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祥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学好文言文要从基础抓起,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正确断句总的原则是:首先要反复通读全文,弄清全篇的文意。
其次在断句过程中要做到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对不易断开的字、句,要仔细推敲原文前后的含义、分析难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再定出每一句中的标点符号。
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1.从各类虚词在句中的作用、用法找出断句的规律(一)发语词和句首语气词等后面大多可断句。
如:夫、今夫、盖、唯、且夫、哉、者等等。
(二)感叹词等后面大多可断句。
如: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等。
(三)语气词后面大多可以断句。
如: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等。
(四)关联词除“以、而、且、与”等外,其余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五)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
(六)“之”字出现在句中较多,有时也出现在句尾,要仔细琢磨文意,不能轻率处理。
(七)“于”、“以”作为介词时,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后面的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结构后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因此“于”、“以”后不能断句。
2.用语法知识来断句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不通语法,自然也容易弄错句断。
文言文的语法有其独特的体系,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断句时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还要留心文言文的句式规则,这些句式一般都有明显标志,掌握它们可帮助我们断句。
这种断句的方法称之为“语法定夺法”。
一般说来,多数句子是以动作为谓语的,活用作名词的动词是极少数,而谓语往往是构成句子的核心。
在动词前面跟动词发生意义、结构关系的名词、名词性词组、代词可能是主语;在动词后面跟动词发生意义、结构关系的词、词组不是宾语就是补语。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展开全文一、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1.据顶真,进行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
“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据对话,进行断句。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语”、“道”、“白”、“对”、“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文言文断句八法
文言文断句八法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1文言文朗读节奏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根据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需要着重强调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错综复杂,有时要想明白其内容非常困难,有时想要明白它的意思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文言文分句还是有其规律的,想要断句不仅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学有所用。
针对文言文断句问题,普遍都有六大方法:一、借助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出现逗号,句号,分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时,可以提示断句的位置。
例如“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可以断句为“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
”二、借助从属连词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连词有“若,既,则,以,而,虽,即”等,这些词语是表示前后句之间有关联性的,可以看做一句。
例如:“以此彰明,当下豫备”可以断句为“以此彰明,当下豫备。
”三、借助动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有,矣,曰,伐,尚,谓,见,使,复,尔等,这类动词在文言文句子的末尾出现时,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例如:“此有上乘,谓之至理”可以断句为“此有上乘,谓之至理。
”四、借助并列句连接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连接词有“并,又,而,且,不但,或者”等,出现这类连接词时,可以断句。
例如:“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可以断句为“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
”五、借助概括性动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表示总体概括的动词,如“总,纵,然,故”等,都可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的概括,因而可以断句。
例如:“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可以断句为“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
”六、借助惯用法文言文的断句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惯用法,例如一句话以“者”结尾,可以根据语境,把“者”前的一句话和“者”后的一句话分别当成一句。
例如“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可以断句为“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如果要把文言文断出句子来,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理解力,而要借助这六大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准确断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断句这方面要注意掌握这六大方法。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断句则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正确的断句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一、遵循句式特点进行断句1.主谓之间要断句:文言文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存在停顿,如“吾/乃读书人也”。
2.谓宾之间要断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存在停顿,如“读书/破万卷”。
3.谓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要断句:如“天下/大同”。
4.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要断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利用文言虚词辅助断句文言文中的虚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断句。
如“之、乎、者、也、焉、哉、夫、耳、而已”等。
1.“之”字常用在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如“大道/之行也”。
2.“乎”字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如“何陋/之有乎”。
3.“者”字常用在句末,表示停顿或说明,如“仁者/爱人”。
4.“也”字常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疑问或停顿,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断句有些句子没有明显的断句标志,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天行健”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两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在此处断句。
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遇到难以断句的文言文时,可以查阅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进行准确的断句。
总结: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主要包括遵循句式特点、利用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意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为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初中文言文如何断句
以下是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六大规律:
1. 完整意群: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句法结构,将句子分成完整的意群。
一个完整的意群是由一个或多个词组成,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
通常,一个完整的意群对应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
2. 形容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应该与所修饰的名词或动词短语放在一起,进行整体断句。
形容词短语的后面通常是逗号或其他断句标志,而不是句号。
3. 动宾结构:当遇到动宾结构(即一个动词后跟一个宾语)时,可以根据宾语的长短和词类分布来进行断句。
一般情况下,较长的宾语需要独立成句,较短的宾语可以与动词搭配在一起。
4. 并列结构:当句子中出现多个并列的成分时,可以根据这些成分之间有没有连词来进行断句。
如果并列成分之间用了连词,则需要在连词前后进行断句。
如果并列成分之间没有连词,可以根据意群的完整性进行断句。
5. 主谓结构: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通常需要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断句。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修饰成分可以根据词类和语义关系进行断句。
6. 标点符号:在文言文中,逗号、句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划分句子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断句规律。
通过掌握这六大规律,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意思。
在实际学习中,可以通过阅读范文、进行练习和请教老师来提升断句能力。
随着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学生将逐渐掌握准确断句的技巧,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六大规律
在初中文言文中,断句的六大规律如下:
句末加句号。
在文言文中,句末加句号的情况较常见,表示句子结束。
句中加逗号。
在文言文中,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不同部分,或者表示一个句子中有多个并列的元素。
句中加分号。
在文言文中,分号用于将两个并列的句子分开,表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又不像逗号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句中加冒号。
在文言文中,冒号用于表示下文是前文的解释或补充,或者用于引出一个列表。
句中加破折号。
在文言文中,破折号用于表示前后两个部分有一定的关联,但又不像逗号和分号那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句中加省略号。
在文言文中,省略号用于表示句子中有省略的内容。
希望这些规律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在文言文的断句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规则需要注意:
书名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书名号用于括起书名或者特殊名词,表示它们具有特殊的意义或地位。
引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引号用于括起引用的话或者谚语,表示这些话是别人的话,或者具有特殊的意义。
括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括号用于括起补充说明的内容,或者用于引出注释。
省略号的使用。
在文言文中,省略号用于表示句子中有省略的内容。
希望这些规则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看虚词呀!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关键呢!比如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也”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 留意对话词哟!“曰”“云”等词一出现,那很可能就是人物在说话啦,这不就可以断开嘛!像“子路曰”,那肯定要在“曰”后面断开呀。
3. 抓名词和代词呀!人啦、事啦、物啦,它们能让句子的结构更清晰呢!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名词,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4. 利用修辞呀,比如说对偶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对偶的结构上就能很好地断句啦。
5.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排列很有规律,这不就容易断了嘛!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整齐呀。
6. 看看句子的意思呀!读懂了意思,断句不就有谱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结合意思就知道该在“亡亦死”后断。
7. 观察句子的语气呀!疑问、感叹、陈述,这都能给我们提示呢!“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强烈的疑问语气,就要在这里断开呀。
8. 还有排比句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显的排比,按照这个节奏断多轻松呀。
9. 别忘了古代的习惯用语呀!像“是以”“有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看到“是以”就可以断啦。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初中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大家一定要多练习,才能越来越熟练呀!。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初中文言断句的方法及步骤
初中文言断句的方法及步骤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初中文言断句那点事儿。
一、找名词(代词)在文言文里呢,名词和代词就像一个个小灯塔。
像人名啊,地名呀,物名之类的。
比如说“诸葛亮”“赤壁”“马”这些。
代词呢,像“吾”“汝”“之”。
它们常常是句子的主语或者宾语。
要是看到这些词儿,那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断句就很有可能是对的。
就好比“吾/视其辙乱”,“吾”是主语,在这后面断开就很自然啦。
二、看虚词。
虚词可太重要啦,简直就是断句的小助手。
像“夫”“盖”这些词,大多是用在句子开头的,一看到它们,就可以考虑在后面断句啦。
还有“也”“矣”“焉”“耳”这些,常常是用在句末的,在它们前面断句就比较靠谱。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夫”字开头,就在后面断开,“也”字在句末,就在前面断开。
三、利用对话标志。
要是看到“曰”“云”这些字,那可就太好啦,这就是在告诉咱们这里有人在说话呢。
一般就在“曰”“云”后面断开,要是有双引号的话,就更好判断啦。
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根据句子结构。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
主谓结构的句子,就在主谓之间断开。
像“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是主语,“如积水空明”是谓语部分。
动宾结构呢,就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断开。
比如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是动词,“马”是宾语。
五、多读多练。
宝子们,这可是个关键。
多读文言文的文章,读得多了,那种语感就出来了。
就像听歌听多了,旋律一出来就知道是啥歌一样。
多做断句的练习,一开始可能会错很多,但是别怕,错着错着就对啦。
可以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慢慢再到难的。
总之呢,初中文言断句没那么可怕,只要掌握了这些小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练习,就一定能攻克这个小难关的。
加油哦,宝子们!。
初中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的断句有以下六种方法:
1、句子成分分析法:根据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分析出每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斯人也,而彼所重者何?(《庄子·逍遥游》)
2、意群划分法:根据意群划分,将相互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六国破灭,而秦兴,立国号曰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3、顿号分句法:根据顿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4、对仗分句法:根据对仗的关系,将长句分为两个相对的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左传·僖公十五年》)5、逗号分句法:根据逗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两个或多个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杜甫《登高》)
6、语气助词分句法:根据语气助词的位置,将句子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之如何正确断句和标点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之如何正确断句和标点文言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文言文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部分内容。
而文言文的断句和标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本文将重点介绍七年级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和标点文言文。
一、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法和意义进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下面是一些基本断句原则,供大家参考:1. 断主谓在文言文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情况下,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断开,形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例如:“吾以子为心腹”中,“吾”是主语,“以子为心腹”是谓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逗号分隔。
2. 断宾语宾语在文言文中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需要与动词断开,以突出其意义。
例如:“吾尝闻,人之生也,无不迎。
”中,“尝闻”是动词,“人之生也”是宾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顿号分开。
3. 断状语状语有时候可以修饰整个句子,有时候只修饰某个词语。
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告诫君子,莫交无义之友。
”中,“告诫君子”是条件状语,“莫交无义之友”是谓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顿号隔开。
二、标点的使用方法标点在文言文中起到衔接句子、分隔成分、调整语调等作用。
下面是一些标点使用的方法和技巧:1. 顿号的使用顿号是文言文中常用的标点之一,它用来分隔句子中的成分,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吾闻君子不器。
”中,“吾闻君子”是主语,“不器”是谓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顿号分隔。
2. 逗号的使用逗号在文言文中常用来分隔句子中的成分,起到停顿和调整语气的作用。
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是独立的成分,需要用逗号隔开。
3. 句号的使用句号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标识句子的结束。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第一个句子以“卷”结束,需要用句号标示。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断句和标点的方法,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1. 《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祥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1余/闻之也久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比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后生”主语,“不复有”谓语,“言欧公者”宾语,停顿两次。
例3:苟全∕性命∕于乱世“于乱世”是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三)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例4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
例5:盖/ 竹柏影也“盖”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例6:然则/何时而乐耶?例7:故∕为之说“故”表示总结性词语,翻译成所以、因此等。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其它的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8:禁愈严∕而传愈多“而”表示转折,翻译成可是、但是等。
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
(四)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9:可/以一战“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10: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
(五)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11:一日/与棐论文/及坡“一日”后面省略了“欧阳公”字。
因此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例19:余闻之也/久矣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20:悍吏之/来吾乡“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六)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例21:士大夫/不能诵坡诗“士大夫”是专有名词,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除此之外,老师再给大家补充几点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比如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3、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例:顶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对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男有分/女有归对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排比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4、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句子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三、练习(一)、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⑥气索:气短。
⑦不韵:不雅。
]〖变式训练〗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在其后面画“√”。
(1)前后类/如此()(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3.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正确是一项是………………………………………()A.一日/与棐论/文及坡B.汝/记吾言C.禁愈严/而传愈/多D.海外/诗盛行4.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B.便/自觉气索C.是时/朝廷/虽尝禁止D.而人/或谓/之不韵(二)、曾子①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曾子:名参。
②致邑:给一座城。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一处停顿。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2.下面给“曾子衣敝衣以耕”划分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衣敝衣/以耕B.曾子衣/敝衣/以耕C.曾子/衣敝/衣以耕D.曾子/衣敝衣以/耕3.下面的划分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我/能勿畏乎?B.先生/非求于人C.受人者/畏人D.请以/此修衣4.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⑴普君/使人往/致邑焉()⑵人/则献之,奚为不/受?()5.请为下面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两处)。
反复往又不受。
6.(创新题)“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这个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吗?为什么?(三)、给加粗部分用“/”断句。
曾子①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返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④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注释: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
②之:到。
③彘:猪。
④子:你(四).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断十处)(《论语•卷八》)【注释】(1)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2)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音乐。
(3)佚:同“逸”。
(4)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五)(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