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20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20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一、概念题1.对外经济关系2.对外开放3.自力更生4.对外贸易5.市场多元化6.国际收支7.外汇8.外汇汇率9.经济特区10.经济技术开发区11.保税区二、思考题1.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对外开放?2.怎样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如何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4.为什么要引进先进技术?5.为什么要利用外资,怎样更好地利用外资?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7.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怎样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8.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和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对外经济关系答: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各种经济联系的总称。
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包括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技术交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建立经济特区等。
(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
(2)利用外资是指利用国外资本来进行建设和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活动,是一种国际信贷关系。
(3)对外技术交流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
(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公司承揽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私人企业主的建设项目、物质采购和其他承包项目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
(5)经济特区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定一定的区域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施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
世界已有的经济特区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新技术开发区等模式。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主动地对外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间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往,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进行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2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竞争与合作
2、世界贸易组织P383
3、国家经济平安P401
二、简答题
1、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是什么?〔重点!〕P377
1〕对外开放是指在平等互利的根底上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的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往来活动,它是我国的根本国策之一。
〔未找到相应内容〕2〕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有:
①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③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开展趋势的需要。
3〕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首先,是国际分工理论和比拟优势理论;
其次,是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
2、结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分析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
P396
3、如何抓住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的开展。
P383、P384。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讲义教材

2020/10/15
19
3、引进技术
引进技术是指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和 技术交流活动,从国外引进先进科学技 术,迅速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以促 进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20/10/15
20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对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 用:
第一,节省研制和开发费用,弥补我国科研力量 不足;
2020/10/15
22
4、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对外承包工程,又称“国际承包”,是指 一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公司承揽的外国政府、国 际组织和私人企业主的建设项目、物质采购和 其他承包项目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
劳务合作,是指直接向国外提供 劳务人员来获取利润的一种经济合作 形式。
2020/10/15
30
3、 同时引入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后 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公式
( 国内资本 + 资本净流入 ) 转化的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 国内生产总 值 + 净进口( 进口 - 出口 )
2020/10/15
31
4、上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公式的实现条件 (1)国内资本全部来自国内生产总值,并且
在扣除资本流出后全部转化为投资支出和消费 支出;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2)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2020/10/15
11
对外贸易的作用: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 和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第四,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繁荣国内商 业和市场; 第五,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的关系近现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理的距离不再是主要的障碍,全球经济的贸易交流和合作成为可能。
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大大促进了国家间的关系,优化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经济全球化为不同国家之间发展和交流打开了大门,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使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贸易和投资关系不再受地域上的限制,使各国间的贸易活动更加自由和便利。
此外,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拉动了全球各国经济的增长。
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每个国家都需要促进经济多元化,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以及有效的协调机制。
经济全球化为每个国家打造了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经济环境,每个国家都可以把自身的竞争优势发挥到最大,促进其自身经济发展,也可以大大激发全球经济的发展,实现各国的共赢发展。
除了各国的贸易往来外,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一系列其他的经济活动,包括金融服务、外国投资、跨国公司合作等。
外国投资对受投资国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为受投资国带来技术、知识和财政资源,也为受投资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而跨国公司合作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推动产业的跨界结合,拓展经济领域,优化全球创新生态,实现发展的转型升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助于加深各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促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挥各国经济活动的互补作用,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实现包容性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应该坚持开放合作、包容互惠、联动发展,积极发展互联互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共同拥抱发展机遇,实现全球一体化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紧密而有效,经济全球化会提升各国的竞争力,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20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
(2)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2)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1)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内分工向国际分工的延伸,会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1.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
但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还是发达国家。
2.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
至今,我国建立了包括359个市、县,3亿多人口,50多万平方公里的对外开放地区。
一个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已经颇具规模。
3.多渠道、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4.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有:
1.对外贸易;
2.利用国外资金和引进先进技术;
3.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资金输出;
4.发展国际旅游事业和对外经济援助。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各种经济联系的总称
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2020/10/23
7
(2)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多元因素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由于各国除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外,还有不同生产要素的赋予与供给,从而影响 特殊商品生产的成本。以此作为国际分工的理由 ,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可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产 业,劳动相对富余的国家可以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2020/10/23
观要求; (2)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
学结论; (3) 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 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
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2020/10/23
4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1、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的基本 原理,并把对国内分工的分析扩大到国家之间的分 工,提出“绝对优势学说”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2)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2020/10/23
11
对外贸易的作用: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 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第四,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繁荣国内商业 和市场; 第五,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他认为,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劳动生产率 有别,生产同种产品成本的利润有高有低。只要各 国都扬长避短,只生产成本绝对低于
别国而利润绝对高于别国的产品,然后
互相交换,各国就都能获取更多的产品,
从而增进2国020民/10/福23 利。
5
2、比较优势的原理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
政治经济学第20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 经济关系
南京大学商学院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 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形式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 发展的客观要求
•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 得出的科学结论
•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我国将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 世界
• 我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我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 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
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南京大学商学院
•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 对外贸易 • 利用外资 • 引进技术 •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 国际旅游等
南京大学商学院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复习思考题
• 名词解释:开放型经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经济安全 • 谈谈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 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 结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教训,
分析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抵御国际经济风险,保持国民 经济的健康发展。
南京大学商学院
• 国际贸易
• 分类 • 国际分工
• 分类 •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新特点 • 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客观要求(一)对外经济关系的含义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国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它包括对外贸易、技术交流、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援助、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等。
(二)对外经济交往的产生及必然性:对外经济交往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产物。
世界性的、大规模的和经常性的国际交往,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条件下,适应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
它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并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生产的国际化)。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绝对优势(利益)理论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应该输出比别国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低的产品,即输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有关国家都这样做,就能各自节约劳动,发挥优势,共同获得国际分工的好处。
. 比较优势利益理论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年贡献: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建构其全部理论体系,提出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成本学说。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认为,一个国家不一定输出成本比别国绝对低的产品,而是只要在国内同其它商品比起来成本低就可以输出。
双方都输出这种商品,相互交换,对双方都有利,可以促进贸易国双方经济的发展。
思考:每个国家都应当依据比较成本优势来发展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
此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并不完全正确。
()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按照比较成本优势的原则来发展本国经济并进行对外贸易,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本国经济的更快发展。
()但也应当看到,对于那些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地位,为了保护和发展自己相对弱小的民族工业,又不应当完全依据比较成本优势的原则来发展本国经济进行对外贸易。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课后简答题精简版

###2、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① 定义
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② 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定形成的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
③ 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以防止由于企业行为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
3)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②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③ 要把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胜利,必须坚持前人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和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态度,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大胆进行探索,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② 依据
我国现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依据如下:
首先是由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等历史事实决定了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生产力的落后仍然是主要的矛盾。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生产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化程度低等,由这些情况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只能是处于初级的、不发达的阶段。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具体措施有: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形式和战略;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总量平衡的条件和失衡的可能性;以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利用外资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教学过程设计:提问任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入新课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1、对外经济关系的含义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再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的基本原理,并把对国内分工的分析扩大到国家之间的分工,提出“绝对优势学说”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
他认为,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劳动生产率有别,生产同种产品成本的利润有高有低。
只要各国都扬长避短,只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利润绝对高于别国的产品,然后互相交换,各国就都能获取更多的产品,从而增进国民福利。
从绝对利益考虑,国际分工对参与交易的双方都是有利的。
2、比较优势的原理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
3、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国际分工理论的进一步拓展(1)哈怕勒的机会成本理论哈伯勒认为,只要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就有比较优势,实行国际分工,就可以使生产这种机会成本低的产品的国家在国际交换中取得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和外汇 第五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竞争力和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然 发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
三、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就是在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主要依靠 本国力量发展民族经济。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 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设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调自力更生绝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者降低对外开放的 重要地位。
❖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排斥对外开放,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 展,从而会降低自力更生能力。而充分利用对外经济联系, 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在自力更 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还必须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 使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济联系,各得其所、互 相促进。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对外经济 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总 过程中 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本章将阐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 理论。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对于加速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有着极 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是在国家的集中领导和统 一管理之下进行 的,要坚持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对 外。
(2)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的。 (3)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
(2)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2)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1)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内分工向国际分工的延伸,会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2)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
即使在各个领域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2.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随着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商品价值表现为国际价值,商品价格就转化为国际价格。
国际市场商品价值不是由个别供给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是由国际商品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具体表现为,商品的价值由商品所有供给国在现有国际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国际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该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国家国内贸易向国际的延伸。
2.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指利用国外资本来进行建设和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活动,是一种国际信贷关系。
(1)外国贷款构成我方的外债,要用外汇或出口产品偿还本金和利息。
(2)外商的直接投资我方对这些外来投资一般不承担偿还义务,而是由参加合营的双方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或外资自己负盈亏担风险。
这种外资不构成对外债务。
3.引进技术引进技术是指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交流活动,从国外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迅速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以促进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对我国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可以节省研制和开发费用,弥补我国科研力量不足。
②通过技术引进,再加上吸收、消化和创新,可以加速我国科技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造与优化。
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带动我国设备投资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
④引进先进技术的过程,是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过程,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引进技术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①要引进最新技术、尖端技术和适用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重点是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并以引进软件为主。
②引进技术必须量力而行,讲求经济效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引进。
③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相结合。
④搞好综合平衡,防止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
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努力扩大技术出口。
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1)对外承包工程,又称“国际承包”,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公司承揽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私人企业主的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和其他承包项目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
①主要形式:独立承包;承包一个项目内的部分工程;同外国公司合作承包工程;只承包工程的劳务部分②重要作用:可以扩大劳动就业,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可以带动国内产品出口,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视野。
(2)劳务合作是指直接向国外提供劳务人员来获取利润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
劳务合作的特点是投资少、创汇快、风险小。
5.发展国际旅游业旅游业是新兴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大的特点。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在我国已经成为继能源、原料、钢铁、纺织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创汇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1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一是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快对外开放发展的步伐;二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利于我国继续和扩大开放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3)可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4)可以为我国企业引进国际竞争机制。
(5)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无歧视待遇原则,我国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不再受西方技术出口管制的限制。
3.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也是一种严峻挑战,迎接这一挑战我们所应采取的措施(1)要采取切实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要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
(3)要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4)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按交换对象的形态划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1.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
①国际分工的三种形式: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混合型分工②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A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大批量生产,增加产品总量。
二是能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增加品种,实行产品系列化。
三是有利于发挥各国生产优势,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水平质量和使用效能。
四是提高各国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福利。
五是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消极作用一是加深了发达国家凭借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盘剥。
二是造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化和对外经济的依附。
三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四是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破坏。
2.国际贸易的新特点(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不仅国际贸易总额绝对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
(2)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3.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2)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通过对外贸易,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4)通过对外贸易,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调整国内市场,繁荣国内商业与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5)通过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发展来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二、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收支和关税(1)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往来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不仅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的收支,还包括海外军事开支、战争赔款、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往来收支。
国际收支集中反映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状况与实力,是综合分析一国经济状况和对外金融关系的重要依据与工具。
(2)关税关税是进口或出口的商品货物和物品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或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
关税的双重作用:①积极作用一是可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这种关税被称为财政关税。
二是可保护国内市场。
三是调节国内市场物价和调剂国内市场供应。
四是可作为对外贸易谈判中的手段。
五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保护民族经济和反对发达国家商品倾销和转嫁危机的主要手段。
②消极作用一是增加消费者负担;二是保护过度会恶化本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三是影响自身的贸易与发展。
2.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由一定重量或成色的黄金来表示,并且其货币当局随时愿意按所规定的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根据一定的条件买卖黄金。
根据货币与黄金联系程度的不同,金本位制可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类型。
(2)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②确立了国际储备资产。
由于美元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又与美元挂钩,从而使美元和黄金一起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③协助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
④取消外汇管制。
(3)牙买加体系①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
②削弱黄金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地位,废除了原协定中的所有黄金条款,并规定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
③增加会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
④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以使特别提款权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而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⑤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4)国际货币制度改革①争论比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本位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②区域货币一体化倾向欧洲货币体系主要内容:一是创设欧洲货币单位。
二是实行汇率双重管理机制。
确立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中心的货币平价体系,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制。
三是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增强了干预市场的能力。
3.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1)当前国际资本的流动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①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日益脱离实物经济。
②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急速变化,并呈现出证券化、多元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