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大事表
地理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理年代表(最全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9259a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d.png)
地理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理年代表是一份记录地理事件与发现的详细时间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最全面的地理年代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的历程与重要事件。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地理事件和发现:
- 公元前3500年 - 古埃及人开始绘制地图,标志着地图制作的起点。
- 公元前2768年-公元前2613年 - 古代中国人编纂的《尚书》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对地理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公元6世纪 - 古希腊学者爱拉托逊斯绘制了世界第一张世界地图,开创了现代地理学的基础。
- 15世纪 - 欧洲探险家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使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 18世纪 - 亚历山大·冯·洪堡提出了自然地理学的概念,标志着现代地理学的形成。
- 19世纪 - 英国地理学家达尔文提出地貌演变的理论,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20世纪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得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 21世纪 -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地理学在监测环境变化和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以上只是地理年代表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还有许多重要的地理事件和发现未在此列出。
希望阅读者通过本文档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对地理学的兴趣。
此地理年代表的参考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文献、历史资料以及地理学教科书。
为保证信息准确性,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探索年表
![地理探索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e2728c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1.png)
地理探索年表公元前1450年: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期间,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地理探索,即埃及300艘船队驶过红海,进行了一次远洋航行,探索了东非沿岸地区。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在位期间,他的将军纳尔萨环绕非洲大陆,成功完成了一次驾船环航的壮举,这次探险不仅积累了许多地理知识,还开辟了贸易航线。
公元1610年:荷兰人亨德里克·哈蹄发现了马克斯瓦尔球测地仪,该仪器可以精确测量船只的纬度和经度,这大大推动了地理探索的发展。
公元1768年-1779年:詹姆斯·库克船长指挥英国皇家海军的“哥伦比亚”号船远航,他成功穿越了两个大洋,探索了许多岛屿和沿岸区域,并绘制了详细的地图。
1845年:约翰·威廉姆斯·德雷珀率领一支英国远征队,前往北极寻找北部通航的可能性,但可惜全队遭遇严寒和恶劣的环境,全部丧生。
1871年:英国探险家亨利·斯坦利找到了在非洲现今刚果民主共和国地区的著名地标维多利亚瀑布,这次探险开启了进一步了解非洲大陆内陆的探索。
1909年:罗尔德·阿蒙森首次征服了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的杰出成就鼓舞了许多勇敢的登山者,开创了高山探险的新篇章。
1911年:劳伦斯·奥茨领导的英国南极考察队成员罗伯特·斯科特等人首次到达南极点,但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全队不幸罹难。
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爱德蒙·希拉里与尚·比约率领的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首次征服这座高峰的人。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功登陆月球,这次壮举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性突破。
1985年:法国潜水员雅克·伯斯特和让-米歇尔·科斯托成功实现深潜超过300米,标志着深海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0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韦斯特莫尔兰德公司联合开展的“地球探险队”项目,探索了长达一年的全球旅程,让人们更加了解地球各个角落的奇妙之处。
中国地理教育大事记
![中国地理教育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7cbadc30cfc789eb172dc8d0.png)
中国地理教育大事记(1839~1999)1.序地理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使中小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自然环境、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世界整体、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状况及其政治经济动态、各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相互依赖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使他们具有广阔的胸怀、拥护世界和平事业、发展各国民族交往,参与世界的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工作均有积极意义。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乏这些知识,作为一个合格的、思想进步的公民乃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地理学科实是中小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我国自古以来,在历代的教育工作中,对传授地理知识从未忽视。
早在春秋时代成书的《禹贡》实际上也是最早的一部中国地理课本。
此后历代的方志一类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卷册在万部以上,这些志籍也就是历代的地理文献。
历代的行政官吏及学人对这些舆地书籍都非常重视,视这些为了解各地地理情况的宝书。
迨乎明清以来,西学东渐,世界的地理知识也同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不断传入。
我国人民的眼界大开,地理知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仅增加了对世界各国各地区一般地理知识的了解,而且也深入到天文、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以及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现状、配置规划人口、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地理一类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入,甚至也涉及到地图、遥感、信息等知识领域,虽然这些知识目前都已成为独立的学科,但其基础却同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因而自清代中后期以来,地理一科已受到学校的重视,自清末时期起,它已正式列入学校的课程之中。
一百多年来,它的兴起发展,曾经历了一段波浪起伏的过程,其间当然也存在教材编写上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着社会对这门学科的认识问题。
但总的趋向是历经风霜,愈摧愈坚,它的前程仍然是昂然挺立,不断发展和提高。
本大事记跨年自19世纪中期起,至20世纪末年止,约跨一个半世纪。
书中历记这一个半世纪时期中我国中小学地理教育自兴起、发展、起伏以及复兴等方面的大事,其中特别是对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中小学地理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叙述特详。
地理大事件100字
![地理大事件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7e875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7.png)
地理大事件100字
以下是关于地理大事件的100字内容
1.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智利发生了一场震级达到9.5级的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和山体滑坡,造成数千人死亡和失踪。
2.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中国唐山市发生了一场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和失踪,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灾害之一。
3. 日本福岛核泄漏: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反应堆出现故障,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新高中地理复习大事年表(太有用了)
![最新高中地理复习大事年表(太有用了)](https://img.taocdn.com/s3/m/0b810d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0.png)
最新高中地理复习大事年表(太有用了)最新高中地理复大事年表(太有用了)事件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4.56亿年前:地球形成,进入化学演化阶段。
4.56亿年前:地球形成,进入化学演化阶段。
- 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命形式――原核生物。
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命形式――原核生物。
- 2亿年前:地球开始出现复杂的生命形式――真核生物。
2亿年前:地球开始出现复杂的生命形式――真核生物。
- 4.6万年前:人类出现,有石制工具,开始活动。
4.6万年前:人类出现,有石制工具,开始活动。
事件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和运动- 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构造:-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由固态和半固态部分组成。
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由固态和半固态部分组成。
-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 地球运动的表现形式:地球运动的表现形式:-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自西向东旋转,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自西向东旋转,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 地球倾斜自转轴:导致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日照和温度。
地球倾斜自转轴:导致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日照和温度。
事件三:地球上的生命与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指地球上各个地域中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指地球上各个地域中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位。
- 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 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消耗增加和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消耗增加和环境污染。
- 工业化: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破坏生态平衡。
【初中地理】近百年来地理发展大事记
![【初中地理】近百年来地理发展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fbe70539ad51f01dc381f167.png)
【初中地理】近百年来地理发展大事记1901年,奥地利的休斯出版巨著《地球的面貌》,总结了迅速发展的近代地质学,书中出现了构造体系,大陆漂移等概念的雏形,预示着现代地质学的崛起。
书中首次提出“生物圈”这一重要术语。
地理1902年,英国的泰塞伦斯发现大气圈之平流层。
英国的亥维塞和美国的肯内利从无线电绕地球弯曲通讯,提出大气圈有电离层存在。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自制的内燃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史上重要的一步。
1909年,奥地利地震学者莫霍洛维契奇根据地震资料首先发现了“莫霍界面”,使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有了一定认识。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魏格纳首次向世人公布了大陆漂移学说,引起巨大轰动。
1914年,德国的古登堡发现“古登堡界面”,使人们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21年,挪威人V·皮叶克尼斯提出著名的大气环流图案,对世界气象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4年,35岁的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威尔逊山天文台台长海尔建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2.5米口径望远镜,发现并证明了远在银河系外的恒星系统,即河外星系,它是20世纪天文学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1928年,英国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霍姆斯提出地慢对流说,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地球物理理论之一。
1935年,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里克特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首次提出震级的标度。
1942年,美国的林德曼发表“食物链”和“金字塔营养级”研究报告,创立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法则”。
1946年,美国人沙佛发明了人工降雨。
1947年,美国科学家利比进行实验证实放射性碳可以测定地球上的物质生成的年代。
1951年,德国的比尔曼通过对彗尾的运动和电离性质的分析,发现太阳经常射出氢等离子体,即所谓“太阳风”。
1954年,苏联建成并正式启用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美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赫斯与美国学者曲茨共同提出海底扩张的理论,为大陆漂移说做出了新的解释。
地球演化大事记表
![地球演化大事记表](https://img.taocdn.com/s3/m/2bf281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c.png)
地球演化大事记表- 4.6亿年前:地球形成 - 科学家认为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经过几亿年的磨合和变化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
- 3.8亿年前:生命的起源 - 最早的生命形式出现在地球上,这些早期的生命形式为今天的生物世界奠定了基础。
- 2.5亿年前:古生物大灭绝 - 在地球演化历程中,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是在2.5亿年前,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 2.2亿年前:恐龙时代的开始 - 恐龙成为当时地球上的主要动物种群,统治了地球长达1.5亿年。
- 6,500万年前:哺乳动物的出现 - 正是在这一时期,哺乳动物开始迅速繁衍,并逐渐在地球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 6,000万年前:恐龙灭绝 - 在这个时期,一场灾难性的事件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和其他物种的进化腾出了空间。
- 400万年前:人类的起源 - 最早的人类祖先出现在非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类的形态。
- 200万年前:早期人类离开非洲 - 早期人类开始走出非洲,向其他大陆迁移,逐渐扩大了自己的生存领域。
- 1.8万年前:冰河时代的终结 - 冰河退却,地球的气候逐渐恢复温暖,为人类文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 1769年:工业革命的开始- 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里程碑。
- 2021年:全球变暖加剧 - 地球面临着全球变暖的严重挑战,需要全球合作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注意:以上时间点仅为大致估计,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这些地球演化大事记展示了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的演化过程,见证了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的巨大变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演化的了解也在不断扩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奇迹等待我们的探索。
高中地理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总汇
![高中地理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3d175f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6.png)
高中地理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总汇
一、自然地理
1. 4.6亿年前 - 古生代寒武纪
- 生命起源:开始出现最早的海洋生物。
- 大陆漂移:地球上的大陆团块开始漂移,形成了现今的大陆。
2. 2.5亿年前 - 古生代地球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 白垩纪末期:地球上超过75%的物种遭到灭绝。
3. 6600万年前 - 第四纪冰川时期
- 冰河期:冰川在地球表面扩展,造成全球气温下降,冰川蚕
食了北半球大部分的土地。
二、人文地理
1. 14世纪 - 印刷术的发明
- 可移动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带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2. 16世纪 - 大航海时代
- 欧洲诸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探险和贸易活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3. 20世纪 - 科技革命
- 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
三、地理重大事件
1. 1972年 - 地球无国界的照片
- 阿波罗17号航天员拍摄了著名的地球无国界的照片,提醒人们应保护地球资源。
2. 1987年 - 蒙特利尔议定书
- 首次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协议,目的是保护臭氧层。
3. 1992年 - 地球峰会
-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会议,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总结
以上所列举的时间和事件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反映了地球自然和人文的演变过程,也揭示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了解这些时间和事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发展和未来。
地理学大事年表
![地理学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83947e8771fe910ef02df807.png)
1870年 新问题》,主张地理学二元论
公元1871年 ·第一届国际地理大会在比利时召开
公元1876~ ·法国E.雷克吕著《新世界地理》(19卷),创立以区域
1894年 为基础描述全球的方法
公元前3世纪 ·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第一个用几何方
法计算地球周长,奠定数理地理的基础
公元前168年 ·随葬的《马王堆出土西汉地图》中的“地形图”是世界
前 上现存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驻军图”是世界
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
体”;绘制《禹贡地域图》(18篇)
约公元3世纪 ·中国最早记述河流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经》问世
公元304年 ·嵇含著中国最早的区域植物志《南方草木状》,提出南
岭为中国植物分布的另一条界线
公元4世纪 ·常璩著中国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方志《华阳国志》
约公元前350年 ·希腊亚里士多德证明大地是个球体,并将南北半球划分
为若干对称的温度带
约公元前310年 ·随葬于河北平山的“兆域图”,为中国已发现最早的地
图
公元前241/前 ·中国《吕氏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239年 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共200多年的水旱记录
色分注古今地名的方法
公元813年 ·李吉甫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已佚)
公元921年 ·阿拉伯巴尔基编成第一部《世界气候图集》
公元10世纪 ·阿拉伯马苏第旅行西亚、南亚、南欧、东非,著《黄金
《史记·货殖列传》
公元10~20年 ·罗马斯特拉波编写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地理学》
地理探索与发现年表
![地理探索与发现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974d25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0.png)
地理探索与发现年表- 西元前3500年:巴比伦人使用万宝之地的地理知识,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地图。
- 西元前2400年:古埃及人开始利用尼罗河进行定期洪水的农业活动。
- 西元前600年:古希腊人提出了地球是球体的观点,并计算出地球的周长。
- 1492年: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发现了新大陆,标志着欧洲人开始全球海洋探险时代。
- 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 1799年:尼罗河的源头被发现,揭示了尼罗河的地理起源。
- 1805年:亚历山大·冯·洪堡率领科学探险队征服了安第斯山脉,并得出“地形和植被是受气候影响的”结论。
- 1858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对生物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1895年:德国考古学家斯卡特在土耳其的特洛伊发现了古城遗址,验证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
- 1903年:奥斯特瓦尔德·西德斯基率领挪威南极探险队成功到达南极点。
- 1911年:诺尔泰军官罗尔德·阿蒙森率领挪威南极探险队首次征服南极点。
- 1914年:埃尔威尔逊率领英国南极探险队跨越南极大陆,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横穿南极洲的壮举。
- 1961年:被称为地理之父的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作品《人类地理学概论》首次系统地整理了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了月球,人类实现了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1974年:人类祖先“露西”化石在埃塞俄比亚被发现,揭示了早期人类的进化历程。
- 1986年:首次成功探测到地球核心的地震波,为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1997年:国际地球大气研究计划(IGAC)成立,致力于研究地球大气的组成和变化。
- 2012年:卡梅伦人首次使用3D地图技术,将南非的朱瓦尼教育中心呈现给了世界。
- 2016年: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成为地理学和地理探索的重要工具,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
地理时事整理
![地理时事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0143054431b90d6c85c735.png)
一、“南水”进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在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县丹江口水库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从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汉江水奔流北上入京。
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居民将用上丹江水。
二、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事件:1、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2、“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
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于7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三、北京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雾霾常见于城市。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14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四、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五、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在北京举行,,为什么会址选择在距离北京市中心50公里的雁栖湖?这次把雁栖湖作为主会场也是为了彰显绿色环保的理念。
也可以彰显出北京在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方面的成果。
这期间,北京天空所呈现出的澄清高远的景象被誉为“APEC蓝”。
怀柔区雁栖湖的建设在建筑、能源、环境等方面始终以低碳、自然生态和环保为理念,APEC蓝深入人心,增强公众绿色环保的责任和意识六、航空航天“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10月24日在中国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11月1日,飞行了8天的嫦娥五号试验器已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地理大发现大事年表
![地理大发现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c8e2d7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9.png)
地理大发现大事年表地理大发现是一个涉及多个重大事件和时间点的过程。
以下是地理大发现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时间点:•1249年:葡萄牙王国军队攻克阿尔加维,将摩尔人的势力彻底驱逐出葡萄牙的国土,胜利完成了再征服运动。
这标志着葡萄牙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为后来地理大发现奠定了基础。
•1250年:埃及阿尤布王朝发生政变,马木路克军团将领艾伯克建立了马木路克王朝。
马木路克王朝建立后,开始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严重影响了西欧商人的利益,抑制阻碍了东西方贸易和物资交流。
•1279年:中国宋朝灭亡,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全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为后来的东西方交流奠定了基础。
•1295年:威尼斯共和国商人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了欧洲。
他口述著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叙述了中国和东方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物产文明,对东方的财富做了夸张的描写,并盛赞中国和东方各国的富庶繁华。
此书后来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广为流传。
•1307年:佛罗伦萨共和国文学家但丁发表其著作《神曲》,这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文艺复兴运动是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和精神因素,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直接作用于地理大发现。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这是地理大发现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哥伦布的发现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探索和殖民,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这是欧洲人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标志性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和交流的发展。
•1522年: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球形,为后来的地理学研究和航海探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以上是地理大发现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时间点,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全球贸易、文化和物种交流的发展,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最新高中地理复习大事年表(太有用了)
![最新高中地理复习大事年表(太有用了)](https://img.taocdn.com/s3/m/e2b18c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b.png)
最新高中地理复习大事年表(太有用了)最新高中地理复大事年表
一、大事年表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最新的高中地理复大事年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地理学科的重要事件和知识点。
年表内容将包括地理学科中的重要事件、发现和理论,以及与这些事件相关的重要考点和知识点。
希望这份年表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进行地理学科的复,提高复效率和成绩。
二、最新高中地理复大事年表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构造和形状
- 地球运动的证据及其影响
- 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和地球上的主要地理区域
2. 地理之物质基础
- 岩石圈和地壳板块的运动
- 大气圈和气候变化
- 水圈和水资源管理
-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3.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
-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
4. 农业与资源
- 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性
- 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工业与经济
- 工业化与工业布局
- 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
- 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联系6. 社会与文化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年表使用建议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结合年表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
- 复时,可以将年表的内容与教科书、讲义等研究资料进行结合,加深理解和记忆。
- 复过程中,可以制作笔记或总结,帮助巩固知识点。
- 需要重点复的内容可以进行标注或加亮处理,以便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年表仅供参考,学生仍需根据具体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进行复习。
历史上的地理大事件100字
![历史上的地理大事件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b30a6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d.png)
历史上的地理大事件100字
1. 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探险与航海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建立了殖民地体系。
2. 大陆漂移理论: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理论,揭示了地球地壳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地质学奠定了基础。
3. 人类登月: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宇航员登陆月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登月,标志着人类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突破。
4. 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1944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发动大规模登陆行动,成功开辟了西线战场,最终促使纳粹德国战败。
5. 巴拿马运河开通: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缩短了航行距离,对全球贸易和航运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理发现年表
![地理发现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9f6121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7.png)
地理发现年表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开创了希腊化时代,对地理发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前240年: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提出了地球的周长的第一个准确估计。
公元前147年:罗马帝国将整个亚历山大港的土地并入其领土。
公元100年:罗马人普鲁图尼乌斯执行调查测量罗马帝国的土地,推动了测量学的发展。
公元60年:罗马公民尼科耳斯·哥普尼克斯第一个指出地球是一个球体。
公元德国东部部分的日耳曼人分裂为许多部落,后来成为日耳曼人部分的两个主要群体:不列颠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
这两者都通过海洋渗透扩大领土、兼并更多的地方,并最终成为强大的帝国。
618 - 90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朝代,其时期频繁进行地理探索和发现。
唐朝统治的中国政府向西方国家发送外交使节,探索和建立了对外贸易的联系。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通过征服欧洲和亚洲的大片土地,打开了世界各地交流和地理发现的大门。
1295 - 1297年: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游历了亚洲,他的旅行记载成为了世界地理发现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公元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巴尔多禄·迪亚士通过航海成功地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为欧洲探索和殖民亚洲奠定了基础。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开始在北美和南美建立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公元1768 - 1779年:詹姆斯·库克船长率领英国皇家海军向南太平洋航行,发现并记录了大量的岛屿和海洋生物,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1909年:罗伯特·埃里克森率领北极航行队成功穿越北极,证明了北极是一个可通过的航道。
公元1956年:南极洲的七个国家签署《南极条约》,为南极洲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国际框架。
公元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成功,人类首次登陆月球,拓宽了地理发现的范围。
公元1985年:美瑞联合考古队在埃及金字塔附近的开罗郊区发现了第一艘古埃及船只,为古代航海和交通方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世界地理年表
![世界地理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618ba0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5.png)
世界地理年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开创了希腊化时代。
-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希腊化时代开始进入分裂和动荡的阶段。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并开始修建万里长城。
- 公元前218年:罗马帝国开始对西班牙进行征服与扩张。
- 公元前146年:罗马对希腊城邦进行征服,希腊陷入罗马统治之下。
公元1世纪至公元9世纪:- 公元70年:罗马帝国摧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导致犹太人分散流亡。
- 公元220年:三国时代结束,中国黄巾起义结束,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魏国。
-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罗马的终结。
- 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倡导者穆罕默德迁徙至麦地那,也被称为“至圣先知迁徙”。
- 公元732年: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成功抵御了穆斯林统治者阿卜杜勒-拉赫曼的侵略。
公元10世纪至公元16世纪:-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中国进入北宋时期。
- 公元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持续到1099年。
- 公元1215年:英国约翰王签署了《大宪章》,奠定了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基础。
- 公元1453年:鄂图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结束了拜占庭帝国。
- 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欧洲殖民美洲的时代。
公元17世纪至公元19世纪:- 公元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标志着英国的殖民扩张。
- 公元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导致美国独立于大英帝国。
- 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废除了封建制度并推动了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
- 公元1815年:拿破仑战败,维也纳会议确立了欧洲的新秩序。
- 公元1839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被列强侵略。
公元20世纪至今:- 公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规模动员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力量。
- 公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组织成立,国际秩序经历了巨大变革。
地理学大事年表
![地理学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028efdf581c758f5f61f677e.png)
地理学大事年表公元前25~前23世纪巴比伦人在陶片上刻划的地图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1217年中国甲骨文中有连续10天的天气记录。
公元前1000年中国《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一年前的物候和农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记录。
公元前9~前8世纪希腊荷马史诗含有许多地理记述,其中对小亚细亚沿岸地带的描述较为详细。
公元前6世纪希腊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定位。
公元前6~前5世纪《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南北植物和动物分布的界线。
公元前5世纪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提出须用地理观点研究全部历史,用历史观点研究所有地理。
公元前5~前4世纪中国《夏小正》按月记述全年的物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专篇《尚书•禹贡》问世。
中国最早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的《管子•地员》篇问世。
约公元前350年希腊亚里士多德证明大地是个球体,并将南北半球划分为若干对称的温度带。
约公元前310年随葬于河北平山的“兆域图”,为中国已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41/前239年中国《吕氏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共200多年的水旱记录。
公元前3世纪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第一个用几何方法计算地球周长,奠定数理地理的基础。
公元前168年随葬的《马王堆出土西汉地图》中的“地形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
公元前2世纪希腊喜帕恰斯提出用经纬网在地球表面确定地物位置,并创立极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139~前126年中国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04~前91年司马迁著中国最早的边疆和域外地理专篇《史记•大宛列传》和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专篇《史记•货殖列传》。
公元10~20年罗马斯特拉波编写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地理学》。
公元23年前中国刘歆编定《山海经》。
公元54~92年班固著中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著作《汉书•地理志》。
资料收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
![资料收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2de3f57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d.png)
资料收集:中国地理百年⼤发现中国地理百年⼤发现 1. 20世纪初,中外学者发现并命名了雅丹地貌 2. 1901年3⽉初,斯⽂・赫定发现楼兰遗址 3. 1908年,张相⽂⾸次提出“秦岭—淮河线” 4. 1909年,⼴东⽔师提督李准巡视西沙海疆测绘地图 5. 1913年4⽉到翌年3⽉,⾦敦・沃德发现三江并流 6. 1916年,⾦敦・沃德提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概念 7. 1923年,翁⽂灏⾸次揭⽰中国地震带 8. 1925年,翁⽂灏揭⽰中国⼭脉的分布、成因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9. 1927—1935年,西北考察团发现⽩云鄂博⼤铁矿、乌鲁⽊齐爬⾏动物化⽯、居延汉简等 10. 1928年,冯景兰在粤北仁化县发现并命名了“丹霞层”,多年后,中国学者定义了“丹霞地貌” 11. 1928年、1959年、2002年,依次发现了殷墟、⼆⾥头古城遗址、陶寺遗址三处古⼈居聚落遗址 12. 1928年,丁⽂江发现徐霞客著作的科学价值 13. 1930年,中外学者命名了“⼤理冰期” 14. 1932 年,王成祖建⽴中国地带—区域体系 15.1934,年丁⽂江等⾸次利⽤等⾼线分层设⾊绘制《中华民国新地图》,20世纪60年代由竺可桢、黄秉维领导,陈述彭主持编纂了我国第⼀部综合性⼤型⾃然地图集《中华⼈民共和国⾃然地图集》 16. 1934年,王德基提出“区域地理样板”理论 17. 1935年,胡焕庸提出⿊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次揭⽰了中国⼈⼝分布规律 18. 1937年发现⼴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20世纪50年代发现天津贝壳堤古海岸遗址 19. 1938年,涂长望揭⽰中国⽓团的运⾏规律 20. 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发现庐⼭冰川遗迹,20世纪80年代,施雅风、崔之久和李吉均等学者否定了庐⼭和中国东部⼭地在第四纪曾有冰川发育的猜测 21. 1940年,吴尚时揭秘琼州海峡成因 22. 1945年,内政部⽅域司勘测边境,恢复和明确我国版图轮廓 23. 1947年,吴尚时、曾昭璇肯定珠江三⾓洲的存在 24. 1947年,吴尚时将中国⼭脉概括为“⼀带三弧”、中国地势为“三级阶梯” 25. 1947年,中国政府确定曾母暗沙为我国海疆最南边界 26. 20世纪40年代,林超明确提出“聚落等级”思想 27. 1954年,严钦尚提出“就地起沙”的理论 28. 1954 年,朱显谟提出黄⼟沉积中的红⾊条带是古⼟壤,可⽤于推断历史⽓候信息 29. 1956年,裴⽂中在内蒙古达赉诺尔⾸次应⽤冰缘理论解释中国的冰缘现象 30. 1957年,竺可桢从中国综合⾃然区划中划分出亚热带 31. 1957—1960年,中国科学院划定了橡胶宜林地北界 32. 1957年,周廷儒、施雅风、陈述彭提出中国地形三⼤区划分的思想 33. 1958年,林超⾸次论证了中国⼈对珠穆朗玛峰的最早发现与命名 34. 1958年,叶笃正、陶诗⾔等发现并提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系统 35. 1958年,曹廷藩论定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36. 1958年开始的现代冰川考察,开创性地进⾏了⼭岳冰川的物理⽓候分类 37. 1959年,周淑贞发现“上海城市热岛”现象 38. 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提出罗布泊不是“游移湖”,发现罗布泊是塔⾥⽊盆地钾盐聚集中⼼ 39. 20世纪50年代初,史念海创⽴了中国新型历史地理学 40.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朱震达等发现中国沙漠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41.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禧等发现青藏⾼原季风现象 42. 20世纪50年代,谭其骧发现黄河⾃东汉以后曾安流千年,原因并⾮下游防⽔⼯程的修建,⽽在于中游地区⽣态的改善 43. 20世纪50—80年代,吴征镒⾸次全⾯地对中国植物区系进⾏了划分 44.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刘东⽣等提出了黄⼟“新风成说”,并发现黄⼟中保存有距今250万年以来全球⽓候变化的记录 45.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以刘东⽣、施雅风、孙鸿烈领导的青藏⾼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系列重要发现 46. 1960年起,中国⼈逐渐展开了对珠穆朗玛峰的全⾯考察 47. 1962年,任美锷提出“准热带”的概念,为扩⼤我国热带作物种植基地提供了理论基础 48. 1962年,徐铁良揭⽰台湾北部野柳烛状⽯的成因 49. 1964年,崔之久最早提出青藏⾼原不存在统⼀的⼤冰盖 50. 1964年希夏邦马峰考察队发现⾼⼭栎化⽯,得到了青藏⾼原的隆升证据 51. 1964年,和1978年,杨吾扬和陈传康划分的“中国公路⾃然区划”进⼊政府法规 52. 1964年,竺可桢提出中国⽓候特征与粮⾷⽣产的关系 53. 1965年,钱宁发现黄河游荡性河道变迁指标 54. 1965年,沈⽟昌发现长江上游河⾕阶地,揭开了我国科学家对长江地貌过程探索发现的序幕 55. 1967年,台湾学者对台湾南部泥⽕⼭的调查与发现 56. 20世纪60—80年代,周⽴三、邓静中、钟功甫等提出中国农业区划⽅案,吴传钧等编撰了《中国农业地理丛书》和1∶100万《中国⼟地利⽤图》 57. 20世纪60—90年代,侯仁之发现了中国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的发展过程 58. 1972年,竺可桢⾸次揭⽰了中国近五千年来的⽓候变迁 59. 1972年,郭康发现太⾏⼭嶂⽯岩地貌 60. 1973年、1977年,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原始稻作农业 61.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1986年天⽔放马滩秦墓,发现中国最古⽼的地图 62. 1974年,⽩鹤梁古⽼⽔⽂的确定 63. 1975年,国测⼀队⾸次对珠穆朗玛峰⾼度进⾏测量与确定 64.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确定长江为世界第三长河 65. 1977年,胡友元、黄杏元、孙亚梅等在陈述彭、杨世仁先⽣指导下制作了我国第⼀幅由计算机输出的全要素地图 66. 1977年,中国登⼭队科学考察队确认托⽊尔峰为天⼭最⾼峰 67. 1978—1980年,陈述彭主持了我国独⽴⾃主进⾏的第⼀次⼤规模、多学科、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腾冲航空遥感试验 68. 1979年,国务院认定基诺族为中国第55个少数民族 69. 1979年,严钦尚发现了我国东部地区成油环境的规律 70. 1979年,陈吉余等提出长江河⼝两千年来的发育模式与规律和河⼝拦门沙的成因 71. 1979年,杨吾扬与董黎明提出风向与⼯业区布局图式及中国风向地理区划 72. 20世纪70—80年代,许世远发现了长江三⾓洲沉积体的发育规律 7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病组发现低硒带,从⽽揭⽰了克⼭病的地理分布规律 74. 20世纪70年代,地理学者⾸次澄清了黄河⽔被砷污染的看法 75. 1980年,⼈⽂地理学价值被重新发现和肯定 76. 1980年,发现了珠三⾓基塘系统⽣态农业规律 77. 1980—1987年,第⼀次全国海岸带调查发现我国丰富的滩涂和海岸带资源 78. 1983年,董光荣通过古风成砂的研究,重建了我国⽑乌素沙漠的演变过程 79. 1983年,《中国历史图集》确定了“历史上的中国”的疆域变迁 80. 1984年,胡兆量和蔡渝平等⾸次提出中国要“发展⼤城市”的主张 81. 1985年,陈昌笃、张⽴运⾸次提出中国存在极旱荒漠 82. 1986年,吴忱和王⼦惠发现了华北平原黄河古河道砂带 83. 20世纪80年代,陆⼤道等提出“点—轴”系统理论及中国区域开发的“T”字型空间结构 84. 20世纪80年代,吴传钧提出地理学的中⼼研究课题是⼈地关系地域系统 85. 20世纪80年代,李吉均、潘保⽥通过阶地的研究证明最古⽼的黄河发育历史约为170 万年 86. 20世纪80年代,周⼀星⾸次提出“都市连绵区”的概念来解决区域间的协调问题 87. 20 世纪80 年代起,李吉均、陈发虎等通过系统调查陇中盆地黄⼟地层和沉积,发现世界上最厚的风成黄⼟沉积仅形成于距今160 万年以来 88. 1991-2001年,中国⼟壤系统分类逐步成熟完善 89. 1991年,中国学者发现黄河中全新世古三⾓洲 90. 1994年,杨逸畴等确认雅鲁藏布⼤峡⾕为世界第⼀⼤峡⾕ 91. 1996年,刘锡清对中国海域海底地势作了最新揭⽰ 92. 1997年,朱诚等发现了重庆忠县被称为“⼀部五千年来的中国通史”的中坝遗址地层 93. 1998年,崔之久与杨建夫等⾸次找到了台湾存在第四纪冰川作⽤的证据 94. 1998年,科学探险考察队在雅鲁藏布⼤峡⾕新发现4处瀑布群 95. 20世纪90年代,王颖和朱⼤奎等发现了黄海陆架上的古长江三⾓洲残余 96. 20世纪90年代,以施雅风为⾸的中国科学家发现中国冰川的出现年代远晚于⾼亚洲以外的地区 97. 20 世纪90 年代,发现红黏⼟风成成因的沉积学证据 98. 20世纪90年代,以姚檀栋为代表的科学家通过对青藏⾼原冰芯的研究揭⽰了历史⽓候的变迁 99. 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和中国最早的稻⽥ 1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吉均、陈发虎等学者提出我国内陆⼲旱区湿度变化的“西风模式”,促进了对内陆⼲旱区及蒙古、中亚⼲旱区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的认识 101. 20世纪90年代,陈静⽣等发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河⽔质演化的趋势与主因 10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陈发虎等提出中国西北季风边缘区的晚第四纪⾼分辨率⽓候记录的新认识,发现了晚第四纪和全新世的重⼤⽓候环境事件 103. 20世纪末,中国科学家发现距今约4000年前的⽓候事件是华夏⽂明起源的重要驱动⼒之⼀ 104. 2005年,孙鸿烈、郑度、陆⼤道、樊杰等提出“主体功能区”概念 105. 2007年,青藏铁路开通。
重大地理事件与考点
![重大地理事件与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d3011b0b4e767f5acfceae.png)
国内外重大地理事件与考点1、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和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考点设计:地球公转示意图2、甘肃省发生6.6级地震 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考点:经纬网定位与交通运输方式选择3、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点: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9月16日,我国商船首次通过北极远洋运输航道 与“雪龙”号将首次执行环南极考察航行任务及2014.1.4 雪龙号冰川被困。
1.8 雪龙号突围解困1月3日,“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考点:是今年复习重点两个地区:中东、极地地区之一1、方向。
如: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在长城站的什么方向?2、说出南、北极的自然环境特殊性。
5、单独两孩政策“落地”与理解“人口计划生育政策”6、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开幕。
——今年我市考试重点三个国家(日本、俄罗斯、巴西),所以结合俄罗斯考的可能性较大。
7、考点:经纬网定位,东南亚(p22页东南亚的地形),马六甲海峡,海洋的位置等8、向普铁路开通。
9月26日,从南昌站首发的向莆铁路首趟动车在等待乘客上车。
当日,我国第一条连接海峡西岸和中部内陆腹地的快速铁路——向莆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向莆铁路是福建省第一条连接我国中部地区和内陆腹地的快速铁路,也是江西省等中部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
向莆铁路的开通将结束赣闽两省南城、南丰、建宁、泰宁、将乐、尤溪、永泰这7个县市不通铁路的历史。
其建成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的人员、物资、信息、资金交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向莆铁路还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铁路沿线层峦叠嶂,江河纵横,经过武夷山、大金湖、玉华洞、青云山、戴云山、淘金山等风景名胜区,沿线植被茂密,珍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大事年表公元前25~前23世纪巴比伦人在陶片上刻划的地图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1217年中国甲骨文中有连续10天的天气记录。
公元前1000年中国《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一年前的物候和农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记录。
公元前9~前8世纪希腊荷马史诗含有许多地理记述,其中对小亚细亚沿岸地带的描述较为详细。
公元前6世纪希腊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定位。
公元前6~前5世纪《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南北植物和动物分布的界线。
公元前5世纪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提出须用地理观点研究全部历史,用历史观点研究所有地理。
公元前5~前4世纪中国《夏小正》按月记述全年的物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专篇《尚书•禹贡》问世。
中国最早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的《管子•地员》篇问世。
约公元前350年希腊亚里士多德证明大地是个球体,并将南北半球划分为若干对称的温度带。
约公元前310年随葬于河北平山的“兆域图”,为中国已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41/前239年中国《吕氏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共200多年的水旱记录。
公元前3世纪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第一个用几何方法计算地球周长,奠定数理地理的基础。
公元前168年随葬的《马王堆出土西汉地图》中的“地形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
公元前2世纪希腊喜帕恰斯提出用经纬网在地球表面确定地物位置,并创立极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139~前126年中国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04~前91年司马迁著中国最早的边疆和域外地理专篇《史记•大宛列传》和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专篇《史记•货殖列传》。
公元10~20年罗马斯特拉波编写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地理学》。
公元23年前中国刘歆编定《山海经》。
公元54~92年班固著中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著作《汉书•地理志》。
公元2世纪托勒密著《地理学指南》公元3世纪中国裴秀创立平面测量绘制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绘制《禹贡地域图》(18篇)。
约公元3世纪中国最早记述河流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经》问世。
公元304年嵇含著中国最早的区域植物志《南方草木状》,提出南岭为中国植物分布的另一条界线。
公元4世纪常璩著中国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方志《华阳国志》。
公元399~412年中国法显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路归国。
416年著《法显传》。
公元515~527年中国郦道元完成以河流为纲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
公元6世纪科斯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用宗教迷信解释地理现象。
公元627/629~645年中国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并回到长安。
646年著《大唐西域记》。
公元762年后杜环著现知中国最早记述北非的地理著作《经行记》。
公元766~779年窦叔蒙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潮汐专篇《海涛志》。
公元801年中国贾耽完成《海内华夷图》,在图中首创以朱、墨两色分注古今地名的方法。
公元813年李吉甫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图已佚)。
公元921年阿拉伯巴尔基编成第一部《世界气候图集》。
公元10世纪阿拉伯马苏第旅行西亚、南亚、南欧、东非,著《黄金草原和宝石宝藏》一书。
公元976~983 年中国乐史编著《太平寰宇记》。
公元11世纪税安礼绘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指掌图》。
公元1076年宋敏求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志《长安志》。
公元11世纪末中国沈括著《梦溪笔谈》,论述了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等。
公元1107年中国宋代设立第一个官方修志机构:九域图志局,从此纂修方志大规模进行。
公元1121年中国现存最早以县为基本单位的全国行政区划图《九域守令图》绘制、立石。
公元1136年中国现存的最早用于印刷的石版地图《禹迹图》和《华夷图》上石。
公元1154年阿拉伯伊德里西著《一个想周游世界者的愉快旅行》。
公元1175年中国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较详细地介绍了喀斯特洞穴。
公元1180~1181年中国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实测物候记录。
公元1190年中国黄裳作《地理图》等。
公元1219年中国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行,1228年著《西游录》。
公元1225年中国赵汝适著《诸蕃志》。
公元1270年中国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图《静江府城图》绘成。
公元1271年意大利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在中国居住、旅行17年,1295年回威尼斯,后由其口述记成《马可波罗游记》。
公元1280年中国都实考察黄河源。
公元1311~1320年中国朱思本绘制《舆地图》。
公元1349年中国汪大渊著《岛夷志略》。
公元1405~1433年中国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首创中国船队横渡印度洋的记录。
公元15世纪早期葡萄牙亨利亲王创立地理研究机构,发展远航探险,标志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
公元15世纪中期中国《郑和航海图》成图。
公元1492年 C.哥伦布于10月12日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
公元1497~1498年葡萄牙V.da伽马发现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
公元1502年意大利亚美利哥•韦斯普奇航行到南美洲,并向世界发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
公元1516年阿里•阿克巴尔著《中国纪行》,是现知惟一记述中国地理情况的波斯文古籍。
公元1519~1522年葡萄牙F.de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约公元1541年罗洪先绘成中国最早刊印的分省地图集──《广舆图》。
公元1544年德国S.明斯特尔主编的《宇宙志》出版。
公元1569年G.墨卡托首次采用所发明的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又称墨卡托投影),绘制世界航海地图。
1595年出版《墨卡托地图集》。
公元1602年意大利利玛窦编绘的《坤舆万国全图》刊行。
公元1607年中国徐霞客开始旅行考察,写《徐霞客游记》。
公元1623年意大利艾儒略著《职方外纪》,是最早用中文描述世界地理的著作。
公元1639年中国顾炎武始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公元1650年德国B.瓦伦纽斯著《普通地理学》。
公元1659年中国顾祖禹始撰《读史方舆纪要》。
公元17世纪中国孙兰著《柳庭舆地隅说》,论述流水作用和地貌形成过程。
公元17世纪后期中国刘献廷著《广阳杂记》,提倡地理学应探讨“天地之故”。
公元1679年中国郁永河考察台湾,著《采硫日记》。
公元1717年中国首次在实测基础上采用经纬网绘。
公元1723年中国图理琛著《异域录》刊行。
公元1743年中国《大清一统志》首次成书。
公元1750年中国绘成《京城全图》。
公元1760~1770年中国绘成《乾隆内府舆图》。
公元1761年中国齐召南著《水道提纲》。
公元1773年英国J.库克率领船队于1月17日首次到达南极圈。
公元1805年德国A.von洪堡和法国 A.J.A.邦普朗合著的《植物地理学论文集》出版,创立植物地理学。
公元1817年德国C.李特尔《地学通论》第1卷出版,至1859年共出19卷。
公元1820年德国柏林大学在世界上最早开设地理学讲座。
1874年普鲁士政府决定在每所大学设置地理教授席。
公元1821年法国巴黎地理学会(SGP)成立;中国徐松撰《西域水道记》。
公元1826~1865年德国J.H.von屠能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陆续发表,最早提出农业区位论学说。
公元1828年德国柏林地理学会成立。
公元1830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GSL)成立(1859年后改称皇家地理学会(RGS)。
1933年成立英国地理学家协会(IBG)公元1832年中国李兆洛等绘成《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公元1840年瑞士J.L.R.阿加西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冰川研究站;发表《冰川研究》,系统地提出冰川理论。
公元1842年中国魏源撰《海国图志》。
公元1845~1862年德国A.von洪堡《宇宙》(5卷)陆续出版。
公元1845年俄国地理学会成立(1938年后改称苏联地理学会)。
公元1848年中国徐继畲编著《瀛环志略》。
公元1852年纽约美国地理与统计学会(AGSS)成立(1871年后改称美国地理学会,AGS)。
1888年成立美国国民地理学会(NGS)。
1904年成立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公元1855年美国M.F.莫里的《海洋自然地理学》出版。
公元1859年中国何秋涛撰《朔方备乘》。
公元1860年英国A.R.华莱士确立“华莱士线”,1876年发表《动物的地理分布》。
公元1863年中国《大清一统舆图》刊行。
公元1864年美国G.P.马什著《人与自然》。
公元1865~1870年德国O.佩舍尔先后出版《地理学史》和《比较地理学的新问题》,主张地理学二元论。
公元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大会在比利时召开。
公元1876~1894年法国E.雷克吕著《新世界地理》(19卷),创立以区域为基础描述全球的方法。
公元1877~1912年德国F.von李希霍芬出版《中国》一书。
公元1882年德国F.拉采尔《人类地理学》第1卷出版,第2卷于1891年出版。
公元1882年德国F.拉采尔《人类地理学》第1卷出版,第2卷于1891年出版。
公元1883年俄国В.В.道库恰耶夫发表《俄国黑钙土》,提出土壤地带性学说。
公元1889年英国G.齐泽姆的《商业地理学手册》出版。
美国W.M.戴维斯创立侵蚀轮回学说。
公元1891年法国P.维达尔-白兰士创办《地理年鉴》。
公元1893~1896年挪威F.南森在北极地区探险,到达当时人类所到的最高纬度(北纬86°14′)。
公元1895年英国《泰晤士世界地图集》出版。
公元1896年中国邹代钧建立“舆地学会”。
公元1897年德国F.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出版,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和“生存空间”概念。
公元1900~1936年德国W.P.柯本发表气候分类方案。
公元1901年张相文的中国最早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出版。
公元1901~1909年德国A.彭克和E.布吕克纳合著的《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3卷)陆续发表。
公元1904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地理课。
中国杨守敬等完成《水经注疏》初稿。
英国H.J.麦金德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演讲,1919年著《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提出“陆心说”。
公元1905年英国A.J.赫伯森提出世界6大自然区域和12个副区的划分方案。
公元1906年德国O.施吕特尔发表《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提出文化景观形态学。
中国杨守敬绘制《历代舆地图》。
公元1908年张相文的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出版。
公元1909年美国R.E.彼利到达北极。
中国地学会在天津创立,翌年创办:《地学杂志》。
德国A.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
法国E.de马东的《自然地理学专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