学与种群生态学。

3 种群的主要特征 :①数量特征 :种群参数变化就是 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

②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

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就是一个基因库。

4种群分布格局: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可有三 种类型:①均匀分布:S2/m = 0原因: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②随机分布:S2/ m = 1原因资源 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③聚集分布 :S2/m>1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

5、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 种群内的比例与配置情况。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 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年龄锥体 有三种类型 :增长型、稳定型与下降 )型。

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 繁殖的历史 ,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 ,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 ,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6、内禀增长能力 :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 ,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 ,排除捕食者与疾病 ,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的最大增长能力 (r m )。

7、logistic 方程:①公式:dN/dt=rN (1-N/K )积分式为:Nt=K / (1 + e 的a-rt 次方)② 图形:环境容量 K,时间X (0-2-20),种群大小丫(0-1、5-7、5);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与期。

③意义: 它就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它就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的两个参数 K 与r 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生活史 (生活周期 ):生物从其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关键组分:体形大小、生长率、繁殖、寿命。

9、生态对策 :各种生物所特有的生活史 (种群生态特征 :如出生率、寿命、大小 与存活率等 )被视为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生存对策--进化对策。

该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 策。

生活史对策可以理解为生活史的各种成分或整体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

繁 殖对策、取食对策、避敌对策、扩散对策。

10、种内与种间关系:①种内关系: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②动物与植物的种内关系有 所不同 :植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密度效应、 集群等。

动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领域性、 集群、分散、婚配制度、等级制、利她行为、通讯等。

③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寄生 与共生等。

11、 ①合作 :指个体通过相互联合 ,从而对彼此间有利的行为。

合作常常就是暂时或过渡性的 ,但也可能就是长久性的。

合作行为就是动物界常见现象。

②利她 :就是指一个体 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她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

利她行为可以对直系亲属、近亲家族、 整个群体有利。

③竞争 :就是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直接 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④ 捕食 :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

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

⑤寄生:就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 内或体表 ,从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8。

前者称 ,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

,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

12、生态位 : 就是指物种在 :生物群落中 ,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 :生物群落中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 ,多维变量便就是 n-维空间, 13、生态位分化 :①生态位重叠 : 两物种生态位空 :高斯认为两物种越相似 ,生态位重叠就越多 , :资 :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 :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 ,叫性状替代。

⑥竞争释放 :在缺乏竞争者时 ,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 ,这种现象称物质中获取营养 ,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

⑤互利共生 : 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 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基础生态位 的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

②实际生态位 生态位。

多维生态位空间 :影响有机体的环境变量作为一系列维 称多维生态位空间,或n-维超体积生态位。

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称生态位重叠。

②高斯假说 竞争也就越激烈。

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环境中。

③生态位漂移 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

④生态位分离 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

⑤性状替代 性状的变化 竞争释放。

1、群落 : 彼此影响、 种群的集合称群落。

2、群落生态学 : 就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群落的基本 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外貌 :生长类型②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物种数与个体数。

③不同物种之间 的相互影响 :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 ;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与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④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⑤具有一定 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⑥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⑦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⑧群落的边界特征 :或明确或不明确的 边界。

⑨差异性: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4、群落的性质:①机体论学派:群落就 是一个与生物个体、种群相似的自然单位 ,就是有生命的系统。

群落的演替具有定向特征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 ,具有机体特征。

代表人物 :美国生态学家 Clements 。

②个体 论学派 :群落并不就是一个自然单位 ,而就是自然界中在空间与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一个区 段。

群落没有边界 ,自然界没有两个群落就是相同的 ,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群落差异就是连续 的。

代表人物 :H 、 A 、 Gleason 。

5、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 , 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