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课程介绍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9317d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47.png)
第七章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10
第十页,共17页。
四、金属(jīnshǔ)玻璃
金金属属玻玻璃璃(的也拉称伸非强晶度态可合高金达)是Duwez等人在1960年首先发现的, 他们通过对熔融Au80Si20合金快速(kuài sù)冷淬获得了金属玻璃。
3~ 4GPa,并具有很好的耐腐蚀
性能、优异的软磁性能、优良的
4
第四页,共17页。
凝固中的固、 液界面溶质
成分
完全(wánquán)扩散平 衡
固-液界面局部平衡 非稳定界面局部平衡 界面不平衡
第七章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5
第五页,共17页。
快速凝固 的目的
形成 (xíng chén g)
获得(huòdé)优异的 强度、塑 性、耐磨性、耐腐蚀性 等。
第七章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组织 四、金属玻璃
第七章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3
第三页,共17页。
一、快速凝固(nínggù)简介
界面推进速率(sùlǜ)大于10 mm/s
快
冷却速率(sùlǜ)达到
固1-0液5界~面10的1移0动K速/率s 赶上或超过原子间扩散速率时,晶体将来
不及转移成分,
。
第七章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T1 < T2
凝固在很大的过冷度和很高 的冷却速率下进行,凝固组织 (zǔzhī)中会出现非平衡相 。
对铸件和铸锭,通常
GR可=1以0-把3~温10度1K梯/s度,但G和对雾生化长 速法率,GRR联=系10起2~来10,6K用/s。G相R空应间 表(x示iān显gy微īn组g)地织,的偏变析化间和距枝λ从晶
分偏析,还可以利用微重力条 件制备难混熔偏晶合金。
《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
![《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84e3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6.png)
《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成形原理学时:48学时课程类型:必修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成形原理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成形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常见的材料成形工艺流程,了解材料成形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成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1.材料成形原理概述a.材料成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材料成形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2.金属热加工a.金属熔融与凝固过程b.金属的铸造工艺c.金属的锻造工艺d.金属的轧制工艺3.金属冷加工a.金属的拉拔工艺b.金属的压力成型工艺4.金属粉末冶金a.金属粉末的制备和性能b.金属粉末冶金工艺5.塑料成形a.塑料的加工特性b.塑料注塑成形工艺c.塑料挤出成形工艺6.橡胶成形a.橡胶的性能和应用b.橡胶成形工艺7.复合材料成形a.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b.复合材料成形工艺8.其他材料成形a.陶瓷的成形工艺b.玻璃的成形工艺c.纸张的成形工艺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结合理论与实践,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采用期末考试以及平时成绩的综合评价方式。
四、教学大纲具体安排第一周:材料成形原理概述-介绍材料成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分析材料成形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第二周:金属热加工-讲解金属熔融与凝固过程-探讨金属的铸造工艺第三周:金属热加工-探究金属的锻造工艺-了解金属的轧制工艺第四周:金属冷加工-学习金属的拉拔工艺-探索金属的压力成型工艺第五周:金属粉末冶金-研究金属粉末的制备和性能-讨论金属粉末冶金工艺第六周:塑料成形-分析塑料的加工特性-学习塑料注塑成形工艺第七周:塑料成形-探讨塑料挤出成形工艺-进一步探讨塑料成形工艺第八周:橡胶成形-分析橡胶的性能和应用-探究橡胶成形工艺第九周:复合材料成形-了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学习复合材料成形工艺第十周:其他材料成形-探索陶瓷的成形工艺-学习玻璃的成形工艺第十一周:其他材料成形-分析纸张的成形工艺-总结各种材料成形原理的异同点第十二周:案例分析与问题研究-讨论材料成形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和讨论第十三周:实验探究-进行相关材料成形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第十四周:实验探究-进行相关材料成形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第十五周:复习与总结-复习课程知识点-总结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果。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c5783cd828ea81c759f5780c.png)
§ 9–1 液态金属的脱氧 先期脱氧(焊接) 、预脱氧(熔炼) 、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各种脱氧原理 的概念及优、缺点;锰、硅沉淀的脱氧的比较,温度、熔渣的性质对其脱氧效果的影响; § 9–2 液态金属的脱碳反应 液态金属的脱碳精炼反应原理、目的及工艺原则; § 9–3 液态金属的脱硫 液态金属的脱硫原理及脱硫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 § 9–4 液态金属的脱磷 液态金属的脱磷原理及脱磷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
小于 180o,所以,非均质形核功Δ G he 远小于均质形核功Δ G ho , 越小,Δ G he 小,夹杂界面
的非均质形核能力越强,形核过冷度越小; §3-4 晶体长大 液-固界面自由能及界面结构类型、本质及其判据;晶体长大方式
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本章从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的规律谈起,着重讨论所涉及到的“成分过冷”条件及其对 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 单相固溶体合金及多相合金的凝固。 并为后续章节的内容的讨论 奠定基础。 §4-1 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
总学时: 96→ 总学分: 6 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材料成型原理》 是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主要的院定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材 料的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等近代材料成形技术中共同的物理现象、基本规律及各 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分析问题的方法加以阐述,使学生对材料成形过程及原理 有深入广泛的实质性理解,为后续的成形技术具体工艺方法、设备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为开 发新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分析和解决成形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液态金属和合金的结构、性质,掌握液态金属与合金凝固结晶的基本规律及结 晶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了解冶金处理对凝固组织与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冶金现象及内部规律 。 3. 掌握塑性成形力学基础理论、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分析方法与原理。 三、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工程力学、金属学与热处 理。本课程重点在于阐述成形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涉及具体 成形工艺方法及参数。 各种具体的成形工艺方法、 原理过程及控制等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学 习。 四、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内容 绪论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凝固温度场 金属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铸件宏观组织及其控制 特殊条件下的凝固与成形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液态金属与渣相的相互作用 液态金属的净化与精炼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凝固缺陷及控制 粉末冶金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应力分析 应变分析 屈服准则 材料本构关系 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 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总学时数 2 4 6 4 4 2 4 4 4 4 4 12 4 4 6 4 3 8 4 9 课堂讲授学时数 2 4 4 4 4 2 4 4 4 4 4 8 4 4 6 4 3 6 2 9 2 2 4 2 实验时数
材料成型原理-讲义
![材料成型原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f97b42db4daa58da0114ab2.png)
提高,产生冷脆性;硫产生热脆性;氮产生时效脆性;氢会产生白点;氧是以氧化物的形式
存在与铁素体中的,会降低钢的疲劳强度和塑性;合金元素溶于固溶体,将使抗力提高塑性
降低。
(二)组织的影响
1)单相组织与多相组织的影响:单相组织(纯金属或固溶体)比多相组织塑性好。多相组
织由于各相性能不同,使得变形不均匀,同时基体相往往被另一相机械地分割,故塑性降低。
金。金属在超塑性状态具有极好的成形性和低的变形抗力,所以超塑性成形工艺已越来越多地 用于工业生产。超塑性成形工艺包括超塑性等温模锻、挤压、吹塑成形、无模拉丝和拉延等工 艺。图示为超塑性无模拉伸示意图,这种方法根据超塑性对温度及变形速度的敏感性,用一感 应线圈加热,控制拉伸速度,即可进行无模拉伸。
备注
时,便形成了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量。同一滑移面上有大量的位错移到晶体表面时,则形成
一道滑移线。
→
→→
刃型位错移动时造成滑移的示意图;
→
→
螺型位错移动时造成滑移的示意图 临界剪应力
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滑移时,必须有一定大小的临界剪应力。许多实验证明,不 同金属取向的金属单晶体,在不同的拉伸应力作用下开始滑移,但这些应力在滑移面和滑移 方向上的分量(即临界剪应力)是完全相同的,这一规律称为临界剪应力定律。 影响临界剪应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金属塑性成形优点: (1) 组织、性能好。 (2) 材料利用率高,流线分布合理。 (3) 尺寸精度高,不少成形方法已达到少或无切削的要求。 (4) 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生产 金属成形方法分类: 塑性成形:体积成形:自由锻和模锻、挤压、拉拔、轧制。 板材成形:冲裁、弯曲、拉延、翻边。 特种成形:旋压、胀形、电磁成形、充液拉延。
材料成型原理教案
![材料成型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cd6e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b.png)
材料成型原理教案教案名称:材料成型原理教学目标:1.理解材料成型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
3.能够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1.对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教材、幻灯片、实物样品、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引入材料成型原理的概念和目的。
2.分析材料成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提出学生对材料成型原理的认知问题。
二、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0分钟)1.解释材料成型的概念和作用。
2.介绍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包括材料形状和结构改变的原理等。
3.分析材料成型的条件和限制。
三、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30分钟)1.介绍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包括压力成型、热成型、冷成型、注射成型等。
2.分析各种成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3.展示实物样品,辅助学生理解不同成型方法的应用实例。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基于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材料成型原理的重要性。
2.拓展材料成型原理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3.提出学生对材料成型原理的进一步学习方向和方法。
教学手段: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
2.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的内容,评估学生对材料成型原理的理解程度。
3.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4c9077bd64783e08122b49.png)
介绍《材料成形原理》(第一部分)教学计划的内容,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材料成形的内容及其在国民经济、国防和高新技术领域中的意义,以及各种材料成形技术(凝固、焊接和热处理)的原理冶炼冶金、粉末冶金、塑性成形)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材料成型”的重要性和“材料成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全面了解本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一章是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能。
本章将以液态金属为例,简要介绍液态结构的相关知识,重点介绍近年来的新突破和新成果。
对于液体的性质,我们主要讨论与液体形成有关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教学内容和要求:液体、固体和气体的结构比较及衍射特性;液态金属结构理论模型:随机密排硬球模型、液态金属结构晶体缺陷模型、液体结构理论描述和颗粒间相互作用实际金属;液态金属液态结构的理论模型;液态合金的性质: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及其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表面张力的本质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及其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液态金属阻止流动和充型能力的机理;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重点和教学难点;液体的长距离无序和短距离序列的特点;液体结构典型参数:平均原子距离R,配位数n;真实金属液相结构和“能量涨落”、“结构涨落”和“浓度涨落”特征;粘度的性质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及其形状意义;液体结构和配位数的特征;表面张力的性质和性质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表面张力、液膜破裂的临界力以及表面张力对凝固热裂纹的影响所引起的曲面两侧的压差金属液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包括传热,传质与固液界面动力学。
传质速度和界面推进速度与传热和温度分布密切相关。
因此,凝固温度场的研究是研究宏观和微观凝固过程(包括凝固形核和长大、晶体形态、凝固应力和缺陷)的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温度场与传热的基本理论与方程;凝固温度场求解方法;铸件凝固温度场解析解;铸件凝固时间计算;界面热阻及实际凝固温度场;得到了铸件凝固温度场和动态凝固曲线;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熔焊过程中温度场的基本类型及影响温度场的因素。
材料成型原理教案
![材料成型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8cb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d.png)
添加标题
PPT演示:通过PPT展示材料成型原理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知识。
添加标题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材料成型设备、模具等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材料成型 的过程和设备。
添加标题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材料成型的整个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实验操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讲解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 介绍材料成型的工艺流程 介绍材料成型的设备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案例选择: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材 料成型案例,如 塑料注射成型、 金属压力铸造等。
物理和化学变化 分析:引导学生 分析材料在成型 过程中的物理和 化学变化,如温 度、压力、时间 等因素对材料性 能的影响。
实验或模拟:通 过实验或模拟的 方式,让学生亲 身体验材料成型 过程中的物理和 化学变化,加深 理解。
提问导入:通过提出与材料成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材料 成型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材料成型问题,如塑料瓶、金属板 等,让学生了解材料成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 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材料成型问题,自然地引入教 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成型原理。
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 和工艺方法
能够分析和解决材料成型 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掌握材料成型的相关技术 和工具
培养学生对材 料成型原理的 兴趣和好奇心
树立正确的科 学态度和价值 观,增强环保
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精神和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d912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9.png)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资料一、引言材料成型原理是材料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考研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的相关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二、课程概述2.1原理简介材料成型是指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各个领域。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考研810)是研究材料加工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成型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2.2课程内容考研810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塑性变形理论-压力加工工艺及其应用-金属轧制与挤压-铸造工艺及其应用-焊接工艺及其应用-粉末冶金与热等静压-塑性加工与微观组织-热成形技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材料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三、学习资料推荐3.1参考教材-《材料成型原理》(廖承志,郑宝东,张毅编著)-《材料成型与热处理技术基础》(李正友编著)-《材料加工工艺学》(李正友,杨春雷编著)以上教材详细介绍了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学习该课程的重要参考资料。
3.2习题集-《材料成型原理习题集》(周秋军,张兴兵编著)-《材料成型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石文慧,李小飞,李清海编著)习题集是考研复习的重要辅助资料,通过做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熟悉考题形式。
3.3实验教材-《材料成型原理实验教程》(赵雪宇,林春燕整理)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加深对材料成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备考方案4.1课程重点-塑性变形理论及应用-压力加工工艺的原理与实践-金属轧制与挤压的基本原理-铸造工艺及其应用-焊接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4.2复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教材和习题集,多做练习;-加强实验操作能力,掌握材料成型原理的实践应用;-多参加讨论和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五、考试技巧-注意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和典型题型的掌握;-考前集中复习,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注意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充分利用考试时间,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9dac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9.png)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1. 引言材料成型原理是现代工程学中的重要课程,它涵盖了材料的加工和形状塑造过程。
本文将介绍材料成型原理的根本概念、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课程。
2. 材料成型原理的根本概念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施加外力或加热等手段,将材料从一种形状转变为另一种形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根本概念:2.1 变形与形状塑造材料成型的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形状的变化,例如从坯料到最终产品的形状改变。
这种形状改变称为变形,而产生这种变形的过程称为形状塑造。
2.2 变形机理材料成型的变形是由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常见的变形机制包括屈曲、弯曲、拉伸、压缩等,这些变形机制与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
2.3 成型工艺成型工艺是指实现材料成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锻造、压铸、热成型、挤压等,每种工艺都有其适用的材料和形状塑造要求。
3. 材料成型原理的主要方法材料成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锻造是利用模具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最终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
锻造可以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根据材料和形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锻造方法。
3.2 压铸压铸是利用金属模具将熔融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然后施加高压使其充满模腔,冷却后取出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
压铸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复杂形状的零件,常用于汽车和电子产品等行业。
3.3 热成型热成型是利用热塑性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软化后,通过模具施加压力使其成型的工艺。
常见的热成型方法包括热压缩、热挤压和热吹塑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挤压是利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高温下通过模具挤压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挤压适用于生产管材、棒材、型材等连续性复杂形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4. 材料成型原理的应用领域材料成型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包括:4.1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材料成型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零件制造和车身制造等方面。
材料成型原理大纲
![材料成型原理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bd19eb069dc5022aaea002e.png)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 of Materials Forming)课程代码:31060220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学位课学时/学分:60/4先修课程:《金属工艺学》、《金属学及热处理》等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课程,着重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阐明液态成形、塑性成形和连接成形等基本材料成形技术的内在规律和物理本质,突出共性,同时也兼顾个性,既包括过去教材《铸件形成理论》、《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和《金属焊接冶金原理》的基础内容,又引入近代有关的新成果。
一、教学目标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阐明液态金属的性质、铸件及焊接件形成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凝固过程中铸件与铸型的热交换特点,对铸件形成过程及金属结晶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塑性加工的力学基础,对变形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及力能参数计算,探讨变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研究在熔化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应着重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的现象、实质以及力学性质,为进一步学习材料成型工艺系列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利用此课程对学生进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素质培养目标能艰苦奋斗,有踏实的科学精神、积极向上的学风和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知识的喜欢及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铸件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对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以及金属结晶理论。
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增量理论及其应用,力能参数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焊接件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凝固理论,焊接过程中内应力及冶金缺陷分析。
2、教学难点:铸件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及温度场。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09f99ebf61fb7360b4c6572.png)
组织的形成及控制途径,分析金属凝固过程化学成分不均匀性,气体
的溶解和析出、气孔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止途 径,研究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缩孔、热裂、应力变形、冷裂等缺
陷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止途径。
液态成型包含三部分内容
液态金属性质 液态金属在铸型中的流动 液态金属的凝固
1、液态金属的性质
4、材料按组成成分可分为1、(金属、非金属)、2、(陶瓷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金属材料)3、按性能分(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
构材料使用的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功能材料用的是材料的物理性能。
5、液态成型原理应用的知识主要有冶金学、金属学、热力学、流体 力学。
6、塑性成型原理应用的007年2月
绪 论
1、材料成型技术 2、材料科学的发展概况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材料成型技术
1、 金属材料是现代文明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2、材料成型就是使材料被加工成为零件等制品的过程。
3、传统方法包括:铸造、锻压、焊接、粉末冶金成型等。
析,缩孔、气孔、非金属夹杂物、裂纹等都是十分有害
的,即使经过锻造、压延等塑性加工,也不能完全消除 它们对金属制品性能的影响,这些缺造缺陷将做为塑性 加工后的痕迹,残留在金属制品中,对金属制品的使用 性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研究铸件形成过程及其 理论基础,对获得高质量铸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 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铸件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内在联系:阐 明液态金属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及影响因 素,分析金属与铸型在不同条件下的热交换特点,铸件温度场分布规 律的数学分析及影响因素,阐述金属结晶基本规律的近代观点,铸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介绍
《材料成形原理》是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也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该课程2004年列为南京理工大学校建精品课程,2008年评为南京理工大学二类校级精品课程。
《材料成形原理》多媒体课件获得2006年“天空教室”杯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南京理工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
现主讲团队成员是王经涛(教授)、余进(副教授)、张新平(副教授)、尹德良(讲师)、朱荣(讲师)、刘瑛(讲师)。
图1 课程层次
本课程将材料成形理论与工艺融为一体,综合介绍各种材料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技术要点,适当反映当代科技在材料成形领域的新成就。
本课程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绪论部分,对整个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概括介绍;第二层次:材料成形的理论,包括:凝固理论、成形热过程基础、塑性变形力学与物理基础;第三层次:材料成形的技术,重点介绍铸造、焊接、压力加工、表面技术
及粉末冶金技术等传统加工成形技术;第四层次:先进加工技术,介绍铸锻焊各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新材料的成形与加工、现代数字技术及机器人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以及激光成形等。
如图所示。
本课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材料加工领域的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各类材料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冶金、化学冶金和力学冶金的现象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并结合材料加工的各种综合实验,了解材料加工成形的基本过程,加深理论认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