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论文
霍桑作品《胎记》解读
有更为丰 富的 自我意识 。 她没有从女 l 生自身 的价值 出发去追 寻和确立 自己的存在意义 , 只是 听从阿尔 默 的摆布 。 在乔治亚娜和 阿尔默 的婚姻 中, 她也难
逃传统女性 的命运 , 成为 阿尔默欲望 的客体 。 虽然 阿 尔默的助手阿米那达布 “ 头发蓬乱, 满面烟尘, 浑 身上下难 以形容 的粗鄙 , 仿佛代 表了人类 肉体凡胎 的本性 ” ,阿尔默从来不 曾在意过其丑 陋外貌或者
说 《 红字 》 ,该 书的 出版 ,奠定 了他在文学史上 的 地位 。实际 上霍 桑最初是 以其短 篇小说 涉足文坛 的 , 的短篇小 说如 同散文般优美细腻隽永,自己 他
谦称为 “ 偏僻 山谷 中带有苍 白色彩 的花朵 ” 。小说
力量 与爱情本 身结合起 来才能成立 ” 。从一开始在 乔 治亚娜 与阿尔默 的爱情 中就存 在着一个 “ 第三 者” ——科学 , 阿尔默对科 学的献身精 神远远超过 对妻子 的感情 。 对他来说从 事科学研究 , 探索 自然 宇宙 之谜 , 极具挑 战性 和崇高意义 , 是一项是 能够
霍桑作 品 《 记 》解读 胎
傅 玉 珊
( 福建师范大学人 民武装学霍桑短篇 小说代表作之 一。本文从分析 小说人 物性格 出发 ,探 索悲剧 背后 的真正
根 源。并通过 对 《 胎记 》的解读 ,更深入 了解作者的创作 思想和 写作手 法。 关键 词:胎 记 ;男权批判 ;女性意识 ;原 罪;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 :I0 . 文献标识码 :A 16 4
— —
位, 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 。 她们 的存在是为了满足 男性的欲望 。 在小说 中我们除 了知道乔治亚娜是个 标 致 的可人儿心地善 良加痴情外 , 我们看不 出她还
乔治亚娜 。 新婚后 的某一 天阿尔默却发现乔 治
_胎记_的新批评解读
《胎记》的新批评解读
梁蔚菁
摘 要:《胎记》是霍桑的名作,也是美国短篇小说 的瑰宝之一。 本文拟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深 层的解读。 通过对作品的精细阅读可见小说蕴涵丰富, 不仅表现了多重主题,可以有多层面的理解,而且可以 从多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反讽”是一种修辞术,是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之间相互对立”(赵毅衡,1986:185-187), 也就是指我们 说话时真正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正好相反,也指事情 的发展结果与我们原先的期望和预料截然不同。 一般 的反讽形式有:悲剧反讽,自反反讽,嬉笑式,调皮式, 挖苦式、或温和式的反讽等。
《胎记》里反讽的例子比比皆是。 艾尔默在劝服乔 治亚娜时说:“我不会摆弄这些于身体不利的东西来害 你害己的。 我是要让你想想,相比之下,除去这只小手 所需要的技术是多 么的微不足道”,“不要怀疑我的力 量 ”,“相 信 我 ”,在 他 这 些 信 心 十 足 的 话 语 中 ,一 直 向 乔 治娜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 去掉胎记对他来说是很容 易的,他是绝对能够除掉它的。 但实际上,他认为微不 足道的小技术却要了他妻子的命。 这是多么可笑的讽 刺啊! 乔治亚娜在临终前还在为其丈夫艾尔默辩护:“你 目标崇高,行为高尚,不要因为拥有这么高尚纯洁的感 情,而拒绝了尘世能给你的最好东西感到懊悔。 ”
注 : 以 上 译 文 均 出 自 《 胎 记 》, 选 自 《 世 界 短 篇 小 说 经典·美国卷》,译者:韩敏中。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Van Leer,David M.Aylmer’s Library: Transcenden tal Alchemy in Hawthorne’s The Birth-Mark[J].ESQ 22. 1976 :211-220. [2]陈 榕 ,2004,驯 顺 的 灵 魂 和 叛 逆 的 身 体— —— ——对 霍 桑 短 篇 小 说 《胎 记 》的 女 性 主 义 解 读[J]. 解 放 军 外 国 语学院学报,第 4 期:75-79 页。 [3]戴琳,2004,《哈 克 贝 利·费 恩 历 险 记 》的 新 批 评 解 读[J]. 山东外语教学,第四期:93-95 页。 [4] 朱刚,200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 [5]赵 毅 衡,1986,《新 批 评 》[M].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版社。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胎记》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经典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17世纪的新英格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被他人认为背负有罪孽的年轻妇女希斯特·普林特(Hester Prynne)的故事。
在整个故事中,霍桑表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通过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现了他对人性的独特见解和审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胎记》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所追求的价值观来理解霍桑的人性观。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对人性的看法。
希斯特·普林特是这部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她以坚强和执着的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和勇气。
在面对周围人的指责和社会的压力时,她并未沦为自怨自艾,而是选择了坚守内心的良知和坚强。
与此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杰·柯尔丘恩(Roger Chillingworth)则展现了人性中的复仇和憎恨。
在希斯特怀孕期间,她的丈夫罗杰·柯尔丘恩长期失踪,并隐姓埋名地回到了新英格兰,成为了一名医生。
他对希斯特的胎记产生了病态的兴趣,并以医生的身份对希斯特进行监视和追求复仇。
通过这两位人物的对比,霍桑展现了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以及复杂的情感和心理。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事件,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对人性冲突和矛盾的思考。
在小说中,除了希斯特和罗杰之外,还有一位年轻的牧师阿瑟·丹明(Arthur Dimmesdale)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阿瑟·丹明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但他内心深处却痛苦不堪,因为他其实是希斯特所生的孩子的父亲。
他在整个故事中负着内疚和良心的煎熬,试图隐藏自己的罪行,却最终被内疚和痛苦击败。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是霍桑对人性内在矛盾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他认为人性并非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战争和挣扎。
论《胎记》中“胎记”的象征意义
《 胎记 》 霍 桑 众 多 短 篇 小 说 中 的 一 部 。它 讲 是
述 了一 位极 其 崇 尚科 学 与 理 性 的科 学 家艾 尔 默 , 在
夫 艾尔默 , 位深受启蒙 思想影 响 、 尚科学 的人 , 是一 崇 是 一位追求完美 的科学家 。婚后 , 当他仔细 端详妻 子
的脸时 , 这块不 完美 的胎记 引 起 了他 一 阵阵 的烦 躁 , 于是 他产生 了去除它 的念 头 。出于 对完美 的追求 , 他 当即对 妻 子 说 道 : 我 也 拿 不 准 该 叫它 瑕 疵 还 是 美 “ 丽—— 却令 我 震 惊 , 为 它 是 人 世 缺 憾 的 明 显 标 因
并 结合象 征主 义 的手 法创 造 了许 多 意象 。这 不仅 为
作 品增添 了浪 漫主 义 色彩 , 加 深 了寓 意 , 也 对美 国文 学 的发展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记 ” 儿 ”。受人 文主 义 精 神 和 启 蒙 思 想 的影 响 , ¨ 人 们 开始怀疑清 教 徒 “ 生 来 就是 有 罪 的” 辞 , 信 人 说 坚 依靠科学 的力量 和 自身 的努力 , 类一 定能够 克服 不 人 足 , 到完 美 。因此 , 达 对于知识 渊博 、 长科学 实验 的 擅
一
、
据圣 经 《 创世 纪》 载 , 记 人类 的始 祖 亚 当 和夏 娃
因受 到魔 鬼 撒 旦 的 引 诱 , 吃 了 智 慧 树 上 的果 实 。 偷 上帝 大怒 , 二人 驱逐 出伊 甸 园 。从 此 , 将 男子 将受 劳
作 之苦 , 女子 将受 生育 之痛 , 就是 人类 最原 始 的罪 这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胎记》是美国文学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小说形式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心灵和行为上的矛盾与挣扎,霍桑以此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乔治·阿美斯受到了一个神秘的胎记的困扰,这个胎记被视为他内心罪恶和阴暗的象征。
从乔治的胎记揭示出的一系列人性问题可以看出霍桑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从《胎记》中可以看出霍桑对人性的复杂性的理解。
在小说中,乔治·阿美斯通过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一方面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才华,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爱戴;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罪恶和阴暗的一面,这也正是胎记所代表的。
这种对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的展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也使读者更加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霍桑在《胎记》中对人性的罪恶和内心挣扎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乔治·阿美斯内心的罪恶和愧疚是他毕生难以摆脱的困扰,这种内心挣扎不仅使他自己痛苦不堪,也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这种罪恶感以及内心挣扎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使得人们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挣扎,同时也体现了人性中蕴藏的矛盾和复杂性。
霍桑在《胎记》中对于人性的道德观念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说中乔治·阿美斯对于自己的罪恶感到深深的愧疚,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罪行,并且渴望得到别人的原谅和理解。
这种对于内心罪恶的强烈道德忏悔和求解放映射了人性中对于道德的探寻和追求。
人们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挣扎,对道德的追求和内心的挣扎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也正是《胎记》所展现出的人性观念。
霍桑在《胎记》中对人性的探讨也显示出对于人性的悲观态度。
小说中乔治·阿美斯在自己的内心挣扎中无法得到解脱,最终导致悲剧的结局。
这种对人性的悲观态度体现了霍桑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人性中的罪恶和内心挣扎是不可逾越的,因此也反映出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悲观之情。
谁害死了乔治亚娜——霍桑小说《胎记》悲剧成因探究
追求, 对 实验 成功 的渴 望 , 胜 过 了 乔 治亚 娜 的生命 。
独 钟 。无论 是从 理 论层 面 , 还是 从哲 学层 面 , 霍桑 的
令 其 丢 了宝贵 的生 命 , 更 使 自己失 去 了作 为科 学 家
的尊 严 。
一
作 品都 折射 出其所 处时 代 的人们 的人 生 态度 和生 活
情趣 。 [ 1 3 《 胎记 》 选 自《 古 屋青 苔 》 , 是霍桑最为脍炙人 口
的话 , 艾 尔默 深 受感 动 —— “ 直到现在, 我 才 知 道 你 高 尚深刻 的本 性 。  ̄ E 4 ] ( P l l 7 ) 这说 明, 此 前艾 尔 默 对 乔
艺术 。正 如 齐 白石 所 说 : “ 太似则 媚俗 , 不 似 则 欺
世。 ” 艾尔 默 “ 拿不 准称 它瑕 疵 还 是 美 丽 ” _ 4 ] ( 瑚 ”, 他 对这 块小 小 的胎记 的近乎 神经 质般 的反 应可 以称 得 上是 病态 的 吹毛求 疵 。妻子 把 “ 对 上帝 的信 任 交 给 了这位 凡 夫 俗 子 ” , [ 5 ] ( P 7 9  ̄ 8 0 ) 而 他 却 蹂 躏 了 她 的 生 命 。实验 室 的过错 可 以通 过 反 复试 验 得 到 更新 、 更 好 的结果 来 弥补 , 但是 , 以追 求 完美 为借 口 , 混淆 了
桑暗 示 只要 “ 含 辛茹 苦 ” 就可“ 完美 ” 。这 就把 人 的主 观能 动性 与 自然规 律 对 立 了起 来 , 似 乎 是 在 鼓 励 艾 尔默 这类 科学 家去 挑战 自然造 物 的极 限 。当时人 类 在 自然科 学方 面所 取得 的 巨大成 就对 于一些 科学 界
美的消逝——论《胎记》中埃尔梅对罗斯金美的法则的背离
几 近走火 人 魔 , 因此 对 于 任何 的不 完 美 , 括 有 斑 点 包 的植 物 以及 妻子脸 上 与生俱 来 的那块 胎记 , 他都 想 用
c 1 nsmew y ri smed ge ,ba tu. l i a o a ,o o ere eui 1)这 段 科 学手段 进 行改造 , n f 以满足 自私 的个 人愿 望 。在 他看
Ke y wor : itmak;R s i y ia euy i e uy ds B r h r u kn;tpclb a t;vt b a t l a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胎记》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宗教色彩浓厚的哲学思考为主线,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缪尔的故事展开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霍桑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
从《胎记》中我们可以看到霍桑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小说中,缪尔由于一颗红色的胎记而被人们排斥和歧视,他在童年时代就被置于人们非常特殊的注意下,他的父母无法面对社会对儿子的偏见,使得他一生都被这种偏见所困扰。
霍桑透过缪尔的经历,表现了他对人性中丑陋、愚昧和偏见的深刻认识。
他深刻地意识到,人性中的无情和偏见是致使缪尔一生孤独和不幸的罪魁祸首。
霍桑在《胎记》中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还体现在对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的揭示上。
在小说中,缪尔是一个内心善良、纯洁的人,但由于他的胎记使得他在外表上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
人们对他的偏见和排斥,使得缪尔在心灵上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这种内心的苦难和角色的反差,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霍桑通过缪尔的命运,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内在矛盾和复杂性,表现了他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和观察。
《胎记》中还体现了霍桑对于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小说中,缪尔因为胎记而备受歧视,无法像常人那样与他人和社会融洽相处。
在这一过程中,缪尔不断尝试以自身的善良和努力来谋求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但却屡屡碰壁。
从而使得他感到孤独和无助。
霍桑透过缪尔的命运,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他对人性的观察不仅停留在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揭示上,还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个体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的复杂关系。
这种对个体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凸显了霍桑对于人性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小说中还展现了霍桑对于道德与宗教的探寻。
在《胎记》中,缪尔被看作是上天宠爱的象征,他身上的红色胎记被认为是上天所赋予的神圣印记。
这种宗教意味却不仅仅是一种宽恕和原谅,更承载着对人性的审判和考验。
霍桑通过这种宗教意味,进一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胎记》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人性观和对罪恶的揭示而著称。
霍桑通过这个故事深度解读了人性与罪恶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与思考。
从《胎记》中可以看出霍桑对人性的观察是深刻而不乐观的。
小说中主人公乔治和艾丽丝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罪恶与悲剧。
乔治为了掩盖自己嫉妒心理而对艾丽丝加以控制,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这种对嫉妒的描述揭示了霍桑对人性中阴暗面的关注。
他认为人的内心深处总是隐藏着各种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往往会驱使人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霍桑通过《胎记》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对人性中的矛盾和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乔治的嫉妒心理和对艾丽丝的控制欲与他对艾丽丝的深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矛盾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艾丽丝则展现出一种执着的爱情和对乔治的纯真信任,然而最终却成为了乔治心中的阴影。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霍桑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和揭示。
值得一提的是,乔治脸上的那道胎记是整个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象征。
胎记象征了乔治内心的罪恶和负面情绪,也可以理解为霍桑对人性的一种隐喻。
在小说中,胎记也成为了乔治心中的一道伤痕,这伤痕最终导致了他与艾丽丝之间的悲剧。
霍桑通过胎记这一象征来传达了他对人性中黑暗面的思考,认为人的内心总是隐藏着各种罪恶和阴暗情绪,这些情绪会操纵人的行为,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霍桑在《胎记》中对人性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对宗教和道德的思考。
小说中的乔治可以视为代表了人性中的罪恶和堕落,而艾丽丝则是对纯洁和美好的追求。
这种对人性的分析也让霍桑在小说中体现了对宗教和道德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各种欲望和罪恶,只有通过宗教和道德的规范才能使人性得到净化和救赎。
《胎记》中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的思考也可以视为霍桑对宗教和道德的一种探索和反思。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胎记》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被认为是霍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他贫困但心地善良的妻子之间的故事,男人因为妻子脸上的一处胎记而感到不满,并试图用一种神秘的方法将其消灭。
这部作品展现了霍桑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胎记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的深刻解读。
通过胎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霍桑展现了他对人性的独特见解,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内心深处的反思。
胎记所蕴含的道德警示和思想启示也使其成为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对《胎记》中的人性描写、人性的多样性、人性的脆弱性、人性的复杂性以及胎记中的道德观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霍桑人性观的独特特点,探讨《胎记》对人性的启示,以及这部作品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霍桑的作品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奥秘,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对各种复杂的人性问题。
1.2 作者简介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生于1804年,逝世于1864年,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萨诸塞州度过。
霍桑是一位深受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罪恶和道德的探讨。
霍桑的作品常常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深刻地描绘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和矛盾,对人性进行了深刻而丰富的揭示。
在他的作品中,人性往往被描绘成脆弱而复杂的存在,充满着各种矛盾和挣扎。
霍桑的作品《胎记》也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探讨。
通过主人公乔治和艾琳娜的故事,霍桑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举止,深刻地展示了人性的脆弱性和不完美性。
他还通过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探讨了人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人们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完美”的消逝——浅析《胎记》中乔治安娜的死因
妻子随着胎 记 成 功 被 消 除 而 失 去 生 命 , 因此该批评 者分析出从主人公阿尔默 的 科 学 观 反 映 了 霍 桑 对 美 国十九世纪 工 业 文 明 的 反 思 ; 从造成死亡的科学实 验折射出霍桑对科学发 展 持 有 怀 疑 态 度 。 通 过 从 这 该评论揭露 了 “ 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人 个角度的分析 , 性的沦丧以 及 人 与 人 、 人 与 自 然 间 关 系 的 异 化。 霍 桑以小说的 形 式 记 载 了 一 段 过 往 历 史 , 更是预言了
说, 当孩子把自己镜中的 形 象 看 作 是 另 一 个 小 孩 时 , ; 他把 “ 自我 ” 误认成了“ 他 人” 然而当小孩把镜中投 射的形象看成自己时 , 他 又 混 淆 真 实 和 虚 构, 因为他 并且开始迷恋自 把光影的幻 象 当 成 了 真 实 的 自 己 , 己的镜中像 。 这样的一个 过 程 影 响 了 孩 子 长 大 后 的 认同模式 , 也就是说当他 们 认 同 任 何 一 个 对 象 时 , 主 体和对象都 会 形 成 一 种 想 象 的 、 理 想 的 关 系。 拉 康 还认为镜像 并 不 仅 仅 指 镜 中 之 像 , 它也可以指周围 的人以及这些人对自我的反映 。 在短篇小说 《 胎记》 里, 乔治安娜与科学家阿尔 默结为夫妻后 , 在与丈夫 阿 尔 默 的 相 处 中 , 她非常崇 她 的 主 体 局 限 地、 误 认 地、 满 拜作为科学 家 的 丈 夫 , 足地认同了 丈 夫 这 个 镜 中 之 像 , 并被强烈地吸引到 丈夫的镜像中 , 并将丈夫 镜 像 的 铠 甲 披 在 自 己 身 上 , 把自己的形象完全隐没 其 中 。 镜 中 之 像 的 丈 夫 形 象 用迷人的衣装把乔治安 娜 装 扮 起 来 , 同 时, 也将妻子 不稳定的存在扩展到未来 并 使 她 被 蒙 蔽 了 的 自 我 感 到完整而永 恒 , 最终乔治安娜被丈夫和谐的镜中之 像迷惑了 , 欣 然 地 痴 迷 于 其 中 并 与 之 认 同。 丈 夫 的 不使其本质显 镜中之像将 妻 子 的 本 质 遮 蔽 于 其 中 , 现, 在左右逆转的影像中 , 给予乔治安娜一个自我的 — —被 镜 像 伪 装 了 的 自 我 形 象。 逐 渐, 虚构形象 — 乔 治安娜的自 我 形 象 被 镜 像 占 据 , 她的主体地位也随 之被这个他者的镜像所 取 代 , 也 就 是 说, 乔治安娜完 全迷失了自我 , 也丢失了 掌 握 自 己 主 体 地 位 的 权 利 。 失去自我的 乔 治 安 娜 为 了 得 到 镜 像 的 认 同 , 她开始 — —象 征 着 自 主动的恳求丈夫帮 她 消 除 脸 上 的 胎 记 — “ 我的印记 , 甚 至 不 惜 失 去 自 己 的 生 命, 不管冒多大 风险 , 都试试看吧 。 危险 我 不 在 乎 , 因为只要有这块 — —生 你 就 对 我 又 害 怕 又 讨 厌。 生 命— 可怕的印 记 , 命就成了我心甘情愿扔掉 的 包 袱 … 为 了 你 自 己 的 安 宁, 为了救救你可怜的妻 子 免 于 发 疯 , 难道你连这都 ? 总 而 言 之, 办不到么 ” 妻子乔治安娜把丈夫镜像
从《胎记》看霍桑的罪恶观
从《胎记》看霍桑的罪恶观发布时间:2021-02-03T14:36:41.58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作者:崔楚燕1 原萌2 王瑶瑶3 [导读]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霍桑被评价为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这一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对人的内心,心理活动的兴趣和洞察力。
他深受原罪思想的影响,而且认为原罪代代相传.1、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崔楚燕1 0632002、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原萌2 0632003、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王瑶瑶3 063200摘要: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霍桑被评价为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这一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对人的内心,心理活动的兴趣和洞察力。
他深受原罪思想的影响,而且认为原罪代代相传.本论文从情节内容角度对霍桑的《胎记》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霍桑在其中的罪恶观。
《胎记》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消逝的故事,体现了霍桑对人性的悲观态度,他认为人性之恶普遍存在,但又尝试通过爱唤起对人性的自信。
本文将从“物理的恶”,“认识的恶”和“伦理的恶”三个角度出发,探究霍桑的罪恶观.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胎记》、罪恶观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在他的许多小说中,胎记是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本文将从霍桑的罪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霍桑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对19世纪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桑以敏锐的眼光和对美国社会变化的细致观察,敏锐地意识到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成瘾及其异常的热情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在一些相关作品中,他对这一危机表示了关注,同时也对人与科学利益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纳撒尼尔·霍桑短篇小说《胎记》科学家形象研究
第34卷第4期Vol.34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2018年4月Apr.2018纳撒尼尔•霍桑短篇小说《胎记》科学家形象研究何新,邹威华(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成都611130)*摘要:《胎记》作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树立了“艾尔默”这一科学家形象,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论文旨在运用文本解读和文学社会学批评方法,从审美 现代性的维度研究《胎记》中的科学家形象特征,追溯塑造这类形象的原因并探究霍桑的科技观。
揭示霍桑从相反 的方向反思科学技术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便为人类现代生活提供一定的警示。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科学家形象;胎记;现代性doi:K).3969/j.issn.2095-5642.2018.04.107中图分类号=1712.0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5642( 2018)04-0107-04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 —1864)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他一生中创作了包括《红字》《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福谷传奇》和《玉石雕像》等在内的7部长篇罗曼史。
霍 桑还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创作短篇小说的作家,创作了 140多篇短篇小说,分7本文集出版。
霍桑的多部优秀短篇小说,如《胎记》、《拉帕西尼的女儿》、《海德格尔医生的实验》和《大红宝石》等,塑造了一系列的科学家形象。
其中,收录在小说集《古屋青苔》中的《胎记》中的科学家艾尔默的形象生动逼真,引人深思,具有深远的现代意义。
目前,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国内学术界较少涉及霍桑短篇小说深人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国外学术界则已经从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宗教、种族等多个角度人手展开了相关研究。
短篇小说《胎记》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鲜有学者从审美现代性的视角来分析它。
扭曲的理性和温柔的愚忠_浅谈霍桑短篇小说_胎记_
摘要霍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大多情节围绕男性和女性间复杂的关系展开,在他的作品《胎记》中,讲述了一个极端科技主义者利用所谓的科学知识肆意探索、改造大自然,并演绎到改造妻子,导致妻子无辜死亡的骇人故事。
本人围绕《胎记》中的人物展开分析,揭露了唯科学主义者违背客观规律残害无辜女性的丑恶行为,验证了这样一个观点:泛滥的科学、挑战自然的实验、追求完美的疯狂必然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此外,探讨了该篇小说所隐含的寓意对当今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深刻启示,即:教育人类认识到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盲目利用科学手段追求“完美”的任何尝试最终都会以悲剧告终。
关键词激进科学自然唯科学主义完美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在美国文学史上堪称是最富矛盾情感、最令人感兴趣的作家,其作品以短篇小说尤为著名。
霍桑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
在著名的短篇小说《胎记》中,霍桑分别描述了一位笃信科学并企图依靠它实现自己战胜自然规律的偏激化学家和一位美丽善良、温柔可爱、对男性信任而且顺从的女性。
通过对比两性思想意识上的差异,揭露了科学理想和人类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关系,表达了霍桑对极端理性的怀疑,以及他反对激进科学的思想。
霍桑的进步思想在于:科学是可以不断发展的,但泛滥、激进的科学观不顺应自然规律,是扭曲人类本性的恶毒工具。
一、偏执自私的男性科学家整个19世纪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飞轮开始加速旋转。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达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沃拉斯顿发现了太阳光谱的暗线;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了有机化合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德国医生、物理学家冯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和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冯亥姆霍兹宣布了热力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所有这一切科学创造的奇迹似乎无穷无尽,人们对此也给予了高度承认。
胎记
胎记茶几上有一盆茶花,一朵红艳艳的花朵正垂首开放着,如果想看看它的姿容,必须低头俯视,的确美,但是这样美毕竟打了折扣,在它刚结花骨朵时,我就想给它矫正一下,可是就在这时,我看了霍桑作品《胎记》就立刻断绝了这一念头.《胎记》写的是一位科学家,娶了一位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尼娜,可是他却仍感不足,因为美丽妻子的下巴上有一抹淡紫色的胎记,这成了妻子唯一缺陷.于是,他下决心研制一种药物,以去掉妻子脸上那块胎记.他似乎成功了,当他美丽的妻子喝下这药时,随着那抹淡紫色的消失,尼娜最后一丝气息也消失在真空中了.这位科学家终于使自己的妻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然而她也永远不存在世界上了.无独有偶,现实中有那么一小姑娘,我不知她那幼小的心灵是怎样想的,可能也是希望玫瑰去掉刺而成一株株十全十美的花.可别忘了,那些小刺也是玫瑰本身的"胎记",去掉它,我们也许永远永远看不到那美丽的玫瑰花.然而当今社会上有多少人就是这样盯着别人的"胎记"而指手划脚:王某某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居功自傲;高某某爱出风头,争当园林开发公司经理……可是你们想到没有,王某某整日埋头于科学研究之中,又怎么能抽出时间和议论他的人们打成一片;为国家研制成一项新成果而从不松懈的他能称得上居功自傲吗?如果我们出现一个高某某勇于在困难时刻担负起快要倒闭的公司,并且挽回败局而使公司强盛起来的人,就给予讽刺打击,那么他们的才能和智慧能显露吗?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还能成功吗?我并不感到迷惘,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霍桑作品中那位科学家想象的十全十美的妻子,也不存在小姑娘眼中十全十美的花,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胎记",都有着它的缺点,就看我们如何对待了.我认为还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诗人——郭沫若说得好"用放大镜把别人的优点争取来,不要用显微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
霍桑作品《胎记》解读
霍桑作品《胎记》解读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中的主人公艾尔默是一名科学家,为了实现自己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梦想,不惜以妻子的生命为代价,借助科学实验对妻子脸上的胎记--大自然的象征进行清除。
霍桑对于这种盲目追求科学知识的危险倾向提出严重警告。
他通过作品表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科学关系的高度关注,从而充分体现了他所构建的和谐与平等的环境伦理观。
这一点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当代理论家的关注而在生活中,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不为人知的缺陷,如何正确看待别人身上的缺陷的;在霍桑的短篇作品《胎记》,故事中主人公为了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所形成的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悲剧,让人不禁对完美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科学家,他将自己的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科研事业,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他将对年轻妻子的爱和科学的爱交织在了一起,到头来,唯独只有科学的力量占据了他的整个内心。
科学家和自己的妻子乔治亚娜刚刚新婚不久,他注意到妻子脸上的胎记,认为这是不完美的标志。
相处的时间越久,他越发嫌弃妻子脸上的胎记。
时间长了,乔治亚娜总能感觉到丈夫对她的厌恶和恐惧。
她实在是无法忍受,便决定听从丈夫的意见,即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让丈夫把自己的胎记去掉。
第二天,她来到了丈夫的实验室,科学家给乔治亚娜介绍了一种强效的化妆品。
它的功效强大到可以让脸色红润的美人变成苍白的幽灵。
科学家根据这种化妆品调制了药水,乔治亚娜二话不说就将这瓶药水喝了下去。
药水起作用后,胎记紧跟着消失了,科学家非常兴奋。
殊不知,这次实验的成功,是自己的妻子拿命换来的。
在故事中科学家一直纠结自己妻子脸上的胎记。
每个人都会存在缺陷,只要不过分关注,小小的胎记根本不会改变什么。
毕竟,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相反,如果过分追逐于完美,结局往往是悲剧的。
科学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于科学的执着,让他对于自己的妻子有着严格的要求。
他认为,妻子脸上的胎记破坏了她的美感,就想尽一切办法除掉才甘心,即便是搭上妻子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
从《胎记》看霍桑的人性观《胎记》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7世纪新英格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出生时就带有一个红色的胎记的年轻女子丽莎比斯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霍桑通过描绘世俗社会对异于常人的人的态度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出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胎记》这部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对人性的见解,以及对于人性的探索和理解。
在《胎记》中,霍桑通过丽莎比斯这个角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丽莎比斯出生时就带有一个红色的胎记,这使她成为了社会上的异类。
她因为这个胎记而备受歧视和嘲讽,成为了众人口中的怪胎。
丽莎比斯并不因此而心灰意冷,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坚强。
她并没有被困在自己的异样之中,而是努力寻求自己的幸福和安宁。
这种对于命运的承受和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丽莎比斯内心的强大和韧性。
霍桑也通过丽莎比斯的坚强和勇敢,表达了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赞美。
他认为人性是坚韧的,是值得尊重的,是不容忽视和歧视的。
霍桑通过丽莎比斯这一形象,展现了人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顽强和勇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霍桑在《胎记》中通过丽莎比斯和她的爱人艾伊利亚斯之间的爱情,展现了对于人性中的美好和真挚的追求。
丽莎比斯和艾伊利亚斯是青梅竹马,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情谊。
即使在丽莎比斯被社会排斥和歧视的情况下,艾伊利亚斯仍然毫不犹豫地爱着她,守护着她。
他用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付出,给予丽莎比斯力量和勇气,让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幸福。
而丽莎比斯也是如此,她对艾伊利亚斯的爱和依赖是那样的坚定和真实。
她在最困难的时刻,选择了和艾伊利亚斯共度余生,不再在乎社会的眼光和压力。
霍桑通过丽莎比斯和艾伊利亚斯之间的爱情,展现了人性中的真挚和美好,表达了对于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他认为,人性中的真挚和美好是值得珍视和追求的,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通过《胎记》,霍桑还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和扭曲。
脸上有胎记作文
脸上有胎记作文
《我脸上的那块胎记》
嘿,咱来说说我脸上这独特的胎记吧!从小到大,这胎记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呐。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小伙伴的生日派对。
那天呀,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又是吃蛋糕又是做游戏的。
玩着玩着,有个小朋友突然指着我的脸,大声说:“哎呀,你脸上怎么有块黑黑的东西呀!”当时我一下子就懵了,脸涨得通红,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其他小朋友也都围过来,好奇地看着我的脸。
我当时就特别不好意思,感觉自己好像和别人不一样,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从那以后,我每次出门都要戴上帽子,或者低着头走路,就怕别人看到我脸上的胎记。
可是慢慢长大些后,我发现这胎记也有它可爱的一面。
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在景区遇到一个特别友善的老奶奶。
她看到我的脸后,笑着说:“哎呀,孩子,你脸上这胎记可真特别呀,一看就和别人不一样,这是老天给你的独特印记呢!”听了她的话,我心里突然暖暖的。
从那以后,我好像没那么在意这块胎记了,觉得它也算是我的一个小标志。
现在呀,我还是会时不时就想到我脸上的这块胎记。
虽然有时候它还是会让我有点小小的烦恼,但我也渐渐明白,这就是我呀,独一无二的我。
它伴随着我成长,也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都会笑着面对它,因为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啦!嘿嘿,这就是我和我脸上有胎记的故事啦。
我因胎记而与众不同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我因胎记而与众不同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我因胎记而与众不同我生来就有一颗胎记,就像一颗红宝石镶嵌在我左颊的位置,熠熠生辉。
每次朋友、同学第一次见到我时,都会被我的胎记吸引住,好奇地询问它的来历。
我看着他们那张好奇的脸庞,心里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胎记就像是我身上的一个标志,是与众不同的象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而我的胎记就是我的特点之一。
有时,我会认为这个胎记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让我成为这个世界上与众不同的一个。
尽管有时我也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歧视,但我从不为此而气馁。
我坚信,真正了解我、喜欢我、关心我的人,都不会因为我的胎记而对我有任何偏见。
我渴望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外貌的差异而改变。
除了带给我与众不同的外表,胎记还给了我一种坚强的精神。
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都会想起我的胎记,告诉自己要像它一样坚定,不被困难和挑战击倒。
胎记是我内心坚强的象征,它让我知道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还意识到了外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和特长,而这些才华和特长才是真正能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正是我对自己独特才华的认识,让我对自己的胎记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与众不同的外貌背后,隐藏着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灵魂。
我的胎记让我领悟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美和价值观念,而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
我相信,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与众不同,而这种与众不同才是我们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
我要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个与众不同的胎记。
它让我不断地勇于挑战自我,不畏困难,鼓励我向前迈进。
它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价值,为我带来了真正的自信和快乐。
因为我的胎记,我成为了与众不同的我。
我不再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因为我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和特权。
我坚信,只要保持自己的独特,坚持自己的信念,迎接一切挑战,我就能成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自己!【作文点评】这是一篇以“胎记”为主题的作文,作者用真实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因胎记而与众不同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执人类欲望的可怕性——浅谈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摘要: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19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兰·乌斯比在《美国小说五十讲》一书中明确地写道:“简单地说,霍桑的重要性就在于:‘他无可争辩地是美国产生的第一位大作家’。
”简单地说,霍桑能够挖掘人类灵魂深处真正存在的本质,他的作品表达的信息及对今后的展望,具有长远意义。
有人评价:“他比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他的同胞欧·亨利都更早地掌握了创作短篇小说的秘诀。
”霍桑的短篇小说题材涉猎颇广,但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及人与自然等问题,他擅长揭露人性之“恶”。
霍桑的短篇小说笔调优雅自然,形象纯朴简洁,但却能创造出使人难以忘怀的情节,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情操。
霍桑的小说技巧精湛,内容丰富,蕴涵深邃,耐人寻味。
他的作品标志着美国文学的成熟。
通过对霍桑短篇小说的文本细读,我们发现霍桑的短篇小说中有很多篇目,都在探讨一个主题:即人与科技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作品往往用“死亡”作为结局,让读者读后心绪难平,从而达到警世的作用。
霍桑的短篇充满着地狱的色彩,通过死亡和悲剧,体现了他的科技观。
因此,本人没有从常见的分析霍桑作品的视角入手,而是通过对其经典短篇小说《胎记》的研究,来探析霍桑短篇小说中所体现的科技观和人性观。
正如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作家梅尔维尔评论说,“霍桑作品的力量来自于对‘黑色力量’的生动表现,它来自于霍桑的‘人性本恶观和原罪观’”。
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 年代以后,关于霍桑的译介和研究开始大量涌现,光是长篇小说《红字》的译本就出现了好几种。
同时,以霍桑作品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也有数百篇。
但是在数百篇论文中,将近有90%的研究对象都是《红字》,大都分析其主题蕴育和象征手法的使用。
[1]女权主义兴起的时候,霍桑的作品成为女权主义阅读的有效文本。
国内对霍桑的研究大都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其长篇小说《红字》,而对霍桑的短篇小说,国内学者所给予的关注却很少。
因此,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通过对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深刻揭示文本的深层结构中隐含着的父权制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物化和女性的自我物化,以及在父权制社会里一些受极端科学主义思想的人对大自然的肆意侵害所造成的后果;并且揭示霍桑对男权意识形态、父权制社会的二元对立的自然观的批判意识。
《胎记》收录于霍桑成熟期所出版的小说集《古屋青苔》,与其作品《年轻人布朗》、《教长的黑面纱》、《拉帕齐尼的女儿》等并称,是美国短篇小说的瑰宝之一。
美国一作家《美国文艺复兴》中指出,在《胎记》中:“一位理想主义的科学家下定了决心要去除自己年轻美丽的妻子脸上的胎记,这戏剧性地表达了本书里追求完美的主题。
”他的阐释为《胎记》这篇小说的解读定下了基调[2]今天,我们这里着重探讨他的短篇小说——《胎记》关键词:霍桑人性善恶父制男权意识被物化的女性激进的科学主义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
父亲是一名船长,在霍桑4岁时死于黄热病。
从此,母亲便郁郁寡欢,领着霍桑和他的两个姐妹回到外祖父家定居,一家人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9 岁那年,霍桑不幸弄伤了脚,瘸了将近三年。
因此,他更少地参加户外及社交活动,过着孤独封闭的生活,唯一的消遣就是读书与思考。
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陪伴他童年成长的孤寂感。
霍桑对他的家族历史的了解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对他的创作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
霍桑的祖上移民自英格兰地区的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诚的加尔文教信徒。
他的两代祖先曾在当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担任要职。
他们参与了清教徒对异己教派的血腥迫害,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塞勒姆镇驱巫案。
霍桑因为这些事件内心充满了负疚感,他认为祖先这种狂热的宗教行为是不可饶恕的罪孽,是人性恶的体现。
因此,不难理解,霍桑在作品里经常探讨罪恶问题,并批判清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残害。
一方面,霍桑对家族历史充满负疚感,对狂热的清教徒持批判态度,认为死板的教义束缚了人的心灵;另一方面,霍桑又摆脱不了清教家庭传统对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总是带有清教深深的烙印。
他在思想上充满了复杂的矛盾,擅长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彷徨、矛盾与困惑。
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成为霍桑作品最突出特点,这与加尔文教关于人的“原罪”和“内在堕落”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他的短篇小说《胎记》就是他的这些创作特点最好体现。
《胎记》讲述的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科学家艾尔默娶了一位貌美如花、善良温柔的妻子。
只要是人类,无论看起来是多么的美好,都会有性恶的一面。
而乔治娜是一个绝美的女子,但却偏偏长了一个胎记。
追求完美的科学家对妻子脸上的胎记感到既恐惧又厌恶。
于是,他决定用科学的方法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艾尔默曾梦到和助手厄脉纳德菩试图通过动手术去掉妻子的胎记。
但是手术刀越往深处去,那只小手便陷得越深。
最后,小手仿佛紧紧抓住了乔治娜的心脏不肯松开;而他呢,则十分坚决地要将它从那里割去,刮掉。
”[3]当妻子喝下他精心配制的药水后,胎记消失了,妻子的生命也消逝了。
最后实验以失败告终,艾默尔一度笃信的科学,不仅没有带给他胜利的快感,反而终结了他挚爱的妻子的鲜活生命。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细细品读,就会发现霍桑对人性的探索及反思。
这里象征着“人之性恶”之源往往藏于内心深处,一旦性恶的本质暴露出来,就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艾尔默清秀而柔弱的身躯和白皙而聪慧的面容象征着人类精神方面的素质。
而厄脉纳德菩身材矮小,躯体庞大,还有巨大的体力,蓬松的头发,熏黑的面孔以及浑身上下那股说不出来的粗陋、质朴的气息则象征着人类肉体方面的本质。
一、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乔治亚娜年轻貌美、性情温柔,犹如夏娃的化身。
她脸上的那块红色胎记则象征了人类与生俱来的罪恶,特别是在她的丈夫看来,那就是人性的污点。
婚后他仔细端详妻子的脸时,这块胎记引起了他一阵阵的烦躁,因为在他眼里,这块胎记所代表的是人世的缺憾,暗示了人性的不完美,“是妻子无法逃避罪孽、悲伤、衰败和死亡的象征”。
因此,他对此又恐惧又厌恶,急切地希望用科学的方法将这块胎记去除掉,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无边价值。
在清教环境下长大的霍桑深受加尔文教义的影响,原罪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圣经故事中,夏娃受到撒旦的引诱,劝说亚当一起偷吃禁果,犯下原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从此人类就被打上了罪恶的烙印。
因此,霍桑借作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人人都有罪,有些罪恶是蔽的,有些是公开的。
罪恶如同胎记一样与生来俱来,尘世间不可能有至善至美的人存在。
乔治亚娜虽然有着纯洁的灵魂,但既为凡人,不可避免地承载着人类固有的罪恶。
对于人类的罪恶,人类所能做的是正视它,运用善行、忏悔来进行自我救赎,以此得到上帝的拯救。
因此,艾尔默想要用科学的手段去除艾尔默脸上的胎记,达到心中的完美。
这个想法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注定要失败。
[4]如果说乔治亚娜的罪恶是隐性的,那他丈夫艾尔默的罪恶就是显而易见的。
他自私自利,为一己私欲全然不顾妻子的死活。
书中有段文字:“可是,乔治安娜一碰到那朵花,整株植物就枯萎了。
叶子变得墨黑,就像被火烤过似的。
”难道这不正预示着实验可能会失败么?但是身为丈夫,艾默尔对这个情况毫不上心,由此可看出他对妻子的爱是极其自私的: “他对妻子的爱,只有与他对科学的爱融合在一起,才会更加完美。
他的所谓对妻子的爱,终究只是一份强烈的占有!”新婚不久后,他不能忍受胎记这一瑕疵,始终希望拥有一个完美无暇的妻子。
他整日盼望着试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却完全不考虑试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即使他早就预感实验可能会失败。
当妻子表示愿意用科学的方法去除胎记时,他欣喜若狂,立即表示如果他能用科学的方法“除去大自然在它的美丽作品上留下的瑕疵”时,他会有多得意,甚至比皮格马利翁看到自己雕塑的女人获得生命更为激动。
可见他对科学的狂热。
最令霍桑不能容忍的是艾尔默的自大,他无视上帝的存在,坚信人定胜天,甚至向上帝提出挑战。
他的贪婪、自私自大必然导致人间的悲剧,从而成为杀害乔治亚娜的帮凶。
人性中的罪恶是与生俱来的,那只象征着罪恶的手紧紧抓住乔治亚娜生命的神秘,而且它是乔治亚娜纯洁灵魂与凡人的躯体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罪恶消失了,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身负原罪的人们只能靠善行与自我忏悔来净化自己的灵魂,进行自我救赎,就像《红字》里的海斯特用自己的行为、辛勤的劳动、美好的德行、虔诚的忏悔等来自赎,最终获得上帝的拯救。
通过揭露人性中的罪恶,霍桑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与期待。
二、过度膨胀的男权意识故事发生的年代被设置在19世纪,作为科学家的艾默尔,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象征着一个19世纪科学技术的化身,在他的观念中,始终有一个重要的认同:就是对科学的笃信。
在他看来科学技术是一剂可以解决世间所有疑难的良药。
《胎记》讲述的主人公——艾尔默,是一位对自然科学做过杰出贡献的有才华的科学家,娶了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乔治安娜,一个温柔贤良的妻子。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乔治亚娜是作者笔下一个很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出于对丈夫的爱意,一直表现出对丈夫无比崇拜的态度,对于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也是盲目地相信和支持。
她的左脸颊中心有一块小小的绯红的奇特胎记,它的形状和人的手非常相似。
爱慕乔治安娜的人总说:“在她出生的时候,有个仙女把小手按在婴儿的脸颊上,从而留下这个印记,作为她迷倒众生的神奇禀赋的标志。
”多少个男儿不顾一切,愿意冒着性命危险来赢得在这神秘手印上一亲芳泽的权利。
然而,观察这胎记的人性情不同,对这仙女留下的手印的看法和说明也不同。
新婚后不久,艾默尔仔细地端详妻子脸上的胎记。
一般情况下,乔治安娜的脸色呈现出健康又娇嫩的红润神采——那个印记是较深的暗红色,在绯红的脸颊上隐隐现出形状。
但当她脸红时,那个印记就渐渐变得模糊,最后一阵潮红犯上来,整张脸连同胎记一同沐浴在红晕灿烂的光辉里。
渐渐地,他对妻子脸上的胎记产生了阴影:“大自然造出了几近完美的你,如此细微的缺陷,我们拿不准该叫缺陷还是美丽,也使我感到震惊,因为这是尘世不完美的显著标志。
你从来没想过想办法把它去除吗?”发展到后来,只要一看到胎记就会痉挛似的打寒战,而且总是噩梦缠身。
[5]艾默尔是一个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在他的价值观念中,科学技术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他对于科学的依赖也是十分强烈的,他一直笃信科学技术能够服务于人,并且能够通过这些科学技术战胜自然的特质和性格规律,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
正因为如此,他极力说服妻子去掉那块“使她不完美的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