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的故事

合集下载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精选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精选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

”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

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

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

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

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

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

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

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

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

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

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

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达给妻子,并不厌其烦的对妻子说:“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讲述嘉庚故事演讲稿范文

讲述嘉庚故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嘉庚故事。

嘉庚,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事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国近代史册上。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嘉庚的故事,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一、嘉庚的生平嘉庚,原名陈嘉庚,字伯南,福建泉州人。

他生于1861年,卒于1961年。

嘉庚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爱民、爱教育的一生。

他历经磨难,始终坚守信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嘉庚的爱国情怀1. 投身革命,共赴国难嘉庚先生年轻时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曾多次参加反清革命活动,与孙中山先生相识,并成为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支持者。

在辛亥革命中,他担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为革命事业筹集资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坚持抗战,保卫家园抗日战争爆发后,嘉庚先生毅然回国,投身抗战。

他担任福建省政府顾问,积极为抗战筹集资金,支持前线。

他还亲自组织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 保卫祖国,捍卫尊严新中国成立后,嘉庚先生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他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革”期间,他坚决抵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为捍卫祖国尊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付出了艰辛努力。

三、嘉庚的教育事业1. 创办学校,培养人才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集美学校是一所具有爱国、爱民、爱教育传统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杰出人才。

厦门大学则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的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

2. 重视教育,关注民生嘉庚先生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他始终关注民生,关心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他创办的集美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做出了贡献。

3. 严谨治学,传承文化嘉庚先生提倡严谨治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陈嘉庚的故事儿童稿件

陈嘉庚的故事儿童稿件

陈嘉庚的故事儿童稿件篇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陈嘉庚爷爷的故事。

陈嘉庚爷爷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小渔村,那时候的生活可不像咱们现在这么方便和舒适。

陈嘉庚爷爷小时候特别聪明,也特别勤劳。

他总是帮着家里做各种活儿,还会去海边捡贝壳、抓小鱼。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海边,大家都在嘻嘻哈哈地玩耍,只有陈嘉庚爷爷特别认真地观察着海边的一切。

“嘿,陈嘉庚,快来一起玩呀!”小伙伴们喊着。

“你们先玩,我看看这贝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

”陈嘉庚爷爷回答道。

他发现有些贝壳的形状很独特,就想着能不能用这些贝壳做点什么。

回到家后,他把贝壳洗干净,然后用线穿起来,做成了漂亮的小挂件。

家里人看了都夸他手巧。

长大一点后,陈嘉庚爷爷跟着父亲去做生意。

一开始,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呢。

有一次,他们进了一批货物,可是市场行情突然变了,货物卖不出去,亏了不少钱。

“这可怎么办呀?”父亲着急地直叹气。

陈嘉庚爷爷却不慌不忙地说:“爸,别着急,咱们想想办法。

”他四处打听,了解市场需求,最后终于找到了新的销路,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经过多年的努力,陈嘉庚爷爷的生意越做越大,赚了很多钱。

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他看到家乡的孩子们没有好的学校读书,就决定出资办学。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让他们受到好的教育。

”陈嘉庚爷爷坚定地说。

他建了好多漂亮的学校,还请了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成长。

小朋友们,陈嘉庚爷爷是不是很了不起呀?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勤劳、聪明、有爱心的人。

故事讲完啦,希望你们能记住陈嘉庚爷爷的故事哟!篇二嘿,小朋友们,今天接着给你们讲陈嘉庚爷爷的故事。

陈嘉庚爷爷做生意成功之后,一直心系着家乡的发展。

他每次回到家乡,都会仔细观察周围的变化。

有一回呀,他走在村子里的小路上,看到几个孩子蹲在地上,拿着小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他好奇地走过去问:“孩子们,你们在干嘛呢?”“我们想学习,可是没有纸和笔。

”一个孩子小声说道。

陈嘉庚爷爷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关于爱国故事:陈嘉庚的故事

关于爱国故事:陈嘉庚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关于爱国故事:陈嘉庚的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

1919年秋,富贵⽽归乡的陈嘉庚决⼼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学、中学、师范。

对于英国⼈的刁难,他坚定地表⽰:“企业可以收盘。

学校决不能停办。

”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先⽣的⾰命⾏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持。

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忙光复福建。

抗⽇战争暴发后,他⼜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和物⼒的帮忙。

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为抗⽇募捐的总数达30亿元之巨。

在个⼈⽣活⽅⾯,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奉俭约,素⾷布⾐。

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所有献给了国家。

⼏10年来,陈嘉庚以实际⾏动表达了⼀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

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筹措校费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

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

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陈嘉庚_2000字陈嘉庚,原名陈文基,福建人,1895年生于湄洲岛上的一个布衣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都有深刻的了解。

正是由于这种过人的才华和勤奋,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爱国教育家。

陈嘉庚年轻时,广交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和新兴的民族主义运动。

他深受其感染,决心要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认识到,要发展民族经济,就必须培养人才,因此他着手创建学校,并资助贫苦学子。

他后来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巨擘,被誉为“东方的洛克菲勒”。

陈嘉庚在泰国创办了泰国华侨公学,为华侨子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他在福建创建了兴中会学校(后改为厦门大学),该校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由于陈嘉庚一人的努力与投入,使得该校成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陈嘉庚对教育的追求和对学术的热爱,使得他留下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陈嘉庚并不满足于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政治事务。

1929年,他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议员,并担任教育委员会主任。

他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和抗日救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筹款活动,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2年,陈嘉庚提出了“中国必须独立,福建必须富强”的主张。

他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战争,捐款赈济灾民,为抗日军队提供大量物资,积极组织民众抵抗日本侵略。

他的爱国热情和付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陈嘉庚是一位勇于追求真理和实践真理的人。

他毕生追求民族的复兴与振兴,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为他人谋福祉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陈嘉庚去世后,他的事迹被载入了各种教科书中,并且在厦门大学教学楼前树立了他的塑像。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榜样和启示。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与振兴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陈家庚有关教育的故事

陈家庚有关教育的故事

陈家庚有关教育的故事
咱来唠唠陈嘉庚和教育的那些事儿。

陈嘉庚那可是个超级重视教育的人。

他自己就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小地方,小时候就知道教育有多重要。

他想啊,自己家乡的孩子们不能没文化,得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他呀,可真是舍得花钱办学校。

在当时,那是大把大把地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往教育上投。

就像有了一种执念,看到那些孩子没学上,心里就不是滋味。

他建的学校可多了,从小学到中学,各种规模的都有。

据说有一次啊,他的生意也遇到了困难,但是一想到学校里的孩子们还等着读书呢,他咬咬牙,硬是没削减在教育上的投入。

别人都劝他,说先顾着自己的生意吧,他却摆摆手说:“不行,孩子们的教育不能耽误,钱没了可以再挣,孩子们的读书机会错过了可就补不回来了。


而且他不只是给钱建学校就完事了。

他还特别关心学校里的教学质量。

经常到学校里去溜达,看看老师教得咋样,孩子们学得好不好。

要是发现哪里有问题,就马上想办法解决。

就像一个操心的大家长,管着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

他对教育的这份热情,可不仅仅是影响了他身边的人,整个地区的风气都被他带起来了。

周围的人一看,陈嘉庚这么用心在教育上,大家也都更尊重知识,更重视自家孩子的教育了。

他就像一颗大树,用教育的树荫庇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走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呢。

陈嘉庚心怀祖国的故事

陈嘉庚心怀祖国的故事

抗⽇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的⼀场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坚持长期抗战,做出了巨⼤的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并与世界⼈民⼀道,终于将罪恶滔天的⽇本法西斯彻底打败。

海外千万华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雄师劲旅。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杰出贡献⼤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

⼀、南侨总会⽀援抗战发动华侨捐款捐物 1937年“七七事变”,祖国掀起全⾯抗战。

南洋华侨纷纷成⽴各种不同名义、以⽀援祖国抗战为⽬的的群众组织,在新马成⽴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

南洋各地也相继成⽴类似组织,举当地侨领为负责⼈,积极发动华侨捐款捐物,多寄侨汇,抵制⽇货,惩办*商,⽀援祖国抗战。

随着抗战形势进⼀步发展,南洋各地华侨团体认为必须成⽴⼀个联合组织,以便统⼀领导,相互协作,并要求德⾼望重的陈嘉庚出⾯召集,以促其成。

1938年10⽉,来⾃南洋各埠的168名代表,⼀致同意成⽴南洋华侨筹贩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会址设在新加坡,选陈嘉庚为主席,庄西⾔(印尼)、李清泉(菲律宾)为副主席。

⼤会通过⼀项庄严《宣⾔》,历数近代以来⽇寇侵华种种罪⾏,揭露⽇寇不仅企图吞并中国,还妄想征服世界。

现在中华民族已到了⽣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号召南洋800万华侨精诚团结,誓为祖国政府后盾,出钱出⼒,多寄汇款⽀援抗战,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南侨总会的成⽴,标志着南洋华侨在抗⽇救亡⼤前提下,实现了空前爱国⼤团结,标志着陈嘉庚是南洋华侨众望所归的领袖。

在南侨总会领导下,南洋各地筹赈会进⼀步扩⼤和发展,⽀援祖国抗战各项实际⾏动⾼潮迭起,效果也极为明显。

向华侨募捐、⽀援抗战,是南侨总会的⾸要任务。

总会通过各地分会,采取种种有效⽅式开展爱国募捐:有特别捐、常⽉捐、纪念⽇捐、货物⾈车助赈捐、游艺义卖捐、迎神拜⾹演剧捐等等。

当时,华侨捐献情形正如陈嘉庚⽣动、形象描绘的那样:“对祖国战区的筹赈⼯作,风起云涌,海啸⼭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富商巨贾既不吝啬,⼩贩劳⼯也尽倾⾎汗。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陈嘉庚,1895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名人事迹这一伟大的人物留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嘉庚家世显赫,家族十分富有。

然而,作为一个有良好家庭教育的人,他不仅注重学业,还十分注重公益事业。

他曾参与筹建了宁波高桥中学、宁波湖滨中学等多所学校,并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1928年,他还捐资400万元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独立学院——“世界民主学院”。

该学院是当时中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也是唯一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独立大学,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嘉庚可谓是热衷于社会公益的真正爱国者,他始终秉持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标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积极响应抗日抗争的号召,成立“周锡瓶基金”为国家捐款600万元。

此外,他还成立了“杭州市救国会”、参加领袖集团以忠诚国家、保卫民族安全为主要宗旨的爱国组织,并参加了南京抗日救亡委员会,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坚定不移的爱国宣传者。

陈嘉庚同样对民族文化、科教事业、卫生事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积极投入。

他投入大量资金资助中国的文化事业,并积极扶助国内的学者、科学家和文化名人。

此外,他还在广泛推广和宣传科学知识、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陈嘉庚一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产。

他充分发挥卓越的商业才能,创办了众多企业,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十分珍惜创新和知识,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演讲家、作家、教育家、科学家等方面的权威人物。

陈嘉庚一生从未放弃过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和爱,他始终把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人物。

他带领全国人民,秉持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执着追求,为我们奠定了辉煌而光辉的历史基础。

爱国历史人物故事分享_热爱祖国的人物

爱国历史人物故事分享_热爱祖国的人物

爱国历史⼈物故事分享_热爱祖国的⼈物不管是近代还是古代,中国⽂明历史中出现了很多爱国英雄,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爱国⼈⼠的存在,才让我们的⽣活幸福起来。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爱国历史⼈物故事分享,供⼤家参考。

历史⼈物故事1爱国华侨陈嘉庚陈嘉庚先⽣是伟⼤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21⽇出⽣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镇)。

⼗七岁往新加坡从⽗经商,后独⽴经营菠萝罐头⼚、⽶店和橡胶园等。

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盛时期其销售⽹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开拓者之⼀,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实业家。

陈嘉庚⾝居异邦,⼼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学,后⼜增办师范、中学、⽔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

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学,⾃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薪聘请师资等,设⽂科,理。

法。

商,教育等五院⼗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等⼈才。

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

尽管迂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

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持厦门⼤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

直⾄1937年春⽆⼒⽀持,遂⽆条件地将厦门⼤学献给政府。

厦门⼤学改为“国⽴”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

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全⾯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等等。

他还推⾏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陈嘉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人士,他的名人事迹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一生经历了数次重大历史事件,他勇敢地与时代抗争,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嘉庚生于1876年,出生在中国福建南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由于家庭贫困,陈嘉庚在童年时期必须劳作为生,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学习目标。

他在自己的辛苦努力下,成功地考入了两所名校——福建师范学堂和金陵大学。

在金陵大学求学期间,陈嘉庚开始着手研究中国的近代历史。

他看到了中国的落后和挫折,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他决定放弃学术研究成为一名爱国人士,他开始致力于改变中国的现状,带领人民迈向新的未来。

陈嘉庚的爱国之心使得他经常与时代抗争。

在20世纪初期,外国列强侵略中国,陈嘉庚组织了海峡两岸的爱国学生,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他成为了反帝斗争中的领袖,领导着人民开展这场斗争。

陈嘉庚坚定地主张中国人自己创造、强大自己的国家,不臣服于外来势力。

不久之后,陈嘉庚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共内战。

这场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但陈嘉庚仍然不断地为民族复兴发挥着作用。

他的贡献包括在中国的和平磋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也给南京大学的古文化研究机构注入了活力和热情。

陈嘉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祖国、社会、人民的爱和关怀。

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为国家和人民树立了不朽的光辉榜样。

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

这些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它展示了中国民族在面对外部威胁和内部纷争时的勇气和毅力。

陈嘉庚的故事也成为了激励人们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去奋斗的重要资源,人们不断地从他的故事中获取力量和鼓舞,前往自己的奋斗之路。

总之,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

他的事迹是人们不断学习、了解、思考和借鉴的重要素材,以便更好地追寻人类文明进程,为国家和人民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嘉庚生平故事

陈嘉庚生平故事

陈嘉庚生平故事身负父债的侨乡少年郎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因为战乱持续,有很多人远赴南洋讨生活,这里便成了着名的侨乡。

陈嘉庚的家庭,也是一个华侨世家,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新加坡,经营着米店和一家小厂。

从小,是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闽南一带,曾有着十分光辉的历史。

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故事都在小嘉庚的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集美村还有着郑成功的“国姓寨”、“国姓井”,在老一辈人的传说中,陈嘉庚从小就对这些爱国英雄充满了敬仰。

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使他渴望早日能够报效祖国。

1890年,陈嘉庚已经17岁了,父亲要他到新加坡来见见世面,于是他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慈母,独身前往南洋。

虽然都市的繁华是一种诱惑,但他却不为所动,老老实实地呆在店里,跟着老伙计学习怎么管理,很快就成了父亲的左右手。

1898年,母亲病逝,闻听噩耗的陈嘉庚立即回乡葬母。

出发之前,他将自己经管的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

当时他父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拥有资产约35万元。

不过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时,却发现以前兴隆的米店已经门庭冷落,负债已达30多万元。

原来是父亲的妾生子趁陈嘉庚不在,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面临破产的边缘。

按照新加坡法律,儿子不必偿还父亲债务,况且陈嘉庚身无分文,如何偿还,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对父亲的凄凉,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继承了这个烂摊子,当时他还不到31岁。

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之旅。

菠萝“苏丹”,橡胶大王独自创业的路程是极其艰难的。

陈嘉庚手里的资金只有一点,用来投资什么才能成功呢?经过详细的考察,陈嘉庚发现,菠萝罐头销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资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

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菠萝罐头厂。

资金不够,陈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区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着手建造一所菠萝罐头厂。

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来的7000元用在建厂总算勉强够了。

嘉庚精神薪火相传故事

嘉庚精神薪火相传故事

《嘉庚精神薪火相传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讲嘉庚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

有一位叫陈嘉庚的爷爷,他特别了不起。

他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是他很努力,长大后做生意赚了很多钱。

陈嘉庚爷爷赚钱后,没有只想着自己享受,而是把钱都用在了做好事上。

他在老家建了好多学校,让小朋友们都能有地方读书。

比如说,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他家很穷,上不起学。

但是因为有了陈嘉庚爷爷建的学校,明明就能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啦。

陈嘉庚爷爷的这种精神,一直被大家记住,好多人也学着他去帮助别人。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陈嘉庚爷爷学习哟。

《嘉庚精神薪火相传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嘉庚精神。

陈嘉庚爷爷不仅建学校,还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捐出很多钱来帮助大家。

有一次,家乡发大水,很多房子都被冲垮了。

陈嘉庚爷爷马上送来了粮食和衣服,让大家渡过难关。

后来,有一位叔叔,他受到陈嘉庚爷爷的影响,也努力工作赚钱,然后帮助村里修了路,让大家出行更方便。

这种帮助别人、为大家着想的精神,就是嘉庚精神,一直在传递着。

小朋友们,我们也能做一些小事去传递这种精神哟。

《嘉庚精神薪火相传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嘉庚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哟。

想象一下,很久以前,陈嘉庚爷爷辛苦赚钱,却把钱都用在让大家生活得更好上。

他建的学校里,小朋友们快乐地学习,长大后成为了有用的人。

有个姐姐,她上学的时候知道了陈嘉庚爷爷的故事,长大后就去贫困地区当老师,教那里的小朋友读书认字。

这就是嘉庚精神的传承,像接力赛一样,一个接一个。

小朋友们,希望我们也能接好这一棒!。

陈嘉庚的故事读后感

陈嘉庚的故事读后感

陈嘉庚的故事读后感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固守清贫,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

欣赏完他的故事,再去欣赏一下读者写的读后感吧。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陈嘉庚的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陈嘉庚的故事读后感篇一今天,老师讲了《陈嘉庚的故事》。

课后,我又认认真真读了几遍,我被陈嘉庚的故事深深打动了。

书中讲,陈嘉庚,1874年生于一个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僻静渔村——福建同安县集美镇。

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少有大志,9岁就读于南轩私塾,15岁辞学赴新加坡,在父亲开设的米店学习经商。

由于目光远大,勤奋学习,艰苦创业,涉足食品、橡胶、航运等领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拥有上千万资产,成为南阳华侨中的首富。

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

陈嘉庚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时时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1920xx年,他筹资帮助孙中山先生进行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他担任南洋华侨总会主席,捐资抗日。

他冲破重重阻拦访问延安…祖国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陈嘉庚先生做事的最高原则。

书中讲,陈嘉庚捐资办学花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至1934年,陈嘉庚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花去800万元,约占获利总额的42%。

就这样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人物,他对于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苛刻。

书中说,他的晚餐常常是一碗番薯粥,一块酱豆腐而已。

他平时身上的现款不超过5元,从不在外头乱花一分钱。

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作为小学生,既不挣工资,还要靠家长养活。

但我们每天除了要吃好的,喝好的,还要零花钱。

家长给得少了,还跟家长大吵大闹,觉得自己委屈。

想想陈嘉庚先生,我都替自己感到难过。

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陈嘉庚先生是我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典范。

读《陈嘉庚的故事》,感受陈嘉庚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为自己的祖国、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舍己为国的陈嘉庚事迹介绍小故事

舍己为国的陈嘉庚事迹介绍小故事

舍己为国的陈嘉庚事迹介绍小故事舍己为国的陈嘉庚事迹介绍小故事若是说爱国华侨是一顶皇冠,那么,陈嘉庚确实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陈嘉庚曾经说过:“应该用的钱,万万万万也不要吝惜,不该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陈嘉庚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华侨领袖、中华英杰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学习的表率。

他办学时刻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世界之罕有。

陈嘉庚的生活十分简朴,可是,他关于教育方面却十分慷慨。

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教育事业。

但那些比他更有钱的人呢?他们视而不见,即即是捐个几十万元,其实对他们来讲也只是区区九牛一毫。

只要他们少吃几顿的大鱼大肉就可以够办到的事他们也不肯意做。

而陈嘉庚却不同了,他为了国家而做出奉献,丝毫不吝啬。

他不吝倾资开办学校。

而他自己呢?过着朴素的生活,床啊沙发什么的都是用了好久了的,鞋子、衣服即即是破烂不堪了也舍不得仍,补一补还继续穿。

他对祖国的钟爱是如此之深,对祖国的奉献如此之大,为了祖国的强盛,他是如此地呕心沥血。

这让我十分感动。

陈嘉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他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开办女子学校,他还强调优待贫困子弟,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上学,他还希望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人,他也是和陈嘉庚一样的爱国人士——他确实是钱学森。

钱学森早年到美国留学,考进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

后来,钱学森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一想到自己能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他感到异样的兴奋。

可是,美国方面明白后,将他软禁了起来,他们怕他将美国的核弹及火箭的科技知识带回中国。

钱学森的行动受到限制,被监听,晚上还按期被检查,弄得钱学森寝不安宁。

后来周总理出面与美国方面交涉,钱学森才回到了期盼已久的祖国。

钱学森和陈嘉庚一样让我感到伟大。

虽然陈嘉庚寿终正寝了,可是,他在华侨中树立的丰碑将永垂不朽!他对祖国的奉献人民永久可不能忘记,他伟大的形象永久会屹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六年级:波澜青云88舍己为国的陈嘉庚事迹介绍小故事若是说爱国华侨是一顶皇冠,那么,陈嘉庚确实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陈嘉庚的事迹

陈嘉庚的事迹

陈嘉庚的事迹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

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

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

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

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

“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

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

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

”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

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

19xx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

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

他在19xx年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xx年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

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

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

陈嘉庚生平故事

陈嘉庚生平故事

⾝负⽗债的侨乡少年郎 1874年10⽉21⽇,陈嘉庚出⽣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因为战乱不断,有很多⼈远赴南洋讨⽣活,这⾥便成了着名的侨乡。

陈嘉庚的家庭,也是⼀个华侨世家,他出⽣的时候,⽗亲正在新加坡,经营着⽶店和⼀家⼩⼚。

从⼩,是母亲独⾃抚养他长⼤。

闽南⼀带,曾有着⼗分光辉的历史。

从民族英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故事都在⼩嘉庚的⼼⾥留下了⼗分深刻的影响。

集美村还有着郑成功的“国姓寨”、“国姓井”,在⽼⼀辈⼈的传说中,陈嘉庚从⼩就对这些爱国英雄充满了敬仰。

⽽清政府的腐败⽆能,更使他渴望早⽇能够报效祖国。

1890年,陈嘉庚已经17岁了,⽗亲要他到新加坡来见见世⾯,于是他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慈母,独⾝前往南洋。

虽然都市的繁华是⼀种诱惑,但他却不为所动,⽼⽼实实地呆在店⾥,跟着⽼伙计学习怎么管理,很快就成了⽗亲的左右⼿。

1898年,母亲病逝,闻听噩耗的陈嘉庚⽴即回乡葬母。

出发之前,他将⾃⼰经管的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

当时他⽗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拥有资产约35万元。

可是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时,却发现曾经兴隆的⽶店已经门庭冷落,负债已达30多万元。

原来是⽗亲的妾⽣⼦趁陈嘉庚不在,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临破产的边缘。

按照新加坡法律,⼉⼦不必偿还⽗亲债务,况且陈嘉庚⾝⽆分⽂,如何偿还,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对⽗亲的凄凉,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继承了这个烂摊⼦,当时他还不到31岁。

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独⽴的商业之旅。

菠萝“苏丹”,橡胶⼤王 独⾃创业的路程是极其艰难的。

陈嘉庚⼿⾥的资⾦只有⼀点,⽤来投资什么才能成功呢?经过详细的考察,陈嘉庚发现,菠萝罐头销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资⾦不是很多,⾮常符合⾃⼰的情况。

于是他决定建⽴⼀个菠萝罐头⼚。

资⾦不够,陈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区10英⾥的淡⽔港⼭地,着⼿建造⼀所菠萝罐头⼚。

⼀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来的7000元⽤在建⼚总算勉强够了。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陈嘉庚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陈嘉庚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陈嘉庚分享到:2013-08-23 17:44 作者:来源:《中华民国史》陈嘉庚(1874-1961),1874年10月21日生。

福建同安人。

父亲是新加坡华侨商人,经营米店。

陈嘉庚则由母亲抚育,幼时便参加农业劳动和渔业劳动,同情贫苦百姓。

9岁入私塾就学。

1890年,陈嘉庚年已17岁,来到新加坡随父经商,后任其父开设的顺安米店经理。

在新加坡期间,陈嘉庚亲身感受海外游子的艰辛,渴望祖国强盛。

1893年回乡完婚,并在家从师补习。

次年即在集美创办惕斋学塾,开始捐资兴学。

1895年,再度赴新加坡经商。

1904年,父亲的米店破产,并负债20余万元。

陈嘉庚乃集资7000余元,兴建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又接管与人合股的日新公司菠萝罐头厂。

扎稳脚跟后,又增开米店、熟米加工厂和橡胶种植园。

1907年,经过苦心经营,代父还清了债务。

经过几年发展,至1911年拥有2个橡胶园、4个菠萝罐头厂、1家米厂、1家米店,存款约四五十万元,成为新加坡华侨实业家中的后起之秀。

1906年2月,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建立中国同盟会分会,领导南洋各地革命活动。

陈嘉庚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参加孙中山主持的革命活动。

1910年春,陈嘉庚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剪掉辫子,以示与清政府决裂。

辛亥革命爆发后,福建侨胞决定组织福建保安会,筹款救济和支持福建革命党人开展活动;陈嘉庚被推为福建保安会会长,并担任新加坡商会董事长。

陈嘉庚领导福建保安会在华侨中筹款,并立即给中国同盟会福建分会会长黄乃裳汇去银元2万元,后又筹款10余万元。

武昌起义成功后,陈嘉庚从欧洲转道新加坡回国,在与孙中山见面中,允诺给予财力支持。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陈嘉庚非常高兴,立即汇去5万元。

1924年,他创办《南洋商报》。

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时,他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成立山东惨祸筹赈会,并被推选为会长。

同年任福建会馆主席。

陈嘉康虽身在海外,时刻不忘报效家乡和祖国,而他认为,教育文化的发达,是报效祖国力所能及的最好方向,乃立志兴学。

爱国华侨的事迹

爱国华侨的事迹

爱国华侨的事迹
《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
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了不起的爱国华侨的故事,他叫陈嘉庚。

陈嘉庚在南洋发家致富后,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祖国,他最想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让国内的孩子们都能接受好的教育。

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建集美,开始兴办学校。

那个时候可不容易啊,首先就是钱的问题。

虽然他在南洋有生意,但要兴办那么多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且办学可不是光有钱就行,还得找合适的地方,找好的老师。

可是陈嘉庚一点都没有退缩。

他为了找合适的建校地址,亲自在集美到处勘察,走了很多地方。

有时候遇到当地一些人的不理解,觉得他为啥要把钱花在办学上,他就耐心地给大家解释,说教育才是国家强大的根本,只有孩子们有知识了,国家才有希望。

在聘请老师方面,他也是费尽心思。

他会亲自去考察老师的品德和学识,给老师们提供很好的待遇,就是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来教孩子们。

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他更是一丝不苟。

每一个建筑的设计、每一个教学设施的配备,他都要亲自过问。

哪怕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他宁可自己的企业受点影响,也绝不拖欠学校建设的费用。

就这样,他在集美创办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系列学校,这就是著名的集美学校。

他的这些学校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这些人才遍布在祖国的各个地方,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善举也影响了很多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激发了更多海外华侨爱国爱乡、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

陈嘉庚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嘉庚的故事往往提到一个地方,就会想起一个人,比如提到集美,就会想到陈嘉庚。

在去集美的路上,就听到许多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

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

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

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

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

“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

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

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

”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

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

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

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

他在1910年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11年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

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

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

周恩来知道他的遗嘱后,指示有关部门为他动工兴建了这座“归来堂”。

堂前有先生的铜像,高2.3米,一手执杖,一手拿帽,行色匆匆。

铜像背后的墙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先生的墓地在鳌园靠海的一端,面对大海,背倚“集美解放纪念碑”。

墓成马蹄状,由13块青石组成,青石护栏上刻有20幅浮雕图像,概括了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 10月 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

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顺利。

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

同时兼营菠萝用头厂。

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

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 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

民国 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

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

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

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

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

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

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

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

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

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

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

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

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

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的实业家、企业家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的一个华侨世家。

曾祖父陈时赐兄弟五人中有两个出洋定居。

父亲缨纪(又名杞柏)远渡新加坡开了一家米店。

大伯父缨节和二伯父缨酌也出过洋。

陈嘉庚17岁(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资7000多元(叻币,下同)创设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时隔不久,又接管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

在三个月内两个厂获利共4万元。

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

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

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

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

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

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名副其实的教育事业家、教育家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

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共300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

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

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

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

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

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

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

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

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

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

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

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

“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

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

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

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

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

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