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跟踪检测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5·东城区质检)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斗争明显2.(2015·苏北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4.右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 D.捕食、互利共生5.(2015·青岛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6.(2015·南京一模)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7.(2014·安庆二模)下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8.(2015·南京模拟)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 新人教版
基础巩固1.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2.柑橘潜叶蛾的幼虫能潜入柑橘植株嫩叶和嫩梢的表皮下取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潜叶蛾与柑橘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杀虫剂能诱导潜叶蛾向抗药性强的方向变异C.潜叶蛾大量繁殖会影响柑橘的光合作用D.用农药杀灭柑橘潜叶蛾的方法属于机械防治3.非洲犀牛背上常有犀牛鸟停落,犀牛鸟停落后啄食犀牛背上的昆虫,昆虫与犀牛、犀牛鸟与昆虫、犀牛鸟与犀牛之间的关系依次属于( )A.捕食、捕食、共生B.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捕食、种间互助D.寄生、竞争、竞争能力提升4.如图K331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K331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5.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 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 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 自动调节能力强弱D 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12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图K332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7.图K333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K333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8.2011·江苏生物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讲时间:45min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2016·枣庄质检)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11971410(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答案 C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等。
2.(2016·沈阳模拟)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 11971411( )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 A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导学号 11971412( )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由动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个体的多少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由题中数据可知,甲地物种丰富度比乙地大。
4.(2016·银川质检)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导学号 11971413(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答案 D解析纵坐标为甲、乙、丙三种鱼类的食物分布,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故构成竞争关系。
【与名师对话】2017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答案汇总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二)一、选择题1.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甲地为次生演替,乙地为初生演替。
[答案] A2.(2015·肇庆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甲和乙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解析]对比甲、乙曲线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
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
[答案] C3.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群落演替。
移栽植物使群落营养结构复杂化,群落的稳定性增强;移栽植物为土壤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等,会导致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自然演替情况下,如果环境适宜,边坡甲上能自然长出乔木;次生演替过程中,开始时演替速度往往较快,随时间延长,群落和环境逐渐接近动态平衡,演替速度下降。
[答案] B4.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三种鱼之间为捕食或竞争关系。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模拟: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名校模拟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3.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4.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7.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8.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 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 D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9.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异湾藻——缘管浒苔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 .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 .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解析:选A 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竹子的高矮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
2.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 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3.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
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A.共生B.竞争C.寄生 D.捕食解析:选B 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选B 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1.有关群落演替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选D 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所以人类活动不仅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解析:选B 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
3.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解析:选C 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这样,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苔藓才能生长起来。
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也越来越丰富。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解析:选B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纲展示考频考纲解读群落的结构特征(Ⅰ)☆识别群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说明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意义群落的演替(Ⅰ)☆☆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区别两种类型的群落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Ⅰ)☆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如从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海拔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二、种间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羊和草;狼和兔等竞争一般来说,生态位越相近的生物,竞争程度越激烈。
牛和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寄生A寄生者;B寄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例: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原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高山植物的分层与温度有关,水生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1、水平结构特点:镶嵌分布(即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原因:受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练习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2017·吉林市高三四调,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的范围和边界是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内容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森林中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由温度决定的D.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解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范围和边界也属于群落的特征之一,A正确;种群的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但不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B错误;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森林中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由植物决定的,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因素是自然选择,D错误。
『答案』 A2.(2018·“超级全能生”联考,20)外来植物水葫芦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淡水水域疯狂生长,严重破坏了当地水域。
某研究小组对某湖泊周边水域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十年的调査,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单位:株/m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调查香蒲等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该多取样,计算时分别去掉最高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B.水葫芦可为草食性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它的增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由调查结果推测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逐渐下降,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由曲线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三种植物之间在2017年时种间斗争最为激烈『解析』在调查香蒲等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个样方,取所有样方的平均值,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水葫芦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鱼腥草和香蒲的数量不断减少直至灭绝,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所以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C正确;2017年时,只剩下水葫芦,不存在种间关系了,D错误。
『答案』 C3.(2017·黄山模拟)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练酷版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6·长春调研)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选B 生物群落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环境越优越,对生物生长越有利,生物种类数量就越多,结构就越复杂。
一个池塘中除了有鱼之外,还有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有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才构成池塘的生物群落。
群落中的生物个体间有捕食、竞争、互助等关系。
2.(2016·沈阳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选D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3.(2016·衡水调研)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有关解析:选D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即群落演替;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此种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初生演替的速度通常比较缓慢。
4.(2016·合肥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选B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均存在分层现象。
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解析: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答案:C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初生演替快D.在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解析: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不是种群的替代,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项正确;由于进行初生演替时的土壤条件、生物条件都比次生演替差,所以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慢,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D项正确。
答案:A3.(2016·河南中原名校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不是单指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C错误。
答案:C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与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高2020届高2017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1.(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不包括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
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3.(2018·海南卷)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B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
4.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池塘所有生物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的空间,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的分层也属于垂直结构;但仅由该种鱼的成年鱼与幼体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足以构成垂直结构。
5.(2019·湖北武汉月考)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解析】: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第十七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第十七章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分布。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
答案:D2.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中表现为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A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命活动。
B说明草和大豆间存在竞争。
C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D说明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B3.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解析:生物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
答案:C4.(2011·开封调研)如右图所示,A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鹰的天敌B.与鹰为共生关系的种群C.与鹰没有直接关系的种群D.被捕食的种群解析:从种群数量看,种群B的数量比A多,故A项错误,从两者数量变化的关系看,两者应属捕食关系。
答案:D5.(2011·广州模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配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
必修3 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夏季洪水肆虐造成山体滑坡。
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滑坡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处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B.新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C.新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D.人类活动会使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3.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表所示的统计数据: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B.甲种群和乙种群若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那么它们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C.由甲、乙两个种群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7.下表各项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8)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有的种群可能减少甚至消亡,不属于“S”型增长;群落内的种内斗争可能比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只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种群数量与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相关,譬如种群遇到严重病害,可能大量个体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杂草有很多种,而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但影响演替速度,还能影响演替方向,如人类对自然的恶性掠夺,导致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
相反如果人类合理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会增强。
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解析:该题考查群落演替,属于识记水平,试题较简单。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生物群落的演替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选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
2.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解析:选C 大火使森林大面积烧毁,破坏了原来的群落,导致原来的物种消失了;在以后的时间依次出现一些新的物种(杂草地→白桦→云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3.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解析:选A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而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4.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一片闲置土地的部分植物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群的丰富度在减少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解析:选D 调查数据表明该地区植物丰富度在减少,而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营养来源,所以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不会增加。
5.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选B 弃耕农田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高考生物新三维(通用版)一轮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解析:选B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
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2、(2019·海口调研)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时期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D、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解析:选A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若环境适宜,一般情况下,群落能够演替到森林时期,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条件适宜,物种丰富度会提高,否则可不能提高;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3。
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
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以后,再吸食乙牛的血液时,使乙牛也得了血孢子虫病。
蜱与牛的关系和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A、互利共生和寄生B、寄生和寄生C、捕食与寄生D、捕食与互利共生解析:选 B 由题干可知,蜱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血液为食,蜱与牛的关系为寄生;血孢子虫生活在牛的血液中,也以牛的血液为食,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也为寄生。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特别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生物间的关系,与图中物种甲、乙数量变化相符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B.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D.雪兔和猞猁解析:选D 曲线的变化表明,甲和乙之间是捕食关系。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2.为保护生态环境,不少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该过程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B.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的水平结构没有变化D.以上变化属于初生演替解析:选B “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增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会逐渐复杂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3.(2019·徐州学测模拟)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因其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密度呈“S”型增长C.福寿螺引入后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剧增D.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解析:选D 福寿螺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福寿螺引入广东地区后过度繁殖,说明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密度呈“J”型增长;福寿螺引入后破坏了该地区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原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可能会大量繁殖,造成新的物种入侵,故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
4.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选D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全员必做题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解析:选C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是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若两种生物的栖息地、食物种类不完全相同,则这两种生物间的竞争较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可以共存于群落中;淡水鱼的分层与它们的食性有关;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的最终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水生演替都是初生演替,陆生演替都是次生演替C.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D.群落中生物个体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解析:选C 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不是种群的替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根据演替的起点划分,不是根据水分的有无划分;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3.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选C 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4.(2016 株·洲一模)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4 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解析:选C 过度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此,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丰富度低;表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没有反映出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C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与外界环境因素(光照、温度等)有关;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分层现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如玉米和大豆间种。
6.(2016 海·口质检)某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一定是生产者B.M 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解析:选D 根据甲、乙两种群的曲线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但是甲种群不一定是生产者;M 点时甲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是生态系统反馈调节的结果。
7.(2016 南·宁一模)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解析:选D 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无论是乱石窑裸地→ , → 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都是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
8.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选C 甲表示的是次生演替,乙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历时短;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气候条件适宜,最后都可以演替成森林;①② 处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9.(2016 襄·阳一模)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 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 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 cm。
A.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型”解析:选A 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受季节、气候等影响,并非均为S 型增长,还会出现下降、波动。
10.(2016 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 和图b 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 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C.如果资源有限,图a 中物种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 中物种3 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选A 由题图可以看出,图a 中3 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斗争较激烈;图b 中3 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
图a 中物种2 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被排除,图b 中物种2的生存空间狭窄,易被排除。
11.(2016 抚·顺联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面是对图A.图B.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 中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 。
该群落发展至第3 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 关系。
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 _______ 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 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 。
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解析:(1)分析题图,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发展至第 3 阶段时,丙种群占优势,甲、乙种群占劣势,三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该群落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数目越来越多,即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则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
(3) 从题表可看出油松和刺槐的物种生态位重叠最大,因此竞争最激烈。
鞭毛藻具有趋光性,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臵进行光合作用,说明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答案:(1)次生演替竞争垂直分层(2)物种丰富度抵抗力(3)油松和刺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12.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 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 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 _________ 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 (填“S1”或“S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替。
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 逐渐增加。
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 利用率。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生态系统的______ 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 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_______ 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